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万不要小看管理学科,现代一名合适的部门主管都那么难培养,那还是拥有足够知识的底蕴。在这个文盲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无数个九的年代里,什么都是依靠经验,培训什么的因为不识字很难办到。
  想要有足够的经验,那代表得在一场又一场血战中生存下来,而想要在血战中生存下来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对于汉部而言,部队是进行扩编,但是许多军官根本就是强制晋升,那些被晋升的人在许多方面依然缺失。
  战兵部队尚且是强制晋升,预示着只要是合适的人基本都被抽调进入战争部队,那么例如辅兵之类的部队呢?所以那一批身体残疾但有足够经验的人被重新启用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部队从东牟郡开拔,一路是走着新开辟出来的官道向西边前行。
  新开辟的官道其实不能称呼为真正意义上的官道,宽度不够的同时地面也不平坦,就是一条又一条因为太多人走,给走出来的大道。
  杨苏所在的辅兵大队与邻村的五百人整合为一个曲,他有幸成为这个曲的别部司马。因为分批开拔的关系,这支队伍就是杨苏作为主官,不但管一千名辅兵,还要管随军的一批马车。
  对了,战兵是军侯作为一个曲的最高军官,辅兵却是降一级由别部司马作为一个曲的最高军官。
  马车数量并不多,运载的是一些麻布、帛、绢和少量的丝绸,其中没有半点的粮秣。
  事实上部队在开拔之前会领到一条装满炒米的布袋子。长型的布条袋是被斜着跨在腰间,里面有足够食用五天的炒米,但是被作为紧急时刻才动用,行军路上的官道每十里就会有一处驿站,部队的粮秣是由驿站进行提供。
  辎重全部为各种布料,怎么看都不正常,哪怕是一个小兵都真切的知道一点,对于军队只有粮秣才是最重要,有足够的粮秣才是胜利的保证,一旦缺粮就等着军心涣散,来个不败而败。
  “我有问过,其它的队伍基本也是携带各种布料,至多就是再增加皮革,没有任何的粮秣。”
  杨苏内心里无比的懵逼,他还知道辎重里面的丝绸是紧急向民间收购,田朔可是跑了不知道多少家才算是凑足十六车。
  丝绸不是奢侈品吗?制作出来的衣裳是挺好看,问题是作战要好看的衣裳干什么?
  “那些家伙吊了一路咯。”辅兵队屯长章冒手指后面的一支队伍。
  杨苏只是笑笑,看不出有多么反感。
  那支队伍的人数并不是太多,约是五十来人的样子,先前杨苏已经有派人前去查过,队伍来自蓬莱的赵家。
  本来军队不是谁都能吊尾跟随,杨苏有进行过驱赶,还是到后面那个叫赵文的人拿出蓬莱城守的手札,里面写明白有畅行的权利,杨苏才没有再次驱赶。
  事实上蓬莱城守韩锲的手札只在蓬莱县的范围内有用,出了蓬莱县的范围那个手札会不会被承认,看的是其它地区给不给同僚一个面子。
  杨苏有与赵文、赵武两兄弟聊过,能够判断得出那两兄弟,怎么说呢?对,就是愤青。是属于那种渴望加入军中,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没能够加入进去的类型。
  从许多的交谈中,杨苏有自己的判断,他能够真切感受到赵家两兄弟不会是假装,谈到汉的时候非常激动,那种从眼眸到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神态并不是想要假装就能装出来。他还有感受到另外一点,那就是赵家兄弟有一种莫名的使命感,好像是要干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一路向西,途径了东莱郡、北海郡局部,路途之中可以发现明显的一点,东莱郡和北海郡似乎是几乎没有剩下什么人,两郡竟是显得无比荒凉。
  “应该是像上次那般,人口被聚拢起来一块安置。”杨苏因为失去一条手臂吃饭比较不方便,幸运的是作为汉军的一员,吃饭的家伙是经过科学考究配置,像是饭盒、汤匙、筷子啥的乃标配,甚至是有叉子、匕首能够申请。
