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的冉闵实力不强,需要仰仗于李农才能有容身之地,他或许是出于开诚布公给刘彦透露了一下底子,一旦刘彦这边有需要,可以派遣一万五千的部队过来。
刘彦是个什么心情很难说,他对冉闵的好意进行了婉拒,说道:“修成侯遣军来助,彦不胜感激,然而彦或是面临玉石俱焚的局面,多一万五少一万五并无甚差别。修成侯还需保留实力,彦若失败总需有人尽未成事业。”
历史上是由冉闵振臂一呼,有没有杀胡令无从考究,但就是他引发了汉家苗裔最后的热血,以少数民族的数量对羯族展开血腥报复,杀得诸胡纷纷退让,使得此后胡人不敢再轻看汉家苗裔,才让汉家苗裔得以喘息,不是作为一个民族被消灭在长江以北。
冉闵沉默了,他的心情非常复杂,对刘彦的选择感到不理解。也许是认为刘彦知道难以抵抗却不愿意妥协感到尊敬,行了一礼之后,慎重道:“贤弟此心可证日月!”,想了想,艰难地说:“若是……保身退往海外,天下英雄必不敢笑。”
说到底,刘彦并不是完全没有退路,冉闵想来刘彦到了无法坚持的时候退往海外岛屿是唯一的选择。
至于去辽东或是朝鲜?哪怕是冉闵都想想得出来,刘彦一旦战败对于慕容鲜卑就等于没有价值,慕容燕国怎么会继续容忍汉部在辽东有一席之地?再来就是朝鲜半岛之上的各国,他们对战败后的汉部肯定也是会痛打落水狗。
“贤弟切勿轻信慕容鲜卑与司马皇室。”冉闵开始有些推心置腹的模样?他细想之后,可能是觉得刘彦得到了慕容鲜卑或是司马皇室的什么承诺,幽幽然地说:“慕容鲜卑乃虎狼,虎狼要吃人。司马皇室……不提也罢。”
刘彦是得到慕容燕国和东晋小朝廷不少承诺,可他从来都没有当一回事。他无法向冉闵解释自己要硬着对抗石碣赵国,亦是很难说清楚怎么会有获胜的期待,只能表现出接受冉闵奉劝的态度。
当今天下,能伸出手帮一把的人稀少,可并非没有。或许冉闵是抱着其它一些目的,但只有冉闵对刘彦伸出了友谊之手,连可以派遣多少军队过来相助都说了出来。
一万五千的部队对冉闵来讲真的不少了,尤其是明言绝不是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那该是冉闵接受各大家族资助训练出来的军队,只是为了冉闵自己理解的大义,说派过来助战就要派,看着绝对不像是假话。
其他人不知道刘彦有什么底蕴,可以理解为将军队派过来就等于没想还能再回去,那该是何等的气概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既是收到善意,刘彦就暗示纪昌可以给冉闵更多的方便。
纪昌尽管非常不愿意,但他在接下来与冉闵一方的文士进行洽谈时真的是松口了。
冉闵一方的人却是理解为刘彦类似于在干“安排后事”的准备,尽管是众人大抵是一种内心不忍的态度,但嘴上还真没有多少留情。
“真的不将父母妻儿送过来?”刘猗一脸的惆怅:“岛屿虽说安全,可……”
纪昌开始有些恼火,他算是发现了,这些家伙简直就是将汉部的所有人当成死人,虽然看着好像真的要败亡,可他们还没有死呢!
