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骑军离去之时,侥幸没死的石碣赵军皆是一脸呆滞地看着远去的汉军,不少人“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
  桓温需要的就是击溃,不需要什么全歼。他就是需要亲眼看一看率领的这支汉军骑兵究竟怎么样,一次集团冲锋下来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元子,我们有大概两刻钟的时间差。”
  “知晓。”
  脱离了敌军溃兵的视野,桓温下令全军停下,他们需要更换备用的战马,没有多久又继续出发,只是行军的速度并不是全力驰骋,是一种让战马热身式的奔跑以及适应马背上有了骑士。
  行军期间,汉军骑士会进行水份或是食物补充,就是直接在马背上补充。
  “刚才损失多少,大概有多少战果?”
  “全军无损,战果该是造成敌军一千左右的伤亡。”
  桓温满意地笑了,无损是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军队能够如臂使指。
  石碣赵军想要设计陷阱,桓温就率军踏入陷阱,他认为所率的汉军哪怕是身处陷阱,石碣赵军也没有好的牙口吞下,石碣赵军反而会崩掉自己的牙。
  那不是盲目的自信,是一种力量的对比之后,再结合一些其余的东西来印证,最直接的判断就是只要没有昏了头脑,平原地形之上突围还是能够办到。
  牛牍没有接到诱饵部队被击溃的消息,他看到出现的汉军时,第一个判断是汉军没有去攻击诱饵部队,是直接向着他们而来。
  “点燃狼烟!”
  狼烟是什么玩意?其实就是胡杨、红柳、罗布麻、芨芨草、白茨、骆驼草、甘草、旱芦苇、梭梭等东西燃烧的柴薪,也可以加入狼粪或是马粪。狼粪烧起来就像是烧羊毛毡,冒出的烟是浅棕色的。马粪烧起来与干草差不多,颜色则是会比狼粪淡一些。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狼这食肉动物不管是在草原或是中原,实际上数量从来都不少,它们的粪便不难收集。
  粗大显示为浅棕色的狼烟缓缓地飘向了天空,要是视线没有被遮拦住的话,哪怕是二三十里外都能清晰可见。
  王基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眯着眼睛看全出飘然升起的狼烟,仅有一炷代表牛牍被汉军突击,诱饵部队则是属于状态未知的状况。
  大约四千左右的骑兵就待在王基的身后,那是一些看去服色杂乱的轻骑,可别只看服色,要看的是骑兵的体质和精神状态,认真观察会发现一个个有些健壮和剽悍。他们是石遵的私兵,是从各个家族或部落挑选出来的勇士。
  “军主?”
  “唔……”
  王基在思考一个问题,桓温无论是不是直接扑向牛牍,都代表汉军发现了有埋伏,偏偏汉军明知道有陷阱还进来,那意味着什么。
  必须得说的是,王基这支骑兵原先不被计算在战力里面,他是后面率军赶过来。
  属于石遵私兵的四千左右步骑,这支部队才是石遵最先投入的部队,亦是被汉军发现的部队。王基后面带来的四千轻骑一直待在战场三十里之外,连夜赶到斥候的侦查距离之外就猫在山地,按照道理是没有被发现。
  “主上,我们进军吗?”
  “不。”
  对于王基而言,牛牍这种层次的货色死了也就死了,甚至是另一支属于石遵的私兵部队被灭也无所谓,他们会一直隐蔽下去,直至认为机会出现了才会现身。至于是什么时候才算是时机到了,那得由王基说了算。
  “我听闻邓家在分家?”
