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的只有人命在消失这一项。
城墙之上的石羯赵军前仆后继跳下,城墙之下死的伤的堆积在加厚,疯狂的一幕并没有让战场之上的人有什么文艺感慨,有的只会是惊、恐、疑、惑、忧、虑等等情绪,绝对不会去想那是多么值得加工书写的故事。
团结一心的集体能够移山填海,发狂的军队却能使对手心生恐惧,吴道安就发现自己这边的一些士卒慌了,当场被吓尿的并不止一个,甚至某些局部还出现了逃兵。
逃兵都是来自郡县兵,他们平时有良好的训练,身上的武器装备不会比石羯赵军差,但士兵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看训练或是装备,一支军队强不强,强到什么份上看得是士兵的心理和意志。
心中一抽的吴道安,他选择骑马纵横,手里舞动着战剑,大声咆哮:“我们是大汉的士卒!我们举世无敌!”
战场指挥游动鼓舞士气。阵线中的主战士卒,他们是在用鄙夷的眼神看周边的郡县兵。
汉军不是没有过失败,但失败不是被场面所惊慑,是力战之后无法取胜,哪怕是败了也不会太过狼狈溃逃。各个主战军,他们自打出了军威,打出了无敌的自信,还没碰上硬仗就逃跑在常备兵身上再也没有发生过。
人都有思想和尊严,很多时候面子比生命还要重要,一旦有了比较会显得更加针对一些,没跑的郡县兵不管是不是有要被吓得逃窜的心,被平时看着很拽实际上也真的很拽的人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但凡不是被吓到心里彻底崩溃,身为有血性的武人谁不想撑着一口气。
有了战兵的带动,心里再有了争一口气的想法,那些逃兵也是没跑多远直接被就地正法,被城墙那一幕幕刺激到的汉军阵线只是起了一些混乱就立刻重新稳了下去。
“汉军……”石斌站在城头亲自观看突围,按在女墙的手浮起了青筋:“很强!”
应该说,石斌觉得眼前的汉军比在冀州交手的时候更强。冀州交战的时候,汉军在主战场出动的都是战兵军,士卒素质好一些属于理所当然,他能看得懂城外那些汉军之中不少是次一级的郡县兵,恰恰就是这样才会觉得汉军强大。
一个国家会有很多的军队,其中必然会有精锐中的精锐、精锐、普通士兵、垃圾士兵的区别,不可能说一样是军队,战力和素质就会一样。
每个国家最精锐的部队,精锐到什么份上并不能代表这个国家的真实实力,要比就得去比各个国家最烂的部队是怎么样,临时编制起来的部队又是怎么样,那个才是一个国家最真实的底蕴。毕竟再精锐的部队也会随着战争的进行被消耗干净,打到最后拼的是重新拉出来的部队,简单点就是比生活在那个国家的民众,他们到底是什么素质。
城门已经被清理出通道,马蹄声中不断有骑兵呼啸而出,他们出来之后是拐到一边游弋着,不是每出来一骑就直接扑上去。
少量骑兵和大量骑兵,两种不同数量的骑兵发动冲锋的效果绝对不会相同。要真的条件允许,明明等待一下能够凑出足够的骑兵再发动冲锋,偏偏等不及了用少数骑兵去冲,这样的指挥官绝对就是一个天生脑残。
无时无刻都在遭受冲击的汉军,需要应付的敌军来自各个方向数量又太多,伤亡数量不可避免地增加,稍微按下去的恐慌再次出现。这一次不是战兵稍微带动一下郡县兵就能制止,是实力差距到了一个临界点的难以控制。
“点燃狼烟。”吴道安知道真的是不行了:“整肃部队,增援出现我们就撤离战场。”
这处城门的汉军本来就不多,作战途中不断减员更是正常,随着减员上到吴道安下到普通士卒,神经越绷越紧,情绪越来越恐慌,那真的是无法避免,上峰不是强硬地让他们战至最后一人,情况不对进行撤离,自身的损失远远少于敌军,撤离绝对谈不上什么丢人。
石斌看到狼烟升起立刻明白接下来是怎么回事:“城门这边留给我们的时间不会太多,先期出去的留意突然出现的汉军,可以适当向外围打穿通道。”话是一边走一边说,最后一个字落下已经是从走道下了城墙,人翻身骑跨在马背上,手里也是握着一杆马槊。
城外的那些石羯赵军不再是不顾一切地前仆后继,他们之前搏命是不得不搏,真有希望能够逃出生天,谁会不爱惜自己的小命。谈那种为了一刹那的瞩目而去送命,比如己方要获胜,自己却是成为战场上最后倒下的那一个人,不是倒了绝对的血霉,主动去干的人背后一定是有着很深的故事。
对于石斌来讲,哪怕是有机会去全歼眼前的汉军也不会去干,他们是要脱离战场,是要逃窜,讲的不是能杀死杀伤多少汉军,唯一明确的目标就是要离开,除此之外都是虚的。
“那个!”吴道安目光捕捉到了一个身影:“石斌?”
