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是一个旁支代主的战略布局,就像是必须占据并防御辽东狭隘半岛那样,都是属于整体战略布局的一部分。
  刘彦挥师西顾,到了用上那些早先布局的时刻。
  被斩首的那批族长,会有原先家族中的旁支回去,他们将会有坚强的后盾推动上台,对于不同意者该是拉拢或是直接血腥清除,那就又会是另外的事情。
  之所以是先过来将东莱书院打散,追捕那些要逃的人,不过是为了一系列的事情争取时间。
  要深切的知道一点,没有手机、电话、电报……等等便利通讯手段的年代,一旦人被分散了,想要即时的联系上基本是痴人说梦。
  宫陶先生带着少量的亲信门徒跑了,是汉部刻意地放跑,他们估计是会跑到认为安全的所在,潜伏上一小段的时间?那么就没有可能针对这次事件做出快速且有效的反应,等于是失去了先手。
  刘彦会趁这一段时间先解决长广郡和东牟郡内部的麻烦,大概就是一个快刀斩乱麻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恢复对两郡绝对的统治,再来就是向东莱郡动手。
  汉部这一次是占领东莱书院,不是毁灭东莱书院。这么一个花了数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书院,看着挺不错,为什么要毁掉呢?
  其余没有被杀的各家族成员,他们被驱赶进山脚的院落关押,接下来吕议会一个接着一个“讲道理”,愿意归顺自然是最好,不愿意归顺也无所谓。差别就是归顺了的可以立刻利用起来,不愿意归顺则是过一段时间才能利用。
  要说起来能够在乱世生存下来的家族真的不存在“硬汉”,仅仅是一个夜晚罢了,吕议向刘彦汇报了良好成果。
  “这么说,已经有三十二个家族愿意听命?”刘彦脸上止不住露出了诧异:“他们还能不能有点骨气?”
  吕议却是笑着说:“已经有他们的亲信回去,他们则是被扣押。三十二个家族中有多少个是真正的归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能分辨出来。”
  站在征服者的角度,应该喜欢软蛋而不是硬汉,刘彦却是控制不住心生鄙夷:“他们能够利索地归顺我们,也能毫不犹豫地再出卖我们。”
  吕议当然同意这个观点:“只要我们继续保持强大,他们只能选择服从。”
  说得对,能够顺利“策反”三十二个家族,与汉部所亮相的军力有直接关系,那是汉部展现出了强者的姿态。要是汉部看上去挺弱小,会归顺的家族必然是有,但绝不是一晚就有那么多。
  “大多数是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吕议带着明显的荒谬说:“宫陶向他们所说,我们会放弃长广郡和东牟郡,加入进去不过是一场没有风险的瓜分盛宴。”
  不怪宫陶先生,是刘彦的所作所为看去真的是要放弃长广郡和东牟郡,要不怎么会将人手一再进行迁徙,留下两个几乎快要空了的郡?
  要是按照正常思维来判定,刘彦那样做看去就真的是要放弃两郡,偏偏刘彦就是一个不能按照常理来看的人。
  不止是汉部之外的人认为刘彦要放弃长广郡和东牟郡,事实上汉部内部的人也是那么看,导致的是包括纪昌、田朔等等的人一再加强对辽东狭隘半岛的重视,甚至是在经营庙岛列岛的时候都是按照前进基地的规模来办事。
  “君上,我们回军,会让那些人产生混乱。”吕议抬手比了一个下挥的手势:“便利于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各个击破。”
  也许存在什么误会,那就是刘彦决定挥军西顾之后,他的部下们立刻进行了脑补,比如之前的那些举动是为了引蛇出洞,更进一步地清洗长广郡和东牟郡,再来就是让一直躲在暗处的东莱书院亲自出场。
  东莱书院在青州有着很广的人脉,可他们只能施加影响而不是可以实际统属,等于是接下来与汉部为敌的那些势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群体,不存在高效且紧密的联系,只能说是有共同利益的一个集团。
  若是再给宫陶先生更多的时间,他或许是能够将那些互不统属的势力统合起来,至少是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集体,偏偏刘彦率军归回了。
  知道现在汉部的那批核心阶层在想什么吗?他们突然发现刘彦其实很会“下棋”,竟是花了那么久的时间进行了“棋局”的布置,无不是一个个对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每个人都是干劲十足,也是充满了信心。
  刘彦或许一开始就是就是在“下一盘大棋”,但天地良心的是针对后赵有可能出现的大军围剿,可不是针对那些家族。
  “石斌已经率军北上,青州周边没有朝廷的大军。不过,我们的时间仍然不会多,需要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造成更多的既定事实。”吕议看着山脚之下的处处篝火,满怀信心地说:“君上前期的布局已经完成,接下来就由职来完成收尾吧!”
