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这么浩荡的人群,本还想来“谏言”的朝野官员,全都愣住了,然后发现完全挤不进去,一腔热情挤来挤去的没了。
内阁召集了六部尚书等,一起在商量着朱栩大婚,大演武,大议以及明年的“新政”计划。
郑友元匆匆跑进来,奏道:“诸位大人,承天门外有上万的人在聚集,喊着要求见皇上。”
毕自严等人几乎本能就是心里一跳,升起不安来,面面相觑。
毕自严沉着脸,道:“是要闹事的吗?因为什么?”
其他人的目光齐齐聚集过来,他们都知道当今的这位陛下的“闹事”的能力的。
郑友元连忙抬手,道:“不是,都是些原本的贱籍之人,他们是想要叩谢皇恩。”
毕自严神色微松,面露沉思。
对于削去贱籍一事,毕自严心里其实也有不同想法。大明境内的贱籍人数,怕是超过两百万,这些人都是“免费”的,一旦削除,平添了不知道多少开支,并且还可能引起很多的麻烦事。同时,政策是一会事,能不能执行是另一回事。
在他看来,哪怕朝廷没有了贱籍,可在实际过程中还会有,短时间难以彻底解决这件事!
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迟了,毕自严摆手道:“皇上那边应该已经知道了,内阁……你去吧,说几句,都打发走。”
这些“贱民”自然不在这些大人物眼中,他们还有更多的大事要做。
郑友元作为内阁中书,就是要做这样的杂事的,与朱栩班房的内监通过气,他就快步的前往承天门。
朱栩收到的消息比内阁快,现在已经走在了郑友元的前头。
小永宁跟在身边,仰着头道:“皇叔,我也可以去吗?”
朱栩看了她的装束,点头道:“嗯,咱们亲民一点,到时候看朕的眼色行事,说几句话。”
“说什么?”小丫头瞪大眼睛,一脸的兴奋。
朱栩笑着道:“大概意思就是,朕关注他们,担忧他们,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今后也将与天下最底层,最广泛的臣民站在一起,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为他们谋福祉,让他们过上好生活……”
小丫头拉着朱栩的衣服,急切的道:“皇叔,人家记不住那么多……”
朱栩打掉她的手,道:“记住多少说多少,你是小孩子,他们会在意在意的,不在意不在意的。”
小丫头眉头紧皱,顿时更迷糊了,只得自己拼命思索。
这个时候,李香君悄悄在小永宁耳边低语几句,小丫头听连连点头,拉过她,两人嘀嘀咕咕起来。
朱栩没有在意,向曹化淳道:“卢象升到了吗?”
曹化淳道:“已经通知了,应该在承天门等着了。”
承天门,也就差不多是日后的天安门。因为要大演武,临时改建了一部分,更为阔达,壮观。
朱栩微微点头,单手负背,不紧不慢的向前走去。
卢象升进京后,朱栩还没有与他细谈过,这次是个机会。
第918章 皇帝的宣言
承天门是大明皇宫的第一道防线,城门朝南,有鼓楼,箭阁,挂有大钟,看上去气派威严,巍峨高大。
出了承天门就是长安街,有一道护城河,桥头,溪水,杨柳依依,看上去颇为精致。
现在拥挤过来的“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他们泪流满面,激动的语无伦次,起先都还站着,不知道什么时候,都跪趴在地上,呼天抢地的高呼大叫。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无不是老泪纵横,竭嘶底里。
有的是从几辈传下来的,还要传给后代,“贱籍”在身,永生永世都被套牢,祸从先祖来,绵延到子孙,本以为永世难休,却没有想到,今朝皇帝的一道旨意,就将他们给“释放”了!
贱籍,真的是太可怕了,一旦被录入,这辈子都再无翻身之地,凄凄惨惨,注定结局悲凉!
“吾皇万岁!”