身份高贵一些,着装上面肯定是要好一些,但不会特意在战场上将自己打扮得和一只开屏的孔雀一样,毕竟战场之上太过显眼纯粹就是为了找死。
汉军这边对石羯那边稍微重要一些的人物都有脸部画像,再根据可能出现的打扮进行一些描绘,吴道安会发现石斌,除开一些描绘之外,是石斌周边的护卫力量露出了破绽。
吴道安下意识看了一看自己的部队,脑海中的第一个是能不能率军冲上去玩一场擒或是杀的大戏码,等待看完部队下一刻就是息了这不切实际的念头。
什么事情能干,什么事情做了纯粹是自己找死又拉上多少自己人垫背,或者说哪怕是想拉垫背的人都拉不到,很多时候是有自知之明,不是胆小了退缩了。
石羯赵军虽说是不像疯狗一样地攻击了,他们却是将汉军围了起来。虽说是付出极大的代价才算是获得这一刻的胜利,石羯赵军的士气却真真实实是处在上升时期。
反观吴道安麾下的部队,他们在刚才已经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作为一名武人敢于拼命的劲头哪怕是失去了稍微的一刹那,内心里就不会再将自己视为一个强者。而厮杀场认为自己不行了,哪怕还行也是不行,连争取一下的心思都不会有,很多时候所谓的丧家之犬就是这种心理造成的。
石斌没有去干临走之前到汉军前方耀武扬威一番的举动,是决定要走直接驱马而去。他们走的时候,城门洞里面还在不断涌出骑兵,出来之后是直接顺着石斌带头的方向驰骋,至于那些不是骑马的人要怎么办,此时此刻没有人会去在乎。
另外一边,谢安收到信息回馈的时候是安坐在大帐的主位之上,帐内有着太多的身影在忙碌,大多是在山川舆图进行勾画战场变动,摆在中央的那个巨大沙盘也是每时每刻都有人移动一些代表哪支军队的小旗。
“部队心理崩溃了?”谢安对吴道安并不陌生,他放下手里吴道安亲笔书写的战报,目光看向悬挂而起的山川舆图:“他们已经做得足够好,该是其他部队表现的时候了。”
一支上一刻失去战心的部队,没有可能在下一刻就又变得士气高昂,是应该撤到后方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有些士卒废了就真的是废了,废了的士卒会安排退伍归乡。休息一下还能继续作战的士卒,他们也会被暂时安排到不是那么重要的战区,进行心态上的缓冲。
一支不能再用的部队,谢安能做的是将他们撤下去,换上新的部队去填补。他已经调动部队过去,新去的部队正在阻击不断涌出城门洞的敌军。
“长史,石宣所部成功夺取城门的控制权,已经率部突围而出。”李洪现在的身份成了谢安的副将,他这个副将干的最多的就是整理信息,干一些调整将校任务的事:“我们在那里的部队比预料中的损失更大……”
数量上的不足,再有诸多不利的因素,致使到来的汉军无法做到将定襄完全困死的局面,能做的是进行一些设计,达到最合适的成果。