  过了东牟郡,官道不再是十里一个驿站,东莱郡二十里一个驿站,到了北海郡竟然成了三十里一个驿站。其实这个也表明了一点,那就是关于控制力的问题。
  更有最直接的一点,东牟郡的驿站虽然也有驻兵,可是数量并不多,到了东莱郡驿站的驻兵开始增多,北海郡这边每个驿站的驻兵竟是多达一个曲,个别地段甚至超过一个曲。
  另外,进入北海郡之后,杨苏的这支队伍还遭遇过匪盗的袭击,只是相对于武备完善且建制完整的部队,那些匪盗基本是有来无回的情况。
  每每战乱必将产生土匪、强盗之类的人,哪怕是汉部极力在收拢战争难民,可还真的无法避免有一些人没能被找到。
  实际上不管是土匪还是强盗,基本上不会去招惹军队,问题是先过了一个青黄不接的一年,今年秋收的时节也没有到,恐怕是被饿极了才大着胆子袭击军队。
  “我们一直有在宣传相关的政策,甚至是让有亲身经历的人现身说法,可依然有一些人不信。”
  “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一些人是不信,另外一些人是想要趁乱盘踞。”
  战乱不就是这个样子吗?会是一个充满了野心家的年代,再有汉部的刘彦作为例子,让很多人产生一种“也许我也能那样”的想法。
  进入下密地界百里之内,明显能够发现军队活动的痕迹越来越多,也是再无匪盗的踪迹。
  杨苏在一次驿站停留的时候看到了熟人,两人交谈下来得知一些消息,说是刘彦已经下令清剿各地匪盗,尤其是官道五十里范围内皆是重清剿区。
  “那些家伙真是该死,君上在为汉家苗裔生存浴血苦战,他们竟然威胁军队的后勤线!”赵文骂了有一小会,才对杨苏说:“杨兄,已经抵达地界,一路上已经耽搁日久。事情颇大,我等亦是得到担保,却是要快速前行。”
  杨苏乐呵了几声,他已经知道军方派出骑兵要沿途护送赵家这支队伍的消息,知道事情还真的有些严重,爽朗地相约日后要是能够再见必然要交盏三百酒。
  赵家兄弟是挺赶也挺着急,要不是路途遥远也显得不安全,他们真的不想磨磨蹭蹭。
  北海郡的下密城周边已经成了一个大兵营,赵家两兄弟进入下密城之后,很快就由吕绍阳接待,没有什么拖拉被带到了刘彦所在地。
  “名单。”
  “我俩必须亲手交给君上。”
  “名单。”
  “……”
  赵文和赵武当然没有可能说要见刘彦就能见到,到了地头进入府邸,吕绍阳面无表情直接索要名单。
  “兹事体大,这位仁兄若是愿意承担后果……”赵文掏出了那个密封的盒子,笑吟吟地一递:“拿去便是。”
  啥玩意名单?其实就是赵林书写,一些会在得到命令之后起事的家族名单。
  吕绍阳其实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只是被吩咐借人,然后拿什么名单。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他当然也就没有多么大的所谓,一听说得那么严重倒是一愣,稍微迟疑就笑着要拿密封的盒子。
  赵文却将手缩回去:“还真拿?”
  吕绍阳皱眉,说道:“别磨叽。不是谁都能见到君上,难道你们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赵文和赵武对视一眼,显得非常犹豫,两人嘀嘀咕咕了几句,笑得比较诡异地将盒子递给了吕绍阳,还说:“一点都不懂啊你?”,盯着吕绍阳看,无奈又补充:“给你就给你,只是最后君上还是会见我兄弟俩。”
  吕绍阳其实是有些没搞懂状况,带着迷惑前去复命。
  刘彦在得到盒子的时候正在逗弄自己的闺女,那是一个生出来之时有七斤二两重的闺女,生母除了拓跋秀就没有谁。
  盒子的加密方式比较奇特,大概就是需要正确的手法才能打开,结果是折腾来折腾去还是需要赵家两兄弟来打开。
  刘彦是先看赵林的信,看的时候能看出他的表情里面带着欣慰,最后才是看名单……


第247章 冉闵要起兵
  名单看去并不是太长,哪个地方的什么家族,一列下来有二十七个。
  刘彦拿着名单抖了一下,深吸一口气,脸色铁青地说:“一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垃圾!”,他不完全是在骂名单上的人,更大一部分是在骂东晋小朝廷,怒吼:“狼狈逃窜长江以南,老子挡在前面抵抗诸胡,他们竟然还想要坏事!”