“大明万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声音渐渐统一,上万人在高呼。
城墙上,几道门前,路边,河水旁等等,小心“看护”的巡防营士兵们,都目瞪口呆,相互对视着。
这种情况,还从未出现过,这上万人的大喊声,只怕整个皇宫都能听到。
也确实如此,从深宫里的仁寿宫到慈宁宫,再到内阁,全都听清了,宫里宫外的人纷纷出现在门口,遥望着承天门方向,好奇与诱惑,更有担心。
走在半路上的朱栩,侧耳听着,嘴角泛起一点笑容来。
小永宁拉着朱栩的一角,道:“皇叔,他们这是在干什么?是朝贺吗?”
朱栩摇了摇头,心里有些感慨的道:“一朝得自由,满门皆相贺。”
小永宁听不懂,懵懂的跟着朱栩往前走。
郑友元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站在承天门上,看着无数的人头晃来晃去,心里一阵忐忑,不敢冒头。
他身边站在卢象升,便问道:“卢大人,这该怎么办?”
卢象升是接到旨意在这里候着的,同时也是坐镇,以免有人借机生乱,瞥了眼郑友元,道:“皇上就要来了,郑大人还是不要随意开口的好。”
郑友元神情微动,道:“皇上会来?”
卢象升没有多说,只是手握刀柄的看着楼下。
人现在是越来越多,士农工商,各种“籍”几乎都有,衣衫褴褛者有,华丽锦服者有,夹杂其中,表情千姿百态,人影幢幢。
朱栩在一片呐喊声中上了承天门,站在正中,悄悄向下看去。
只见人头攒动,从这边的墙角到对面的墙根,甚至是不远处的长安东西两门,东西公主门都挤满了人,站着,跪着,蹲着的都有,声音错综复杂,已经难辨清楚。
朱栩只露了半个头,内心里有了一丝波动。
这些年他做了太多的事情,但都没有这一幕来的让人感动,心潮起伏。
卢象升站在身侧,一直都没有说话。
郑友元小心的看着朱栩,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另一边,李香君蹲在墙角,小永宁要踩她的肩膀往上爬,歪歪扭扭,摇摇晃晃,就是上不去。
朱栩顺手敲了她一下,看向郑友元道:“国旗准备好了吗?”
郑友元上前一步,道:“回皇上,还没有,正在赶制。”
朱栩有些感慨,这个时候,要是有一面国旗在身后迎风飘扬,再奏起国歌,那该是多美好的一个场面。
果然,有些事情还得拿着鞭子抽他们,不能放松半点。
曹化淳上前,递过一个大喇叭给朱栩,同时,一个长凳摆在了朱栩身前不远处。
朱栩接过来,深吸一口气,这样的大场面,他不是第一次见,可还是有些忐忑。
又向下看了一眼,朱栩踏上凳子,神情冷峻,目光炯炯。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在朱栩冒头的刹那,楼上楼下所有的士兵,所有认识朱栩的人,拜的拜,单膝下跪的单膝下跪,声音洪亮,在嘈杂混轮的声音中,整齐划一,涌出一丝不一样的涟漪。
叫喊声渐渐停了,“百姓们”都抬头看向承天门城楼。
朱栩穿着厂服,但只要他一个露头,外加附近所有官兵都在行礼,众人哪里还不明白。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陡然间爆发,一声大过一声,如同浪潮一般,惊涛拍岸,冲击向楼上。
朱栩心脏骤然加速狂跳,早已经想好的措辞瞬间不翼而飞,眼前只有这群跪趴在地上,还在大呼大叫的人,入眼处都是,足足超过万人!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朱栩暗自咬牙,身形如松,目光如潮,静静的听着,看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栩拿起大喇叭,在依旧热烈,高昂的声音中,大声喊道:“朕,是大明皇帝朱由栩,所有官吏,将士,所有的大明子民,平身!”