冉闵作为全军主帅有取舍,是那种不得不做的抉择,不是明知道办不到什么还不自量力,他看谢安不爽,还是接受谢安对战局做出的谋划,其中就包括围不住就让实力最强的石宣和石斌突围。
“第一和第四,两支骑兵军目前是在什么位置?”谢安得到答案,站起来走到山川舆图前面,像是呢喃自语一样:“定襄这边肯定是会影响到晋阳和曲阳战场,征北将军顺利攻克两个城池是在意料当中,既然石宣和石斌成功突围出去,接下来就是进行埋伏战、追逐战、歼灭战……”
看山川舆图,是将大半个并州给绘画了进去,那上面有着非常多代表行军的箭头,一些区域被着重被标记出来。
并州的范围很大,南部和东北部一些线条被标记得清清楚楚,哪些区域是早期占领下来并且稳固住,哪些地方是新占领下来还处于不稳期,又有哪几个是随时可能再失守,该是什么样子就会有自己的特点。
那些被着重标出来的地方是谢安亲自动手,他认为那些地方是石斌和石宣突围之后会选择的逃窜路线,哪个地方只能纠缠,在哪里最可能咬住歼灭,画得是清清楚楚。
李洪最近对谢安的印象一再变得深刻,他觉得哪怕谢安是装得胸有成竹,有这样的气度就够令人佩服的了。
山川舆图勾画石宣和石斌可能逃窜的线条很显眼,是用血红色的朱砂浓厚画出来,仅有少数是显示两人可能会向西北朔州逃的线条,更多的是显示两人会直接进入雁门方向再突入草原。
“骠骑将军笃定是北侧,此观点某甚赞同。”谢安转头看向李洪,问道:“拓跋代国加入战争的机率大不大?”
雁门郡的北方就是草原,那里属于拓跋代国的疆域,已经有汉军杀进雁门郡,拓跋代国眼睛没瞎就会察觉发生什么事。
李洪知道谢安不是想要从自己这里得到拓跋代国会不会参战的答案,他能做的就是保持微笑。
“石羯崩溃,利用价值却还很大……”谢安说出了自己问话中的答案:“石羯一灭,各国必然恐慌,为国家社稷考虑,拓跋代国明知不敌也必然加入大战,甚至此时此刻已经有拓跋代军杀入雁门郡与我军交战,只是消息因为路途的关系还没有汇报过来。”
第558章 举世围攻
汉国正儿八经灭掉的国家已经有东晋小朝廷和李氏成汉,其余一些明明只占一个县或是数个县就敢立国的草头王更是不少,甚至可以说后者汉国根本都觉得宣扬自己灭掉所谓的“国”是在丢人。
李氏成汉的灭亡引起的恐慌是有,毕竟一个被各国承认的国家就那么灭了,还是在三个月之内就被强势灭亡,怎么可能会不感到震惊,然而震惊之后更多的是疑惑。
说起来李氏成汉的存在感并不是太强,他们虽然作为一个国家却是因为交通的关系稍微封闭,再则是这个国家的实力也就一般般,被灭虽说会使人震惊却不会意外。
真正造成各国恐慌的是东晋小朝廷的灭亡,小朝廷是曾经统治中原的延续,名声上面依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相当多的国家包括个人是承认小朝廷的强,军事上面或许存在瞧不起的心态,问题是从传承到底蕴必须要认可。
东晋小朝廷灭亡了,谁也分不清楚汉与晋的战争该怎么算,是该从刘彦崛起就与晋军有过交战来算,还是要从汉军南下开始算起。
