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3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器部队。
  扩编的行动并没有进行太久的时间,从元朔十六年四月到元朔十七年的三月也才一年不到,人员只是达到将近三分之二,大批的装备更是没有影子。
  关于火器部队的编制只是在中枢成型,并没有正式形成番号。
  等待第一支火器部队正式有番号,一个火器师就将达到三万人以上的编制,顶得上“老旧”的两个常备军。
  当前的峻稷山校尉部是一个半成型的火器师建制,以传统的编制来讲,是拥有了两个师拢共一万步枪兵,另有一个曲共六十四门各型口径青铜炮的炮兵部队。
  刘慎离开长安已经有一年又四个月的时间,编制到峻稷山校尉部先是成为斗阿的亲兵,三个月之后成为一个队的队率,半年后成为一个屯的屯长,到目前依然是作为屯长。
  他们这一支部队得到命令,除了留下必要的防御部队之外,其余部队归于安西都护府建制之下,日后听从李匡的指挥。
  作为峻稷山校尉部的最高指挥官斗阿,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就臭着一张脸。
  峻稷山校尉部本来是要改编成为一支拥有三万人以上编制的火器师,要是改编完成等于斗阿成了第一支火器师的指挥官。这个不但是荣耀,必然也会变得前途无量,结果是改编的进程被打断,他不开骂已经算是理智了。
  “一万五千人,除了四个曲没有列装火器之外,剩下的全是火器部队。”斗阿没有掩饰自己的不痛快,对即将率领部队前往安西都护府的杨锐说:“你这个家伙简直好运气,能率军参战。”
  杨锐内心里当然是美滋滋,不过知道斗阿心情极度不好,可不敢将喜悦表现在脸上,只能是面无表情做倾听状。
  “你们还是隶属峻稷山校尉部,只是临时被抽调进入安西都护府作战编制。”斗阿也只能用这个说法来安慰自己,说道:“要是让我知道你们为峻稷山校尉部丢脸了,你知道有什么后果!”
  杨锐自然是满口子的保证,绝对不会给峻稷山校尉部丢脸,更不会给斗阿丢脸。
  “皇长子也随军出战。”斗阿该交代的还是必须讲清楚:“陛下将皇长子送到峻稷山校尉部历练,是信赖和看重我等。若是殿下掉了一根毛……”
  “这……”杨锐当然不敢派刘慎去执行危险的任务,可是上了战场谁又能保证绝对的安全,一脸蛋疼地说:“职着实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要不殿下那个屯就不要出战了吧?”
  斗阿总算是有值得高兴的地方。他知道杨锐的说法根本行不通,没可能说其余的火器部队都抽调走,只是留下刘慎那个屯,不但是刘慎无法理解,连带事后知道的刘彦也会态度不明。
  “你要处理好。”斗阿才不会幸灾乐祸,是极度严肃地说:“那是我的机遇,何尝不是你的机遇。处理好了,你老杨家三代无忧。”
  汉帝国并不是明确的长子继承制度,尤其是关乎到帝国继承人的选择,以前的先汉是选贤,后面也没有出现嫡皇长子就一定是皇位继承人的规则。
  哪怕刘慎不会成为太子,可仅是皇子的那层身份就足够特殊,话说是被送来历练,可难道就真的无视身份?真要是无视身份,肯定是脑子有问题。
  “一个屯,五十来人是皇城侍卫,近一百二十人来自崔氏,等下的全是勋贵子弟……”杨锐都不知道该怎么吐槽:“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崔氏就是皇后所在的家族,有崔氏血统的刘慎可以说是事关他们的未来,确定刘慎被送到峻稷山校尉部,崔氏压根就是不管不顾死命地塞人过来,又对斗阿进行各种许诺和死缠烂打,大有不顾一切要保证刘慎安全的架势。
  一些知道刘慎到军中历练的勋贵,他们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合情合理合法或是不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都干了,为的就是在刘慎的麾下塞进去家族子弟。他们哪怕是没办法与刘慎建立友情,混个脸熟也是极好的事情,要是能够有友情,未来可就……
  斗阿一直都很头大,被崔氏开了一个口子之后就完全麻爪了。反正在刘慎的事情上他是多做多错,只要天子那边没有什么反应,他就不去进行干涉。
