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仰望黑漆漆的天空,轻声叹道:“我大明怎么就没有消停的日子……”
  靖王也安逸惯了的人,虽然这几年做了些事情,内心还是渴望那种吃喝不愁,悠闲自在的懒散日子。
  内阁刻意放出风声,没多久京城四面八方都传遍了。
  不知道多少人在议论,千奇百怪的言论、谣言,在今夜的京城上空交错,回响不休。
  “你们听说了吗?皇上要特赦杨大洪以及一干东林党罪臣?”
  “前几天就有消息传出来,只是不知道真假,刚才内阁上书皇上,皇上已经同意了……”
  “是啊,杨大洪到底是帝师,不能总这么管着,否者皇帝的仁孝之心在哪里?”
  “不过要我说,估计是皇上以及朝廷撑不住了,审判东林就是与天下士绅为敌……”
  “真可能是,我听说现在‘永不入仕’的人是越来越多,不止是年轻士子,一些前朝官员也都拒绝征召了……”
  “哈哈,你们说,朝廷会不会再废除那个禁令,那‘九条禁令’可是将天下绝大部分士子都挡在科举之外,得罪狠了……”
  “连东林党都能赦免,还有什么事情好为难?我猜测就是缺少一个台阶,你们等着看,最迟明年的科举之前,朝廷必然有所改变,即便不能废除禁令,也会有转圜,使得大部分士子都能入仕……”
  “是极是极……”
  城东的大宅子里,吴有为,王纪,道士三人坐在一起。
  “喝!”
  王纪畅快的大叫一声,手里的酒一仰而尽。
  吴有为,道士也都喜色满面的干了手里的酒,心情舒爽的齐齐看着王纪。
  王纪看着两人,笑容展开的道:“皇上到底是自大,出了昏招。杨大洪这一出来,我们必然如虎添翼,杨涟复起几乎没有障碍,只要稍微运作,咱们东林之人必然能再次众正盈朝,去除奸邪,重塑天下!”
  吴有为一见,成热打铁的道:“老大人,我听说傅昌宗现在告病,咱们也可以在户部动一动,若是能取的一些关键位置,不说权力多了,起码能掌握不少钱粮。”
  王纪没有说话,面色带笑的看向道士。
  道士却皱眉,道:“近来朝局有些诡异的很,周应秋,傅昌宗都是皇帝心腹,执掌户,吏二部,他们若倒,皇上的威信必然大减,按理说不可能,偏偏现在两人都足不出府,朝野却没有多少异常动静……”


第846章 甚嚣尘上
  王纪看着道士的表情,神色也是微沉,道:“仙师,你有什么看法?”
  吴有为心里更是一紧,转头看向道士。
  他其实也不傻,心里早有疑惑。近来朝局风波诡异,实在难以看清楚。他们是要做大事的人,怎么能看不清?
