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抵达天坛的位置。
天坛是被建在城池的东城,它的建造出了应对今天的称帝仪式之外,就是平时用来举行祭天仪式,要是后续继承者登极也会需要用到。
刘彦来到这里之后,看到的依然是一片人山人海,他踏着台阶走到天坛顶处之上,转过身来看向底下列队站立的百官以及有爵者,又看一侧的异邦使节团,对着早在等待的纪昌点点头。
在诸夏,重大的仪式都有一个环节,那便是“焚表”这一个步骤。
现场就摆着一个十分巨大的四脚鼎,鼎成长方形,里面正在燃烧。今天有许多的皿、器、物都会投进去。
纪昌可能是太激动了,很努力才强制自己的颤抖不是那么严重,深呼吸一口气才开始了自己的职责。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
自晋祚倾移,胡虏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
……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义者,御世之大防。
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
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报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
第929章 今天开始当皇帝
焚表无论文字华丽到什么程度,其实就是一个忆苦思甜的过程,告诉上天自己是如何如何的辛苦,开创了如何如何的局面,日后会怎么怎么着。
每一个场合的文章又都会不一样的顺序,可以是先思甜忆苦,也能是先忆苦思甜,反正就是那么一个回事。
能够作为被安排来念文章的人,注定回事千古留名。
在汉国的历史中就会记载着这样的话:日期是“元朔十三年正月初一”,官职是“丞相”,爵位是“荥阳侯”,人物是“纪昌”,地点是“天坛”,代表刘彦向苍天进行祷告。
洋洋洒洒近千字的表文念完,纪昌面向刘彦行大礼,口呼:“请陛下焚表以告上苍!”
念可以代为念,将表文投进燃烧的鼎里却是必须由刘彦亲自来做。
表文就被投进了烈火燃烧的鼎中,刘彦在干这事的时候,有人抬来了香案,又准备好了一应的香烛和贡物。
燃香一直以来就是祭祀的一部分,贡品是最高规格的三牲、五谷、美酒,其中还需要玉璧作为背景。
刘彦在进行祭祀的时候,除了需要念一些祷文的人之外,其余人都是安安静静看着。
现场至少三万人,每个人的眼睛都是注视在刘彦身上,视线随着刘彦的走动而移动。
祭祀是一份繁琐的过程,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才到了割肉的环节。
诸夏在祭祀时一直是有分肉的环节,天子割的肉叫祚肉,可以分发给认为合适的人。
很早以前,祚肉只有诸侯王有资格获得,自先汉之后规格降低,但依然要是简在帝心的人才能分得祚肉。
祚肉可以割得大也能割得小,要是能够盛大的祭祀中得到一块祚肉,无论大小都是值得骄傲且荣幸的事情。
刘彦每割一块都会呼唤一个名字,被点名的人无不是身躯一震,脸上带着极度的惊喜。
他们在获得祚肉的时候会进行展示,是在赤裸裸地进行炫耀。
这种炫耀自然是会被羡慕嫉妒恨,但却是礼仪中的一部份,大意就是表达皇帝老儿觉得咱对国家有功,也觉得和咱亲近。
在周王室时期,炫耀祚肉的行为也是一种展示,初期的时候只有对外有战功的诸侯国才能分得祚肉,皆是在对异族的交战中获得不凡胜利的诸侯国。
分祚肉的仪式伴随着整个周王室,只不过后面从对外怼异族变成了是在炫耀国力,无不有向不对付又着实不好打的诸侯国发出警告的意思在内。
谁该获得祚肉其实是在事先就已经有章程,一套下来其实是向天下表明君臣相得的政治信号。
严肃的仪式结束,万众再次齐声高呼“万年”的口号。
在这个时候,异邦来客总算是有机会开口说话了。
“汉帝国自称礼仪之邦不是没有道理。”柴尔德感慨地说:“他们的礼节太多太复杂了。”
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礼仪,通常是社会发展得越文明,礼仪就会越复杂。
