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嶙峋的饿殍。虽说是胡人和晋人都有尸枕街头,但终究还是以晋人居多啊……
  “王聪,你是世家子吧?”张石走路的时候并没有刻意选择很路边,他身上穿的不是正统晋人的款式,是一种……怎么说呢,该是汉部独有的束身款?
  王聪身上穿的衣服也是汉部的款式,其实要是时间往后面再“挪”上数百年,那一身衣服就是隋唐时期的武士服,但跟现在的晋人款式真的不一样。
  晋人喜欢风流倜傥,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当然,这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穿得起,平常人连一块布估计都买不起。
  张石等人是身带使命而来,代表的是汉部,穿上有异于晋人的款式,腰上悬着战剑或战刀,不管是从装束或者是从精神面貌,看着就是不是晋人。这样一来,他们在襄国尽管还是有些麻烦,但总算不会被普通的胡人骚扰。
  “回管事,聪虽然为王氏,但……只是很远的旁支。”王聪颇有些阴霾,或许觉得脸色不对,调整了一下转为苦笑:“若不然,也不会被丢下。”
  张石只是简单地点点头,身在中原的晋人,被汉部收留的那些,谁身上没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比惨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是增加自己的负面情绪。他们既然是被收纳进入汉部,还能被刘彦委以重任,该是思考着怎么把事情办妥,然后获得新生。
  襄国比起其它城池略略好一些的是,看去不是那么破败,街道上的行人也显得更有人气一些。人是多了,认真观察的话,白种羯人无论是在什么地方都彰显出了身为“国族”的嚣张,他们无论是身穿什么样的衣服,或者是面对什么人,就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傲娇脸色。
  什么人在街道中看起来是最显得小心翼翼?毫无疑问会是晋人。这些晋人不管是富贵的还会是贫穷的,不管是身为奴隶还是官员,他们基本上走路就是尽量靠在街边,走起路来经常是左右四顾,不用特意观察也能看出内心里的担惊受怕。
  也对,除了有数的一些晋人,大多数的晋人在后赵政权之中连野兽都不如,他们哪怕是被杀也不过是杀人者赔几张羊皮的事情,哪能不是时时刻刻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恐惧之中?
  张石和王聪等人这一次就是要去见一个稍微有身份的晋人,那人名叫蒋干。
  这个蒋干与三国的那个蒋干同姓同名,但绝对不是同一个人。他是冉闵府中的一名门客。
  张石有打听过这个蒋干,打探到的消息是,蒋干与张乾、萧全、缪嵩、刘猗等人皆为冉闵之心腹亲信,亦算是冉闵所建幕府中比较重要的人物。
  冉闵在后赵的地位并不低,应该说是武职中与李农混得最好的两人了。他们可以在一定事情上影响到后赵的国政,但要说石虎有多么信任则就是胡扯了。
  事实上,历史到了晋朝的时候,又恢复了春秋时期的模样,各种显贵乃至于是大门大户又大肆招募门客和部曲,风气之盛行与服用五石散别无二致。
  五石散是啥玩意?这东西是在东汉末年于一些名士之中流行,等于是一种另类的毒品,名士们认为服从五石散可以强身健体,似乎还有放松精神的作用?