  “回主上,是的。”
  “哦……”
  会称呼主上,代表是王家人。
  对话中的邓家,所指是邓恒的那个家族。邓恒败亡,受到了石虎的惩罚,家族中的那些人基本是被罢官,个别人甚至是被算老账,分家看上去是逼不得已的开枝散叶,可近乎于所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晋人都不会往简单的方向看。
  “我们多方注意,察觉有邓家人入关,亦是有邓家人南下,南下的其中一支过了黄河就消失。”
  “呵呵,肯定是前去投奔刘彦了。”
  王氏也开始在做准备,几乎每个大家族都是在做准备,之前该做的已经做了,像是同一个宗的人分为数家分别投靠石碣赵国、慕容燕国、拓跋代国、张氏凉国、司马晋国。现在则是多了两个或许需要投资的势力,是入了关中形成割据的冉闵和占据青州有割据实力的刘彦。
  他们正在聊着,大约是一个时辰左右,先前的狼烟早就消失,另一个方位却是燃起了两炷狼烟,颜色却为红色。
  王基本来还在谈笑风生,看到红色的狼烟却是明显地愣住,随后呢喃:“不可能吧?”
  狼烟,还是红色的。红色通常都被设定为紧急,显然是那支属于石遵的四千步骑认为自己遭遇到了最为危险的情况?
  发生了什么?
  ……
  桓温带着三千骑兵又一次很轻易地击溃了牛牍的私军,他们近乎是没有停留又脱离战场。
  脱离战场之后,桓温与之前离队的袁乔进行会合。
  袁乔给了桓温一个眉开眼笑的消息,另外一支敌军正在往这边赶。那么也就是说,桓温想要的目标已经达到。他们则可以休憩大概一个钟,接下来就该是选择直面与敌军再次拼杀。
  中场休息的时候,桓温显得极度兴奋,近乎是语无伦次地告诉袁乔,说指挥汉军和指挥晋军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知道吗?温下达一个命令,部队很快就会做出反应,尤其是麾下突骑执行起来既是高效又是坚决!”
  袁乔很为桓温感到高兴,也许也该为自己高兴一下?他们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想离开汉部有些不容易,那么可以在汉部待得相对愉快就显得很重要。
  兴奋中的桓温是一个比较可怕的人,全程就是他在说,袁乔在听,另一支敌军出现在可视的视野,桓温离开抛开刚才还聊得很愉快的袁乔,大笑着命人前来坐骑翻身上去。
  “众将士,动起来,让我们再次屠戮敌军!”
  “诺!”
  要是乌合之众或杂牌军,整齐应诺不会让桓温有什么感觉,但整齐对他应命的是一支精锐,是他亲眼所见,亲自统率,轻易就屠宰了两支敌军的强大虎狼之师!
  听从命令,拥有高强战力,任何一个统率都会喜欢这样的军队。桓温不止一次领兵了,但还是第一次对于作战有着盼望。他是真心喜欢自己率领的这支军队,不止是因为这支军队善战,还让他看到了别的东西,那是一种亲自参与进去并且感受,才能够察觉到的。
  【彦叔肯定也是一样心意,不然交流时不会那么平和。】桓温嘴角勾了起来,他扭头看一眼牵马站立的袁乔,眯起了眼睛想道:【我与彦叔是天然的同盟,无论在哪都是。却是要分好主次,莫乱了章程。】


第265章 如之要完,必先疯狂
  “桓温果真将才,不负君上看重。”
  刘彦听纪昌那么多只是笑笑,不是因为他的看重才致使桓温显示出将才,是桓温本身厉害才被他看重。
  不过,那都是次要的事情,比较主要的是桓温率领三千骑军的确搅动了战局的风向,特别是一个叫王基的人败在桓温手中,导致彭城那边出现震动。
  “桓温请命继续率军在彭城郡游击。”
  “好现象,不是吗?”
  刘彦喜欢“桓温请命”这样的字眼,代表着已经出现屈服。而人才的屈服对于刘彦来讲是一件好事,尤其是袁乔已经在归回主大营的路上。
  “现在该是王鸾着急了。”桑虞刚看完战报,笑着说:“桓温仅是率三千骑军就连续击溃四支部队,徐州军会怎么想?”
