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呢,刘彦内心是暗自撇嘴,后赵境内的晋人属于还能拯救一下的级别,前燕境内的晋人却是已经被鲜卑同化,知晓历史的人无不清楚就是那帮所谓的晋人杀起同族最狠。
  不过,有些话算是说对了,刘彦不能像前几次遭遇难题那样留出转圜的余地,辽东这片领地对汉部真的太重要了,不止是现在可以种种田,累积实力啥的,对于以后来讲也是不容有失。
  刘彦心想:“这里可是日后捅前燕菊花的桥头堡啊!”


第150章 睚眦必报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
  华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周天子分封诸侯,数千诸侯国便是“诸华”也称“诸夏”,因此有“华人”的称呼,“夏人”这一称呼在上古先秦时代也是一种。
  前燕境内有数量庞大的晋人,他们改了自己的装扮,还改了生活习惯,比胡人还胡人。没办法,他们说自己被抛弃了,成了胡人统治下的一员,不进行改变无法生存。若是说为了生存而进行一些改变,谁也不能多说什么,毕竟不能让人去死吧?可他们生活习惯和装束改掉也就罢了,对待曾经的同族却是比谁都狠。
  刘彦开始觉得是不是同族不是看装扮或生活习惯,是心里还认不认同是哪个族群,然后一些行为上是不是也当得起“同族”的说法。
  现在有相当多的胡人穿着和生活喜欢趋于“华夏华”,也就是一些胡人高层所说的“汉化”,那么是不是说他们已经成了“诸夏”或者“诸华”?
  刘彦是要复兴强汉,他也已经琢磨明白了一点,与之其它族群讲血统,华夏族群从来就是讲文化的认同度,那就是华夏作为一个族群能够延续数千年的原因,要是讲血统……近亲产下的子嗣是什么模样,看看罗马皇室喜欢姐弟不伦,生出来的孩子有多少是畸形就知道了。
  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刘彦的心志颇大,可不会满足于仅仅是光复中原……乃至于是强汉时期的疆域,他可是一个要带着族群开启“世界岛”争霸战的男人啊!
  狭隘半岛的城墙外大道两旁,两侧树林开始挂上了别样的装束,那还是被挑断了手筋脚筋的入侵者。由于没有割掉舌头,那些人还能发出惨嚎、呻吟、破骂、求饶、诅咒,几乎是每一个入侵者都会有自己的话想要说。
  “同族,我们是同族,不要这么对待我。”看着挺年轻的小伙子,有着比较明显的晋人五官,他在祈求:“杀了我,求求你杀了我。”
  有时候,死其实是一种解脱,例如四肢失去了活动的能力要被挂在树上,经过长久的风吹日晒,可能会有各种蚊虫蚂蚁爬到身上,夜间也极为可能引来食肉动物的撕咬。
  不止那个小伙子在求死,相当多被挂在树上的战俘都在求死,他们之中不少可是曾经对被挂在树上的人发出恐吓,或是亲眼看过被挂在树上是何等的惨剧。
  因为汉部是笔直地砍伐树木弄出道路,大道显得挺深幽。皑皑白雪的背景中,树木之上吊着随风晃动的人体,各种扭动给深幽的大道增添了令人看了会觉得毛骨悚然的画面即时感。
  李坛非常享受地看着恐怖的画面,不时会对辅兵吆喝,该怎么布置战俘,该怎么去捣腾那些用石灰特制过的头颅。
  是的,大道边上会制作京观,就是用一颗又一颗脑袋堆砌起来的人头堆。
  不止是京观,还会在京观边上立一块石碑,石碑上会刻写那些脑袋是怎么来的,并会刻下砍掉脑袋的时间,忒装逼的还加上了刘彦特意让留下的一排“勿谓言之不预也”。
  挺野蛮的对吧?但现在还真的就是一个野蛮的时代,软弱换取不来同情,求饶只会被变本加厉的蹂躏,想要安逸生存,想要生存得更有尊严,只有杀人,杀入侵者,出去入侵杀人。
  “这是一个杀人的时代啊!”