刘彦与冉闵该说的话已经说完,冉闵无法离开襄国太久,临近中午时分只能是各自离去。
对于冉闵那方的态度,刘彦自然是要与纪昌进行沟通。
“啥玩意?”刘彦一听有些恼火外加无语:“他们看着并不相信我们真的会死磕。”
“大抵如此。”纪昌其实根本不想死磕,但刘彦态度坚决,他郁郁地说:“外人尚且如此作想,君上……却是要做好内部调节。”
关于石虎正在集结百万大军的事情,汉部仅是少数的人知道。刘彦是有在做相关的安排,例如将对战争无作用的老弱送出石碣赵国的领土,但一直以来汉部就是这样过来的,并没有让人多想。
“遣军一万五?”纪昌愣了一下,随后说:“修成侯……是一个奇怪的人。”
还是那句话,不是谁都有那个魄力,觉得会失败还愿意大损自己的实力相助。如若冉闵不是在讲场面话,是真的要派遣一万五千的部队来助战,气魄就有些大到天上去了。
“难怪君上会给予方便。”纪昌不想说刘彦感情太丰富,他比其余的人更知晓刘彦所仰仗的底蕴:“食盐我们不缺,兵器亦是不缺,只是甲胄紧张了一些。”
虽然冉闵那些文士提出的交易量很像是最后捞一笔,但纪昌被刘彦暗示后全盘答应下来了,那就形成比较诡异的局面。刘彦那边拒绝冉闵派遣部队来助战,可用食盐、兵器、甲胄、乃至于是咸鱼等海产,向冉闵那边交换到的人口却超过七万。
按照刘猗的原话,七万人中杂胡占了多数,却是暗示不能将其中的一万多人视为奴隶,可以视为郡县兵这一等级用于参战。其余也全部都是青壮,可没有掺杂老弱妇孺。
冉闵前一段时间不是去西北镇压吗?那些人口应该是战场俘获或是掳掠而来。现今年头都有武装奴隶兵作战的惯例,显然既是冉闵那边变相地要加强汉部可用于参战的兵力。可做的那么明显,可以想象冉闵后面会有不少麻烦。
双方约定交易的时间有些赶,会在随后的三个月内陆陆续续交易完毕。刘猗还暗示一点,也许七万人不会是极限,但价格上嘛……
“增加人口是好事。”刘彦对人口无比垂涎:“只是……提示一下,尽可能多点妇女。”
汉部的男女比例异常堪忧,不从外部引进会有大量的光棍。
刘彦已经在干让多生娃的鼓励政策,但从怀孕到娃儿落地,再等待那批孩子长大成人,时间周期太长。时间再长也得鼓励,之前还担忧卫生跟不上导致大量的夭折潮,可刘彦现在不是能“召唤”特殊系统单位了吗?事实证明那批道士的医术很有一套,不止是战场救治,其余的病痛也能照顾。
纪昌见刘彦还有心情去谈日后的战略,那颗忐忑的心至少是安稳了一些,他安慰自己:“短短十来日,多了五千精锐骑兵,亦是有连弩之兵和其余兵种?不但是战士,连那么多的医匠(就是道士)也能弄来。想必……接下来的大战还是有保全的信心?”
对了,系统升级到“城堡时代”不是能够建造城堡了吗?刘彦之前储存了巨量的石料,除了一些用于建造军事重镇之余,他一次性就在平寿和黔陬等几个地方造了至少十五座城堡。
按照系统的国家,中国的特色兵种是连弩兵对吧?刘彦“召唤”出来的连弩兵可是有三千。
“召唤”出来之后,刘彦进行过试验,三千连弩兵仅仅是片刻的覆盖射击,原本空空荡荡的平地就“长满”了由弩箭形成来的密丛,看去画面无比的恐怖。
一万两千的人口上限,刘彦搞了五千骑兵和三千连弩兵,先前又剩下约一千五百左右的剑士、五百长矛兵、三百弓箭手、一千五百左右的劳作单位(农民和渔船),再加上道士和相关攻城器械,仅仅是剩余两百的剩余。
随着刘彦不断对一些单位进行升级,剑士晋升成为长剑士,长矛兵晋升为长枪兵,弓箭手晋升为弩兵。
长剑士没有盾牌,变成了手持阔剑的兵种,倒是身上的甲胄变成了重装铠。要说很像什么,刘彦觉得能够与隋唐时期的陌刀兵相比,就是暂时还没有进行过试验,不知道威力怎么样。
长枪兵也就那样,导致在接下来刘彦根本不会再“召唤”此类兵种。
弩兵就让刘彦有些心里矛盾了,弩兵为单射兵种,要不是射程上比连弩兵远,真不知道有了中国的特色兵种连弩兵之后还有没有“召唤”的必要。
与冉闵会面结束之后,刘彦继续去搞多兵种联合作战的熟悉,汉部亦是进行紧锣密鼓的备战。
事实上,对于石虎是不是真的会倾全国之力来攻,这个还需要带上问号,但有备总是无患,不是吗?
