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出征的汉人来说,笈多王朝的覆灭已经是既定事实,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残余份子来捣乱,血缘淡薄或根本不是笈多王室的成员搞复辟,但那些都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第一批被挑选出来一同回国的将士,有高层的将官,也有普通士兵,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被特地选出来的典型。
典型嘛,说白了就是国家宣传机器需要的对象,一再的宣传之后就会成为某个特定阶层学习的榜样。
舰队出克塔克港,进入阿三洋进过平蛮校尉部,随后没有停留直接向马六甲而去。
在途径马六甲期间,看到的不再是蛮荒到只有小渔村的景象。
阿三洋入马六甲的海峡入口,两座高大的灯塔率先进入视野,它们分布在海峡的两边,会在夜间提供灯光避免船只撞上陆地。
除了两座灯塔之外,海峡入口处的两岸有着看去很大的建筑群,就算是再没有军事常识也能看出那是某种永固模式的关防要塞。
“里面肯定也有火炮吧?”克谢亚斯对火器的印象无比深刻,一路上不止一次想要观看旗舰装载的青铜炮,却是屡屡只能远远地看着无法靠近:“汉帝国有那样的武器,世界上没人会是他们的对手。”
关防要塞肯定是存在岸炮,藏在永固工事里面的大口径岸炮,一些平时安置在建筑物内战时会拉出来小一些口径的火炮。
事实上这一片巩固工事还没有完全建好,例如地底下的挖掘做业还远远不够,各种房间和地底通道的工程只是完成百分之三十五左右。
汉人是把这一片地方当作首要的军事重地来建设,不但会在地表建造大量的永固工事,地底下的军事设施该有的一点也不会少,是打算将海峡的“锁”建得尽可能的最完善,使它成为一道永远不可能被突破的拦截线。
马六甲就是一道“锁”的认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汉人所承认,他们固然觉得没人可以打到家门口,可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观念一直在影响着汉人。
他们这一代乃至于是再几代人不会有什么危险,可要是某天子孙不争气将家业搞破败了,建业者先将该弄的东西给弄好,不肖子孙就是再败家也能支撑更久一点,不是吗?
“完全就是一个庞大的永固式军事基地。”尤利安一直在观察两岸,看到太多的军事工事,也看到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像蚂蚁一样还在继续建造:“虽然不明白强大如汉帝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忧患意识,但从某方面来讲汉帝国真的太富有了。”
舰队到了海峡之后是分为两个编队,那是因为海峡入口处的正中央有一座面积不小的岛屿,舰队自然是不能直挺挺地撞上去。
舰队分队而行,更能看出舰队的庞大,一艘又一艘各种款式的船只连成一排排,场面看去无比的壮观。
马六甲并不在汉国的家门口,是本土的数千里之外,一些物资是能从当地就近取材,可是总有物资是需要从本土运来,光看目前的规模怎么也要耗费数十上百万乃至更多的金币,工程却好像只是开了一个头?
在尤利安等人离开罗马本土之后,罗马议会经过一再讨论有了决定,会在直布罗陀海峡修建工事。
罗马人的决心很强,是不管耗资多少和多久都要将自己的“国门”给锁得牢牢固固的,就是一时半会还拿不出修建方案,资金倒是已经开始筹措。
汉国舰队能够直接抵达君士坦丁堡对罗马人的刺激非常大,尤其是罗马全国竟然拉不出可以与之抗衡的舰队更使他们感到揪心。
谁都不是纯傻子的前提下,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只是提了一下,全贵族阶层就热烈响应,罗马很难得迎来了一次抛开芥蒂的大团结,有钱出钱有劳力出劳力,说什么也不能让有国无防继续下去,要不这一次汉人的舰队来了是友好状态,可要是不再友好了呢?
直布罗陀海峡的军事设施要建起来,舰队也必不能少,强烈的危机感就像是一条马鞭那样,正在疯狂地抽打着罗马高层的屁股,驱使他们必须动弹起来。
归航舰队依然没有在马六甲进行停靠,是直接进入到涨海(南海)。
完全出了马六甲海峡之后,国际友人都是忍不住一直看着身后,他们震惊于汉人在马六甲的大手笔,同时也有了感悟。
“强大的汉帝国都有忧患意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松?”尤利安是不知道国内已经决定在直布罗陀海峡启动超大工程,他犹豫了一下下对克谢亚斯说道:“或许罗马和萨珊是时候放下争端了?”
