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庾翼是什么身份?必须是乘坐最大的那艘楼船,其结果就是船翻的时候连他在内,使节团中只要是身份尊贵一些的人全部都倒霉催了。
  天幸的是当时这一帮贵族在甲板,发成翻船事件时还能狗爬式地游一段,大多数是被旁边的船只救上去,少数则是随船沉入大海喂了鱼虾。
  贵族有幸存者,还不算少,船员和随船士卒、随从、侍女等也逃了一些,余下接近八百人和一大批值钱的物资全部葬入大海。
  海上翻船什么的,于东晋这边其实并没有少发生,怪只怪小朝廷没有听专业人士的劝导,非要将那艘五层的楼船开出海。
  发生海难之后,小朝廷可不会管之前有没有人劝导过,上层永远不会有错,错的是中下层,结果是船队的将官被砍了脑袋,那些侥幸在发生翻船中幸存下来的船员、随从、侍女也有一个算一个全掉了脑袋。
  “东晋小朝廷的船队停在了京口(以前叫丹徒),要求我们派去舰队。”吕议是一脸的便秘表情:“要求是大舰队,要彰显小朝廷的威风。”
  名单列的好像比较详细,多少料的大船要多少艘,战舰需要多少,出动的水军数量不能低于多少。
  当然了,汉部这边是分内河水军和海上的海军,东晋小朝廷那边统一称作水军。
  东晋小朝廷也没搞懂汉部的海军都有什么船,是以他们自己的划分,也就是“料”来判定船只有多大。
  1料大概是0。325吨,发生侧翻的那艘五层楼船是3500料的存在,也就是1137。5吨的船只。这样的船只在东晋其实数量非常少,选择五层楼船作为初始的旗舰,那绝对是为了装逼。不过,显然东晋小朝廷的装逼之路刚出了家门就结束了,装逼没有装成还赔进去了近千人。
  3500料啊!那可真的是很大了,要深切的知道一点,西方哪怕是到了中世纪时期,船只吨位其实也就是以200吨到400吨为主,少有超过400吨的船只。有一点比较坑的就是,西方人玩的是大海,东方人玩的却是内河船。
  汉部这边的船只种类繁多,像是最多数量的柯克帆船也就是200吨的一种,它们主要是被作为运兵船使用。后面系统能够出产渔船之外的船只后,叫不上来名字的运输船载重有400吨。战舰中,射床弩的那一款也就250吨,喷火的那一款是200吨。
  受于陆战兵种极度需要的关系,刘彦没有“召唤”多少海船,因为那是一件极度没有必要的事情,运输船还有点用,战舰“召唤”出来纯粹就是落灰,因此仅仅是“召唤”少数的一些战舰。
  必须说明的是,一艘船召唤出来是携带船员,并且消耗的人口上限只有1,但上面的船员除了参与船只运作之外,不能干其它的事情。
  刘彦接到东晋小朝廷的要求时其实是乐了。
  借别人家的东西摆谱,那还是摆谱吗?还是东晋小朝廷想干什么?
  “对方要求进贡,需要什么船只会在舰队中进行挑选。”吕议就是因为这个而感到便秘:“不要脸到一种程度了。”
  “不,对方是在害怕。”纪昌从另一个方向思考:“‘天下’间仅我们一方可以畅行于大海,小朝廷早就想要获得海船建造方法。”
  还真的就是那么一回事,例如名号叫宫陶先生实际上叫司马如的那个家伙,他就千方百计地想要窥探汉部的造船场所,不止一次收买汉部的官员意图获得海船图纸。这个家伙已经在朝鲜半岛上被捕,关押的地点是在马石津。
  看司马这个姓氏,司马如该是东晋小朝廷的皇室?其实却不是那么回事。他原姓卓,司马是赐姓。
  纪昌说的完全没有错,东方这边目前真的只有汉部一家又成熟的海船体系,余下基本搞不懂海船和内河船有什么区别,结果是拿内河船到大海航行的人很多。内河船在大海风平浪静还好,一旦遭遇稍微大一点的风浪基本就是个悲剧的下场。
  “我们可要派遣舰队?”纪昌是倾向于派出一支大舰队,他说:“不登岸,仅仅是接人。”
  “不现实吧?”桑虞嘻嘻笑着说道:“南边那些废物好享受,屡次出门必定会带上无数坛坛罐罐,随从与侍女更是必不可少。不靠岸,光以舟船可捣腾不了多少大物件上船。”
  刘彦奇怪地问:“大物件?”