  包括辅兵和民夫,刘彦这一次动员起来的人力可是有三万六千人,等于是汉部的五分之一多一些人口,不可能只是单纯地巩固对长广郡和东牟郡的统治。
  在明天拂晓的时刻,部队就会分散出击,他们将会趁大多数家族还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的时候,完成一场又一场的突然袭击,尽最大的可能性攻破更多的城寨或是坞堡。
  那些早先就来到汉部效力的各家族旁支,他们则是连夜带着人返回家族,用一切能够使用的手段完成对家族的控制。
  身为强者的一员在乱世是一种幸福的事情,至少陈彬就觉得自己挺幸福。
  陈彬是陈家的旁支,是那种到了危险的时刻随时随地都能被抛弃的族人,所以他在两年前被毫不犹豫地抛弃掉,被派到汉部成为随时都会被杀掉的人质。
  两年的时间里,陈彬从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一再产生变化,先是从人质变成汉部的士卒,再从真正意义上成为汉部的一员,跟随部队出战建功立业,从一个本来什么都不是的人变成一支强军的屯长,马上又要从家族的旁支成为家族的族长。
  “屯长,你的家族大不大啊?”
  “大,可大着呢!”
  “多大啊?”
  “族人三百多,有两千多的庄户,你说大不大!”
  陈彬带的人不算多,是屯中挑选出来的五十名士卒,那些人可是他精挑细选,一个个都能够称之为好汉,他们是他在接下来夺取家族领导权的臂力。
  五十个士卒都是身披皮甲,一个个看去精悍而又精神,他们无一不是参与过至少十次的作战,于朝鲜半岛上与高句丽人在尸山血海中杀出来。
  看看五十名士卒的臂章就知道了,每个人至少都有一枚铜色的技能徽章,大多数是长矛,刀或剑的徽章亦是不少,他们可是通过了部族考核得到认可的“技术人员”。比较重要的是,他们都在战场上有过历练。
  话说,汉部一直都在朝鲜半岛与高句丽进行强度不大的交战,是到处袭扰的烧杀抢掠,亦是在满满蚕食高句丽的领土。
  持续的作战中,刘彦有计划地对军队进行了批次轮换,等于是在拿高句丽大批量临时武装起来的人练兵。从成效上来讲,汉部经过一系列的练兵效果非常不错,让几乎每一个士卒都经历过战场的淬炼,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功民。
  陈彬现在就是汉部功民这个庞大阶层的一份子,他为这个身份感到自豪,亦是对自己臂章上有一枚银白色的剑徽章而感到骄傲。
  功民是汉部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享受着除了“技能”考核之外的另一层社会福利,任何平民看到他们都该避让行礼,优先拥有房产和娶妻权,更为重要的是哪怕退役都比任何人更有机会转职为地方上的官员。
  “快到了,到时候先别锋芒毕露,只当是跟我回家省亲。”陈彬的嗓门比较大:“先进入坞堡内,到时候再听我的命令行事!”