  “殿下也没有反感嘛。”杨锐乐呵呵地说:“那样对大家都好。”
  斗阿对此不发表什么意见,不过刘慎那个屯里却有一个叫斗惠的小兵兵,斗惠是斗阿的嫡长子来着。
  在不违反军法以及汉律的前提下,手上有权的人才不会真的大公无私。不过封建社会利用职权干一些便利的事情是常态,真不去那么干不但会被视为傻子,没落个众叛亲离就算是好下场。
  说白了,大家伙拼死拼活是为了什么,是有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情操,但总要有获得回报,只有奉献而没有回报只会出现在极为个别的时候,大多数人努力就是为了权益和权力。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大军丝毫不拖沓地开拔了。
  刘慎其实清楚自己的身份已经在一定范围内暴露,对于自己所领导的屯里面没有半个“普通人”基本没什么想法。
  所谓的一定范围内暴露,是够身份知道人已经知道,知道的人也不会大嘴巴满世界嚷嚷,导致真正意义上的普通人并不知情。
  刘慎出生之前,刘彦就已经打下“半壁江山”并借称王,导致刘慎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一名王子,并没有太过平凡的生长环境。
  人从什么样的环境成长起来,接触到的一切就注定了他的起点。
  事实上刘慎从小到大接触的人,要么就是宫女、女官,要么就是高官或勋贵子弟,只有在外出玩耍的时候才偶尔能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普通人。
  鉴于刘慎的身份使然,便是有真正意义上的普通人与他接触,不知道刘慎身份之前和知道了身份之后,必然会是两种态度,导致刘慎的接触面真不是那么广,甚至可以说是生长在一个被呵护和讨好的环境之中。
  在那种环境下长大的刘慎肯定不懂什么叫民间疾苦,能够有一个谦和的性格,知晓不能作践百姓,其实已经算是皇室的教育成功了。
  更多生长在那种环境的人,性格乖张或是太过以自我为中心才会是主流,先秦的赵氏赢姓早就发现这一点,后面的先汉老刘家也察觉到了,才会有先秦动辄放逐公室继承者,先汉老刘家的天子不断鼓励太子考核人选外出游玩和找人怼,那样的教育方式。
  如果说刘彦不知道刘慎这一边发生了什么,那是属于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刘彦就算是知道刘慎的情况,大多时候也只能是摇摇头苦笑,事事干涉不但不附合为父之道,更不是一名天子该有的气度,只有让刘慎自己去选择和改变。
  “屯长。”徐光满脸乐呵地说:“这一次咱们肯定是能参加大战的吧?”
  “军中已经传开了,那些王八蛋竟然敢组建……什么来着?”纪海苦恼地想了想终于记起来:“反汉轴心。他们是活腻歪了!”
  徐光是徐正的嫡长子,今年二十四岁,原先是在虎贲军当一名军侯,现在却是刘慎麾下的一名队率。
  按照冉闵知道后的评价,原话是:肃孝平时看着是一个很正经的人,没想要不要脸起来没半点下限。
  好好的一个军侯不当,跑去降格成为一名队率,一切只因为屯长是帝国的皇长子。而这名皇长子几乎没跑,会是帝国的太子。
  徐正那么干其实就是在下注,明确向所有人表态看好刘慎。
  纪海是纪昌最小的儿子,今年十七岁。他之前并不是在军队,是考核成为地方文职,被纪昌合情合理合法地丢到北海(贝加尔湖)去当一地的户曹,去年却是接到命令专职为军人,并且被安排到了刘慎麾下成了士卒。
  要是看一众人,真的能够找到与汉帝国那些显赫高官或是显爵长相相似的人,一个个的老子不是什么将军,就是尚书,最差的长辈也有着不低于大上造的爵位。
  这群“二代”们虽然会讲话,却是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正骑跨在马背上老老实实地行军。
  刘慎平时就没少和其中的一些人接触,便是没有经常接触的人也都能叫得出名字,互相之间都不是那么陌生。
  另外那些来自崔氏的人,刘慎就知道其中有十六个属于自己血缘亲近的表哥,剩下的也都是沾亲带故就是血缘关系远了一些。
  皇城侍卫就更不用说了,其中的十个人就是从小护卫刘慎到现在,剩下的四十来个人则是从数万禁卫军中精挑细选。