  “是啊,是啊。”桑虞板着手指:“床必然会有,再加上他们用习惯了的屏风、案几、等等许多器物,或许还有梳妆台等等?”
  刘彦刹那间就懵逼了。
  晋人贵族的享受已经到了这等地步,出门还得带着床?这个全然不是在开玩笑,他们出门要准备很久,必要的享受绝对不能缺少,少了就绝对不出门。
  “没那么夸张……”吕议苦笑着说:“有条件的时候才会弄,不是不能将就。”
  “言之,虞只说一点,女伶和美姬绝对不会少吧?”桑虞见吕议承认,嘻嘻笑说:“女伶和美姬以色侍人,不打扮怎么可能?那样会携带多少不必要的物资?”
  吕议竟然无言以对。
  晋人对于女色上的享受有一种近乎于病态的坚持,这个不分长江南北,看看汉部几个原为家族族长或是高层人物,谁家里没有养一批女伶、美姬、舞娘、厨娘。这些女人分工还挺详细,有专门伺候人睡觉、梳洗,有专门伺候吃、喝、拉,有专门搞声、舞,近乎于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存在的。
  “去!”刘彦拍板:“必须是大舰队!”
  东晋小朝廷一直没有正视汉部,从来都以为可以随意拿捏,哪怕是汉军干掉了徐州军也仅仅是让东晋小朝廷稍微重视了那么一下下,但依然是抱着予夺予求的姿态。
  “不是去接人。”刘彦缓缓地说:“去晃一圈,让那批鼠目寸光的家伙看看什么是海军。”
  纪昌秒懂,去是去示威,再来就是嘲讽一下东晋小朝廷,可能还要为日后的贸易打下伏笔之类的?
  多大的舰队才算是大舰队?刘彦挑出来的是近三百艘的船只和战舰,其中的一百五十艘战舰纯粹就是临时“召唤”出来。
  汉部的海军主要驻地是在马石津,他们得到命令之后是先赶回灵山岛那边与友军会合,三百艘数量的舰队在长广郡进行必要的补给,然后浩浩荡荡开始南下。
  超过百吨的船只体积从来不小,尤其是不是楼船的款式。这样一来三百艘船只排开来航行,看去占据的空间就是茫茫的一片。
  因为青州暂时没有大战事的关系,纪昌是自告奋勇作为舰队第一人南下。他们是逆风状态的航行,走的当然就不可能是笔直航行,实际上是绕着一种圈,那也是季风不允许的情况下,偏偏又要出航的办法。
  从青州长广郡到扬州的长江口,地图直线距离约有一千四百里,考虑到不可能走直线航行,绕着绕着谁都不太好算究竟是走了多远的距离。
  花了接近二十天的时间,纪昌再次看到陆地时,询问一下得知已经靠近一个叫沙洲岛还是什么岛的地方,航线往西边移动就是长江出海口。
  一路上,直至靠近到东晋小朝廷地盘时,舰队根本就没有在海上遭遇什么船只,还是离长江口近了一些才有船只的影子。
  对于汉部海军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靠近长江口,事实上东晋小朝廷的长江水军收到消息是又懵又惧的心情。
  东晋小朝廷的长江水军规模一点都不小,可以说少了其它什么部队,小朝廷也不敢少了长江水军的建设。
  长江是天险,有了天险还要有相应的部队进行固守,不然再怎么天险也不靠谱。东晋小朝廷二十余万军队,仅是长江水军就占了二分之一,军费总投入超过七成是花在了长江水军之上!