  该说什么?赵林说的很清楚,他们得到命令之后就会举事,四处破坏和袭扰。汉部可是在与石碣赵国大战,一旦后方四处烽烟,那前方的战事还打不打!
  纪昌等人是到后面才过来,赵林的书信轮着转了一圈,名单则是一直被刘彦握在手中。
  “君上。”纪昌一脸的阴郁:“这下麻烦了!”
  刘彦暂时没打算将名单公布,名单里面的二十七个家族分布的位置有点散,再来是这些家族有大有小,一些甚至是开始为汉部效力担当某些重要位置。
  名单是列了二十七家,那么没有列上去的有多少?
  “宫陶先生在青州经营十数载,我们不是早料到有如此局面吗?”蔡优慢悠悠地说:“我们早料到会有如此局面,已经有所安排。”
  汉部不止一次用雷霆手段清洗内部,对一些家族的监视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东晋小朝廷或是慕容鲜卑可能安插人手在青州,一直都是心知肚明,只是不知道具体是哪些人或家族乃是各方的奸细,没有证据不好下手。
  有证据的清洗是必然,没有证据而进行清洗只会造成人心惶惶。汉部现如今是面临大战,无法大动干戈地进行清洗,只能是采取定点快速的抓捕,但这个并不是那么容易。
  “泰安,由你回去主持抓捕。”刘彦喊的泰安是纪昌的表字。他不得不再嘱咐一句:“尽量控制影响。”
  纪昌站起来无声行礼,随后也不拖拉,是迈步离开。
  “呵呵!”刘彦一脸的愤怒外加无奈:“小朝廷……真是……”
  也就是那个样子,要不怎么会狼狈逃窜到长江以南,足以说明东晋小朝廷已经不再适合作为一个统治阶层,应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若说之前刘彦只是厌恶东晋的那帮人,可内心里至少没有太强烈的灭之后快想法。现在,他算是看明白了,但凡有机会肯定是要消灭,并且是连带那些世家一起全部消灭!
  该怎么处理内部的那些人,除了名单之上的那些,再挖出更多的奸细,那已经是纪昌的事务。
  刘彦很快就将话题转到了即将爆发的大战上面。
  在泰山郡消灭了邓恒所部,想要截杀豫州方面的石碣赵军却是没有成功,那么预示着西面至少还会有七万的敌军。
  除了西面之外,冀州方向有孙伏都一直在聚拢兵马,徐州方向则有王鸾。
  经过探查,冀州的石碣赵军已经聚拢到七万的数量,再有龙骧将军孙伏都的本部,那是两万左右的骑兵和五万余步军,军队成份很难探查仔细,初步判断是三万左右的郡县兵,余下是家族、部落私兵之类;徐州的左卫将军王鸾麾下部队总数有十一万,这一边的军队成份比较精粹,毕竟徐州一直是石碣赵国入侵东晋的桥头堡之一,那就是十一万中至少有六万的郡县兵级别,骑兵数量多达四万。
  “那么我们周边就是有至少二十五万的敌军。”刘彦正敲着沙盘的边缘,肃声道:“这不是全部。”
  事实上他们有从冉闵的渠道得知一点,石虎已经任命姚弋仲为大都督,将会有姚弋仲统领大军负责青州征讨事宜。
  姚弋仲是羌族的总领袖,他过来负责征讨青州事宜没有可能孤身前来,肯定是会带上羌族的军队。
  战争的态势一再升级,再有东晋小朝廷预备暗地里生事,可以说汉部已经到了面临生死存亡的阶段,那就是刘彦为什么会那么气愤的原因!
