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多少了解我们的你,是不是能够来避免这一场或许并不需要发生的战争?”
笈多王朝现在都还没有搞明白一点,那就是重新在东方屹立而起的汉人为什么要来发动战争,双方距离太远太远,压根就没有什么纠葛,更不用谈什么利益冲突。他们不想发生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可是也并不惧怕战争,打算集结足够多的舰队打上一场,获胜和失败将会用不同的策略来应对汉国。
李明已经知道笈多王朝并不是什么未开化的落后文明,他却是鄙视阿三没有血性,明明海上贸易航线已经被破袭得不成样子,双方实际上已经进入战争状态,可阿三还想在思考有没有必要进行一场实际上已经爆发了的战争,不得不讶异阿三的脑回路是怎么回事。
阿三是一个神奇的民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经常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行为,处理事情的态度也通常不走寻常路,才有了被坑千百次依然痴心不改的精神。(没错,指的就是毛熊)
卡皮尔·马里克见李明有些发呆的样子,像是在开玩笑一样地说:“知道为什么让你离开宫城吗?因为我们很认真地探察史料,发现你们汉人有进入他国王宫行刺的爱好,而你并没有那么干。”
李明是完全不知道卡皮尔·马里克这个笑话是什么意思,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
然而,卡皮尔·马里克说的并不是荆轲刺秦王,是汉人出现在西域之后,屡屡干出数十人就敢冲进他国王宫,宣读一份压根不存在的讨伐诏书,再弄死这个国家的国王。
笈多王朝这几个月不是干坐着,他们在尽可能地探知更多关于东方的消息,首先干的就是派人到西域,看看汉人是不是又再次进军西域,很显然还真的有汉军重新进入西域,只不过是止步于鄯善。
阿三在探索汉国的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力,其中当属萨珊王朝最为关注,位处西域的那些国家在知道后少不了一些添柴加薪。毕竟汉国的再一次崛起,最紧张的就是西域各国了。
西域人干得不错,他们是将汉人的各种劣迹(丰功伟绩)说出来,有必要的时候还得夸张地修饰,将汉人描述成为一个极度野蛮且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的民族,就没什么比汉人敢于几个人就冲杀进一国王宫诛杀国王更野蛮的行径了。
李明不是什么世家子,汉国建立之前就是一个被胡人任意欺凌的百姓,走出家门三十里之外还是成为一名汉军士卒之后的事,虽说是在军队里受到一些教育,可并没有人会去进行历史详解。
“数十人就敢冲进一国王宫,大呼战号干掉敌国的国王……”柴雄立刻就咧嘴笑说:“听着很带劲啊!”
卡皮尔·马里克听不懂汉语,因为李明已经多少会一些梵语也没有带翻译,可他看柴雄的神态并不觉得是什么好事。
被笈多王朝羁押的汉人有二十六人,其中有十三名军士,另外的人是水手。他们在被俘之后多少是被拷问过,却没有出现减员。在他们与李明重新会合之前,有十二名军士一度是被安置在笈多王朝驻军营地,每日就是与笈多王朝的士兵对练。另外的十二名水手,他们是一直处于被关押的状态。
笈多王朝的官员拿汉军的军士来对练,无非就是想要看看汉人的战斗力,他们也的确看到汉人……至少是汉军有自己的组织度和配合。虽然笈多王朝并不知道包括柴雄在内的军士在汉军之中属于什么等级武力,却是能够从屡次对练中发现汉人陆上的配合能力不差,至少同等装备和人数情况下,笈多士兵是处于劣势的一方。
“我将会回到克塔克,会率领其中的一支舰队参与战争。”卡皮尔·马里克笑着问李明:“如果有需要,我可以为你带去信件?”
李明想了想还真的觉得有需要,他礼貌性地点了点头,立刻有仆从端上来羊皮纸和炭笔。
对了,纸张是早被发明出来,可是只有少量经由路上丝绸之路被贩售出中原王朝。除了华夏文明之外,其他文明实际上还没有掌握对纸张的制造方法,羊皮纸还是各文明的主要记录承载物。
炭笔就真的是木炭做的笔,比较巧的是汉军在内部也是普及使用炭笔,与之不同的是阿三提供的笔有经过加工,是用一种皮革来进行包裹,将笔尖给做了削尖处理。
李明认识的字有限,写了不大的篇幅,主要是述说自己被俘之后的一些经历,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见闻,再提起一众被俘同袍暂时安全。有些无法写的字,他是用图案来进行描述,就是画起来没什么美观。
卡皮尔·马里克得到李明的信件看去很是高兴,他一再保证一定会将信件递交汉国一方,甚至是询问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地方,后面才离去。
“这是一个奇怪的国家。”邓良笑嘻嘻地说:“换做我们对待战俘,哪是这个样子。”
对于这点所有同样被俘的汉人都是深以为然,没有被虐待就已经是很不错,能得到一日两餐就显得特别,反正别想着有超规格的待遇,他们被俘之后尽管有着不同经历,可真算不上有多么凄惨。
“所以咯,要是征服这个国家,反正我是觉得可以按倭人的待遇来管理。”柴雄是个有见识的人,多次来往倭列国享受超国民待遇。他略略好奇地问李明:“队率,你信上写了啥?”
