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管控严格是必然的事情,又是关乎到水寨那边的安全和保密,怎么可能让谢道韫进去。
  在时隔六天之后,临淄中枢传来了指令,让雷蒙派出部队护送谢道韫北上。
  “这个不用那么赶是个什么意思?”雷蒙问的人是王猛,他苦笑说:“近期周边出现不少行踪诡异的团伙,看来目标就是那位小细君,中枢又来了一个不用劳师动众还不能太赶的指令……”
  江都城是一个军事重镇,实际上是没有什么老百姓的存在,王猛会出现在这里,那是因为他作为广陵县的县长亲自带队押送物资而来。
  雷蒙知道王猛是谁,并不因为王猛只是一个县长而有什么轻视,设宴款待之余也有一些问题想要获得解惑。
  “王氏门阀近期一直与谢氏门阀闹,动静之大传遍大江南内两岸。”王猛下放地方为官只有三个月不到,第一次到地方为官自然会对什么事情都重视,要不押送物资该是县尉干的事情。他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尊重,并不引以为傲,更想做出成绩得到真正的尊重:“世家养着众多门客,其中不乏一些偏门之人。”
  聚养门客之风从上古先秦时代就存在,之前是公侯之家才能养门客,到了两晋时期则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像是一些小家族的部曲其实也能算是门客。
  长江以南是世家共治的现状,世家动辄数千私兵,门阀的私兵最多更是有数万之众。除开私兵之外,门阀和世家还会自行培养武士,由武士之中再挑选一些死士。死士通常是被当做刺客使用,暗杀之风在世家共治的局面下很是盛行。
  雷蒙郁闷自己怎么会摊上这样的事情,明确察觉到有人要对谢道韫不利的前提下,说什么也不该让事情发生。他就为难地对王猛说:“可否让小细君隐藏于你的队伍之中?”
  王猛刹那间就明白了雷蒙的意图,无非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那一类的计谋。
  事情谈妥,雷蒙就带着王猛来到谢道韫休息的场所,通报得到允许见到了人,将事情始末一说。
  “好啊。”谢道韫先应声下来,后面好奇地看着王猛,问道:“你就是那个被汉王特意寻找两年才找到的王郎君?”
  刘彦寻找王猛的时间维持了两年之久,后面还是得到桑氏一族的帮助才将人找到。有了这件事情作为注脚,王猛的名声其实比自己想象中还大,那是随着刘彦统治的国家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强,事情就被传得更加玄乎。
  王猛听到那么一问没有太特别的情绪,很是有礼有节地致意,后面说:“还要委屈细君再行打扮,随行的随从需要减少至两人。”
  刚才商定的是,谢道韫乔装打扮隐藏在王猛将要回去广陵县的一伙人当中。谢道韫想都没有想就直接答应下来,看模样还觉得挺有趣。
  一切就绪之后,雷蒙不止故布一个疑阵,同时有六支队伍从军营出发北上,每一支看着都像是护送谢道韫的队伍。
  离开军营的队伍北上后是分路而行,最先遇袭的一支队伍只距离营盘不足六里,袭击者只是用劲弩进行一波试探立刻退却,汉军追击之下竟是一个都没有抓住全被袭击者借着复杂地形逃走。
