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乔不算汉国的顶级高层,对于一些真正的秘密没有渠道得知,倒是因为多次作为军方行军长史有自己的一些察觉,比如军队的某些辎重总是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可运输队极少进行粮秣运输。
  向外采购粮食就是袁乔这一次的责任之一,他只管向各国使节提出购买粮食的要求,至于用什么手段或是方式将采购到的粮食弄回国内,不是他所要去操心的事情。
  “贵国已经走海路到信度,完全可以通过海路抵达波斯,相信在未来我们成为一个很好的互通有无的友好国。”阿尔达希尔还没讲瓜分世界的提议,是厄古泰·巴赫拉姆一再劝解下才有的结果。他有些事情倒是可以信心试探,就问:“在贵国进军信度方面,或许我们也能达成一些协议,比如组成联军?”
  “信度?”袁乔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每个国家对外都有自己的称呼,汉国这边可以称呼阿三,波斯人也能称呼信度。他之所以发愣,是关于阿尔达希尔提及的组成联军:“阿三是你们的敌国?”
  “不,我们目前与信度的关系不好,但并不是交战国。”阿尔达希尔举起了案几上的茶杯,小口抿了一下下喝起来略略苦涩,回味之后却会出现甘甜的茶水,稍微沉吟了那么一下下,说道:“我们与罗马重新开战,信度与罗马有着很昌荣的海上贸易,贵国切断了罗马与信度的海上贸易路线,对我们很有利。”
  事实上汉国是知道波斯萨珊重新与罗马开战,却不清楚自己进军阿三洋是间接帮助了波斯萨珊,哪怕是知道了也不会有什么特殊感想,汉国入侵笈多王朝有自己的目标,不会因为间接帮助到波斯萨珊就觉得双方有什么友情。
  “我们可以出动舰队以及陆军,与贵国一同攻打信度人。”阿尔达希尔换上了真诚的表情,非常认真地说:“在攻打信度人方面,土地我们一寸不取,战利品方面可以进行商讨。”
  袁乔被阿尔达希尔的这个提议打了个措手不及。他并没有与他国建交的相关权力,更加没有与他国达成军事同盟的权力,一时间有点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除了信度方面,贵国重新进军西域,我们在某些方面也能互相合作。”阿尔达希尔见袁乔只是沉吟而不说话,下意识觉得光是针对阿三对汉国的诱惑力不足:“西域是贵国的传统控制区,我国完全赞同贵国重新控制西域。贵国或许不知道一些事情,比如现在对西域各国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叫匈尼特……”
  袁乔还真不知道匈尼特是什么鬼,再听出了匈尼特之外还有康居国和悦般国,然后是乌孙和西高车,也就知道后面的两个国家。
  “对了。”阿尔达希尔很突然地换上慎重其事的严肃表情:“匈尼特和悦般虽然大部分是嚈哒人,可是有着不少匈奴人后裔。”
  袁乔眼睛立刻眯了起来,他的这一个动作让阿尔达希尔看到,后者大概是在心里冒出一句“果然如此”的话。
  “匈尼特和悦般有匈奴人。”阿尔达希尔继续严肃着表情:“在我们称呼为里海的西部,那里有着一个庞大的部落,他们是你们先辈驱赶向西的匈奴人。”
  说的是已经西迁到后世乌克兰区域的北匈奴,而实际上波斯萨珊是很乐意看到北匈奴后裔跑到乌克兰地区,更乐呵的是北匈奴人不断驱赶哥特人向西,而被北匈奴赶跑的哥特人是不断找罗马人麻烦。
  【果然与传说的一样,汉人与匈奴是不死不休的死仇……】阿尔达希尔表面上一脸严肃,内心里真的是异常的乐呵:【只要提起匈奴人,汉人就会不管距离有多远想要进行追杀。】
  汉人与匈奴人自然是血仇,历史上已经发生过汉人知道北匈奴停在西域以西就不远万里过去追杀的事,那一句“明犯强汉虽远必诛”就是发生在那次追杀的背景之下。
  阿尔达希尔还知道一点,除了北匈奴之外,被汉室圈养了几百年的南匈奴,汉人的另一个王朝(西晋)就是灭亡在南匈奴手上,等于是旧仇加新恨都有了。他觉得汉人对匈奴人的仇恨肯定比大海还深,光是以匈奴人作为诱饵吸引汉人西征,可能就足够了。
  袁乔对着阿尔达希尔行了一礼,慎重地说:“多谢使者相告!”