这个喇叭的声音其实并不大,尤其是相对于在混乱的声场中。
可仿佛所有人都听懂了,官吏们起身谢恩,将士们高呼站起,那些跪着的“平民百姓”也继二连三的起身,站起来,都热切又茫然的看着朱栩。
这些都是法律上脱籍,或者说还未脱籍的“百姓们”,他们是第一次见朱栩,不知道眼前这个传说中的皇帝,到底是什么模样,要说什么,激动又不安。
朱栩拿着大喇叭的手有些颤抖,心跳如擂鼓。
这是一个开始,对大明骨髓里弊病治理的开头!
他身后,小永宁仰着头看着他,卢象升,郑友元站在不远处,无数的禁军,巡防营士兵,再远就更不知道多少人了,包括内阁里的那些大人们,后宫的一干人。
朱栩暗吸一口气,沉声道:“朕,应命于天,受万民所托,统领大明所有臣民!”
所有人都看着朱栩,等着他的话。
喇叭的声音确实不大,但没有杂音,都在翘望着,听着。
朱栩脑子里完全是空空的,话语有些混乱,道:“我大明,乃太祖驱除鞑虏,复建中华所立,我中国之人,才能再次傲立于天地!”
“太祖出生草莽,然有一颗济世天下的胸襟!朕年幼登基,长在深宫,不曾见过民间疾苦!”
“但朕始终记得组训,那就是:民者,国之本!皇帝,不是吃喝享乐,不是后宫三千!皇帝,不是作威作福,不是权势滔天!皇帝不是高坐云端,不是人命草芥!皇帝,要站在大明最广泛,最多的百姓之间!”
前面听到的人,神情都是大震,过往那些说书人口里的话,现在从皇帝嘴里说出来,震撼的他们目瞪口呆。
百姓们震撼还好说,朱栩身后的郑友元,卢象升等同样双目大睁,眼神骇色。
这样的话,不应该是一个皇帝说出口的——虽然没错!
朱栩拿着喇叭,继续的大声道:“我大明的子民,都应该是骄傲的!我大明的子民,都应该有凭借努力,可以生活的更好的权利!我大明的子民,都应该昂首挺胸,在律法之下,平等生存的权利!一切的歧视,不公平,不公正,都应该被消除!朕作为大明的皇帝,有这个责任,带领我大明走向强盛,走向富饶,我大明的子民都应该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书读,有事做,有期待,有更美好的未来……”
朱栩说的热潮澎湃,下面的百姓都抬头看着朱栩,哪怕是听不清楚,心里莫名的激荡起来。
朱栩说的很是激动,越发大声的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朕将竭尽全力的消灭大明的弊政,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所有我大明的子民,再不会有贱籍,所有人,都是我大明最骄傲的子民,大明辉煌的创造者,有权利享受应得的荣耀与富贵!你们今后要昂首挺胸,要骄傲,要自信,你们的子孙都可以出将入相,所有人的未来都将是可期的!”
第919章 豪情万丈
喇叭不大,可声音在方圆几十米还是能听清楚,更远一些也能模糊的听到。
这半弧圈下来,起码有数百人听到了,听清了。
“吾皇万岁!”
不知道是谁高喊了一句,异常的嘹亮,突兀,震耳。
“吾皇万岁!”
第二个人跟着喊了起来,目光炽热的仰望城楼之上,声嘶力竭。
“吾皇万岁!”
这个声音如同潮水一般,向四周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声音渐如雷,嘹亮如鼓。
“吾皇万岁!”
最边缘角落里的人反应过来,跟着大喊,音浪如潮,直入云霄,震荡云间。
“吾皇万岁!”
四周笔直站立的巡防营士兵都跟着高喊起来,手里的武器高高举起,在人群中异常的扎眼。他们双眼炽热,面色如狂。
“吾皇万岁!”
城楼上的士兵,卢象升,郑友元也在激情澎湃中行礼,跟着大喊,发自内心。
“吾皇万岁!”
