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种种因素也就导致波斯人对于基建的无作为,不是无爱,是爱不起。
说到奇迹工程和史诗建筑,尤利安脸上有了自豪的表情。
罗马人对于基建的热爱超乎想象,国内修满了四通八达的道路,几度修建了宏伟的竞技场,但要说最痴迷的就是对水渠的修建。
上一次王猛率队前往罗马,要说对什么印象最深刻,毫无疑问就是随处可见的水渠,尤其是对一些高架引水渠印象最深。
别以为修建水渠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缺少大局观哪怕是修建水渠,除了布局乱七八糟之外,对河堤的伤害也是难以想象。
罗马人大肆修建水渠说明对农业的重视,再看他们不但广修各种水渠,还建有配套的蓄水池,能看到的外表就那个样,但他们还搞明白了水压,产生了地球人类最初始的自来水设施,使罗马人不但能用室内活水洗澡,还能搞出无数各种雕刻的喷泉建筑。
尤利安到了长安之后,要说对什么景色最感到讶异,绝对是各处公园或广场的喷水泉,一度怀疑自己是来到了古罗马城,不是来到遥远东方的国度。
在一些记载里面,古罗马城最为鼎盛时期拢共有近万座私人场地或公共场地的喷水泉,街道之上每隔百米左右就有自来水设施。
君士坦丁家族将首都挪到了君士坦丁堡,很努力地想要建设像古罗马城那样的城市,但是他们好像是在战火中丢失了一些知识,其中就包括怎么去建完善的地下自来水管道(水渠),别说是重现古罗马城到处有喷水泉的盛况,就是罗马人最爱的洗澡都只能用引水渠供水,不再见到管道设施的自来水。
“他们这种驰道看着修建不难……”尤利安也仅仅是自豪不到三秒钟,换上了沮丧的表情:“君士坦丁堡那边尝试按照画图修建,只能模仿样子,无法像汉人一样投入实际运用。”
想要学会怎么修驰道,至少要先懂得怎么选取木材,再去学一学物理拼装和动力等等知识。
当然了,现在不会有那些明确的学科,但是懂得相关的知识才能做一些什么事情的道理依然没变。
他们乘坐马拉轨道车向北,是第一次看到北方是什么情况。
“汉人很幸福。”克谢亚斯看着满是青绿色的风景,极力掩饰嫉妒:“到处能够看到青山绿水,不像我们那边大部分是戈壁或荒漠。”
对于这点尤利安选择沉默。
罗马人发迹的地方也不错,甚至可以说要比汉人好上非常多。他们是在半岛上发迹,半岛周边不缺乏大陆,使文明从一开始走的就是陆权与海权并重的模式。
意大利半岛的环境也是青山绿水,罗马人后面攻占了高卢人的地盘,又向西班牙进行进军,占据了地形大部分为平坦的西欧,拥有了成为西方霸主的基业。
罗马人能够在与波斯人长达千年以上的战争中大部分时间处于优势,不就是西欧基本盘不缺农作物的同时也矿产丰富,再有埃及那么个产粮区,要是不能长期压着波斯人,该是无能到什么地步?
“汉人的确是获得天神钟爱和祝福的民族。”尤利安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说违心话或恭维:“他们不缺奇思妙想,也有保卫本文明的武力。只是让我不明白的是,他们怎么到了这一代人才想到向大海进发?”
别说是尤利安没搞懂了,不懂是大有人在。
汉人在这一代才进军大海,认为自己最苦逼的是阿三。
不知道有多少阿三痛哭流涕,他们设想要是汉人在孔雀王朝或贵霜帝国时期进军大海,汉人绝对没有可能取得当前的成绩。
他们乘坐马拉轨道车到了平阳郡,换乘普通马车继续北上。
尤利安从同队的礼部官员那里了解到,先期开拔的那支火器部队停驻在雁门郡。
“很早以前,雁门郡就是汉人北边的一个屏障。”尤利安真没少竭尽所能去了解汉人的历史:“听说正是有雁门关的存在,才阻止草原人南下?”
“什么?不是长城抵御草原人的入侵吗?”克谢亚斯没搞懂雁门关就是长城的其中一段。他也没打算纠结这个问题:“我听说汉军已经与柔然人进入交战阶段,那支火器部队怎么会停在雁门郡?”