李明就是一个队率,有些特别的只能说是有上造爵位。他所在的一个队,留守船只的两个什在抵抗过程中折损了八人,剩下的除了被俘就是伪装进入笈多王朝各地进行情报收集,损失最多的反而是船只自沉后没来得及出船舱的水手。
“只是给予他所想要的。”李明说的是卡皮尔·马里克要的接触由头。他挥挥手让大家随意一些,等待都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先询问一下各自的遭遇,后面说道:“显然,我们没死是因为阿三想要留下余地。”
对于这点只要是汉人就觉得搞笑,他们不理解阿三的思维,想的是换做自己肯定不会这么干。
“也许是半个月,可能也是一个月,海上的大战必然爆发。”李明与众人到了笈多王朝所处的阶层不同,他了解的情况会更多一些,没去谈他们将要做什么,比如柴雄提议的学先辈勇士杀进笈多宫城干掉国王。他扫视着众人,后面咧嘴笑说:“不是老子胆怯,是老子有必要将自己所看见和了解的,带回大汉进行呈报。”
每一个人在面临一个抉择的时候必然是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就需要有领头人来下达决议,李明不管是从职位还是爵位都有作为领头人的资格,只要在场的人不叛乱,他的决议就是最终命令。
【这是一个奇葩的国家,有着一帮想法奇特的统治者,有数量众多的受欺压者,我是想不出更多……】李明走到室外观看着花园,那里看去一片绿色,还能看到众多美姬在喷泉水池戏水:【肯定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我一定要回去,将自己的见解进行上报!】
到了李明这个阶级,就是掌握的知识再有限,可身为二十等爵的利益获得者一员,他总是能够模模糊糊抓住一些什么,说不准大汉对阿三的征服之战还能起到关键作用。
第669章 没想象的那么弱小
大海之上波涛依旧,平蛮校尉部却是经过数月的发展完全改头换面。
原先的平蛮校尉部只是开辟出沿海的一片空地,虽有建造房舍却并不太多,更多的是临时性的军帐。
此时此刻,军港已经初显规模,港内泊位停靠连成一排排的战舰,外部临海亦是船帆影叠,纵观下来各型号船只不会下余两百之数;陆地之上开阔出更广袤的空间,深入内陆十数里,原先的原始丛林变成了建筑群,各处宽广的校场之上操练之声不绝,各条道路之上军士与水手的身影随处可见。
这个地方空气潮湿且降雨频繁,汉军是入乡随俗建造不少以竹子编排为主体的房舍,通常是以大木支撑,于房子底座留出一个隔空层,一楼基本不住人,只在二楼以上进行安居。
“笈多纠集战船,欲与大汉一较高下?”桓温到平蛮校尉部已经两个多月,他理所当然成为这片区域的汉军最高指挥官:“此,乃是乐见其成之事。”
房舍留下隔空层有相当多的用意,多降雨很多时候会形成水汪汪的一片,不想房内入水自然就不能像在中原那样建屋。再来是这个地方的各种虫子和蛇类着实太多,隔空层也是起到一种防护作用。
汉国新占该地,短时间内无法按中原习惯建设,只能是将这个地方改造,至少是不再有那么多的虫子和蛇,中原建筑才会大肆建造。
人类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生物,只要有足够多的人群居,必然会使当地的面貌出现改变,不止是在自然风貌上的改造,实际上各种人类认为有害的生物也是被迫迁徙或是被灭杀。
