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栩,小永宁都兴致勃勃,毕自严一直沉着脸,没有什么表情。他对这些都没有什么兴趣,现在更在意的是如何砍掉皇家政院的预算。
  “皇上,这里是制盐,我们在想办法制出更好的盐,已经有了初步成效……”
  “这里是机械科,耕犁,马车,水车,风车都是现在研究的重点,都有了不小进展……”
  “皇上,这个是温室房间,只要达到合适的温度,就能种出想要的粮食,蔬菜,臣认为若是能大规模推广,会对抗灾有大用……”
  “这里是药科,正在各种药方进行梳理,对各类医书进行研究,并且也在对各种疾病进行试验,还有熬炼成药……”


第840章 兼任两院院长
  宋应星带着朱栩,毕自严等人在满皇家政院的走动,不停介绍着皇家政院这几年的成果与接下来的计划,热情的不得了。
  朱栩心知肚明,没有点破,兴致勃勃的跟着宋应星。
  皇家政院的学科是相当的齐全,都有长足的发展,毕竟底蕴厚实,总要认真总结,挖掘,一些进展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只是实用转化相对还比较低。
  每科的生员朱栩原本以为会比较少,事实却相反,对“自然学科”感兴趣的生员非常的多。农业,机械,医学,制盐,织布机等等,每科的人数都过百,已经有相当的人才储备。
  到了最后,是藏书楼的最后面,有一家大房子,有教授,博士,生员等人坐满,来去匆匆,书香鼎盛。
  朱栩一群人在门前不远处,抬着目光远远看去,打量着,纷纷面露好奇。
  “皇上,毕阁老。”
  宋应星笑着低声道:“皇上,这些人都好考证,从古至今,名人大家,山川大河,甚至是碗,筷子等都有人在考证,然后记录在案,发表在院报上,这里的藏书楼非常丰富,甚至比翰林院还多……”
  朱栩双眉一挑,一脸满意地笑道:“这个很不错,朕满意!政院要专门立项,要系统的研究,这些都是老祖宗的功绩,咱们后代子孙不能忘本,一一记录在案……”
  这些事情在过去从来没有人在意,这一路走来皇帝都十分赞同,不时的赞赏,提两句都是非常中肯的意见,宋应星异常振奋,道:“是。”他手里有个小本子,手里有炭笔飞快记录着朱栩的一言一行,都是日后与内阁要银子的筹码,这一点上,他非常聪明。
  朱栩没有进去打扰,只是遥遥的看了一阵,而后一群人才悄悄退出去。
  小永宁拉着朱栩衣角,睁着双大眼睛道:“皇叔,我可以来皇家政院吗?”
  朱栩揉了揉她的小脑袋,笑着道:“这个你得回去为太后。”
  小家伙顿时撇了撇嘴,张太后绝对不会允许她来的。
  李香君也一脸的兴趣,看模样非常希望能来这里上课。
  毕自严面色沉着,平静的跟在朱栩身后,一直都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今天也没什么大事,无非就是宋应星不希望皇家政院的预算被砍,找了皇帝求情。
  朱栩在皇家政院的青石小道上慢慢走着,看着生员们来去匆匆,都不怎么大,十六七岁居多,每一个都朝气蓬勃,热情满满。
  “毕师,对政院怎么看?”朱栩走了几步,回头看着毕自严笑着道。
  毕自严看着朱栩,神色倒是从容,道:“政院于国于民都有大用,臣耳目一新,关于预算,臣会恢复,日后也会多关注一二。”
  朱栩“唔”了声,背着手,没有接茬。
  皇家政院在朱栩计划中非常重要,不能任由毕自严这样放任自流。
  毕自严跟在朱栩身后,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有些拿捏不准朱栩今天来的意图了,稍作沉吟,道:“皇上,虽然现在国库空虚,但是税赋规模已经很大,皇家政院若是需要,再挤几十万两来也不是难事。”
  朱栩慢慢的踱着步子,微笑着还是没出声。
  大明现在的赋税体系框架已经搭建好了,但还没有足够的深入,完善,加上现在大环境不好,大部分银钱的收入,都是来自盐,茶等的贸易垄断行为,真实的税银还是相当的低。
  小永宁与李香君没有在意朱栩两人对话,对皇家政院很是很好奇,四处看来看去,不时跑出去溜一圈。
  曹化淳一面要跟着朱栩,一面还要派人盯着永宁。
  走了一会儿,朱栩开口道:“毕师,朕听说,你准备要将政院出去的官吏,生员,一次性的全都派出京了?”