  第二支遇袭的队伍是在距离军营十一里之后,袭击者依然是用劲弩先进行试探,或许是觉得找对了队伍进行冲锋,汉军与袭击者厮杀不足一刻,又是由袭击者先行撤退而结束。
  前前后后的六支队伍在不同的地方遭遇到袭击,伤亡计算下来竟是汉军的死伤多过于袭击者,令雷蒙的眉头足足皱了两三天。
  实际上军队在小规模的冲突中与身怀武技的人对上真没有什么优势。军方士卒用的是战阵之上那种大开大合的招式,讲得是一击之下不是敌死就是我亡。武士之所以会被称呼为武士,不就是他们经过长久的武技训练,擅长在小规模的搏杀之中发挥,但他们要是上了战场存活率不会比士卒高多少,只因为战场可没有那么大空间让武士发挥。
  “很猖獗啊!”雷蒙收到的消息是,袭击者最多是五六十人,比较少的也有二三十人,每一股都携带着强弩。他对王猛说:“被在长江沿线拦下的就有两三百,没有拦下的大概就那么多,王氏门阀这次的手笔很大。”
  且先不追究袭击者出身,数量真的是蛮多,一般袭击之后受伤无法逃走也会自尽而死,汉军检查尸体的时候发现袭击者的相貌已经毁容,也检查不到任何可以作为追踪身份的线索。
  “必定是有王氏门阀的人,肯定也有其余世家的推波助澜。”王猛觉得怪异的是,袭击者看着很凶猛,却是只有少数有点像是要绝杀的意思,其余一些并不是那么坚决:“事情比我们猜想的要复杂。”
  王氏与谢氏近期闹出来的动静是颇大,不过仅限于舆论上面的互骂,双方保持着很大的克制没有上演家族私斗。
  雷蒙有任务在身,想的是完成中枢的指令,出发点就是保护好谢道韫抵达临淄。
  王猛尽管重视,局限却没有那么多,可以从多方面的全局来进行思考。他可以理解王氏和谢氏真的结仇,问题是双方想不想死磕,又有多少世家想要在这一事件上获得什么利益。
  汉军大肆在长江沿线屯兵,长江以南的局面出现很大的变化,包括四大门阀在内的家族,除开是完全无法找到渠道,要不然就没有一家没有派子弟北上,他们一直在试探汉国对南方世家的态度。
  乱局之下想要浑水摸鱼的人从来都存在,雷蒙忽视掉了一些细节,王猛看过战报却发现了问题,真真假假要袭击杀人只是一方面,多处出现厮杀过的痕迹才是关键。
  “谢氏门阀暗中肯定还有人手。”王猛一脸的思索,说了让雷蒙摸不着头脑的话:“可不可以往其它的方向想,比如一切只是南方世家要引起最大的动静,使谢细君北上传得天下皆知,亦是引起王上最大的注意力?”
  “好像有点这么回事。”雷蒙怔怔地说:“每一支队伍都遭受到袭击本来就显得很不正常。”
  为了试验推论,接下来雷蒙又先后派出几股队伍,有了前一次袭击者的行动作为依据也设下陷阱。那些队伍毫无例外再次分别遭受袭击,只是这一次他们跳进了远比上一次更完善的陷阱,袭击者不是战死就是自杀大部分,却有自杀未遂被捕获的袭击者。
  拷问是经过四天的时间,答案出来后没有让雷蒙觉得多么高兴,反而是更加怒火中烧。
  “他们不是真的要杀谢细君,只是想要引起大动静。”雷蒙顾不得赞美王猛事先猜测的正确性,无法压制怒火地说:“他们前前后后死了两百多人,我们死伤三百余士卒,就只是为了引起足够大的动静!”
  “世家从来不会拿人命当回事,尤其是属下的性命。”王猛心里还要加上一句,乱世人命最是不值钱。他说:“既然已经清楚怎么回事,猛明日便启程?”
