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3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愿的意愿。
  罗马人在与波斯的战争史中,其实也不是没有做过一些看似美好,实际上却是无比愚蠢的事情,例如某段时期过度依赖蛮族,搞出了蛮族入侵的悲剧。
  那是双方难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彻底地将对手打倒在地,着实是支撑不住了,不得不挑选外援的一种产物。
  波斯人还算好的了,数百年的执念到后面是发现自己在一厢情愿,至少汉人并没有表现得虚伪,不是先伪装友好再突然背后捅刀子。
  罗马人先是历经了蛮族入侵,后面更是打破了蛮子无法取得罗马公民身份的限制,早就在自食恶果了。
  马鲁斯确认似得问道:“这里的汉军有多少?”
  “汉军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艾尔巴塔收拾一下心情,蹙眉往下说:“没有看到他们有增兵的迹象,依然是两个正规师和大约两万的辅兵。”
  浮桥这边看似是汉军的主要防御河段,两个正规师没有什么变化,却是抽调了两万左右的汉人辅兵前往各个河段。
  那个在夏季会露出河床的河段,安西都护府将后方抽调上来的西域仆从军安置了两万,搭配了五千的汉人辅兵。
  在另外的一些河段,多则三千多,少则几百人,皆是汉人辅兵搭配西域人仆从军的安排。
  反汉轴心来了将近三十万的兵力,是在浮桥这一边屯了将近二十万的兵力,剩下的那些是分散尝试泅渡过河。
  是有一些反汉轴心的部队成功过去喷赤河东岸,只是很快不是被消灭就是被重新赶到西岸,也让马鲁斯和艾尔巴塔发现汉军有一支游弋机动的骑兵部队。
  在过去的二十四天中,罗马人和波斯人只是先后上场了一次,规模并不算小,却是被牢牢挡住,那两次汉军还使用了火器。
  “时间越拖越久,越难打啊!”马鲁斯当然不希望罗马人死太多,再来也觉得既然失去了突然性也没有强攻的必要:“我们是在等待水位降低,可是汉帝国也不会自大到不调动援军过来。”
  喷赤河太长了,数百里的河段总是不缺一些在水位降低之后露出河床的地方。到那个时候,他们就不必依靠泅渡,能够以涉水的方式过河。
  那么长的河段,等待夏季想要过河并不困难,只是哪怕是分散过了河,部队总是需要进行集结,以西域的地形又免不了是要与汉军正面接战。
  “我们本来就知道会是一场艰难的战争,有足够的西里准备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艾尔巴塔……或者应该说是真正清醒的波斯人,他们没有天真到认为纠集起所谓的反汉轴心,就真的能够将汉帝国按在地上摩擦,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可以灭掉汉帝国。
  以理智的说法来描述,他们挑头与罗马结盟,并且成为反汉轴心的巨头之一,抱着的是告诉汉人别想予取予夺,他们也敢拼命。
  要是事情按照好的方向发展,双方在匈尼特境内大打一场,甭管是双方流了多少鲜血和死了多少人,只要能让汉人正式其余国家也是主权国家,不再那么理所当然地想要掠夺全世界,其实波斯人和罗马人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抱着哪怕是牺牲两百万人,只要能让汉人明白波斯人也敢拼命,换来应该有的尊重,就算是取得胜利的波斯人,他们甚至都做好了最坏结果的心理准备。
  一旦事情到了事不可为的时候,拼命也拼命了,牺牲也牺牲了,他们的上层会用承认失败来换取保留一些权益,换另外一种抗争的方式继续与汉人斗争。
  别以为波斯人的上层是脑洞大开或是太天真,是他们本身就在遭遇类似的折磨。他们其实就是在学阿拉伯人,正规战争打不过,难道就不能让数量像砂砾一样多的普通人去破坏,去玩自杀式的袭击?