克谢亚斯稍微愣了一下,他知道罗马对汉国已经产生了恐惧感,但是波斯萨珊又何尝没有?
越是了解汉人,就会越知道汉人的强大,那已经不是像一座高山压在心口,是像整颗地球的重量都压在身上!
如果说之前他们还想过联合起来抗衡的话,见识了汉人的火器威力之后就将那些想法给悄悄抛弃了。
很简单的道理,罗马和波斯萨珊现在与汉国的关系并不差,汉人也没有表露出对罗马和波斯萨珊的敌意,对于他们来说目前的关系现状很重要,真不能做出一些能够刺激到汉人的事情出来,要不脆弱的友好破碎转为敌对,到时候连哭都哭不出来了。
很显然,作为某种程度能决定罗马和萨珊外交关系的尤利安和克谢亚斯都保持着最大的理智,绝对不会去谈结盟共同对抗汉人的话题,但是有一些事情却是应该好好谈一谈的。
克谢亚斯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回应:“我们的确是应该学会友好相处,只是……需要一个没有破绽的理由。”
尤利安重重地点头,罗马人与波斯人打了数百上千年,突然间说不打就不打了,反倒是向汉人发出一个明显的信号,容不得汉人会不会思考罗马人和波斯人是不是要结盟搞自己。
“再则,我们有太多的争端和争议了。”克谢亚斯说的是实情,就算双方愿意和平相处,该解决的依然是需要解决:“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能让汉人主持,来解决我们的争端。”
尤利安很认真地思考后,用着佩服的表情看着克谢亚斯:“阁下太睿智了!”
可不,让汉人来主持等于是给了崇高的地位,表明罗马和萨珊承认汉人是老大。
同时,只要汉人愿意当这个仲裁者,就代表汉人接受了老大的定位,既然汉人愿意当老大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嘛!
老大就该有老大的排场和格调,总不能随随便便欺负小弟。
众小弟,实力差了就老老实实当小弟。有机会翻身的小弟绝对不会对老大言听计从,也许可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来变强,甚至可能从老大身上获取到足够多的好处(知识)。
对于罗马人和波斯人来讲,他们最需要干的事情就是让汉人当老大当上瘾,汉人好好地干一言而决的角色就好了,能动动嘴巴的事情绝对不能让汉人派出军队。
唔!罗马人和波斯人可以当好小弟的这一角色,比如汉人看谁不顺眼了,罗马人和波斯人就嗷嗷叫冲上去“老大有其烦恼,小弟代劳力之”,好处自然是老大得最大的那一份,小弟却怎么也要啃啃骨头喝点汤汤水水吧?
尤利安和克谢亚斯是越聊越开心,越聊叫那个越投机,全然没有发觉到王猛靠在舱壁边上听得很是有趣。
王猛懂罗马语和波斯语,虽然对一些俚语之类的词语听不懂,但并不妨碍他能大部分分辨出意思。他没有听到尤利安和克谢亚斯前面的话,倒是将两人后面交谈让汉国成为“共主”的那一部分听了个完全。
【共主?就是类似于周天子那样的角色?】王猛的成长环境和所学知识就是那么认为的:【好像蛮有搞头的样子呢!】
再怎么说罗马和波斯萨珊也是当世强国,还是那种很有民族文化底蕴的地区霸主国,一个在西方说一不二,另一个在中间作威作福,被两个这样的国家承认强大还真的会觉得很受用。
【陛下曾经说过脚下是一颗球,有七个大陆,大汉、罗马、萨珊等国是在欧罗巴和亚洲的这一个世界岛上面?】王猛看过世界地图,已经初步有了“地球”的概念:【大汉征战笈多王朝之后,还有极西和极北之地,短时间之内不会与大秦人和波斯人有什么冲突……】
在接下来,汉国是真不会启动什么大型战争,是会将之前没搞定的边边角角收拾一遍。
新一轮的十年计划中,决议是将本土该有的建设搞起来,不能只看到疆域的一再扩张,国内百姓的生活品质却没有显著的提高。
其实最重要的是,汉国现在对领土已经有些吃撑了,压根就没有足够多的人口去充填,迫不得已需要停下战车的轮子。
第890章 老大怎么当?