  对于自己麾下没半个“普通人”,刘慎并不是没有一点意见,但他却是说不上有什么排斥心理。
  很小的时候,崔婉就一再重复告诉刘慎,他身为刘彦的嫡长子注定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身上担负着的责任比帝国的任何一个人都要大。
  崔婉除了向刘慎灌输那样的思想之外,少不了是会教导刘慎应该去团结什么样的人,无疑高官显爵就属于刘慎应该去团结的那一部分。
  所以了,刘慎对自己的麾下是那么一群人,哪怕是觉得不妥,可是绝对该笼络的笼络,不会因为内心的那一点意见而有什么排斥或是厌恶的表现。
  刘慎会觉得不妥,是源于刘彦的教导。
  刘彦对刘慎强调的是他们的一切虽然建立在强横的武力之上,可是绝对不能忽视百姓这么一个群体,甚至说过只要能够得到百姓的爱戴,皇室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挑战都将稳固的话。
  源于刘彦将话对刘慎讲得那么直接和明白,刘慎很多时候是希望多接触一下百姓,能有施恩的机会当然最好,哪怕没有施恩的机会,多了解百姓的真实想法也是好的。
  现在嘛,刘慎能够猜到一定是违反了老爹送自己历练的初衷,可是他真没有什么好办法改变当前的现状,唯一想到的就是升官,等麾下编制增加了,就能真正的接纳一批“普通人”。
  “那批王八犊子。”纪海很是不忿地说:“平时五六五七的跪舔,从大汉拿回去那么多好东西,说反就反了。”
  大多数勋贵子弟是用无语的表情看向纪海,他们的印象中纪昌是一名温文儒雅的人,没搞懂怎么会有这么一个“粗犷”的儿子。
  桓济是桓温的二儿子,很是羡慕地看着随意张嘴就喷的纪海,认为实在是太牛逼了。
  “你瞅瞅,那是亲近的表现啊!”桓济对王坦之说道:“殿下还乐呵呵地听着,要是咱们也能那样多好。”
  王坦之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


第1031章 帝国之幸
  “真是乱啊!”刘慎看着前方,说道:“是在镇压暴乱吗?”
  前方的那个村落,可以看到身穿辅兵服装的士兵在抓捕西域人。
  他们在两天前已经进入到安西都护府辖区,前两天看不到有人聚居的村落,没想到看到第一座村落就看到那么一个场景。
  “听说敌军超过二十万。”徐光很有兴趣地看着抓捕画面,猜测道:“应该是这里的西域人以为能摆脱大汉的统治,干了些什么吧。”
  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是安西都护府的征募仆从兵遭遇到了抵制,一次协商无果之后,干脆派军队过来。
  上一次跟汉军一起出战的西域人仆从军,虽说是大批大批的人发了财,可是死伤真的是太惨重了。
  这一次安西都护府再一次下令征召,西域人就出现了决然不同的两种反应。
  上一次发了财的那一批人,和一些对发财那批人感到羡慕的另一批人,他们对安西都护府的这一次征召可是充满了期待。
  有因为发了财或是想发财的西域人感到热情高涨的西域人,那么肯定也有害怕死掉不想被征召的西域人。
  前方正在发生抓捕的村庄只在说明一件事情,安西都护府才不管西域人是什么想法。
  很简单的道理,作为被统治的西域人,他们有什么想法根本不重要。因为不管他们是什么想法,最终也就是想一想,对要面对的处置不会有什么改变。
  正在包围村落进行抓捕的汉人辅兵并没有动辄杀人,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将这个村落的男人集中起来,送到附近的军营,并不是接到的镇压军令。
  “哦?为什么讲道理啊?”白文曲被眼前这个陌生的人问得有些发愣,还是看在对方是一身正规军戎装的面子上,才讲出缘由:“前线需要大量的炮灰,咱们能少杀就少杀一些,要不然前线的炮灰就不够用了。”
  得了,原来在有些汉人的价值观中,不杀西域人就是讲道理的一种。
  “说起前线,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还能是怎么样呢。咱们的部队依靠喷赤河作为依仗,将敌军牢牢地挡在河对岸。”
  “还在僵持啊……”
  “能僵持就已经很厉害了!咱们才多少人,对方来了将近三十万!”
  “敌军又增兵了?”
