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骑的速度并不快,但只有四五米的视野,许许多多没有反应过来的胡骑已经撞上了长矛,差不多是连城伯喊“迂回”的瞬间,一声声的惨叫和战马嘶鸣声立刻出现。
“全体都有了!”徐正得到示意,用着最大的肺活量,吼:“进!”
一声“呀嘿!”,手持长矛的士兵踏步向前。
每每一声的“进!”,就是一声“呀嘿!”回应。喊的人都在尽可能地发出最大的声音,与之惨叫与战马嘶鸣混成了一片。
胡人骑兵是真的懵了,那些被杀的人几乎是刚刚发现前方有兵刃,没有反应过来坐下战马已经承载着他们撞上去。
没来得及做出规避动作的胡骑被通了个透心凉,来得及规避的胡骑却是不免因为动作太大而掉下马背。前队停下,后队撞上去,人仰马翻就会发生,再有汉军的长矛兵不断挺进,马队的混乱变得更加严重。
连城伯简直有种肝胆欲裂的感觉,汉部的每一声“呀嘿”都有他的一排部下被杀,算上一开始始料未及撞上去的,不到六十个呼吸,五百来个骑兵倒下的人数绝对超过一百。他在狂吼“撤退!”,可是要明白一点,一个人哪怕是声音再大,在满是吵杂声的战场也不可能让多少人听清楚在吼什么。
不需要太复杂的指令,众多的长矛手肩并肩推进,每一次踏步都是一次刺出长矛,简单的战术却有着难以对抗的效果,晋人士兵在收割着生命,他们杀得畅快淋漓!
雨中的埋伏,进行的时间不长,不到五分钟的厮杀罢了,直至连城伯成功带着接近三百的部下脱离,厮杀才算是停止下来。
也许是老天想要让连城伯看清楚什么,雨势竟然又开始变小。他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些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士兵在割取他那些战死部下的首级!
第70章 欺人太甚
连城伯看得那个叫睚眦欲裂,天空闪电有如银色飞舞那样,随后是连续数道炸响,他昂天狂吼,湿润的头发随着脑袋的晃动在甩。
闪电是在当空闪烁,使人怀疑看到的银蛇会不会于下个瞬间劈到自己头上,那仿佛世界要崩裂一般的雷声亦是敲震着耳膜。
刘彦当然看到了连城伯昂天狂啸的画面,他却是撇着嘴感到不屑。
恨啊,悔啊,痛啊,有什么稀奇的地方吗?想追上来捡便宜,便宜没捡到,落了个损失惨重,以为是在拍连续剧,为了增加画面感呢?昂天吼叫个什么鸡巴玩意!
连城伯自然也看到了汉部中唯一一个骑马的刘彦。他是带着极度仇恨的眼神在看刘彦,那咬牙切齿的模样,恨不能什么和什么的一大串。
该怎么恨还怎么恨,但是别想连城伯上去拼命,他是带着剩余的部下,呼啸一声撤退了。
“君上?”徐正脸上的表情很是高兴:“我军仅是二十余人受伤,无重伤、无阵亡。”
刘彦一直对“古人”数字的不敏感一直很苦恼,二十再带个“余”,难道就差那么点功夫清算一下正确的数目?他是看着远去消失在雨幕的那些胡人骑兵,脸上略略带着思考。
【一里附近再无追赶的敌军……现在是回身再给胡人来一记狠的,还是罢手退回营地?】
胡人刚刚遭受了一次突袭,应该还是在整顿的时候?在这种天气下,姚伊买想要重新收拢逃散的杂胡不会轻松。
刘彦并不知道自己对战的主将是姚伊买。他是在思索一件事情,胡人遭受了一次袭击,他也率军撤退,那么胡人是不是处于松懈?
“徐正。”
“属下在!”
“你可有胆子率军再去袭营?”