隔着一道墙的禁军,纷纷单膝跪地,沉声高喝,整齐划一。
声音一浪压一浪,滚滚激荡,响彻四方。
更多的“百姓们”向这里涌来,知道了朱栩刚才的话语,越发的激动,疯涌如潮,边走边大喊,相应相对。
朱栩入眼处,无处不是人,无处不高歌。
“怎么回事?”
内阁里的一干大人们站在屋檐下,十分震惊。
一个禁卫匆匆而来,面带激动的大声道:“回禀诸位大人,皇上在承天门讲话,许诺,要给所有大明子民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要不分贵贱,带领所有大明子民,给他们房子,衣服,地,要给他们读书,要让他们吃饱穿暖,要给他们子孙后代出将入相的机会,再也不会有贱籍……”
禁卫内心激荡,说的有些语无伦次,激动的身体都在抖。
毕自严等人面色大变,不由得对视起来。
众人都不是普通人,站在大明的最高处,没那么好忽悠,禁卫的话虽然混乱不清,可他们都听出来了,皇帝在承天门只怕说了有些“不该说”的话!
孙承宗看了眼这个禁卫,沉声道:“郑友元在皇上身边吗?”
“在。”禁卫言简意赅的道。
“叫他立刻回来,将皇上所有的话都记住,转告我们!”毕自严抢先道,他十分担心,大明现在的情形很不好。本来就屋漏偏遇雨,拆东墙补西墙,处处脆弱,破烂不堪,要是皇帝再有大动作折腾,未必还能安稳!
“是!”禁卫应声,转身快步离去。
毕自严看了众人一眼,深吸一口气,道:“都等着吧,看看如何应对。”
其他几个人都默默点头,皇帝若是许了什么,他们还得善后,不能任由皇帝空口白牙,损了威信。
没多久,郑友元就跑回来,将朱栩的话,几乎一字不漏的转告。
毕自严等人神色大振,双眼奇光异动。
“这才是我大明的皇帝陛下!”
过了不知道多久,孙承宗鼓起胸口,深吐一口起,说道。
靖王望着承天门方向,脸角抽搐,沉声道:“皇上雄才大略,经天纬地,有此抱负,不足为奇!”
“不错!”汪乔年心潮澎湃,说道:“我大明子民都应该是骄傲的,我大明应该是公平公正的,子民应该有地有房有吃有穿,我大明的子民都应该有出将入相的资格,都应该为大明的辉煌而奋斗!”
毕自严更为淡定一些,抬着头,遥遥望着,内心同样不平静。以往他们都知道要“中兴大明”,可到底如何算中兴,中兴后又怎么样?
现在,皇帝终于说出来了——皆是大明人,天下无寒士!
孙传庭听着澎湃激扬的声音,转身看向几位阁老,道:“我们不应该一起过去吗?”
毕自严面色一肃,突然道:“快,换上朝服,都想一想该说什么,这是一个好机会!”
几人双眼一睁,连忙道:“对对,快,换衣服,让人准备马车,快点!”