罗马人自然是有自己的一套礼仪,只是相对于一些同样是帝国级别的国家,他们的礼仪显得单薄很多。
“那个肉……”尤利安知道不是好不好吃的问题,是一种荣耀的体现:“与我们有些不一样。”
在罗马,将贡品敬献给诸神之后,除非是胆大包天的小偷或神职人员,要不然根本没人会去动,尤其是在食物方面。
神职人员嘛,献给诸神就是在献给他们,动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对诸神大方的人,总是能够得到神职人员更多的祝福。请注意是神职人员的祝福,不是诸神。
现场已经在吟唱,是由拢共两百名的男女合唱。
在这个场合一般是咏颂《诗经》里面的一些大雅,正在被吟唱的就是《诗经·大雅·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大约意思就是赞扬王室是那么的威武和牛逼,敌人是如何如何的不堪一击,战争获得胜利之后,君王班师回朝。
不止会有彰显武功的《诗经·大雅·常武》,这等场合还必然会有《诗经·大雅·文王》、《诗经·大雅·皇皇者华》、《诗经·大雅·裳裳者华》等等的许多。
串烧似得大合唱是一首接着一首,懂得唱的人也会加入其中,导致某首传播比较广的诗就会变成万众大合唱。
“真是太令人震撼了!”克谢亚斯其实听不懂都在吟唱什么,但他能看得出来所有汉人都是随着吟唱的诗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精神面貌:“听说《诗经》就是汉人历史的一部分,每一首诗都是真实不伪发生过的真事。”
“是的。”尤利安对这个远比克谢亚斯更加了解:“那是汉人远古时期发生过的历史,证明了汉人文明的底蕴。”
罗马也有自己的诗,还特别多,不缺赞美某位伟人的诗,一些场合也会被专门拿出来念。
波斯人同样也有自己的各种诗,一样是属于历史的一部份。
三个民族的诗在格式上不一样,但核心却是一样的。这一点上出现了霸主级民族的共同点,没有底蕴的民族压根就没有从远古流传下来的诗。
一样有属于自己民族诗的还有埃及人,不过埃及人的文明早就没落了,他们的历史成了罗马人历史的一部份。
天坛这边的仪式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刘彦的选择是以《诗经·国风·秦风·无衣》作为收尾。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大概是历朝历代在一些场合用到次数最多的一首,几乎是适应于所有关乎国运的场合。
当那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由官方合唱者带头吟唱的时候,现场的所有汉人皆是加入到合唱之中,随后是整座城池的汉人跟着吟唱。
要论起其余的诗,大概也就《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和《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能够与之《诗经·国风·秦风·无衣》较量一下,只是《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和《诗经·国风·周南·关雎》是一般是用在求偶方面……
整座城池响彻《诗经·国风·秦风·无衣》的吟唱让异邦来客忍不住浑身鸡皮疙瘩都冒了出来,听得懂的是震撼于文字里面的杀气腾腾,听不懂的人也是感受到了那一股杀气腾腾扑面而来。
多少的岁月之中,有多少人就是唱着“岂曰无衣”踏上战场,文明和历史相结合的气场构成的就是吟唱声中,会令人脑海中浮现关于铁与火的一幕幕。
吟唱结束,最后一个环节到来。
刘彦不需要有人来给自己带上“皇冠”,他之前就已经将属于皇帝的服装全套穿戴在身上。
在天坛显眼的地方,一张案几之上摆着两样东西,它们是一本书和一柄剑。
刘彦走过去将书和剑拿起来,对着万众展示一手持书一手持剑的仪态,原地静立大约一分钟,纪昌率先行跪拜大礼。
不知道多少人在同一时刻跪地拜服,口呼“陛下!”
