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栩神色平淡,道:“都免礼,来人,赐座。”
  徐光启神色微动,眼神带着感激之色,抬手道:“谢皇上。”
  汤若望跟着行礼,没有说话,眼神若有若无,始终在打量着朱栩。
  他知道,他以及他的教友能否在明国传教,全都得上面这个人决定。
  汤若望神色不动,心里暗自惊奇,大明皇帝果然年少,看似去只有十七八岁,却有着惊人的非凡魄力。一些改革,想法,与现在欧洲一些激进想法颇为相合。
  “心思如海,眼入星辰”这是汤若望在心底给朱旭的评价。
  朱栩看着徐光启,情知这位老大人身体怕是不行了,关心的道:“朕给你休沐半月,派太医住在府上,安心养病,其他的事情不要思虑太多。”
  徐光启咳嗽连连,连忙站起来道:“臣谢过皇上,只是臣并无大碍,不会误了政务……”
  朱栩摆手,道:“朕知道,让你休息就休息。”
  徐光启嘴角动了动,没有争辩,抬手道:“臣遵旨。”
  徐光启实则也知道他身体的状况,只是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当今皇帝,就是他的伯乐!他有很多事情要做,为皇帝做,也为他自己!皇帝的关心让他震动,越发的想要在临死前多做点事情。
  朱栩本来想问问军器局的事情,眼见徐光启重病在身,他只得转向汤若望道:“汤先生,来见朕可是有什么事情?”
  “或许,可以从这个人身上找到与荷兰人沟通的一个桥梁……”朱栩心里突然暗道。


第573章 领事裁判权
  汤若望在明朝多年,深知明朝的礼仪习惯,闻言就站起来,以一口流利的汉语道:“回禀陛下,此次来面圣,是因为根据我以及诸位教友在明国各处的观察,今年夏季大明南方将有罕见的大雨,我等恐有大灾,特来禀报陛下,早作应对。”
  朱栩笑着点头,道:“多谢汤先生,此事朝廷已经注意到,并且已经在准备。”
  汤若望神色不变,心里却有些疑惑,短短两句对话他就能感觉到大明皇帝对他不喜,似要逐客。
  他倒也想得通,明国人不喜欢外来的“神”,这些年他不辞辛苦的四处传教,能放开束缚入教的,都是些特殊之人,比如身残的内监,困苦的百姓,以及迷茫的官员。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甚至还被当做了“邪教”,若非是劝人向善,没有恶行,早就被镇压了,即便如此,还是屡遭官府打压。
  汤若望不清楚大明皇帝心里究竟对他们是怎么看的,开门见山的道:“大明皇帝陛下,汤若望此来,还有就是为了传播西方的教化,望请皇帝陛下允准。”
  汤若望说的笼统,朱栩却心知肚明,神色淡淡道:“我们明人不信你们的上帝,我们拥有自己的宗教。”
  汤若望见明朝皇帝比他预计的了解的多,沉默了一会儿,道:“陛下,恕我直言,明朝的儒教,道教等,并不属于宗教,它们不涉及祈祷,信仰,愿力。上帝,会给明朝带来和平。”
  朱栩摇头,道:“你们之前已经尝试过,多有冲突。”
  汤若望以及在澳门的一些传教士几十年前就进入明朝,却一直没有多大进展,反而冲突四起。在这个时候的明朝,本应该有很多人在思想上需要慰藉,可始终未能风行,可见明人还是比较抵触的。
  汤若望没有想到大明皇帝的态度会这样的坚决,眉头皱起,旋即道:“陛下,西洋之学多有益于明国,不论是文化还是科技,尤其是大炮,在明国防止外侵,守护疆土,多有功绩。汤若望希望明国能够大开方便之门,让中西方能够畅通交流。”
  朱栩神色不动,道:“我国有着对外管理的衙门,进出都有序。”
  徐光启在一旁静静听着,看着,没有插话。皇帝的话简单,总好像说了一半,虽然语气平静,却透着强烈的不喜之意。这令他很疑惑,却没有急着说话。
  汤若望虽然在京城两年了,可明朝对外国人的管理是越来越严,尤其是澳门,有一个“外事衙门”,政策趋紧,能在内陆逗留的,只有一年时间,然后就要去澳门审核半个月,才有可能获得再次进入的资格。
  在澳门的外国人,凡是有犯罪,不良前科,甚至只是怀疑目的不纯都会被驱赶,近年来已经被迫离开大半,其中有大量的传教士。
  汤若望担心朱栩赶人,再次直接道:“陛下,我这次来,希望我们外国人能够在澳门设立法官,刑官,类似明国的宗法制度,管理本国之人,当然,一切都会尊崇明朝的大明律,不会逾矩。”
  朱栩眉头一挑,这就是所谓的领事裁判权?这不就等于是租界了?