  “桓温只是给王鸾更深刻的印象,任何一个局部战场都是我们取得优势。”纪昌对着桑虞一笑,随后看向刘彦说道:“桓温取得了惊人的战果,可是损失也略大。职并不赞同给予他就地收编降兵的权利,他没有这样的资格。”
  四战皆胜,虽说不是四次都是以寡击众,可有两次是几乎无损的战果,后面两次更是表现出骑兵应有的侵略如火。
  四次出击打下来,桓温取得多少战果不太好说,自身却是从三千兵力减员到一千六百。
  桓温先写战报,再请求收纳降兵,符合东晋小朝廷那边的政治体系,但在汉部这边并不是。
  “让桓温带兵回来。”刘彦要的不止是屈服,他还需要服从。
  是袁乔先回到主大营,随后的第三天桓温才出现。
  在这一段时间里,两军主力的对峙有结束的迹象,尤其是桓温带着残余的一千六百汉军和接近两千的降兵回来时,王鸾终于是来了次大动作。
  得幸亏是汉军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会备下预案,根据预案部署应该做出什么反应,以至于王鸾出动一万骑兵前去拦截桓温所部,汉军这边也从军营涌出七千骑兵追逐上去。
  “都是人才啊!”刘彦说话的声音没有降低,目光当然是在观察局势,那是出现在远处的桓温所部和刚刚出营盘没有多久的一万石碣赵军。他说:“彦叔可愿为我参军?”
  古时候有一种特别的车叫巢车,那是一种设有望楼,用以登高观察敌情的车辆。
  能够与刘彦一块上巢车观察的人可不多,无一不是汉部的重要人物,袁乔在被邀请一同登上巢车的时候内心里已经有足够的心里准备,一听却是脸色有些僵硬。
  袁乔是谁?他是东汉末郎中令袁涣玄孙,东晋国子祭酒袁瑰之子。在东晋小朝廷还是长合乡侯,曾经拒绝担任司徒左西属(九品官),现在却是作为公府掾(七品官)辅佐桓温。
  汉部的官职好像没有编订,也就是说什么官职是几品之类的,反而是仿古制走三公九卿那一套。
  简直就是诡异到没有边了,要说两汉时期的太尉、司徒、司空是三公,算得上是显赫无边,那么到现在也就太尉还保留应有的尊贵地位,倒是司徒和司空地位下降得有些厉害。九卿的那些就不用说了,之前是中枢才有资格,可到了两晋期间封国也能自设九卿(名字不同)。更夸张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地位无限下降,近乎于都快成为荣誉称号,连四征、四镇、四夷将军都有些不如。
  汉部仿古制完全可以,但要是汉部立国,文职上面或许关系不大,可依然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作为前三的武将官职,那么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或许是在汉部或者称为汉国依然是前三,但……其它国家却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满地爬,那该是多么尴尬?
  “参军是……是几品官?”袁乔必须要问,有些事情事先搞明白会比懵懵懂懂好。
  刘彦沉默了。
  “汉部并未立国。”桑虞用着轻松的语气:“正是有才之士获立功勋,以待荣华之时。”
  “我们有二十等爵。”纪昌对待刘彦之外的人从来就是面无表情,说话的时候亦是不会有什么情绪波动:“爵位会是‘我们的国’立国之本,官职还有待商定用什么制度。”
  他们在这边谈无关战事……至少是与这次战事无关的话题,外面的交锋将要开始。
  桓温是带着两千多的降兵回来,比较令人看不懂的是那些降兵并不是捆绑状态,降兵除了没有身着汉军的战袍可是骑着战马拥有武器。
  最后一战的过程比较复杂,桓温是击败了王基,但是王基毫发无损离去,走之前给了桓温一个建议,那个建议就是收拢降兵,那些降兵是王氏给予刘彦的诚意。后面这点桓温并没有在书信上提起。
  至少是在隋唐之前,送人是一件比较流行的事情,例如在陪嫁给予劳动力或武士,好友与好友之间也会互相送私兵或是歌姬、舞娘、女伶之类的人。
  简而言之,王基后面送人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对刘彦释放,不是桓温。却是不知道桓温为什么没提,甚至不知道桓温到底会不会提。
  王鸾派出部队拦截桓温,刘彦派出部队进行接应,但看实际情况桓温似乎有自己的打算。
  “李校尉,可有信心再次以寡击众?”