桓温没来之前,是由李迈接替伏伟来进行指挥对笈多王朝的海上破袭战。
李迈本是东晋小朝廷的水师高官之一,于汝阴之战归降汉国,后面参与了汉军对小朝廷的灭国之战,在寿春之战和京口之战立下功勋,任海军郎将。
汉国海军针对笈多王朝的海上破袭战,是从伏伟率领舰队到来开始。一开始只有十来艘战船游弋于阿三洋的孟加拉湾海域,等待李迈带来第二支舰队才在整个阿三洋展开破袭战。
破袭战对笈多王朝造成的打击自然不小,却办不到完全封锁笈多王朝对外的海上贸易,只是随着汉国战船的一再增加,笈多王朝距离海上贸易完全中断也不远了。
为了不使汉国海军横行无忌,也是要保证海上贸易航道,尽管笈多王朝真不愿意进行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可是他们也没有干坐着,是调动本国海军对汉国海军展开反击,双方也多次展开海上交锋。
笈多王朝不愿意开战,那是上层的一种思想,他们看不到战争会带来什么好处,本着进行沟通来停止战争的意愿,却也不是蠢到只挨打而不进行反击的地步。
汇集到克塔克沿海的笈多海军一直在增加,他们还组织了多次护航编队护送商船,使海上交锋的规模一再扩大,双方参战战船最大的一次,规模已经超过百艘。
那一次百船会战,汉国这边的指挥官是伏伟,笈多王朝的指挥官是一个叫加瓦拉·库纳勒·杰定的高种姓贵族。
百船会战只是打了一个下午,是以伏伟下令撤离作为结尾。此役,汉国战沉十六艘,笈多方面战沉十七艘,双方战船无一不是受损状态。会是伏伟选择撤退,是因为后面笈多有了新的援军。
“我们已经知道笈多的海上战船格局。”桓温多少是有些兴奋:“他们最大的战船比我们的还大,总体而言却是我们的战船更有优势。”
不是说假话,笈多王朝出现了一艘非常庞大的战船,长度该是接近百米,宽度该有个四十来米,吃水深不明,不算船桅的水平面船体最高度少说有个八九米,这么一艘船摆在海上就好像是一座大山。
汉国这边最庞大的战船,长度也就是七十六米,宽度十七米,吃水深七米,不算船桅水平面建筑最高度六米,真比已经发现的笈多大舰小了不少。
笈多王朝超过三十米长度的战船却是不多,基本是长二十米左右、宽五六米左右的战船,更小的就只能算作战舟的类别。
根据汉国这边的情报窥探,笈多王朝的舰队正在编组之中,那艘巨舰配属八艘六十来米长的大舰,余下就是三十米以下的战船。
汉国这边的战船,制式弩船普遍在长三十米和宽八米,以此类仿照系统的战船数量最多。往下就是一种以冲撞为战法的艨艟战船,余下其实也只能算战舟。
艨艟战船长度有十二米、宽四米,船首有专门的撞角,却没有装备床弩。它们其实是以往内河水军的主力舰,往往是依靠人力船桨的动力来驱动,将敌船撞个大窟窿就该倒车撤离。
现在的海上战船还不是以吨位来计算战力,是按照战船的大小,肯定也是要算上防御力以及航速、承载力,来区分战船是否足够强大。
在战船方面,桓温已经得知的是,笈多王朝不乏可以称为海上巨兽的战船,可绝大多数在船体大小上却是劣于己方。
“他们自然也将床弩装备到战船之上。”李迈多次亲自处于前线,他在这一次入侵之战将负责指挥海军,绝对不能对敌军一知半解:“以探知情况而言,装备床弩的敌船还不少。”
桓温过来是要主持对笈多王朝的入侵之战,虽然有着最高指挥官的职权,更多是将在展开登陆之后踏入敌国疆域,海上舰队依然会是以李迈作为指挥。
汉国的军队想要登陆笈多王朝沿海进行入侵,理所当然是要发生在获得制海权之后,要不然陆军上了岸却没有制海权,可不被断掉后路了吗?