  阿尔达希尔还是第一次接受袁乔慎重的行礼,按照波斯人的礼节进行回礼,内心里却是更加乐呵。


第687章 死对头
  在后续的接待中,袁乔先后从各国那里得到了足够的善意,无一例外是想要达成互相友好关系,建立贸易渠道。
  袁乔对于那些国家所谓的友好关系是一种比较嗤之以鼻的态度,想要的是各国答应汉国前往购粮。
  至于平等关系什么玩意的压根就不存在,只要是自己周边的国家,中原精英对那些国家的一贯态度只有两个,那就是选择臣服或被灭亡。
  中原王朝知道一个国家,就会想着打到屈服成为小弟或是直接占领该国土地,这种思想从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到秦一统也是如此,西汉更是将这种霸道思维付之行动,对于鞭长莫及的国家则是一种理都不想理的态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不是说说而已,是中原王朝历来说得到办得到的事情,一贯以来历代中原王朝除了分裂时期和两宋时期,基本上也真的是那么干的,朝贡体系也是在这种思维下出现。
  袁乔当然不会把一个受中原文化教育的精英心理表现出来,就是或多或少会在接待各国使节的时候露出一些高傲的举动,偏偏包括波斯萨珊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不含没到的罗马人),他们对袁乔的高傲哪怕是觉得不习惯或不服气之类,大多数人竟然觉得是理所当然。
  一个强国就该有强国的样子,强者对弱者不假以颜色是一种法则。身为弱者接受来自强者的轻蔑很多时候甚至是会欣喜,毕竟强者态度上蔑视弱者总好过直接施加武力。
  袁乔对来自波斯萨珊的正副使是最大程度表现得平等,那是建立在波斯萨珊不是一个弱国的前提下,这种态度上的表现很是让阿尔达希尔受用甚至感到骄傲。
  “我们有和汉帝国平等对话的实力。”阿尔达希尔其实对目前这个汉国的了解并不多,更多的是西汉和东汉的了解,尤其是将强大匈奴打得落荒而逃的西汉:“汉帝国明显也知道这一点。”
  厄古泰·巴赫拉姆在看马车之外的景色,他们已经离开建康城,目前是抵达梁郡地界。
  建康城作为现如今世界最大城市给予各国使节团的印象异常深刻,来自东方文明的各种事物都能让他们感到惊奇,见识过了东方文明的建筑,再看到汉人是怎么生活,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关于道路。
  在东晋小朝廷时期,建康作为小朝廷的都城就有连接各处的交通,道路原先就比较宽大,后面纳入汉国疆域又经过左右车道的改造,给各国使节团看到的就是一条整洁且宽大又充满次序的道路。
  可以说在目前的世界各国中,道路分左右的并不多,基本上就是一条路上要前往不同方向的人混着走,人少的时候没事,可是人多的时候就极容易互相拥挤。
  汉国早就执行左右分行,单方向的单行道给予没见过的人一眼就能瞧出其中的好处,瞬间就能看出次序感。而说实话,道路拥有次序和没有次序就是两个天差地别的情况。
  “不知道类似的道路有多少和多长。”厄古泰·巴赫拉姆说的是国道级别的道路:“行驶了那么久,我连一次颠簸感都没有感觉到,可以想象道路是何等的平整。”
  阿尔达希尔就不得不进行回忆,波斯萨珊自然是有宽大的道路,可没分左右行道就不说了,道路平整什么的要有也不可能是很长的路段。
  他们行走的这一条国道,是在原有的道路上进行改建,按照规格国道总宽是十六米,左右各自宽八米,中间有隔离道,两边建有护栏,类似的道路除了在汉国能够看到,哪怕是以交通便捷闻名的罗马都没有。
  都不是什么普通老百姓,谁不清楚一个国家的交通意味着什么,身份越高见识越广的人,越是能够从一个国家的交通来判断该国的实力和对地方的控制力。
  在进入梁郡之后,有些明白人松了口气的同时又将心给提了起来,那是因为从建康延伸出来的道路到梁郡也就终止,可梁郡境内却看到动用庞大人力和物力在建设道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便利的交通不但保证了罗马人对各个行省的控制力,还可以扩展更大的疆域。”厄古泰·巴赫拉姆有亲自去过罗马这个国家的境内,对罗马的交通有着无比深刻的印象:“与罗马相比起来,我们的交通远远不如,才会有各行省不断叛乱。”
  “我刚才得知,汉帝国要建设一条长达万里的国道。”阿尔达希尔是从鸿儒馆官员那里得到消息:“是我们从建康城出来时走的那种国道。”