  一片哄然的应“诺!”之声响起。
  夺权嘛,从来都不是依靠简单的杀杀杀就能成事,需要一个合理的步骤,能够少杀人肯定不应该多杀。
  像是陈彬等一些负责回去“翻身做主”的旁支,他们需要做到的是对家族形成有效的控制,让家族为汉部这个集体在接下来的征战中可以出力,那就真的不是光杀人就能办到,还需要威逼利诱等等手段。
  “君上注定会统治青州,家族只有加入进去,不是作为绊脚石被碾碎。”陈彬就像是很多有着共同使命的人那样,深信不疑地想着:“家族只有参与到君上的大业才能壮大,获立更多的功劳才能跟随壮大。我千万不能搞砸了,让家族失去这么好的机会!”
  话说,纪昌到底是教了这批人什么理念啊?


第169章 进取之心
  大批的各家族旁支回去,刘彦不需要详细到去了解到某一个个体,仅仅是需要知道最后有多少家族可以为己所用。
  拂晓时刻,位于莱山山脚的军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营盘的粮秣处理区升起了密密麻麻的炊烟,那是在摸黑制作朝食。
  粮秣不过是一个总称,有着非常多的类别。汉部不缺乏牧畜,战时每天都在大量宰杀牛羊,肉什么的炖或是炒,骨头和剔骨肉毫无疑问就是弄大杂烩汤。
  和面技术刘彦自然也是早早弄出来,麦馒头成了汉部的主餐,倒是以前的馍馍或锅盔啥的被淘汰。
  “这个的油星重了一些。”阿肥看上去就真的是挺肥,他掌握着五百组火头军,一组火头军等于是负责汤、炒、蒸的人员,恰好就是连带组长在内十一人:“那个腌菜等水完全沸腾再放进去。”
  可没有什么灯火通明,就是一些丢在火盆里面燃烧的篝火,和一些挖开了地面的灶,看去到处都是在忙碌的人群,现场的香味亦是十分的浓厚。
  “烤全羊不需要切片,等一下直接架过去。”阿肥看着在冒出油脂的烤羊,下意识吞了吞口水:“记住,不要烤焦!”
  平时的伙食也是这样,可越好的伙食享受的人就越少,例如烤全羊除了提供给屯长以上的军官,只有一些高风险职业的斥候可以享用一小块。
  起了个大早的士卒们早就在进行准备,他们需要穿戴整齐进行梳洗,过程中交谈无可避免,以至于说话声混成了“嗡嗡”的一片。个别士卒出恭方面之类的就需要与直属的上级报告,然后老老实实地去营地专门的区域排队。
  军营本来就是有划出专门方便的区域,要不大小便可不是要将军营给弄得臭气冲天,也极易传播成为疾病。
  普通士卒的朝食非常简单,馒头和汤是不限量提供,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咸菜只有小小的一撮。
  “给点肉渣渣,一些些。”
  “一边去。”
  阿肥亲自掌勺,是站立在一排摆满了各种装盆食物的长木板之后,一侧有着高得像极了“烟囱”的蒸笼。
  木板上的盆子确实有些多,掀开的盆子里装着不同种类的食物,咸菜因为领取的人比较多早就添加了几茬,炖羊肉、牛肉盆子里能看到几味中药材,比较特色的是汉部从建立以来就存在的鱼干……
  领了食物就该往旁边移动,军官有专门被摆出来的长桌着长椅,能够将各色的食物放到长桌之上,普通士卒就只能是捧着自己的食物找个地方蹲着就餐了。
  馒头不算小,汤水也足够,最主要的是汤水有油星,运气好还有肉渣渣,赵千觉得能够吃上这样的食物已经是一件异常幸福的事情。
  要知道啊,哪怕赵千是赵家的庄户,还是那种好一些的庄户,可早晨想要吃顿干的真不容易,能够每天早晨喝上一碗稀粥就算是富户,只有因为一天的劳动体力消耗过大,晚上才能吃上几块馍馍。
  加入汉部好啊,哪怕就是普通的士卒,馒头可以敞开了吃,可以每顿喝不限量的肉汤,每七天还有一顿肉或是几条鱼,肉和鱼的量不大,但哪怕是地主老爷也只有在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荤腥,汉部可是每顿都有骨头汤喝咧!