  无论怎么讲,汉部抗住石碣赵国都是对东晋小朝廷有利无弊,真的是令人想不通东晋小朝廷怎么会准备那么做。
  事实上不难想通,谁让刘彦举起的是汉旗,那对于东晋小朝廷来讲已经是关乎到正朔地位的争夺。对于司马皇室和那帮龟缩长江以南的世家而言,他们已经狼狈到只剩下正朔的名份,再失去正朔的名份就什么都不是。所以,他们宁愿汉部败亡,由他们去面对石碣赵国的百万大军,或许最后会亡在石碣赵国手中,可他们认为要比被“前汉余孽”取代好很多。
  “我们扛起了民族大义的旗号,必然是造成小朝廷内部分歧。”吕议满脸的复杂:“也许是因为这样,小朝廷的反应才会那么大。”
  简而言之就是,刘彦亮出汉旗的确影响到了司马皇室的统治地位,不止是正朔上的争夺,还关乎到世家内部思想上的分歧。
  刘彦亮出汉旗,一方面是为了争取中原晋人的支持,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想要争取长江以南一些世家的投奔?毕竟强汉虽然亡了,可是影响力依然存在,要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胡人立国争先恐后国号称汉。
  蔡优迟疑着说:“原计划是与小朝廷的扬州驻军合击徐州敌军,看小朝廷让那么多家族在我们内部生事,恐怕……”
  “还是按照原计划行事,只是……”刘彦冷着脸:“若是成功击败王鸾所部,视两个情况而定。或是驱赶石碣败军南下,或是消灭晋军。”
  必须要给东晋小朝廷一个深刻的教训,没有解决完三面的石碣赵军之前当然没有可能,可是吃掉一支大军只要详细计划一下也许能够办到。
  已经是很明显的事情了,若非在赵林那边出现了差错,东晋小朝廷肯定是利用完汉部就会发动阴谋。介时不管是刘彦有没有扛住石碣赵军,只要阴谋发动都会让石碣赵国继续针对汉部,等于是东晋小朝廷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
  刘彦后面接见了一下赵家两兄弟,简短地聊了一些话,其实是刘彦在说,两兄弟在听。
  “特许你俩加入军队从队率做起。”
  两兄弟自然是无比高兴,他们知道一个实情,别看队率的职位看着不高,可能够从队率起步是一件很特例的事情,比他们家境好太多的人加入军队都是从小兵干起。
  在接下来汉部需要做的事情颇多,除了备战还是备战,另外就是设局针对晋军。
  炎炎夏日很快就会过去,秋季历来就是主杀伐的季节,汉部却是等不到秋季了,必须在敌军没有做好万全准备之前抢先动手。
  “我们没有秋收的烦恼,再来是不缺粮秣。”
  其实还有一个逆天的优势,那就是随着城镇中心可以建立,粮秣根本就不需要长途运输。
  “豫州和司州的敌军停在原地不动,我们无法将战线拉得太长,穿越兖州实施攻击。”
  “与晋军夹击徐州敌军是下一阶段的大事。”
  “扬州方向的晋军通报过来的数量仅有三万能够出动。”
  “可真是磨磨蹭蹭啊……”
  刘彦预定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徐州的敌军,那是攻击西边需要穿越兖州,攻击冀州则是直接威胁到石碣赵国的近畿之地。
  某天刘彦正在看冉闵的亲笔信,纪昌关于内部清洗的消息也传来。
  “什么!?”刘彦一脸的错愕:“赵林自杀了?”