  毕自严面上不动,抬手道:“是,臣打算对‘新政’的推动速度进行加快,在未来两三年内,能够对底层进行有效的干预与清理。”
  “那毕师可看到了现在政院生员们的不满?”朱栩等人来到一高处,恰好可以看到一群学生拥挤着,从他们不远处的一条岔路上擦肩而过。
  “我刚刚听说,督政院的魏学濂就要在大理寺过堂了,内阁那边要求严惩……”
  “我们昨天去找汪大人,汪大人说了,依照朝廷规矩,魏学濂起码要关半年,出来还有一年的禁期,也就说,魏学濂要复启最起码也是后年……”
  “这还不算最遭的,我听说了曹师兄被吏部记了案底,升不上去了……”
  “曹师兄都升不上去,我们岂不是更糟?这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了……”
  “这毕阁老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院长,哪里有这样对待自己的门生的?”
  “就算是要‘公正’,也不用如此的将我们赶尽杀绝吧?”
  “估计我们的日子更难过,你们想想曹师兄,魏师兄的背景,他们都屡遭打压,我们可能要熬一辈子……”
  一群人没有什么顾忌,议论着就错开了朱栩等人,渐走渐远。
  毕自严眉头直皱,脸色不大好看。
  他其实一直没有将皇家政院放在心上,哪怕是将这些人放逐出京,也是为了缓解京城官场的不安,并不是完全为了底层改革。
  他也没有料到,政院这帮生员居然在背后是这样议论他的,且对他是如此不满,已经变怒为愤了。
  毕自严站在朱栩身侧,看着他的侧脸,心里思索着朱栩带他来这趟的目的。
  朱栩也没有令他等太久,道:“毕师,政院现在怨气比较大,朕打算安抚一下,你觉得如何是好?”
  毕自严情知朱栩是有目的的,躬身道:“还请皇上示下。”
  朱栩余光瞥了他一眼,见他面无表情,手指在手背上动了动,道:“这样吧,毕师与孙师不再兼任两院院长,朕亲自兼任,另外再命吏部重新理定对皇家政院生员的调派,尤其是曹鼎蛟,魏学濂,孟兆祥三人,这三人都留京,并且要重用,给皇家政院一个定心丸。朕对两院抱有极大的期待,不能打击,一定要鼓励,加大发展的力度……”
  毕自严眉头微皱,倒是不怎么在意皇家政院院长这个名头,但是皇帝兼任皇家两院院长,这听着都觉得离经叛道,匪夷所思。
  宋应星听的倒是大喜,若是皇帝兼任院长,那他们的政院将变得极其重要,预算不会少!
  皇家两院将来会执掌军政两届,朱栩不能容它落入他人之手,以前他是没精力,现在这一切都要抓在他手里——这也是他今天来的目的!