  他们就不信了,汉人能受得了那种没完没了的袭击,肯占领一块无时无刻都有人在反抗的土地,说不定还能用这个方法拖垮汉帝国,那些上层到时候再跳出来取回丢掉的权利。
  罗马人并不知道波斯上层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在打这一场战争。他们看到的是波斯人摆出了要拼老命的架势,不止是心态上的拼命,萨珊帝国也如自己的宣告那样全国进行动员,一点都不像是在玩假的。
  讲道理的话,罗马人还是很乐意看到波斯人拼老命,为此也愿意进行必要的投资。
  君士坦提乌斯挤出了原本就不多的财政,新组建了十个军团,同时调动二十个罗马军团和将近二十万的附庸种族,浩浩荡荡地向东而去。
  罗马的这一举动非常有诚意,就是罗马人的诚意到这里也就到顶了。他们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除了继续不计代价地建设沿海内防线,投入必要的资金研究新一代战舰,阴暗的事情也不再有什么顾忌。
  “已经进入战争状态了嘛。”马鲁斯理所当然地说:“当然是用什么手段能够获得火药,就使用什么手段。”
  对于获取火药,全世界的人都是认真的,并且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以前他们是不敢撕破脸,克制着不去使用那些用了会付出大代价的手段。既然都已经是开战了,那还会有那么多的顾忌可说,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
  罗马人和波斯人在长相方面与汉人有区别,想玩渗透什么的受于这方面的限制,真玩不动。他们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分别收买了一些汉人,一般是潜伏成为间谍,先前是动用了一批,就是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成果。
  “向后撤吧。”马鲁斯一脸果决地说:“在夏季到来之前,我们恐怕过不去。以汉人的骄傲,他们不会容忍我们在他们的视线之内,有很大的机率会主动过来。”
  艾尔巴塔虽然觉得很不甘心,却是同意了马鲁斯的建议。
  在汉军这一边,李匡都已经在考虑是不是要主动将河对岸的那个师撤回来,再让敌军进行渡河。
  “异族知道半渡而击吗?”宋平对于李匡的思考有些迟疑:“他们会渡河?”
  “不试试,怎么会知道?”李匡并不知道后续的援军有多少,倾向于最多不会超过三个常备军:“敌军的数量太多,一旦夏季到来,我们会更被动。”
  喷赤河是可以作为天险,但它毕竟不是长江。
  汉人对于喷赤河的了解应该没有反汉轴心多,在这么一条数百里河段,几乎是充满漏洞的防线上,哪怕是安西都护府的兵力增加到四个常备军,再加上七八万汉人辅兵和二十万西域人仆从军,面对数百里的河段还是捉襟见肘。
  另外一点,二十万数量的西域仆从军会是助力,也会有可能会变成威胁。
  实际上李匡真的明白一点,西域人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他也许不应该将被强征的西域人拉到战场,而应该是送往国内,残忍一些就选择坑杀掉。
  “都护,敌军在收缩兵力,并且有拔营的动作。”
  新的情报让李匡稍微愣了愣。他亲自上了箭塔,利用足够的高度进行瞭望,发现敌军有撤退的迹象。
  “我们在对岸有一个前进基地……”宋平一样是在看敌军,用着怪异的表情说:“他们哪怕是想要半渡而击,也干不了啊!”
  只要西岸的那一支汉军没有被消灭,等于是汉军控制着浮桥,根本就不存在被半渡而击的可能性。
  交战期间,敌军是用过一些招数想要破坏浮桥,只是该河段的水流太平缓了一些,上流放下去的木头速度不快,到了浮桥只会是形成漂浮物,根本没什么撞击力度。
  就算是敌军从上游放下点火的木筏,因为速度不快的关系也很容易被拦截。
  浮桥是牢牢被汉军控制在手里,敌军却是摆明了想要撤退,一时间让李匡有些迷了。


第1033章 你特么逗我?