  道士眉头一展,看着二人笑道:“当今皇上在某些方面来说确实英明神武,对朝局的掌控远超历代,直追太祖太宗,不过他也有缺点,那就是遇事急躁,凡事都想一蹴而就,好大喜功……从崇祯元年到现在,他已经掏空了大明的底子,不管他现在想要做什么,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我们无需担忧,只要借机壮大自身,在大厦将倾之时力挽狂澜,扶社稷于即倒……”
  王纪听着很是满意的点头,道:“仙师之言甚合我意。”
  吴有为心里是安心不少,道:“那明日旨意一下,我就去接杨大人出狱,反正是我上的奏本,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道士道:“还不行,皇上赦免杨大人以及东林党还是有其他心思的,咱们不妨静观其变。”
  王纪面色不动,一会儿赞同的道:“仙师说的不错,当今皇上的帝王心术堪比太祖太宗,前车之鉴已太多,我等还需慎之又慎。”
  吴有为心里很急切,有些不甘心的道:“是,那我让人暗中照顾一下,请杨大人留在京中。”
  王纪与道士对这个都没有意见,静了一会儿,王纪看向道士道:“仙师,关于商行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道士微微躬身,道:“贫道已经命人在南直隶准备了,他们都是身家清白,与东林没有牵连之人,并且组建的商会仅次于赤羽商行,那个布木布泰非常支持,还以低价卖给了我们五十艘大小船只,给的航线也都是最好的,最迟明年二月就能给我们……”
  王纪双眼微睁,笑着道:“那就好,海贸利润巨大,有了银钱我们就能做很多事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钱寸步难行。
  道士仙风道骨,道:“除了海贸,还有其他商会也将陆续建立,都是暴利行当,一年百万不在话下。”
  吴有为听着也是喜上眉梢,有了银子就好办太多事情了。
  京城再次飘起了大雪,将京城又一次的笼罩在白色之下,更加寒冷的气息在京城弥漫,聚而不散。
  鱼藻宫。
  朱栩坐在屋檐下,怀里抱着小慈烨,在煮着小火锅。
  一大早要吃些清淡的,小家伙早就吃饱了,这会儿抓着朱栩的衣襟,大眼睛乌溜溜的转。
  火锅里都是清淡的素菜,朱栩就着馒头,喝着稀粥,倒是相当的惬意。
  李解语怀里抱着长公主朱淑娴,一边轻哄着一边向朱栩道:“皇上,臣妾已经命宫女收拾坤宁宫了,年前应该能布置好。”
  朱栩拿着一块豆腐皮在小慈烨眼前晃了晃,送入自己嘴里,小家伙连忙伸出双手,咿呀的喊。
  李解语轻轻一笑,道:“乾清宫里的几个地方已经收拾妥当,今天可以住进去,生活起居基本上没有问题了。”
  朱栩点点头,道:“嗯,刘时敏,让人搬吧,今天晚上就在乾清宫过夜,正殿,侧殿,暖房都要收拾出来。”
  “是。”刘时敏应声,转身出去。
  刘时敏刚走,曹化淳就冒着大雪而来,道:“皇上,圣旨已经盖印,奴婢是否去传旨?”
  朱栩的筷子夹了个快白菜,在锅里刷了刷,没有立刻说话。
  赦免东林党,其实是覆灭东林党,同时也是彻底的消灭党争,清除所有余毒。
  但仅仅是赦免是不够的,还会引起一系列新麻烦,这些自然都不是朱栩想要的,他还有后手。
  “去吧。”朱栩好久才道。东林党人的动机其实是好的,但形式方法,手段,导致的结果都是万万不可饶恕!历史上明朝的灭亡,东林党也占一大部分原因,已经不能用一句好心办坏事来形容或者论断。
  “遵旨。”曹化淳应声,带着圣旨,冒着雪出宫。
  一大早上,整个京城都很是安静,尤其是午门外的各大衙门,所有人的目光都齐聚向刑部。
  杨涟曾经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帝师,朝堂上东林大佬,他的特赦,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很多人也都在猜测,他的赦免是否意味着朝局会发生某种变化,东林党是否会再出众正盈朝!?
  刑部尚书张问达班房,他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觉,正在看着各地关于刑狱司的奏报。
  各地刑狱司目前还只做到了省级,省府级,其他府县做的都有些样子工程,并没有实际的改变,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单靠刑部的压力是不够的,需要当地巡抚衙门,府县衙门的通力配合才行。
  张问达也不是吃素的,他决定要好好立一次威,给明年开个好局!
  廖昌永从外面进来,道:“大人,圣旨就要到了,咱们不做点安排吗?”
  张问达也是东林旧人,闻言神色不动,淡淡道:“不用,待会儿刑部侍郎,郎中都随本官出去,前往督政院,本官有要事要与督政院商议。”
  廖昌永一怔,道:“大人,这是何意?”
  “你去通知吧。”张问达漠然道。
  廖昌永看着张问达,心里猛的醒悟,道:“是大人!”他知道了,张问达是要彻底与东林党划清界限,不管杨涟将来能否再次复启,张问达都与杨涟没有任何关系,再也不会有任何瓜葛!