  赵林是在赵家两兄弟走之后开家族大会,宣布将族长的位置传给嫡长子赵文,又安排好各新旧族老,留书自刎而死。
  刘彦之所以错愕,那是关于赵林的遗书谈到了忠义两难全,效忠于东晋小朝廷,可是认为不能失了民族大义。
  现如今普通小民不会有什么民族大义的观念,一些世家倒是会有民族大义的观念。这样看的话,赵家祖上肯定是阔过?
  赵林的这一事件说了很大的问题,至少是刘彦举起汉旗达到了一些想要的目标,既是让更多的人心向汉部。
  “汉旗能使人归心,是否能够成势则看我们是否能够站稳脚跟。”桑虞在述说一件事实:“目前观望之人甚众,若是我们能够接连战胜胡人,石碣赵国各地必然烽烟四起。”
  刘彦将冉闵的信递给了桑虞。
  桑虞很认真的看完,一脸的惊喜,却也是存在怀疑:“修成侯要起事?”
  没有错,历史似乎是被刘彦改变颇大,原本历史上石虎疯狂迫害晋人,虽然有导致晋人起事,可是规模上并不是太大,再有就是很快也被扑灭。除了民间的起事之外,身份地位高一些的晋人内心怎么想的很难判断,但是这些身份高的晋人除非是要被逼死……甚至是被逼死都是忍耐。
  “是啊,冉闵与我相约,若是我们击败姚弋仲,他便会举事。”
  “前提是我们击败姚弋仲?”
  冉闵就是那样说的,所以刘彦击败姚弋仲是前提。
  不能怪冉闵,刘彦知道冉闵敢亲笔写这么一封信,是把柄,亦是展露决心。


第248章 三秦之地
  刘彦知道自己在改变历史,但是不清楚到底改变多少。
  冉闵与汉部的交易已经持续了三年,在刘彦有意的扶持之下,可以说冉闵的实力绝对要比原有历史上强至少二十倍。
  是财帛上面的强,毕竟刘彦给冉闵的物资很廉价,冉闵只要有渠道贩售就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就是怎么把赚取到的财帛变成兵器和甲胄就是另一套的过程了。
  “修成侯竟然有一千的具装重骑?”桑虞其实不喜欢冉闵,觉得认贼作父啥的,还有一支在充当石碣的刽子手相当令人不齿。他用着比较夸张的语气,说道:“君上一直扶持修成侯便是为了今天?”
  刘彦一开始只是下意识地偏向冉闵,倒是没有想过说来个遥相呼应,毕竟根据历史记载的话,冉闵是等待一再被欺骗会册立当太子,多次被愚弄才愤而起事。
  历史对冉闵的记载不少,可是大天朝出于一些和谐的原因并没有在官方书籍上介绍冉闵,甚至可以说若是没有网络的出现,冉闵的事迹必定是会被一直掩盖。
  大多数史书中对冉闵的评价都不是太好,尤其是晋书更直接评价为叛逆,原因是冉闵称帝。倒是慕容燕国的史书中对冉闵的评价好一些,称冉闵有西楚霸王之勇,军略造诣亦是颇高,但也说冉闵是个国贼。
  “冉闵或许私德有亏,但是恢复汉家荣耀这一点,不会是虚假。”刘彦可没扯太复杂的东西,径直说道:“他已经在寻找借口,要前往雍州。”
  雍州其实就是关中三秦之地的其中一个,长时间归属匈奴刘氏赵国,是在咸和四年(东晋纪年,西元329年)才归于石碣赵国所有。
  “雍州?”桑虞怔怔地说:“那里不是苻氏老巢?”
  石虎攻灭匈奴刘氏赵国,撤军之后并没有留下驻军,后面氐人和羌人大肆进入三秦之地,挤压了秦地汉家苗裔的生存空间,大部分汉家苗裔是逃亡张氏凉国,埋下了石碣赵国与张氏凉国冲突的引子。
  桑虞奇怪地说:“晋人最多的地方,不是在司州魏郡等地?”