跨海作战真的不太简单,尤其是远赴本土数万里之外作战,所登陆的土地就是敌国,一开始就是深陷敌境作战,举目四望别奢望能有友好之人,就是想退也只能撤向海岸线。那么制海权肯定是要掌握在手里,要不然不但要心里惴惴不安,失去制海权也就等于将登陆部队丢下陷入死地。
“以数量而言,笈多已经纠集将近六百大小战船。”李迈带头走向悬挂墙壁的军事舆图,指着克塔克的位置:“敌军战船主要聚集此处,超一半船只是民用改为军用。目前敌船的数量仍然还在增加之中。”
以现在而言,船只上面的军用和民用界限其实并不明显,无外乎就是使用船只的人是军队还是民间,一切只因为还没有进入到大炮时代,海上交战除了远程的冷兵器互射之外,就是进行碰撞后的接舷战(也叫跳帮战)。
事实上,就是到了火炮主宰胜负的时代,许多民间商船进行改装,安装上火炮也能成为一艘战船,就是民用商船的船体在建造之初就没军用战船坚固,再来是船体结构也不是真正的军用。真正展开互射之后,民用商船改装的战船从火炮数量和船体牢固上面肯定无法与真正的军用战船相比。
真正进入军用和民用的大区分时代是到了大型舰炮上场之后,那是战舰列装大口径舰炮,安装防护装甲的舰炮还通常要有牢固的基座,基座还得是能够进行转动。在这么一个巨舰大炮的时代中,军用战舰和民用船在一开始的船体结构上就不相容,别说是挨揍的防护力方面,关于火力点布局、装甲的加固、航速方面,改装民用船的工期以及成本还不如加紧建造真正的战舰。
一直是需要到航母出现,民用邮轮的改造才再一次上场,只是民用邮轮改造的航母真上不得什么台面,反正大舰队的对决不会有这些改造航母什么事。民用邮轮改造的航母,它从舰载机容量、吨位、航速上面肯定比不上真正的航母,一整支战斗编队没可能在进入战斗状态后,刻意做一些降速的行为。因此民用邮轮改造航母,一般是被用在护航和一些破袭战上面。
笈多王朝是一个海上贸易异常发达的国家,他们常年拥有一支数量在三百艘左右的海军。源于笈多王朝海上贸易的兴盛,他们民间拥有的船只数量不会少到哪去。以正常的比例而言,笈多民用船的数量必然是海军所属战舰总吨位的二十倍以上。
“也就是说,等待敌军发动决战时,他们的船只不会少于千艘?”
“职以为,会达到一千五百艘以上。”
中原王朝一直以来都不是什么海上强国,其实对于海军什么的就是处于初步摸索阶段。以往在计算战船时,算的是内河可参战船只,少有的几次长江大战有史可查,最大规模的也就是赤壁之战,三方陆军就不说了,参战船只也没有超过千艘。
能够参与海战的战船,每一艘都要能够经得起海浪的考验,也就代表战船就是小也不会小到哪去,桓温已经在想象一千五百艘战船铺开的画面,脑海中是船只的重重叠影,想到的形容词汇也就是“铺天盖地”这四个字。
汉国有派探子到笈多王朝进行情报收集,笈多王朝的海军汇集是路上探子以及海军船只的总汇,必然是会存在数据不详的情况,却也能做最大的参考。
“关于笈多的陆上军力,我们目前掌握的是他们不会少于四十万。大体是分为各种步军,骑兵区分战马骑兵和战象骑兵。另外,敌军还在大量装备战车。”
笈多王朝的步军还是有比较严格的等级,不着甲的步兵占了绝对的多数,又以近战轻步兵和弓箭手两种,其中弓箭手绝对是一大特色。他们的着甲步兵是以刹帝利武士集结而成,配以各个刹帝利的精锐私人武装,也就是所谓的贵族部队。
说笈多王朝的弓兵有特色,是取决于当地环境因素给弓和箭带去本地的鲜明特征,他们的弓是一种长弓,由金属或竹子所制成,箭是长的竹杆加上金属头,又以金属长弓最为强悍。阿三长弓和西方或中亚的复合弓不同,后者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翘曲,而阿三因为气候影响,阿三长弓被誉为有长射程及强大穿透力的武器,也可以对抗骑马的弓骑兵。
关于笈多王朝的弓箭手,汉军这边已经有充分的认知,那是双方在海上交战时没少互射,汉军对于笈多弓箭手的射程多少是有些讶异,也研究过笈多军队的箭矢构造。
汉军这边当然有弓箭手,分为步弓手以及马弓手。步弓手的制式弓其实就是硬弓,大多是一石左右的张力,射程最远也就是一百五十米。马弓手使用的当然是骑弓,分长弓以及角弓,长弓最远射程达到两百米,角弓最远射程只有七十米。
汉军对笈多弓箭手会讶异,是发现笈多弓箭手可以将箭射出三百米的距离,哪怕是在三百米之后还是有着很强的穿透力。
“常备陆上军力四十万,进入战争状态必然更多。”
桓温手中的陆上兵力只有两个常备军,算上附属仆从兵的话,陆上总兵力也就七万。他来之前还不太理解刘彦为什么会说无法一次性消灭笈多王朝,刘彦所要的是一次性将笈多王朝打疼了,使用强悍的武力来使笈多王朝屈服,从政治上获得想要的敲诈。
要说之前桓温多少抱着一次性将笈多王朝灭掉的想法,得知笈多王朝的现有实力,再估算其战争潜力,理智上明白一战灭国是真的没指望,接下来就该想着怎么将笈多王朝打疼,能够将笈多王朝打得越疼,军事较量之后的政治谈判也才能更好敲诈。
“首战在于海上胜负。”桓温眯起了眼睛,像是思索了一下下,后面才看向李迈:“若大汉邀阿三进行会猎,郎将可有信心?”