  当曹化淳到达刑部的时候,张问达等人已经离开,留下了一个空的刑部。
  曹化淳进入刑部大牢,直接来到了杨涟的牢房前。
  杨涟这些日子一直有些神思不属,经常发呆,头发慢慢的白了一大片。
  他想要保住的名节没有了,他注定背负历史的污点,被后世人唾骂,他想要以死明志,可死而不得,只能煎熬的活着。
  最终他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他要为自己翻案,为东林澄清,为他的名节正名!
  有了这个目标,他心里涌起巨大的勇气,不通畅的念头瞬间通达,目光灼灼,好似要燃烧。
  “杨涟接旨!”曹化淳站在牢房之外,看着杨涟扬声道。
  杨涟整理着衣服,又拢了拢头发,跪地道:“罪臣接旨。”
  曹化淳面无表情的摊开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罪囚杨涟,东林党首,党争元凶之一,为恶众多……念反省深刻,认罪清醒……故特赦罪责,戴罪赎罪……钦此。”
  杨涟跪在地上,眉宇拧结,这些他都不认同,压着怒火,沉着脸,道:“罪臣接旨。”
  随着杨涟话音落下,牢门打开,曹化淳托举着圣旨走进去,将圣旨递给杨涟。
  杨涟安静的听完,脸色更加难看的接过圣旨,站了起来。
  曹化淳抱着手,看着杨涟道:“杨大人,旨意已下,你还需上奏一道请罪奏本,一定要言词深刻,万不能糊弄了事。”
  杨涟眉头又皱了皱,虽然是应有之议,他心里还是万分难受,脸角抽了抽,道:“是。”
  曹化淳又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去。
  没多久杨涟的家人走进刑部大牢,给杨涟带来了新的衣服,杨涟梳洗一番,焕然一新的走出了大牢。
  随着杨涟被赦免的还有一些其他东林党,都是些小虾米,跟随在杨涟身后,拥拥堵堵二十多人。
  刑部大门外,有近百收到消息的人在等着,一个个都面色激动,一见杨涟真的出来,纷纷上前,大喊大叫。
  “恭贺杨兄开释!”
  “贺喜老大人重获新生!”
  “下官见过老大人!”
  “学生见过杨师!”
  从六七十老者到十六七岁士子,每一个都很激动,仿佛不是来迎接人出狱,倒是来见再生父母的。
  更远处,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观望,却再无人敢上前。
  官场里不乏聪明人,杨涟以及东林党一干人的特赦谁都不清楚是好是坏,在没有弄清楚皇帝、内阁的目的之前,朝野的一干人几乎没有去迎接杨涟的。
  杨涟脸上那副臭脸总算好了些,颌首示意,走下阶梯。
  他没有说话,没有坐轿子,没有上马车,就是一路平平淡淡的转道出了东长安门,一路向东。
  城东聚满了达官贵人,勋贵公卿,宗室王爷,杨涟这一路走来,如同游行一般,身后跟了不知道多少人,成群结队,呼喝如沸,将长安街都给堵塞了。
  两旁,窗户,门口更是不知道多少人在围观,形成了今天最热闹的画面。
  “东林党还是如此可怕,朝廷的这次赦免,怕是错了……”
  “是啊,杨涟这个架势,朝廷就是有意压制怕是也压不住。”
  “这个场景要是内阁六部的大人们知道了,还不知道是什么感想……”
  总有些旁观者清的人,看的是一个分明,都在心里轻叹。
  这样的事情自然瞒不过内阁,现在朝廷中的原东林人已经屈指可数,孙承宗,张问达是佼佼者。
  孙承宗一直秉持中立,坚决不涉党争,不谋权,不图利,这是他能立足内阁的根本,听到消息只是面色复杂的看了眼窗外,没有多言。
  张问达已经彻底与东林切割,对此是置若罔闻。
  倒是内阁毕自严听着直皱眉头,他对东林党的观感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越发的厌恶,心里怒火升腾。
  杨涟的行为无异于一种宣示,宣示他出狱了,宣示东林党回归。