  “末将会听从合理的命令。”
  “如今是在主营盘,是在刘公(刘彦)的注视之下。之前建立多少功劳,是呈现于纸面,怎么比得上在刘公面前亲自展现武勇更加深刻。”
  “末将的能力不在于个人武勇,而在于听从命令行事,率领袍泽去迎接死亡或是带去死亡。”
  不得不说,尽管只是接触半个月不到,桓温却是无比的欣赏李匡。他欣赏李匡的沉默寡言和对执行军令的毫不迟疑。可他不喜欢现在李匡明显的拒绝态度。
  说到底桓温不是这支骑军真正的领导者,他也清楚这一点,李匡不同意之后,只能是命令旗手向主营盘打旗语。
  “君上,桓温请求出营的部队配合协同攻击出了营盘的敌军。”
  刘彦看到了旗语,也能明白桓温的某一些心态,可有些话不能由他来讲。
  “桓温有能力,可显得桀骜了。”
  袁乔听到纪昌说那句话是一种担忧心理,有心插话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他知道纪昌是谁,更加清楚纪昌在刘彦内心的地位怎么样。若是真的要形容的话,他可以直接理解为纪昌是刘彦的忠实鹰犬,而能够成为统治者鹰犬绝不止是拥有能力那么简单,信任是互相给予,也就代表刘彦信任纪昌。
  就在袁乔想要说一些话的时候,那边的纪昌又说话了。
  “我们需要有能力的人,或许君上应该同意桓温的请求?”
  必须承认一点,袁乔有些不理解纪昌到底是想要干什么,或者是对桓温(可能还包含自己)是个什么态度了。
  石碣赵军的主营盘,王鸾当然也是站在巢车之上。
  王鸾已经知道所有应该知道的事情,其中就包括王基私底下给出的建议,那便是战争依然照打,可或许应该留条后路。
  王鸾也是属于石遵那一派,而石遵说实话并不是石虎众多儿子中得势的那一批。要是王家遭遇了什么,两人得出的共同结论就是石遵未必帮的上忙,这个在石虎发了疯似得部分阶级迫害晋人前提下真不是什么好事。
  【确实是太留条后路,但不是现在。】王鸾不是讲什么节操,是着实心有顾虑。有明确的消息显示一点,石虎有意撤换所有晋人将领,改为羯人或是羌人、氐人来掌兵。他皱眉看向了另一辆巢车上的那个人:【已经派人过来监视,下一步该是夺下兵权?】
  另一辆巢车上的人叫翟斌,他不是中原人士,来自于漠北的丁零。
  丁零的历史一点都不短,早在上古先秦时代就已经存在,只是他们先被匈奴所打服,后面又屈从于鲜卑,近期再向石碣称臣,从来都不是什么主流民族。
  对了,丁零人现在存在感很低,但换个名称或许会比较熟悉一点,可以叫敕勒、铁勒或是狄历。他们是漠北目前的实际统治者,部族人口众多,但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能够统一各部落。
  翟斌也在想着心事,他有意统一漠北的各部落,迎接属于丁零的辉煌时期,但那有一个前提,就是获取足够的财帛和资源,才会前来归附石虎。
  石虎给予翟斌的第一个考验比较简单,监视王鸾,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取而代之。
  简单而言,那就是认为冉闵的背叛(且这么说),石虎对任何晋人都不再相信,已经开始在干收拢兵权的事情,并且暗中部署一套处理完那批当官的晋人后,能够有更多的人可以支撑起国家的运作。
  不止是王氏察觉到危机,事实上张氏和郭氏也察觉到了。这三个中原目前最为得势的家族,他们需要应对前所未有的危机,给予他们的选择似乎比较多?刘彦只能说是排在最后。


第266章 突如其来的决战?