慕容燕国那边在经过一次承诺之后暂时没有动作,东晋小朝廷倒是有新的举措。
“这么说的话,我要是接受就是长广郡公、镇北将军、征北中郎将?”刘彦一脸玩味地盯着作为特使身份的宫陶先生:“就没有其它实惠?”
宫陶先生恐怕也是觉得无比的难堪,东晋的官职在对诸胡进行不断册封之后已经不值钱了,他们想要让刘彦倾力与石碣对抗,却是连王号都吝啬,官职上亦是显得无比操蛋!
第220章 胡人可称汉,唯汉人不允
搞笑呢这是!?
东晋小朝廷前不久刚刚册封慕容皝为燕王、大将军,很早以前对石虎是册封赵王、大将军,对张轨册封为西平公、凉州刺史。
那些还是枭雄人物,其余如姚弋仲、苻洪、张宾等等一些人东晋小朝廷也是待之不薄。册封起来,最次的也是侯爵,个别是郡公待遇,官职上就更加优厚,不是那个将军就是这个刺史。
对了,斐燕也得到了东晋小朝廷的册封,是东安郡公、都督衔。
刘彦竟然在爵位上与斐燕同级别,官职上刘彦似乎还与斐燕相比有些不如。而斐燕现在就是丧家之犬,这不是搞笑是什么?甚至可以视作东晋小朝廷在侮辱刘彦!
是什么原因让东晋小朝廷干出这等荒唐的事情出来?刘彦不想去了解,纪昌、桑虞、蔡优等等与会的人也只是冷笑。
知道宫陶先生现在是个什么心情吗?大抵是又尴尬又心忧。他并不认为刘彦有与石碣赵国死磕的必要,倒是与冉闵那边的想法有些相似,认为刘彦哪怕是再不济直接退出石碣赵国,惹不起还能躲得起。
石虎集结百万大军打出的旗号是与李寿(成汉)一块平分晋国,等于是直接挑明了要将矛头对准东晋小朝廷,人家汉部仅仅是石碣赵国内部的忧患,在攻伐级别上属于次等位置。
再将话题挑过来,刘彦不想死磕又不愿意远遁海外也不是没有其它选择,大肆贿赂石碣政权一些能够说得上话的人,对石虎恭顺一些,也许能够混得下去。
作为石虎挑明旗号要征讨的东晋小朝廷能够选择的可就不多,要不处心积虑要让石碣赵国内乱又是为了哪般?
“我知道你们在贿赂赵揽。”刘彦笑得温和极了:“太史令观测天时,听闻石虎异常迷信?”
刹那间,宫陶先生先是露出惊骇的表情,随后是脸色苍白。
石虎的迷信是早先就有,古时候征战也确实是要经过“老天爷”的同意,而转达老天爷意见的人就显得无比重要。
太史令在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到了现如今地位虽然下降非常多,可依然掌控“老天爷”的话语权。
在统治者不信“老天爷”的时候,太史令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可要是遇到迷信的统治者,太史令能干的事情可就多了,其中就包括影响统治者征战上的决定。
“你们能收买赵揽,我也能。”刘彦继续温和地笑着,还露出了不是太标准的八颗牙微笑:“我不但能收买赵揽,其余能够说得上话的人,信不信能用黄金将他们压死?”