  朱栩重新迈开步子,斟酌着措辞,道:“内阁今后的主要职责,一来是统辖六部,梳理朝廷的施政关系,确保政令通畅。同时,也要注意团结,尤其是户部,吏部,这两部根基深厚,人脉广的连朕都摸不透深浅。虽然朕帮你收了权,但你也不能大意,更不能过分,礼贤下士的姿态一定要做足,对于傅昌宗,周应秋,不能任何轻慢,你们内阁要拿出态度来,不要总是让朕在后面教你们做人做事……”
  朱栩虽然一直在斟酌着话语,但到了这会儿,还是忍不住。他对内阁有很多不满,政务上开拓之心不足,做事上拖泥带水,做人又架子端的太高,高高在上,太过脱离官场,脱离人民了……
  类似的话朱栩之前也说过一次,毕自严听着面色微紧,抬着手道:“是,臣回去之后一定认真检讨。”
  毕竟是内阁第一辅臣,朱栩也不能说的太过,道:“嗯,年底之前政务一定要梳理清楚,关于内阁辅臣的人选也要尽早定下,三日后,朕将入内阁主持政务。另外,孙阁老……暂时的精力都要放在军改上,让他入兵部全心投入……”
  毕自严心里微跳,皇帝的这几句话里透露了太多东西,很直接的将对政局的布置告诉了他。
  孙承宗会离开内阁,内阁短时间内会再增加两人,三日后皇帝就会入内阁主持政务……这一刻他也算彻底醒悟,皇帝支持内阁收权,不过是将权利从六部过渡到内阁,始终都没离开有皇帝的手心,并且还会强化皇权,进一步加强皇帝的威势!
  毕自严看着朱栩的背影,太阳穴跳动了几下,有些头疼。
  他收权内阁,本身就有一个目的——制衡皇帝。
  他希望能束缚皇帝的权力,不能让他肆意胡来,一个不在乎舆情的皇帝,再不受权力制约,那简直太过可怕,尤其还是在大明风雨飘摇的时刻。
  毕自严心里沉甸甸的,很想拒绝或者抗拒朱栩的话,但眼前的皇帝不是天启,万历,哪怕他撂挑子,皇帝也有的是办法依照既定的心思继续做下去,并且没有他在,会更加激进,无所顾忌,那后果更大,无从预测。
  朱栩也不会给毕自严拒绝的机会,在转向出口的时候,道:“抓紧做事吧,各省‘新政’的进度,遇到的问题,还有各地的灾情,应对办法等等,都要详详细细的了解,大议的时候要一条一条拿出来议,决不能含糊。内阁也要理清楚我大明未来三年或者五年的要做的事情,不能只顾眼前,亦步亦趋……要走一步看三步,现在是以过去为基础,眺望未来,轻重缓急,主次都要分辨清楚,列出计划来……”
  朱栩不想在内阁与毕自严谈这些,那样气氛太紧绷,可到了现在,气氛还是不自觉的向他不希望的方向发展。
  毕自严静静的听着,皇帝显然有不少话想说,有所顾忌的一直没有明言,在借机一股脑子的说出来。
  朱栩慢慢的走着,心里不断思忖着,继续道:“回去之后,先将辅臣人选挑好,补齐内阁,然后列好清单,计划,越快越好,如果人手不够,朕允许你们在内阁招募一些幕僚,集思广益……”


第841章 情敌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隐隐有种这一系列事情就要尘埃落定的感觉。
  他没敢“刺激”朱栩,尽量委婉的说了一些他的想法,尤其是户部的改革,他是慎之又慎。
  朱栩听着毕自严的话,反驳了不少。
  一来毕自严太急,有些事情做的过了,二来他也要维护周应秋与傅昌宗,三,朝局变动太大,会将原本稳定的一些人推向“不稳”的一边。
  毕自严这次是看清了朱栩的目的,应对倒是不如过去那般沉重,艰难,很是讨价还价了一番。
  朱栩能够感觉到毕自严对权力的渴望,着急,相反的是,他很淡定,不急不缓。
  两人一前一后的出了皇家政院,在门口停下。
  朱栩背着手,看着大街,面露思忖的道:“毕师,现在内阁责任重大,凡是要慎重,三思而后行,尤其是关乎我大明国计民生的,一定要广泛的调查,听取不同想法,不能坐在班房里,拿出笔就做决定,朕出京这一趟学到了很多,你们也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了解一下我大明的真实情况……”
