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德意就是欢呼中的一员,他像所有的袍泽那样,目光炙热地看着远处的王旗,那是国家的至尊,除此之外还是认为必将率领他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领袖。
  喊的是“万胜”,维持很久的呐喊之后,军歌被唱响。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睚眦即杀人,身比鸿毛轻……”
  “……三步杀一人,心停手不停。血流万里浪,尸枕千寻山。壮士征战罢,倦枕敌尸眠。梦中犹杀人,笑魇映春晖……”
  “君休问,男儿自有男儿行。”
  “男儿行,当暴戾。事与仁,两不立。”
  “男儿事在杀人场,胆似熊罢目如狼。生若为男即杀人,不教男躯裹女心。男儿从来不恤身,纵死敌手笑相承。仇场战场一百处,处处愿与野草青……”
  滚滚的声浪,席卷北向!


第564章 会盟在即
  炎炎阳光照射而下,大地之上烟尘弥漫,敌我区分的喊杀之声是在马蹄的奏鸣中伴随。
  旗帜只有在骑士策马奔腾的时候才会招展,要是定立的时候则会显得焉巴巴。那是因为没有风,导致双方骑兵狂踏地表之后,起了烟尘却是无法散去。
  冉闵高高地站在一辆巢车的车斗之上,双手拿着双筒望远镜观察远方的厮杀,脸上布满着汗水形成的细珠,双颊的耳朵部分和鼻梁的两边是一直往下流的汗水。
  按照传统的说法,三伏之天酷热难以想象,便是待在阴凉处也会难以忍受炎热,何况是待在露天场所。
  秋季已经到来,冉闵率军攻抵雁门郡,刚来起初并没有爆发什么大战事,雁门的石羯赵军很利索地放弃各处驻守地,跑去拓跋代军那一边合流。
  雁门郡这边的大战是等汉军靠近马邑之后,开战之前拓跋什翼健还派来使者,以汉代之前相安无事为理由,要求汉军不要靠近拓跋代国的边境,说是不然误会一旦发生将会开启战端。
  冉闵压根就没有什么废话,弄死了拓跋代国的那个使者,让使者的随从给拓跋什翼健带去一句话:别瞎几巴假惺惺扯那些有的没的,要战便战,不战便滚。
  拓跋什翼健得到冉闵的回复是什么模样,冉闵这边是不清楚,局势呈现的事实是双方开战。
  汉军与拓跋代军的交战从一开始就是投入骑兵,马邑周边地形平坦,会是一个很好的骑兵战场。双方的骑兵在开战之后就是你来我往,于广袤的平原之上进行厮杀,不过总的来说双方投入交战的兵力并不是十分庞大,最大规模的一次拼杀是汉军八千对阵两万拓跋代军和石羯赵军,平常则是数千对阵数千。
  “代军还算能打。”冉闵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拉了拉自己的衣领,说道:“一些代军手中的家伙与我们的制式兵器一样。”
  汉国与拓跋代国维持了将近三年的蜜月期,期间刘彦为了让拓跋代国拖住慕容燕国,贸易中用兵器交换了不少的马、牛、羊和一些皮革、牛筋等物,交易过去的兵器该是有个两三万的数量?
  巢车的车斗在机械的嘎吱声中缓缓降下,冉闵一下车就从亲兵那里接过一桶水,摘掉头盔之后“哗啦啦”就是淋下,还大呼了一句:“痛快!”