这个问题可不是尤利安能答得出来。
第963章 霸凌世界
刘彦之所以罗马人、波斯人……乃至于是一些小国的人去北疆观看火器部队的实战,不是他突然间脑残了,更不是迫于什么外交压力之下的决定。
汉帝国现在并不需要屈服于谁,相反是汉帝国有什么要求,只要不是太过份的话,包括罗马和萨珊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视他们本身的实力做定论,强大的国家才会出现反弹,但所谓的反弹更多是进行能力之内的挣扎。
“汉帝国的那种火药是神明给予的镇国神器,我们恐怕没有可能通过正常邦交获得了。”西塞罗无比笃定这一点,他劝说道:“无论有什么样的困难,花多少时间,罗马需要掌握火药的知识。”
周边的环境里满满都是车轮辗路的声音,车厢之内全是罗马人,西塞罗又是压低了声音,很难被驱车的汉人车夫听到。
他们已经从各方面进行最大的努力想要获得火药,只是面临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绝对不会因为一再失败而放弃,会努力到总有一天收获成果。
“如果我们不能获得火药……”弗拉维斯在昏暗的车厢内,说话声也有些阴测测:“不能让波斯人抢先一步。”
类似的对话也会在波斯人那边进行,他们这一次迫切想要前往北疆观看汉军火器部队的实战,除了亲眼看一看火器部队究竟是怎么样,也有想要在战场上想方设法获取火药的想法。
如果可能的话,他们不但想要获得一些火药,能够收买或是绑架懂得配置火药的汉人为最佳,只是谁都知道并不容易,就是真的得手了怎么应对汉帝国的后续反应也会是天大的难题。
“我们都亲眼见识过火药的威力。”克谢亚斯每每想起在阿三平原看到的场面都会深深感到震撼:“都知道陛下为什么会一再屈服汉帝国的种种要求。”
同样是昏暗的车厢,还是依稀能够看到几个人脸上的阴沉。
萨珊与罗马不同,波斯人与汉人现在在陆地上仅是剩下一个匈尼特作为缓冲,匈尼特人近期又被汉军重创,说不准什么时候汉帝国把匈尼特灭掉就冲进萨珊境内了。
“火药,火药,火药!”克谢亚斯低沉地重复了三遍:“我们必须得到它!”
要是没有火药,波斯人尽管是发怵与汉帝国交战,却相信哪怕是自己付出大代价,打本土保卫战的最终结果也会是己方获胜。
那是一种攻与防,一方本土固守和另一方长途跋涉给波斯人的信心,再则是冷兵器交战波斯人也认为哪怕没汉军厉害,只要不怕牺牲必定能抵消军备乃至于训练上的差距。
汉军要是使用火器,那就不是怕不怕牺牲的问题了,再不怕死也要死得有价值,被“轰隆”一声没干什么之前死得尸骨无存,谈什么价值?
不同的地点,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尤利安和克谢亚斯不愧是好基友,默契地说了相同的话:“我们现在的妥协,就是因为真的惹不起汉帝国。而这一局面迫切需要得到改变!”
汉帝国正在霸凌全世界!
弱小的国家只要王室不被取代和亡国,要不小国根本没有勇气拒绝来自汉帝国的要求,像是阿三大陆的那些国家,有优良港口的国家汉帝国要求租借,他们就算是再不愿意也只能答应。
当前被汉帝国租借港口的国家太多了,甚至包括了罗马和萨珊,有区别的地方只在于租界的大小和租借时间的长短。
卡拉巴加斯(原国名卡拉巴拉斯)、兰巴建纳、拔罗婆、罗温陀罗拘陀、特拉库塔卡、两萨特拉普和法兰克,他们皆被汉帝国租借了港口,其中租借于两萨特拉普的年限最低都达到了三百年,另外那些国家年限最高的是三千年。
上述那些国家,港口租金全是只有可怜巴巴的一金币,另外一些租界同样也仅是一金币。他们是将租借港口以及内陆租界视为一种交保护费的行为。
不管是海岸线港口还是内陆租界,视重要程度而做出评估,汉帝国会派遣不同规模的部队进行驻扎。
其实不管是三百年还是三千年,说的是租借,可是与直接割让领土成为汉帝国疆土的一部分又有什么区别?