  毕自严也感觉到了大明现在变化很快,没有犹豫的抬着手道:“臣遵旨。”
  朱栩觉得差不多了,再多就过了,于是摆了摆手,道:“毕师去忙吧,往后咱们估计都要马不停蹄的忙了。”
  “是。”毕自严心里沉甸甸的抬着手,虽然朱栩没有与他说太多,表达不满,可语气中还是透露着浓浓的不高兴,日后他们内阁的日子怕是更不好过。
  朱栩看着他离开,心里琢磨着有些事情得加速了。
  “皇叔,咱们现在去找小婶吗?”小永宁露着小脑袋,仰着小脸道。
  朱栩看了她一眼,道:“嗯,走吧,你给朕老实点啊,要是再出幺蛾子,朕就将你吊在景阳宫十天半个月。”
  小丫头顿时皱着鼻子,哼了哼。
  李香君抿着小嘴,仰着脸看着朱栩,不停的眨眼睛。
  朱栩领着一群人,往回走,从容自如,在正阳门大街上逛着。
  张家并没有住在英国公府,而是在城隍庙的北面的金城坊,也就是城西,在阜成门附近。
  一群人绕过宣武门,进入宣武门大街,一路直奔北方。
  “皇叔皇叔,人家要去广济寺,要去白塔寺……”
  隔得老远小永宁就开心的要蹦起来,她很早就想去这些香火鼎盛,早负盛名的几个寺庙看看,这次这么近,她有些难耐激动。
  朱栩拉住她的衣领,道:“今天不行,改日。”
  小丫头撅了噘嘴,一脸不甘心的被朱栩提着。
  转过阜成门大街,朱栩等一群人就来到一座院子前,看上去很普通,“张府”的牌匾也是斑驳陆离,久经风雨。
  朱栩站在门前看着,一只手捏着下巴,自语道:“这算是相亲,还是面试?”
  小永宁倒是有些迫不及待,拉着朱栩的衣角道:“皇叔咱们进去吧,小婶做的糕点可好吃了,人家都饿了……”
  朱栩微笑着亲自上前,拉着铁环拍了拍门。
  门很快打开,门卫看着朱栩倒是很陌生,还不等问话,小永宁已经迈过门槛,大声招呼道:“快进来吧,我先去找小婶了。”
  门卫一听这声音就认出是永宁公主再次来了,顿时神色一急,也不管朱栩等人,急匆匆向里面跑去。
  上一次永宁公主在张家闹的是鸡飞狗跳,让张家在京城都抬不起头,这次他们自不敢大意。
  朱栩被人晾着,眨了眨眼,摸了摸鼻子,只得自己进去。
  小永宁畅通无阻,如同小旋风一般,直扑张家两小姐的秀楼,在小院门口就看到一个穿着颇为秀气的读书人,正在对着远门,苦口婆心的道:“请转告大小姐,我对她是一片真心,海枯石烂,痴心不改,求求你们,让我们见一面吧,就看一眼……”
  小永宁走过来,哼了声,使劲的拍打着木门,叫道:“快开门,本公主来看小婶了,快点开门……”
  里面静了一会儿,好半晌都没出声。
  倒是颇为秀气白净的年轻人转头看向小永宁,皱了皱眉,肃然道:“我与大小姐两情相悦,她是决计不会进宫的,请公主回宫之后转告皇上,强扭的瓜不甜,切莫做那棒打鸳鸯,强抢民女之事情来……”
  “我最讨厌你们这样的人了,真酸……”
  小永宁仰着头看着他,哼哼道:“小婶一点都不喜欢你,是你死缠烂打,还说什么两情相悦……小婶那是我皇叔的人,你比得了我皇叔吗?”
  年轻人看着小永宁,眉头皱了又皱,还是道:“我本不欲与小孩子一般见识,不过说到这里我又不得不与你说个清楚,免得你小小年纪误入歧途。张大小姐从未见过皇上,如何能要她嫁给一个陌生人?再说一入皇宫深似海,她一妙龄少女如何受的了?皇上乃九五之尊,岂能好色到抢民女入宫,不知史书如刀吗?”
  小永宁抿了抿嘴,道:“不是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
  年轻人神色顿时一怔,认真的看了眼小永宁,道:“那也要两情相悦,相敬如宾方可,若是不喜欢,岂能相对过一辈子?”
