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换作其他人早该尴尬或是羞愧,蔡优却是嬉皮笑脸:“相处不久,可是我很尊重你的。到时候发生战事,你该是身处第一线。我不是在担忧你吗?”
  两人一边聊着,一边会看向不远处,那里有部队在进行日常的操练。
  汉部现在的军队数量有两万一千两百人,是后面将各家族的私兵进行了整合才有这么个数量。
  两万一千两百人之中,有八百可骑战可步战的绝对精锐,二千介于骑兵和马队的骑军,六千歩军,余下皆为辅兵。绝对精锐一名战士有三名辅兵伺候,骑兵需要两名骑手伺候,歩卒每人也有一个辅兵。那也就是战兵的数量为八千八百人,必要的时候辅兵也能上阵厮杀。
  “君上又去辽东了啊!”蔡优将目光收回来:“有切确的情报显示,(前)燕国正式入侵高句丽了。君上这一次是打算干什么?”
  “已经在高句丽的海岸线寻找到了可供登陆的地点,君上过去之后会派人前去龙城。”纪昌的语气非常低沉:“不是寻求官职,更不是寻求同盟,是……做买卖。”
  蔡优是刚知道这么回事,毕竟他不是战场谋士,最近负责的又是与造船有关。
  什么买卖?几乎全青州的人都知道了一件事情,汉部有大量的大船,部众差不多全特么去海岛了,所以朝廷只能对长广郡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甚至是无视了东牟郡被实际控制的现实。
  就是那么嚣张,就是那么肆无忌惮,汉部也有这样的资格,谁让后赵没有海军?
  刘彦派人去前燕,可没有提在前燕占领半岛的事情,就是谈一下汉部会从海上入侵高句丽,向前燕示了个好,又留下来一些伏笔,等待前燕发现汉部占了半岛,好有个缓冲的说法。
  对了,刘彦还会告诉慕容鲜卑,他娶了拓跋鲜卑的公主,是鲜卑铁弗来的。
  不过说实话,慕容鲜卑估计早知道拓跋一族有个妹妹嫁给了后赵某地的郡守,就是不清楚他们知不知道拓跋秀原本该是与慕容鲜卑联姻的公主,结果是被刘彦给抢了。
  “入侵……要开始了吗?”蔡优看上去有些迷惘,不是不知道要入侵高句丽的事,是觉得一切来得太快:“可是……只有那些部队是不是少了一些?”
  刘彦调动到辽东那边的部队只有六百部族武装、歩卒三千战兵和三千辅兵。
  “不,没有那么快。”纪昌叹息了一下:“不过也快了。”
  蔡优当然看得出最近纪昌比较消沉,他调解道:“会等待高句丽腹地空虚再入侵,不会有什么大麻烦。”
  纪昌想的是,汉部在后赵这边举步维艰,前燕那边要是知道半岛被占领绝对也会发飙,结果刘彦马上又要去招惹一个国家,等于是汉部有了三个国家级别的敌人。
  压力啊,真的是压力山大啊!纪昌绝不认为是自己胆子小,是认为刘彦胆子出奇大。
  “燕军短时间内不会发现。等待他们发现,半岛那边的城墙已经竣工,我亲眼看过地形和防御工事,等待大黑山那边再建起山寨,就是燕军来攻,绝不容易被啃下。”蔡优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没事,没事,再则,大不了往海岛上躲呗。”
  纪昌脸彻底黑了。在他看来,往海岛上躲当然是可以,可那能有什么出息?要真的是发展到那局面,汉部岂不是成了海寇性质?那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第128章 时机到了
  “海寇?”刘彦满脸的诧异:“我们怎么可能当海寇!”