  李匡陷入了两难,他很清楚敌军为什么会选择撤退,是敌军要等待季节的转换,喷赤河到了夏季很多河段都会露出河床,到时候敌军有的是突破口,不用像水位高的时候那样进行强攻。
  一旦到了夏季喷赤河多河段露出河床的情况,长达数百里的喷赤河注定会到处充满漏洞,作为防御一方想要堵住那些漏洞,需要驻防的部队将会是难以想象,同时也会给敌军有各个击破的机会。
  “只能追了。”宋平同样知道本方面对的是什么局面:“不得不追,只是应该怎么追?”
  一定要追的,敌军现在是三十来万的模样,有接近二十万是凑到了一起,汉军不能让敌军脱离到足够远的位置,使敌军能够毫无压力地改变自己的布置。
  “不能用步军。”李匡皱着眉头:“骑兵的机动性比较强,能打能撤。”
  敌军既然撤退,必然是有做出相应的安排,汉军追击的部队不会太多,一旦失去喷赤河作为分割线,敌军的数量优势就能发挥出来。
  喷赤河这边的汉军,包括安西都护府的正规军、辅兵部队和仆从军,数量也就八万,面对的是接近二十万的反汉轴心联军。
  八万的汉军之中,正规部队仅是一万,是绝对的主力;五万汉人辅兵被拆分成为是个部分,同时汉人虽然因为“两季军训”的关系有一些军事素养,但是真的不能和正规军相比,只能打一打防御战,游动性质的野战损失绝对会非常惨重;三万的西域人仆从军是助力也是隐忧,很难确定他们会不会临阵反戈一击。
  “三千不到的骑兵……”宋平眉头皱了起来:“风险很大啊!”
  反正是不能让敌军脱离到放飞自我的地步,步军压上去必然会被包围,只能是用骑兵不断袭扰,不使敌军能够从容的休整,同样不能让敌军太舒坦。
  “来自峻稷山校尉部的援军再有两天会抵达喷赤河战线。”李匡对这一支援军还是相当看重:“援军里面有一万两千左右的火器部队,光是各口径的炮就有六十四门,数量看得虽然不多,却是一支能够左右战局的力量。”
  “殿下就在其中吧?”宋平说的是刘慎,那对他们这种身处同一片战区的中高层将领来说根本不会是秘密:“都护到时候将殿下调配成为幕府的守备部队吧。”
  李匡倒是很想那么做,可是心有顾忌。
  刘彦将自己的嫡长子送到军队并不是为了镀金,身为皇长子的刘慎到军队是体验生活的同时,也是皇室在向军方表达亲近感,事情做得太明显会造成安西都护府没有足够担当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恶了刘慎。
  “到时候……”李匡很是头疼地是说:“看情况再说了。”
  那一支三千规模的骑兵是安西都护府最大的机动力量,一直以来就是由他们游弋机动消灭过了喷赤河的敌军,前前后后斩首八百余,俘虏了过千的敌军。
  战绩看着不大,对于敌我双方却有着很抢眼的存在感,汉军知道因为有这么一支骑兵部队的存在,不用太过忧虑后方被大股敌军渗透;敌军则因为有这么一支显得抢眼的骑兵,产生必要的关注和忌惮。
  “都护命令我们过河。”秦松将军令收到怀中,看了看周边正在休整的部队,对副将说完,又对亲兵下令:“吹响集结号角。”
  一阵苍凉的“呜呜呜——”声音被吹响,原本不管在干什么的骑士开始收拾。
  三千多的骑兵之中,仅有三百余人是汉人,其余都是来自乌孙各部族。
  汉帝国对现在是套镣铐的牧养政策,借鉴先汉对附庸种族的政策,不断从乌孙各部落挑选勇士,征募为自己的义从。
  先汉就是当代汉人对西汉和东汉的合并称呼。