  三伏时节的天气真的是太热了,不但热还显得闷。这个就是汉代虽然开战,交战规模却打不起来的原因。
  讲句真心话,天气太热哪怕是不动都能像熬油一样地浑身腻腻的粘,稍微活动一下就是汗流浃背,剧烈运动则会造成一种缺氧的状态,就真的不是一个适合厮杀的时候。
  号角声被“呜呜呜”地吹响,服色异常杂乱的拓跋代军开始拉开与汉军的距离,他们又再一次主动退兵,汉军仅是追了一小段距离也就放弃。
  “寻找袍泽!”刘锐解开细绳摘下头盔,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因为觉得氧气不够的关系,说话的音量不但沙哑也是不大:“受伤的优先抬下去医治,尸身装车运回。”
  拼杀是停了下来,尘烟却是还没有散去,一眼看去黄色的弥漫之中很难看清楚远处是个什么情况,收拾战场的空隙需要有部队在外围进行警戒。
  一阵“咕噜咕噜”地灌下几乎是一半水囊的份量,刘锐总算是觉得好受了一些,他举目四望,周边有着忙碌的袍泽,仔细倾听一下并没有听到大股骑兵活动的动静。
  冷兵器的交战,其实士兵很多并不会在厮杀中毙命,是受到重创让身体机能暂时失去控制力……也就是所谓的短暂性休克,失去意识的士兵要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基本上就是在昏迷的时候流血过多死去。
  汉军的每一战,败退自然是没有办法的事,得胜之后必然会打扫战场,最为主要的就是清查任何一名汉军士卒,还有口气的就会赶紧运回大营救治。
  刘锐已经下马在漫步,走几步看到躺在地上的袍泽也会走过去检查脉搏,有发现伤患是立刻招呼人手,瞧见战场死掉的战马不少,就喊:“战马的尸体最后也弄回去。”
  厮杀过后的战场,除开一些士兵在忙碌之外,一些身穿灰色长袍的人也是在活动。
  那些身穿灰色长袍的人,他们背上有一个竹篓,里面装了很多的小玩意,就是一些绷带、针、线、水之类的东西,遇到己方的伤兵,情况的话就会缝合伤口和进行包扎。
  就是缝合和包扎,医疗器具是事先经过煮水沸腾消毒,至于酒精消毒什么的则是暂时没有,一切只因为刘彦不会……呃,酿酒,更不会蒸馏技术。他就是普通人,生活在现代能够享受到一些科技成果,但怎么弄没有特别去研究。会用,和怎么生产,就是两回事。不过,他是个君王,自己不会可以让下面的人不断试验,已经是在进行当中。
  硬要有个称呼的话,灰色长袍的那些人可以叫医护兵,但汉军都是尊称居士。这些人的起源是刘彦系统中的医疗兵种,后面军方进行专门的培训,系统的医疗兵和后面培训的那批人,他们的身影必定出现在一场又一场厮杀过后的战场。
  收拾战场可以挽救己方的伤患,其实统计战果也是一种便利,能够更直观地计算双方损失程度。
  厮杀过后的战场,不远处的矮山包之上出现了一些黑点,他们是亲自抵达前线的拓跋孤以及拓跋寔君。
  “三千人出战,只撤回一千余人。”拓跋寔君是袒胸露肚的装扮,肚皮之上看去是油脂光滑一片,使肌肉看着非常结实。他眯着眼睛看着远方:“说不上来取得多少战果。”
  拓跋孤从怀中掏出一个长条物,小心翼翼地解开外层的丝绸,拿起里面的一杆单筒望远镜,凑到眼睛进行观察。
  这个单筒望远镜是拓跋孤上一次前往临淄时向刘彦讨要,刘彦一开始其实没有给,后面他仗着自己妹妹是刘彦的妃子死缠烂打,耗费一千战马才算是换得此物。拓跋代国举国上下也就是他手中这个单筒望远镜,拓跋什翼健几次暗示他都没给。