  李洪和魏骏驰互视了一眼,他们极度怀疑刘彦说的是假话。
  本来的事情嘛!长广郡和东牟郡的人口一直在向外迁徙,汉部目前人口最多的地方是在庙岛列岛,辽东半岛这边的人口好像也比后赵那边多,一切的迹象都在表明刘彦有放弃后赵那边发展的意思。
  “不不不,千万不要误会,我不可能放弃长广郡或是东牟郡。”刘彦一脸的正经:“我现在只是在营造一种氛围,让石斌和姚弋仲认为没有对汉部出手的价值。”
  刘彦对于石斌和姚弋仲都是一只蚂蚁,石斌和姚弋仲要是在征讨汉部时认为不会有多么大的利润,光是为了出口恶气的话,想讨伐汉部也该等他们自己的事情做完。
  石斌要去找鲜卑人的麻烦,人手聚拢起来的名义早就发出去,不会在这个时候攻打汉部。他要是这个时候打汉部,其余部落或是家族就该风声鹤唳,毕竟能打汉部就能向其他人动手,众人不会怕就怪了。
  姚弋仲似乎是在解决西北边的麻烦,前凉那边在厉兵秣马,身为西北大族的族长,被石虎派去震慑蠢蠢欲动的前凉,短时间内没有功夫来找汉部的麻烦。
  “至少有两年的时间,修成侯那边不也是吗?”刘彦可是一直在关注冉闵的动静:“修成侯最近可是比较惬意的。”
  冉闵最近确实是过得比较滋润,后赵的大人物都有自己的事情在忙,他在汉部这边不断获取兵器和食盐,经济上改善了不少,总算也不是单方面从支持的那些人索取,是有了适当的回报。
  因为汉部与姚伊买交恶,提供给姚家的食盐被汉部随便找了一些理由单方面减少,存留的食盐被大部分分配给了冉闵,冉闵并未自己建立销售渠道,是转给了那些支持自己的家族。
  食盐从来都不缺销路,特别是汉部那边的食盐也不是那么贵,冉闵开始对那些支持自己的家族有回报之后,收获到的是更大的支持力度。
  海风比较大,是顺风。大船是顺着风势在海面上驰骋,它们一共有六艘,航行的地方是一个在后世叫长山列岛的海域。
  汉部看似是铁了心要着重开发海域了,大建船只的同时,渤海这边的海况一直在侦察,估计很快就要朝黄海深处进发了。
  刘彦派人去前燕,走的就是海路。派去的人会从现代的秦皇岛海域登陆,再走陆路去龙城。
  龙城现在聚集着慕容鲜卑的那些重要人物,甚至是燕王慕容皝都御驾亲征。汉部的使者要是路上没有被干掉,大概是会见到包括燕王慕容皝在内的一大票鲜卑显贵,自然也少不了会见到那批作为汉奸先驱的大儒们。
  代表刘彦前去龙城的是西骞柏辽,副使是李明之。两人的身份有些讲究,不会提起后赵的官职,只会是以汉部头人的身份。不提后赵官职,是因为前燕与后赵现在是敌国。
  “这一片海域……可真的是复杂!”魏骏驰是用手挡住了海风,时不时还会有濛濛的海水溅到身上:“眼睛可以看到的明礁,看不到的暗礁,分布在沿海的海域。”
  探索海域肯定是有代价,汉部用来探索沿海的船只已经沉了四条,那还是在到了危险海域放出小船或舟的前提之下。
  按理来说,目前任何一条船只对汉部都是弥足珍贵,不应该损失在非战斗状态下。但要是这么理解的人绝对不了解海军的发展,想要发展海军又怎么可能不探索海域呢?涉及到的海域越广,损失还会有更多。所以说,任何海域发开都是建立在“领航者”的牺牲之下。
  汉部现在只是对需要的海域才进行探索,其余的海域哪怕是有心也是无力。
  长山列岛的岛屿并不算少,但是与庙岛列岛那边相比有太多的山了。站在甲板向各个岛屿看去,大部分的岛屿都是裸露的石岩山体,哪怕是没有石岩看着也是石块众多,更为麻烦的是几乎看不到有什么平坦的地形。
  在长山列岛这边,刘彦派人找了半天根本就不存在合适的补给地点。这边没有天然的深水港,船只无法靠岸的话,建立补给一点都不合适,难道还要大船停在一两里的海外,靠小舟来回折腾运输?累不累啊!