  赵千自认胆气很足,可是看着那些被吊在树上不断晃动的人体,浑身的鸡皮疙瘩真的是控制不住冒了出来。
  那些被吊着的人还在不断发出各种声音,身临其境才知道什么叫耍魑劭凑叩暮翰渴孔洌侨词侵挥屑偈娜瞬呕岷ε隆
  说白了,这真的是一个杀人的岁月,要是没有见过死人绝对不正常,过去他们所闻所见最多的是与自己相同身份的人被杀,或者是被用任何的方式虐待,只不过是现在换成他们在干那些事情。
  “再检查一遍!”李坛在发号施令:“然后撤兵回营!”
  数百士卒沉默着进行检查,不少人的靴子踩到了血迹。或许是有挑断手筋脚筋流下的血,不过绝对不会多,概因将战俘吊起来之前有做过简易的止血,那是被吊在树上的人有人咬舌了。
  不是谁都愿意慢慢被饿死风干,胆子够又能狠下心的人,他们咬断了自己的舌头,希望能够咬舌自尽。可说实话在,咬舌是可以自尽,但可不是咬下舌头就能死去,基本上就是失血过多或呼吸道被堵住窒息而死。
  对于咬舌自尽的人,汉部这边的士卒没有多管,个别士卒甚至饶有兴趣地看着因为疼痛剧烈扭动身躯的战俘。
  残忍吗?是挺残忍,但其实也就那个样,至少汉部不吃人,不会杀了人之后将人吃成骨骸。要真切地知道一点,死了不被吃其实已经算是一种幸福。
  也许是野兽给面子,李坛集结部队要回去,狼嚎声竟然出现了,听得汉部士兵这边发出一阵诡异的嬉笑,那些被吊起来的战俘则是一片嚎啕鬼叫。
  李坛颇为潇洒地挥手:“收兵!”
  担不担忧有人的绳索断了下地?断了就断了呗!手筋脚筋全被挑断,就是有人下地又怎么了,只能是当条毛毛虫在地上挪动。
  冬日的阳光不晒人,就是因为树林有些茂密,看去里面黑乎乎的一片,风稍微大一些就是树枝摇摆着发出各种“嘎吱”之声。
  此时此刻,那些被汉部士卒吊起来的人,他们不过是转换一下角色。要清楚的知道一点,他们在辽东没少干同样的事情,对一些不配合户籍统计和迁徙的人,他们是干得兴高采烈。对那些投降了的高句丽人,他们同样是干得热情高涨。现在只不过是换成他们被吊在树上,要将之前的那些人经历过的事情,重演上那么一遍。
  列成队的汉部士卒在高歌,他们在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歌声中混杂了狼嚎声和哭嚎声,背景是挂在树上扭动的战俘,两堆成为京观的头颅,还有那一块被竖立起来的石碑。
  赵千在走的时候会时不时扭头看,不是说要牢牢地将那一幕记在脑海什么的,纯粹就是好奇部队撤走之后,不知道有多少狼会出现。
  “应该是不会一下子被全咬死。”成朔相对笃定地说:“狼也有储存食物的习惯,不会一下子咬死太多没有反抗的猎物。”
  赵千好奇问:“你怎么知道?”
  “我家是放牧的啊。”成朔腼腆着一张脸:“见多了自然知道。”
  话说,成朔原先是杂胡,连个名字都没有,后面见周边的人都有名,就给自己取了这么一个名字。是名字,所以“成”并不是姓氏。
  赵千则是一个庄户,“赵”是主人家的姓氏,汉部登记人口需要名字,直接给拿来用了。
  出了林区,一看看去是冒着寒冷正在砍伐木材的人,他们看到部队出来都是摇着手发出欢呼。
  对待敌人的残忍就是对待自己人的仁慈,汉部也远没有到可以宽恕敌人的地步,那是强大到一种程度才能有的“高尚品质”,并且是一种病态的品质。
  要知道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只有在拿对方无可奈何的时候才需要假装一下和善,要是干得过,从古至今哪个不是露出獠牙使劲折腾,不然华夏苗裔就该窝在黄河流域,不该是开拓神州大地。
  对于汉部来说,他们之中估计没有多少人清楚强硬对待慕容鲜卑会换来什么,只会觉得原来自己的部族已经强大了,面对入侵的时候做出了再正确不过的反应。至于将活人吊在树上风干是不是过于残暴,那是另外的事情了。
  “回去之后休整三日。”不是临战状态,李坛没有制止士卒交谈,可他一开口,士卒就自觉安静下来了。他大声说:“三日后,我们出兵扫荡周边的胡人!”