除非是那些国家某天强到能够让汉帝国屈服,要不然那些被租借的港口或是租界永远是别想再要回去。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比如汉帝国自行内乱,可以是那些国家借着汉帝国的内乱强行收回,也能是汉帝国主动放弃,那些领土才会重新回归给各国。
罗马和萨珊同样有港口租借给了汉帝国,其中罗马分别是埃及行省、毛里塔尼亚行省、塔拉哥行省(既西班牙)、高卢行省、意大利行省、巴尔干行省(既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行省至少一个港口,多的达到了六个港口。
也就是除了迦太基行省、叙利亚行省(只占领局部)和达西亚行省没有被汉帝国租借港口之外,其余的行省都有被汉帝国租借了港口。
萨珊因为海岸线要短得多,仅是被汉帝国租借了三处港口,格德洛西亚有两个,巴比撒尼亚一个。
与另外那些小国不相同的是,汉帝国向罗马和萨珊租借港口,最高的年限是九十九年和最低的年限只有十五年,视地理位置的不同,租金以汉帝国款式金币为基础,价格从两百枚金币到三千枚金币不等。
同时罗马和萨珊拒绝向汉帝国租借内陆租界,原因是他们可不愿意内陆本土有汉军进行驻扎。
那些大国和小国,他们其实不是那么明白汉帝国为什么要租借港口或是内陆租界。
小国只是简单地以为汉帝国是为了保证本国军用或民用船只的补给安全,恶意一点的思考方向是认为汉帝国在耀武扬威。
大国因为眼界的关系思考的方向会多一些,觉得汉帝国是在炫耀强大是肯定的,另外就是大略能明白涉及到了商贸。
在如今这个年代,要是刘彦没有示意搞出关税这么一种税收,世界各国并不存在关税这么一说。
他国船只要前往汉帝国,不止是需要在各处关卡交过路费,实际上商品过关也被收费,还是那种不止一次的收费行为。比如过马六甲的时候交一次,到了涨海(南海)想要在哪个港口靠岸又得再交一次,等于是每一次运着货物停泊一次港口都要重复缴费。
别以为登岸时交费就算完事,歪果仁将货物运到某个城市的市场,进入市场的查验又是一次交费,摆上货架卖出去又要进行交费,要是一再更换场地做到“万税”并不是梦想,是真实会发生的事情。
罗马和萨珊借鉴汉帝国的关税也制定了属于自己的关税法,他们本来还想着向汉人商船收关税,却是来了一出汉帝国租借港口的戏码。
按照汉帝国与各国的协商(欺压),港口既然在租借年限没到之前所有权力不再属于各国,那么各国自然也就没有权利收税,等于是只要汉人的船只选择国家租借的港口停泊,各国压根就收不到关税。
遑论有无发现其中的区别,各国发现与没发现依然不会有什么改变,小国不敢多叽叽歪歪,大国心怀忌惮选择忍耐,只能接受汉帝国贸易享受特权的事实。
换了一个时间,又在不同的地点,一众歪果仁看着漫长的城墙,看向了一处雄伟的关隘,被眼前的景色震惊得一时间不知道该有什么感慨。
他们已经到了雁门关,长得好像延伸到世界尽头的城墙自然是长城(两汉),雄伟的关隘则是雁门关。
“听说汉人早在四五百年前就完成了那些城墙的建造?”克谢亚斯问的是西塞罗:“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是用来埋葬法老,同样史诗建筑级别的工程汉人建造来抵御草原民族的入侵。”
“所以埃及人被罗马人彻底征服了。”西塞罗还真有专门对汉人的历史进行了解,为克谢亚斯讲述了一下长城的历史,特别说明现在所看到的长城并不是最原始的长城:“最早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述到汉人的战国时期,然后由他们的第一个皇帝下令将各段长城连接起来。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是他们的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时期修建而成。”
所谓的第一帝国就是西汉,第二帝国则是东汉,为了区别西汉和东汉,各国将现在的汉帝国称之为汉人的第三帝国阶段。要不然一样是国号为汉,但存在了几次动荡与改朝换代,真不好去区分现在的汉帝国与曾经的东汉和西汉,一样都是以“汉”为国号会有什么不同。
到了东汉之后,汉室对长城的重视一再降低,到后面仅仅是有计划地维护和修缮个别的长城段,其余大部分长城段都是任其自生自灭,很多长城段因为缺乏维护和修缮的关系,由于是夯土筑城法早就自行倒塌或是人为破坏,成了漫长城墙的一段段或大或小的缺口。
西晋时期有过对长城进行修葺的朝议,关键问题是司马氏的国库里没钱,同时因为漫长内战人口锐减的关系也没有足够的劳力,议题通过了却没有付之实际行动。
现在他们所看到的长城,除了雁门关周边的城墙段看着完善,远一些的城墙段其实多的是倒塌的豁口。
关于是不是要维修或维护长城也有经过讨论,后面是决定任由长城自我演变。