  要不怎么说石碣赵国的行政划分很乱呢?比如东安郡就是属于模糊的归属,青州、徐州、兖州都视东安郡为自己的辖地。司州要是以战国时期的划分,是属于韩地与赵地的交界处,认真算起来石碣赵国的首都襄国是在司州地界,偏偏襄国却是被划分在冀州。
  另外,谈起邺城的话,要是按照两汉三国的划分,邺城应该是在冀州,但是在现今的历史阶段,邺城其实是被划分到了司州地界。
  其实更离谱的是,匈奴刘氏赵国被石勒夺了大部分的江山,最后龟缩在关中的时候,他们设立了多个州的行政级别。那些州就是一个称呼,面积比起一个正常的郡还小,偏偏还命名并州、朔州、幽州、之类的称呼,算是一种另类的地图版金瓯完整?
  刘彦对中原的了解还是到了后面恶补,因为地图很难获得,再则是获得的地图颇乱,实际上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分清楚各州和郡的行政划分。
  三秦之地到处都充斥着羌人和氐人,要说晋人成为少数民族绝不是开玩笑。冉闵放弃了晋人数量最多的河北和河南,去选择关中,那就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应该是与张氏凉国有什么协议?”桑虞说了一些隐秘:“长久以来,修成侯在南边(东晋)少有留情,却是在征战西北凉国的时候比较少杀戮。”
  三秦之地的原始划分是内史郡、北地郡、上郡,随着历史的不断推移,先后改变过诸多的名称,现在是朔州、秦州、雍州。其中雍州是在最东边,秦州和朔州是西边的上下两个方位,两个州都有连接着张氏凉国。
  刘彦这边是在猜测冉闵到底要怎么举兵起事,又该研究冉闵起事之后会造成什么影响,汉部该怎么做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石碣赵国那边需要做的事情更多,满足石虎的享乐欲望,应付地方上越来越多的人揭竿而起,持续准备征兵待战,猜测刘彦要怎么做困兽之斗。
  东晋小朝廷是在做多项准备,怎么去抵抗石碣赵国的入侵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那是因为东晋小朝廷与石碣赵国的边界线太长太长。他们还想要弄死敢于举起汉旗的刘彦,甚至是让青州彻底大乱起来,用以继续拖延石碣赵军的南下时间。
  张氏凉国忙着向西域方向扩张,听闻最远已经打到了西汉设立的西边最远军镇,既是阳关所在地,重新设立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依然是延续西汉时期的名称。他们现在好像是和西域胡人过不去,双方持续在戈壁上大战?另一方面,张氏凉国又在东边大肆屯兵,拿出最大的努力于金城那边屯兵了一万八千。金城是金城郡的首府,而金城郡是张氏凉国最东边的一个郡。
  慕容鲜卑似乎已经解决完扶余国,已经正式进入到讨伐宇文鲜卑的战争进程,其战争可以用笑话两字形容,那就是慕容鲜卑仅是放话要进攻宇文鲜卑,宇文鲜卑竟然是分崩离裂,作为宇文鲜卑族长的宇文逸豆归仅仅是带着极少数的人逃向了石碣赵国。宇文逸豆归投靠石虎的时候是带着段辽的兄弟段兰,并献上了一万匹骏马,可宇文逸豆归并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倒是段兰获封官职带着本部五千人去一个叫令支的地方进行屯田。
  拓跋代国在干么?拓跋什翼犍已经彻底击败了匈奴铁弗部,扩土千里之后向慕容燕国再次求婚。此前慕容皝已经嫁了女儿给拓跋什翼犍,可是嫁出去的女儿竟然很快死去。拓跋什翼犍再次求婚已经被慕容皝同意,但慕容皝要求拓跋什翼犍献上良马千匹为礼,拓跋什翼犍竟然说拿不出来,惹得慕容皝大怒,慕容鲜卑与拓跋鲜卑的战争很快又要再次爆发。
  纷纷扰扰的时局之中,各个地方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战争准备,冉闵在五月初的时候向石虎提出建议,鉴于张氏凉国在金城大肆屯兵,石碣赵国也该做出对等的反应,并请求由他自己率军前往。