  那是既定策略,前燕竟然有军队过来造成入侵的事实,汉部是很弱小,可要是没有做出反应会显得过度软弱。
  “杀了便杀了,只要不是杀了慕容族人。”拓跋秀在给刘彦讲道理:“对鲜卑人而言,软弱不会得到任何尊重,只有表现出该有的强硬才能使之正视。”
  问题是刘彦现在可不想被慕容鲜卑正视,他对前燕使节团动手是出于报复,给部族上下一个必要有的交代,也是一种激发民心士气的必要作为,但内心里要是不忧虑前燕开来大军,就不会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
  “且不论其它……”拓跋秀微微昂起了下巴:“慕容是一个强势的部族,肯定会来。夫君,我们汉部有训练有素的军队,有夫君本部绝对精锐的部族武装,更有雄伟的高城大墙,与之一战便是!”
  刘彦当然是要与之一战,并且正在做任何该做的准备!


第151章 法理人情
  “那么……慕容鲜卑的态度?”刘彦觉得吧,同样是鲜卑人,哪怕不是同一个部族,拓跋秀应该会比任何人更加清楚慕容鲜卑的思维:“会怎么样?”
  “夫君是鲜卑铁弗。”拓跋秀说这个可不是要侮辱刘彦,相反现在娶胡人,特别是娶五大族的强大部族贵女才是“政治正确”,她非常认真地说:“您的部族可以是汉部,也可以是汉铁弗部。”
  什么意思呢?就是操作一些,让慕容鲜卑觉得即将开始的是一场“内战”,战事激烈或许会非常激烈,可灭族就未必了。
  “是啊,段氏鲜卑那么惨,几近没有反抗之力的时候,慕容皝放了段氏鲜卑一马。”刘彦摸着下巴,又说:“那该怎么操作?”
  拓跋秀想都没想,直接说:“让拓跋什翼犍出面吧。”
  哎哟,大舅哥啊?刘彦可是帮了拓跋什翼犍不少,兵器和食盐输出,代国该给汉部的却是一根毛都没有送过来,那帮忙与前燕周旋一下,似乎并不过份。
  “代国与匈奴铁弗部的战争打得比较惨烈?”刘彦对塞北的情况比较关注,但中间隔着后赵大部集结的边军,再有石斌所部开始封锁边境,得到的消息比较少:“双方连冬季都没有停战,无休止地袭扰对方的牧场,来年必定粮食紧缺。”
  “匈奴铁弗部的损失会更大。”拓跋秀到底是代国的公主,比刘彦清楚的事情多了:“匈奴铁弗部的后方是杂胡林立的西域人,更有石碣不会允许他们轻易获胜。代国后方有结盟了的燕国,宇文鲜卑现在也是仰仗代国帮忙与慕容鲜卑周旋,不会像匈奴铁弗部后方那么恶劣。”
  两人是边走边聊,因为是在室外,刘彦身上披着一件不知道什么皮草做的披风,拓跋秀也有一套皮草披风,她的脖子上甚至有着一条雪白的貂制围巾。
  拓跋秀现在可是完全的汉家装扮了,无论是从服饰还是发饰,仪态上也专门请了晋人大族的贵妇教导,完完全全就是一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架势,让刘彦感到由衷的满意。
  当然了,刘彦不知道一点就是了,比如拓跋秀这样做才是最顶尖胡人贵女该有的尊贵模样。
  学汉化、穿汉衣、用汉家礼节,哪怕是现在胡人得势,汉家的东西依然就是天朝最高级的东西,身为贵人不会,那简直就是耻辱。
  要说起来,辽东是真的冷啊!气温该是零下五度左右?幸亏的是汉部这边没有什么南方人,基本都是习惯在有下雪区域的人,算是有一些忍耐力。可是,哪怕是对冰天雪地的区域不陌生能适应,辽东这边也真的是太冷了。
  要是刘彦没有记错,地球现在应该是进入小冰河时期的末期,此前才导致靠近北极圈一带的胡人不断南下?