  “真是一个有魄力的国家!”厄古泰·巴赫拉姆所知道的是,波斯萨珊的历代君王也有类似的想法,可是受于国力以及周边环境一直没能付之行动:“或许……我们回去后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建议陛下将计划变成行动。”
  阿尔达希尔却是苦笑了,波斯萨珊历代的君王之所以有想法而没有付之行动,不但是因为国力和周边环境,主要还是各行省贵族排斥。
  实际上谁都知道交通便利之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会得到加强,恰恰就是因为这样地方上的掌权者才会排斥,他们想要的是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弱,才能给他们更多的便利,比如发展自身家族实力之类的。
  不管是在帕提亚时期,还是到了萨珊王朝时期,波斯人的中央对地方历来就没有太强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帕提亚时期除了中央王族之外,还有六大贵族,后面以其说罗马人强横到可以将帕提亚灭掉,不如说是帕提亚的中央与六大贵族矛盾到了总爆发点,搞得沃洛加西斯五世破罐子破摔要抱着六大贵族一块玩完,也真的是玩完,但没想到的是信赖有加的阿尔达希尔家族会叛乱。
  到了阿尔达希尔家族成为波斯人的王族,第一代君王阿尔达希尔一世和第二代君王沙普尔一世都在致力于消灭曾经六大贵族的残余,可是更多的时候是不得不妥协,再来是六大贵族或许是消亡和虚弱,但总有新的贵族会出现,波斯人的政治体系又是那么回事,导致萨珊王朝虽然没有帕提亚那么悲惨,可要说对地方的掌控力也好不到哪去。
  “哪怕是交通无比发达的罗马,罗马(指首都)对各个行省也无法完全掌控,事实也证明便来的交通并不是万灵药,要不然就不会出现军队乱政(军官乱政)。”阿尔达希尔对罗马并不陌生,甚至应该说比对自己的国家要更了解,要不怎么说可以不了解自己却一定要了解死敌。他指着正在劳动的庞大人群,说道:“听说汉帝国的重新统一只是近几年之内,他们的皇帝是在去年才终止对外的大规模战争,可是仍然有很多的局部战争,国内却大兴工程。”
  刘彦当然还没有称帝,对外却不会用王号,是用高大上的皇帝称号。
  关于会爆发大面积旱灾的消息并没有被披露出去,仅是极少数的人知情,那是担忧爆发旱灾的消息会引发动荡,中枢是采取按部就班的方式先将百姓集中管理,等待建立足够的控制力和次序,才会将消息引爆。
  在完成对百姓的集中管理之后,给予不至于饿死的酬薪,再公布即将爆发旱灾,会使百姓在产生恐慌的同时团结在国家这一边,不给有野心的人有更多裹挟灾民的机会。所以透露消息的顺序也是一个大学问。
  包括波斯萨珊在内的第一批使节团是到寿春才暂时停下来,他们经过的沿途各县都能看到大量的人被集中起来劳动,对那种有序且分工明确的劳动方式极度惊叹,万分惊讶汉国的组织能力。
  “可以看得出来,尽管汉人再次复国仅是八年,可是他们(百姓)对统治阶层十分服从。”厄古泰·巴赫拉姆是个明白人,说道:“只有爱戴统治者才会乐于被驱使,也只有信赖统治者才会愿意接受指派,证明现如今的汉人皇帝受到拥戴。”
  阿尔达希尔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他还有自己的看法:“也证明汉帝国有着高效的行政体系。”
  事实上启动国家级别的工程并不是那么简单,并不是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就能启动国家级别的工程,关乎到的还有至关重要的组织能力。很多国家明明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却无法启动国家工程,就是因为组织能力不够,而组织能力什么的在历代中原王朝压根就不是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有着充足的经验。
  “罗马人来了。”阿尔达希尔是在寿春停下来的第二天才得知消息,心情变得阴沉的同时,也顾不得在去对汉国有更多的感慨:“他们已经从建康出发,我们之所以停下来就是为了等待包括罗马在内的那些国家使团。”
  如果说汉人与匈奴人是不死不休的死敌,那么波斯人与罗马人同样也是其中有一方必须被消灭的死敌。在阿尔达希尔出使之前,是有打探到罗马也有派出使节团到汉国的行动,甚至是波斯萨珊的海军奉命进行拦截,可罗马人终究还是来了。
  目前的罗马虽然已经是四帝共治,可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分裂,只是有着西部和东部的概念,分裂成为西罗马和东罗马是发生在公元三九五年。