  刘彦他们这些人是要去哪?知道丹东吗?其实就是在鸭绿江边上,汉部要在那边建立补给点。
  随着前燕与高句丽的战争正式开启,给汉部的时间也算是不多,丹东那边的补给点会建设,但汉部这边的部队其实是已经做好了随时入侵高句丽的准备。
  丹东那边的据点,可能是储备战利品的作用居多,还是在防备前燕,必要的时刻可以半岛那边依托城墙防御,然后从这边登陆去袭扰燕军粮道。
  不止是丹东这边,实际上汉部还可以从渝水或是辽水那边入手,要是前燕真的要进攻半岛,到时候汉部有的是反制手段。所以说,懂得玩海军真的是一件大优势,特别是在后赵和前燕都没有海军的前提下。
  刘彦亲自看了一下丹东这边的情况,实际上也是运气好才能找到这么个地方,他洒出斥候,又亲自溜达了下。这边的一切前提都是隐秘为重,地形上倒是没有多么复杂,有赖于的是密布的森林,周边更是不存在什么城镇,只是有没有游牧部落会游荡却是未知。
  很快,刘彦就返回了半岛,他需要的是全程监督作战序列部队,将一切都做到最好。
  时间进入到了当年的十二月,一则消息让刘彦看后颇为目瞪口呆。消息是,前燕四万大军摧枯拉朽一般地击败了高句丽国王高钊亲率的大军。
  请注意,情报上写的是,高句丽大军一触即溃,高钊只是带着少部分的残军一路狂奔,直接奔回了高句丽的腹地。
  刘彦立刻下令让在长广郡的纪昌过来半岛,同时也是尽力收集情报。
  往后的数天,高句丽那边的细作传回了信息,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高句丽失败的情报,但是高句丽官府强硬拉壮丁,高钊也不在前线,几个方方面面已经很能说明白了。
  “君上,高句丽一战失利,大量征集青壮,这个时候入侵?!”纪昌的意思是,至少应该等高句丽与前燕大军再拼上一段时间。他皱眉道:“君上啊,我们是要趁虚而入,不是要打正战吧?”
  刘彦比较清晰地记得,慕容鲜卑进攻高句丽,高钊一战既败,随后高句丽再也没有发起有效的反击,似乎是被一战就征服?
  “高钊直接跑回腹地,不会再有大战了。”刘彦满怀信心地说:“高句丽在征集青壮,说明正规军已经在那一战覆灭,恰是最合适的入侵时机。”
  纪昌张了张嘴,情报略微模糊,他很想问刘彦是怎么知道高句丽的精锐一战俱灭,总不能是自己猜测,但那些话没有说出去,内心想的是,既然刘彦要一条路走到黑,尽最大的努力辅佐便是!
  “第一批,六百部族武装作为先头部队抢滩登陆。”刘彦尽可能地用着相对淡定的语气:“第二批是两千战兵。第三批上辅兵,并建立渡口和营盘。”
  一片应“诺!”之声响彻。
  李洪、魏骏驰、丁毅等人也在应“诺”,他们一直听说汉部的部族武装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一次却是要好好看看那一些从来都是沉默的家伙究竟是个怎么精锐法。


第129章 登陆后的尴尬
  三十四条大船正在海面上乘风破浪,它们完全张开了船帆,甲板之上只有操作船帆和注意缆绳的水手。
  汉部自行研造的柯克帆船,每一条可以装下四百人,航行在船队最前端的两艘之中,有着会作为第一批上岸的部族武装。
  船队的三十四条船只中,柯克帆船有二十一条,余下的十三条是七拼八凑起来的类楼船。它们是在凌晨时分涨潮的时候出发,特地往海岸看不见的远端航行,会在中途直接突入到海岸。
  差不多是到了中午时期,航行在最前端的那条大船打了旗号,整个船队开始转向。
  “对,叫江华湾。”刘彦理所当然就是在整个船队的第一艘船上:“那边是最合适的登陆地点!”