会有那样的决议没什么复杂的地方,北方的国境线都推到了草原深处,长城的价值被无限降低,修缮需要耗费天文数字一般的国帑和不知道数字的劳力,难道只是为了成为风景区就去靡费?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我们的长城与之相比起来就是一条小虾米。”弗拉维斯可是有亲眼看过本方几处长城的人:“我们是尽力在维护长城的完善,汉人的长城看去已经非常老旧以及处处豁口。”
罗马人也有自己的长城,每一个阶段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进行修建,如黑海沿岸、多瑙河流域的“日耳曼防线”以及大不列颠岛上的“哈德良长城”等等。
他们的长城与诸夏的长城虽然是同样的名字与相同用途,可是修建手法却是两个回事。
罗马人修建的长城,最厚不会超过六米,最高不会高于十米,基座倒是非常的讲究,关键是城墙却不是那么讲究,甚至有些地段仅仅是夯土或砌石不到两米厚。这么一种造物不用让漫长的时间去摧残,一次百人以下的破坏就倒了。
他们的长城段基本是在平原地段,尤其大多是处于城镇区,结果也就不难想象,可是为周边的居民贡献了大量的砖石盖房子,独留下光秃秃的基座见证那里曾经也是一处长城段。
弗拉维斯说得不是那么明显,该听懂的人却都是听懂了。
罗马人还在尽力保证各处长城段的完善,不就是因为面临着“野蛮人崛起”吗?
汉人不去管长城,是因为汉人在北方已经没有威胁,自然是不需要耗费国帑以及劳动力。
“我们从长安出发……”尤利安正在默算走了多远的路程:“抵达这处叫雁门关的地方,总路程接近一千汉里?”
懂得地理学相关的人给予了肯定的答案。
“登陆京口之后,建康到长安的总路程超过两千五百汉里。”尤利安深深吸了一口,被自己的计算给震惊到了:“雁门关还不是边疆,向北继续前行两千里才是。汉帝国的幅员之辽阔远远超乎想象!”
罗马的疆域虽大,可实际上根本没有足够长的纵深,大部分疆域都是在海岸线,等于是与同样是海上强国交战的话,处处都是防御漏洞,哪里都能作为敌军的突破口。
克谢亚斯刚好听到了一个尾巴,自己也默默计算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从南边沿海到北边草原,又从东边沿海远到西域,汉帝国有着足以吓死人的腹地纵深,对任何一个入侵者来说都是噩梦!
第964章 两大帝国的糟心事
出雁门关向北并不是立刻进入草原面貌,相反的是地理环境满是山头峻岭,处处可见是两座山峰相夹而形成的谷道。
“看看山头。”尤利安抬手指着周边:“不止一处能够看到烽火台的旧址。”
这一边的山有高有低,平均坡度则是非常陡峭,无论怎么看徒手攀爬都不容易。
“汉人为什么不将关隘向北移动,是修建在山脉的最南端?”弗拉维斯记得罗马在阿尔卑斯山就是选择前后两端都修建防御工事:“难道前面还有关隘?”
前面并没有关隘了,甚至山脉腹部随处可见的小规模藏兵营地以及小型要塞都看不到,仅仅是有一些烽火台的遗迹。
他们在山脉里面不断移动,绝大多数时间是行走在谷道环境,于环境差不多的空间不断绕来绕去,太阳当空照无法分辨方位,不熟悉这边道路的人很快就迷失方向了。
“环境太复杂了。”尤利安灌了几口水,不断扫视周边的环境:“天然的屏障啊!”
“的确!”弗拉维斯刚才就不断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利用环境藏兵,可以不断伏击入侵者,想必汉人抵御草原入侵者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然而弗拉维斯猜错了,该地的环境是非常适合进行伏击,但是大多数遭遇入侵阶段在这个复杂的环境并没有战斗。
面临草原游牧民族的入侵,很多时候是中原王朝根本来不及反应,前方不断沦陷,后方因为时间差的关系没有及时得到汇报,等待军队调动集结起来,已经没有过多的时间策划山脉伏击战,只有极少数富有冒险精神的将军才会在战争迷雾状态下率军进入山脉,更多的将军是选择待在雁门关以及各处长城被动防御。
花了两天的时间,他们才走出山脉,往前一看可算是一眼看去,尽管并无法一眼看到地平线的尽头,不过与随处可见山头相比,视野至少还算开阔。
若是视野范围紧凑,长时间待在视线看不到太远的空间,环境又是异常的复杂,神经再大条的人也不免会陷入莫名的焦虑状态。
很多时候除非是情绪波动太大,不然人很难察觉到自己的状态,突然从觉得不舒服的环境换到一看就赏心悦目的新环境,会纳闷自己怎么会放下了什么重担的感觉。
雁门郡的群山之外还有几个县,最多的时候足有十六个县之多,不过每次国家经受动荡,胡虏便会趁势南侵,每每导致北疆遭遇重创,现如今仅是留下了个四县,其中最为闻名遐迩的便是马邑。
“过了太原郡,可以看到人口不再稠密。”弗拉维斯不断扫视周边,看到的就是荒凉:“汉帝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方,是汉人称呼的中原?”