  罗马经过军官乱政之后,国家因为长久的动荡是陷入虚弱期,可是到伊利里亚王朝时期又稳定了下来,好景不长又因为四大家族的先后崛起进入到第二次的“四帝共治”时代。
  罗马的第二次“四帝共治”是终结在君士坦丁手里,但是经过十四年的内战才重新形成统一,君士坦丁也成为罗马唯一的奥古斯都。
  现如今的罗马奥古斯都是君士坦提乌斯,他走向奥古斯都的道路充满了罗马特色,那就是必须与自己的兄弟决出胜负才能坐上奥古斯都的宝座,问题是他这个奥古斯都真正能够控制的地区也就是后面分裂后的东罗马,欧罗巴部分的西罗马则是在各个家族的自治之下。
  罗马与波斯萨珊的重新对抗中,实际上就是罗马的东边部分在对抗完整体的波斯萨珊,哪怕是这样都还能长期压着波斯萨珊在地上摩擦,原因是波斯萨珊统治下的阿拉伯人和贵霜残余时不时会爆发大叛乱,以及东北部的游牧民族也会经常进行入侵。
  “汉帝国知道我们与罗马正在交战,为什么会让我们停下来等待罗马人?”阿尔达希尔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恼火地说:“我们已经展现出足够的诚意了!”
  阿尔达希尔不光只是对同行的波斯人发火,后面更是干脆找到了袁乔表达不满。
  “本官亲自接待你们就是最大的诚意。”袁乔面对阿尔达希尔表达不满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情:“本官是大汉的侍郎,前往接待罗马等国的只是通事。”
  阿尔达希尔压根就不懂汉国的官职,一听接待自己的袁乔比接待罗马的汉国官员官职高,顿时觉得好受许多。
  “信度人是罗马人的朋友,而你们已经与信度人进入战争状态……”厄古泰·巴赫拉姆是用着迷惑的语气,说道:“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敌人的敌人才是朋友,不是吗?”
  袁乔听了翻译立刻就笑了,波斯萨珊与季多罗其实也是敌人,偏偏波斯萨珊来之前拉上了季多罗,国家之间是不是敌人或者朋友哪是那么简单。
  阿尔达希尔就说:“我们与汉帝国有着渊源流长的友谊,于需要上也会是天然的盟友,你们完全没有必要接待罗马人,应该将他们驱逐离境。”
  袁乔脸色立刻就黑了,十分不悦地说:“大汉不需要任何人来教导应该怎么做。”
  阿尔达希尔还想继续说什么,站在一侧的厄古泰·巴赫拉姆顾不得影响就赶紧拉扯制止,袁乔却是拂袖而去。


第688章 伟大的赛里斯
  “这是我们第一次踏及Sinae(赛里斯)这个国度吧?”
  “是的,我们早就想要来到这里,一直没有机会。”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就是这一次罗马的正使,与他进行对话的人叫马里乌斯·乌格里。
  就像历朝历代称呼远方的区域叫大秦,所以中原王朝所说的“大秦”并不单指罗马。而罗马的各个王朝都是叫中原王朝为赛里斯。
  赛里斯一种音译,文字翻译过来就是“丝国”,西方世界对目前中原王朝的称呼就是“丝国”,原因当然是因为丝绸的关系。
  当代罗马人认为他们之中并没有人到过中原王朝实属错误,实际上在公元一零零年的时候就有罗马人的商团到达过当时的洛阳,并且得到当时的汉和帝(刘肇)接见。这么一件事情是有记录在《后汉书·和帝纪》之中,也是首批罗马人从陆路来到中原王朝。
  赛里斯这个称呼是古希腊人的命名,罗马人继承了希腊人的某些文化,同时也将对中原王朝称呼为赛里斯的这个称呼给继承下来,一直到契丹辽国和北宋时期才改为China。而这个China其实就是指瓷器。
  China……也就是“瓷器国”指的是契丹辽国,并不是北宋。必须明白的是,那个时候的西方国家接触到的基本就是契丹辽国。而契丹辽国是从陆路上切断了北宋与外界的交流,导致西方和中亚大多数国家根本不知道北宋的存在,是将契丹辽国当作继承了诸夏文明的国家。
  要是从地理位置来讲,谁占据中原谁就是“正朔”的说法,契丹辽国被西方和中亚国家误认为就是诸夏文明后裔纯属正常。而那个时候西方和中亚国家对契丹辽国的称呼,也就是China这个称呼也就被固定下来。
  所以咯,不管是赛里斯还是China,都是外国对某种产品的命名,给延伸到生产这种商品的国家名称上。
  无独有偶的是,中原王朝对外国的命名也有自己的方式,最早时期有“大秦”这个称呼,而“大秦”的来源是《后汉书》和《魏略》。
  到后面,也就是两宋时期,尽管宋人因为海上贸易兴盛接触到的世界更为广阔,可是源于儒教兴起的关系,儒教又是出了名只把中原当“天下”,很干脆没把“天下”之外当回事。当时的中亚因为“宗教治国”,穿统一款式的长袍是一种社会趋势,宋人只看衣服穿着来区分,也就有了“白衣大食”、“绿衣大食”、“黑衣大食”这些莫名其妙的国家。