李迈必须要问清楚:“以当前三百战船,与敌方千艘战船,进行会猎?”
桓温做出哑然失笑的举动,大气地说:“战船?大汉会缺战船?!”
李迈一想也是,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有哪一支舰队的战船少于千艘,他有顾虑的是后续战船会在什么时候抵达。
第670章 铺天盖地而来
汉国在太平洋并没有遭遇什么威胁,整个太平洋之上没有可堪一战之敌,不管是北洋舰队还是南洋舰队执行的是对海洋的探索与开拓,还真没有遭遇到有威胁的海上敌人。
明明没有可堪一战的敌人,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的规模却是各自超过千艘战船,并不是汉国富裕到战舰能够像饺子那样下,是刘彦有着逆天的系统部队,说是各自有千艘战船,实际上非系统战船也就一两百艘,其余皆是运输用途的船只。
汉国将军事触手伸到马六甲之后,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的非系统部队是改编成了南方远征军的一部分,到了阿三洋的三百余艘战船就是这样的由来,他们被调走之后,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看似没有少了多少战船,可实际上全是系统部队。
由于汉国的造船能力有限,对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的非系统战船补充速度并不快,再来是现阶段汉国的军事红区是在阿三洋,哪怕是真的有新的战船下水,也会被划分到南方远征军序列。
桓温并不清楚笈多王朝那边什么时候大举出动,他能做的就是尽快向中枢发去公文,第一个请求调动的就是离得最近的南洋舰队,要是阿三洋这边战况进入胶着少不得需要北洋舰队来援。
建造系统船坞造船?那是建立在刘彦有那个心思的前提下,他入关中之后注意力转向了新长安城的建造,还有即将爆发的干旱,没有得到通知哪怕是平蛮校尉部周边已经建立起系统船坞,没有执行建造也不会有战船出来服役。
地球分南北两极,每个区域的环境和气候也不一样,要是按照纬度来算的话,平蛮校尉部是处于亚热带,春季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些闷热,还是那种空气潮湿的闷热,到了夏季还是闷热,哪怕是已经进入秋季依然是又闷又热,倒是冬季有点像是中原区域的春季。
对于远征军来说比较麻烦的是,一到秋季这个地方的雨就会下个没完没了,有时候会是一下就停的过云雨,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月之中至少有二十天是在下雨,等于是将士们除了躲雨就什么都别干了。
没完没了的雨势还给了远征军新的考验,除了雨水过多造成哪里都是水的窘境,储备的干柴数量是在每日消耗,要是干柴消耗干净,将士们的饮食就会出现问题,至少是别想吃上热餐。
“最新的消息,南海出现飓风登陆,交趾沿海严重受创,马六甲暂时也无法通航。”
秋季出现台风或飓风在那片区域是再正常不过了,不但会使海面变得非常可怕,陆地沿海也必然会被风吹得一片狼藉。
“相比大汉,笈多对那片海域的了解会更多一些。”李迈耳朵里听的是雨水拍在竹排上的“啪啪”声,外面正在下着大雨。他忧虑地说:“职以为,若笈多正在寻找战机,正是当时。”
大批汉国海陆军屯驻平蛮校尉部,对于笈多王朝绝对不再是秘密,只是汉军战船封锁严密,笈多王朝的战船难以靠近观察,致使笈多王朝知道这个地方是汉军的重要基地却对情况不明。
桓温立刻就反应过来,问道:“宪和的意思是,敌军会来突袭?”
“若职为笈多将领,便不会放过如此大好机会。”李迈在做的不过是一种换位思考,他用着推研的语气说道:“笈多对此地已经知情,却是难以靠近观察,不明我军实力如何进行交锋。我军后方出现断层,敌军为大战计算,前来决战的信心或许未有,却会渴望知晓此地状况。”
之前桓温就有相关的思考,只是对海上作战陌生不太确定,见李迈说的笃定,就颔首:“如此的话,便是几日之内了?”