  赵千在啃馒头的时候会羡慕地看向那些能够坐在长桌椅上的人,那里其实不一定是军官,也有臂章上“技能”超过三个的人。
  臂章的“技能”不一定全部都要是作战技能,瞅那边坐着的人,一些臂章上有三个徽章的人,其中就有着一个长矛徽章加上锄头等等生活类的人存在。
  赵千看了看自己的臂章,有着一个长矛和一个锄头,他本来已经要去考核弓箭技能或是放牛,可部队从辽东开拔回来,耽搁了下来。
  “别羡慕啦,我们迟早也能坐上去。”说话的是一个干瘦的汉子,他“咕噜噜”将竹筒里看去很烫的汤喝完,说着话站起来:“砍几颗脑袋,或是抓捕几个人,杀掉一名甲士(军官)也可以,只要成了公士就能坐上去,还能每顿至少一条鱼干!”
  很多时候就是该有对比才有奋斗的动力,要谁都是相同的凄惨模样,下意识就会认命。
  许许多多来到汉部的庄户,他们为什么会很快忘却来时族长的谆谆嘱咐,选择想要融合进汉部?除了汉部这边生活环境优越之外,就是拥有奋斗之后能够向上爬的环境啊!
  一个人有一个心愿,不同阶级的人有着不同的追求,赵千渴望能够坐上长桌椅,斗阿渴望能够将爵位再不断往上升级。
  斗阿早就是公士了,被分配了三百亩的田地,官属奴隶六人。砍一颗脑袋奖励五十亩田和一个奴仆,那代表着他在制度形成之后至少砍了六颗脑袋。
  “再打一次胜战,我就是上造了呀!”斗阿啃着馒头,馒头是被掰开,放了咸菜和肥羊肉,一啃就是满嘴油:“你呢?”
  被问话的是钟兴,与斗阿是同一曲的另外一名屯长。他点着头:“我也是。”
  耕战制度嘛,二十等爵,小兵兵升级靠斩获首级,军官升级却是依赖打胜仗,战斗还需要分规模,如大型战役是一次胜了一次升一级,中等规模和小规模需要的次数更多。
  两人聊了几句就沉默下来,主要是战前有各自的心事和理想,要说有什么共同点就是知道千万不能怂,怂了就会被放弃。
  因为人实在是多,部队的吃饭时间大概是花了一个时辰,之后就是各种口令声在军营之内频繁响起,先锋骑兵在轰隆的马蹄声中出了辕门,稍后就是一队队的步军开拔。
  “君上,这次的目标足有七个,是不是再谨慎一些?”吕议脸上有着明显的迟疑:“我们……有一些人回到家族,想要控制的话,会更进一步地分散兵力。”
  刘彦当然知道,可不是讲兵法云“干啥都贵在神速”吗?
  “一个月踏平东莱郡!”徐正笑呵呵地说:“部族武装清扫游牧部落,其余部队攻打城寨、坞堡,分工可是很明确的。”
  刘彦横了一眼徐正:“你还待在这里做什么?”
  徐正脸上的表情僵了一下,讪讪笑着看了一眼那只快烤好的全羊,咽了咽口水:“那……末将,出发?”
  其实蛮煞风景,依山傍水风景独好的地方,看着像本来是东莱书院的讲课平台还是什么的地方,却是被点燃了一堆篝火,一个架子上插了一只处理好的羊羔。
  刘彦没说话,眼睛看着厨子在往烤羊上洒孜然,似乎还不断地刷上一些什么东西?