宫陶先生完全相信刘彦会那么干,也了解汉部确实有足够的财力可以办到用黄金压死人。
汉部掌握独特的晒盐技巧,大肆向外出售食盐才导致姚家敌对,可见收益是何等的庞大?再来就是汉部诡异地一直向外输出兵器、甲胄,虽然数量和交易对象严格控制,但又是一项难以估量的收入来源。
讲经济?汉部虽然是部族级别,可财帛上面真的就不缺少,甚至可以说要是能够敞开了交易,比之一些国家都要更富足。
一些人就是那么理解,汉部兵器、甲胄、等等军事器械从来不缺,他们认为就是大肆贩售食盐带来的效益。再有就是军事物资向外销售获取大利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他们哪又会知道刘彦拥有旁人比不上的底蕴,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再加上作坊足够,压根就不会缺乏军事器械。
“陛下有言,若是您起到更大作用,封王未尝不可……”宫陶先生一点底气也无,但话又不得不讲:“只是不能称汉王封号,只能以齐为王号。”
蛊惑建国,但只能是齐王,不能是汉王?那是关乎到很多的忌讳。首先,因为司马皇室的无能,各地思汉之心越加强烈。再来,刘渊将司马皇室像狗一样地撵到长江以南,之后建立的国号就是汉。
还有其它原因,诸如胡人建立政权一般首选是汉,比如除了刘渊之外,巴氐族人李寿可是也将国号更改为汉。从一系列的情况看来,汉虽然亡了那么久,但要论起来号召力不是一天比一天弱,是一天比一天强。
胡人建国,国号称汉也就罢了,可以争取到一些思汉晋人的人心,可实际上并不会让东晋小朝廷多么的忧虑,毕竟胡人就是胡人,光是一个“汉”的国号可威胁不了东晋小朝廷关乎“正朔”上的地位。
刘彦是什么人来着?他一直自称汉人,但谁都认为还是晋人。
晋人成为汉王?东晋小朝廷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要是有从血统和法理上更合适的人建立汉国,要将司马皇室置于何地?
其实不止是司马皇室不接受,晋人的门阀世家更不能接受,甚至胡人都不会接受,等于是举世皆有“恐汉”心理。
刘彦早先要是不理解举世“恐汉”的情况,那么久过去也该有所察觉。他无法确定自己现在能够遭受多大的考验,可肯定无法举世皆敌,部族名称叫汉部,但是自称汉王和建立汉国还有迟疑。
东晋小朝廷所谓的“起到更大作用”就是个伪命题,刘彦连虚与委蛇都有些做不下去,冷哼一声起身就走,留下一众文官与宫陶先生继续扯皮。
张离可是还在下密这边,对于宫陶先生高调而来必然有所察觉,刘彦前脚去了军营,后一脚张离就过来找。
刘彦来到辕门,老远就能看到张离臭着一张脸。
“可是诸多好戏啊?”张离依然不改嚣张模样,特别是在辕门等了老半天才等来刘彦,一脸的不愉快:“司马皇室不过是个破落户,给你等诸多承诺,有何用处?”
好像……东晋小朝廷不止是在刘彦这边活动?斐燕那种不入流的家伙都能成为郡公,可以想象东晋小朝廷是饥不择食到了什么地步。
刘彦从张离的态度上察觉到了一些什么端倪,敢情东晋小朝廷是进入了广撒网多网鱼的姿态,几乎是行或不行的人都有在收买?
没有任何错误,东晋小朝廷对于石虎聚众百万南下真的感到无比恐惧,无论是什么手段都开始在进行尝试。从某些方面来讲,这种手段对于石碣赵国还真的是有用,毕竟石碣赵国虽然是一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真的是无比松散。
刘彦是不知道一点,也就是石虎听了太史令一句话,各州郡集结百万大军,结果是因为“老天爷”不允许征战,结果草草阅兵一下竟然就遣散了军队。
其实肯定不是那么简单,比如石虎在聚众百万之前就发现粮草根本就无法支撑,之所以还聚众百万是为了吓唬东晋小朝廷,也是借机会可劲地折腾死更多的晋人,甚至是削弱羌族、氐族、杂胡。要不然怎么可能太史令赵揽一句话就让石虎改变主意?