汉人对于当老大还是很有经验的。
上古先秦的历史就不用再多说了,夏、商、周就是诸夏内部一个漫长的融合过程,不但是同一族群的各部落在形成统一,也将原本生活在周边的异族全给打包收拾了。
夏和商太过久远,再则是留下的笔迹太少,很多事情都只能从只言片语中去产生更多的推测。
周却是一个有着完善历史记载的朝代,要说周室取得了什么伟大成就,那就是将从商那里夺来的土地扩张了至少二十倍,就是很多时候扩张跟周王室没什么关系,是周王室分封出去的诸侯自己将事情给办了。
有周一代还发生了足以影响诸夏整个历史的大事件,那就是诸侯晋国带着一大帮小弟将楚给打服了,迫使楚这个从来不承认自己是诸夏一员的国家从上到下成为诸夏的一份子。
没胡扯的!楚在被打服之前并不属于周的一员,是独立在周之外的国家(民族),他们也一再说过“吾蛮夷也,无需拘泥夏之礼节”的话。
上面那一句出现在《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历史背景是公元前七六零年,“楚”攻“随”。
随曰:“我无罪。”
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周当时的王室领地的官方称呼就叫“中国”。
这里的“中国”代表的不是国家,国家的正式名称就叫“周”,“中国”指的是“王领”。
楚人说“中国”大概就是指“朝廷”的意思,让周王室承认楚的王号,包括周王室以及一众诸侯国跟楚人混。
当时的楚国非常强,后续又发生了“问鼎轻重”的大事件。
那个时候周王室已经成为“招牌”,作为周王室麾下众诸侯国“伯长(老大)”的晋国却是刚刚发生内乱……就是诸卿共诛赵氏(随后有了赵氏托孤,就是赵氏孤儿的插曲),着实是拿楚国没什么好办法。
等待晋国内乱结束,身为赵氏孤儿事件的主角赵武(嬴姓赵氏,就是与秦国的统治者家族有共同的祖先)也成长起来。
赵武成为晋的执政(相当于宰相)之后,晋国也从内乱中恢复过来,奉行君子报仇一万年也不晚的诸夏,很果断地找楚算起了旧账,率领晋军以及诸侯联军伐楚,先后历经两次“弭兵之盟”将楚人给揍服了。
至此,楚人也成为了诸夏的一员,才有了后面进入战国时代,一致被认为是内战的基础,要不然楚……包括楚地真不是周王室的疆域范围。
汉人真正过上当老大的日子是建立在秦帝国的基础之上,在刘邦建立汉国之前,秦军已经将周边给收拾了一个遍,拳打北方包括匈奴在内的游牧民族,脚踢华南、西南、华东的异族。
西汉帝国建立之初,刘邦挟内战获胜之数十万雄兵北上,主要是应付匈奴越演越烈的威胁,夺回匈奴人在诸夏内战时强占的土地。
刘邦率军北上其实还是取得不小的成就,比如重新将匈奴人赶回阴山脚下,也迫使匈奴人暂停了对大月氏人的灭国之战,真不是只有“白登之围”的狼狈。
应该说要是没有刘邦的这一次率军北上,匈奴人早就将势力范围扩张到关中,也及早灭掉大月氏又攻入西域。
要是让匈奴人在关中站稳脚跟,同时灭掉大月氏这个隐患,又提前进入西域这个花花世界,后面的西汉帝国与匈奴帝国干起来,会是什么结果真的相当难说。
有西域作为抽血基地的匈奴和失去西域的匈奴就是两个样,刘彻就是先斩断了匈奴对西域的控制,才让汉匈之战的胜利天平落到了西汉帝国这一边,要不然双方还有得纠缠。
从刘彻这一代开始,汉人开始了当老大的小日子,周边的国家又一个算一个都不敢招惹汉室,哭着求着汉室收自己当小弟,甚至是眼巴巴想着要举国内附,要是真的能内附可是一件值得全族老少设宴的喜事。
诸夏的朝贡体系就是从西汉开始,就是西汉和东汉的朝贡体系与隋、唐、宋、明这些朝代不一样。
汉室的朝贡体系是这样子的:厄,小邦,岁入贡,国可延也。
交保护费才有生存下去的权利,要不然老子可要发兵将你们辗成渣渣了!
汉室收获贡品,绝对没有十倍、百倍乃至更多赏赐回去的事。
小弟交保护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老子保证汉军不打到你家就是最大的恩赐,还奢望老子给你几根毛啊!?
汉室的小弟也有分等级,被算作一等小弟的只有两个,也就是“滇”和“夜郎”。这两孩子一个是对汉室有求必应,另一个是看在曾经博取天子莞尔一笑的份上。
“滇”依靠自己有求必应,尽心服侍,全心全意……等等的众多行为,后面可算是能举族内附,不再是蛮夷,是中国的一份子啦!