  没错,除了孜然之外还有芝麻,空气里也就出现了一场浓厚的香味,使人仅是闻着就能产生极度的饥饿感。
  徐正依依不舍地三步一回头看烤羊,慢慢地从栈道走下去。
  芝麻当然是从西域传回,黑白的芝麻都有,汉部尝试栽种了一下,产量并不高。
  孜然却是本土货,辣椒没有出现之前,它能够稍微替代……也不对,该说是孜然被辣椒取代,要不之前是孜然与生姜磨碎了在提供味觉上辣的刺激。
  “偌大部族,就一个俾将啊……”刘彦将目光从徐正消失掉的位置收回来,看着吕议苦笑:“要是按照建制,俾将就仅能统兵一万?”
  吕议笑笑不说话,上次刘彦突然发飙,十来个原本看似很有前途的军官直接被丢到朝鲜半岛吹冷风,给汉部的军官造成了某些断层。
  一众官员是真的被吓到了呢,要不怎么都觉得遇到战事哪怕内心里发怵都不能怂,要怂就该像那些人被放弃。
  汉部在后赵领地的军队是一万二,庙岛列岛只有一千,辽东狭隘半岛八千,那就是整个汉部不算系统士兵就达到了两万一千人。
  考虑到汉部的总人口数量也就二十万,十分之一的军民比例其实已经颇为夸张,接下来却还会一再增加军队的数量,或许是会越打越多,最终该是要接近五万(战兵与辅兵)。
  “东莱郡会比较好打。”刘彦已经拿着匕首在亲手切羊肉:“一样是边荒小地方,县没几个,大家族自然也没有多少。”
  “是啊,二三十年前的杀戮造成的创伤没有那么快抚平。”吕议说的是整个青州的现状:“东莱郡不出意外很快就能拿下,却不知道君上要怎么面对反扑?”
  “不,不是反扑。”刘彦晃着聚起来的手,那手拿着匕首:“攻取东莱郡之后直扑北海郡,要是那个什么宫陶先生动作不是太慢,战场会预设在微水(滩坊市周边)那边。”
  吕议点点头:“确实是夺取青州的大好时机,过错就可惜了。”
  刘彦现在最想知道的是,青州到底是有多少人,另外新任的刺史刘微什么时候才能反应过来。
  听说,只是听说,广固城(淄博市东侧)从来都不是一个什么吉利的地方,谁成该城的主人,下场都不是一般的惨啊?


第170章 一郡之地到手
  汉部攻取东莱郡东部的过程没有超过一个月,爆发的战事大多以小规模为主,连千人以上的交战都没有发生。
  比较简单的事情,刘彦趁着东莱书院聚会的时候来了,逮住了大量参与宫陶先生阴谋的族长,等于是有一批筹码在手。
  任何人只要是能活就很少想死,要不怎么说蝼蚁尚且贪生。大部分的族长在被杀和投降面前会选择什么?要是自己死了能让家族延续下去,不少族长会选择一死了之。然而比较恐怖的是,刘彦明确告诉他们,不投降肯定要灭掉,他们投降是会付出代价,但家族至少不会被灭。
  对东莱郡的攻略是到了一个月之后才发生了像模像样的抵抗,那是各个家族反应过来了。
  大批量的家族投降,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被集中人手,成了攻打那些死不归降家族的前锋。
  遍处烽烟是东莱郡的真实写照,期间不知道有多少家族消失,又有多少家族换了族长。
  该是到汉部兵锋肆虐了两个月左右?东莱郡仅是剩下一座首府,其余全部沦陷。
  就在全部的人以为汉部该是要多少给朝廷留点脸面,不会去攻击郡首府掖县的时候,刘彦的选择再一次令人摸不着头脑。
  攻取了数量众多的家族,从头到尾配合的自然是被优待,可是总少不了一些自以为聪明的家伙,结果是刘彦又不得不杀人,不过这一次他打算换个杀法。
  刘彦这一次心绝对是够狠,不问胡汉,只要不愿意配合就是男女老少全部俘虏,给予简单的列装,首次玩了一下蚁附攻城。
  讲真,蚁附攻城太简单太残酷了,压根就是拿人命在填……
  “崩溃了啊?”刘彦瞧了瞧太师椅的扶把,轻声说了两个字:“放箭。”
  是对着那些崩溃逃回来的溃兵射箭,片刻之间地面插满了箭矢,每一具尸体上要是中箭也绝不是一两只。
  汉部已经清洗不止一次了,可为什么那些人还会以为刘彦仁慈呢?只不过是短暂地将人口迁徙罢了,竟然是会生出“反刘彦联盟”,所以是乱世必须要冷血杀人吗?