如果要从刘彦崛起之初就与小朝廷有交手开始算,汉与晋的战争就是从咸康八年(公元342年),直至建康被攻占到小朝廷的皇亲国戚宣布投降,历时就是五年。
要是从汉军宣布南下,也就是元朔三年冬,一直到小朝廷的政权崩溃的元朔四年初,整个灭国之战仅是维持了五个月不到。
南方还有不少抬着东晋小朝廷旗号的世家在抵抗,要真的考究起来东晋小朝廷其实还不算被灭,应该说是到了王朝末期。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那些扛着东晋小朝廷旗号的抵抗势力会被归类到垂死挣扎,明白点就是闹腾一下翻不了身,不会有什么作为,再加上司马一家子没有出来扛大旗,各国是以小皇帝司马聃被俘之日起,承认东晋小朝廷灭亡的事实。
甭管各国是多么瞧不起东晋小朝廷,被灭就是一个真实切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东晋小朝廷的灭亡打破了各国一直怀疑的心态,他们之前若说不相信汉国是抱着举世皆敌都要收复汉家旧土的决心,等待东晋小朝廷灭亡之后汉军还南下去征战林邑国和扶南国,他们就是再不信也要强迫自己相信汉国……或者该说是刘彦的决心。
拓跋什翼键的妹妹嫁给了刘彦,有联姻的关系让双方势力维持了近两年的亲密合作。这种合作是建立在拓跋代国面对石羯赵国和慕容燕国共同的威胁之上,也是不觉得汉国真的强大到举世横扫的地步。
“以前我们都错了。”拓跋孤被紧急从北部召回,他回来之前拓跋什翼健已经派兵南下:“不管我们做什么,都免不了与汉军成为敌手的未来。”
拓跋孤是拓跋代国的北部监察,一直以来负责的是鲜卑草原,没有王号却是拓跋代国北部实际上的王。他的势力范围从东木根山(张家口以北)一直是到北海(贝加尔湖),麾下掌管的部落超过两百个,随时能够征召起七万的军队。
“早该撕破脸了。”拓跋寔君一副悔恨的模样:“刘彦根本不会看在姑姑的面子,该对我们动手肯定会下死手。”
拓跋寔君是拓跋什翼健的庶长子,他长期以来是负责南部的监察。
所谓的“监察”是拓跋代国的一个特色,以春秋时期的角度就是某个区域的大领主,管束各种中小领主,按照胡人的习俗就是匈奴时期的左右贤王那一类,有实际的军政大权。
拓跋什翼健看着弟弟和儿子说着一些废话。他真的知道那些都是废话,早些时候拓跋代国经受一连串打击落魄得不行,那个时候有什么资格去谈抢先动手的话,说出来不但没有维护面子还丢脸。
“不许说你姑姑。”拓跋什翼健像狼一样地盯着拓跋寔君,说道:“你的姑姑,她比你为部族做得更多。”
拓跋寔君张嘴要说什么,嘴巴张了张一个音节都吐不出去。
再不承认也要承认,拓跋秀与刘彦结合,拓跋鲜卑与刘彦的姻亲是收获了大大的好处,不管是食盐还是一些军需器械,甚至到现在都还拖欠款项,一直以来拓跋鲜卑不管干什么都是先考虑自己有没有好处才会去干,说出兵帮助刘彦什么的,能开那个口吗?