  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千人万态,喧闹顶天。
  虽说这样的举动有些嚣张,但终归是刚刚赦免,有人腹诽却也不会有衙门去干涉,任由杨涟从西到东,回了家里人临时买的宅子。
  杨涟以及东林党正式被赦,在京城引起了巨大的波澜,滚滚荡漾,无数流言蜚语涌动而出,甚嚣尘上,遮盖京城,并且飞速的向四周传播,引起更大的动静。
  这些都与宫里无关,虽然还有零星的雪花在飘,可从景阳宫到乾清宫,宫娥,内监忙碌如潮,不停的在两宫之间穿梭,搬运,布置。
  乾清宫已经收拾一阵子,暖阁,寝宫,正殿已经能使用,朱栩这会儿已经在暖阁。
  刘时敏带着人在暖阁里来去匆匆,他要将朱栩平时在御书房用的东西都搬到这里来。
  朱栩坐在软塌上,床底是火炕,热烘烘的,寒气减去大半,手里翻着奏本,低着头在看。他身后不远处,朱淑娴,朱慈焱两个小家伙并排躺着,双手双脚动着,不时发出咿呀,呜哇的含混声。
  刘时敏忙了一会儿,从外面进来,上前道:“皇上,杨大洪明目张胆的从东长安门穿过,有数百人尾随,场面颇为浩大,从者云众。”
  朱栩神色不动,头也不抬的道:“名单记录了吗?”
  刘时敏抬头看了眼朱栩,而后低头道:“记录了一百二十人,现在名单上已经超过五百了。”
  朱栩眉头一挑,笑着道:“不错,继续盯着别放,我大明不缺人才,越多越好。”
  “是。”刘时敏道。他手里的那份名单,几乎一直都在不断增加名字,这个名录不是一般人能上的,将来真的若是“重用”或者发配,那都是举家而走,这个数字就会十倍以上的翻!
  远赴海外,归期难求,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


第847章 炽烈如涛
  皇帝从住了多年的景阳宫搬入乾清宫,这里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意味。
  内阁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内阁里现在的两人都很清楚,这是皇帝亲政的一个步骤,表示着皇帝将更加的主动,强势。同样的,对于权力,“新政”将形成更磅礴的,不可阻挡的力量。
  内阁偏庁里,毕自严与靖王对坐,正在喝茶“闲聊”。
  毕自严名义上是左次辅,除了没有首辅大印,在朱栩没有入主之前,基本上也与首辅无异。靖王在内阁排第三,仅次于左右次辅,是定制,不能升,不能降,四年一期,可连任两年,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存在。
  毕自严手里端着茶杯,望着外面零星的雪花,道:“王爷,关于六部的革新文稿,你看过了吧?”
  靖王虽然主掌督政院,可也是内阁辅臣,该参与的事情也不能落下,同样抱着热气腾腾的茶杯,道:“嗯,看过了,总体来说还算平稳,不过小王有个建议。”
  毕自严意外的转头看了他一眼,靖王在内阁颇为谨慎,甚少“建议”。
  靖王稍做沉吟,道:“关于六部的改革,不能只是内阁决定,还需六部尚书配合,首肯。”
  靖王的意思很简单,虽然说六部中最重要的两位,户部尚书傅昌宗告假,吏部尚书周应秋“另调他用”,可这两位依然对两部有着实实在在的掌控权,并且在其他四部尚书中,有两个与他们是站在一起,其他两个也或多或少的受他们影响。在内阁没有完全掌握权力,树立权威之前,一昧强硬“夺权”是行不通的。
  毕自严内心来说,是不想与六部尚书多废话,直接“制度上”的夺权,可听着靖王的话,神色微动,若有所思了一会儿道:“好,待会儿本官出宫,出去走一趟。”
  靖王抱着茶杯,望着窗外,静静等着。毕自严与他说这些,其实等同于“通知”,并没有商议的意思。内阁现在的政务基本上都把持在毕自严一个人手里,靖王无意插手,即便有意其实也插不上。
  毕自严确实也就是来通知一声,让他的这些计划变成内阁的集体筹谋,安静了一会儿,毕自严又道:“外面的事情,王爷知道了吧?”