  这一点,他自然是万不能答应!
  朱栩手指在桌面敲击,神色微冷的道:“本着思想自由,融汇交流之念,朕许可你们传教,但不得涉政,任何官吏,内监,士林之人不得入教,受洗,妄议朝政,禁止与危险分子接触。设立教堂,入教人员,传教的人数,名单,必须得朝廷批准,不得组织武装,拥有兵器,王法大过天,在大明只有王法,西洋人都归结在大明律之下。不得拥有任何特权……”
  汤若望神色变了变,明国皇帝的态度坚决,甚至是苛刻,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要知道,明朝现在不少官员都很善待他,皇帝的态度,显得非常的奇怪。
  他还是不肯放弃,道:“陛下,西洋科技与大明多有互补之处,汤若望认为……”
  朱栩摆手,打断汤若望的话,坐直身体,目光炯炯的道:“朕知道西洋诸国正四处侵略,杀戮,抢劫,其中传教士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朕也不管你们有心还是无意,你们所了解的一切都会成为好战者的工具。葡萄牙人已经没落,西班牙也垂垂将朽,荷兰人看似强大,实则是寡民小国,若是再侵扰我大明沿海,朕将派海军出海痛击!你回去转告那些野心勃勃之人,在远东——我大明无敌!整个地球,也是不可战胜!”
  汤若望脸色大变,猛的抬手,道:“陛下切莫误会,我们神圣罗马教会,只为和平,传播上帝荣光……”
  朱栩语气断然,道:“澳门不适合西洋人居住,朕会给你们重新找地方,你回去之后通知在澳门以及其他地方的西洋人,准备搬迁。你们没有拒绝的权力,要么搬迁,要么离开!”
  汤若望完全没有料到今天会是这样一个局面,皱着眉,沉着脸,神色不停的变幻。
  大明皇帝的决然态度让他心惊,这是要彻底驱赶他们吗?
  徐光启身体动了动,大明有很多地方需要这些传教士,比如火器,历法,战船,水利,农田等等,西方的一些科技可以弥补大明所缺。
  徐光启不想让这些传教士离开,他的目光有些探究的看向朱栩。
  朱栩没有看他,只是神态坚决的看着汤若望。
  汤若望是有着强大野心的传教士,明国的人口比整个欧洲都多,要是他能将明国变成上帝的信仰之国,那将是多么大的荣光!
  他不会放弃,哪怕明国皇帝如此的不喜欢他们!
  汤若望同样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他知道,大明皇帝没有立刻赶他走,没有之前就动手,一定是有什么地方需要他!