“夜郎”后面也是举族内附,所谓的博天子一笑,就是那个“夜郎自大”的典故。
不是夜郎人傻了才问汉帝国与自己谁的地盘大国力强,汉人都扩张到家门口了,夜郎人怎么可能不刺探一下汉帝国的情报。
“夜郎自大”的背景是,夜郎王没集结军队要与汉军拼命,是放开了国门任由汉军进驻,搞那么件事情纯粹就是在卖萌啊!
西汉后面是出了幺蛾子,但是一汉当五胡可不是说说而已,王莽搞出的“新朝”一直同样是压着敢蹦跶的异族痛揍,同样作为汉人的内战可要激烈得多,就算是全国内乱周边的异族都是有一个算一个稍微蹦跶一下就被揍个半身不遂。
刘秀再续汉室,这位汉室的中兴之主可谓是讲述了什么叫人生开挂,不止是起兵之后一帆风顺。
有一次,刘秀带着一万七千多部众与新朝的四十三万大军摆开阵势,然后他向天一声大吼“看我陨石召唤术!”,天上掉下了一颗陨石砸在新朝的军阵之中,王莽在遥远的地方利索地打出了“GG”,后面皇城被破王莽连反抗都没有被自己曾经称赞过的商户给杀了。
很有可能啊,王莽在某一刻心里默默出现了“GG”两个字母,他可是被一再研究之后,一直都无法确定到底是不是穿越者。
西汉的终结和东汉的开始就是穿越者和位面之子的一场较量,最终是穿越者不敌位面之子,新朝被沉入了历史长河,东汉再显风骚。
刘秀再续汉室,汉人依然是东亚怪物房里无法争议的老大,只是西汉终结期间留下了一个隐患,就是西北的羌人部落唱响“翻身做主把歌唱”。
从羌人部落开始歌唱,东汉就一直持续被放血,但羌人可从来没敢亮出什么旗号,喊的是让汉人重视羌人的待遇,更没敢说要民族独立什么的。
东汉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灭亡的方式,刘秀借世家和豪强再续汉室,汉室被世家和豪强给挖坑埋了进去。
值得一说的是,哪怕是汉人自己打出了脑花子,可周边的异族依然是谁蹦跶谁就去死,留下了“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的永恒传说,没有任何一国可复制。
司马氏建立晋国,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窝窝囊囊,应该说西晋刚开始的阶段还是相当之牛逼,逮着周边的异族不断地狠揍,揍赢一个就将战败者驱赶回国当奴隶,后面甚至迷恋上了捕奴。
内战让西晋人口锐减,不去外面抓捕奴隶劳动力严重不足,唯一坑人的就是司马一家子不愧是篡位起家的,家族血脉里满满的躁动之血,王室的王爷们一个比一个不甘寂寞,好几次王室内战持续自我放血,后面更是搞出了“八王之乱”的大场面,可算是放血放得过多,让逮来当奴隶的异族做到了翻身农奴把歌唱。
之后?神州陆沉了啊,山河破碎了呐,衣冠南渡为南方带去了文明的火种了呢,北方的汉人被达官贵人丢下,过上了水深火热甚至连野兽地位都不如的生活。
汉人当老大的小日子被终结,是从五胡乱华的那一刻就真正意义上的终结,不再有汉家爷们的气概,连怎么当老大都不会了。
老大怎么当?求问,挺急的。
汉室之后的朝贡体系是这样子的:小邦,吾大人也!贡悦之,厚赐。
愿意交保护费挺好的,哥感觉倍儿有面子,你给哥一块石头,哥还以百倍千倍的宝石。
小弟交保护费是一件给面子的事情,哥必善待尔等,就算哥家里都快揭不开锅,连米都没有两粒,但哥卖妻卖儿卖女也要让尔等觉得哥阔绰,没错,哥就是这么的好面子,自己饿死都要把场面给撑住了!