内阁的人还是第一次看到,一向注意仪表,有些刻板的这些内阁大人们,现在是手忙脚乱,大呼小叫,半点仪态都没了。
鱼藻宫内,海兰珠正来看望李解语,两人在屋内叙话,现在也被惊动的站在门口。
再听完汇报,两人携手相视一笑。
李解语拉着海兰珠的手,道:“姐姐宽心,皇上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尤其是我们。”
海兰珠脸上露出笑容来,轻轻的“嗯”了声。
慈宁宫,张太后站在门口,静静的看着南方,那是声音的来源地。
焕儿站在她身侧,扶着她道:“娘娘,咱们皇上现在是越来越有霸气了。”
张太后笑着摇了摇头,叹气道:“他啊,没事就喜欢折腾,从小到大就没让我安过心。”
焕儿能听出张太后话里的高兴,也跟着开心,陪着张太后,侧耳听着。
仁寿宫,老太妃近来身体不大好,可还是很高兴出了门,站在屋檐下,听了一会儿,对着身边的侍女道:“听听,听听,这才是咱们大明的皇上,听听,都听听……”
一群宫女,内监自然都笑着附和,簇拥在她身周。
老太妃面色红润,脸上皱纹都开了花,越听越高兴,道:“就算老太婆现在死了,地下也有脸见神宗皇帝……”
边上的人自然一阵劝慰,拼命说好话。老太妃在宫里虽然不怎么说话,可要说话,那皇帝也得听。
宫里各有反应,宫外也不平静。
承天门正对着大明门,大明门两边就是大明六部,督政院,大理寺等重要衙门的聚集地,这里随便走出一个,都可能是五品以上的“高官”。
户部门口,尚书张秉文,吏部尚书赵晗,工部尚书徐大化三人,隔着城墙听着震耳的喊叫声,再看着不断涌现的“百姓们”,脸上都颇为感慨。
徐大化有意靠近眼前这两位新得宠的“帝党”领袖,微笑着道:“皇上终究是皇上,我等不及。”
张秉文知道徐大化这个人油滑,他生性刻板,中正,不喜欢,可听着这句话,赞同的点头道:“皇上素有大志,今日方得见,天下万民之福,大明之幸。”
赵晗笑着看了眼二人,道:“这些其实在过去的蛛丝马迹中都能看出来,咱们还需多体悟,不能总等着皇上什么话都敞开说,那我等就太失职了。”
张秉文久在户部,与傅昌宗走的极近,若有所悟的道:“赵大人说的是。我记得,傅大人曾经与我说过,皇上行事虽然喜欢剑走偏锋,离‘正道’,可事后想想却也相合,只是当时未必能如愿。”
徐大化到底是工部尚书,在朝堂多年,听着就道:“确实如此,我等身为朝廷大臣,当多为皇上分忧,不能事事刻板求事,若是不能破题,我等与其他人又有何异?”
张秉文,赵晗都有些意外的看向徐大化,没想到这位还能说出这样有见地的话来。
“张大人,赵大人,徐大人,快走,内阁召我们去承天门……”
他们正说着申用懋,张问达,沈珣三人绕过大明门,从另一侧坐着马车过来,沈珣招呼着道。
三人都是一怔,申用懋又道:“东西公主门都走不了了,绕到走东华门,快一点,可能要上承天门,换朝服。”
三人都是一惊,不及细说,赶紧换衣服,召集马车。
内阁六部急急忙忙之间,惊动的地方是越来越多,不知道多少人向着承天门方向涌来,只是都被人群挡住,只得远远眺望,听人转述着朱栩在承天门上的讲话。
英国公,定国公等人都神情复杂的站在屋檐下,听着海浪般的高呼,内心同样一浪高一浪,不平静。
曹文诏,张之极等一干在外奔波的武将,听着哈哈大笑,越发振奋,豪情万丈。
魏良卿,贺云杉等朱栩一干在商业上的帮手,齐齐站在阁楼上,遥望着,心怀激荡,面上带笑。
城东的柳如是站在院子里,听着苏溪的回报,脸上不知道该是什么表情,只是内心有着一股强烈的冲动,让她无法平静,想要做些什么,却又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是俏脸涨红,手里紧紧紧的握着笔,嘴唇咬出血,双眸流泪。
这个时候,哪怕那些一直对朱栩抱有恨意,敌意,时常痛骂他的那些书院,文人,大儒,名士等等,这个时候都嘴角动了动,无法说出一个字来,漠然不语。
第920章 内阁宣言
承天门前,音浪去了又来,依旧高亢,冲荡云霄。
朱栩站在凳子上,俯瞰着这一切,他终于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是有回报的,如此直观的表现在他眼皮底下,令他心潮起伏,久久难平。
小永宁站在长凳不远处,抬着头,听着声音,很是奇怪,看了看四周的人,小脸上满满是疑惑。
“香君,怎么了?”她拉过李香君,小声问道。
李香君将她拉到角落,低声道:“这些人是来谢恩的。”
虽然听的不清楚,小丫头还是稀里糊涂的点头,她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一起谢恩,还搞这么大动静?