  汤若望只是一个传教士,虽然对明朝多有研究,可是朝局还是云里雾里,他分不清,猜不透朱栩的心思。
  汤若望心里思索好一阵子,抬头看向朱栩道:“如何才能允许我传教,还请陛下明示。”
  朱栩暗笑,倒是聪明人,道:“朕知道,普特曼斯正在调集战船,要与我大明开战,朕想要跟他谈谈。”
  汤若望眉头一皱,普特曼斯是荷兰在远东的一个负责人,控制着所有舰队,他实际上并不认识这个人。
  不过为了传教,他决定去见见这个人,替大明皇帝传这个话。
  “两个月之内,我给陛下回信。”汤若望道。既然明白了明国皇帝的意图,他也就不再慌乱。
  “好。”朱栩笑了笑,道:“那朕就等两个月,来人,送汤先生出宫。”
  汤若望这次进宫完全没有达到他的预期,还惹了一身麻烦,皱着眉头沉着脸的出了御书房。
  徐光启这才站起来,抬手看向朱栩道:“皇上,这是……”
  朱栩喝了口茶,淡淡道:“锦衣卫从南海收到休息,荷兰准备与我大明开战了。”
  这条消息是前不久收到的,荷兰人要求大明断绝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贸易关系,想要垄断大明的出海贸易,或者说是要独霸东亚,这自然不会被大明所接受。三天前,荷兰人还在台湾西面发起了突袭,试探性的攻上岛,虽然被击败,可被荷兰人“探到底细”,在准备全力进攻了。
  徐光启脸色微变,他一直在军器局,大明四周的危险了解的比其他官员还要深刻,听着朱栩的话,沉吟一声道:“皇上,南北水师已经合并,战力超群,应当不会有事。”
  如果只是守卫,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朱栩想的不是这些,看着徐光启,没有隐瞒的道:“在朕原本的打算里,是准备与红毛人合作,一起战舰出海,看看这个世界,不过现在显然是要改变计划了。”
  徐光启若有所思的点头,明白了皇帝的意图,是想与荷兰人再谈一谈。
  这自然不是朱栩的想法,大明可选择的不止是荷兰人,他需要时间与西班牙人沟通,东南沿海也要准备,只不过是为拖延时间罢了。
  朱栩看着徐光启略有苍白的神色,心里一叹,笑着道:“安心回去休息吧,军器局的事情少管一些,专心在工部事务上。”
  徐光启面露感激之色,抬着手道:“谢皇上,臣谨记。今天进宫,臣是想禀报一些火炮的事情。”
  朱栩双眼一亮,这正是他关心的,道:“说说看。”
  徐光启道:“皇上,火药的威力正在提升,军器局也试验出一种可以在水里爆炸的炸弹,另外,火炮的射程有了进一步的增加。这些火炮比红毛人射程更远,若是发生海战,一定会占据绝对的优势。”
  海战不同陆战,火炮的优势几乎是决定性的,这一点徐光启自然知晓。
  朱栩微微点头,火炮确实很重要,可大明海军严格来说还是“水师”,想要进行远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好有人帮扶。
  “皇上,平王来了。”曹化淳从侧门进来道。
  朱栩一怔,这才睁了睁眼,道:“嗯,平王这次也要随朕南下,日期渐进,他应该是来谈一些细节的。”
  徐光启又咳嗽了一声,今天来大部分是为了汤若望,该说都说完了,他便抬手道:“臣告退。”
  朱栩转头看向曹化淳,道:“派太医去徐府,认真照看。”
  徐光启目露激动,嘴角动了动,还是道:“谢皇上。”
  朱栩目送他离开,手指在桌面敲了敲,道:“传旨给福建,海军,命他加速备战,再命天津卫,加快造船速度!明日廷议,再过三天,出京!”
  对于这场攸关大明海军前途的海战,朱栩不敢大意,他要亲自去看一看!


第574章 信王的去处
  景阳宫,偏殿。
  朱栩坐在软塌上,平王坐在对面,待喝了口茶,叙完话才说到正事。
  平王坐在那,微低着头,道:“皇上,宗室之内,安排随皇上一起南下的已经凑齐了,有十个,都是亲王,其他的包括家眷……臣还没有说。”
  平王的顾忌朱栩知道,微微颌首,没有说话。
  永乐年间之所以安南会战事不休,拖累大明,以至于宣宗不得不放弃安南,根本在于政策失误,朱栩要做出改变。
  平王抬头又看了眼朱栩,道:“关于信王,皇上可有什么安排……”
  信王,对于朱栩,甚至对于大明来说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需要一个稳妥处置方案,彻底的将崇祯时代埋葬,让景正清清朗朗,大步向前。
  朱栩早就想彻底解决这件事,闻言手指敲了敲桌面,道:“一起南下,信王去……台湾。”
  平王一愣,旋即道:“是,臣记下了。”
  朱栩又端起茶喝了一口,看着他的神色,笑着道:“怎么,舍不得走?”