那些异邦来客在所有人跪下去的时候是懵逼了一下。
像是倭列岛诸国和来自阿三大陆一些属国,他们是没有半点犹豫跟着跪了下去。
诸如罗马、萨珊、两萨特拉普、伐伽陀伽、季多罗、法兰克、勃艮第、阿勒曼尼……等等国家的人,他们是慢了半拍才用自己觉得合适的礼节行礼。
礼节不一致,乱糟糟的事情也就出现了,有人仅是弯腰行礼,有人跟着双膝跪地或是单膝跪地,周边的人看到无不是先错愕后面则露出想杀人的目光。
刘导和周辩无声地对视了一眼,他们事先是按照流程进行提醒,并没有要求异邦来客必须进行跪拜,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不会遭受什么惩罚。
那些前来观礼的异邦来客,汉人会从他们行什么礼来进行标注,日后灭其国,他们国家会是什么待遇基本上就看今天是行什么礼了。
天坛的仪式结束指的是刘彦和百官会离场,他们离开之后这边其实还有活动,会有民间的乐团、舞蹈团在搭起来的台子进行表演,也会有民间艺人在广场上进行各种表演,依然会继续热闹下去。
在天坛这边进行仪式的时候,白虎大道那边却是在进行阅兵准备。
白虎大道的净街是前几天就已经在进行,净街之后还特意搭起了观礼台,为的就是在今天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宫城的西面城楼同样也被刻意进行装点,刘彦乘坐车辇检阅完列队站在街道的军队方阵之后,他会站到城楼之上检阅军队方阵走分列式。
并不知道因为行礼姿势原因被注定日后命运的异邦来客,他们是在刘导和周辩的带领下离开天坛。
“我还以为汉帝国没有阅兵式。”尤利安之前无数次打探,确认汉国之前并没有举行过隆重的阅兵式,只有屡次出征才会看到军队列队出城的仪式:“希望今天能够看到汉帝国更多的部队。”
关于火器部队的传说早就流传到各国,可是他们连火药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仅是参加过阿三大陆平原大会战的那些人见识过青铜炮和炸药包。
异邦来客是被带到观礼台,远远能够听到一阵又一阵的“陛下万年,大汉万年”的口号,那是刘彦乘坐在车辇之上向列阵的将士问候,将士们给予的回应。
阅兵式是后世的叫法,现如今是被称为演武,只是这样的盛况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出现,应该说自周王室衰败之后就没搞过什么盛大的演武,春秋战国包括后面的秦帝国、西汉、东汉……等等统一或分裂时期,基本上都是直接拉到战场开战。
乘坐车辇检阅完军队方阵的刘彦,他来到城楼之上的时候,身影刚刚出现就是迎来震耳欲聋“陛下万年,大汉万年”的致意之呐喊。
白虎大道的左右两侧依然是密密麻麻的百姓,他们是很早过来抢位置才有个立脚的地方,早就在期待观看威武雄壮之师。
不但是白虎大道的两侧地面,是所有能够让人有个能立脚的地方,包括楼层窗户以及楼顶、树上等等地方,到处都是翘首以盼的百姓。
一阵苍凉的号角声被吹响,随后是不知道多少面战鼓敲动的阵阵鼓鸣之声,整齐踏步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众人看去,徒步走在方阵前面的人是徐正和冉闵,身后是列成四四方方阵型整齐迈步的具装重步兵。
那一刻属于金属的份量在践踏大地,魁梧的汉子身负包裹全身的重甲,浑身上下只露出一双眼睛,他们的每一次踏步都跟随的鼓声共同发出踏步声。
方阵在经过城楼的前一条白线时齐声呐喊“陛下万年,大汉万年”,每一名具装重步兵皆是将手里的陌刀跨腰横出去,每踏一步就是绞动一下陌刀,看去就是属于一片寒光错闪。