至于朱栩的话,她很认真的听了,却不觉得有什么,哪里值得人激动了?
她睁着大眼睛看着朱栩,心里觉得这个时候的皇叔特别威风,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要是有一天她也这样就好了。
毕自严,孙承宗等人穿着一身朝服,颇有气势的上了城楼,来到朱栩身侧不远,刚要行礼,朱栩就不动声色的摆了摆手。
朱栩站在那不动,目光俯瞰着这片天下。
人挤人,脚跟贴着脚尖,人潮如织,密密麻麻,入眼尽皆是人头,黑压压一片,绵延开来,仿佛没有尽头。
他在等,等人群的激奋之情过去,下面还有事情要做。
摆脱“贱籍”不是赦免出狱那么简单,这样的恩德真的是会让很多人拼命,感入肺腑,永世难忘。
呐喊声久久不见降低,依旧高昂,不休不止,滚滚如潮。
继内阁的五人之后,六部的尚书也上了城楼,站在阁臣之后,目光各异的看着背对着他们的朱栩。
好一阵子,朱栩伸出右手,向下压了压。
下面的民众,尤其是最前面的,很快息声,接着是远一点,再远一点,不用多久,大部分人都停了下来,然后是所有人。
不管远近,所有的人都抬头看着承天门,看着唯一露头,站在那里,显得渺小却又高不可攀的大明皇帝陛下——朱栩。
朱栩现在清醒了一些,拿着大喇叭,用尽最大的力气,喊道:“朕,有信心,有决心,有毅力,势要完成大明中兴,势要我大明没有一个穷人!此生,不达目的,决不后退,决不收手,决不罢休!”
或许民众是喊累了,或许是期待朱栩说更多。
朱栩看着他们,异常坚定的道:“这是朕,大明皇帝的誓言,有违此誓,天诛地灭!我朱家历代子孙,不得相背!”
下面的“百姓们”听的双眼大睁,心脏如擂鼓,仿若要窒息。
他们何曾听到过这样的宣誓?这是大明的皇帝陛下,这个世界上,坐的最高的那个人!
百姓们震动的说不出话来,梗着脖子看着上面。
朱栩平息了一下,道:“朕就说到这里。下面是内阁左次辅,毕自严讲话!”
听清楚的人是一愣,还未反应过来,有些怔怔不及的仰着头。
毕自严站上一个凳子,手里也拿着一个大喇叭,先是侧身对朱栩行礼,而后才俯瞰着下面的人山人海,心里不禁有些紧张。但旋即,毕阁老神色微沉,不冷不热的道:“本官毕自严,内阁左次辅。下面不允许说话,听我讲。”
下面的百姓还是仰着头,就是有些莫名其妙,还有些畏惧。
朱栩心里禁不住的笑了声,心里悄悄吐口气,缓解一直紧张,激动的心情。
毕自严语气充满了威严与不容置疑的霸道,很有内阁“首辅”风仪,开口道:“内阁,坚定,果断,一致的拥护皇上,支持‘新政’,最终目标就是:天下无寒士,皆是大明人!内阁,将矢志的推动‘新政’,革除一切弊端,建立一个公平,中正,骄傲,古今未有的盛世大明!”