当然了,事情需要到产生结果之后才会有定论,石虎是不是会挥军百万南下还无法确定。比较能够确定的是,汉部根本就不够格让石虎亲率百万之众来攻。毕竟汉部就是一个部族,不是东晋亦不是慕容燕国,石虎以一国之君率百万大军攻打汉部是多掉价的事情?
此,便是刘彦不惧怕的原因,等待石虎亲率大军来攻的阶段,该是汉部接连扛住几波之后,又或是刘彦从割据的地方势力变成独立建国。
刘彦当然考虑过建国的事情,但是不得不接受现实,短期之间建国只能是一个想法,却是不能够付之行动。
“呃?”张离没有想到刘彦根本就不被吓到,反而是还能陈述厉害关系,挑着眉头:“想来你小子也没有那个胆子。”
刚才刘彦说什么了?很有底说了不少,例如不会与东晋小朝廷有什么勾搭(瞧不上眼),对于慕容燕国是对抗(事实),对于石碣却是会根据命令聚兵,可也实话实说,人或许是能凑得出来,四万辆车、八万头牛、四十万匹绢、六十万斛……等等,却是怎么都没有可能。
青州彻底糜烂了不是吗?别说是青州,天下又有多少州郡能够完成石虎要求的额度?张离更加清楚这点,天下能办到石虎要求的州郡根本就是没有,差别就是到时候谁能找到更合适的理由或借口。
刘彦话风一转,幽幽说道:“想必襄平县公是很乐意看到青州成为叛逆。只是你作为使臣前来,后脚离去青州却是反叛,不知道天王会怎么看待?”
张离蹙眉良久,竟然也用幽幽的口气,说道:“汉部需得更名,不管改称什么都好,不能以‘汉’为名。”
可以理解之前没人将汉部当回事,可下密一战之后汉部已经可以被正眼相看了吗?致使多方起了忌惮,不想让“汉”之名重现于一个晋人手上?
第221章 汉部的初次内部分歧
不算系统部队,汉部的战兵数量仅有一万八千,辅兵翻上至少一倍,再加上仆从军、新附军、奴隶兵,汉部可以动用于作战的部队该是有十三万?
十三万的部队其实一点都不少了,只是历来军队就不是光看数量,还看操练程度以及士气等等。
“辅兵或许可以转正一批?”纪昌经过深思熟虑,说道:“大批辅兵已经有经过实战考验,君上现在正是大举用兵之时,理当扩军。”
汉部的辅兵规模一直不少,是伴随战兵数量增加进行相应的扩编。例如每一名步军战兵就会有一名辅兵,骑军骑士则会有两名辅助骑手。而目前汉部有三千骑兵、一万五千步军战兵,那么辅兵的规模就是三万六千以上。
三万六千辅兵大部分有经历过朝鲜半岛战场的考验,其中的六成在下密的收尾之战也直接参战,要是在胡人的政权里,他们实际上绝对能够被算作郡县兵这一级别的部队。
“辅兵来自于二十万部众,他们被转正,便会是每四人便有一名是士兵。”刘彦认为这样的社会构造不合理。
桑虞呐呐地与蔡优等人对视了一眼,估计都是无语心想:“都什么时候了,君上还在意这个?”