  刘彦亲自率军攻打的地方自然不能太小,那是东莱郡的首府掖县。
  掖县城池如其余后赵的城池一般破败,里面的人口与其它的县城相比却是略多,该有一万出头?
  此时的掖县东面城墙之上和之下染满了血迹,城角和延伸向外的区域倒卧着尸体。
  那是一场蚁附攻城后留下的痕迹,见攻城方后退,城墙之上的守军正在抓紧时间将搭在女墙上的攻城梯推倒。
  暨安晏很不开心呐,他就是想要安安生生地过小日子,谁都没有想要招惹,偏偏有人过来招惹。
  看暨这个姓,明显就是西域白种胡人从鄯善的某个姓氏改过来,他算是柔然人,不过柔然早就灭了。
  比较诡异的是,暨安晏不傻能发现突然开拔过来的军队明显带着故意,是故意被发现,然后像是送人头那样,连试探都没有直接来了个蚁附攻城。
  “君上,两千零八人,无一存活。”吕绍阳竟然是刘彦的亲卫队长了?他面无表情地问:“是驱赶第二批攻城吗?”
  刘彦看向了发生混乱的那边,是三千多个被大量汉部士卒围住的人,他们毫无疑问就是第二批攻城的那些。
  第一批上去的人死绝,第二批很明显是不敢上?
  “攻城登墙能活!”李匡一点都不喜欢干这种活,那些被驱赶的人之中不乏一些早先有过接触的人,但世界就是那么的残酷:“原地不前就地正法!”
  哭喊声出现了,依然是没有人上前,倒是有不少暴起的人被射死。
  “挽弓!”
  一大片的弓弦声出现。
  “射!”
  箭矢不断落下,瞬间密密麻麻的人群被清出一大片。
  李匡黑着脸:“再重复一次,原地不前就地正法!”
  总算是有人动了,是一步一挪地走上战场。
  暨安晏看明白了,那些人是真的在找死,攻城是纯粹的拿人命的填,没有丝毫的章法。最让他揪心的是什么?是城外出现了攻城器械,他能看懂的有抛石车、弩车、登云车、艨车,有着不少看不懂但觉得很厉害的器械。
  “只有南城门没有发现敌军吗?”暨安晏抽动着脸颊:“围三阙一啊?”
  “郡守!”看着粗犷的胡人,一样是白种人:“那边必定有埋伏!”
  暨安晏又不是没有智商:“另外两面,哪边看着合适突围?”
  粗狂的胡人眨了眨眼睛:“好像都一样?”
  暨安晏不说话了。
  估计是有了第一批攻城者的下场,这一次第二批上的人久攻不上也不敢往后退,一直耗着竟然是有人攻上了城墙,可很快成为尸体被丢下来。
  “君上,那些青壮或可留下。”吕议叹息了一声:“我们在辽东的两处两场需要劳力。”
  辽东狭隘半岛有铁矿和煤矿,每天都在吞噬生命,按照吕议本来的意见是将在东莱郡俘虏的人送过去,但刘彦认为需要进行必要的震慑。
  对于那些带着绝望情绪在攻城的俘虏来讲,也许是内心不断的祈祷有了作用,汉部竟然敲响了鸣金撤退之声?