  拓跋孤在北部做北部监察的时候,好几次是依靠手里的这个单筒望远镜做到察敌于先手,能够抢先进行布置,更是可以在敌军靠近前先做好判断,很清楚就是一个“国之利器”。
  胡人势力,除了一些极少数尊贵的人有布匹制成的衣服之外,一年四季就是穿动物的皮毛,一般是以羊皮居多。他们待在昼夜温差极大和温度相对低的草原这么穿没什么问题,出了草原南下穿戴就成了麻烦。
  历史上不少胡人是有能力可以南侵并进行占领,可是那些胡人并没有实施占领,他们不去占领是有担忧反扑,其实适应不了气候也是一个大原因。能够南下并占领中原王朝疆域的胡人,除开五胡乱华时期的中原势力衰弱之外,其余都是一些掌握了生产技术的族群,而他们的生产力是建立在掳掠汉人的基础上。
  “大王已经打算暂时退兵。”拓跋孤爱惜地收起了单筒望远镜,再次小心翼翼地放回怀中,说道:“燕王已经向诸王发出会盟邀请,地点是在狼居胥山旧址。”
  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狼居胥山,那地方的名字一再被更变之后,现在是叫狼山,属于柔然部落联盟的地盘。
  “各国要联合共同对抗大汉,却是互相无比忌惮,去哪个国家都不太合适。”拓跋寔君点着头:“选择柔然那些蛮子的地盘进行会盟,还真的非常合适。”
  胡人现在也分等级,有占领过中原的胡人是公认的高人一等,然后离中原越远的胡人就越被觉得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他们自己之间也是存在互相瞧不起的现象。
  当然了,曾经高人一等的羯族,他们经过汉军的不断打击衰弱,声势上可以说是日落千丈,不过虎威犹存之下还是会得到该有的尊重,要是羯族自己没有重新摆正自己的地位,各个胡人势力其实会很乐意痛打落水狗。
  现在被公认为最强的胡人势力是慕容燕国,拓跋代国是次一等,像是苻洪这种则有些输不上号,张氏凉国则没有被胡人算进去比较,唯一一个都认同的就是不管柔然部落联盟有多强也是土包子,另外一个土包子则是东高车和西高车的丁零族群。
  狼山是一个很适合作为会盟地点的所在,不止是因为所在地是柔然部落联盟境内,还因为柔然部落联盟与拓跋代国、慕容燕国、张氏凉国、苻洪实力,羯族残余势力都没什么仇什么怨。
  再有一个,狼山的所在地很便利,它是位处拓跋代国的北方,慕容燕国的西北方,张氏凉国的东北方,谁都不需要互相之间途径对方的地方,都能够直接从自己的境内直接进入柔然部落联盟的势力范围,不用担心途径对方疆域的时候被暗算。
  “匈奴诸部还是拒绝参与会盟?”拓跋孤蹙眉之后是狞笑:“那些蠢货,等待会盟之后就该拿他们先开刀。”
  “那帮杂种,天真地以为大汉会放过他们?”拓跋寔君是在冷笑:“血脉不存果然是会产生更多的低能儿吗?”
  拓跋孤说的匈奴诸部是在河套区域,目前是分为七个相对大一些的部落,他们在石羯赵国没有呈现必败趋势的时候,是有出兵接受石羯的指挥,等待定襄被围困之后则是召回自己的部民。
  刘渊的幼女投降汉国,刘氏归降之后有派人前往匈奴诸部,她以刘渊血脉延续的身份奉劝匈奴诸部不要与汉国为敌,说是应该借鉴曾经的汉与南匈奴模式共存。
  刘彦当然没有给刘氏或者匈奴诸部什么承诺,汉国中枢却是乐得匈奴诸部独善其身,甚至是开始挑拨匈奴诸部对残存的羯族动手。
  栖息在河套区域的匈奴诸部,他们的情况其实有些复杂,真正的匈奴人并没有多少,更多的是一些混血,各族胡人是称呼他们为“铁弗”。
  铁弗在阿尔泰语系中有很多层的意思,起初是指父系为匈奴人,母亲却是鲜卑人,类如此类的混血儿。后面,中原人娶了胡人的女人,胡人称呼那种中原人也叫铁弗,就有了“胡人女婿”的一层解读。