“汉帝国的甲士部队,我有幸看过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西塞罗说的是平蛮校尉部的防御战:“这个兵种很可怕,他们推进时就像是一面墙壁,任何阻挡在前面的敌军,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甚至是车兵和象兵,都会在那柄陌刀的挥舞之下变成碎片。”
不止西塞罗看过陌刀兵的表现,任何看过的人都会为之震撼,连带会思考怎么去针对。
第二个方阵正在走来……
第930章 他们将成为新的战场主宰
第二个方阵依然是徒步而行,领前而走的人是桓温。
与徐正、冉闵一般,桓温同样是身穿全幅戎装,他们穿着是的花俏又绚丽的款式。
所谓的花俏是铠甲上面有着众多复杂的雕纹,可以是单纯的章纹,也能是某种猛兽的图案,胸前和双肩还拥有兽首,脑袋上的兜也是兽首款式。
真正穿着上战场的甲胄可不会有什么雕纹,甲胄必定是越光滑越好,使兵器砍或刺的时候会被滑开,不使那些雕纹会成为受力点。
第二方阵的士兵身穿鱼鳞款式的中甲,他们每一人手里都挎着一把长戟,到了白线的时候高喊“陛下万年,大汉万年”,做出了类似于劈枪的动作,左手握杆伸出,右手握住杆的尾部,长戟被半斜着指向天空。
沉重的踏步声中,身穿鱼鳞甲又手持长戟的甲士,是由各个将军幕府的执戟郎、赞画、佐撩的这些人员构成,他们是一名将军最基本的人员配置,同时也担负着策划战术、传令、守卫的重责。
刘彦扭头对纪昌说:“朕将他们排在第二序列,不是看在众卿的面上,是他们的确非常重要,也够资格享受这样的荣誉。”
执戟郎大多是一些高官和高爵的后辈,有些干脆就是不成器的嫡子,刘彦却不是在胡说和安慰人,是这些不成器的家伙干执戟郎干得还不错。
刚才走过的第一个方阵,兵种虽然是陌刀兵,可是他们的人员构成是从十三支常备军挑选,里面有爵位至左庶长者,也有仅是公士的低爵者,爵位的高低只是功勋累积的区别,有些是早早立功又慢慢累积成为高爵,有些是近期立下功勋还没有来得及累积更多的功勋。
纪昌虽然不插手军事,却不代表他没有研究过军事,很清楚一些参谋人员和辅助人员对战局的重要性。
汉军的各个实战兵种里面其实是早已经淘汰掉长戟兵,一般只是拿来作为非实战兵种的礼仪人员。
应该说自西汉开始,长戟兵就已经被淘汰掉,不是长戟兵弱鸡,相反的是长戟兵非常牛逼,只是没人知道该怎么去训练长戟兵。
戟历来就是一种使用起来极度依靠技巧的兵器,使用戟的人要么是不堪一击,要么就是武力制霸于天下,古有恶来,近有吕奉先,皆是此中翘楚。
战国时期的魏国,他们的武卒就是使用戟来作为兵器,吴起知道怎么去训练该类兵种,又知道怎么去激励和指挥他们,魏武卒自然是无敌于天下。
等待没了吴起,魏国没人懂得怎么去训练长戟兵,更不知道该怎么在战场上使用长戟兵,曾经无敌于天下的魏武卒却是成了十足的弱鸡。
第三个方阵接替第二个方阵到了白线,依然是一声口号,倒是没有再走正步。
领着第三个方阵的人是李坛,他骑跨在雄峻的战马之上,第三个方阵是一支骑士团。
每一名骑士的坐骑都是相当的雄峻,他们的装扮是弓骑兵的类型,骑弓和箭囊被放置在马颈的左右两侧,是一只手牵扯缰绳,另外一只手按在腰间的马刀之上。
弓骑兵需要极高的灵活性,马自然是不会披甲,骑士也仅是身穿轻便的皮甲,唯一能够与华丽有关的仅是在每一名骑士背后的赤红色披风上面。
观礼台的克谢亚斯看到汉帝国的弓骑兵立刻就比较了起来。
波斯人历来有两个王牌兵种,第一个是甲骑具装的重骑兵,第二个就是擅长骑射的弓骑兵,依靠这两个王牌兵种为尖刀在可谓是打遍中亚和西亚无敌手,就算是面对罗马人的初期也是一再取得大胜。
“他们的马比我们的马有些不如。”克谢亚斯眯起了眼睛,颇为自豪地说:“我们的马看起来比他们的马要更加雄壮。”
波斯那边的马的确是非常雄壮,体态方面也显得非常优雅,但是波斯人的马在耐力上很缺失,同时也没有值得称道的冲锋能力,负重该是它最大的优点了。
要是按照品种来算,波斯人的马该是热血马的一种,看是很好看,依照军事价值来对比的话,比蒙古马还不如。