  乱世之中影响力是靠打出来而不是说出来,刘彦虽然率军赢了几次,可因为崛起的时间太短,真心是没有多么大的威名。
  对于那些想要投机的人而言,刘彦并不是一个好选择,只有真正去了解刘彦麾下状况的人,例如用自己的败亡作为人情的邓恒,还有察觉到一丝真实情报的王基,等等一些真的明白刘彦掌握什么力量的人,他们才会产生重视。
  “要打起来了!”翟斌是个混血儿,看去是黄皮肤没有错,但鹰钩鼻和碧色的眼眸,有着一些白种人的特征。他隔着一段距离对王鸾大喊:“赶紧做出反应!”
  王鸾应该考虑自己该是当做没有听到或是恭敬回应。他的选择是恭敬回应,随后如翟斌所愿,派出了新的部队作为支援。
  翟斌的跋扈不是一时半刻才显露出来,是从来到徐州军的主大营就显得异常嚣张。
  王鸾将翟斌的跋扈和嚣张视作在威胁,那是石虎有了决断之后的肆无忌惮,而这个才是让王鸾最为揪心的一点。
  厮杀已经开始,桓温再次奔驰在所有骑兵的最前方,两军骑兵发生的第一个碰撞就是由桓温扫出手里的马槊。
  刘彦给了桓温三千骑兵,半个月不到仅剩一千六百,轻骑和辅助骑手的损失比较惨重,突骑兵还剩下约有七百。
  突骑兵说白了就是专门为了冲阵而存在的一个兵种,在双方的骑兵互相冲撞的那一刻开始,马蹄声中拌杂着惨叫、马嘶、闷哼,几乎每时每刻都有骑士从马背上掉落,随后被双双交错而过的战马踩成一具残破的尸体。
  “他能够应付得了。我们去侧翼,等待是直接参战,或是拦截敌军的援军。”
  骞建同就是被派出支援桓温的骑兵指挥。他不喜欢桓温,不是因为感受到地位上的威胁,是因为桓温没有把将士视为袍泽,是当做建功立业的工具。
  骑兵啊!虽说中原的骑兵已经显得不值钱,可谁不是小心翼翼地珍惜着?桓温纯粹就是骑兵不属于自己的,不拿损耗当回事,不管有多少战果,好好的一支精锐骑兵出去逛了一圈,折损进去约一半?怎么看都属于不是自己的东西,不珍惜。
  汉部总共才多少骑兵?一下子损失了一千四,那是四年来很努力在累积的骑士!
  石碣赵军果然派出了新的部队,骞建同看一眼杀得难分难解的战场,再看一眼主营盘方向的旌旗,主营盘没有下达什么指令。
  “迂回!!!”
  “呜呜呜——”
  幸亏所在的是平坦地形,两军的营盘也留出足够的空间,要不可容纳不下接近三万的骑兵来交战。
  “君上,桓温有点支撑不住了。”
  “他没有求援,不是吗?”
  刘彦保持着足够的平淡之心,哪怕是战局向着决战阶段的趋势在发展,他都表现出一名统帅该有的自信,不会因为一时的态势改变而激动或是慌张。
  事实上桓温觉得自己还能坚持,尤其是那两千降兵加入到交战牵扯石碣赵军部分兵力,他认为自己还能依靠手中的精锐再次进行凿穿。
  两千王基示意归降的降兵真的在参战,是站到了汉部的这一立场在对付原先的友军。率领两千降兵的人叫王永,他是王基兄弟的嫡系子弟,受命先行投奔刘彦,算是王家的下注,也是观察者。
  王永今年二十四,一身武艺只能说还行,但世家子弟该接受的教育一样没缺。他还不知道桓温并没有将情况告知刘彦,之所以参战是要展现出自己的存在感。而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唔?”刘彦显然是注意到降兵竟然参战,讶异道:“桓温还是很有一套的嘛。”
  事实上王永的参战真的起到了一些作用,不止是牵扯到一些石碣赵军,还是石碣赵军产生了迷惑和困惑。
  武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不会很难发现对方身上是什么“味道”,石碣赵军几乎是第一瞬间就发现王永所率的轻骑与自己有相同的气质。双方开打之后,绝对不止一个石碣赵军在郁闷一点,那就是投降过去竟然立刻反过来打自己,汉军是给了那些前友军什么好处,值得前友军这么卖命。
  “谁在指挥降兵?”