  平王,朱栩打算安排他去安南,一来将京城的王爷们都打发出去,二来就是要稳定安南,三来,云南的兵力越来越多,需要有皇族坐镇与监督。
  平王微微一笑,有些僵硬的道:“哪里的话,到哪里都是给皇上办事,皇上一定不会亏待我的。”
  朱栩对平王的回答很满意,道:“不用担心,最多三年,朕就调你回京。”
  “谢皇上。”平王欠了欠身,然后看着朱栩道:“皇上,那个,宗正,可有人选?”
  朱栩本来属意的信王,现在也只能在鲁王,晋王两人之间选了。
  “你觉得鲁王如何?”朱栩道。这个人,有心思,有能力,就是私心比较重。
  平王倒是没想其他,笑呵呵的道:“皇上看重的人,那肯定是人才,鲁王这几年也做了些事情,臣看好他。”
  朱栩笑了笑,道:“嗯,那晚些时候朕见见他。”
  朱栩要离京很久,该做的安排一点都不能少。
  政务有内阁,经过这次政改,一切都会名正言顺,政务顺畅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阻力,相信毕自严,孙承宗等外加傅昌宗,周应秋等六部尚书都能处理好。
  军务,相对来说还算平稳,不会有大乱子,一切都在可控范围。
  京师,兵部执掌巡防营,禁军……
  “禁军……”
  朱栩心里低语,曹变蛟要随他南下,禁军得找个可靠的。手指情不自禁的在桌上敲击着,他心里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平王在宫里待了没多久就走了,朱栩来到御书房屋檐下,看着南方的天色,长长的吐了口气。
  他的身后站着毕自严与孙承宗,两人在奏报着文昭阁阁议的内容。
  好一会儿之后,毕自严道:“皇上,大体都通过了,只差各省官员的调动安排还有些争议。”
  朱栩神色不变,淡淡道:“既然不想去就不要去了,内阁摸排一下,与其心有不满的任职,不如回家种地。”
  毕自严与孙承宗都脸色微变,动辄就罢官夺职不利于朝局的稳定,更何况,这些都是朝臣们私下之言,岂能公开去说,那朝廷的威信何在?
  毕自严稍作思索,道:“是,臣再与各位巡抚,总督商议一番。明日,当可开廷议了。”
  朱栩点头,道:“嗯,必须要确保顺利,不能再出意外。”孙传庭的话是对的,这样的改革,必须要展现朝廷的决心,久拖没有益处。
  “是。”两人应声。
  孙承宗沉吟着,抬手道:“皇上,是否决意三日后出京?”