尤利安听得内心“哼哼”,要不是需要改善与萨珊的关系,少不了是会讽刺几句波斯人的骑兵遇到罗马军团就是渣渣。
罗马人不重视骑兵,可是已经当了欧罗巴一千年以上的霸主,他们是步兵至上主义者,认为罗马军队可以吊打任何的骑兵,似乎以往的战例也一再证实了这一点。
弓骑兵之后又是一个骑士团方阵,看着装却是突骑兵,领在前面的是吕泰。
如果说骑兵有许多种的话,突骑兵应该算是其中最为平衡的兵种。他没有甲骑具装变态的防护力,却依然有着很强的突击能力。他没有轻骑兵的灵活性,可是却也能进行奔射。
汉军的突骑兵在元朔七年的时候就全面改装,板甲取代了各种甲胄。换装之前的突骑兵是战场上的尖刀,换装之后的突骑兵变得更为锋利,他们的屡次进场就代表一场战争属于汉军总攻的开始,并且会摘取胜利的果实。
随后又是一个又一个的骑士团方阵,以突骑兵这一兵种居多,弓骑兵、轻骑兵、甲骑具装重骑兵只有一个方阵。
等待一个弩兵方阵的出现,后面就全部都是徒步的步兵。
弩兵、弓兵、刀盾兵、剑盾兵、长枪兵……接近十个方阵一个又一个走过。
每一个方阵的出现都会引起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前来观看的汉人兴奋得脸红耳赤,他们并不吝啬自己的欢呼声,哪怕是嗓子嘶哑都在所不惜。
这一片土地上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类似的场面,他们其实不懂强兵是什么模样,只知道汉军在每一个战场上一再传回胜利的消息,再看走分列式的方阵是那么的威武雄壮,无比坚信自己的国家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从气势上面来讲……”西塞罗还是决定实话实说:“我们的阅兵式与汉帝国相比显得软绵绵。”
包括尤利安在内的任何一个罗马人,他们听到了想反驳都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罗马人也很喜欢搞阅兵式,只是不讲究什么队形,就是士兵松松垮垮地按照编制迈步,队列看去歪七扭八,还能对着围观的美女吹口哨暗示晚上约战,真是与汉帝国展现出来的气势没得比。
波斯人忧郁了,他们并没有搞过阅兵式,想对比都没例子拿出来比。
其他国家的情况也是差不多,能够与阅兵式有点相似的仅是在军队出征时的开拔,真的没有专门搞过阅兵。
“看看那些汉人。”基亚努什在汉帝国待了将近四年,有更多的资格讲更多的话:“他们脸上有着极度自豪的表情。如果仅是列队展示好看,我会进行嘲笑那不过是虚假的骄傲。但是汉帝国的军队是一再在战场取得胜利。”
克谢亚斯转头看向自己的堂哥,说道:“或许我们应该借鉴这一种可以提振国民士气的活动。”
两个波斯萨珊的皇室成员在对视中瞬间达成同盟,他们决定一致向沙普尔二世进行认真且严肃的建议,至少要搞一次盛大的阅兵式。
他们决定属于波斯萨珊的阅兵模板就按照今天所看到的来,那么肯定是要挑选体型优良的士兵进行专门的训练。也许还能从中获得一些属于私人的好处?比如兵权。要是真干成了,声望肯定也是会增加!
异邦来客大多在热烈讨论,话题就是围绕着自己的国家也应该搞阅兵。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无外乎是觉得这样干很能提振士气。
“慎儿。”刘彦今天肯定是会让刘慎在场,是让刘慎早早在城楼室内等,阅兵式开始一小会才让出来:“看到走过去的军阵,你有什么想法吗?”
刘慎刚才出现的时候就引起了欢呼,就是一个又一个方阵走过去,分辨不出是为了他的出现而有欢呼声,还是欢呼声是送给阅兵式。
率领方阵走完分列式的徐正、冉闵……等人,他们也是来到了城楼观看接下来的阅兵,听到刘彦问刘慎,立刻是支起耳朵等待答案。
“威武雄壮!”刘慎先给了一个万金油式的标准答案,想了想接着说:“大汉有了他们,可以用来保家卫国,也能开疆拓土?”