徐正愣了一下,然后咬牙行礼并未吭声。
“胡人刚刚被袭一次,我们做出撤退举动,他们绝对想不到我们还会返身再去。”刘彦看似信心十足:“这一次袭击,会比第一次容易,或许……会直接决定此战的最终胜负。”
深感压力的徐正一脸慎重:“属下愿往!”
一旁的吕泰一直欲言又止,最后深呼吸一口气,请命道:“君上,属下亦愿往!”
刘彦让徐正去做准备,留下了吕泰。
作为汉部的首领,哪怕是之前不懂,后面一再被纪昌提醒,刘彦也该懂得作为首领应该有识人之明。
徐正带兵灵活,脑子也比较灵活,喜欢冒险,亦是敢犯险,恰是适合多变的战场。
吕泰为人略微死板,不说是没有灵活多变的脑子,但为人刻板和律己就不像是能够处理太复杂的东西。
或许刘彦对两人的看法并不全对,但对于他来讲,至少徐正是已经有了带兵野战的考验,吕泰却是只有一次防御城寨的经验。
“也好,你带三百部族武装,作为后队跟上。”刘彦才不会告诉吕泰真相,比如所谓的指挥部族武装是他自己在弄。他又慎重地说:“若是徐正突袭失败,你便是接应他们的后手。”
吕泰看似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行礼应了声“诺!”,只有那双紧抱的手露出青筋才暴露他内心的紧张。
安排妥当,刘彦自己也不会闲着,他需要知道周围到底是什么情况,这样一来就需要将之前布出去的侦查骑兵相对的调动一下。
徐正带着晋人士兵走了,他们还带着刚刚得胜的高昂士气,有些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着胡人的营地进发了。
吕泰所率的部族武装比较特别,他们还需要待在原地等一小会,至少是需要与徐正的部队拉开一些距离。事实上,吕泰并不知道一点,所谓的部族武装是被刘彦操控了一个“跟随”的选项,让他们跟着吕泰。
没有人天生就是统帅,哪怕是有再好的教育,有再多的知识,缺少了实践也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刘彦清楚自己不会是什么天才,至今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一是运气使然,再来就是因为谨慎。
很认真地观察了一下所能看到的地图视野,确认周边除了胡人营地有红点聚集,其余地方再无发现,刘彦对再一次的袭击充满了信心。当然,他却是没有发现一点,自己的那个营地周边冒着一支为数千人的骑兵,这支骑兵就是姚靖所率的羌族马队。
对的,就是马队,并不是所有骑马的士兵都叫骑兵,严格的区分出来就是马队而已。不过吧,还都是习惯称呼骑马的士兵叫骑兵,姑且也就先那么称呼着。
姚伊买还真的就没有想过退去的汉军会再次杀来,以至于外围爆发了战斗,是等待声音传过来才算是反应过来。
“欺人太甚!”姚伊买暴怒,他也真的是应该怒,但怒完了就该接受现实:“杂胡收拢进行到一半,再次遭受袭击必定要再次离散,想要聚拢却是不易。”
丘林次符无认可姚伊买的判断,说道:“汉部一再取胜,士气高涨。我想……还是严防死守?若是贼军进攻我们核心区域,尝试能否造成重创?”