  石虎现在每天都是沉溺在美色与酒池肉林之中,按照惯例询问了一下几个大臣,姚弋仲是持反对,苻洪是同意。
  两个最倚重的外姓大臣有了不同意见让石虎有些烦躁,他又问了自己的几个儿子,结果又是同意与反对持平。他最后是问朝中的文官,这一次那些大儒同意的居多。他同意冉闵率军前往关中,但是进行了兵力上的限制,只允许冉闵率军一万前往,又如往常那般不给予军械粮秣。
  冉闵就是在率军前往雍州的途中给刘彦发的书信,目前已经率军抵达渑池。
  渑池自上古先秦时代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军事重镇,一开始是拱卫函谷关,到了两汉是潼关的掎角之势重地,到了现在渑池依然还是潼关与晓关的前沿军镇。
  冉闵之所以在渑池,那是他们被堵住了,是由苻洪的弟弟苻健给带人拦截,说什么都不让冉闵率军进入秦地。
  “我们知道谁都在做准备,只是他们这样也太明目张胆了吧?”说话的人叫条攸,他是冉闵比较信任的人之一。他满脸的怒火:“不如我们杀进去?”
  王简看着文质彬彬,他也是冉闵的心腹之一,要是历史没有改变的话,他将成为冉魏皇朝的尚书令。而尚书令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官,相当于丞相。他笑吟吟地说:“先派人将这边发生的事情传回襄国。”
  是的,谁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那是因为石碣看着不太像能够持国日久,谁都想要在这个国家分崩离裂的时候分杯羹,那么提前做一些准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是碍于石虎还活着,虽说是越老越荒唐,可其虎威还在,大多只是在暗中准备。
  “做好两手准备吧。”冉闵呵呵笑了几声:“我们的时间不太充裕,秋季结束之前必须进入关中,并为起兵做好相关准备。”
  “主公认为刘彦那边真的能成事?”张乾摇着头,说道:“汉部虽然扩军到了十三万,可是只有一万左右的老兵,其余恐怕不耐战。以此军力要硬扛数十万大军征讨,恐怕是退离大陆,远遁海外和辽东居多。”
  “就是就是,他太狂妄了。”蒋干很是不悦地说:“竟然举起汉旗,哪怕是举,也该由我们才对!”
  蒋干开头,结果是全部的武将都聒噪起来,倒是那些文士闭口不言。
  “别说荤话了。”冉闵不得不进行制止,满是严肃地说:“刘彦其人志气颇高,手中实力亦是不凡,切勿再提狂妄二字。”
  王简接口说道:“大家伙别忘了,我们有实力举兵,那是因为与刘彦多年交易,再则……今次的军事器械有四成是来自于刘彦。”
  大部分的武将并不知道这么件事,他们错愕地看向了冉闵。


第249章 正式起兵
  潼关设于东汉末年,它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之内长期拥有诸多城池;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因此,潼关乃是军事要地中的要地。
  晓关位处霸水下游,北面是连绵的冢岭山,西边是蓝田,南面为盆地,东面是上络之地。它的建立时期很难说清楚,该是在曹魏时期始置,经过西晋的加固,到了匈奴刘氏赵国后期又一再被扩建,形成雄关。
  实际上晓关后面还有一个蓝田关,不过因为前面有一个晓关的存在,导致蓝田关的重要性不断下降,蓝田关年久失修之后已经是处于半废弃的事实。
  石虎让冉闵只带一万部队,冉闵还真的就带了一万的部队,除了部队不是还要民夫吗?没有谁规定一万的部队限制带多少民夫,那将近二十万的民夫不算过份吧?
  看二十万民夫的构造,约是十四万青壮,余下就是老弱妇孺。再看冉闵军携带的辎重,畜力车超过三万辆,粮秣至少有七万石,另有一些军械、布匹和杂七杂八的东西。
  三万辆畜力车,它们由四万多匹马和两万头牛拉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