“君上,我们……不止二十万部众了。”蔡优掐着手指在算:“攻下东莱郡先是吸收了三万,再有后续几个郡吸收数万,部众人口超二十五万。”
部众和控制区域的人口是按两种算法,大抵是直接被吸纳成为部族的一员,另一种则是虽然管理但仅有管理权。
刘彦目前控制着八个郡,要是将一些杂七杂八的人口算进去,包含石碣赵国境内和辽东、朝鲜,总人口数量该是有六十五万上下,只是其中胡人的数量着实是多了一些,少量五大胡族的人,大批的杂胡,另有高句丽人、百济人、三韩人,甚至还有约三千左右的倭人。
六十五万左右的人口中,刚才蔡忧已经提到部众有接近二十五万,等于是瞬间增加了四分之一左右的部众。
其实这个年头要是单纯按照血统来算,刘彦无论怎么催促生孩子,汉人的数量都会处于少数,那只能是想办法化胡为汉。
以汉部的行政体系,严格的户籍制度,再加上分明的阶层待遇,吸纳胡人真的是一点难度都没有。
西骞建同就是匈奴人,可他现在早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匈奴人,是汉人,不是匈奴的那个汉,就是刘彦麾下的一名汉人。
让什么匈奴人的身份去见鬼吧!西骞建同认为自己现在的待遇很好,有奋发向上的劲头,只要肯努力肯拼命就能够不管升级爵位,某天位及列侯也不是没有希望。他都在很认真的考虑该换个什么姓氏,比如改叫骞建同就不错。
话说回来,华夏苗裔还真的就是有骞这个氏,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人闵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到大天朝文字简化之后,骞改为千。
类似于西骞建同一般想法的人绝对不少,而这个还是属于识字的那部分,更多不识字的纯粹就没有什么民族观念,被汉部的各项政策一拐,不用刘彦去催促什么,有大批大批的人就想成为汉人。
六十五万的人口(不含奴隶)真的不少了,尤其是汉部有明确的户籍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战争动员,只是在底蕴上还显得略差一些,再来就是心气上略显不足。
羯族为什么能依靠不到百万的数量成为中原霸主?无非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中获胜,依靠铁与血培养出了霸主气魄。
晋人又是为什么明明在中原有二三百万众,却被当做牛羊肆意屠戮?正是因为彻底没有了心气。
东晋小朝廷又是为什么只能龟缩长江以南?还不是一败再败,败到彻底没有了血勇,导致一些所谓的精英郁郁地去学驴叫,去和猪一块喝酒消愁。
同样是心气十足的慕容鲜卑,明明身处苦寒之地,但早早地就定了南下攻取中原的雄心。
那都是心气注定思想,想法决定命运!
所以啊,哪怕是石虎真的会召集起百万大军,刘彦都不能退,至少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退,一退好不容易在下密之战后培养起来的血勇就会崩塌,到时候能够龟缩海岛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毕竟慕容鲜卑、高句丽、百济、新罗,乃至于是东晋小朝廷,他们是绝对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第二阶段商定下来,特殊时期就只能是特殊处理,部分辅兵转正为战兵,战兵数量就达到三万五千。仆从军挑选出新一批的辅兵,数量该是在四万八千左右。那些经过战争考验的新附军转为仆从军,连带原有的仆从军,合起来数量有三万七千。部分奴隶兵提升为新附军,数量维持在五万比较合适。再从战俘之中挑出六万五千作为奴隶兵。
“如此一来,大军便有二十三万五千人。”桑虞的帐算得很好,可他不得不补充一句:“境内尚有诸多地方需得清理,可以拿来校检新整编的军队。”
二十三万五千的大军?刘彦知道就是说着好听罢了,其中真正能够经得起考验的也就三万五千,其余二十万根本就是凑数。
“凑数也有凑数的作用……”蔡优干笑着说:“粮草能够支应上,用来消耗敌军会是一个好选择。再则……几轮大战下来,大浪淘沙之余,我们的精兵会越来越多。”
田朔“嘿嘿嘿”尴尬笑着帮腔:“石虎的百万大军,能战者至多二十万,其余皆为乌合之众。乌合之众对乌合之众,只能这样了。”
“太多了……”刘彦做事不能只想现在,很认真和仔细地思考了一番,敲定道:“不要奴隶兵了。真正的大战,奴隶兵起到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让他们去补充缺乏的劳力空缺。”
几个人再次对视,静静地听刘彦接着往下说。
“这边的战场也不需要仆从军,至少是不需要那么多。”刘彦有关注过汉部的内部阶级变动,一场战事下来几乎都达到晋升标准:“三万五千的战兵,再加上四万八千辅兵、五万新附军,总数十三万三千。”
开的什么玩笑嘛!真的不是军队越多越好,对于十三万三千的部队数量,刘彦当然知道不够,可再多对粮秣和军资器械真的会形成严峻考验。他明白目前的情势很危急,可不能不过日子,再则不是还有一万五千的系统人口上限吗?