再无耻,那也是要当着外人的时候无耻,都是自家人,说虚的没有半点意思,三人都清楚且明白,不管是拓跋秀还是刘彦从道义和道理上就没半点亏欠。
“中原古人有一句话,国家与国家不会存在真正的友情。”拓跋什翼健用手里的木条挑了挑火炉的炭火:“破多罗埃力已经开始和汉军交战。”
破多罗埃力是拓跋鲜卑的一个万夫长,他本身是南部监察序列,率兵进入雁门郡之后很快就遭遇汉军,双方碰上压根就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就是对冲交战。
燕凤这个时候来到大帐,进来之后行礼说道:“大王,新的战报送抵。”
与许多的胡人君王一样,拓跋什翼健是识字,可是很多字是不认识,该由大儒出身的燕凤来念出内容。
所谓新的战报,讲的是慕容燕国那边的动向。慕容燕国的国王慕容皝以慕容俊为主帅,慕容俊率军十三万与以汉军为主力的多国联军马皆水中游附近大战,交战过程长达十七天,马皆水浮尸无数,战场尸首枕藉。
“此役,燕军损失六万以上,未能如既定目标攻抵丸都,相反是主动撤军。”燕凤叹了一口气才接着说:“联军那方,按燕国的说法是损失超过十万,我们的探子确认了联军的损失属实。不过……损失的以高句丽军和其余各国居多,汉军的损失并不大。”
“他们这样搞,不怕属国翻脸吗?”拓跋寔君很是不可思议地说:“这根本就摆明了要消耗各国兵力,好为未来灭国打基础。”
拓跋什翼健是和拓跋孤对视了一眼,后面两人看向燕凤。
“详细的过程无法确认,可以确定的是各国内部虽然有怨言却没有生乱。”燕凤是在拓跋什翼健的允许后才坐下,苦笑说:“汉军是以宗主国的姿态前去支援,听闻战前就与各国商定负责的战区,此战慕容俊刻意针对各国,后面各国溃败猛扑汉军,慕容格亲率貂豹骑兵与汉军大战,双方打得很激烈。”
石羯赵军之中有龙腾卫士这支绝对的精锐,慕容燕军最精锐的就是貂豹骑兵,哪怕是拓跋代国也有自己的猗卫军。
“汉军与貂豹骑兵交战打得激烈,汉军能够守住是自己的本事,各国要怪只能怪自己的军队差劲。”燕凤见所有人都在看自己,继续苦笑着说:“是不是假的一眼就能看得出来,那一战貂豹骑兵可是损失了千余,其余燕军的损失超过三万,汉军也丢进去了接近两万。一切无不在说明,汉军是自身强大,各国弱小。这样只会让各国更加依赖汉国,而不是用一些荒谬的言论来使关系紧张。”
“没想到那个吕泰有这样的本事。”拓跋孤摸着下巴的胡须,像是不解又像是长见识了:“他这个征东将军一直被诟病名不其实,是靠着熬资历熬上去。这一战之后,名将序列又有吕泰的名字。”
慕容格是谁,有过什么样的战绩,一直表现出来的是什么能力,没人会说他是弱者。燕军的精锐全上,汉军那边只是常备军应战,汉军应战序列中没虎贲军或羽林军这种王牌,禁卫军的数量也不是多数,打下来却是汉军获胜,一切只能说明汉国的常备军是真的强大,吕泰也没有传闻中那么无能。
“派出快骑,征召所有能战的人。”拓跋什翼健的脸色有些发青,双手紧攫着手里的木条,一声断裂声之后:“倾巢而出做能做到的事情,后路也该做好准备。”
拓跋代国的总人口到底有多少很难说清楚,他们这种游牧状态下的国家只能将人口说出一个大概,没有常备兵的前提下,每一次战争爆发都需要派人到各部落召集人手。
“全国征召?”燕凤很明显地呆愣了一下,后面仔细思考,说出了一串数据:“一个月内应该能召集八万,三个月之内可以召集二十万,相应的粮秣臣会立即做好准备。”
拓跋孤纠结的是那个所谓的后路,忍不住就说:“大王,汉国那边敌人众多,哪怕是真的能够灭亡赵国,下一个征战对象必然是燕国无疑,我们倾巢而出……以汉王的性格……恐怕会是一旦开始就会是不死不休大决战啊!”