  收到长江口有大舰队靠近的消息,东晋小朝廷的水军懵逼之后大肆集结,他们绝对不是想着那支舰队来自汉部,倒是想成了大舰队是属于石碣赵国。
  石虎可是征集了数十万人在猛造船,目的是想要从海上进攻辽东的慕容鲜卑。
  石碣赵国选的造船地点是在青州边上,刘彦崛起之后,石虎造船的事情其实是干不下去了。最后那些强征的匠人和劳力,有大半是落入了刘彦手中,其余竟是被残忍地溺死。
  “什、什么……么!?”庾冰失态了,是错愕和茫然,还有绝对少不了懵逼:“赵军的水师?”
  得了,搞半天东晋小朝廷依然不知道是哪一方在靠近长江口。难道要怪汉部水军离岸边太远,不是东晋水军被翻船事件搞怕了不敢派船出海查探?


第286章 丢人丢大发了
  大海之上,汉军招展,每一艘船只的船桅之上必定会有一面黑底红字的汉旗。
  三百艘船广布在海面之上占据多少空间?每一艘船只的长度不会少于二十三米,宽度基本在六米以上,相互之间必然需要拉开足够的间隔,特别是为了层次分明特地摆下队形,看去能看到头却看不到尾。
  也许说看不到尾是个错误?大舰队看前面的船还能看到轮廓,后面的船只只能看到船帆或是船桅。那是地球为椭圆形所决定了的事情,可不就是离远了先看到船桅才看到船身嘛!
  “鳞次栉比!”庾冰瞪得眼睛都圆了:“蔽海而来!”
  鳞次栉比是个什么意思?多用来形容建筑物、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两个,《诗·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南朝宋(不是赵氏宋朝)·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当然啦,庾冰说的不是“鳞次栉比”,他说的比较多,但就是这么个简略的说法。
  的确是排的很整齐和密集,大舰队向着长江出海口黑压压一片而来,看那汉旗猎猎,再看船阵排布,哪怕是离得远也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不、不应该啊!?”谢安今年才二十三岁,看着就是一个年轻且斯文的小伙子,打扮万分的讲究,一丝不苟的看去是一个很讲礼仪的人,可看到大舰队也失态了,发懵一样地说:“四年啊,仅仅是四年,刘使君……不,是齐王怎么能够发展一支陆上强军,还能大肆建设水军?”
  没办法,有金手指的刘彦就是可以这么任性,就是可以这么不按照常理来搞。
  齐王?东晋小朝廷的新任皇帝司马岳比前一任大方得很,最新的论断是封刘彦为齐王,那是在汉军歼灭徐州军之后才有的结论,之前不管是上一任东晋皇帝还是朝中的门阀、世家,他们可全部同意。
  庾冰的眼神很可怕,死死盯着轮廓越来越分明的大舰队,下意识就说:“管它如何发展而来,如能为我等所用……”,下面的话没有说,估计是自己都觉得太不堪?
  知道东晋小朝廷维持庞大的长江水军每年要砸进去多少财帛吗?要是换成铜钱,几座大山绝对能够堆满。
  明白东晋为什么一直向西南进行扩张吗?除开是长江以北的故土难以收复,还不是为了获取造船的用木。
  造船可不是用什么木头都能造,再来是需要足够多的桐油,长江以南可以造船的木材大批被消耗,东晋可不得死命的去欺负西南那边的土著?还甭说!东晋也是收复了一处失去的故土,那便是交趾,又在那边设立了交州,并设下武平郡、交趾郡、九真郡、九德郡、日南郡。
  “是啊,要是能为我们所用,收复中原易矣!”谢安完全就是有什么说什么:“可惜了,已经封王……”
  司马晋国并不讲究异姓能不能封王的事情,要不也不会封慕容皝为燕王。可那是对胡族,对同为华夏苗裔的人可真没有异姓封王的例子。
  东晋小朝廷对刘彦进行封王?那可就真的没有什么话好讲,不是视为异族,就是视为死敌。
  庾翼在一旁抿着嘴,他们这一家子都是美男子,一个比一个看去俊美,就是抿嘴也抿得非常好看。他压低声音说:“等下他们靠岸,是不是按照计划行事?”