  峻稷山校尉部最后是调动了两万多人增援安西都护府,大概一万左右的步枪兵和千多人的炮兵,剩下的就是传统的冷兵器部队。
  他们是花了不到五天就进入安西都护府辖区,到来的消息早就派出游骑先行统治安西都护府的幕府,得到的回馈是行军到姑墨进行为期两天的修整,等待下一步指示。
  因为行军路线的关系,他们进入安西都护府的位置是从东北方向,进到安西都护府的第一个下去是属于原本的焉耆王国。
  焉耆是当初反抗汉军光复的主力之一,大批大批的焉耆不是死了就是成为奴隶,很多的村庄是彻底的荒废,才会让峻稷山校尉部的这一批部队走了那么久的路才遇上一个村落。
  关于萨珊和罗马带头组织反汉轴心的消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同时进犯安西都护府的敌军有十多万来自两国的消息也被传开。
  对于萨珊和罗马会带头组织反汉轴心,一些有心人其实并不感到意外,那是他们知道汉帝国是怎么欺凌同为帝国级别的两个国家,早就能猜测到同为帝国的萨珊和罗马不会甘心,就是没想到两国会那么快举起反抗汉人霸权的旗帜。
  “屯长,前线已经暴露的敌军超过三十万了。”徐光对刘慎的称呼是选择更亲近的“屯长”,不是称呼“殿下”。他笑呵呵地说:“不过看进攻了二十天还是被挡在西岸,看起来真不怎么样。”
  “萨珊与罗马同样是帝国级别的国家。”刘慎没有半点看不起萨珊和罗马的意思:“大汉比他们先走了几步,不过大汉的火器部队还没有完成列装,还是要慎重对待。”
  徐光讪讪笑了几声,点头表示受教了。
  峻稷山校尉部的军队并没有掺和到安西都护府对辖区内的一些行动,是径直向着姑墨行军。
  一路上,他们能够看到安西都护府辖区内部似乎是乱了一些,个别的消息哪怕没有主动去打听,该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也会知道。
  “李都护强制征召仆从兵,打算强征二十万。”杨锐还没有正式归入安西都护府的幕府编制之下,暂时在称呼上不用那么正式:“我们看到的乱象,应该不止是征募仆从兵那么简单?”
  “是战时管制。”孙方眯着眼睛:“应有之意。”
  说到底,汉人真没拿西域人当成自己人,看之前的那些史书,记载的是西域人反复无常,进入到战争状态了,还是那种举世反汉的情况,自然是要使用高压政策对待西域人。
  先期被征召起来的西域人仆从军,皆是第一时间被调动到前线,前前后后有将近四万的西域人仆从军上了前线,杨锐所知道的是十天不到的时间就消耗了个干干净净。
  “李都护与敌军在反复争夺一个河段?”孙方说的是那个在夏季会露出河床的河段:“浮桥区域的争夺同样相当激烈。”
  喷赤河太长太长了,几乎是每一个河段都能作为战场,可以想象随着双方交战的时间延长,成为战场的河段必然会再继续增加。
  “那是当然的事情。”杨锐像是看透了一切那样地说:“敌军的数量超过三十万,当前只是盯着那么几个地方强攻,无外乎是要打出一种‘惯性’,我们没可能会上当就是了。”
  就因为喷赤河太长,水流也是相对于平缓,只要是制作出足够多的木筏就能展开泅渡,真是不存在什么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汉军这一边是针对河段附近的树林进行先期的砍伐,可是时间是逼紧了一些,真没有可能将所有的树林都砍伐干净,敌军还是有足够的木材能够使用。
  杨锐所说的“惯性”是一种战术上的谋略,大概就是反复地使用某一种进攻方式,使敌军的应对逐渐僵化下来,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到来时打破那种“惯性”来一个出其不意。
  类似的战法在诸夏的战争史很常见,还经常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就是手头的兵力要足够多,时间上也要能消耗得起。
  他们在姑墨修整了两天,更近一步了解到安西都护府辖区内的状态。
  可以说,在安西都护府的高压政策之下,大部分的西域青壮再一次倒了血霉,只要是这些西域青壮露了面,是不管时间和地点就有人会去强征,一般是由已经被收编为仆从兵的西域人去干这事,很少的时候才会是汉人辅兵,正规军则是没有插手。
  强拉壮丁嘛,哪怕不用到现场去看,稍微想象一下也能有诸多的画面,无外乎是几个如狼似虎的人冲进某个屋子,他们在屋子主人的怒吼或是惨叫中将人拉出来,后面会跟着哭天抢地的妇女和孩子,然后将青壮捆绑起来带走,留下在冷风中哭嚎的妇女和小孩。
  另外就是,一些还来得及逃跑的西域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就会拖家带口展开逃亡。要是时间来不及的话,则会是丢下妻子和孩子自己逃亡,逃的时候不会有什么拖泥带水,甚至都不会去思考自己逃了,家里人会不会遭遇报复那么一回事。
  事实上也不会存在什么报复,是后面来的那些人见那一家的男主人不见了,十分好心地邀请女主人前去做客,更加好心地为她选一名男主人,可以是当小妾,也能是作为女奴隶。
  按照当地的习俗和传统,那样真的是在做一件善事,要不男主人很长时间不会出现,她很难生存下去,就是能生存也会遭受陌生男人不断来家里,温柔一点就索求暖床,粗暴一些就是干脆进行强奸。而这个真不是在胡说八道,是西域人的一种常态。
  至于小孩,可能是会将之留在家里,也可能会带走。
  一个对自己都那么狠的民族,外人又怎么可能会“疼惜”呢?