  目前的匈奴七大部落,其中的四个就是由胡人女婿作为首领,这四个部落中有着相当多胡化的汉家苗裔。
  总得来讲,匈奴作为一个民族到目前阶段其实已经名存实亡,连他们都茫然自己还算不算是匈奴的一份子,若说是归于“汉”,现在也没有所谓的汉族,汉族是要到杨坚取代宇文周国才被“建立”,此后汉族才算是一个族群,之前都是用“中原”、“诸夏”、“华人”、“夏人”来概括。
  刘渊的那个幼女刘氏很识时务,她是全力要将自己的身份与刘彦进行“挂钩”,谈匈奴是谈不上,讲有先汉血统多少是更靠谱一些。除开一些名义之外,她也在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其中就包括争取河套那些匈奴诸部,算是帮上汉国一些小忙。
  石羯赵国在朔州还有统治体系,谢艾率军追杀石宣,前往朔州的汉军仅是四万,匈奴诸部跳出来与石羯赵国过不去,多多少少算是谢艾得到一些助力。
  “不到一个月,折进去接近两万人……”拓跋寔君一脸的晦气:“石斌那个无能的家伙却无法突破重围过来会合。”
  “石斌出不来了。”拓跋孤其实也不知道石斌现在是什么境遇,他在说一个事实:“咱们仓促南下,没有第一时间接到石斌,冉闵已经率军抵达。现在远远不是大代与大汉决战的时候。”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除非是很突然地爆发冲突,要不然都该是蓄积实力,战前做好自己认为最稳妥的准备,决战的爆发则是谁也说不准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先会盟,看看诸王能拿出什么章程。”拓跋孤已经在牵动缰绳调转马头:“对于大代来讲,单独面对大汉,不如调转矛头向北对柔然那些蛮子开刀。”
  拓跋寔君很不愿意承认,但他知道自己叔叔说的是正确的,单单以拓跋代国的实力去单挑汉国,真与自寻死路没区别。


第565章 追悔莫及
  如果让拓跋什翼健有的选,他不会选择去与汉国开战。
  东方已经建国的诸方势力,算起来绝对是拓跋鲜卑的实力最差。这种最差是实力低到任何一国都能来欺负一把的地步,是被周边的石羯赵国和慕容燕国一再打得满地逃窜,连带柔然部落联盟都能来欺负的境地。
  拓跋什翼健没得选,是汉国明明白白地摆出要灭掉诸国的昭然若揭,是李氏成汉、东晋小朝廷和即将灭亡的石羯赵国给予的危机感。他非常清楚一点,一旦石羯赵国真的灭亡,下一个或许不会是拓跋代国,应该是慕容燕国,但汉国绝对不会无视拓跋代国的存在,总有一天拓跋代国也会遭遇到汉国的征讨甚至是灭国。
  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情,拓跋什翼健只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早点对汉国开战,他深切知道同样后悔的人有无数,似乎病重中的的慕容皝也一再后悔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竭尽全力对付汉国,搞到现在汉国崛起到可以以一对多地开战。
  汉国好像从一开始就是与石羯赵国和慕容燕国交战,那是在刘彦仅有长广一郡的时候就发生的事情。当时刘彦在大陆上不断与石羯赵军拼杀,还搞了跨海去侵占慕容燕国辽东半岛局部的事,甚至还有闲工夫去朝鲜半岛搞事情?