  西汉对匈奴的战争中期,汉室对乌丸、鲜于、韦室和杂胡,甚至是匈奴,会从那一些归顺了的部族进行征兵,越骑营和长水营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乌丸人占了其中最大的比例。
  到了东汉之后,北军五校中的屯骑、越骑、射声这三营也是归汉义从占了大比例,只是从西汉时期的乌丸人为主变成以匈奴人为主。
  现在的乌孙早不是以前的乌孙,汉人依然是汉人。
  乌孙人对于效力汉帝国是一种觉得异常荣幸的事情,他们自身效力汉帝国,老家的亲人就会变成人上人,哪怕是部落的首领不敢像以前那样肆意驱使,得是好好的供起来。
  要是能够立下大功,他们就能够在汉帝国那边落籍,成为一名汉人,可不像西域人那种归义胡。
  有驱动的利益,再加上精神上的满足,乌孙人的服从性非常高,作战欲望也不缺,号角响起不到五分钟之内就已经全部翻身上马,一点都没有胡人那种做事拖拖拉拉的影子。
  他们所处的方位并没有可以过河的通道,是需要前往浮桥区域,到了之后没有什么耽搁,留下几个人核实军令之外,其余骑兵没有减速直接从浮桥过河。
  三千多的骑兵数量不算多也不算少,制造出来的动静却没可能逃过反汉轴心联军的眼睛。
  “汉军没有选择步兵压上来。”马鲁斯多少是感到有些失望,他对骑兵作战不是那么熟悉,问艾尔巴塔:“我们应该选择哪些部队与之对战?”
  这一批反汉轴心联军有三万左右的骑兵,罗马带来的附庸就占了七千,波斯军队里面有八千,剩下的就是各国各族的骑兵。
  “匈人!”艾尔巴塔没有任何犹豫地说:“一场相隔数百年的碰撞,肯定会非常精彩。”
  所谓的匈人就是匈奴人,来自西窜北匈奴的后裔所统治的部族。
  匈奴从来就不是一个血统单纯的民族,他们称霸草原的时候,真正的匈奴人其实只是占了其中的少数,更多的是在扩张中吞并的部族,一些看到匈奴势大的部族没有犹豫也开始自称匈奴人。
  几百年过去了,北匈奴依然有宗种的说法,宗种还是部族最核心的领导阶层,统治的人群是一变再变,里面很多都是被征服了的中亚各族裔,比如阿兰人、奄蔡人、大益人、莱伽人和苗特人。
  当今的年代,只有极少极少的民族才产生民族观念,越是弱小的民族就越没有民族观念,更别提什么民族归属感。强大一些的国家,如汉帝国、萨珊和罗马,民族观念才会更清晰一些。
  “唔?”阿迪亚巴特拉怪怪地看着艾尔巴塔,眼睛又瞄向了马鲁斯:“世仇?”
  作为当代的匈族首领,阿迪亚巴特拉对于主事的波斯人和罗马人亲自过来还是感到非常满意的。他对于马鲁斯所说什么世仇之间的对决,史诗一般的复仇,吧啦吧啦之类听着很带劲,但被要求出战却不感兴趣。
  “是的。”马鲁斯用着激昂的表情说:“相隔数百年之后,你们两个同样是强大种族的后裔,再一次在战场上相遇,不管战争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汉人会再次知道匈族还存在,你们的名声不但会传遍整个东方,西方世界也会传颂这一场战争。”
  匈族……或者说北匈奴后裔的现任首领,阿迪亚巴特拉听完翻译依然是兴致缺缺。他这一次来东方,纯粹就是当成了一次玩乐。
  阿迪亚巴特拉知道汉人是世仇,对什么几百年之后再次爆发的史诗之战却是真的没有兴趣。
  他们的利益早就不在东方,不久前刚刚在西进中打了败仗,多少是有些躲避部族内一些老家伙刁难的意思才出门一趟,带的是王庭的精锐,才没兴趣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战场折损。