  再来是,作为弱小的民族,遭遇到什么事情,不幸归于不幸,却是物竞天择的一种法则。
  就算是汉人,弱小之后不也是要遭受欺凌吗?
  所以说,想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只有变得强大!
  汉人当然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只是他们的先辈一再教导“非我族类”的价值观。简单的说,就是除了同袍是人之外,其余都只是会两脚走路的动物。因此那么对待西域人或是什么族裔的人,真算不上是欺负人。
  温和一些的汉人,大多是对外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激进一些的汉人,更多的时候也不会选择去亲自动手,是会假借于人。
  作为援军的峻稷山校尉部再一次开拔,是与被强征的近三万西域人仆从兵一道行军。
  “屯长一直在看他们?”纪海没有遮掩地问:“是起了恻隐之心?”
  刘慎的确是一直在看那些西域人仆从兵,被问就扭头奇怪地看向纪海,反问:“我应该有恻隐之心?”
  纪海是被反问得噎住了。
  西域人仆从兵当然不会有制式军服,是穿着他们原先的衣物,大多数仆从兵是两手空空的状态。
  只有少数的西域人仆从兵手里有家伙,他们是与汉人沾亲带故的群体,同时也是自愿效劳汉军的那一类人。他们是负责驱使另外的西域人仆从军赶路,看到谁走路慢了会上去警告,要是警告无效则会拳打脚踢。遇到了想要逃跑的人,他们会追上去直接杀死。
  “此些人等不服王化,非我族裔。”刘慎微微昂起头,说道:“当有此劫。”
  再怎么也是帝国的嫡皇长子,刘彦平时可不会少亲自向刘慎灌输一些思想,最为强调的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一条。
  一切只因为刘彦害怕刘慎的心“不正”,要是老子辛辛苦苦为汉人清扫生存空间,儿子却觉得异族着实可怜,干出一些善待异族,使异族喘息下去并且有变强的机会,等待某一天那支被善待的异族成了灭掉汉帝国的存在,那就真的是太搞笑了。
  然而,诸夏的历史上就不缺这种搞笑的例子,甚至不止一个例子,由不得刘彦不会紧张。
  杨锐恰好是骑马经过,听到刘慎讲了那些话,刹那间心里是无限的欣慰。
  作为刘彦手中的“刀”,是他们浴血奋战才又有了汉人从被任意凌辱的状态中挣脱,是他们的无数血腥拼杀才让汉人重新成为无可争议的当世霸主,没有人比他们更希望下一代的帝国之主铁血一些、再更铁血一些,哪怕是不铁血,也绝对不能是一个“圣母”一般的继承人。
  汉帝国的军人,知道天子将皇长子送到军中历练,知道了消息的军人无一不是精神振奋,他们的理解是,天子果然还是信重军方,知道由军方来对皇长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才是正确的培养方式。
  当然了,刘慎只是皇长子,还没有被册立为太子,那是军方感到小小失望的地方,要是刘慎以太子的身份到军方历练,那就更完美了。
  其实只要是汉人掌权的王朝,军方无一例外都渴望帝国的继承人能亲近军队,那是先汉孝武皇帝父子留下的一个阴影,一直都笼罩在诸夏的天空,从未退去过。
  刘彻时期的军方,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刘据真的继承大统,一切只因为刘据反战。
  下一任的天子反战,不就等于是否定了军队打出来的战绩。非但否认了功绩,还大有将那些视为污点的可能性。那没得说,这样的太子必须死,无论如何都该弄死!
  “大汉有此皇长子,我等之幸。”杨锐可是一直在关注刘慎,根据刘慎平时的表现,再结合刚才听到的那些话,欣慰地说:“大汉无忧。”
  并不止是带着希望刘慎能被册封为太子的殷切期盼,还对皇室的教育抱着强烈的信心。
  事实上,军方一直都在坚持一个观点,只要皇家不捆住军方的脚步,军方就一定能够将脚下的这颗球变成汉人独有!