  靖王转头看了他一眼,道:“说的是杨大洪?”
  毕自严点头,神色微冷的道:“刚刚被赦免就肆无忌惮,招摇过市,这哪里有半点感恩模样?分明是在向朝廷,向皇上挑衅!”
  靖王神色不动,道:“东林一党最善造势,杨大洪曾是言官砥柱,又被关了多年,这一次出来,想必不会安安静静的颐养天年。”
  这也是毕自严不希望看到的,宫里的皇帝他得罪不起,但外面的不管谁敢闹事,他都绝不客气!
  毕自严压着心里的怒气,看着靖王淡淡的道:“督政院监察天下,巡视京师,该有责任必须严格执行,虽然杨大洪没有触动朝廷纲纪国法,但一些事情也要避免,免得引起舆情哗然,有损皇威,朝廷威严。”
  靖王神色微动,毕自严这分明是要拿他当枪使,默然一阵,他点头道:“好,近来京城的风气确实不太好,督政院可以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行动。”
  毕自严对靖王还算满意,至少能听他的招呼。
  又简单的聊了一会儿,毕自严就回到班房,刚刚走进,内阁中书郑友元就后脚进来,道:“大人,吏部那边送来了新的考核名录,总体上没变,就是皇家政院出来的生员有大幅变动。”
  “大幅变动?”毕自严坐在椅子上,从他手里接过奏本。
  郑友元站在桌前,道:“是,不过吏部文选郎说,今年毕业的这批并不是吏部拟定的,是政院那边推选,去年以前毕业的才吏部商议而出的。”
  听到“政院推选”四个字,毕自严眉头皱起,这是一个新动向,加上皇帝已经明确表示将要兼任皇家两院院长,很可能会出现新变化。
  毕自严打开奏本看着,目光微凝。
  这道奏本实际上已经完全推翻了他之前拟定的计划,政院系的生员,不管是今年还是往年,有相当一部分留京,他想要刻意打压一下的计划也没有显现,很多人都升官,其中曹鼎蛟拟调任河间府知府,孟兆祥调任督政院反贪局主事,这两人都是破格提拔,连升三四级!
  这显然不是文选郎敢擅自决定的!
  毕自严沉着脸,好一会儿道:“是谁的主意?”
  郑友元看着毕自严,道:“大人何必明知故问,周尚书虽然‘另调他用’,但他在京一日,吏部就脱离不了他的掌控。”
  毕自严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他心里更明白,这应该是周应秋揣摩到宫里那位的意思,顺手做的。
  想了一会儿,毕自严开口道:“户部那边有什么动静?”
  郑友元回想了一下,道:“傅尚书再次告假,看样子是要休到年底,左侍郎张秉文近来时常进出御书房。”
  这些毕自严原本知道,再听一次也嗅出味道来,点点头,道:“其他几部呢?”