  仁川?是的,就是从仁川登陆,刘彦没打算“不走寻常路”,入侵朝鲜半岛的国家,基本都是从仁川开始,那是无数次被“证明”有用的进攻路线,刘彦该是傲娇到什么份上才不跟随啊!
  船队转向之后,越是离海岸线近,出现的岛屿开始增多。
  从大海看去,岛屿上看不到有人烟的迹象,看着就是一个又一个荒无人烟满是绿色的岛屿。
  刘彦是第一次亲自过来,他问了一下有熟知情况的人,确实是要经过这么一片岛屿遍布的所在。
  所用时间不多,大概是靠近海岸十里之内开始出现诡异的一幕,海面上出现了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渔船。
  那些渔船的渔夫在看到汉部的船队后很明显的愣住了,估计是从来都没有看过那么大的一艘船,让他们呆呆地站着看,好半晌反应过来就是大喊大叫。
  “全部射死。”
  渔船并没有呆呆地停在原地,结果是等了有一小会才进入到弓矢射程,船只上的弓箭手几轮射箭,射死了一些渔民,但也有渔民干脆地跳下渔船潜水。
  “这里离海岸线至少七八里,人能游到岸边吗?”
  “……”
  又没有人试过,怎么能回答得上来嘛!
  朝鲜半岛上并不止有一个国家,除了高句丽之外还有百济和新罗。
  百济是扶余人南下建立的国家,他们征服了原来当地的马韩部落联盟,由扶余人构成上层统治地位。
  新罗传闻是由辰韩朴氏家族的朴赫居世居西干创建,建立的时间是公元4年,主要的部落群体有朴、昔、金三氏,并且是由这三氏轮流担任酋长。(现在还不叫新罗,其实就是个部落联盟)
  若说高句丽是一个相对单纯的陆地国家,百济和新罗则是大部分存在渔猎,碰上汉部船队的应该是百济的渔民?
  靠近五里之内,渔船不再是一只两只,这一下有点让船队的人懵了。
  按照最理想的入侵方式,不该是悄声无息地靠近岸边,敌国什么人都没有发现的前提下,悄悄地上岸,再悄声无息登陆和建立营地什么的。
  然而,发生的现实在说明一件事情,一定是什么地方不对劲!
  渔船略多,汉部的船队没有可能为了逮住那只渔船改变航向,刘彦看着那些大喊大叫的渔民,看样子不少渔民是反应过来之后是要返航?
  “在航线上直接撞沉。撞不到就射箭。”
  基本靠吼的时代,刘彦花了三年时间培养出了一群懂得旗语的旗手,很快就将命令传达给了整支船队。
  汉部是要偷袭来着,不会耽误的情况下,直接开过去撞沉,要是觉得费劲……只能就是不理睬了,反正渔民的速度根本就比不了满帆的大船,能够在陆地上守军开过来之前,让作战部队抢先上岸就算目的达到。
  大概是在日头当中的时候,船队已经抵近海岸线。从船上看去,海岸边大部分是空无一人的荒芜,尽力观察只是看到了一个像是渔村的人烟之地。
  船队离岸边越来越近,渔村里的人只要是眼睛没有瞎掉肯定是看到了,结果是整个村子立刻乱了起来,不缺乏一些人跑到了岸边想要观看。
  “君上,上岸之后立刻屠灭这个村子。”纪昌冷着脸:“前期没有被发现,是我们最宝贵的时间了。”
  刘彦“呵呵”笑了一下,内心里却有些诡异,他们……好像跑错登陆地点了?