第1032章 觉悟
  喷赤河战线的交战到了今天已经是第二十四天。
  马鲁斯站在距离喷赤河约有五百米的位置,有些发愣地看着正在厮杀的敌我双方。
  那里的厮杀并不激烈,是反汉轴心刚刚又进攻了一波,然后汉军的箭雨一再覆盖,五千多人还没与汉军肉搏就倒下了四五百人,后方汉军如往常那样给了他们希望,他们冲了上去却又被汉军像是屠宰羊羔那样成批地杀死。
  五千多人死了七八百人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崩溃了,转身向后逃又是被汉军的箭雨洗地,成片成片的人倒在溃败的半途,能活着脱离汉军弓弩射程范围的仅是剩下两千余人。
  “汉军还没有大规模使用火药啊……”马鲁斯其实并不在乎杂兵死多少,他在意的是:“我们知道汉军很强,没想到会是这么强。”
  还没有与汉帝国交恶之前,罗马不止见证过汉军取得胜利。
  站在友好一方的立场,罗马人是能看得出汉军的强大,却是难以有更多的体会。
  现在罗马与汉帝国开战,双方处在敌对的战场之上,马鲁斯算是体验了与汉军对战的无奈。
  “他们的弓弩太强大了!”艾尔巴塔刚才在计算损失的兵力,算上刚才又折损的三千多人,他们在短短的二十四天丢进去了将近四万人。他追忆一般地说:“几百年前的匈奴帝国,十多万骑兵去围攻一支没有后援和没有补给的汉人步兵军团,花了数个月的时间才消耗完那一支汉人步兵军团的箭矢,迫使汉人的将军有条件的投降。”
  波斯人关于汉人的记载不多不少,一些重要的记事却基本都有。
  艾尔巴塔说的是李陵军团的旧事,由于后面李陵成为匈奴的坚昆王,匈奴人是完整地将交战经过给记录了下来。
  匈奴人后面溃逃向西,关于匈奴帝国是怎么崩溃,西汉军队又是何等的强大,诸多的信息传递向中亚和西亚的那些国家。
  当时的帕提亚正被罗马按在地上摩擦,迫切需要寻找到强大的盟友,知道了东面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尝试能不能结盟。
  波斯人的记载上写得很清楚,那个时候的帕提亚帝国为了迎接来自西汉的使节团,仅是具装重骑兵就出动了两万人,其余次等军团合起来十万的规模。
  用十万的军队去迎接一个国家的使节团,除了超高规格的接待之外,无外乎也是在展现自己的实力。
  西汉的使节团对于被帕提亚帝国的十万大军迎接,是一种犯懵的心理。不过那个时候汉人正处于绝对的上升期,真没有半点恐慌的意思,只是觉得帕提亚人真是神经病。
  后面,汉人接到了帕提亚帝国的联盟意向,讨论的结果是帕提亚帝国光是迎接自家使节团就动用了十万军队,其中还有两万的具装重骑兵,帕提亚帝国的敌人肯定更加强大。
  那可是具装重骑兵,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兵种,那个时候整个西汉帝国都没有规模达到一万的具装重骑兵,玩的骑兵主流是突骑兵,并且突骑兵的数量也就是三五万人。
  汉人更加认定帕提亚人绝对是脑子不正常,西汉帝国连帕提亚帝国的敌人都不知道是谁,再来是帕提亚帝国的敌人不会弱小,那个国家要是招惹了西汉帝国肯定是去怼,可连那些人是谁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去蹚浑水。
  波斯人只有关于西汉帝国没有对帕提亚帝国提出联盟有回应的记载,却是根本不知道西汉的汉人将帕提亚人当成了神经病。波斯人在自己的史书上描述了汉人强大和富有的一面,因为西汉帝国没有蹚浑水又留下了不小的念想,后面都成了一种执念。
  “我们对于与汉人结盟的善意持续了数百年。”艾尔巴塔说着自己摇了摇头:“世界上估计没有比这个更加可笑的事情了吧?”
  说的是波斯人对汉人秉持善意,却是遭遇到了汉人几乎不加掩饰的恶意,以波斯人的角度来说,不但显得可悲,更是显得愚蠢。
  马鲁斯眨巴着眼睛,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表情面对自怨自艾的艾尔巴塔。
  波斯人纯粹是因为有罗马这么一个必须面对的大敌,才会产生那么“可爱”的念想。他们也是因为压根没有与汉人正面接触过,一再的执念加深之下,才会因为执念的关系有了一厢情愿的意愿。
  罗马人在与波斯的战争史中,其实也不是没有做过一些看似美好,实际上却是无比愚蠢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