  郑友元道:“刑部打算将牢狱从各处衙门分离,设立专管牢狱的衙门,以推动刑狱司快速组建。礼部对各种礼法在进行重新梳理,工部在细化职责,明确具体责任到人。”
  毕自严听的入神,手指在桌面上敲击了几下,忽然意识到这是朱栩的习惯性动作,连忙收回来,随即站起来道:“随我出去一趟。”
  郑友元一怔,道:“大人,现在不应该进宫吗?”户、吏二部的事情,分明都是皇帝授意,最应该询问的,应该是去御书房。
  毕自严边走边说道:“皇上是给我留面子,我先去见见周应秋,傅昌宗再说。”
  郑友元顿时有些会意,皇帝在决定对六部削权,集权内阁的时候还绕过内阁行事,分明就是对内阁能力表达不满,现在要做的就是弥补,不是去触霉头。
  在毕自严出宫的时候,东林党被赦免的风波越发炽烈,如沸水一般,翻涌不休。
  乾清宫,暖阁。
  朱栩坐在小桌子上,正在看着平王的奏本。
  平王在奏本里,言称多尔衮等建奴人在安南大兴杀戮,劫掠,几乎无恶不作,虽然有利于移民,却对朝廷威信,皇帝的圣德不利,请求制止。
  这些朱栩其实早就能预料到,直接留中不发。
  他对面坐在小永宁,小身板挺直,正在一笔一划的练字。
  他的两个孩子已经被李解语接走,房间里颇为安静。
  半晌之后,曹化淳进来,道:“皇上,曹大人路上遇阻,估计今天到不了京城。”
  这么古怪的天气,朱栩也预料到了,点点头,道:“进京了将让他来见朕。”
  “是。”曹化淳道。
  小永宁看着曹化淳退出去,小脸都是羡慕,转头看着一脸平静的皇叔,她抿了抿嘴,拿着小笔杆,继续练字,心里却万分想念慈宁宫以及她的母后。
  毕自严进了吏部,户部等,甚至还去了一趟兵部,然后去傅昌宗,周应秋府邸,第一次,很认真的听取了几位尚书的意见,然后又匆匆返回内阁,准备修改,完善他的改革计划。
  毕自严来去匆匆的时候,杨涟回到府邸后休息没多久,就迎来了很多的访客。
  现在流言四起,刚刚被赦免,加上吴有为的刻意暗推波澜,很多人都认为杨涟会再次出仕,登上高位。
  杨涟毕竟是四朝老臣,帝师,东林硕果仅存的领袖,若是他复起,那肯定非同一般,入阁都说不定。在朝的不多,在野的,无功名士子们倒是特别多,甚至早些得到消息的一些秦淮河上的常客早早的已经在来京城的路上了。
  杨涟的大门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但是一些至交好友,门生故吏还是悄悄从后门进入,半晌都不见出来,其中就包括按耐不住的王纪。
  王纪虽然是赵南星的人,在东林党内是另一个山头,与杨涟,左光斗等人多有龌蹉,争斗不休,可时过境迁,情势大变,两人都清楚,需要携手。
  王纪待的时间最长,直到深夜才离开。
  王纪是带着一脸笑容离开的,虽然不时的咳嗽一声,还是满面荣光,神色振奋。
  杨涟站在屋檐下,遥望着天空中偶尔闪现的星光,脸上没有多少表情。
  他身后站着一个中年人,名叫陈得生,原本是工科给事中,在崇祯年间的改革中被刷下来,至今赋闲在家,他也是京城中多方奔走,谋求复起的大军中的一员。
  他是杨涟的同乡,算是半个门生,看着杨涟的背影,道:“大人,孙阁老,张尚书都没有来,连人都没派。”
  杨涟抬着头一直看着天空,好半晌才语气漠然的道:“一个超然在外,一个狡猾如狐,两人都不能指望。”
  陈得生没有说话,心里却不赞同。在他看来,他们正人想要洗去污名,匡扶社稷,拨乱反正,没有这两人帮忙是不行的,毕竟朝堂上已经没有正人,连愿意,敢于发声的人都没几个,过往那些铁骨铮铮,正气冲天的谏臣,死的死,散的散,早已经不复往昔。


第848章 禁军如狼
  “大人,那我们怎么办?”陈得生看着杨涟的背影,总觉得他的这位恩师自出狱以来,完全不同了,心思深沉了很多。
  杨涟的头又抬了抬,道:“我已写好奏本,等奉旨进宫,请罪。”
  听到“请罪”二字,陈得生心里不是滋味,他还算清醒。东林人现在都是罪人了,想要再复起不知道比以往难上了多少倍,甚至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已不可能,只能寄希望于杨涟一个人!