  也对,现在没有GPS导航,又是在看不到海岸的地方突然拐入,跑错了地方完全情有可原。
  错了?要不要放弃登陆,去既定的登陆地点?这样的念头只是升起就立刻被刘彦给摁灭了。
  除了领头的船只,其余的船已经开始降帆,所有能够待在甲板的人,全部都是睁大眼睛看着那艘船破开海浪勇往直前,也许是幸运或者是命运使然,那艘船一路过去并没有发生触礁什么的,接近岸边约百米的时候也是降下船帆,逼近到六十米左右停了下来。
  果然,这里不是什么天然港口,但既然来了绝对没有放弃登陆的可能性。不过由部族武装抢先登陆的计划不得不改变,得是李坛带着刀盾兵乘坐登陆舟先上。
  出现了差错的计划,李坛带着第一批人上岸并没有第一时间攻击渔村的村民,是向着周边移动。
  第二批的士卒再次登陆,然后是第三批、第四批……
  越来越多的军队登陆,渔村的村民很明显感觉不对头,他们要开始四散而逃的时候,杀戮降临了。
  一群渔夫哪里能够和专业训练出来的士卒相比呢?要不是为了搞清楚登陆的是哪,压根就不会留下什么活口。
  “什么,百济!?”刘彦略略愣住,很快恢复正常:“船队返航之后,下一批直接贴着能够看到海岸线的地方航行,岸边会有人点燃狼烟提醒。”
  说不上有多么糟糕,登陆错了就错了,直接从陆地上挺进就是。
  现在,刘彦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搞清楚具体位置,要是换做其他人估计也就彻底懵了,毕竟知道了地名还要有地图。
  刘彦查了一下脑海中的地图,没有多久就大概确定自己是在……好吧,他也看不出是在哪,但离仁川并不是远到太夸张的地步。
  计划做出了新一轮的调整,折腾了差不多两天部队才算是全部上岸。他们扑向了北面,一路上百济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因此他们也没有太太过分的事情,就是闷头一直向北。
  差不多是向北四十来里的时候,总算是与地图上的标记对上了,来到了原先的登陆地点,也就是仁川。
  然而让刘彦更尴尬的事情在继续发生,现在仁川这么一块地皮并不是属于高句丽,它是位于百济的疆域范围,那是汉部的军队击溃了一支拦路的百济部队,从会说汉话的降俘那里获知。
  “从这里需要走将近八十里才会抵达高句丽境内?”刘彦非常尽力才没有抽动脸颊:“还有一条江拦住去路?”
  那条江叫汉江,实际上百济要感谢这条汉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保证百济在抵御高句丽的时候能够防御住。
  当然,高句丽衰弱之后,百济人会从感激汉江变成郁闷,因为百济人要进攻高句丽也是需要渡过汉江。
  刘彦早就知道会有汉江拦住去路,为此不是早就做好了搭建浮桥的准备嘛!他现在该郁闷的是,仁川不属于高句丽的疆域,岂不是汉部连百济也一块敌对了?
  “不一定是敌对。”纪昌内心里当然也是既郁闷又无语,不过第一次搞这种跨海作战有意外才是正常,唯一有些不正常的就是连登陆地点属于哪国都没搞清楚。他说:“立刻派去使者找百济王。”
  问题是,百济王叫啥?然后百济的首都是哪?好像汉部对此是一无所知的状态。简直就是太让人崩溃了!