  一帮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部都有些发愣。
  “恐怕……难了。”庾冰满心的纠结:“原以为能来个数艘就算很多,没想到……”
  到现在东晋小朝廷的这一帮人都还没有数清楚汉部来了多少艘,只看到一排排排列整齐。数量一多,他们还怎么耍手段?
  他们是站在岸边的某个山头看,海拔越高越是看得清楚。长江出海口那边是密密麻麻的汉部海军,往西边的河道之上却是密密麻麻的东晋内河水军,再看京口的对岸就该是一批风声鹤唳的石碣赵军。
  对了,风声鹤唳的典故来自于前秦时期的苻坚南下,还诞生草木皆兵、投鞭断水两个成语。
  纪昌也在看岸边,他手里拿着一根圆筒形状的玩意,闭着另一颗眼睛,嘴角勾起怎么看都嘲讽的微笑:“山头那些家伙,该是小朝廷的贵族重臣了?”
  圆筒状的玩意当然是单筒望远镜。这玩意既然出现了,代表汉部也将玻璃给搞了出来。必须说的是玻璃这玩意一点现在被弄出来已经算是晚了……晚了……晚了……
  远在五、六千年前,埃及人首先发明了烧制玻璃,后来传遍欧洲大陆。
  最初或许会认为阴超的玻璃也是从西方传入的,但考古发现打破了这一看法。
  1965年,在河南出土了一件商代青釉印纹尊,尊口有深绿厚而透明的五块玻璃釉。
  1975年,在宝鸡茹家庄西周早、中期墓葬里出土了上千件琉璃管、珠,经中外科学家对古代实物的鉴定,是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不同,天朝的玻璃是自成系统发展而来。
  考古发现还说明一件事情,天朝的玻璃要比埃及晚,它萌芽于商代,最迟在西周已开始烧制。
  《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登采石之山,命民采石铸以为器,就是烧制玻璃。不过,天朝早期的玻璃,古人称它为璆琳、琉璃、ЯА㈣盗骼搿⒁┯瘛⑺⒐拮佑竦龋媳背仁俏搴一逼冢┮院螅惺庇殖撇-、料器。
  有玻璃,千挑万选再选出气泡少的镜片打磨,知晓望远镜的折叠远离,制造起来可不要太简单。就是成品率会比较低,再来就是工序上面麻烦,可谁让刘彦就是获得那么多匠人。石虎抓匠人的时候是想造船,可低下的人才不管那么多,不会只挑选会造船的匠人,反正只要是个匠人就会抓,结果是便宜了刘彦。刘彦这边的工匠溢出之后,想研究其它什么玩意就是可以任性。
  长江出海口在东晋时期是一个由窄而宽的形态,出海口处有一个形状像极了鸡蛋的岛屿。要是刘彦亲自过来,他会发现目前的长江以南与自己所知道的那个根本就是两回事,比如现在根本就没有上海,上海现在是沉在海底之下,那个像极了鸡蛋形状的岛屿在现代也是不存在的。
  “军主,我们在何处下帆停船?”
  “便在那岛屿周边。”
  庾冰等东晋这边的人,他们原本带着各种心情在等待汉部海军靠岸,也下命令做好了各项准备,可汉部海军竟然航行到海面的那处小岛不远处就不动了?