与之来时的信心满满相比,他们现在只感觉异常烦躁,行军作战是极度依赖士气的一件事情,士气高涨的时候可以将不能可能的事情做到可能,士气低落哪怕原本可以办到也会办不到。
姚伊买听见了外面的歌声,他侧耳倾听,明确听到汉部是在吟唱《无衣》这个他知道的战歌,突然说道:“汉部不会是晋国掺的沙子。”
丘林次符无其实也早就反应过来,汉部真的要是晋国那边掺的沙子,该是极力地进行掩盖,哪会是明目张胆。不过什么猜测都无所谓了,他们看着好像无法全灭汉部,就是造成重创也就是那么回事,他还是琢磨该怎么收藏吧。
徐正率军袭击,轻易地杀进了原本就慌乱的杂胡之中,一片的腥风血雨再次上演。他其实是比较关注胡人的核心区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等待苦战,没想核心区域的胡人就是坚守。
没有足够的视野,看不太清楚到底在发生什么,徐正也知道胡人的谨慎是应该的。他带着部下更加卖力地剿杀那些乱跑的杂胡,只觉得满心的畅快。
后面,吕泰也率军突入,两股人也不靠近胡人的核心区域,摆明就是核心区域的胡人不出来就尽力清除杂胡,只要清扫光杂胡,那些所谓的大族才不愿意给自己造成损失,那样在后面的交战就会显得轻松非常多。
厮杀持续的时间不短,杀到后面,雨势重新转小,但哪怕是可视距离恢复,核心区域的胡人也压根没有杀出来的迹象,徐正与吕泰短暂地协商,决定见好就收,却不知道姚伊买会不会让他们如意?
第71章 知道吗?诗的力量!
返身进行第二次袭击,愉快地对外围的杂胡一阵收割,退却之后,大概一个小时又再来一次,第三次的袭击直接让姚伊买再也忍不住了,暴跳如雷地选择对攻。
下雨天气的厮杀比往常会显得更加的残酷,哪怕是武技再娴熟的武士,只要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比一个不会武技的士兵存活率绝对高不到哪去。
羌族和匈奴族的武士就打得比较窝火,他们无法做出太高难动作的事情,只能是选择硬拼,然后在那一排排长矛的尖刺难以闪避,成为一具又一具的尸体。
不因怒兴兵还是说得比较有道理,姚伊买出动本部对上了士气正旺的汉部,晋人士兵与之打得有声有色,他们没有做太复杂的东西,无非就是尽可能地与袍泽肩并着肩,听取口令刺出手中的长矛。
有了晋人士兵和部分的部族武装正面推进,再有刘彦亲率部从侧翼杀入,几乎没有任何意外,胡人立刻动摇了。
“主将,寻找时机撤退吧!”丘林次符无脸色很糟糕,他说:“接二连三地被袭,杂胡已经全无战心,拿本部对上士气高昂的汉部,不值得啊!”
姚伊买当然知道不值得,可是……一开始就是他准备放弃杂胡来设立陷阱,等待杂胡正的被抛弃,他们却率军撤退算怎么回事!?
但……姚伊买也知道这么下去不像回事,难道真的拿本部去拼?真要是剿灭汉部有大功劳也就罢了,朝廷没人拿汉部当回事,要不也轮不到他们这些人来赚取功劳。他们冒着损失惨重的风险将汉部灭掉,得到与失去能够成为正比吗?
听,汉部那边士气高昂,他们列队前进,有人在唱,唱的什么?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煌煌正音,掩盖了惨叫和其它的声音,仿佛天上的炸雷亦是无法阻挡。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歌声异常的嘹亮,阵阵的踏步声在滚滚向前,面对吟唱的对手,不但杂胡心惊胆战,那些所谓的大族亦是步步后退。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四字一段的歌声好像是有某种魔力,姚伊买刹那间面色如土,他读过书的,真的读过书,只有读过书才知道那是在唱什么,才能了解诗歌之中的文字有什么威力。
丘林次符无没有读过书,可是他能够看到对面敌军士卒脸上的狂热,那是一种真正的狂热,反复吟唱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挥舞着兵器,每一个人仿佛一瞬间都觉得自己是在干天经地义的什么事情。
不是华夏人,不会知道《诗》对华夏人的重要,他们就是吟唱着《诗》对一个又一个异族展开征战,又是吟唱着《诗》对一个又一个异族斩尽杀绝,使得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土地,埋葬掉对手之后变成自己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异族不懂《诗》深藏在晋人血脉中的影响,身为现代人的刘彦略略能够感觉到,但实际上也并不是那么深刻。
看看那些吟唱着“普天之下”的晋人士卒,他们舍生忘死地踏进着,遇敌就是刺出手中的长矛,脸上神情之专注,眼神之坚定,与之平时简直判若两人。
【诗能提升晋人的战斗力?】
类似的想法就是在刘彦的脑海中划过,他一直都在关注胡人的动静,发现已经有胡人正在撤退。
【却是不适合追击……】
的确,雨势虽然减小了,但是土地也被踩得太泥泞,厮杀的时候都会摔倒,追逐奔跑更加不便。再则,虽然是期间有休息,但晋人士兵的体力真的是消耗太大,应该留下一些力气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
胡人退了,晋人士兵大声的欢呼起来,也不知道又是谁给起的头,一个、两个、三个……能动弹全又割起了胡人的首级。
李匡受伤了,他的胳膊被木棍还是什么,反正就是挨了一下钝器,导致割脑袋做得比较辛苦。
“没死啊?”阿三却是没有在割敌人首级,他搀扶着一个受伤袍泽,似乎是觉得自己说的话不吉利,难得解释了一下:“我是说,你胳膊怎么了?”