百姓们还没反应过来,毕自严就放下大喇叭向朱栩示意。
朱栩怔了下,随即暗自摇头,拿起大喇叭,道:“下面,是大明右次辅,孙承宗。”
孙承宗倒是比毕自严更从容一些,站到朱栩右侧,对着朱栩行礼之后,才拿起喇叭,沉声道:“本官是内阁右次辅孙承宗,本官要讲的是军队!我大明军队守卫四方,从太祖立国至今,为国为民战死不知凡己,但是!一直有些人压制,甚至恶意诋毁,构陷军人,阻碍他们的前程,看不起他们,蔑视他们,本官不能相忍!本官已经奏请皇上批准,从今日起,废除军户籍,所有大明的士兵将有正常的待遇,粮饷不会被克扣,军功不会被剥夺,受伤战死都有抚恤!所有人都将得到公正公平的晋升机会!军队,是国之柱石,是百姓的万里长城!值得所有人敬重,包括我!”
下面的人都有些发愣,这二位阁老讲的完全没有皇上那么激动人心,听着空落落的。
孙承宗说完,也不管下面的反应,向朱栩示意。
朱栩心里感慨,平日里这些大人们凯凯而谈,到了这个时候却都惜字如金了。
不过他也明白,这些人不喜欢这样的“抛头露面”,只好再次拿起喇叭,道:“下面,是内阁辅臣,督政院院正,靖王,大家欢迎。”
靖王神色很是紧绷,踏上的长凳的时候差点不稳,摔下来,勉强的对着朱栩行礼后,这次转向下面。
他哪里见过这么多人,好在有前面两位,心里准备了不少,拿着大喇叭,向着前面大声道:“本王,朱履祜,督政院院正。督政院,将监督朝廷的一切法度纲纪,严惩奸佞宵小,打击贪官污吏,遏制胡乱施政,确保朝廷的高效,廉洁,奉公,始终在为国为民,而非争权夺利,结党营私,祸乱朝纲!督政院,将永远坚定的拥护皇上,支持‘新政’,任何人胆敢诋毁皇上,构陷朝廷,破坏‘新政’,督政院必绝不手软,严厉处置!”
下面的“百姓们”,虽然听到“打击贪官污吏”有些振奋,可也就是“有些”,这位靖王殿下调子唱的太高,他们跟本上。
靖王说完,又看了眼下面,这才向朱栩示意。
朱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拿起大喇叭,道:“下面是内阁辅臣,大理寺卿,汪乔年,大家欢迎!”
“百姓们”有些冷却,不知道皇帝说的“欢迎”是怎样,只得仰着脖子,看向在靖王朱履祜边上新出现的一个人。
汪乔年行礼之后,手颤抖着的拿着大喇叭,学着前面三位,朗声道:“本官汪乔年,大理寺卿。大理寺,总领天下审断,在大理寺内,没有高低贵贱,没有富贵贫穷,没有权力大小,没有将官王侯!一切都将依法判决,不唯上不畏权,公平公开公正!县级不服可以到府级,府级不服可以到省级,省级不服还有巡回判廷,再不行,还有京城的大理寺!本官在这里誓言,坚定的支持‘新政’,拥护皇上,为我大明的骄傲,为我大明的中兴,不惜一切代价,不负一世头颅!”
城楼下的“百姓们”似乎听懂了一些,双眼渐渐变得热切起来。
汪乔年倒是有一肚子话想说,可前面几位都没多讲,他说完就收住话头,向朱栩示意。
朱栩已经拿起喇叭,道:“下面是内阁辅臣,东阁大学士,孙传庭。”
孙传庭倒是更从容自如一些,拿着大喇叭,看着下面的人头攒动,他挥洒自如的道:“本官孙传庭,东阁大学士。内阁,统理天下政务,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实现大明中兴,天下无寒士!未来三到五年,内阁将完成对天下官吏的整治,对政体的重塑,确保所有的衙门,机构,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大明而存在!十年,十年之后,我大明必然中兴,所有人,都将丰衣足食,骄傲!”
“骄傲”一词一出,再次点燃了下面“百姓们”的热情。
“皇上万岁!大明万岁!”
“皇上万岁!大明万岁!”
“皇上万岁!大明万岁!”
声音如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