如果说汉室的价值观是什么,大概就是“内圣外王”。
汉室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玩汉室那一套了,喜欢上了“内王外圣”。
当代汉人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下,短时间不想再继续向外扩张,众多国家有意思建立起“联合国”那一套请自己当老大,那个老大应该怎么当。
第891章 划起友谊的船桨
一路天公作美,再来是汉人也摸索清楚了航线,沿途建设了相当靠谱的补给基地,不但船只出现问题了能够及时前往基地修补,还能及时得到该有的物资,舰队稳稳当当地从涨海(南海)到海峡(湾湾,都懂的),再由长江出海口进入内河。
舰队在长江出海口其实是停了下来,主要是舰队的船只数量着实太多,一旦全涌进长江绝对会对水道造成堵塞,那不但会造成天大的麻烦,也会产生很多经济上的损失。
长江和大河(河水还没变黄的黄河)都能从大海直接进入内陆航道。
两条河目前已经被汉人充分利用起来,尤其是对长江的利用最为频繁。
每时每刻都有船只经由长江内河航道出海,同时也是不断有船只从出海口进入内陆航道。每一艘船上都装载着货物,一旦河道被堵塞住,真的就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经济损失,说分分钟数十万真不是在开玩笑。
中枢曾经有过一个议题,就是商讨能不能将长江和大河的出海口给扩建一下,商讨只是进行了一个开口就被终结,原因是现在压根就没有手段对长江和大河进行截留。
人工改道倒是能做到,可是工程量将会异常庞庞庞……大,河流改道会造成哪些地区的多少损失根本算不出来。
所以?扩张出海口什么的不是办不到,是谁都无法保证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没任何人想要重现一下大禹治水的场面。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在另外一个地方挖掘通道,想挖多大就多大,等待建设完毕之后再从内陆将两边挖通,新的河道就能够产生。
不过后面那个办法哪怕是被想到了也没人提出来,主要是当前两个出海口产生的利益太大,一旦出海口的地点被更变,谁提议谁就该被至少数十乃至数百万人记恨上。
稍微想一想有数十上百万人对自己恨之入骨,就算自己这一代没有因为那么多的人的恨意遭到什么报复,可是子孙后代可咋整?
再来是,新出海口的受益群体会感激,但是个人就容易记住恨意而对恩情很快就会忘记,承担那么大的后果真是有些划不来哇!
“这就是著名的长江吗?”尤利安看着太多船只进出而变得异常拥挤的河面:“果然是船帆如林,船板可结成陆地啊!”
“舳舻千里,莫过如此。”王猛根本没掩饰自己的骄傲:“你们很快就能看到当今最繁华的港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池。”
王猛再怎么说也当过建康令,对建康还是相当有感情,也就会特别关注建康的变化。
曾经的建康,城内居民一度接近两百万,就是汉军南下小朝廷灭亡之后,城内的居民先是逃亡了数十万,后面又被造册迁移了数十万,居民人口一度下降到只剩下六十万。
元朔七年之后,建康的城内的定居人口又再稳固缓慢地上升,一直到王猛卸任之前已经恢复到一百二十万,到元朔十一年疾速增加到了二百二十七万。
会突增到二百二十七万,是将周边的人口也给算了进去,尤其是京口这边的贡献最大。
京口自被划为长江入海口的主码头之后,说一天变一个样有些夸张,但是人离开一年再回去一看,真会认不出自己曾经所知道的模样,至少看到的城市外围绝对不是自己印象中的城市外围。
“多……多少!?”尤利安觉得自己一定是听错了:“二百二十七万?!”
尤利安的表情就是一块写着“瓦特啊哟弄啥嘞”的画板。他从西塞罗那里知道的消息,汉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不该是一个叫临淄的城市么?听说是一百八十多万居民。
现在,王猛说建康的人口达到二百二十七万,那么尤利安仔细地想了一想,汉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有多少个?好像是四个,其中的临淄一百八十多万,建康二百二十七万,两个合起来就有四百万以上的人口,差不多是罗马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
对了,其实现在连罗马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总人口是多少,他们从来只算公民(含亲属,以及先祖有过公民)数量,没有算平民和奴隶、附庸种族。
按照罗马人当前的计算,罗马的官方统计人口应该是两千万左右,但是按照欧罗巴学者的统计公元四世纪的时候,罗马的人口却被认为至少有一亿八千万以上。
考虑到诸夏记载历史是真实演义成为神话,欧罗巴记载历史则是神话被当成真实……说白了就是诸夏的历史远比西方人的历史靠谱,欧罗巴学者关于历史的论点还是无视算了。
“冒昧地问一句……”克谢亚斯死死地盯着王猛:“能透露一下汉帝国大略的人口数字吗?”
开的什么玩笑,在这个什么都依靠双手去劳动的年代,一个国家有多少人口岂是能随随便便透露的!?