  这个时候,汉部海军这边已经放下小舟,去海岛附近查看水深和礁石情况。
  既然位置是长江出海口,那么水流情况必然是想出容易想进太难,毕竟水流的方向就是那么回事嘛。
  放下的小舟估计也是第一次遭遇到这种情况,结果是没有靠近长江出海口还能靠着船桨划着前进,到了逆水区域却是要非老大的功夫才能前进,但随着越加深入前进的难度就越大。最后船上的人着实是耗尽了力气,先是一条小舟在不知道多少人的注视下,随着水流飘出海去,然后像是起到一种效应,其余小舟也都力歇随波逐流。
  “……”纪昌愣住了,他真就不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
  事实上,汉部海军就没有干过拿小舟去冲某条河流出海口的事情,几次进入黄河也是顺着风势再加上船桨推力,可真不知道小舟会被逆水给卷出海。
  庾冰看得“呵呵!”笑出声,其余几个人也都在笑。他们之前其实还挺忧心的,看了刚才的那一幕总算是能笑得出来。
  “他们不懂内河水战。”谢安还是有什么说什么:“这样一来就不怕他们突入长江了。”
  可不是吗?长江出海口往内一些的那支内河水军为什么严阵以待,不就是担忧被之前不知道属于谁的舰队突入长江。
  知道大舰队是属于汉部,东晋长江水军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是更加紧张。那是因为胡人不懂水,舰队再庞大也就是那个样子,可汉部那边不缺少晋人,尤其是汉军在徐州淮水一代掳了不少人,容不得他们不紧张。
  发生了什么事,汉部海军竟然拿小舟要冲出海口,还有比这个更加能够暴露不懂内河水战的事情吗?
  纪昌这一刻有点想拿头撞墙,他埋怨地看向旁边,那是一个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的壮汉,为这艘战舰的船长。
  好吧,壮汉其实就是系统召唤出来的生物,每一艘船都有这么一个存在。
  系统升级之后,系统召唤生物是有智商了,但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很多事情根本就不会交流,那就更别提去给人提醒一些什么。他们就是一些听从刘彦命令,干一些本职的活。
  纪昌搞不懂也不明白,但他知道这一次算是丢人丢大了!


第287章 剑拔弩张
  不管怎么样,汉部的海军终于还是来了。只不过,舰队看去真的非常庞大!
  “是水军倾巢而来,还是只来了一部分?”庾冰现在最关心的莫过于是这个问题:“远远看去,能辨认出大部分的战船之上安装有床弩。”
  “他们的战船与之我们款式有大区别。”庾翼自汉部海军出现后就一直在看:“没有看到任何的楼船,他们的战船甲板之上基本仅有一层,船身显一种梭状?”
  都在观察汉部战舰,一看真的能够看出很多问题,比较可惜的是看不到船的底部,要不懂船只的人估计一眼就能区分出平底船和尖底船的构造意味什么。
  他们都在等待汉部海军靠岸,等了小半天却只看到汉部海军在海面上缓缓地互相靠拢,聚在一起之后收起船帆,看去好像也在互相进行固定?
  “铁索连横,聚船成陆?”谢安当然知道赤壁的故事,说的就是船只互相靠起来,再用铁索或是木桩固定形成面积比较大的平面。他讶异道:“不登岸?”
  还是有船只会登岸的,不过来的是一艘看去不像战舰的船只,孤零零就那么一条。
  纪昌虽然很想登岸看看,可他按耐了下来。
  伏伟被指派了登岸与小朝廷一众官员沟通的任务,他乘坐的是那款柯克帆船。
  三百艘船的大舰队,柯克帆船仅有少数的五艘,承载的是一批汉部那边的商品。其余系统出产的运输船也有携带食盐、皮革、皮草、中药材等等的物资,为的就是来长江以南交易。
  说白了,汉部来东晋小朝廷这边示威是真的,进行护航任务是顺便,打开商路才是主要目标。
  柯克帆船也有不少款式,刘彦指导制造出来的是一款四个船桅的类型,它长达30米,宽8米,吃水3米,载重量280吨,是汉部海员接触到的第二款柯克系列帆船,属于汉萨同盟时期的产物。
  此时此刻,庞大的船身四个船桅的帆布全开,顺着东南风的风势破浪前行,很快就冲进了长江出海口,威猛的身姿让岸上围观的人忍不住高声呐喊叫好。
  “竟然是四个帆?”庾翼懂战船,东晋水军最多也就是只有三个船桅的船只,因为是楼船的关系布局上与柯克帆船绝对就是两个模样。他呢喃:“船头是四四方方的船帆,第二顺位的船桅有两面船帆,船尾的两个皆为三角船帆。这样的布局有什么特殊用意?”