第130章 虚与委蛇
  知道出现失误的也就是仅限于有数的几个高层,中下层的人只当是计划非常顺利,愉快地将军靴踏在敌国的土地上,就等着好好地烧杀抢掠一番。
  按照本来的计划,部队登陆之后该是建设建议登陆口,可是登陆地点发生错误,建立登陆口的事情自然被延后,是等待来到仁川这边之后才开始动工。
  登陆口与汉江渡桥的建设同一时间进行,刘彦也总算搞清楚百济现任国王叫比流王,都城在居拔城(也叫固麻城)。
  “是在汉末南下的扶余人后裔。”刘彦说道:“这里离他们的都城不算远,堪堪两百五十余里。”
  要是从平原地图看,仁川离居拔城绝对没有超过一百四十里,问题看地图是一回事,实际走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建立登陆点需要大概五天,渡桥搭建起来需要的时间差不多。”纪昌满脸的阴霾,计划从一开始就出错,着实是令人既尴尬又焦虑:“君上,我们需要增兵。”
  登陆的部队是略少,半岛那边还能再拉来两千的部队。既然是情况出错,增兵已经成为必然,毕竟入侵百济已经造成事实,然后他们还要去入侵高句丽。
  已经派去人手前往居拔城,可是百济的比流王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尚在两可之间,比较大的机率是不会忍受自己的疆域上出现外国的军队,开战的可能性无限大。
  两线作战对任何国家或势力从来都是大忌,其实最合适的方式是更改登陆点,直接从高句丽的海岸登陆,但是情况有些复杂,朝鲜半岛并不是所有地点都适合登陆,要考虑的是岸边的海面深度,作战不可能是将船只停在岸边几百米外,什么都靠小舟来回倒腾。
  “增兵吧。”刘彦眉头是皱着:“从两郡之地拉部队到半岛,半岛的部队尽数过来。”
  纪昌欲言又止,最后同意道:“我们在长广郡和东牟郡是没有多少可以留恋的东西,确实无大碍。”
  话可不能那么讲,长广郡和东牟郡对刘彦还是相当重要,不过汉部上一段时期折腾出那么大的动静,大人物们也都被各自的事情牵绊住,哪怕是有地方势力想要抢夺长广郡,等待高句丽的事情弄完,刘彦再带着大军杀回去就是了。
  往后的数天,一切都是在建设中进行,比较令人安慰的是周边只有一些马韩人在晃荡,百济的军队只是出现斥候,没有直接开来大军。
  刘彦等人当然不知道百济可谓是举国震动,就在百济的高层吵成一团的时候,汉部的使者到了。
  作为汉部的使者,伏伟献上了必要的礼物,比较直接地说明了来意。
  搞清楚登陆的部队是来自后赵,登陆是因为迷航,百济君臣一阵愣神也就接受现实,毕竟那支登陆的部队没有到处攻城略地,真的就像是迷航登陆。
  伏伟解释了一下,又再次说出请求,汉部是要去攻击高句丽,想要租借港口几个月的时间,期间不会对百济做出什么敌意的行为,也会付一些必要的租金。
  百济君臣没可能不知道汉部在建设港口的事情,更加知道汉部正在搭建泅渡汉江的大桥,他们没有第一时间给予伏伟答复。
  伏伟又说出了一个劲爆的消息,汉部可是鲜卑人的铁弗,这一次从海路进攻高句丽是受到了燕王的邀请。
  好吧,若说之前百济君臣有些怀疑伏伟是不是在说假话,等待说出汉部是配合燕军,他们就开始相信了。
  燕王慕容皝率军亲征高句丽可是造成了朝鲜半岛的震动,百济和新罗本来是在火拼,结果受到了燕军攻打高句丽的影响,两国各自休兵罢战,都是将国家的主要精锐集中到北线。
  真当百济是对突然登陆的汉部军队无动于衷吗?就是原本百济的军队大部分是集中在东线,后面又调往了北线,原先是与新罗大战,后面是在和高句丽对持,真是没有拿得出手的部队调到西线。
  当然了,汉部这边可不清楚百济的状况,刘彦按照后世的思想下意识就认为百济不过是一个破烂国家,入侵高句丽的同时干挺一个破烂国家的破烂军队没什么大不了的。
  刘彦所不知道的是,百济于朝鲜半岛现在其实还挺厉害,对新罗的战争不断获取胜利,随后也会在对高句丽的战争中不断获胜,将疆域从汉江附近扩展到了浿水一线(既扩张三百余里疆土)。
  大概是在登陆点建造完毕,汉江浮桥的建设也进入到了尾声,伏伟带着一个叫公孙豹的百济使者过来。
  公孙豹的官职叫猪加,挺奇怪的一个官职名称,但百济是算得上是南扶余,保留着扶余人的社会体系。
  扶余的制度,君王下职官主要以六畜名命官名,如马加、牛加、猪加、狗加;还有称大使、大使者、使者的。诸加均辅佐君王,参议国政;王城以外的道,皆属于诸加。道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家。道下有“邑落”,各由“豪民”管理。邑落内的“下户”,皆属奴仆。
  猪加的官名显得奇怪,却是百济这个国家中相对显赫的一个官职。
  “公孙先生是汉公孙家族后裔?”刘彦也就是随后一问,亏得他是有系统帮忙翻译,不然哪怕是公孙豹说汉话也是听不懂。
  公孙豹是一个身材健硕的中年男子,身穿一袭白色的官袍,腰间的腰带好像是提高了一些,都差不多要胸前。那还是百济的服饰,另外百济人以白色为尊贵,与汉家并不相同。
  “不知道将军在(后)赵国官职?”公孙豹保持了该有的礼节,却是令人看出心怀警惕:“这一次登陆,果真是为了配合(前)燕国夹击高句丽吗?”