  似乎是屡次到了小冰河时期,对中原王朝来说就是一次灾难,冰寒会要人命,不迁移就等着被冻成冰棍,被白灾严重摧残的游牧民族没有吃的,那只能是一路南下一路抢。
  现在其实已经算是好一些了,听一些老人讲,要是早个四五十年掏出“鸟”来撒个尿,竟然是刚尿就会变成冰渣子。
  “做了良好准备,依然有七十九个被冻死,冻伤是普遍现象。”刘彦比较庆幸已经搞了医疗体系,尽管这个体系非常简陋,但那也是一套体系:“塞北和更东面的地方更严重吧?”
  拓跋秀在点头,每年的冬季对塞北各个游牧族群就是一个灾难的季节,牲畜被冻死大片,老人几乎是十不存三。对于那些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除非是绝对富裕的牧民,不然根本别想婴儿能熬过冬季。
  要真的那么一说,司马皇室可是对塞北的游牧民族做了一件好事,大肆主动或者被动的让胡人充斥中原,但倒霉了大批的中原晋人,造成了现在中原晋人的悲惨生活环境。
  以城墙作为分界线,往东看去就是一片白色的荒芜,往西看去是一片片的乡村。
  辽东这个狭隘的半岛面积其实不小,后世的大连能够容纳将近九百万人生活。考虑到现在能够生活多少人是取决于可农耕田地……也就是能有多少粮食产出,再则就是没有一栋就可以生活数千人的大楼,但是生活个数十万人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
  “我们的部族不缺粮食,可以考虑大肆酿酒。”拓跋秀非常认真地说:“饮酒可以驱寒,塞北很多时候酒比粮食还珍贵,有人受寒痛饮一番,能救回一条人命。”
  善战的族群在饮酒上面的偏好一点都不低,远的有曾经的大秦,未来还有一个“伏特加民族”,不过老毛子那是不得不喝,毕竟他们所处的区域真的是太冷了,秦人却是在战前会适量地给士卒饮酒。
  汉部缺粮吗?连带奴隶有将近十九万的汉部,养活这么一大帮人需要的粮食可不算少,但架不住汉部对海洋的开发,再有足够多的盐巴来腌制海产,甚至是一些野味也能成为熏肉。有了诸多荤腥,对于植物类的粮食消耗肯定是会降低。
  真话,一个人可以吃两三斤的米饭,但要是让吃下一些肉类,再吃两三斤的米饭试试?就算是想,胃也受不了啊!
  鱼干什么的在汉部真的就是充足到剩余的地步,谁让渤海已经成了“我们的海”,除了汉部的渔船,其它势力根本就无法捕鱼。
  怎么吃鱼是一个考验人的事情,要是以前将水煮沸,处理后的鱼丢进去煮熟,再加上盐巴,那就是一锅美味的鱼膳了。
  刘彦就是受不了啥玩意都是水煮加盐,像是现在,他就是在亲自动手搞鱼粒恚窍热孟蛞来碛愎恰⒂愦蹋急负玫髁稀⑻浪倮醋鲎詈蟮氖虑椤
  上古先秦时期,一些中药材就已经被证明可以放在食物中增加味道,不过一般是被当成了药膳,到了刘彦这里只不过是一些控制“量”的问题,适当地放一些增添味道,会使得食物变得无比美味。
  对了,去了朝鲜半岛和来到辽东这边,让刘彦的食谱里增加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人参!