对了,慕容鲜卑那边的燕·辽东刺史印绶已经送来,给刘彦的系统人口再次增加三千。他也算是彻底琢磨明白,系统还真的就是鼓励“多方涉及”,比如去抢夺更多的地盘夺取各个国家领土和印绶。
一颗刺史印增加三千?刘彦暂时不清楚是不是每颗刺史印绶都有相同的效果,比如抢了青州再去抢兖州或是冀州等其它州,但总算是有盼头。
刘彦最近让蔡优去与宫陶先生进行交涉,其余的事情可以放缓了谈,能够从东晋小朝廷那边弄来一颗州级别的印绶将会是不错的事情,有可能的话就弄两颗刺史印绶,看看是不是每颗都能增加三千人口上限。
要是每一颗印绶都能增加三千人口上限,刘彦真的就敢直接与石碣赵国“正面刚”,毕竟有足够的人口上限也要有足够的地盘才有更多的资源,有资源他甚至都敢放话让地球成为一个村。
由于刘彦咬定不想有那么多的部队,纪昌后面也是表态部队过多负担过大,其余众人却是认为时局不同需要那么多部队,分歧算是第一次在汉部出现。
“随我来。”刘彦已经对一些将校打招呼,更是命令系统部队集结:“且让你们瞧瞧差距巨大之下,不是人多就是势众。”
不明所以的人刚才已经有些慌了,那还是大批量的部队突然集结,不是集结战兵和辅兵,就是大批的仆从军、新附军、奴隶兵都集结到了城外,然后一万两千被称呼为部族武装的系统部队也是调动了起来。
刘彦带着人到城楼处之前,大批没事干人是出城占据视线好的地形,那些本来就有任务的守卫部队亦是找任何可以找的借口凑到城西处。
系统部队的集结非常迅速,他们摆布好阵型安静等候的时刻,仆从军、新附军、奴隶兵才被驱赶着抵达。
人一满万就是密密麻麻一片,要被集结起来的部队可是超过八万,只有城西的地形才能摆下这么大的阵仗。
任谁看到迅速摆好阵型保持静默的那一万两千部队,再看拖拖拉拉甚至是细细松松被驱赶而来的部队,只要不是瞎子就能看出明显的差距。
“……”纪昌既是感到震撼又是觉得无语,他已经明白刘彦这是想要干什么。
仆从军、新附军、奴隶兵其实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自己又是为什么要被调到城西。正晕头晕脑不知所措的时候,一阵急促的战鼓声被敲响,他们被命令进攻对面的军队,一片哗然之余,对面动起来的刹那,六万五千人竟是崩溃……直接崩溃了!
第222章 满世界都在战争
“可是……我们是处于被动防御,部队太少能顾及的地方少,兵力过于薄弱也会被各个击破。”桑虞不改初衷:“大肆征兵或许会影响到民生,可兵力不足未来都没有了,顾及个什么民生?”
刘彦认可这个道理,他看一眼纪昌。
纪昌温和地说:“部队自然是越多越好,只是乌合之众无甚用处。”
城外上演的那一幕都被看见了,面对部族武装这样的部队,那些被纠集起来的仆从军、新附军、奴隶兵根本就没有胆子与之对抗。这样的演示其实不能用来作为例子,可也足够说明问题。
蔡优苦涩地说:“我们拿不出更多优质部队。”
人口限制在那里,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