  张石本来是已经放弃掉接触冉闵,改为去从那些比较贪财的朝中文官入手,可是昨日他却突然得到了招呼,说是一个叫蒋干的人约见。
  后赵政权的文臣并没有太大的权力,特别是张宾那一代文士该死的全死了之后,也是石虎压根就不喜欢儒生,曾经在石勒那一朝混得风生水起的儒士们能干的事情已经不多。
  蒋干自然没有明晃晃地留下帖子或是报上修成侯家门的名号,他相信那个汉部的什么人肯定会去查探清楚。
  修成侯是冉闵的爵位,冉闵现在官拜北中郎将,又有一个游击将军的衔。事实上后赵的官职略乱,一个人身兼数职很平常,越是显赫的人脑袋上的官帽就越多,比如姚弋仲还是十郡六夷大都督和冠军大将军呢。
  是什么事情让冉闵起了与汉部接触的兴趣?大概就是数日前有消息从青州的高密郡传回,说姚弋仲的儿子姚伊买率军征讨一个新兴部落,结果连续两次兵败,姚伊买纠集起来的杂胡死伤超过七千,一度召集起来的三万众两战四散离裂。
  新兴部落什么的,还有战胜姚伊买之类的,冉闵对这些不会有什么兴趣,中原这片大地上每天都有新的部落出现,然后又会有老旧的部落破灭,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他们重视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无意间从柜县那边发现汉部出产兵器和食盐,似乎数量还不算小?
  兵器啊,哪怕是朝廷在兵器制作上规模都不大,一个新兴的地方部落竟然除了武装自己之外,还能够向外进行贩售?
  除了兵器,竟然还有食盐?知道什么叫“盐铁之政”吗?哦,对,胡人不会懂什么叫盐铁之政,要是懂,不会将国家治理得这么糟糕。但是,冉闵懂,并且非常懂,那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可以使国家兴盛,也可以让国家衰弱。
  冉闵知道朝中的那些大儒之中肯定也会有人懂什么是盐铁之政,只是汉部派过来的人用黄金牢牢地堵住了那些大儒的嘴,没有喂饱之前大儒会拖一下汇报的时间。他要趁那些大儒没有改口之前,先将可以拿的好处拿在手里,这样一来本来不屑一顾的举动就该变一变了……


第78章 皆饵,愿者上钩
  张石是在一间小筑见到的蒋干,蒋干给他的第一眼印象就是个武人,也就是……有着十足的锐气。
  “汉部有自己的冶炼技术?”蒋干穿的亦是一种束身装,与之汉部有区别的是,他身上的款式比较花俏。他看着屈膝跪坐在正对面的张石,又说:“还有晒盐的秘法?”
  小筑的环境很清幽,有青竹与流水,看布局该是经过高手的布置,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变成了一处踏青所在。
  张石根本不想回答,一张口就问那种话,可以想象接下来会谈到什么,他都有种要站起来离去的冲动。
  胡人想要什么就是抢,冉闵的幕府以晋人居多,但别奢望能够有多么文明,想要什么东西也就是“抢”一个字。
  蒋干见张石不吭声,“呵呵”笑了几声:“汉部的首领想获得什么?”
  张石总算将视线转到了蒋干身上,说道:“我家主上希望在朝中有靠山……”,他微微皱眉,低叹了一声:“将军一来便问冶炼与晒盐,贵家主上想来不会是一个好的靠山。”
  蒋干也不生气,他说:“听过,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吗?”
  张石点头:“我家主上既然拿出货物交易,却是没有想要隐瞒有冶炼和晒盐的秘法。”他见蒋干脸上出现笑容,自己也笑了起来,而后说:“只是敬献给谁,不是敬献?”
  晒盐之法或许还有点用,但是冶炼技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有点鸡肋了。冶炼技术朝廷就有,官员想要冶炼之法简单得很,但有了冶炼之法还要有工匠和固定的矿石来源。
  对于很多人来讲,工匠不难获得也不难培养,难的是固定的矿石来源,那根本就不是单一一个家族所能掌控的东西,很多时候哪个家族意图控制一个矿脉,那离灭族也不远了。
  冉闵真正想要的是汉部的完全投靠,让汉部的生产力成为他的生产力,也就是说刘彦这个人可有可无,但矿石渠道和那些工匠什么的会捏在手里。
  知道汉部有出产兵器和食盐的势力多么?只要是有去探听,想要知道并不困难,毕竟刘彦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隐瞒。冉闵这股不会是第一个伸手的势力,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想要卖出货物,换取自己需要的资源,还想要保密?这是什么逻辑?小打小闹无法满足刘彦的胃口,那就是他为什么从一开始就不打算隐瞒的原因。再则,是会有一些势力动心,但那也正是他所希望发生的,借此与那些动心的势力接触,各取所需。
  蒋干听张石那么说反而沉默了。
  对啊,汉部可以献出来,但是献给谁不是献?