  “回君上,暂时不知晓。”
  刘彦会问,是发现降兵不是在胡乱冲杀,选择的路线和时机或许不一定正确,可表现出身在战场该有的判断能力。这样的军官只要是培养一下,可以作为一路主将使用,但能够建立多少功业,或者说承担多少责任就有些不好说。
  石碣赵军的主营盘当然也发现了那一情况,王鸾稍微一愣就恍然,翟斌则是有不同的感受。
  【王基……他竟然这么做!?】王鸾震惊之中更多的是错愕,也不知道是生气还是恐惧,手一直在抖,想道:【事态已经恶化到这样的地步,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吗?】
  都是家族的核心,谁不清楚面临什么的时局该有什么样的举动,只是王基搞得太大也太明显了!
  那一刻,王鸾想的不是怎么去应对正在发生的战事,他在思考王基为什么会干得那么明显,那已经近乎于是不管不顾了。
  翟斌是丁零人嘛,投靠石碣赵国并不是很久,要说对石碣赵国有什么归属感绝对是扯淡。他对于降兵反戈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觉得石碣赵国果然是严重地走下坡路。他不知道的是,中原世家就是这种鸟样子,可以在上一刻忠心耿耿,下一刻也许就背后捅刀子。
  可能是心思过于杂乱,王鸾和翟斌都没有发现一点,明明是一场拦截战,可因为一再增兵的关系规模已经显得有些大。
  “军主,汉军的辕门大开,有步军出现!”
  王鸾回过神来看去,远远地看到大批的汉军步卒涌出辕门,粗略判断数量不会低于八千。
  出了辕门的汉军步卒,他们不是一开始就向着战场前进,是在营盘边缘位置进行列阵,等待形成阵型才在战鼓声中缓缓地向前进行推进。
  骑战的战场,刘彦竟然派出步军,是手里面没有骑兵了吗?
  看看汉军步卒是怎么列阵,排在外围的两列是身穿重甲手持阔剑的大剑士,第三列是手持塔盾的重盾兵,第四列开始到第七列是手持长枪的枪兵,第七列到第十一列是弓箭兵,第十二列到第十六列是强弩兵。
  整个军阵是一个圆形,也就是说是一圈一圈地组成,不是一个横竖的纵队,核心位置就是弓弩兵。
  “可惜了,我们没有厢车,要不然……”刘彦脸上并没有什么可惜的表情,看去反而是显得有些兴奋。他先示意巢车下降,后面才又说:“没想到决战会是这么来临。我应该去发挥属于自己的作用,接下来就由泰安(纪昌)指挥全局。”
  纪昌恭敬应:“诺!”