  闻闻空气里的香味,除了有枸杞、麦冬、陈皮的味,那就是人参的香味。
  人参是好东西啊!被发现用途那却不是现在的事,具体是什么时候刘彦压根不知道,他知道的是自此以后,人参就是会广泛在汉部被应用,或许还能够成为一项“拳头产品”啥的。
  鱼汤要是食材弄好,接下来就是控制火慢慢熬,再掌握好熬的时间,刘彦开始弄新的食物,比如炒一条鱼什么的。
  话说,没功夫搞温室啥玩意的,要不在冬季绝对有蔬果吃,现在刘彦能够搞的菜式缺少食材也就是那么几样。
  “行了,端出去吧。”
  刘彦一点都不认为男人烹饪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在烹饪美味上面男人的优势其实比女人大,要不看看后世各大酒店的大厨,无论中外能够上得了台面的大厨男性绝对是多于女性。
  比起大厨刘彦自然不如,但是耐不住他烹饪的花样多,口味上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近期以来,能够在刘彦亲自动手烹饪的场合上进行参与,已经是一种别样的赏赐,像是今天就有吕泰、李坛、丁毅到场。这三人两个是军官,一个算是客卿级别的人物。另有七个参战杀死五个以上敌军的士卒被邀请过来。
  说白了,这一场饮宴是刘彦要酬谢几个有代表性的将士,可以视作是一场政治作秀,但耐不住现在的人们就吃这套。
  有美味,有美酒,再有刘彦与拓跋秀亲自参与,就差有歌舞,再加上可以随意玩弄的伶人,规格上其实已经很高。
  与往常一样,开宴之初刘彦向有功的将士道谢,少不得是要亲手赏赐一盏美酒。在后世看来,这种作秀会恶心无数人,但每一个由刘彦亲手端去酒盏,再与拓跋秀一同行礼道谢,总是能使受到此等待遇的人激动得浑身颤抖,少不得是要肝脑涂地回报刘彦的“以国士相待”什么的。
  李坛到了被邀请参与饮宴才算是真正的放松下来,他之前已经被处置,毕竟吕泰给的命令是夹击前燕使节团,他虽然是为大局着想,可违反军令了不是?
  军队最是不允许违抗纪律的团体,哪怕是违抗了军令会让事情变得更好,但违抗就是违抗,被砍掉脑袋算是轻的,满门受到牵连也不是什么荒唐事,已经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
  李坛不但违抗了军令……至少是没有完成命令,一个曲还打得半残,被从一曲军侯降职成为别部司马,更要在冰天雪地率军出去扫荡。此便是惩罚。
  今次,刘彦设宴却邀请,等于是在军法之外给予补偿,符合两汉时期的“法律无外乎人情”。
  “好好干!”刘彦对李坛这个傲娇的小年轻还是比较看好,鼓励道:“多砍些脑袋,多带点奴隶回来。”
  李坛给的回应是九十度的揖礼:“愿为君上效死!”