  罗马、法兰克、勃艮第和阿勒曼尼的这些使节团抵达汉国已经有六天,他们一样是在京口进行登岸,之前那些使节团发出的惊叹被他们继续感慨了一次,同样的事情还有逛市集想要采购丝绸。
  建康市面上的丝绸早在第一批使节团抵达之后就被买个精光,各家有贩卖丝绸的店铺还没有来得及补货,后面到来的使节团自然是没有买到。
  第二批到来的使节团,他们是经过很艰难地突防才抵达平蛮校尉部,海上突破萨珊海军拦截时沉没和被俘的船只有点多,绝大部分携带的物资等于是丢了。后面他们是乘坐汉国的船只才来到建康,学习第一批使节团将仅存不多的货物拿出来要贩卖,却遭遇到第一批使节团的尴尬事,汉人对于他们的商品压根就不感兴趣。
  其实法兰克、勃艮第和阿勒曼尼目前虽然已经各自建国,可实际上都没有得到承认,他们真正被承认是在西罗马崩溃之后,不过那是公元五世纪末的事了。
  其中的法兰克在后面发展最好,他们趁着西罗马瓦解时期大肆扩张,先后战胜了匈奴人,柔然人(阿瓦尔人)和日耳曼部落等法兰克其他势力。后面他们又击溃西罗马在高卢的残余势力,占领高卢地区,建立了墨洛温王朝,以巴黎为都,甚至是一再扩土并加冕为帝建立了查理曼帝国。
  查理曼帝国到公元八四三年分裂成为三个部分,既西、中、东三个法兰克王国。一直到公元八七零年经过《墨尔森条约》的调整成为后来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三个国家的雏形。
  所以啦,后世的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其实都是日耳曼这个民族的分支。而在现代的法国部分,法兰克人是与高卢人进行了融合,才有了法国佬与德国佬、意大利佬的真正分离。
  在目前罗马虽然已经形成分裂,可是从名份上依然是属于罗马的一个整体,罗马人并不承认法兰克、勃艮第和阿勒曼尼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依然是当作部落形式来看待,因此罗马人带他们过来汉国,他们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使节团,是被包含在罗马使节团之中。
  接待各国使节团的鸿儒馆实际上也不知道那么多,他们是按照各自的报名来进行记录,后世子孙要是翻阅史书,是看到不到法兰克、勃艮第、阿勒曼尼的相关记录,皆是被涵盖在罗马使节团的记录当中。
  相对于其余各国,汉国看罗马人其实是更加顺眼,双方一样有着黑头发和黑眼睛,就是五官轮廓上面存在明显区分,但其余各国不但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与汉国不一样,皮肤也是有着明显区别。
  “赛里斯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国度。”马里乌斯·乌格里说的是建康城的巨大,还有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竟然超过百万人口:“这是一个历史底蕴不会输给我们的国家,他们经过蛮族的入侵之后重新站立起来。他们的天子扫平了北方的蛮族,力图征服更多的国家,占有更多的土地。”
  事实上罗马使节团已经离开建康,走国道往北的时候是与第一批使节团一样对道路感到震惊,沿途看到汉人的劳动场景更多是感到新奇。
  “赛里斯入侵笈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麻烦。”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对汉国的仇恨,更多的是感觉烦恼:“赛里斯与笈多的第一次战争,赛里斯取得了胜利,笈多不会善罢甘休。”
  罗马与笈多王朝的海上贸易非常昌盛,贸易的输出国是笈多王朝,提供奢侈品的同时主要还是钢、铁、铜之类的金属,又会大量出售成品的武器。
  在当代,罗马就是笈多王朝的黄金输入国,罗马人四处征服搞来的黄金向外输出就是集中在笈多王朝身上,那是因为罗马本身并没有吸引笈多王朝的商品,等于是一种不平衡贸易,但双方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汉国将触手伸到阿三洋,对笈多王朝的海上破袭战极大干扰了海上贸易,一直是到第一次汉笈之战前,实际上还是有笈多的海上商船能够突防前往罗马进行贸易,等待第一次汉笈之战结束才完全终止。