交流靠吼和通信靠跑的年代,信息传递上的时间延迟是看距离的长短。且不知晓笈多王朝有没有船只在马六甲附近窥探,他们会根据往年的经验来做出推断,对南海以及马六甲海域肯定不会陌生。
桓温到平蛮校尉部之前有停靠在海峡几日,了解到当地的半岛和周边的岛屿之上不缺阿三,既然那边是有阿三的移民,没道理阿三对那边陌生,甚至应该说至少比初来乍到的汉人更熟悉才对。
“大汉的战船可以在雨中航行,风浪太大却是无法。”李迈尽力回忆笈多王朝的战船款式,说道:“目前海上风浪不大,仅是处于雨季。敌军不乏大船,想知晓敌军会否来袭,可查阅近日敌军动向。”
简单点说,任何军事行动都是需要准备时间,海军出战之前肯定要对船只进行相关的检查、维护、保修,更要备下足够多的物资。这样一来的话,只要观察笈多王朝近一段时间海军的出动就会发现端倪,尤其是看对方的大舰是否出现更能有准确判断。
每一艘船只都有自己的航行日志,不但是记录航行的航线,还是本船的状况,以及所发现的信息,想要窥探笈多王朝海军的状况,查阅前去破袭的各舰日志最为直观,就是工作量有点大。
作为上位者的桓温不需要事事亲为,他嘴巴一张自然会有人去忙碌,半日之后就得到一个相对详尽的信息。
“宪和立功了。”桓温平时并不是一个和蔼的人,对于有能力又能帮自己大忙的人却不吝啬笑脸:“笈多的大舰近几日果然没有出现,想必正如宪和所猜,他们要趁此大好机会前来窥探。”
李迈就是吃率领水军的那碗饭,别人能不敏感,他必需要有敏锐的嗅觉,要不然舰队驻港受袭,丢了面子事小,舰队遭受重创却要担负责任。
桓温在海战上面需要仰仗李迈的能力不小,给予了最和煦的笑容,问道:“宪和既然料到敌军动向,可有应对之策?”
远征军战船三百余艘,时常出动前去进行破袭战的战船在百艘左右,临时的作战任务肯定是无法通知到那些正在展开破袭战的编队,毕竟现在根本没有无线电这玩意。停靠军港进行维护、检修和等待补给的战船数量不固定,处于指挥链可调动范围的船只不下于一百五十艘。
李迈一直坚信自己的猜测不会出错,心中早有腹稿,却不能不尊重桓温,就以请示的口吻,说道:“敌军会来多少战船并未可知,职以为不会少于三百之数。大汉在军港之内可参战的战船约有一百三十艘,与之正面交锋自然不怵,却难以给予敌军最大的教训。军港建有完善水寨,哪怕遇袭也非敌军可轻易攻破,是否将舰队指派出港,以水寨为诱饵,吸引来犯敌军?”
让舰队出港在外隐蔽,以军港作为诱饵让笈多海军杀进来,等待笈多海军进入包围圈,隐蔽的舰队再围过来,桓温一瞬间就开始评估可行性,思索下来觉得可行。
“敌军虽不知晓我军战船数量,却不可使港内看去一片空旷。”桓温对于李迈这种不将话说完,留下一些补充照顾上司颜面的下属,是一种很欣赏的态度:“便由宪和来做安排。”
李迈自然是行礼应:“诺!”
别看李迈和桓温都是东晋小朝廷的降将出身,可他们真的是亲近不起来。桓温的名声并不算好,至少是在南方负面居多,与人相处上面更不是什么谦谦君子,甚至多少是有些跋扈。那些或许是桓温的本来性格,或许也是给予君王把柄,可也让同僚产生忌惮和惧怕,少不了有一些同僚还会厌恶。
李迈自然不会表现出对桓温厌恶的一面,得到命令也不拖沓,向桓温告辞之后找到伏伟,两人都是海军高层,接下来的那一场交锋还需要同心协力。
雨自然还是一直在下,完全没有停下来的趋势,处于军港的战船在一片雨点遮盖的朦胧之中分批出港,他们不会是向北而去,是到南部海域进行隐藏。
汉国在这片区域并不是只有平蛮校尉部(仰光)临海的这个基地,位处后方的还有大基地(土瓦),就是另外的这处基地建设完善度比较差,一般是作为受损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