第152章 唯所虑者
  上位之人主掌在奖在罚,赏罚有度才能使治下井然有序。
  刘彦创建汉部以来,讲的就是纪律和次序,对新加入的人编号排序就是其手段之一。他受于人才限制,初期难以将军队的建制完善,有一段时期甚至都没有基础军官,还是建军一年之后才真正的完善起来。
  汉部现在已经是一个自由民连带人口将近二十万的大部族了,说是部族不如说是一个国家。虽说汉部从规模看上比较小,可是律法包括行政体系,真的是比一些胡人建立的国家更像是一个国家。
  国家是什么?除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之外,不就是讲究法律来维护次序吗?再有一套严明的赏罚制度,那国家基本就是成型了。
  一开始饮宴的气氛并不是多么热烈,大抵是刘彦的演讲堂,向高层人物灌输理念,向普通士卒不断鼓励,因为只有刘彦一人在说话。从某些方面来讲饮宴的气氛可以说比较单调,可参与者依然满心的激荡,高层可以更加清楚刘彦想要的是什么,普通士卒听不懂到底在说什么可就是激动。
  饮宴开始变得热烈是从刘彦不断劝酒开始。
  有蒸馏技术了,可不代表就需要上高度的白酒。除了高度米酒之外,还准备了最为普遍的醪糟,还有一种黄米酒,剩下的就是各类果子酒。
  是的,果子酒,并且种类不算少,还不是刘彦搞出来的,它们本来就真实存在,并且受到广泛的欢迎。
  实际上华夏的酒类一直就挺多,几乎是每一地就会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像是赵地的酒大多是浊酒类,算是所有酒类中相对度数高一些的酒,可还是属于甜酒的一种。
  几盅黄汤灌下,再有刘彦的刻意放纵,与宴的人开始有些放开了,高声地交谈,甚至还能请示之后从座位走出来演一段剑舞。
  现在的剑舞大抵还是保留了两汉的遗风,可不是说单单拿着一支剑表演“舞术”,想要玩耍剑舞需要搭配盾牌,做的是一个杀敌防御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比较有力且缓慢,像是真正在阵上杀敌那般。
  说是两汉遗风,不如说是上古先秦时代的遗留,那个时候的酒宴来上一段剑舞是很时髦的事情,不少武士就靠着这个能够获得贵人的赏识。
  率先表演剑舞的是那个平时看去嘻嘻哈哈的蔡优,别看他总是挂着一张笑脸,进行剑舞的时候十分的“正规”,似乎是每一个动作就经过千锤百炼。
  也对,但凡是有经过相对正统教育的晋人,谁都要学习一下战阵技巧,哪怕是学不到兵书,可基本的杀敌技巧肯定是要学。怎么学?学什么?刻苦勤练,学杀人呗!可以有手无几斤力,但绝对不能不会杀人,那就是剑舞之技在上层社会广泛流行的原因。
  刘彦倒是知道一件事情,哪怕是在靡靡之风异常严重的东晋,高层的士族都是腰间悬着一柄剑,几乎每个人都还能来一段剑舞。
  剑舞从杀人技巧的演示转化为真正的舞蹈,就是从两晋得到演化,最后还真的成了一种“舞术”,只是纯粹的好看,不再成为一种杀人技巧的演示。
  中国之人喜欢在酒桌上谈事情其实也是从两晋时期盛行,要深切的知道一点,论“嘴炮”能力哪家强,此时绝不是在蓝翔,是在一帮认为自己有通天之能却无处施展的晋国公子哥身上。他们享受着锦衣玉食,却难以有真正施展才能的场所,那只能是呼唤狐朋狗友饮酒作乐,喝上几碗黄汤各种“嘴炮”论“英雄”,一言不合也不是开干,是开始攀比自己的祖宗比较显赫。
  没有错,晋国的攀比就是比自己的祖宗,谁的祖宗做过一些什么,曾经是什么官职,不是讲自己做过什么有什么功绩。
  “所以那些废物才会使得中原板荡,才会沦落到干出衣冠南渡的事情。”刘彦已经下令换上度数高的白酒:“哪像我们,在艰难时刻还不忘开疆扩土,远渡汪洋杀上了‘四夷之地(朝鲜半岛)’,杀得那些棒子的祖先鬼哭狼嚎!”