  笈多王朝与罗马的海上贸易停顿也只是近几个月的事情,对于罗马的影响是有,可是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那是之前的交易物资还没有消耗干净,却是不缺乏明白人感到忧虑。
  罗马的东边部分并不是罗马人的老巢,意大利、高卢、西班牙等一些欧罗巴地区才算是罗马人的老巢,可目前的罗马虽然在政治名份作为一个整体,当代的奥古斯都命令能够发挥效果的却仅是东罗马(现代土耳其地区),使得与萨珊军队交战的罗马军队真的很需要来自笈多王朝的物资。
  要说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率领的使节团来汉国是什么目的,首要目标就是对汉国与笈多王朝的战争进行调停,但他们并没有自大到认为可以命令汉国或笈多王朝,只是必须进行尝试。
  在有使节团前来汉国的同时,罗马其实还有另外一支使节团是前往笈多王朝,一样是寻求调停。
  “事实上以地缘来看,赛里斯该选择盟友也是我们。”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已经打探到波斯萨珊想和汉国结成盟友的消息,那是波斯人没保密,汉国这边也根本没当回事,很容易就能打探到相关消息:“我们在最西端,赛里斯在最东端,波斯人是在中间,一旦我们与赛里斯达成同盟,可以从两个方向对波斯进行瓜分。”
  说起来罗马人的确是很喜欢找盟友的,每一步的扩张都是先找到该区域的一个国家或部族作为盟友,去共同瓜分该区域最强的国家或部族,等待该区域的国家(部族)完蛋再翻脸不认人,就这么扩张到地中海成为他们的内海,偏偏各个国家和民族还屡次上罗马人的当。
  在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等人出发前,是得到当代奥古斯都君士坦提乌斯的直接授权,有权对任何国家或民族进行结盟,因此争取与汉国成为盟友也是他们出使的目标之一。
  相比较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等波斯人觉得汉人会因为先辈的情谊“再续前缘”,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等罗马人则是要理智非常多,结盟什么的就是一个尝试,能够结盟当然是天大的喜事,无法结盟至少也要达成民间贸易。
  当然了,罗马人最希望的还是调停汉国与笈多王朝的战争,就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拿不出什么筹码,威胁什么的更是无从谈起,延伸出来的关键问题就成了与汉国的贸易,比如购买极度渴望的丝绸之外,寻求从汉国采购大批量的金属或是武器。
  各方使节团是在寿春进行会合,期间少不了罗马人和波斯人在碰面之后的各种麻烦,就是双方总算没有昏了头脑,知道脚下是汉国的土地,互相看不顺眼的同时,保持理智没有发生流血冲突。
  他们是在袁乔的亲自带领下一路北上,看到了汉国正在进行的大工程,同时也看到了战后该有的满目苍夷。
  对于建康到新长安的国道建设是采取分段模式,不管是哪个使节团在搞明白这一做业后是被惊讶到了,产生文字的使节团无不是用文字进行记录,视这一发现为隗宝。
  经过三个月的路程,他们才算是进入关中,经过潼关时不免会对险峻的雄关发出无数的感慨。
  “赛里斯的国土太广袤了!”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沿途看到的东西太多,比较确认的是汉国这边没搞什么门面工程,该有的繁荣有,该是被战火摧残的废墟也存在,认为自己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汉国:“我最惊讶的是赛里斯人的组织能力,他们竟然能够管理数百万人做相同的工作!”
  任何一个外来者都对汉国的组织能力感到吃惊,尤其是除了管理自由民之外还有大量的奴隶,有人就询问袁乔,得到的答案是工程的各地路段并没有爆发暴动,他们多少还是相信袁乔的说词,毕竟一路走过来自己也没有看到。
  “赛里斯的疆域接近一千两百万平方里(不是公里),与我们的陆地疆域差不多。”马里乌斯·乌格里的消息来源就是袁乔,他也不觉得袁乔有必要说假话:“这是赛里斯天子用八年的时间打下来的疆域。”
  罗马是围绕着地中海在进行扩张,除却欧罗巴西端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