  愤怒中的雷蒙想的是怎么进行报复,可他又不敢打乱军方的整体布局,只能咬牙发狠,要是杀过长江南岸,少不得是要拿世家狠狠地开刀,也让那些世家尝一尝死是什么味道。
  广陵县属于广陵郡辖地,郡首府是淮阴城。它拥有一千四百户,人口数量六千余,作为县城的广陵居住着三千,其余是分散在各个乡野。
  此时此刻,谢道韫坐在一辆本来是装载粮食现在却是空了的马车之上,因为没有太特别的讲究,马车看上去有些脏,身穿粗麻衣的她也不嫌弃,是屁股坐在干枯的杂草上,双手倚着车沿观看沿途风光。
  冬季之下,淮阴下过几场雪之后,旷野的土地布上了白雪,一眼看去却不全然是一片银色,有的地方有雪,有的地方没有,大范围看着就像是大斑狗的毛皮。
  换上粗麻衣的谢道韫,她头上再没有华丽丽的发式,绑着一条非常普通的马尾,随着小脑袋左顾右盼一晃一甩。
  广陵县随同县长王猛前去江都运送辎重的人有个五六百,除开县衙的一些蔷夫和游缴之外,基本都是服徭役的百姓。
  江都那边安排了护送的军士,是明晃晃地摆出护送姿态,人数不多也就一千,全数皆是在下一场战争的初始阶段不需要上场的骑兵。
  摆出明显护送姿态,他们都快抵达广陵县城都没有遭遇过哪怕是一次的袭击,却也不知道是江都汉军大肆搜索清扫地方,还是长江以南的那些世家偃旗息鼓了。
  雷蒙的的确确是被南方门阀和世家给惹火了,他无法派军登陆南岸搞什么,却是能够广派大军探索周边,但凡是觉得有可疑就会查问一番。
  江都的汉军动作太大引起了长江南岸晋军的震动,连带效应就是南岸晋军也开始四处出动,两岸军队的动作却不知道又会引起什么样的局面变化。
  全木的车轮碾着略略泥泞的道路前行,众多马车行走于道路中间,两侧是步行的百姓和骑马而行的骑兵。
  “这么说,你们是扬州人咯?”谢道韫经常会找百姓闲聊,别人看她虽然身穿粗麻衣却看着有很强的气质,一开始其实是谨慎不大愿意聊天,共处的时间长了再加上她也没有什么盛气凌人,后面逐渐能开怀地聊天:“日子过得怎么样,能吃上饭吗?”
  与谢道韫闲聊的是几名看上去很青涩的少年郎,他们愿意多接近谢道韫纯粹就是一种向美靠近的天性使然。
  “能的、能的。”阿六家中排行老六,今年十四岁,他虽然是老六其实却是家中仅剩的独子,几个兄弟姐妹有早夭,也有服徭役死了,相依为命的仅剩一名母亲。他腼腆着脸说:“比起以前,现在过的就是神仙的日子。只盼着再年长几岁,能为给过上好日子的大王效劳卖命,也挣上五亩田,幸运还能有爵位。”
  “有志气,好志气。”谢道韫说着变成了疑惑:“可你不是家中独子吗?要是有什么事情,家中老娘可怎么办?”
  阿六瞬间哑了有一小会。
  “大汉只有进入军中才会有出息。”林利同样是个半大小子,用着满是憧憬的表情说:“谁都想为大王征战疆场……”
  这个时候阿六总算找到了一些措词,插嘴说:“隔壁家的小石入军得了五亩田,平常有官府派出奴隶帮忙耕作……”
  几个少年郎的语言组织能力有些乱,谢道韫从很多话中摘出一些比较特别的片段,大意就是男人在汉国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对于大字不识和没有什么特别手艺的人,最好最快速最便利的渠道就是参军入伍。
  后面,谢道韫找到了王猛,直白说:“可以在广陵停留一段时间吗?”