  船尾的三角帆布说白了就是起到一种转向的风力作用,与之船只的船舵作用一样。
  “船头有撞角,前身仿佛鹅腹一般地高昂抬起,伸出有如鸭嘴一般的啄器。”庾翼猜测道:“这样的布局是为了冲撞和防冲撞吧?”
  东晋水军的战船,船只前面的布局也有撞角,不过是两个。另外东晋的战船前面一般是会固定一块大面积的铜片或是铁片,还会雕刻上一些猛兽的图案。铜片或铁片自然是为了防撞,问题是雕刻上图案反而加大了撞击的着力点,着实诡异。
  “船首光滑有幅度……”谢安看得一愣:“好像泡了一层油脂?”
  那么说就绝对没有错了,本身最可能遭遇撞击的地方就是需要光滑,减少受力点。有幅度也是必然的事情,毕竟圆形在遭受撞击时肯定是会划开,不是像平面的位置被撞到承受全部的撞力。
  至于说火攻啥的,木头做的船只就没有不怕火攻的存在,差别就是有泡过油脂比较容易燃烧。
  汉部进入长江湖海口的船只速度已经稳下来,缓慢前行中开始有东晋这边的舟船靠上去。
  伏伟是站在旗舰室在向外张望,耳朵里听着充满浓浓的南方口音吆喝声。
  那是舟船上的晋军在让汉部船只跟随前行,说是要引导前往渡口什么的。
  进入长江出海口之前,伏伟特别被交代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海上船只与内河船只的不同,因为吃水深的关系一些内河船可以停靠的地方,海航船只却是停靠不了。
  柯克帆船吃水深三米算是比较浅的一种海航船,那也是为什么会选柯克帆船进入长江的原因,要是由其它吃水深动辄六米以上的船只进入,搁浅几乎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东晋在长江南岸有着广布的渡口,尤其是在京口附近最多,毕竟京口是东晋的主要水军基地。
  随着越来越进入,跟随在柯克帆船身边的舟船越来越多,船只也是越来越大。
  伏伟向外看去,密密麻麻的一圈舟船,能够看到那些舟船之上皆为晋军士卒,看去一个个倒也是显得干练。
  两岸之上。南岸站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看服饰该是周边的一些平民老百姓跑来围观?北岸那边也有人在观看,不过北岸的人就显得稀稀松松,看模样该是石碣赵军的岸防部队什么的?
  “晋人请求登船。”
  “不予答应!”
  伏伟想都没有想就拒绝,甚至无视掉什么贵族身份。
  长江之内的河道与之大海不同,内河虽然会有浪花,可与之大海之上的海浪根本就是两个级别。柯克帆船在长江航行起来很稳,因为风势不错的关系速度也不慢,在张开全部的船帆之后,竟是把原本围在两侧的晋军船只给甩开。
  “他们是想要做什么?”庾冰脸色已经开始变得不好看:“拒绝登船,再加速离去,是想一艘船挑战我们十万水军?”
  柯克帆船还真的是一直在加速,根本就不理会周边晋军的呼喊,直至前方有大批晋军水军用大批船摆开一条直线挡住去路,伏伟眯起眼睛并没有下令降速。
  让晋军登船那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事情,天晓得东晋有没有脑子有病的家伙会夺船。哪怕是不夺船,海军有一句格言叫“船只所在便是疆土”,自己的疆土岂是随随便便就能让人踏及?