就算是到了公元十九世纪,一个国家有多少人口都是需要极度保密,谁窥探就证明谁在策划入侵!
一个国家的人口,不但代表着劳动力,还是战争爆发时可征兵多少的保证,是能随随便便刺探的?
王猛就非常不善地怒视克谢亚斯,差那么一点点就拔剑了。
尤利安“呵呵呵”一阵笑,赶紧将话题扯开,为克谢亚斯解围。
“阁下是使节,请注意言词。”王猛脸上带着笑意:“要不然……可是会令人误会的呢。”
克谢亚斯扯着难看的笑容,不断地道歉。
汉国目前的人口,算上满周岁的婴儿,总数是达到两千五百二十七万七千六百二十九人,但未成年人却是占了八百万以上。
随着鼓励生育的进行,汉国的人口还会再继续爆炸方式的增涨,每年不敢说新增百万婴儿,五十万以上总是有的。
人口普查并不将奴隶计算在内,汉国现在记录在案的官方奴隶和私人奴隶,数量达到了夸张的一千两百二十七万。
不算零头,是奴隶的补充和损耗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更。
主要是汉国周边的异国和异族数量着实是太少,不过有了阿三大陆,也发现了非洲大陆,相信奴隶的数量会每一年都往上翻,也许再过那么三五年,奴隶数量就该是突破五千万大关。
一千两百二十七万奴隶,半岛三国拢共贡献了将近三百万,草原贡献了一百二十万,南洋以及中南半岛贡献了四百万,其余就是西域和阿三大陆的贡献了。
尤利安和克谢亚斯悄悄地对视了一眼,王猛的反应有些大却没有深究,很值得他们松了口气。
按照罗马和萨珊的推断,汉国的人口应该是五千万左右,那是他们从所知汉军的数量得出来的推论,哪里知道汉国压根就没那么多的人口。
“汉帝国是真的能拉出百万大军。”克谢亚斯见王猛离得够远,压低声音:“还是能够充分武装起来的大军。”
克谢亚斯讲了一下自己所知道的数据,比如远征阿三大陆的近三十万(陆海军),征讨西域的近二十万,东北和北部合起来也是二十来万(没这么多),国内怎么也该有二十万以上的驻军吧?
其实克谢亚斯哪里知道历经大乱的汉人,存活下来的是以青壮为主,还特么是男性居多!
“汉帝国又得到了笈多王朝的近三千万人口!”尤利安在掰着手指:“笈多三千万人,那些即将被汉人灭掉的国家合起来应该也有近千万人,然后汉帝国还有那么多的殖民地……”
现在就有殖民地这个称呼了?还真的有。罗马人从来是将附庸种族的地盘视作殖民地,就是那种商品倾销和随意掠夺的地方。
“就算汉帝国人口不多,对我们也是没有区别。”克谢亚斯一直不能忘记在那场平原大决战亲眼看到的恐怖画面:“他们掌握了天神的武器,火药!”
近期以来,尤利安和克谢亚斯的友情是一再升温,他们要将罗马人和波斯人的和解从自己两人做起,推广到全部的罗马人和波斯人身上,一起愉快地划起友谊小船的双桨。
“抵达长安之后,我们之中不管是谁有机会……”尤利安发现王猛在走过来,没有刻意压低声音:“谒见汉天子的时候,一定要提出那件事情。”
上一次,尤利安虽然是察觉得有些晚了,可还是发现自己与克谢亚斯的谈话被王猛听到。
尤利安事后可是很小心翼翼地试探王猛到底听到了多少,尽管不是那么确定,不过猜测王猛只听到了一个尾巴。
“嗯嗯!”克谢亚斯依照波斯历史上对汉人的记载,有自己的看法:“汉天子应该会很高兴的。”
现在他俩面临着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国内会对他们的设想有什么想法。
毕竟嘛,两个国家(民族)在数千年之内都是各个区域各自的绝对霸主,历史上就是再艰难的时刻从来都没有当过谁的小弟,汉人没表现出恶意之前,两国也没有在战场上败给汉军,不到亡国灭种的那一刻,谁没点小骄傲?
第892章 超出理解之外
自身强壮,来了一个更强壮的,没有血缘和没有结拜的前提下,自己没可能看到对方比自己更强壮就扑上去抱住大腿喊大哥吧?
要是换成自己悠哉着散步,很突然跳出来一个凶残大汉,二话不说对着自己就是一阵胖揍,怎么都打不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