  朱栩望着南方的天色,心里隐隐有着一丝期待,微笑道:“嗯,安排的差不多了,是该启程,争取年前回来。”
  毕自严与孙承宗都是忧心忡忡,大明看似平稳,实则危机四伏,内里汹涌,皇帝在这个时候出京,真不是时候。
  孙承宗还想尽最后一次努力,道:“皇上,京城需要您坐镇,这个时候……”
  朱栩眉头动了动,道:“不必说了,既然已经决定,就不能随意更改。”
  毕自严看了眼孙承宗,微微摇头。
  孙承宗默然,皇帝的脾气他们是了解的,这个时候是劝不了了。
  “你们去准备明日的廷议吧。”朱栩背着手,心里计算着,想要用大半年将大明转一圈是不切实际的,可能有很多地方是去不了,只能进行精简。
  “遵旨。”两人抬手道。
  三日后出京,除了宫外要安排,宫内也需要。
  两人走了之后,朱栩又站了一会儿,道:“摆驾,去慈宁宫。”
  “是。”曹化淳应声。
  慈宁宫内,张太后眉宇凝结,看着朱栩轻声叹道:“这一去又要很久,虽说南方安全一些,可也不能大意,若是有可能,还是尽量留在京城吧……”若是往常,张太后肯定要唠叨一番,现在皇帝长大了,不是那个小孩子,任由她抓着絮叨了。
  小永宁难得的安安静静坐在一旁,抿着小嘴,静静的看着朱栩,面露不舍。
  朱栩笑着摸了摸小家伙的头发,看着张太后笑道:“皇嫂不用担心,朕就是去看看这天下,说来可笑,朕这偌大的江山,连京城都出去过几次……”
  张太后仔细打量着朱栩,心里突然有些恍然,皇帝,是真的长大了,有胡茬了。
  “吃菜……”
  张太后不停地给朱栩夹菜,没多久就堆满了朱栩的饭碗。
  朱栩只是笑着,没有阻止,心里暗叹,他将张太后当做半母,她心底也应当是将他当做半子的。
  这一顿饭吃的格外的久,张太后这次也没有避嫌,催着他离开,慈宁宫灯火通明,一家人说了很久的话,直到小永宁在张太后怀里睡熟,朱栩这才告退出来。
  鱼藻宫。
  朱栩泡着脚,神态有些恍惚。见过张太后之后他才明白,对这京城他有着割舍不掉的感情,离京不是他想象的那么轻松。
  李解语在整理着他的衣服,面上愁绪一闪,旋即笑着道:“皇上,太后娘娘那边是不是很舍不得您出京?”
  朱栩知道她的心思,拉了拉她的手,道:“不用担心,用不了多久就会回京的,对了,李思宗再做什么?”
  李解语微微摇头,道:“臣妾不知。”
  朱栩想了想,道:“明天以你的名义召他进宫,朕要见见他。”
  即将讨伐安南,是该给一些人鼓舞了。


第575章 大火漫天
  李家“归附”,看似荣耀,实则在大明上下都受到鄙视,哪怕是作为皇帝的朱栩,看似封赏不少,还纳了李家的女人入宫。可实际上,都是明升暗降,一直被冷落在一旁。
  李家以及一些归附的人心里都清楚,所以异常的低调老实,从来没有什么动作。
  从辽东归附的,除了李家等少数的留在京城,其他都被分配去了云南。
  这一次,朱栩决定让李思宗做禁军副统领,他出京之后,由李思宗守卫皇城。
  这是一个信号,告诉那些人,包括多尔衮等人,他们起复的时候到了!
  该卖力气了!
  李解语是一个聪明女人,一直刻意的回避政务,与李家也保持着距离,听着朱栩的话,神色动了动,道:“是。”
  朱栩泡着脚,微微点头,心里还在不停的思索。
  该布置的,他早就布置好了,剩下的都不太重要,现在的问题,是离京的时间。
  “皇上,皇上,出事了!”
  突然间,曹化淳在外面猛的拍打着门,语气里都是惊慌失措。
  朱栩脸色微变,连忙擦脚,拖拉着鞋跑出去。
  曹化淳做事向来谨慎,没有大事不会在这个时候冲过来打扰他。
  朱栩一打开门,曹化淳就道:“皇上,快看外面。”
  朱栩抬头看去,只见西南方向火光冲天,甚至在皇宫都能感受到烈度!
  “顺天府?”朱栩脸色阴沉,目光森然。
  曹化淳躬着身,道:“东厂那边已经第一时间奏报,据说是有人恶意纵火,顺天府前后都被浇上火油,四周都是火,没办法逃出来,人都被困在里面。”
  朱栩背着手,眯着眼,心里涌起一股股怒意。
  曹化淳自然知道这件事是什么人在做,陈奇瑜一直忙着“士绅纳税”,现在北直隶的知府知县都进京,一副要强迫纳税的架势,肯定是有些人已经急了。
  曹化淳看着皇帝阴沉的脸色,上前低声道:“刑部,顺天府,巡防营那边都在救火,其他地方也都有防备,皇上勿忧。”
  朱栩望着这场大火,心里怒火涌动。
  这场大火对朱栩来说,并不重要,蕴含的意思才重要:这是一个警告,是一个开始!