李匡苦笑:“没注意,不知道被什么敲打了一下。”
这算是两人自那一次误会之后,首次有点像是聊天的模样,可战场并不是什么聊天的好所在,很快那边就传来了集合的命令。
也许是天公作美,雨势越变越小,随后竟是停了下来,收拾战场的人变得更加容易。
收拾战场无非就是给没死的敌人补上一击,寻找己方还能喘气的,将甲胄、兵器等一些可以利用的东西集中起来。
“君上。”吕泰找到刘彦时,是带来了不少的马车。他拱手为礼说道:“敌军溃逃,留下不少战马与马车。”
那着实是好,刘彦刚才还在苦恼该怎么将伤员带回去,这一下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其实,他们后面又搜罗了一下,给搜出了不少的东西,肉脯什么的怀疑是人肉没敢要,但是少量的牛和羊却是不错,植物类的食物则基本没有。
天空依然是乌云密布,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重新下起大雨,考虑到不宜太久逗留,没有进行太多仔细的搜罗,刘彦该带人撤了,这一次是直接撤回营地。
因为得胜回转归途,晋人士兵大多兴高采烈,他们大部分是乘坐马车,倒是显得略微惬意。
刘彦本来也是蛮轻松,但是到后来脸色却变得异常的严肃,只因发现了姚靖的那支队伍。他当然不知道姚靖的队伍是骑兵,却能够思考得出,该是胡人主将派去攻击营地?
【营地看着并没有慌乱,那么是纪昌带人严谨把守,没给袭击的胡人机会?】
思考着,辨认着,刘彦可不想与那支队伍对上,他开始有意识地转变道路。
细雨蒙蒙,地形又不是绝对的平坦,只要不是凑近到一定的距离,真的很难去发现远处有什么。
因为有侦查的优势,刘彦压根就没有和姚靖的马队碰上,但是回到营地却也是夜晚。
仅仅一天罢了,出战人数约有一千五百,活着回到营地的却只有一千一百零一人。因为有割下首级记功的习惯,纪昌很快就点算出数量。
“君上,此战获得首级两千七百四十一颗。”纪昌看起来无比的兴奋:“并非每个敌人的首级都会被割下,笼统来算该是有五千左右的战果?”
刘彦正捧着姜汤,站在搭建起来的木排屋看向了外面。
出战归来的士卒都会被奉上一碗姜汤用于驱寒,喝了想要再饮呼唤提着水壶的辅兵便是。一片欢歌笑语在士兵那边没有停过,不知道是谁又开始带头,他们又吟唱起了《秦始皇纪·琅邪台刻石》。
“经此一战,胡人已经知晓要灭汉部并不容易。”纪昌看着信心十足:“君上又命令记功之后在营盘之外垒起了‘京观’,必定会震慑宵小。以小人看来,恐怕不会有不开眼的部落会来邀战。”
刘彦有欣喜也有担忧,说道:“我们按照原定计划,在这里至少呆半个月。”
“理应如此。”纪昌一脸的思索:“此战,敢战之士死伤六百余……”,他见刘彦眼睛看过来,知道自己效忠对象喜欢明确的数据:“战死和失踪二百七十三人,重伤四十五人,几乎人人都带有轻伤,但……他们会是我们的种子,汉部的种子。有他们在,君上便可以在流民中创建真正的军队!”