刘彦表情不变,是用手摸了摸刘慎的脑袋。
周边的人听了刘慎的答案皆是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尤其是武人更是振奋。
事实上刘慎说的那些话是刘彦私底下一再重复,给刘慎被问的时候能够捡起来回答,不属于刘慎自己思考而来,也不代表刘慎是真的那样想。
不过无所谓,刘慎在这种场合,说了那些话就是最标准和正确的答案。
刘彦称帝了,不能像是没称帝前一直让太子位空置,他能够想象得出来,要是长久自己没有行动,百官就该有动作。
始皇帝没有皇后,也没有立太子,给予后世历朝历代的教训实在太大了。
在秦帝国之后的历朝历代,皇后的位置还能空置,但一定是要立太子,甚至觉得便是再不合适的太子也比没有好。
刘慎是刘彦的嫡长子,虽说现如今的大汉不是讲究长子继承规则,立太子不一定得是选择刘慎,但长子继承的观念还是存在。
其实更重要的是,没谁认为太子是不可被更换。
要是刘慎被立为太子之后不犯错,那么自然是能好好地把太子位给坐牢固了,总有成为“御天下者”的那么一天。
要是刘慎一再犯错,小事自然是需要进行教育,属于还有救的范围。等待他真的犯了大错误,一脚踹下太子宝座也就是了。同时要是刘彦觉得他不是一个能继承大统的人选,可以视他为真龙的挡箭牌,暗自培养真正的继承人,时机合适进行更换。
今天的阅兵式,皇后以及众妃、有品阶者没一个在场,刘彦的子嗣也只是刘慎在,那么信号就非常明显了。
百官在随后肯定是会上奏,请求刘彦立刘慎为太子,并且奏章会像是雪花一般多,有资格上奏谁都不会错过。
阅兵的分列式还没有结束,刘彦在问刘慎的时候,远方已经走来一个看上去与众不同的方阵。
这个方阵依然是徒步而行,只是他们身上根本看不到任何与防具有关的东西,穿的是一身令人看到陌生的服装,手里的武器让人看了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刘彦继续摸着刘慎的头,肃声道:“好好看,他们必将会是战场的主宰,开启时代的新篇章。”
列队而来的士兵,他们穿的是衣和裤分开的服装,衣料颜色为墨绿色,要是有穿越者在场绝对会目瞪口呆,一切只因为走来的方阵,一身军装包括脑袋上的尖顶军盔根本就是仿造一战德军的款式。
刘彦为什么不直接搞现代作战服?还不是武器的因素,也认为一段时期变一变是正规流程。
正在迈步而走的士兵,他们一手持枪一手按在腰间的皮带,走路的气势其实没有刚才那些冷兵器的方阵雄壮或威武。
“那是什么?”尤利安从来没有见过相似武器:“看着主体是木质结构,没有任何看去尖锐的东西。难道是棍兵?”
简直了,神特么的棍兵。
“衣服款式……看上去真好看。”海伦娜赞美道:“非常非常的精神!”
不止是海伦娜,应该说异邦来客都从衣服款式看到了利索和精神,男性都觉得自己也应该裁制上那么一身。
城楼之上,有资格站在刘彦周边的百官,他们对新出现的兵种并不感到陌生,知道那是刘彦非常重视的新兵种,也见识过这样的士兵进行四段射,对于刘彦说这样的士兵是日后战场的主宰深信不疑。
汉人百姓看到新走来的士兵方阵由于愣神没有发出欢呼声,他们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兵种,不少百姓口中也出现了“棍兵”的形容词。
原本是应该感到震撼的场面没有出现,观众只给予了礼貌性的欢呼声……
第931章 心有余悸
火器部队成为战场的新主宰是必然的事情,演变的过程却不是一次性地淘汰所有冷兵器兵种。
在那一场变革之中,骑兵长久的时间里面必然还会有一席之地,他们依然会是战场上的尖刀,担负起突破的重任。
阅兵式中出现的骑士方阵以突骑兵的数量最多,明明确确地指示出骑兵日后的发展方向。
观看汉军的突骑兵,其中几支已经向与十八世纪的突骑兵靠拢,也就是去掉了真正意义上的重甲换上了较为轻便的板甲。
燧发枪步兵方阵只有一个,他们到了白线之后喊出口号,走路的姿势换成了鹅步。
鹅步并不是正步走的原名,有着多样化的姿态,区别于手的摆动以及按住的位置,和脚的跨度以及踢踏幅度。
迈过白线的燧发枪方阵,他们左脚向正前方踢出约七十五厘米,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右手将步枪竖放在右肩,左手会随着迈步而进行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内稍向下的动作。
除了极个别的人在他们训练时有看到这样的列队而行,初次看到的人都是瞬间被吸引了。
鹅步是一种走起来速度并不快的走路方式,姿态看上去会有一种傲慢的感官,士兵列队走这样的步伐更是体现出了浓烈的傲慢和庄严。
刘彦采取的是二战时期的德军鹅步,没有采用自己最熟悉的原因……是时空管理局的管控太严格,说不定会突然冒出河蟹神兽,他的故事也就到此结束了。
装备了燧发枪的这一个方阵,他们的出现本来应该迎接最为热烈的欢呼,可惜的是百姓只当那一把枪是棍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