  “汉部首领想要得到什么?”蒋干又问了一次。
  “我家主上的价码是,200战刀或战剑换取长广郡郡守一职。”张石顿了顿,抿了一小口的酒水,又说:“每季可以敬献一千斤的食盐,寻求在朝中有事了,可以有帮口的靠山。”
  蒋干蹙着眉头:“兵器呢?”
  “除食盐,兵器不在敬献之列。”张石非常认真地说:“除了一千斤的食盐是敬献,想要更多只能是交易。”
  蒋干眯着眼睛看张石,略略有些不怀好意:“也就是说,汉部并不打算投靠修成侯?”
  “投靠?修成侯敢接受我家主上的投靠吗?”张石带着一丝的荒谬:“贵方有打探我们的消息,想必该知道一点,青州那边不过是我家主上的产业之一。莫非以为,我家主上在青州那边是全部的力量?”
  可以理解为,刘彦压根就不是后赵这边的人,在某个地方有着自己的部落。至于部落是在哪,猜去啊!
  没人会真的以为刘彦的实力就表现出来的那么点,要知道刘彦前前后后已经拿出了至少一千二百可以称作精锐的部队。
  精锐之所以是精锐,那就不是一种可以随随便便训练出来的部队。能够拿出一千二百精锐,哪怕那已经是刘彦的全部精锐,背后怎么也该有两三万水平差一些的士兵。这样一来,可以有两三万士兵,那部落的规模怎么也有个十来万吧?
  按照冉闵幕府的一众人猜测,刘彦的来路绝对不会简单到哪去,不可能是塞北,该是在辽东那片区域,刘彦应该也不是什么真名字。
  辽东那边有什么势力吗?还算是蛮多的。最强的有慕容鲜卑,然后是段氏鲜卑、高句丽、扶余等小部族或国家。
  因为刘彦是刚刚进入各个家族势力视野不久,短时间内压根不可能收集到太过详细的情报,那么也就只能是依借有限的情报再加上足够丰富的想象力,来努力地减小范围,最后再进行确认。
  知道冉闵那些智囊们最后得出的是什么结论吗?他们认为刘彦不会是鲜卑或是晋国掺的沙子,排除了有实力无动机的那些强国,诡异地得出刘彦是高句丽那边的人!
  还真的是有点事实依据啊!高句丽接收了相当多的晋人逃民,然后高句丽在文化上其实是高度的汉化,冉闵的智囊们还拿出了“证据”,刘彦的部队作战风格酷似晋军,但比晋军坚韧不是一点半点,刘彦的部队战袍和甲胄风格完全就是“汉军”风格,恰巧高句丽那边也维持着“汉军”的风格。
  当然,知道了不代表要说出来,蒋干表现出要吞并汉部为己所用,不过又是一次试探,见张石那么淡定,基本更加坚定汉部就是高句丽那边的“棋子”。
  “……是啊,朝廷前年与慕容鲜卑战了一场,战而胜之。”蒋干自己将话题扯到了对鲜卑的战事上,他带着笑意说:“鲜卑南下被当头棒喝,已经掉转兵锋,似乎是……将目光转向了扶余和娄挹、濊貊……”他眼睛盯着张石看,故意拖了一下尾音,才说:“当然还有高句丽。”
  张石内心是千回路转,适当地皱了一下眉头,然后举起酒盏抿了一下。他的一连串动作就像是为了掩饰什么,也真的是要进行掩饰,但实在也不是那么清楚自己效忠的对象到底是来自哪。
  “想要修成侯出力,每季一千斤的食盐太少。”蒋干自以为计谋得逞,开价:“每月一千斤,再有二十柄战剑。”
  “多了……”张石的语气不是那么坚定:“每季度两千斤,兵器……可以二十柄。”
  “不!就在下说的那个数目。另外,贵方还需要将出产的兵器留下部分自用,其余贩售于修成侯。除青州之外……”蒋干一副吃定你们的表情:“其余地方的食盐也由修成侯代为转售。”
  “容禀。”张石艰难地开口:“若是修成侯能够说服姚家、李家、鲁家、杜家、徐家、尹家……我们自然无意见。”
  蒋干立刻翻脸:“什么意思!?”