  曾经,包括拓跋什翼健在内的任何一国君王都不相信刘彦可以崛起,他们的认知中是刘彦像极了没脑子,觉得建立势力后对谁都横的刘彦迟早是要自己玩死自己,真心是没有想到四处开战的刘彦能够成势。
  就是那种没想到,让包括石虎、慕容皝、小朝廷各世家……几乎是有一个算一个能影响国家的人,使他们是抱着一种“我不去收拾,自然会有人收拾”的想法,并没有在刘彦弱小的时候就拼劲全力去剿灭。
  石羯赵国也就不提了,慕容燕国和东晋小朝廷这两个国家,他们其实各自是抱着另外一种心思。
  慕容燕国很早的时候就有南下中原的想法,大概从公元三三八年就已经在做相关准备。他们所思所想的是,要南下之前先将周边的势力干挺,选择第一个开刀的就是高句丽,第一次丸都之战后,慕容燕军几乎没有休整就立即入侵扶余国。他们在攻打扶余国期间还顺便灭掉了宇文鲜卑,将段氏鲜卑打了个残废,向西又追得拓跋鲜卑到处乱窜。
  在当时,慕容燕国最大的假想敌是石羯赵国,做的战争准备也是针对石羯赵国,恰逢刘彦在青州搞事情,慕容鲜卑是没有余力去增强刘彦的力量,要不然肯定是会最大程度地给刘彦助力将事情搞得更大,以此来给最大假想敌石羯赵国添堵。
  所以咯,慕容鲜卑至少是在刘彦全面占领青州之前,抱的想法是扶持而不是打击。
  那一次大军逼近刘彦所占领的辽东半岛,是去威慑,没有威慑成功,反而被歼灭一部分部队,慕容皝就是再恼火也是就那么过去了。
  刘彦全面占领青州之后,慕容燕国其实是感到很错愕,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刘彦又迅速占领了徐州全境。到了这个时候,慕容燕国才算是有些缓过神来,就有了与石羯赵国合作,慕容格率军去帮助石斌抵御汉军攻占冀州的战事。
  到了这个地步,其实慕容燕国抱的还是不觉得刘彦能够威胁到自己的想法,他们甚至是对石羯赵国一再被汉军成规模消灭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不过却也加快步伐攻击周边诸国。
  慕容燕国对于明里暗里与汉国有友好关系的拓跋代国,则是再次追得拓跋什翼健带着部众落荒而逃,才有了拓跋什翼健带着拓跋鲜卑流窜到河套附近与匈奴诸部交战的事,也是间接促成拓跋什翼健建立盛乐这个都城。
  等待慕容皝开始后悔是汉军与高句丽纠集到一块去,甚至是将百济、新罗和海外列岛诸国也整合了进来,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再后悔也没有什么用。慕容燕国要是无法瓦解或是消灭诸国联军,别说是什么南下了,被反推可就闹了笑话。
  东晋小朝廷,他们该是最早发现刘彦有崛起可能性的一方势力,刘彦起兵之初就有一个宫陶先生发现。
  宫陶先生是司马一家子的宗亲,名叫司马如。他很早就在青州活动,搞了一个书院来吸引青州的年轻俊杰,为的就是有朝一日王师北伐时,可以得到青州那些当地大族的支持。
  司马如一开始也是想着拉拢和利用刘彦,可惜的是双方都还没有正式展开接触,刘彦就惹到了东莱书院,整得与东莱书院有关系的那些家族就对刘彦喊打喊杀。他稍微思考了一下,很快就在众多家族与刘彦中分出轻重,选择的是既然各大家族要弄死刘彦,那么就将刘彦弄死。
  当时的刘彦并不过是数千,治下百姓根本不超过三万,一度还被石羯赵国逼得躲避到海上的灵山岛,司马如认为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又听到刘彦去招惹慕容燕国,与所有人的想法一致,认定刘彦就是一个脑残。
  所有人都认为是脑残的刘彦,接下来又做了一件看着更脑残的事情,就是从海上登陆百济国土,上了岸还是二话不说将百济和高句丽一块给揍了,让听到消息的司马如都觉得与这样的脑残之辈为敌是一种耻辱。
  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刘彦在朝鲜半岛搞事情是搞得有声有色,与百济和高句丽开战的同时,还调转回马枪重新登陆石羯赵国,接下来谁都没想到的事情偏偏就那么发生。
  大概就是时隔一年吧?远窜海外的刘彦再次率军出现在青州,几乎是摧枯拉朽地占领长广郡、东莱郡、东牟郡,随后在高密郡与石羯赵军爆发大战。此战最后的结果是刘彦取胜,完成了对山东半岛的占领。
  重新回到青州的刘彦没有忘记东莱书院这么一个存在,刚刚与石羯赵军大战一通,没有休整就兵发东莱书院,灭了东莱书院后还按照清单开始清算那些家族,几乎是将所有家族灭掉,仅有极少数跑得快的家族得以幸存。
  司马如跑得还算快,他先是溜到了冀州,等待事情稍微平息之后冒险重回东莱郡,甚至是坐汉部的船前往辽东半岛,见识了刘彦用不到三个月建立起来的十里城墙,又去了慕容燕国那一边。