  杨涟接着就又道:“我们不需要依靠王纪等人,明日我进宫,定然能立刻复起,你等也要做些准备。”
  陈得生神色大动,道:“大人,你真有办法,立刻复起?”
  杨涟神色漠然,道:“嗯,你去拟个名单给我,明日我还要见见毕自严,看看我个罪臣还剩下几分薄面。”
  陈得生对这些都不关心,只要杨涟能复起,对他,对东林,对天下士林都是件大事情,他激动的道:“是大人,我立刻去办!”
  杨涟他了眼他的背影,又抬头看着天空。
  天空中乌云密布,偶尔闪现的星光也会瞬间消失不见,遮天蔽月,万物齐暗,没有一丝光明落下。
  王纪回到他的宅邸里,吴有为,道士都在等着。
  “老大人,怎么样,杨大洪怎么说?”吴有为最激动,在他看来,杨涟的作用,能力,身份比王纪更有用,更直接!
  道士一如既往,仙风道骨的坐着,瘦削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王纪坐下来,喝了口热茶,微笑着道:“事情比我预计的要好,杨大洪还算明理,并且他似乎有什么手段,能够尽快复起。”
  吴有为神色微震,道:“老大人,杨大洪真的这么说?”
  王纪看了他一眼,道:“八九不离十,仙师,你怎么看?”
  道士摸着胡须,若有思忖的道:“杨大洪历经四朝,沉浮太多,他若是有什么手段也不稀奇。”
  王纪轻轻点头,笑着道:“我已经与他说好了,咱们共同进退,相互扶持。只要他能尽快复起,虽然说我未必能,但肯定能做更多的事情,对我们而言,是一件大好事!”
  吴有为心里颇为振奋,心里转念,要不要去拜访一下杨涟?他调任的命令已经下来,可皇家政院在朝廷之外,他希望能尽快调回来,更进一步!
  宫外沸腾,不消停,宫里是一片和谐。
  慈宁宫,饭桌上,李香君不时的看一眼永宁公主,神色奇怪。
  小永宁板板正正的坐在张太后边上,一举一动都很是合仪,丝毫不见往日跳脱。
  张太后很是疑惑,不知道朱栩是怎么教的,之前还担心朱栩动粗,悄悄的检查了一番,见小丫头没有任何外伤,心里松了口气,却还是不解。她用尽办法都没能制住小魔头,怎么这才一天就变了?
  朱栩也是带着李解语与两个孩子来的,他倒是放的开,喝着鱼头豆腐汤,不时给边上的两个小家伙一小勺子。
  张太后暂且放过小永宁的事,看向李解语道:“交泰殿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从“交泰”二字就知道这个殿是做什么用的,更直接一点,这个殿夹杂在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
  李解语连忙道:“已经在收拾了,不过荒置久了些,需要些时间。”
  张太后点点头,道:“那就好,早点收拾好,不要耽搁了,有些事情我不方便出面,你也要多担一些。”
  李解语看了眼朱栩,道:“是。”
  朱栩装作没听见,后宫里的事情说不清楚,他尽量不掺和。
  张太后又追问了李解语几句,两人都是一问一答,好一阵子,张太后话锋一转,看着朱栩道:“皇上,听说杨大人被放出来了?”
  朱栩一怔,眨眼睛就想到杨大人是指杨大洪,看着张太后道:“嗯,皇嫂也知道了?”
  张太后表情有些异色,看着朱栩顿了一会儿,才道:“昨日一些命妇例行进宫,杨大人的庶母与我哭诉了半天。”
  年底将近,有些命妇进宫是很正常的事情,朱栩也没空关注,心里转着念的道:“哭诉?哭诉什么?人不是放出来了吗?”
  张太后看着朱栩,眉角动了动,犹豫半晌才道:“当年我让杨大洪给你做老师,在那之前他是要辞官归里的,被我强行留下,这后面的事情,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