  “我们当然会教训汉人。”阿迪亚巴特拉摇着头,没等马鲁斯和艾尔巴塔露出高兴的表情,接着往下说:“但不是现在。”
  “怎么会……”艾尔巴塔非常不理解地说:“我们从汉帝国那里了解到一个信息,汉人只要知道你们在哪,哪怕是天涯海角也会前来将你们消灭。汉人对消灭你们有着很深的执念,大王……”
  “呵呵。”阿迪亚巴特拉没有掩饰自己的不爽,不是那么相信艾尔巴塔的说法,只以为波斯人忽悠得太过份了:“他们已经快要渡河完毕,你们不要浪费时间了。”
  断掉了传承的北匈奴,祖先的一些记载只剩下几个老得快没牙齿的萨满还记得,新生代们连汉人这个称呼都没有听过,作为首领的阿迪亚巴特拉也仅是知道一些零碎的信息,哪来什么刻骨宁心的仇恨感。
  还汉人知道他们会无视距离进行天涯海角地追杀?阿迪亚巴特拉认为谁相信,谁特么就是脑子有病。
  “准备一下。”阿迪亚巴特拉满脸阴霾地对左右的人说:“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
  阿迪亚巴特拉带来的都是轻骑,标准的一人双马配置,马匹之中很多是处于哺乳期,属于能打能逃的类型。
  原以为匈族有很愉快答应出战的马鲁斯和艾尔巴塔是带着困惑离开了。
  艾尔巴塔刚才并没有说谎,上一次萨珊向汉帝国透露匈族的信息,汉帝国明确表示既然知道北匈奴还有人,肯定是会进行追杀。他就是没搞明白一点,匈族不应该更加仇恨汉人吗?毕竟那一场战争是汉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踏上逃亡之路的是匈奴啊!
  过河的三千汉军骑兵,没有直扑留下垫后的敌军。他们是向北侧进行了迂回,多少是纳闷反汉轴心联军怎么眼睁睁看着自己过河,双方的距离一再减少之下,反汉轴心联军竟然没有出动骑兵拦截?
  秦松对着距离不远的亲兵摆了摆手,又对前方指了指。
  苍凉的号角声再次被吹响,缓速奔驰的三千骑兵在号角声中开始进行调整,他们慢慢将自己的锋头转变为对准一支乱糟糟的敌军。
  “我们各自出动两千人?”艾尔巴塔看到马鲁斯点头:“那一支汉军骑兵里面大部分是乌孙人,并不全是汉人。”
  在反汉轴心的认知中,汉帝国最强大的部队是火器部队,再来就是常年在外征战的那些常备军,对汉帝国的骑兵部队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认知。
  按照艾尔巴塔的了解,汉帝国的骑兵部队绝对差不到哪去,要知道汉帝国可是彻底解决了北方草原的威胁,要是汉帝国的骑兵差劲绝对做不到这一点。
  罗马人是有自己的骑兵部队,只是数量非常稀少。马鲁斯带过来的罗马军团,只有少数作为斥候和侦骑的罗马人骑兵,数量大约是七八十人,出动的两千骑兵只能是附庸种族。
  反汉轴心的大部分还是在向西进行撤离,被留下的垫后部队发现汉军骑兵的目标不是自己,根据汉军骑兵的方向调整不得不进行有针对性的队形变化。
  秦松盯上的就是一支因为队形调整而陷入混乱的敌军,他们靠近到一百五十米位置的时候,敌军发射了箭矢,看去应该有两三百的数量,只是一根箭矢都没碰上他们。
  普通的弓箭能射六七十米都算远了,只有标准的强弓才能射到一百五十米。
  之前汉军与反汉轴心联军交战了二十四天,除非是反汉轴心联军藏得足够深,要不然有什么类型的远程武器早就被摸清楚。
  “射!”