  “我家主上并未做刻意隐瞒,不止修成侯知晓我主的事。”张石苦笑着说:“既然修成侯来了,想必……其他家族也不会放弃吧?”
  蒋干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差,心想:“的确……是个大问题!”


第三卷 汉部崛起


第79章 自掘坟墓?
  张石并不知道刘彦为什么要选择冉闵,在后赵朝廷的官员中,冉闵绝对不是风头最劲的一个,亦不是最有身份地位的一个。
  在后赵这个朝廷中,羯人身份才是“高贵”的前提,许许多多的要害职位都是由羯人来担任,哪怕是那个羯人除了血统没有其它的才能。
  羯人作为“国族”他们没有才能可以占据高位,有了才能更是会被大用。只要有了官职和身份,想要人才效力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那么在张石来看冉闵就真的不具备耗费巨大代价拉拢的价值。
  很简单的事情,要说是刘彦想要选择晋人出身的人作为靠山,李农在地位上或许不会比冉闵高,但李农与许多的人都能搭上话,再则李农看起来也好像比较容易“喂饱”的模样。
  是的,在张石的感官中,冉闵有些过于贪婪了,不是指什么,目前只要是能当官又有身份地位,谁都会贪婪。张石所谓的贪婪是,他觉得冉闵好像所谋甚大?当然,那也只是张石的感觉罢了,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
  接触了蒋干,不代表事情就那么定下来,张石还需要与相当多的家族进行接触,完全就是一种虽然身为肥肉,却能选择被谁叼走的态度。
  “是有些大张旗鼓,但那是君上的吩咐。”张石心中的压力其实很大,他感觉自己好像有些无法应付局面:“真希望……能够招揽到可以用的人才啊!”
  套用一句后世的用语,张石是有想要招揽人才,但“然并卯”,真正有才能的人根本不会搭理一个看似地方的胡人部落。
  “属下不明白……”王聪一脸的迷惑:“其余人都是选择食盐,为何修成侯碰了兵器?”
  说的是,哪怕是想要占便宜代为销售,目前也就只有冉闵提出代销兵器,而似乎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担保,也没有谈货到付款,该是多少款项之类的事宜,令人不得不迷惑到底是几个意思。
  “在下倒是有点知道君上为什么会选择修成侯了。”张石按照自己的理解,说道:“修成侯义子的身份是其一,其二是晋人出身,最为重要却是修成侯……有欲望,一种君上喜于乐见的欲望。”
  王聪明显感到困惑,那些却不是他这种小人物有资格去干涉,只得说道:“襄平县公那边……”
  “时辰是快到了。”张石抬头看一下天色,说道:“那便过去罢。”
  襄平县公说的是姚戈仲,当然不会是由姚戈仲自己亲自见张石,张石远没有重要到这种份上。就好像冉闵虽然期盼汉部能为自己所用,可是冉闵根本不会亲自出面接见张石一样。
  代表姚戈仲出现的是一个白种人胖子,不是羯人,是一个西域胡,应该是婼羌和西域的混血杂胡?