罗马人了解汉人的历史,关于“中原”这个词汇出现的次数异常频繁,他们费了很大的功夫才知道“中原”涵盖了哪些疆域。
所谓的中原,以区域而言是指洛阳至大梁(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乃是诸夏历经夏朝和商朝之后,从周朝开始形成的栖息地;从广泛意义上来讲,中原一般是被认为正朔。
历朝历代的政权更替,一般哪个政权统治着中原地区就被视为正朔,到后面则是出现谁继承了中原文化思想才是正朔,也就有了赵宋明明丢了绝大多数中原地盘却依然被承认为正朔的原因,不是统治着绝大多数中原地盘的女真金国拥有正朔的名份。
“大汉人口最集中的区域是在交叉国道。”刘导并不觉得那是什么秘密:“你们从建康到潼关,又从长安到雁门,不是看得很清楚吗?”
中原?现在已经没有汉人再去强调什么中原文明,对中原是指哪些区域也是一种不在乎的心态。
汉人的思想是随着中枢划分本土和非本土而改变,受官方引导的一再熏陶,南至大海,北到漠北,东起冰原,西抵高原,莫不视为本土;非本土则是中南半岛和不与本土直接陆地相连的阿三大陆、各处岛屿等等的飞地。
地图现在并不是像后世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甚至可以说身份不到一定的高度根本看不到,大多数汉人对于自己生活的国家疆域有多大没有什么概念,有心去研究的歪果仁没有太多的参考也仅是有模糊的概念。
从官方的统计方面,汉帝国现在的陆地疆域总面积是达到了三千七百四十六万平方里,也就是一千八百七十三万平方公里。
罗马的陆地疆域最大的时候,一度达到了五百九十万平方公里,现如今因为遭遇蛮族崛起仅是剩下不到五百万平方公里。
萨珊的陆地疆域是三大帝国中最小的一个,陆地疆域最大的时候堪堪达到五百万平方公里,到了沙普尔二世当政的现阶段是四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汉帝国的陆地疆域会那么大,除了本土周边扩张和将大海上的岛屿纳入进去,灭掉笈多王朝就增加了三百二十万平方公里。
要是算统治的海洋,依然是汉帝国掌握着最大的海疆,排在第二的是罗马,萨珊依然是排在最后。
“多少?”尤利安一脸的难以置信:“三千七百四十六万平方汉里?”
刘导要是没有得到示意才没那个胆子去透露国家疆域面积,他刚把答案说出去,歪果仁有一个算一个都被震惊得目瞪口呆。
汉帝国是当世的霸主,武力能够威胁到任何一个国家,那么汉人的主流必然就会成为世界的主流,是那种从时尚到一些学术用词全面取代各国的必然趋势。
罗马已经开始在学习汉帝国长度和重量单位,萨珊傲娇了一下也是全面跟进,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他们现在虽然没有抛弃自己的一些计数单位名称,可必然会下意识认为汉人的计数单位名称更专业一些,只是会加上一个特别的前缀,例如在“里”前面加上一个“汉”,全称就是“汉里”这样的词。
要是历史没有被刘彦所改变,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只是主角变成了英国人。
没有足够的知识,就算是知道了一些数据也会懵懵懂懂,甚至是满脑袋里面全是浆糊。
尤利安不敢自称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可并不认为自己不学无术,稍微理清楚三千七百四十六万平方汉里是怎么样的概念,再对比一下罗马所知道的疆域,脸上的震惊更加明显。
“我们哪怕是向东进军到斯拉夫人的地盘,只要没有跨过喀山,估计也仅仅是与汉帝国差多。”弗拉维斯走南闯北,可谓是见多识广:“在非洲的扩张没有意义,仅是单纯想要追上或是超过汉帝国的疆域面积,我们需要向南扩张至少五千汉里。”
非洲,尤其是北非,目前这个时代有占领价值的地盘并不多,更多的地盘占领下来,难道是卖沙子?