【种子吗?是的,种子!】
第72章 喘息之机?
雨势一直在持续的下,有时候是磅礴大雨,有时则是细雨蒙蒙,纪昌专门派人到上游查探,上游那边已经在形成洼地,最为担忧的有人筑坝水攻却是没发现。
连续大雨之下,很多地方都形成了洼地,个别低洼的地方甚至形成了临时的水塘,有经验的告诉刘彦,大概是需要到了正夏的时候水才会完全的蒸发掉。
“往年的时候,那些放牧的部落会在驱赶牛、羊、马前来,今年……”李匡保持着恭敬,语速比较慢:“有君上大军在此,他们哪敢再来?”
刘彦知道李匡的名字是因为阿香,但是刘彦可没有想要插手这对夫妻私事。他接见李匡,一是因为李匡作战骁勇,二来是因为李匡是当地人,了解当地的气候,亦是知道往年当下时节会发生什么事。
要说起来,他们待的地方其实是处于半岛的位置,算是胡人相对不乐意来的所在。
半岛啊,按照刘彦的思考,他们会先谋取这个半岛,等待时机合适了就该是向外进行扩张。
刘彦勉励了李匡几句,又特别说了一下阿香,在李匡一脸的感激中,让李匡离去。
说起来,刘彦真的越来越像一个上位者了,懂得一有机会就收拢人心。他也明白只能是这样,部下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看似简单的慰问中培养起忠诚。他需要哪些晋人的忠诚,真的需要。
“君上,我们虽然做好了万全准备,却有近四十来人染上了风寒。”纪昌看去并没有多么担心,说道:“小人已经将他们进行隔离,并按照君上的指示尽量保持卫生整洁。”
风寒啊?在小小感冒就有可能要了小命的年代,发热发烧绝对不是什么小病。刘彦出征之前有准备斗笠和蓑衣,但并不是有了雨具就能绝对避免身上被雨水弄湿。
不但是蓑衣和斗笠,更是准备了大量的生姜,连带药材也是有所准备。染上了风寒的士卒被隔离时,可以说是异常的惊恐。可是,随后看到刘彦亲去探望,还有医匠过去诊脉,又有药水,他们立刻是放松下来。
也对,隔离什么的太可怕了,就好像是患上了什么绝症似得,哪怕原本是小病,也该因为内心的担忧变成大病,那是一种很科学的心理暗示。正是清楚心理暗示的可怕,刘彦才会亲自到场嘘寒问暖,又立刻让医匠过来。
“我们有做好充分准备,胡人却是没有这等讲究。”纪昌在幸灾乐祸,他说:“却不知道淋了雨的胡人,会有多少人不是死在战场,是因病而亡?”
现在,两个半的“京观”垒在了汉部的军营之外,那一颗颗有着各种狰狞表情的脑袋被水浸泡得更加恐怖,它们会警示那些实力弱小的胡人滚得远远的。
有能力聚集起数万大军的胡人,汉部已经在正面战场击败了他们。
按照纪昌的猜测,计斤城的胡人大军一败,先后被汉部战场斩杀近五千,那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要是算上失踪和溃逃的胡人,计斤城那边肯定无法再聚集第二次的大军。毕竟,胡人做事看利益,汉部给他们的印象明显是风险大于利益。
雨大大小小连续地下了六天,除了一些极为不开眼的小武装还在汉部营地周边转悠,根本就没有出现成规模的敌军。
等待第六天天气放晴,汉部营地边的两个半“京观”彻底是把那些胡人给惊到了。他们也的确是应该被惊到,一颗颗从发型一看就是各族人的脑袋垒在了一起,有两个半的人头堆,那么没有被汉部砍来垒成“京观”的脑袋又有多少?