  对了,婼羌其实不能算是羌人的一支,但目前讲究民族的年代,姚戈仲可管不了那么多,他可是西北区域的羌人大统领,只要能与羌人沾点边的都划拉进自己的阵营。
  “……要求不高,一次性300把兵器,之前的恩怨一笔勾销。”马信远就是他的名字,他带着看似憨厚的笑容:“尔后,固定的兵器和食盐交易,我们要占贵部的三成,每次财货两清。”
  还真的是有些宽宏大量了啊,姚家展现了自己的气度,根本就不计较姚伊买与汉部的征战过往,直接就是向着利益看齐。
  “襄平县公的意思?”张石陪着小心,他可以和蒋干那种人物扯皮,也能向蒋干展现风度,对于马信远这样的杂胡却是不能。
  他们见面的地方是襄国有名的酒肆,消费高,但是什么都有提供,就是环境显得略微吵杂。只因为什么雅间之类的只提供给高官或是“国族”,其余人再有钱也只能是选择分隔的大堂餐位。
  马信远在啃牛肉,啃得满嘴的油腻。他都懒得回答张石。什么叫是不是姚戈仲的意思?哪怕真的是姚戈肿的意思,尽管汉部表现出了不简单的一面,有了给人拉拢和利用的价值,但到了姚戈仲这个级别,除非是王子的级别,不然谁够胆子问是不是姚戈仲本人的意见。
  “别跟我讨价还价。”马信远适当地露出了不耐烦的态度,放下手里没有啃完的牛肉,拿起杯子大口灌了几口葡萄酿,用着衣袖抹了抹嘴,才说:“那是一个你们必须接受的条件。”
  张石陪着笑了笑,说道:“我会禀告我家主人。”
  “刘彦要是聪明会答应的。”马信远挺了挺肚子,似乎还打了个饱嗝,脸上适当地出现了不屑:“另外有一件事情,贵部首领要是足够聪明,选出五百精锐和一千五百的正卒,等待我家公子前去接收,他们会被带去北疆,参与对段氏鲜卑或者拓跋鲜卑的战争。”
  这一下张石连伪装都做不下去,先是错愕,然后是震惊。
  贸易归于贸易,但是出兵接受指挥就是完完全全的投靠,意义上存在巨大的区别。要是汉部出兵听懂姚家子弟的指挥,立刻就会被划入到姚家阵营,到时候可能会减少无数的麻烦,但新的麻烦必定是会出现。
  张石在思索,他要是情报没有错误,冉闵是归于石鉴一方,姚戈仲是归于谁?好像也没有特别归于谁,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忠诚于石虎?
  “大惊小怪!”马信远的不屑根本就没有掩饰:“燕公受命征讨不服,眼巴巴想要效力的人多的是。那是我家公子见贵部的部族武装不错,打算让他们露露脸。”
  张石立刻就回过神来了,他心想:“难怪姚家那么轻易就将交战的事情揭过。”
  出兵效力什么的,张石当然不敢答应,马信远却好像是吃定了汉部一样,两人又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闲事。最后,是以马信远拿着张石奉上的好处,乐呵呵地走了。
  “原来……姚家是站到了石斌那一边?”王聪略略迷惑地说:“可是,看着不像啊?”
  张石没有多说什么,胡人做事看的是利益,随时都能改变主张。
  接下来好像是到了什么高峰期一样,之前对张石爱理不理的那些家族都有了动作,或是谈利益,收贿赂,讲交情什么都有,就是对食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连王子都将目光转过来了……”张石苦笑连连:“事情……完全失控了啊!”
  对的,就是失控了,就好像是汉部成了一颗石子丢进了湖面,然后泛起了一阵阵的涟漪,大鱼小鱼开始都跃出了水面。
  张石觉得自己效忠的那位好像有点玩脱了,没有低估稳定兵器供应的威力,但好像对食盐的重视有些不足。
  对的,食盐啊,人绝对不能没有吃盐,那会产生各种疾病,同时也会使得人的机能产生不健康的状态。
  肯定是有人从柜县获得了汉部出产的食盐,粗糙一些的不用多说了,但是谁见过像细沙一般雪白的食盐?