“要么是臣服,要不就必然是不死不休。”拓跋什翼健摆手让那些想说话的人闭嘴,拿出大气度:“不要盛乐了,也做好远窜北海的准备。这一战不是让汉王认识到大代的实力,使汉王愿意与我们共处,就是我们离大汉远远的。”
不说汉国了,拓跋什翼健直接就是以大汉称呼之,他这种下意识的称呼,是内心里承认汉国的强大,将自己摆在弱者的位置。
几个人先是陷入安静,后面有人先叹气,一连串的叹气声就出现,谁都是一脸郁闷的苦笑。
沉闷的气氛没有维持多久,许谦急匆匆地进入大帐,看到众人的脸色难免会愣一下,愣神之后向拓跋什翼健行礼,说道:“北凉传来消息,凉军与氐人结伙,号称三十万,联军入侵秦州。”
凉军就是张氏凉国的军队,氐人只会是团结在苻洪麾下的那些,他们入侵的秦州位处关中,打哪里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处于“世外”的张氏凉国正式与汉国翻脸了。
这一个消息多少是让包括拓跋什翼健在内的所有人觉得不是那么苦闷了,他们知道消息传递需要时间,自己收到消息是一回事,消息没到之前那边肯定是已经开打了。
“太好了!”拓跋寔君的反应是大呼一声之后直接蹦了起来,手舞足蹈地吼:“便是大汉如猛虎,难道还能招架群狼扑咬?”
拓跋孤欣喜是欣喜,却问许谦:“之前可有凉国从西域调兵的消息?”
许谦苦笑道:“大代与凉国并无接壤,两国无邦交亦无敌意。”
意思就是说,拓跋代国与张氏凉国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可双方就像是活在两个世界,要不是这一次张重华与苻洪一同对汉国交战,拓跋代国之前根本就没去注意过张氏凉国,问一些问题也是白问。
“可惜了……”燕凤拖了一个尾音,像是话说出口觉得不对,不想说了又见所有人在等待,不得不说:“要是早两年,该是没有今天的事。”
一句话让大部分都是精神恍惚了一下。
两年前,似乎刘彦只是全面控制青州、徐州,兖州和冀州仅是占领局部,那个时候汉军固然能打,可是绝对没可能征召二十万以上的军队,哪怕是征召出来也就那支令人云里雾里的禁卫军强悍,其余的汉军只能说是一般般。
两年前,拓跋代国刚被慕容燕国一阵抽,宇文鲜卑和段氏鲜卑还在挣扎,石羯赵国尽管失去了唯吾独尊的光鲜却依然看去强大,东晋小朝廷也还是在过自己纸醉金迷的小日子,李氏成汉依然像是个小孩子四处闹腾,张氏凉国逮着西域各国反复干,慕容燕国统计全国人口之后就是对着周边的所有势力打。
两年前……两年前啊!现在不知道多少人希望时间能够倒流,他们会二话不说放下所有仇恨和纠葛,想都不会想直接团结起来将刘彦给灭了,是那种不管付出多少代价,拼光家当都要将刘彦给灭了。
“现在是两年后了……”拓跋什翼健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做出振奋的表情:“长史,派出使节前往龙城。”
后面的话拓跋什翼健不用说,燕凤立刻就应道:“臣必然不负使命,燕王是该邀请诸王会盟。”
那一刻,不知道多少人在内心里渴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第559章 怂什么,就是干
“哈哈哈哈!!!”
几乎是张狂的笑声回荡在宫城之内,那笑声里面尽是无畏和豪迈,敢在宫城之内大声喧哗,除刘彦之外绝无他人。
刘彦是真的在放声狂笑,他刚刚接到消息,那个张重华竟然未宣而战,还是与苻洪结成盟友,实际兵力十四万,号称三十万入侵汉国控制的关中。
张氏凉国的上一任君王张骏在去年(公元346年)逝世,汉国当时还派出使节团前往参与葬礼,后面也参加了张重华的登位大殿。
“臣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张石此时此刻是满头大汗,跪在地上将脑袋垂着:“请王上治罪。”
当时作为使节前往张氏凉国的就是张石,他与张重华有过多次会面,回国之后向刘彦汇报,说张重华是一个性情宽和、善美端重、沉毅少语的新王,又说张重华一再保证会与汉国和睦友善。
向君王说话,无论说什么都要担负责任,因为说了什么都会直接或是间接误导君王的判断,之前张氏凉国对汉国是什么态度已经不重要,张石曾经说过的那些话在张氏凉国不宣而战之后,不是欺君也变成了欺君。
纪昌稍微看一眼张石,对着依然嘴角含笑的刘彦说:“王上,臣以为张石已经不再适合作为中尉。”
中尉,执掌宫城卫士的官职,属于九卿之一,是君王可信赖之臣,又是国家之重臣。
张石颤着身躯缓缓直起腰来,他伸手将脑袋上的冠纱摘了下来,再次俯拜下去。
刘彦目光扫了一下张石,语气很平稳:“处安,稍微歇息时日。”
张石起身,随后再拜,口呼:“谢吾王!”