  小家伙看着他,道:“那小婶不见你就表示她不喜欢你,你为什么还这样死缠烂打,人言可畏你不知道吗?”
  年轻人看着小永宁,眉头蹙起道:“我与张小姐从未有越礼之举,发乎情止乎礼,何曾坏过小姐名节?再说我一片赤心可照日月,谈何惧于人言?”
  小永宁张了张小嘴,一肚子话居然说不出口,旋即皱起小眉头,苦思冥想起来。
  没多久,门悄悄打开,一个绿衣女孩探出头来,一见永宁,顿时大喜道:“公主,快进来。”
  小永宁一见她也面露喜色,旋即鼓着双眼瞪着年轻人怒声道:“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赶紧走,不然抓你进大牢!”
  年轻人刚要再辩,小永宁已经侧着小身子进了院子,他一见,连忙上前道:“二小姐,还请通禀,就说小生求见,请大小姐务必一见,否则小生就绝食明志!”
  里面根本没有一点动静,只有关牢的木门还在发出颤音。
  绿衣服的是张家二小姐张姝,她抿嘴看着小永宁,边走边问道:“公主,你该不是又偷跑出来的吧?”
  小永宁嘻嘻一笑,道:“不是,本公主今天是来给小婶送惊喜的。”
  张姝眨了下眼,双眼闪动着好奇之色,道:“什么惊喜?难不成宫里已经定下了纳娶我姐姐的时间了?”
  小永宁鼓着小脸,大眼睛眯成一条线,蹦蹦跳跳的向前面不远处的小楼跑去。
  张姝双眼大睁,惊呼道:“真的吗?”
  她停下脚步,俏脸大喜,目光闪烁一阵,招来一个婢女,耳语一番。
  那婢女神色微变,连忙应声,快步离开。
  这么一会儿,小永宁已经跑到了秀楼,直扑身穿红衣,站在门前的张筠,大声喊道:“小婶,我来看你了……”
  张筠一身红袄袍,并不臃肿,更显风姿,俏脸如水,目光澄净,看着小永宁飞奔过来,轻笑着摇头道:“公主,不要再这么叫,否则我真没脸出门了。”
  其实她心里也惴惴,虽然宫里传出的风声是板上钉钉,可要真有万一,她除了一死明志,也别无活路。
  小永宁不管这些,仰着小脸道:“小婶,我饿了,我要吃你做的糕点……”
  张筠拉过小永宁的手,笑着道:“快进来吧,正好昨日做了一些,对了,太后娘娘怎么会在这么冷的天允许公主出宫?”
  这会儿张姝也进来了,好奇的跟着问道:“是呀,我也奇怪,公主,你不是又偷跑出来的吧?上次你可害惨我们了,姐姐现在还被禁足呢……”
  小永宁吃着糕点,完全不理会两人。
  两姐妹对视一眼,张筠颇有些心有余悸的坐在永宁的对面,给她倒了杯茶,轻声道:“公主,现在京城不太平静,你可不要乱来。”
  “嗯嗯。”小永宁点头,一副听话模样。
  张筠刚要再问,一个中年妇人在七八个丫鬟,妇人的簇拥下,飞快来到秀楼,直扑永宁,中年妇人脸上笑开花,给永宁行礼,笑呵呵道:“张李氏见过公主,欢迎公主来我们家做客。”
  小永宁抬起头看了她一眼,转头看向张筠。
  张筠也目露疑惑,走过来低声道:“娘,怎么了?”
  张李氏拍了拍张筠的小手,笑容更多,坐在永宁对面,道:“公主,可是太后有什么话要告诉民妇?”