尤利安稍微想象了一下,与弗拉维斯的观点没什么分歧。
罗马人现在就算是有能力扩张,毛病了才会去将主要力量用在非洲。他们的目光只会盯在欧罗巴大陆,扩张的方向也会是向东,第一个需要击败的就是日耳曼人,解决了日耳曼人就要面对哥特人,最后才是面对斯拉夫人。
蛮族崛起并不是泛泛而谈,固然有罗马人自己作死内战的因素,可日耳曼人也不再是那个茹毛饮血处于石器时代的族群。
“我们想要对付日耳曼人,只有真正与波斯人取得友好。”弗拉维斯不免会看向另一辆车架上的波斯人:“与波斯人全面停战,将军队调到欧罗巴!”
弗拉维斯本身与日耳曼人有不少的交流,深深知道别看摆在明面上的法兰克、勃艮第、阿勒曼尼就鼻屎般大小,可三个国家就是日耳曼各部落的灯塔,尤其是法兰克更受到一半以上的日耳曼人瞩目。
“全面整整的和平……”尤利安就不得不苦笑:“我们正想那么做,波斯人也有相同的想法。可是谁都知道只能是有限的和平,没有可能做到真正的互信共处,无法完全避免摩擦,撤掉边境的驻军仅是有限的数量。”
弗拉维斯也开始苦笑,受于汉帝国的强势,两国是在尝试走向谅解,千多年的仇恨哪是说化解就能化解?他甚至知道哪怕没有千年仇恨,仅是利益上的冲突也够两国受的。
被罗马称呼为东方领的疆域,涵盖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地,独立的独立,分别被罗马和萨珊控制的区域,那边就是一处泥潭。
萨珊和罗马想要互相友好,怎么去解决中东归属就是一个老大难题。
除非是罗马或萨珊有一方愿意完全退出,要不然争议永远不可能消失。
然而不管是罗马或是萨珊,他们谁敢轻易放弃中东?
罗马放弃中东就等于放开地中海的东面门户,他们可不敢将地中海的安全寄托在波斯人的良心之上,那么就没可能放弃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控制。
同理,波斯人也不愿意罗马人控制叙利亚、巴勒斯坦和伊拉克,只因为罗马人不从上述三个地区离开,萨珊的西境就永远不存在什么安全。
“所以,我们与罗马人永远是纠缠不清的状态。”克谢亚斯看了一眼前方坐满罗马人的车辆,脸色严峻地说:“罗马人说得再好听,永远不会相信我们。我们同样不会真正相信罗马人。”
早就知道汉帝国的武力强盛,刚才又知道汉帝国的疆域面积,其他小国有什么想法,大国压根就不会去在乎。
同样名义上为帝国级别的国家,汉帝国有什么想法或意图同样不重要,只因为他们就算知道了,能够做的无非就是估算汉帝国的胃口有多大,自己又能抵抗到什么程度。
“汉帝国的疆域已经那么大,不难猜测汉人实际上已经到了扩张瓶颈。”冈比西斯很认真地讲道理:“一个国家能够统治多大的疆域,并不完全取决于武力,更要看有没有那个能力去进行统治。显然汉帝国的疆域已经太大了,要是超过半年边境的消息才能传达到中枢,那样的统治是何其的脆弱。”
仅是消息传递就要半年,那么军队的调动就需要更多。一个地方要是等候援军需要长达一年,等于是那个地方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安全性,一旦需要反复争夺才能保证地盘留在版图,除非是该国有花不完的国帑,要不然最终只能是忍痛放弃。
“我们得到的消息是,汉军已经从匈尼特撤军。”克谢亚斯明显听懂了冈比西斯要表达的意思,赞同道:“汉帝国明明能够攻占匈尼特的疆域,可是他们没有那么做,证明了你的猜测。”
“这一次汉帝国要对付北边的敌人,是那些部族联合起来威胁到了汉帝国。”冈比西斯了解并不多,他要说的是:“我们可以等待战争的结果,看一看汉帝国怎么处理北疆战事。一旦汉军打完就撤回本土,就证明了我们的猜测。”
要是汉帝国没有了扩张的需求,对萨珊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不用每天提心吊胆汉军向西扩张,被迫不计后果将经济倾斜到军事的行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