  刘彦说错了,不管是高句丽还是百济都不是棒子祖先的政权,棒子现在超过九成九都只能是奴隶或仆从,处于社会最底层。
  汉部远征朝鲜半岛,一系列的事情还在发酵,比较普遍的现象是随着各种中原的商品流向朝鲜半岛,与汉部接触的半岛土著开始增多,尤其是百济这种部落联盟的势力,酋长根本无法完全约束下层部落贵族,倒是高句丽那边压制百济后开始对汉部警惕起来。
  刘彦给纪昌的既定策略比较简单,百济这种部落联盟就像是一个筛子似得,本来就没有完整且严密的社会体系,威逼利诱啥的搞一批部落贵族与汉部交好,再贿赂一下百济酋长,让百济对汉部失去警惕,仁川那边的地皮就算是稳了下来。
  纪昌干那些事情可谓是得心应手,大量的商品和贿赂开道,再有公孙豹那个家族做百济的反骨仔,既然两“道”的实际拥有者公孙家族都不在乎地皮被占,百济的其余诸加巴不得公孙家实力受损,朝鲜半岛……至少是汉部在百济那边的占领区就不会有什么事。
  现如今,刘彦才刚回到辽东半岛这边不足一个月,汉部与百济的奴隶贸易已经在进行了。百济贵族是拿手头的奴隶与汉部交换商品,那些奴隶就是刘彦嘴中所说货真价实的棒子,几乎每天都有往来的船只在送去商品运回人口。
  “君上。”吕泰喝得似乎是有些多了,红扑扑着脸庞过来,对着刘彦行了一礼:“末将认为应当及时挖护城河,以备慕容鲜卑来攻防止地道攻势。”
  说起来,汉部在后赵境内攻打那些城寨或坞堡,十个之中至少有六个是依靠地道将对方的防御工事挖塌,吕泰认为自己能那么干,没道理开始在崛起的前燕不懂那么干。
  认真而言,汉部四年之中差不多每年都有大战,可谓是真正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势力,大型战事的经验或许还没有,可是中等程度的战事经验还算充足,尤其是在攻防战上累积了足够的经验。
  汉部已经真真实实地与前燕对上了,特别是以弱小报复强大,要说前燕会就那么算了绝对不可能!
  “燕军四万破高句丽十数万,一战而胜,君上不可小觑,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吕泰保持行礼的姿势:“调来民夫,军队亦是出动,再硬的土地也耐不住众志成城的挖掘!”
  刘彦看出来了,吕泰是心里没底。
  也对,前燕表现出来的实力有些恐怖,四万大军轻易战胜了多过自己三倍的高句丽十数万大军,一战还攻破了高句丽的都城丸都,确实是会令人产生恐惧和忌惮心理,吕泰要是没有心理压力才不正常。
  冻土的挖掘难度不一般,刘彦是有考虑在冬季挖掘,可是很明显那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他只能是安慰吕泰,又讲一些实际的,例如前燕能够在冬季进攻高句丽,那在冬季进攻汉部也不会存在迟疑。
  “……挖掘护城河还需得引来活水,工程量太大了。”蔡优是文职行政,自然是往行政上的看点出发:“全部的工程浩大,非一两月可以完成。”
  吕泰本想是想说让刘彦再次派来那些高效的部族农民,可是话没说出去。
  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建设起了十余里的城墙段,这等效率着实是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但刘彦的系统农民可不会挖护城河,要是能挖刘彦怎么会将事情做一半?
  “如此,只有从其它城防设施入手了。”吕泰脸色有些黯然:“还请君上同意调来足够的床弩。”
  攻城器械的抛石车、床弩等等,汉部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造了不少,虽是有在屡次作战中损耗一些,可大部分还是保存了下来。
  “可。”刘彦说道:“那边让从长广郡和东牟郡调来吧。”
  蔡优有不少话还没说,愣愣地看着事情越过“讲道理”的阶段直接有结果,晃了晃脑袋回到自己的位置继续享受。
  饮宴到了最后的阶段就是放荡了,不止是刘彦喝高了,估计只有还有任务的李坛控制了一下,要不谁都是猛灌。
  “不管是后赵还是前燕,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迟早是要踢开!”刘彦真的是喝得有些多了:“老子现在最担心的是怎么把晋人变成汉人,晋人真的是太软蛋了!”
  一帮喝得七晕八素的人,他们尽管奇怪为什么是称呼“后赵”和“前燕”,但还是高声为刘彦叫好。
  李坛却是听详细了,话说酒后吐真言,那么刘彦真的是对即将爆发的战事不担心,唯一担心的就是怎么让治下有骨气,而那的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事实上现在已经还算好了,不像是一开始全部皆软蛋,刘彦只能依靠系统士兵,现在他至少已经有近万敢战的非系统士兵,不是吗?
  “我们的征途不会止于神州大地,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