  王猛正在与县佐谈关于开春后怎么安排耕作和水源问题,有看到谢道韫过来,却是没有想到会直接过来插话。
  骑马位于旁边的军侯高平立刻就将目光看向王猛。他得到的示意是保证谢道韫安全的同时,除非是接到新的命令,否则就慢慢地将人送往临淄。
  “细君是自由之身。”王猛无权干涉谢道韫想什么又要做什么,他看了看高平,后面才对谢道韫说:“您的行程安排,该问高军侯。”
  谢道韫立刻看向高平,慢慢走过去就是不说话。
  “近期会再下雪……”高平语气轻缓地说:“可以在广陵停留一段时日。”
  谢道韫行礼致谢,转身走向一群少年郎旁边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引来那些少年郎发出一阵低低的欢呼声……


第464章 人得有盼头
  传闻在炎汉期间广陵是一个足足拥有八万人口的大县,纺纱业十分发达不说,多少也能算是一个鱼米之乡。
  现在讲炎汉,讲的是东汉不是西汉。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炎汉不得被提起,先由曹丕篡汉伊始,到了刘渊建立伪汉更是成为禁忌,少不得是因为晋国小朝廷的自卑使然。
  按照史书的记载法,因为有了西汉和东汉,后面还出现一个匈奴人建立的汉国,要是刘彦真的光复汉家旧土使汉国再强盛下去,有了西汉和东汉两个刘氏汉帝国在前,一样是刘氏的刘彦这个汉国真不太好称呼。
  “有次听王上闲聊时谈起……”王猛用着略略迟疑的语气说:“会记载成为第三帝国?汉第三帝国。”
  王猛是和谢道韫在城中散步,随行的有高平和一些汉军士卒。
  几天前下了一场大雪,地面和屋顶上布满了白雪,街道之上看到最多的是清扫门前白雪的人。
  “帝国?”谢道韫是一个有读书的人,她很明确的知道帝国两个字带着什么含义,不止是一统中原就能称帝国,也不单单是强盛可以称帝国。她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回过神来才说:“那不止要光复汉家旧土,西域也要重新夺回,乃至于……”
  其实还要再加上在战争中战胜另外一个帝国,之前的西汉是拿匈奴帝国开刀,延续西汉的东汉是在实力上有帝国的规模可并没有对外取得什么帝国较量之间的胜利。
  东汉对外战争比较重要的有四场。
  东汉为了稳固西汉时期设立的玄菟郡、乐浪郡与高句丽、朝鲜、秽、貊、貉、沃沮等民族有过不少较量,东北最大的对手是乌桓、鲜卑,最成功的一次是打服乌桓,其余各族实际上只是震慑,设立了乌桓校尉。
  再来是东汉对西汉打剩下的南匈奴,可前期是以长城作为依托与之对抗,后面是用消耗和拉拢政策才使匈奴进行名义上的臣服,设立匈奴校尉才稍微有些控制力。从南匈奴时不时会南下打草谷来看,东汉对南匈奴的掌控力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西汉末年在西北遗留问题的是各种以放羊为生泛称羌人的一个族群,东汉的军队长期与羌人进行局部战争,东汉最为强盛时期陇西郡都全被羌人占去,后面设立护羌校尉不但没有起到正面作用,相反是使局势更为恶化,才有了后面的百年羌族生乱,直至段杀神(段颖)使用杀戮手段才算是稍微慑服诸羌,不过后面东汉自己又玩脱了,董卓生乱期间诸羌甚至杀进司隶直逼长安。
  东汉对外战争最成功的一次该是对南方,也就是吴郡、会稽、南海、合浦、九真、交趾、郁林等各郡。不过偏偏这一次并没有算在对外战争的四场大战中,理由是诸越和交趾的那些人连称为敌人的资格都没有。
  对西域的光复之战才是被认可的“四大之一”,但是比起西汉时期的掌控力度来讲,东汉对西域的掌控连曹魏时期的力度都不及。
  “以上可以看出,汉王想要的汉国并不是中兴之后的那个(东)汉,是开国高祖皇帝直系后裔的那个(西)汉。”谢道韫走着走着停下来,她看到了路途上认识的阿六,显然阿六也发现了她。她抬起手远远地打招呼,后面对王猛问:“可以过去看看吗?”