胡人一般还是非常多的识时务者,他们察觉到难以占什么便宜,近乎是野兽的直觉,便会立刻远离危险。结果是,本想来占便宜的胡人不断离去,在离去的途中个别的胡人武装还杀了起来。
连城伯也是带人在汉部营地外游弋了几天的其中一支。他是一个极度记仇的人,觉得吃了亏就想要报复回去。
姚伊买和丘林次符无带着人马溃退后,连城伯趁乱夺了一批战马和牛、羊,又捕了一批杂胡和奴隶晋人。他连对姚伊买和丘林次符无都敢那么干,对于直接干掉他们二百来人的汉部又怎么可能放过?
汉部建了一个龟壳……至少在连城伯看来,那满是拒马和沟渠,再加上渐渐形成规模的一段又一段土墙,看上去就是龟壳。他们是想要报复不假,可是没有傻到直接冲进去的地步,大多只是用着仇恨的目光扫视汉部的营盘。
天气放晴了啊,汉部却是没有挪动的迹象,甚至是趁着天气转好又开始建设起了防御工事。
“君上,此处建设城寨,哪怕是战后亦是可以留下作为哨岗。”纪昌经过几天的修养,看去虽然还是像骷髅架子,可脸色真的红润了一些:“这里可以作为柜县与计斤县的中间连接点。”
他们对于计斤城是志在必得,有了第一次胡人纠集着来找麻烦就会有第二次,那么汉部哪怕是不为占领地盘,也该是有一些卫星城池。
其实纪昌很清楚一件事情,现在绝对不会是汉部扩张的好时机,毕竟朝廷(后赵)是连续在两次国战损失惨重,但要说失去了对国家的统治力则是未必。
现在,对于汉部来说最应该做的不是扩张,是积累实力和进行必要的建设!
“半个月后,我们前去取计斤城,随后……”纪昌盯着沙盘,指向了一个位置,说道:“君上,事后还请允许小人前去查看此处。”
汉部需要一个更好的落脚地,建城虽说未必,可是总要建立类似于坞堡一样的防御工事。
刘彦希望的是能够拱卫大陆上的那处城镇中心,给纪昌交代的是,哪怕是真的要建坞堡也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看沙盘,纪昌选择的建立坞堡位置就是在那处谷地的一侧,比之前选择的安置地的地势更好,还能够存有保卫谷地的作用。
当然,建立坞堡的位置还需要勘探有无适合作为港口的海岸线,汉部在海外可是有两个岛屿,其中一个岛屿都已经确定要大力发展。
事实上,纪昌已经从刘彦对谷地的重视发现了什么,可是他作为一个聪明人就知道一点,刘彦要是不提他也假装不知道谷地的重要性,但行动上还是要尽最大可能保卫谷地。
刘彦却是有点回味过来了,纪昌说的是去“取”计斤城,那也就是说纪昌认为计斤城不会有反抗,不然就该是用“攻”或者“克”的字眼。
要是拿下了计斤城,柜县、计斤和即将建立的坞堡,三个地方的位置也就成了掎角之势,那样只要在一些要道地点再设立一些岗哨,汉部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掎角之势内的地盘。
“田管事一直惦记着农耕……”纪昌说着自己轻笑起来:“确实,想要部众心安,没有什么比农耕更合适了。”
刘彦也露出了轻松的表情,他可以理解为纪昌认为接下来他们会迎来平稳的发展期,内心里也渴望真的该消停一下。然后,他是该带着人好好地种种田,也有个空档了解一下天下局势什么的。
“君上,却要去书张石。”纪昌眼眸有些深邃:“有了这一战的胜利,民间胡人或许不会再来,朝廷那边……却是……”
唔?!他们是将民间的部落、家族什么的给吓唬住了,可别将朝廷的大军给招惹过来,那可就真的舍本逐末了!