  抵近到一百二十米之内,发射的是三百汉人骑兵,他们有两款骑弩,一款射程能达到一百三十米,另一款是连发却只能射三十米的款式。
  不管是什么朝代的汉人,对于弩的管控从来都不会放松,安西都护府并没有给乌孙人装备骑弩。
  乌孙人是作为第二梯次,挨了一波箭雨损失十来人,抵近到五十米内才发射箭矢。
  秦松当然不会率队进行冲锋,他们就是来扮演狗皮膏药的角色,不断不断地袭扰,敌军怎么不舒服就怎么干。
  “呜呜呜——”
  又是一阵苍凉的号角声,汉军骑兵再次改变方向,那是秦松发现敌军有两股骑兵出现,他们需要拉开与敌人大军的距离,同时往更开阔的地方移动。


第1034章 抵达
  刘慎的部队开到喷赤河战场的时候,战事的进程是汉军的两个师全在河对岸,另有两万汉人辅兵,背水建立营寨与敌军进入到对峙阶段。
  反汉轴心联军原本是要退,汉军先出动骑兵骚扰,后面汉军的步兵抵近,反汉轴心联军的另一个目的达到也不撤了。
  爆发的战争已经进入到第二十七天,反汉轴心联军成功地逼迫数量处于绝对劣势的汉军过到喷赤河西岸,肯定是要依靠数量优势尝试击败或是歼灭汉军。
  第二十五天的时候,反汉轴心联军进行了一次动用十万人马的攻势,一度让汉军差点被逼近河水之中,所幸的是汉军的骑兵部队冒险攻击反汉轴心联军的将旗所在,使失去指挥的反汉轴心联军自己的调配出现问题,汉军才堪堪稳住阵线。
  冒险攻击的汉军骑兵成功地稳住了战局,本身确实承受了大代价,发起冲击的三千骑兵后面脱离战场的只剩下一千三百余,损失到这种程度,其实这一支骑兵基本上就算是废了。
  第二十六天的时候,李匡面对攻势更加凶猛的反汉轴心联军不得不使用一直没有动用的火器。
  那是二十一门陆战用七十五毫米口径的青铜炮,再加上数量约两百个的炸药包,迫使反汉轴心联军攻势遭到遏制,战事才进入到对峙阶段。
  安西都护府并没有多少火器,二十一门七十五毫米的青铜炮就是全部的远程火器打击力量,储备的五百个炸药包一天之内就消耗了五分之二。
  李匡原本是打算在最合适的时间,使用火器给予反汉轴心联军产生最大的惊喜,局势的恶化让盘算落了空。不过那些火器也算是用在了正确的时间,能稳住战线就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大汉是真的强啊!”纪海知道了战事的经过,乐呵呵地说:“一万正兵再加上两万辅兵,对上二十多万的敌军,一点都没发怵,还能将他们给摁在原地。”
  “安西都护府没有足够的骑兵。”徐光年纪大一些,有数年的军旅生活,参加过的战事也不算少,有自己的眼界:“要是能够一支万人左右的骑兵,情势会不一样。”
  “我们不是有七千多骑兵过来了嘛。”纪海当然知道骑兵在战争中的作用:“数量是少了些,不过后面肯定还会有部队开拔过来。”
  事实上,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过去,汉帝国的中枢已经知道安西都护府这边发生的事情,峻稷山校尉部的增援就是中枢下的命令。
  同时,接到汇报的中枢再第四天就开始进行局部动员,第十二天就有部队向安西都护府开拔,离喷赤河展现最近的援军已经到了疏勒,哪怕是最迟在四五天必定会是开拔到战场加入作战序列。
  最先动员起来的是靠近西北的十二个郡,后面整个关中进入到动员状态,不算从其它地方调动的常备军,动员起来的郡县兵就会达到十六万,四个月内就能全部抵达前线。
  除了峻稷山校尉部之外,驻扎在关中的一个常备军会一个月内抵达,其实这一支常备军已经进入安西都护府辖区,归入到安西都护府的幕府作战序列,他们被李匡安置在葱岭河的中游区域,大概是在莎车附近。
  另外的三个常备军,最慢的也会在三个月之内加入作战序列。
  汉帝国第一批投入到战争的常备军,不算峻稷山校尉部将会是五个,配属十六万郡县兵,以及安西都护府辖区内强征的西域人仆从军十四万到十八万之间,作为第一批次投入战争的总兵力将会到达四十万人左右。