  “周边的船只太多了!”
  “是啊,密密麻麻一片,堪比蝗虫!”
  东晋的十万水军绝对不是假的,占了整个东晋部队的一般数量,战船数千艘,小船和舟的数量恐怕更多。
  前方有东晋水军用船只排成一列直线挡住去路,要是正常情况其实伏伟就该下令船只停下来,可这一次他们出动三百艘大船南下并不是来表现臣服。
  “直接冲上去。”
  “诺!”
  随后,整艘船都在呼喊,提醒所有船员准备应付冲撞发生。
  船只的速度看似很快,实际上也就是四节到五节的速度,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时候五节的速度。
  要清楚地知道一点,船帆时代相对快的飞剪船,它的理想速度也就是十二到十四节。内河船只的速度和海上比不了,能够跑到五节其实已经算是快,像是东晋楼船能够有个三节左右的速度就已经算是“飞一般的速度”。
  “好快啊!”
  “是啊,好快!”
  “再不降速,可要撞上了!”
  指挥东晋水军的是一员将军,官职名就叫横江将军,他看着飞速而来的那艘大船脸上表情有些铁青。
  横江将军在三国时期是东吴的官职,第一任的横江将军是鲁肃。横江将军取意横扫来犯之敌,东晋也有这个官职,不过品阶并不高。
  伏伟抓着可以借力的地方,看去十分镇定,至于内心里是什么想法其实不重要,反正敌军船只不让开是铁定要撞上去。
  “防冲撞准备!”
  东晋的横江将军还真的就没有打算让开水道,长江是他们地盘,他们的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在他张恒看来,汉部不过是一个地方割据势力,舰队再大,船只再猛,那也是一个地方的割据势力,怎么能够轻易低头?
  “全部保持航线不变!”
  张恒就不信了,一个割据势力还反了天了,敢在长江冲撞“我大晋国无敌水军”?
  伏伟脸色也开始变青了,要是可以的话,他是真的不想在这一艘船上,尤其是不想发生冲撞什么的。
  “准备!准备!”
  嘶吼声不止是汉军这边在喊,晋军那边也是不断传出吼声,双方喊声混成了一片,却是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这一边。
  【真的不让?】伏伟已经下意识在站马步;【双方吨位差距太大,我脚下这艘船该是不会有什么事吧?】
  晋军的水军素质其实没得说,他们已经开始在做相关的冲撞准备,甚至是有船只在准备铁索,看上去哪怕是前面的船队被撞开,后面的船只也会利用铁索将汉部的那艘巨船给拦下来。
  “这样也好!”庾冰深吸一口气:“是汉部那边自找的。这样一来,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获得一艘海船!”
  说的是发生碰撞之后船只会受损,再来是用铁索拦下汉部那边也不能说三道四。他们真的渴望获得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的船只,仔细的研究一番,发展属于东晋自己的海航船只体系。
  碰撞马上就要发生,处于北岸的石碣赵军开始鼓噪起来,怎么都像是在等着看笑话?
  南岸这边,非军方的晋人有些懵,他们得知的消息是汉部来朝贡,可看着怎么有些不像?
  喧哗声越来越大,不管是伏伟还是张恒却是脸色越来越难看,要是能让他们有选择,鬼才愿意玩碰碰船!
  汉部这边只有单独一艘船,看着船体庞大且造型上狰狞,汉萨同盟时期的柯克帆船还真就是商贸和军事可以两用,也就是所谓的武装商船。
  东晋水军那边船只众多,看吨位应该是几十吨就顶天了。会这样当然是与河道的位置有关,再来是受于工艺的限制,东晋那边船越是庞大越难以控制,越大越难以进行调度。
  真的是在越来越近,大呼小叫开始在东晋水军的船队中发出,能听见那一声比较明显地“稳住!稳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