  当时慕容燕国恰好出了不再承认东晋小朝廷为宗主的事,让司马如行到半途不得不跑。他这一跑是回到青州,转道徐州去了建康。
  东晋小朝廷在这个时候是因为徐州的事情与刘彦交恶,双方的军队在江都那边还小小地打了一战,司马如回到建康一再述说刘彦的威胁,满朝诸公却一个也没有在乎,想的是让刘彦继续与石羯赵国打生打死。
  没有错,哪怕是刘彦都已经占据青州和徐州全境,东晋小朝廷想的是将刘彦给收编咯,随便给个官职纳入体系,使青州和徐州重归司马晋国的版图,哪怕是名义上的疆域也成。
  刘彦当然没有鸟东晋小朝廷的那些满朝诸公,结果是让司马如受命再到刘彦治下,给的任务是让司马如纠集青州和徐州的家族找刘彦的不痛快。
  这一次司马如比较倒霉,他在联系有交情的家族时,被那个家族给卖了,成了刘彦的阶下囚。
  东晋小朝廷开始视刘彦为威胁,是刘彦搞出在泰山祭祀引起。或者说因为刘彦在泰山的祭祀,让东晋小朝廷将刘彦视为必须剪除的死敌,是比胡人还要可恶还要痛恨的死敌,一切只因为双方争得是正朔之名,是在争能够名正言顺祭拜炎黄的资格。
  后面,已经建国的刘彦,汉国与东晋小朝廷在长江区域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摩擦,晋军更是趁汉军征讨豫州的时候,石羯赵军全力应对汉军之际,捡便宜似得光复了汝南郡、汝阴郡、和新蔡郡,这个也是后面东晋小朝廷与汉国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导火索。
  实际上,那个时候刘彦最主要的敌人还是石羯赵国,哪怕是慕容燕国都排在东晋小朝廷更先要对付的序列,汉国与东晋小朝廷的汝阴之战只能说是意外地开打。这一打,东晋小朝廷的国丈成了阶下囚,按理说那些满朝诸公就应该团结起来了,可他们却趁着庾冰病逝去搞庾氏门阀。
  深陷牢狱……或者该说囹圄?反正司马如从狱卒口中得知那么一件事情的时候,内心里感到极度的悲哀,一想再想就拿头撞墙壁,一边撞还是一边大呼“大晋要亡”,就是呼喊声引来了狱卒让他没死成。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东晋小朝廷无视了被胡人赶到南方的仇恨,牵头搭线想要让石羯赵国、慕容燕国、李氏成汉、东晋小朝廷结成同盟。
  这个时候李氏成汉的是由李势继位,相对于李寿来讲李势更加的糊涂,反正是没鸟小朝廷,还很任性地一边惹石羯赵国一边打东晋小朝廷,要不是不接壤甚至连汉国都想打。
  出了李氏成汉之外,东晋小朝廷和石羯赵国、慕容燕国是形成了各怀鬼胎的同盟,他们是计划选个时间一块竭尽全力攻打汉国。
  三方同盟就真的是各怀鬼胎,中间出了冉闵反叛石虎自己建立国家的事,石虎认识到威胁派遣李农去攻汉;东晋小朝廷要来个攘外必先安内,纠集起来的兵力是围着或监视庾氏门阀,暂时没有功夫北上;慕容燕国想的是继续在东北搞东搞西,很希望石羯赵国和东晋小朝廷先上。
  因为庾氏门阀的自行退让,东晋小朝廷的安内好像是办到了,他们开始真正做北伐的准备,问题是准备期间一听李农率领六十万大军败于汉军之手,他们再一次焉了,是逮着已经退让的庾氏门阀继续搞事情。
  本来嘛,后面又发生石虎亲率石羯赵军在濮阳郡与汉军大战的事,要是晋军当机立断地北上,那个时候刘彦还真的没有太大的余力去对付晋军,问题是东晋小朝廷又再一次不干正事地区搞内斗,一直等到石虎率军退却邺城,晋军都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该说是连一滴雨都没下。
  濮阳郡一战后,刘彦在声势上才算是真正崛起,是在正面与石虎交锋的时候得胜,使汉国上下认清楚自己的强大,面对石羯赵军的时候有了充足的底气,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卒皆开始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是一方强者。
  信心爆棚后的汉国,仅是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石羯赵国的生存空间压缩到仅剩司州、并州、幽州、朔州,然后又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夺取了司州,幽州则是慕容燕国从石羯赵国那边和平接收。
  才多少年啊!要算起来,从刘彦冒头的公元四四零年,到汉国建立并灭掉李氏成汉、东晋小朝廷,差不多要将石羯赵国灭掉,也才过去将近八年。
  “谁能想到呢?”张重华安身坐在庞大的车驾之上,看得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声线略显萧索地说:“谁都没有料到啊!”