  大火熊熊燃烧,浓烟滚滚,直冲天际,将半个京城都给照亮。
  朱栩强压着胸口的怒气,笑了笑道:“传旨给东厂,按兵不动。”
  曹化淳抬头看了眼朱栩的侧脸,轻轻点头道:“遵旨。”
  朱栩依旧望着那越发炽盛的大火,怒睁着双目,被在身后的双手,握的格格响。
  李解语站在他身后,表情凝重。她虽然不了解政务,可也明白,火烧顺天府不是一件小事情。
  顺天府外。
  这么晚陈奇瑜并不在顺天府办公,他此刻站在外面,满脸是灰,眼神焦虑的指挥着救火。
  四周不仅有顺天府的差役,还有刑部,巡防营的。
  陈所闻匆匆跑到陈奇瑜边上,他一片衣角被烧焦,面露急色的道:“大人,火势太大,已经烧毁十余家民宅了,还死了七八个人。”
  陈奇瑜还没有说话,刑部尚书沈珣急匆匆的赶过来,望着满天的大火,沉声道:“怎么回事,查到是谁干的了吗?”
  陈奇瑜,陈所闻不敢怠慢,沉着脸道:“沈大人,还不清楚,不过显然是蓄谋的,太过嚣张,形同造反!”
  形同造反,这样的话一出,就表示这件事的严重性!
  沈珣没有说话,火烧顺天府本就不是小事情,尤其是明天还是政改最重要的廷议!
  沈珣脸色变幻,他不知道怎么向内阁,向皇帝交代!
  毕自严,孙承宗等人都从家里出来,赶往顺天府。在这样的关口,出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不安心。
  各省的巡抚,总督都出了门,望着顺天府放下,都在暗自心惊。
  张问达,杨麟,李邦华等人聚集在一起,看着大火,神色凝重。
  天子脚下,火烧顺天府,什么样的人才能有这样的胆子,这是要干什么!
  杨麟想着明天的廷议,看向张问达道:“大人,明天的廷议?”
  张问达没有说话,这件事势必会影响明天的廷议,关键在于,皇帝会怎么做,前任的顺天府府尹,刑部尚书现在还是牢里,阮大铖的惨叫声还在午门前回荡。
  李邦华神色凝重,道:“不知道顺天府,刑部那边有没有查到什么?”
  杨麟道:“没有,现在大火漫天,死伤无数,怕是顺天府刑部都没心思查案,还是要看东厂。”
  尽管东厂一再不压制,削减,可谁都知道,在京城,没有什么事情能瞒得过东厂。不过东厂行事向来以皇帝旨意为准,做事诡秘。
  几人多少一眼,目光转向黑漆漆,一点波动都没有皇宫。
  他们都很清楚,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皇宫还这么安静,肯定是皇帝被激怒,将会有大事发生了。
  毕自严等人很快来到现场,六部尚书也都聚齐,每个人神色都不好看。
  “大人。”
  一个灰头土脸的差役跑过来,向着陈奇瑜急声道:“火势太大,控制不住,现在不止顺天府,还有民房二十多间,不知道多少百姓遭难,火势还在扩大……”
  孙承宗脸上阴沉,今天没有风,正常的火势不会这么大,这不是要烧顺天府这么简单!
  其他的大人们都是心思通透的人,哪里不明白,这件事怎么看都不单纯!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都沉着脸,他们现在想的不止是廷议,还有皇帝即将出京南下,这一连串的事情连接在一起,皇帝必然震怒,不知道会再出什么样的事情!