  小永宁喝了口茶,顺下糕点,眨了眨眼,一脸无辜的道:“没有呀。”
  张李氏微怔,看着小永宁,又转向张姝。
  张姝微微摇头,目光还是看着小永宁。
  张筠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俏脸微红,在张李氏耳边低声道:“娘亲,还是不要多言……”
  张家之前已经因为小永宁的胡闹成为满京城的笑话,要是再出一遭,他们张家就没脸见人了。
  张李氏心里有些失望,面上僵了僵,看着小永宁,还是笑着道:“公主稍坐,一会儿我让人送公主早点回去,免得太后娘娘担忧。”
  “哦。”
  小永宁睁了睁大眼睛,脸色很平静的道:“我这次是跟着皇叔一起出来,母后不会担心的。”


第842章 帝后不相见
  小永宁的一句话落下,满屋子的人都静了。
  好一会儿,张李氏看着小永宁,一脸小心翼翼的道:“公主,你是说……皇上也来了吗?”
  小永宁挺直腰板,一本正经点头,脆声的道:“嗯,皇叔与我一起入府的。”
  “哎呀……”
  张李氏叫了一声,转身就要走,又猛的回身看向小永宁,犹豫着又要转身出门,这么一来一回,来来回回。
  张筠俏脸更红了,微低着头,目光一直看着张李氏——皇帝这次登门,无异于提亲。
  张姝见她娘着急的如热锅上蚂蚁,就是不出去,连忙上前道:“娘,皇上肯定去前厅了,您快去啊……”
  张李氏抬头看着张姝,张嘴欲言,又转向张筠,半晌“哎”的一声,好似很为难的转身出去。
  小永宁大眼睛眯起,嘴角露出小狐狸的得逞笑容。
  张李氏急匆匆的出了张家两小姐的秀楼,刚穿过门旁,翘首以盼的年轻人连忙上前,神色激动的抬着手道:“夫人,小姐可说要见我了?”
  张李氏一见,顿时皱眉,想了又想,还是皱眉劝道:“上官公子,我劝你还是死心吧,筠儿是要进宫的人,你再这样纠缠下去,小心祸及全家……”
  年轻人名叫上官继宗,祖上做过江南学政,父亲荫封了锦衣百户,哥哥在太仆寺,位列六品,也算是官宦之家。
  上官继宗一听,神色恼怒,道:“即便是皇上也讲一个‘理’字,我与大小姐一见倾心,有山盟海誓……”
  “住口!”
  张李氏听的脸色一变,厉色道:“上官公子休得胡言!我家筠儿何曾与你有过瓜葛!若是你再纠缠,胡言乱语,莫怪我老太婆不客气!”
  上官继宗神色纠结了一下,道:“虽然现在还没有,但我一定能打动小姐,这些迟早都会有的,夫人,请你让我见一次小姐吧,我一定能让她醒悟的,我才是她的今生良配,深宫是万万入不得的……”
  张李氏心中焦急,偏又遇上这么个二百五,皱着眉头,一脸难色的道:“上官公子,我们张家与你上官家乃是世交,不想看着你们倒霉,听我一句劝,今后闭门读书,千万不要再出来,行了,你也别多说,赶紧走吧,今后不要再来了……”
  上官继宗还要再说,可张李氏在一群人簇拥下,急急的赶赴中堂。
  上官继宗看着张李氏的背影,神色犹疑,一会儿又神色坚定,向着院子里大喊,道:“大小姐,上官此心不改,若是你有意,我一定拼命保护你,绝不会让你进宫受苦……”
  刚走不远的张李氏一个踉跄,旋即冰冷着脸,对着身后的管家沉声道:“给我将他扔出去,今后不准他进府!还有,通知上官家,若是他们再让这个愣头青乱来,就别怪老太婆先断了两家的交情!”