第73章 欲望产生动力
既然是打算将现有营地转为哨岗一般的存在,工事建设自然是不能停顿,反而是要更有计划地来进行修建。
因为是哨岗的作用,空间肯定是不需要太大,但要求绝对是要牢固。兵堡的话,刘彦倒是有不少的方案,不过他很清楚因为“时代”的不同,说的方案并不一定管用。
对于怎么去修建一个类似于兵堡之类的存在,刘彦与能说得上话的人稍微沟通,纪昌给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认为一些本来为各家族长的人有着充足的经验,其中就有李匡。
除了李匡之外,司宏壮、谢子瑜、钟兴这三个人被纪昌给挑了出来。他们有一段类似的经历,都是在上一波胡人(尔荣)清扫长广郡地方豪强、大族的时候倒的霉,自己被胡人抓去差点做成了肉脯,家破人亡之余还有亲戚幸存都算是幸运。
“一些人还是需要用起来。”刘彦并不是太担忧那些原本为一家之长的人能搞出什么动静,他说:“有功劳亦是可以适当地进行提拔。”
现在这个年代难啊,想要找个识字的人都不容易,有一些特殊专业的人才更难找。要是因为担忧谁谁谁曾经是什么人而不敢任用,刘彦就干脆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干好了。
一个集体总是需要进行分工,作为领导者哀叹手下可以用的人少证明发展进入了高峰期,只有停滞发展的势力才不会显得人手窘迫。
刘彦让李匡、司宏壮、谢子瑜、钟正兴各自负责一个方向,开始对兵堡……好吧,还真的就是兵堡,开始了更进一步的建设。
兵堡预定的留守人数为一个屯,也就是五十人,将会建立一个主建筑物,留下一个校场,需要的仓库和另外一些设施。考虑到还需要带有驿站的用途,占地也就超过了两亩,却是需要建立起至少一道的夯土墙。
后面,李匡等人给出了更专业的意见,必定是要有地窖,也必须要有连接外面的地道,防止被合围的时候无法将消息传递出去。
刘彦很乐意接受正确的意见,将众人的建议记录下来,先开工一些现在能够做到的,等待战事完全平息再来弄后面那些,忙碌其它的事情去了。
马上又有新的行动,有功之士也该进行赏赐和提拔,算整体军功,亦是要算上斩获,也算是适当地鼓舞了一下士气。
按照首级斩获记功不是那么靠谱,刘彦就亲眼看到不少人是战后在割首级,不过谁又会那么较真?只要能够拿到敌人的脑袋来报功,必要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少不了。
对那一批敢战之士进行赏赐,待遇完全从优。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军队基层军官的种子,个别一些表现突出的人当众提拔,再由刘彦亲口勉励上几句,一系列下来,用于作战和没有积极性的人,很快就区分了出来。
“或许可以借鉴先秦的军旅之策。”纪昌手里捧着一碗热腾腾的肉汤,缕缕的白烟飘着,让那张消瘦的脸有些迷幻:“耕战之策。”
刘彦马上就听进去了!
先秦的耕战之策确实合适乱世争锋,只是那有一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进行不下去。而这个前提是汉部目前所没有的。
“先将半岛拿下!”刘彦也捧着一碗肉汤,碗里的肉绝对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多。他一脸的思索:“拿下半岛,耗费再大,也该建立一套防御体系。”
对的,刘彦发狠起来,建造一道“长城”将半岛圈起来都肯干,只是他自己也清楚那样做很傻?但……再傻,到了真的需要的时候,也是需要干啊!
真的要在半岛建造“长城”的话,总长度可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