罢官不可怕,只要君王没有介怀随时都能再被任用,既罢官又丢爵才是被丢进深渊,刘彦仅是让张石休息一些日子,已经暗示还会继续重用,爵位也没有进行剥夺。
说白了,张氏凉国与氐族苻洪的联合非常突然,汉国在事先没有收到消息,等待联军入侵陇西郡才得到前方的汇报。这样的失误肯定是要有人负责,不会是前线在酣战的人,太尉署需要担待责任,但是现在国家正处于大战时期,哪怕是要处理太尉署的谁,也是等待战事缓下来,之前私下或是公开都表现出对张氏凉国有好感的张石则是要站出来扛锅了。
徐正就在现场,他既是难堪也是尴尬地看着张石驼着背离去,几次张嘴想要说什么,又给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恒安在马皆水一战打得不错。”刘彦一阵就事论事的赞扬,没有固定坐在哪或是站定在哪,看着是比较轻松的渡步走动:“让恒安多注意那些藩属国,但凡有异动……寡人不介意搂草打兔子一并收拾了。”
恒安是吕泰的表字,君王不称呼官职也不称呼姓名,以表字来称呼,任谁都能看得出是一种赞扬和喜爱。
马皆水一战,高句丽的损失最惨重,他们几年之内已经被消灭十五万以上的军队,对于一个人口大概也就过百万的国家,十五万的士兵战死差不多就是让这个国家没了一代青壮。
“呵呵……”纪昌笑起来很难看,是那种皮笑肉不笑的诡异感:“听闻高句丽的姑娘非常热情,我们的儿郎在高句丽境内夜夜新郎?”
“男人差不多死光了,活着的不是太小就是太老,高句丽的姑娘是女人,也有需要。”刘彦就是一副很乐呵的表情,甚至还有一种君王不该表现出来的猥琐:“大汉的儿郎不但在战场能以一当五,床榻之上亦当雄风尽显。”
汉国现在已经在遭受所有大国的围攻,有消息称慕容皝还发出诸王会盟的邀请,张重华、拓跋什翼健、苻洪和柔然部落王已经接受邀请,为的就是组成一个牢固的联盟,要团结合作共同征讨汉国。
已经在开打地方,更多……
陇西郡、南安郡、陇东郡是关中汉军与凉、氐联军在交战,汉军在关中驻扎的兵力不多,征西中郎将谢安还被抽调到骠骑幕府,主持战争的是秦州都尉钟兴。汉军放弃了陇东郡和陇西郡,集中兵力位于渭水上游地段。
并州战场,李坛攻克晋阳与曲阳,与谢安本部会师于定襄,对定襄的围困战一直是在进行,按照冉闵的意思就是汉军不深入城区,但定襄谁都别想出城,困到定襄没一个活人;冉闵和谢艾率军一直在分别追击石宣和石斌。石宣先向被逃窜又转道西北,冉闵几次逮住石宣,几次交战下来石宣的部队从七万降到不足两万。谢艾也是逮着石斌一阵追,不过石斌是直接一路向北,从刚突围的五万到接近雁门郡的不足一万,谢艾目前在做的是不让石斌与拓跋代军合流。
冀州战场和辽东战场归于一系,慕容燕军在辽东没有达到战略目标,冀州的交战持续着不温不火。可以看成慕容燕国是在蓄力,再一次有动作就肯定是大规模。
汉国的敌国够多,战线就更多,还不算重新闹腾起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