  说起来后赵与前燕是敌国,百济哪怕是身处“四夷”却也不是这么无知。要是伏伟没有给出一个刘彦是鲜卑铁弗的身份,说什么百济也不相信后赵的军队会配合前燕。
  互相试探是一件比较没意思的事情,想要说开却不是那么容易。
  纪昌一直在默默听,听到后面有些发觉过来,百济看着态度强硬,实际上却是在虚张声势,种种迹象都表明百济显得比较无奈,是一种不希望汉部在百济境内逗留,可又无可奈何的心态。
  既然百济拿汉部的登陆部队没有太好的办法,那么一切就显得好办许多了。
  汉部让公孙豹尽情地参观,超过六百的甲士,看着就是训练有素的两千战兵,另有三千身份是辅兵却在装备上不比其他国家差的部队。这个数量的军队在中原不会显得多,可是对于百济来说就是举国十五分之一的兵力。
  后面,从半岛那边又开来了两千战兵,公孙豹是在纪昌的邀请下一同前往观看登陆。
  “类似的军队我家君上还有三万。”纪昌适当地表现出了高傲:“那就是(后赵)朝廷拿汉部没有办法,燕王邀请我家君上夹击的高句丽的原因。”
  不得不说的是,公孙豹着实有点被汉部的实力惊讶到了。
  “是是是……”公孙豹庆幸的是百济这边没有第一时间派出军队来攻打,要不先锋的三千人绝对是送菜,后面至少也要抽调三万军队过来才可能将汉部赶下海。
  请注意,公孙豹认为三万只是有可能将汉部赶下海。他突然换上了一副嘴脸:“我们与高句丽是敌国,汉部对两家一同从南面进攻高句丽的提议完全可行!”
  纪昌的嘴角立刻就勾了起来,要是这样就太好不过了!


第131章 入侵开始
  公孙豹回去了,他这个猪加向百济王庭报告了自己亲眼所见的一切,强调汉部兵强马壮的事实,更向身患重病的比流王阐述一个事实:“中原地大物博,历来便是人口众多的地方,那个刘彦手下有三万军队完全可信。哪怕是三万军队不像登陆的那些武备精良,恐怕也是相去不远。”
  事实证明纪昌用高傲的姿态说瞎话,反而是让前去探究虚实的公孙豹更加相信。
  “否则绝无可能让(后)赵朝廷对实际的割据无动于衷,更不会无视与敌国(前)燕的联姻,乃至于是出兵与燕军夹击高句丽。”公孙豹一脸的正经:“只要汉部没有在我们境内攻城略地,是真的要去攻打高句丽,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一番讨论下来,再结合纪昌给出汉部就是趁着高句丽腹地空虚,出兵要是烧杀抢掠,不是要占地盘,等等听着不像虚话的“开诚布公”,可以想象百济的君臣上下该是什么心态。
  汉江的浮桥弄好,周边的防御设施也搞起来,汉部的军队开始进行部署。
  虽说在船队没有覆灭之前,汉部怎么也不存在后路被断的事情,其它地方不过是撤退比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