  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热烈盈眶,他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后跑,可最终能够活下来的人仅有一半不到。
  刘彦抬头看了一下天空,太阳再有两个多小时就要爬到正中间?他说:“午时四刻之前破城。”
  午时四刻换成现代的时间单位就是正午十二点,给汉部攻城部队的不算太多。
  抛石车看着比较庞大,它们和弩车被推到了射程范围,一声声的号子声和口号声中,圆滚滚的石弹和粗大的弩箭被轰击出去,破败的城墙那边响起了一阵阵沉闷的动静。
  得说实话,以现在的科技水平准头什么的根本就不用想,操作抛石车和弩车的士卒想要轰击城门,十发能中一发都算是运气。
  其它两边的城墙传来了喊声,那是策应的部队在为东面的攻城做出协同,就是佯攻什么的吸引守军,要是守军没有重视则会假戏真做。
  暨安晏不敢冒险,他只能调动部队过去,东面难免就变得虚弱。
  大概是折腾了半个小时左右?城门那边的城墙和城楼被砸得不成样子,看城门上的印记,估计只有五颗石弹击中,倒是粗大弩箭的数量有十三枝之多。
  暨安晏在思考一件很关键的问题,不知道外面的敌军接不接受投降?
  拜托,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性格。鄯善人虽然和羯族都是白种人,可鄯善人从来都不是什么硬茬子,他们与龟兹人比较不同的是龟兹人从来都是见敌就献上能歌善舞的女人,鄯善人则是撇丫子丢下所有能丢的东西落荒而逃。
  为什么暨安晏能当一郡郡守?大概是羯族认为同为白种人,又或者是暨安晏兜里有钱?后者的可能性多一些。
  抛石车和弩车停止射击,数辆艨车开始脱离大队向前,不知道是多少人在喊“为了部族”,口号声听着还算整齐。
  可是……城头升起了杏黄旗是什么鬼?
  暨安晏升旗投降了,至于为什么不是白旗,那是因为这年头不流行举白旗投降。哪怕是到了两宋,杏黄旗才是投降的标志,要是穿越过来的人不懂,搞什么举白旗投降,估计是人家看不懂,依然是要被弄死。
  刘彦本来也不懂这年头举杏黄旗才是投降,但前面不懂后面也该懂了。
  投降就该有投降的样子,城门被打开,暨安晏穿着一身的素白捧着一个盘子走在前面,盘子上有着一颗被红布包着的印绶。他的身后是一溜串的队伍,打着旗号,兵仗却不是那么整齐。
  一大群出城之后很自绝地分成两队,是等待汉部这边有人过去,两队人立刻跪倒在地上高高地翘起了臀部。
  暨安晏被带到了刘彦跟前,跪地高高举起盘子,等待刘彦从盘子里一手拿起印绶,暨安晏才脑袋锄在地上。
  接下来的事情挺简单,汉部的军队开进城中一部分,按照破城该有的姿态进行了一番杀戮,随后将全城的没死的人集中起来。
  是破城,古时候攻城讲克城、破城、灭城、屠城,不同的用词有着不同的讲究。如克城就是攻破城池之后不再杀戮,破城则是针对守军和城内的居民进行轻微的杀戮,灭城是城破后依然杀光守军,屠城则是城破之后进行多少天的杀戮。
  刘彦之前并不懂攻打一个城池还有那么多讲究,是在某次攻城完毕之后,部下问是个什么形式的城破法,他随口说了一句克城,结果是军官约束士卒在城破后不再杀戮,甚至是帮助城内居民做了某些程度的善后。在之前,他是想要弄死那些敢抵抗的人来着。
  攻下掖县,东莱郡算是落在了刘彦手中,而这个是不是仅为一个开始,就看已经流窜了两个月之久的宫陶先生是不是已经搞好了串联……


第171章 猜中开头,料错结尾
  宫陶先生现在很忙也很懵,他感觉不是自己错了,那么就一定是这个世界错了!
  对,一定是这个世界错了!
  汉部首领刘彦的种种一切所为,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就是要放弃长广郡和东牟郡,不然该是病得不轻才会将人口一再转移。
  似乎啊,只是似乎,汉部在长广郡和东牟郡也没有在进行什么建设?好像也部队,是有在长广郡靠近沿海的一代建设,可春耕的时间过去了并没有耕种啊!
  没有耕种,代表着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