  这一场突然爆发的战争,是汉帝国五年以来第一次动用兵力再次突破二十万人的规模,后方服务于战争的人更是不计其数,绝对不会只是想要击败来犯的敌军那样简单。
  可以说,汉帝国虽然是被突然爆发的战争打了个措手不及,却也让知道战争爆发的汉人火冒三丈。
  一直在从这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汉人,他们真的没有想到会有人主动来打自己,那么多年只有自己主动去攻击别人,举国是陷入到觉得被霸凌了的状态,出现的呼声是打,一直打,打穿到那个叫欧罗巴的地方,将敢于主动挑起战争的所有国家消灭干净。
  原本以为要承受寂寞的军方,得知爆发战争却是陷入了狂欢,他们真的害怕没有战争的日子,清楚一旦没有战争自己将失去价值。
  很多军方大佬在新一次的制度变革中被调任了文职,军方其实是陷入一种彷徨的状态,无时无刻不在担忧军方走向弱势。
  他们很清楚一旦让文官抬头,势必是会形成打压军方的趋势,消停上三五年对于军方将会是沉重的打击,也许被打压会成为常态,最终文官站在军方头顶上拉屎撒尿。
  谁都没有预料到的战争就那么突然的爆发了,要说文官集团是捶胸顿足破骂那个什么几把玩意的反汉轴心,军方则嘴巴上跟着破骂心里却是点了无数个赞。
  出现打穿到西方世界尽头的呼声,一方面是民间的“玻璃心”发作,何尝有没有军方的动作?他们巴不得无时无刻都在爆发激战,使自己的存在价值不被降低反而拔高,军方系统的将士也才有机会建功立业。
  “听说国内是群情激奋。”纪海乐呵呵地说:“爆发战争,还是那么多国家组成联军,军队肯定会进行扩军,多少人有了踏上战场获取功勋的机会,不知道会产生多少侯爷,多少人又获得爵位,晋升爵位。”
  爵位在汉帝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战场就是没什么特别技能的人获取觉得最佳地点,过程中必然是会有些人倒在战场之上,可是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讲,有机会才是最重要的,没有机会才会使人绝望。
  刘慎自己就在军队,见证了以为不会有战争,军中将士那种茫然以及消沉。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得知战争爆发的众将士一个个露出狂喜的表情,知道自己要开拔前往前线当成是在赶赴一场盛宴。
  “屯长。”徐光没理会自嗨的纪海,走近之后低声问:“都护问您愿不愿意充当守备队?”
  “是有这事。”刘慎拉了拉衣领,笑着说:“父亲送我到军队,本身就有让我增涨见识的意思。我怎么会放弃参与大战呢。”
  刘彦在送别刘慎的时候真的讲得非常清楚,到了军队之后刘慎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权,想要当一个“乖宝宝”纯粹镀金,或是不甘寂寞想要体验真正的军旅生活,一切是由刘慎自己决定。
  也就是身份特殊,要不就算是大将军都没有自由的选择权,刘慎还年轻不懂,那些被特意嘱咐的将校……如很清楚刘慎有选择权的李匡在讶异的同时是无比的头疼。
  当然了,要真的是着实危险,李匡才不会任由刘慎胡来。
  只是刘慎才到战场,李匡一再推演之后对战事有足够的认知,真没到需要特别约束刘慎的时候。
  徐光不再说话,他不是个毛头小孩了,很清楚绝对不能去怂恿什么,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要去充当那个约束者。
  不远处像是路过的杨锐,他一边走路一边将视线放在刘慎等人这一边。
  “下午的攻势,是我们参战之后的第一次亮相。”杨锐的眼睛不再看向刘慎的那一边,是盯着秦松严肃地说:“我需要看到的是摧枯拉朽。”
  其实李匡并不希望峻稷山校尉部的火器部队那么快投入战斗,问题是安西都护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