  粗糙的盐巴肯定是主流,盐巴的利益大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毕竟整个后赵出产盐的地方真的不多,可不是有海岸线就等于有盐巴出产,导致除了一些人家比较讲究是真的吃盐巴,更多的家庭是用有咸味的东西来进行代替。
  “事态……已经不是我所能控制。”张石的小心肝在哆嗦,他抖着嘴唇对王聪说:“你做好准备,明日就回去面见君上,将事态完完整整地禀告君上。”
  王聪大约明白是什么事态,十分慎重地行礼:“管事放心,聪必定原原本本汇报予君上!”


第80章 新的起点,与谋划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将晒盐的方法死死抓在手里。”李奇脸上的表情很无所谓:“将不适合的东西掌握在手里是自取灭亡,将可能引起大危机的东西丢出去,想要的人都能得到,那就不再是危险,会变成机遇。”
  真的就是那样,刘彦丢出了两个诱饵,谁想要咬住什么钩,都会让汉部具有操作的空间。一旦有了操作空间,汉部无论是被敌视还是受欢迎,总该是“存在”被接受,那个时候就看该做出什么选择。
  纪昌已经听取了刘彦的盘算,对于刘彦有这样的“舍得”是震惊外加欣喜的态度。
  就是啊,身为君主,不一定要有绝世的才能,只要懂得用人,必要的时候肯舍去什么,那就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纪昌满脸微笑地问:“君上,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干涉即将爆发的北疆战事?”
  “北疆战事?”刘彦不敢言干涉,他们的实力还太弱小:“不过是见缝插针,期望能够获取好处罢了。”
  海盐晒法其实早就有了,甚至还略略有些古老,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十分的盛行。到了两汉时期出现盐铁法,晒海盐其实依然十分的盛行,只是被限制在官府的掌控之中。这里的掌握指的不是海盐的晒法,是贩售盐的渠道,以及取得食盐贩卖的许可。
  现在(公元340)的人们不知道因为什么将海盐晒法给遗失了,导致在用盐上面非常紧张,刘彦就亲眼看过拿石头增加咸味的做法,甚至有一种从动物皮毛上增加咸味的煮食法,稍微一看就觉得非常不健康,但是为了增加咸味那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谁让没有盐巴呢?
  后赵有自己的盐场,但是规模上只能说是小得可怜。盐场不是设立在海边,是位于西北的几处盐湖,使用的是天然晒盐的方法。然后,规模小,产量小,权贵当然是无所谓,但平民呢?
  “君上,只怕……不会那么简单。”纪昌喜欢上了文士服,就是晋国那边十分流行的宽松大袖衣裳。他这样的穿着站在海边,海风吹来衣服猎猎作响,袖子更是一直在飘:“胡人喜欢不劳而获,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自己建造盐场,只会不断从我们这里索取。”
  是啊,有些人可以拒绝,有些人却是无法拒绝,其中就包括那些所谓的王子,然后还有几个重臣。
  刘彦抛出去了兵器和食盐,兵器不会是主要的产品,只有食盐才会是主要产品。
  兵器为什么不会是主要产品?挺简单的事情,谁都知道一点,制作兵器需要铁矿,有了原材料才有兵器的出产,那么矿石来源就会成为问题。
  或许会有人想要从汉部这里知道哪有铁矿,可是他们注定找不到,找到了也不会属于某个家族,是会被朝廷接管。没人会耗费大力气去干不会有好处的事情,抢不如勒索或是购买。
  食盐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他们或是自己搞盐场,甚至都不用去建造盐场,只需要能够从汉部这里获得稳定的食盐供应,他们完全可以作为中间商获取大量的好处。
  刘彦和纪昌在哪?这里现在根本没有名字,后世的话……刘彦大概记得是叫黄岛区,是半岛中的半岛“钳子”区域,上下都有两个湾地,上湾地属于多山区,下湾地地势平坦。
  汉部会在这边地区建造坞堡,将上下两个湾地牢牢地把控起来,使之可以成为开发起来的领地。
  纪昌现在就是指着地势平坦的下湾地,满怀期盼地说:“一些农夫实地查看过,那边可以开发出一千五百亩以上的良田。”
  要是开发农田的话,不会只是下湾地,其实与黄岛区隔了一道海沟的对面,也就是后世青岛市的地区,那边才是最好的开发地,已经将那边纳入到开发的计划之中,前提是稳定下来,是真的要稳定下来……真正意义的稳定!