  张重华是现如今张氏凉国的国王,他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意辛山区域,距离狼山该是还有个七八百里,将要前往与诸王进行会盟。
  张氏凉国现在就真的是一个国家,从里到外都是。之前张骏在内为王,对外则是凉州公的凉州牧,是从名义上接受东晋小朝廷的册封,东晋小朝廷完蛋之后,也是张重华登记之后,一切束缚都不在了。
  张重华对汉国开战完全就是被吓的,原因与拓跋什翼健相同,以前要是觉得刘彦讲要横扫八荒六合重现大汉荣耀是个笑话,现在则是真的明白刘彦会那么干,是被逼得不得不开战。
  刘彦很显然就是一个说了就会做的人,不论是看着弱小的时候,还是已经强势崛起的现在,一直都是奔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去。
  汉国所表现出来的侵略性是一回事,汉军可是真的在干那些事情。再不联合,可真的要被一个个打死咯!


第566章 柔然部落联盟
  柔然部落联盟的疆域大概就是后世的外蒙古和部分俄国,他们的族裔成份非常混杂,最高统治部落郁久闾氏本部其实是鲜卑别部的一支。
  郁久闾氏本部的人口并不占柔然部落联盟的多数,人口最多的其实是没有形成统一民族的杂胡,再来就是丁零人。这个部落联盟的总人口数量该有多少谁也不清楚,打仗的时候是柔然可汗向各部落首领下达命令,由各部落首领召集牧民前往指定地点集结。
  现如今的柔然可汗叫跋提,是吐奴傀的儿子。而吐奴傀是在公元三四四年死了,吐奴傀死后由跋提继位。
  跋提在继位之后一直立志南下,公元四四五年秋季的时候,他征召十万大军出天山(柔然人的狼居胥山)向南,可是行军半途却又突然返回,原来是北面的东高车突然入侵,逼得他不得不回军应战。
  柔然部落联盟在草原上与东高车部落联盟大战的消息并不被人重视,对于其他国家来讲柔然部落联盟就是一个局外人,很多时候没人会记得还有这么一个势力的存在。
  东高车部落联盟被柔然部落联盟击败,但东高车部落联盟似乎并不放弃继续南下,导致的是跋提想要南下的意图未能实现,倒是因为这样和拓跋代国、慕容燕国没有了什么冲突。
  越是北边,气候是变得越来越冷,恰恰是因为气候的关系才让东高车部落联盟前仆后继地南下,跋提烦不胜烦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草原白灾对任何一个部落都是致命的,气候的因素又让柔然部落联盟哪怕是一再击败东高车部落联盟也仅是获得缴获与俘虏,是无法近一步夺取东高车部落联盟的草场。战争常态化对柔然部落联盟来讲是一种很不划算的消耗,寒流则是一直在向南边推,不止是东高车部落联盟境内遭殃,连带柔然部落联盟疆域也开始出现问题。
  慕容皝派了使节团前往狼山(各国对狼居胥山的称呼),邀请柔然部落联盟加入征讨汉国的同盟,跋提是快乐中并着痛苦。
  跋提想要南下,无非就是觉得不想南下的胡人势力上不得台面,后面更有了气候变冷需要迁徙的需要,但他的南下可没想过是跨境去打什么汉国。
  对于柔然部落联盟来讲,没多少人听过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