  沈珣环顾一圈,见众人都心事重重的不说话,他抬手向毕自严道:“大人,下官请调东厂。”
  东厂挂在内阁之下,依照体制来说,东厂受内阁指派,可提督东厂的是司礼监提督太监,谁都清楚,那是皇帝的专属,不能越权。沈珣的意思,是要毕自严请旨,以东厂尽快查清这个案子。
  毕自严断然摇头,沉声道:“这件事内阁必须独自查清楚,一定要快!”
  孙承宗蓦然会意,看向沈珣与陈奇瑜,直接下令道:“救火全部交给巡防营,顺天府,刑部立刻查清楚是谁纵火,本官只给你们三个时辰,天亮之前,要是没有结果,本官就算是擅权也将你们罢官下狱!”
  陈奇瑜与沈珣脸色微变,旋即也猛的醒悟,抬手沉声道:“下官领命!”
  在场的其他人都会意过来,他们必须在皇帝插手之前解决这个案子,给皇帝一个回复,否则皇帝动起来,不知道会掀起多大波澜,多少人要人头落地!
  与此同时,在顺天府不远处的一个小楼上,两个黑影望着顺天府的大火,露出白森森的牙齿。
  “公子,还是你的办法好,现在那些昏君庸官都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这是一个女子的声音,清脆有力。
  公子模样的人望着大火,不远处被照亮的一群人,冷笑一声道:“百姓困苦,民不聊生,灾祸连连,这分明是末世之兆,改朝换代实属必然,这群人还妄想阻止,整日蝇营狗苟,本公子也只是送他们一程罢了!”
  女子娇滴滴的笑了一声,忽然道:“对了,听说皇帝三日后要巡游江南,公子,你说,狗皇帝还有心思去游玩吗?”
  这公子在黑夜里的双眼闪烁着凶光,声音寒冽的道:“这昏君害死我父亲,我岂会让他出京去快活,今天只不过是一个教训,过几日我还有手段!”
  女子双眼一亮,道:“那我等着看公子手段,还有……那些士绅怎么办?会不会被这些昏官查出来?”
  公子嗤笑一声,道:“查出来又如何!他们又不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也只是帮忙而已。等着看吧,昏君庸官随意撺弄的新政就要戛然而止了!”


第576章 提前出宫
  黑暗中的一男一女一直看着顺天府的大火,白牙不时的闪烁。
  在两人酒楼不远处的暗巷子里,一群人正叫苦不迭。
  一个黑影拉住最前面的一个,低声叫道:“刘员外,这可不是我们干的,我们只是放了几堆柴火,烧不成这样……”
  “是啊,我们拿了二十文,这可是要杀头的……”
  “刘员外,你说句话啊,这样烧下去,整个京城都要被烧了!”
  这刘员外拼命的擦着头上的冷汗,跺着脚道:“我哪里知道,我只是让你们放点小火,给陈奇瑜一个下马威,谁知道是给人利用了……”
  “那怎么办啊,官府现在四处抓人,咱们躲不了多久……”
  “这要是被抓到了,我们一家七口人都要被砍头的……”
  “刘员外,快点想想办法吧,不然是要死人的……”
  刘员外是一个胖子,冷汗涔涔落下,浑身抖个不停。
  他祖上做过一任知县,家里数千亩良田,这次也是因为地位偏低才被推出来的,此刻脸色变幻,心里疯狂转念。
  顺天府被烧,还外加数十间民宅,不知道要烧死多少人!
  朝廷要是追究下来,砍脑袋那都是轻的!
  刘员外的小眼睛闪烁着,猛的转身道:“你们都回去,我去找秦知县!”
  一群人对视一眼,刚要再说,就听见密集的脚步声,纷纷连忙藏匿在暗巷中,悄然离开。
  顺天府,刑部的人迅速出动,满京城的飞奔。巡防营也进行了宵禁,抓捕可疑人物。
  顺天府的大火仿佛没有尽头,再多的水进去也没有减弱的趋势。
  毕自严,孙承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