  “是夫人!”管家连忙应声,安排人去。
  上官继宗被押着拖走,还不停的大喊大叫:“小姐,我一定会回来的,你千万不要入宫,你会后悔的,我才是你的良配……”
  秀楼里的张姝听的直皱眉,有些恼怒的看着姐姐,娇哼道:“这个上官真是讨厌,就是见过一次面,就这样胡搅蛮缠,坏姐姐名声……”
  张筠连忙拉了拉妹妹的手臂,暗暗示意,转头看向永宁公主。
  小永宁吃的正开心,仿佛什么也没听到。
  “不就是吗?”张姝一脸的不高兴,道:“要不是我们两家是世交,我早让人打他了……”
  张筠瞪了她一眼,旋即也眉头微蹙的轻声自语道:“这样确实不是办法,我改天找他谈一次吧。”
  张姝慌忙拉住她,道:“姐姐你千万别去,见了一次他都这样,要是再见,他非得死缠不放不可,要是皇上,后宫知道了,那还得了……”
  张筠俏脸微凝,有些迟疑的道:“上官家以前对我们照顾很多,尤其是爹下葬都是上官家安排的,若是因为我连累了他们……”
  说到这里,张姝也咬起嘴唇,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会儿,朱栩正在张家正厅,与一个中年人在交谈。
  中年人颇为拘谨,名叫张荣穘,是张家的长兄,张氏母女都赖他照顾,原本是湖广学政,后来学政被裁撤,他不愿入政院就一直赋闲在家,著书立说,是一个颇有名望的文坛名士。
  朱栩放下茶杯,微笑着道:“你是说,现在政院的课纲有问题?”
  张荣穘坐在朱栩下首,抬起手,颇是谨慎的道:“是,微臣认为,现在政院以及所属的各地书院,学院的生员,都不能专心读书,所学繁杂,无法专精,也不够刻苦,一年下来也就读了那么几篇,这样别说十年,就是二十年也不能成才……”
  朱栩听着,并没有生气,轻轻点头。
  政院的教学方式改变了现在的年轻人埋头苦读四书五经才能“成才”方法,均衡了各方面的知识,这也就让他们的“文化涵养”在悄然降低。若是真的要让政院的学生与现状的士子一同以过去的方式科举考试,只怕政院能中第的屈指可数。
  但圣贤书不能当饭吃,尤其是在科技即将爆发,科技时代已经到来的这个关口,朱栩需要大量的人才,圣贤书不能替他培养。
  “还有什么想说的?”朱栩看着他道。
  张荣穘对皇家政院了解极多,见朱栩并没有生气,故作沉吟的又道:“微臣以为,皇家政院固然有其好处,也不能瓶塞其他书院,流派,当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朱栩双眼微亮,看着他笑着道:“这个提法很不错,不过还不够,兼容并蓄不应该只限制在儒家,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也不能瓶塞在外,你觉得是不是?”
  张荣穘神色微楞,没想到皇帝想的比他还大了一层,不过儒家向来鄙视其他“百家”,尤其是千年前已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早已经事实上统一了“百家”,所以张荣穘心里反对将这个“百家”放在“兼容并蓄”中,嘴上还是道:“皇上胸襟宽广,目光长远,微臣不及。”
  对于这种口不对心的马屁朱栩早就一眼能看穿,轻轻笑了声,手指在大腿上拍了拍,心里转着念头。
  他现在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这个张荣穘倒算是一个,将来若是文理分科了,他倒是合适的人选,并且张筠若真能成为皇后,张荣穘按照规矩还能得到一个“伯”爵位。
  正思索着,张李氏一脸紧张,快步来到大堂,在朱栩不远处,行礼道:“民妇张李氏,拜见皇上。”
  朱栩看着她,微笑道:“免礼吧,朕所为何来,已经与你们家大伯说了,朕呢,想先见见张小姐,早日定下,也好安老太妃,皇嫂的心,皇宫也好做些准备。”
  张李氏先是一怔,旋即就明白了。
  老太妃给皇帝选了三个人,三个人的名分还没有定,皇帝这是来定名分的,谁是皇后,谁是妃子都由皇上决定!
  张李氏看着朱栩,神色微微变幻,道:“皇上,这……不合礼法。”
  朱栩对一些礼法是深恶痛绝,礼部现在正对一些礼法进行梳理,一些该砍掉的,他到时候绝对不会手软,比如这一条!
  他今天是非见不可,目光看向张荣穘,笑着道:“确实不太合礼法,不过近来京城纷纷扰扰,朕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不能耽误在这里,你怎么看?”
  张荣穘,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