  桑虞则是与蔡优对视一眼,两人互相微笑。
  作为局外人的袁乔憋了一下,说道:“愿为您的参军。”
  “很好。”刘彦满意地笑了,对着袁乔点点头,欢欣地保证:“彦叔,你会为今天的选择二骄傲。”
  袁乔很努力想要表现得很开心,可笑容怎么看都显得僵硬。他是等待刘彦视线不在自己身上,苦笑心想:【根本就是强留,恐怕拒绝等待就是失踪。】
  别说袁乔乱想,刘彦做不出来的话,会有纪昌、蔡优、桑虞等这些人去做。文士是干嘛的?除了出言建策之外,必要的脏活也需要干,那是为了维护效忠对象的权威,也是剪除可能存在的威胁。所以吧,一旦效忠对象开口招揽,被招揽者拒绝,肯定是要隐秘的除掉。
  下了巢车,刘彦开始忙碌备战,不是指军队,是他需要进行披挂。
  辕门附近已经有大批的骑兵在等待,袁乔跟着过来的时候看得瞪大了眼睛,脸上有着满满的震惊。
  两千重骑安安静静地停驻在辕门边上,要是注意看的话会发现竟是两种不同款式的重骑,一种是身着明光铠,另一种是鱼鳞甲类型的重骑。两种重骑的兵器也不同,例如鱼鳞甲的重骑只有两种兵器,是骑战用的长戟和环首刀。
  鱼鳞甲的重骑是系统奖励,他们被安排在军阵的最前端,后面才一千六百虎贲军。
  李坛看到有新的重骑出现时是懵逼的心态,他能够发现那四百新出现的重骑有一种特性,是一种属于禁卫军才有的气质,硬要形容那就是彪悍,还有一种无法描述的坚定意志。
  换好装的刘彦过来,他本身就高大,再有极品的乌孙马,整个看去给人的压迫感十足,别提那种临战状态下的气质。
  外面的战局已经出现变化,最先进入战斗状态的桓温包含那支降兵轻骑已经临近崩溃边缘,由骞建同分兵去救才算是支撑下来。
  桓温原本已经要突围撤出战场,得到援军之后又坚持下来。
  在汉军有步军组阵上场之后,王鸾也再次派出部队,他的选择是步军对付步军,看从军营开出去游弋的骑兵,继续投入更多交战部队的可能性极高。
  也许……今天就是徐州战场分出胜负的时刻?


第267章 还差一个倒霉蛋
  两千具装重骑再加上四千突骑兵和两千弓骑兵,他们是刘彦要为这一场拖了将近两个月战事所准备的谢幕礼。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决战,刘彦能够观察得出王鸾最近的指挥水准一直在下降,缺乏足够多的情报之下,很难判断王鸾是因为局部战场一直被压制或是其它什么事情导致出现问题。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战争从来都没有那么多的计策,比的不过是谁犯的错误比较多,有了今天的局面显然是王鸾。
  对汉军有利的局势已经形成,尤其是王鸾竟然不是派骑兵,是派出步军对付出营列阵推进的汉军步阵,差不多就注定了今天必将会是一场大战,哪怕不会决定这一场战役的胜负,也将最大程度影响战役结局的走向。
  八千汉军步卒结成圆阵推进的速度并不慢,他们发现自己的对手同样是步军时,移动中竟然能够改变阵型,是从圆阵直接散开,最终成为一条比较薄的直线,按照军事阵法的称呼这个叫作“常山阵”。
  看看在移动中转为直线横推的汉军,依然是重装兵在前弓弩手在后。最前面的大剑士一直都是笔直的直线,令看到的人会惊讶到长大嘴巴充满不可思议。跟随在大剑士身后的是塔盾兵,他们就真的是抬着塔盾,腰间的那柄长剑其实就是备用,就因为是专注防御,不到万不得已肯定是用不上兵器。跟在塔盾兵后面的是长枪兵,事实上与塔盾兵将会完成亲密协同作战的会是长枪兵,不是大剑士。最后面的是弓弩兵,他们也许会成为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常山阵究竟是什么玩意?笔直横推的汉军正在演示这一点,他们马上就会和冲锋而上的石碣赵军步卒产生碰撞,不过在那之前是军阵之中先被吼出一声“风!”,后面的弓弩兵立刻回应“大风!大风!大风!”,显得气势十足。
  会有那些口号可不是刘彦受于“老谋子”那部名叫《英雄》电影的影响。事实上,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弓箭部队列箭阵要射击时,吼“大风”一直都是华夏文明的习惯,类似于一种祈祷。
  射箭之前会喊“大风”的军队在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