  真要向开发农业的话,有大片的荒地可以开垦起来,但是开垦起来之后呢?等待有敌军开来,然后再次被战火毁灭吗?
  “君上,两个湾地可以容纳下三万人绰绰有余,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口。”纪昌看着远处正在忙碌的人群,用着满是感慨的语气:“也许对于其他人来讲,人口过多是负担,但是对于君上来讲,有人才有……”,未来两个字,他没有说出去,那个并未被限制自由的鲜卑公主来了。
  说起来,刘彦放两个拓跋鲜卑的人离开已经将近两个月了,拓跋秀却好像是被代国遗弃了那样,两个月都过去了还有没有半个拓跋鲜卑过来联系。
  “听闻你过一段时间要去东莱郡?”拓跋秀看去清减了许多,她也早就不穿羊皮袄,换上了类似于武士的劲装:“可不可以带上我?”
  以前刘彦倒是误解了,拓跋秀没再穿那种肿胖的羊皮装之后,这妞看去倒是很前凸后翘还有腰,不全然是腰粗屁股大,说句真实的就是身材太好了。不过,有一点没变,她脸上那雀斑一直都有,但好像不再被风沙肆意刮之后,皮肤也在变好。
  “带上你,然后你在半路上逃跑?”刘彦对于大变样的拓跋秀也就是那个样子,要不是纪昌有一些建议,他好歹是一部之长,想要解决生理上的问题,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像是贴身侍女向依就是一个很好的暖床对象。唔……向依也的确是暖了床。
  “你之前将营寨拆了,现在又换了个新的驻扎地,我的人可能联络不上我。”拓跋秀不再多余的啰嗦,直接说道:“你如果想要利用我达到什么目的,至少让我跟部民可以联系上。”
  刘彦指向了正在大建设的区域,说道:“你说的当然可以,但首先前提是等我忙碌完这些。”
  拓跋秀也在看忙碌的场地,看到的是带着十足热情在劳动的人群。她现在其实已经发觉到刘彦的不同,是对待晋人身上的不同,没有将晋人当做奴隶,这点令她产生了一些想法。当然了,有什么想法,前提是都需要先与自己的部民取得联系。
  “我这边有一些消息,听不听?”刘彦没有过多的矫情,直接说道:“石虎的儿子石斌正在召集人手组建大军,欲要北上用兵……”
  话都还没有听完,拓跋秀脸色一变,前些年石赵已经与鲜卑打过一次,最强的慕容鲜卑败了,连带段氏鲜卑和拓跋鲜卑也搞得元气大伤。她所担心的是,代国与塞北的刘虎水火不容,眼见代国与塞北的战争马上就要爆发,这个时候石斌再出兵北方,稍微想想都知道石斌是要干什么。
  “看来你是猜到的啊?”刘彦用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语气说:“石斌没有掩饰自己要干什么,他就是要先攻击段氏鲜卑,然后进军代郡。不用我多说了吧?”
  当然了,刘彦现在还不知道姚戈仲让汉部出兵听命的事情,要不肯定就幸灾乐祸不起来。
  “我的部众……”拓跋秀好像是快哭了:“我的部众会被充公,那就是我的人为什么没有回来……”
  刘彦已经知道了这个结果,那是鲜卑一族的特色,公主什么的完全就没什么关系,可以说很不值钱,没了就没了,但是爆发战争之后部众却是一定会被整合,好用于战争。
  拓跋秀红着眼睛,抿了抿嘴,问:“我是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