  王猛习惯性地看向高平。
  高平无声点头。他们还没有接到新的指示,谢道韫在广陵城逗留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
  广陵城是一座正在复苏的城池,城墙前任县长有带百姓进行过一些修葺,王猛接任之后也是第一时间注重城墙的修复。会这样是现在的百姓普遍没什么安全感,有一座看上去牢固的城墙会使百姓更加心安一些。
  城池之内的建筑物基本是茅屋,少有能够看到屋顶是瓦砾的建筑,除开城楼之外同样没有一座超过两丈高的房子。
  城中百姓大概是有三千来人,他们平时栖息在城池之内,到了干农活则是到郊外。
  根据谢道韫一两天逛下来,广陵城之中似乎并没有看到什么商业,也就是不存在市集之说。她不确定是因为下雪没有开市,还是城中真的没有市集。
  阿六当然看到了谢道韫,他并没有认出换上一身白色长裙的谢道韫,对于谢道韫和自己摆手打招呼有些发愣。
  “阿六。”谢道韫笑嘻嘻地再次打招呼,指着对面的屋子问:“这是你家吗?”
  现在的城市规划没有那么严格,城中仅有一条主要道路是呈现笔直状态,其余的道路是看房子的坐落而有改变。房子看去并不整齐,看着就是东一座西一座,房屋密集的地方要是陌生人迷路的可能性比较大。
  阿六家的房子非常普通,道路旁直接就是墙壁,一扇并不大的门仅是有用草编织的栅栏掩着,看着是没有什么窗户。
  “我啊。”谢道韫指着自己的小鼻子,说道:“路上我们聊得很开心的。”
  “是你……”阿六手里的扫帚不知怎么地掉了下去,看得出他非常惊讶:“你是……是……”
  现在的谢道韫与穿粗麻衣的时候判若两人,一身主体为白色却有红色镶边的长裙,肩上还有一套看着名贵的动物皮毛,脑袋上套着一个毛茸茸的帽子,再加上背后有一条黑色的披风,无论怎么看都显得极为富贵。
  “我可以进去吗?”谢道韫话是那么说,实际上她已经走到门边退开栅栏抬脚走进去:“黑漆漆的,空气也好闷。”
  急促的脚步声随后而入,那是三四名手里按着剑柄的汉军士卒入内,他们进入之后是成一种半扇形的分布站立,刚好是将谢道韫保护在中间。
  阿六懵了一些才跟着进入,进去后直接呼唤“娘”,里屋传来了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
  从里屋走出来的妇人无法从相貌上判断出岁数,她穿着一身传统汉家妇女会穿的粗布襦裙,手里有一个看着像是梭子的东西。一出来看到屋里那么多人,她先愣了一下,才说:“来客人了?”
  阿六这个时候已经走到墙壁边,只听一声僵硬的什么响动,木板门窗被推开之后屋里才有光线。
  “婶婶好。”谢道韫看到了妇女手里的梭子,笑嘻嘻说:“婶婶在织线吗?”
  “嗯,啊?是在捣腾机子,织线得等开春有麻。”妇女手里的梭子的确就是织线用的,她完全适应黑暗,看到一身贵女装扮的谢道韫有着莫名的紧张,再看屋里有一看就是士卒的汉子却露出了微笑,扭头对阿六说:“张罗一下。”
  阿六应了声“哎”,推开了后门出去。
  屋里的人可以听到一些东西挪动的声音,由后门向外看是一片不大的园子,正对面还有一间什么房屋。
  谢道韫还真忘了,她进来的时候没有听见“嘎吱”声,那么妇女怎么可能是在织线呢。
  冬季万物蛰伏,织线需要麻,广陵城内的居民有原来的本地人,更多是从长江以南投奔而来的人。阿六这一家就是新来不久的南方人,前一年没有参与劳动,不会有产出,是由阿六受到官府的雇佣修整城市得到一些粮食度日。
  有了光线之后,可以看清楚屋里的物什,东边的墙壁边上有几口缸,一些钉在墙壁上的木板上摆着一些坛坛罐罐。看不到桌子或是椅子,一切只因为现在桌子和椅子并没有流行,案几就是桌子,坐圃就是椅子。
  地面上直接就是泥土,长期被踩踏的关系看着并不平整,不过能够看出并没有什么杂物。
  大婶对汉军士卒有着莫名的热情,对一看就是贵女的谢道韫则是显得极为冷淡。她在问士卒一些问题,话题是围绕着国家有没有再次征兵,或是近期会不会有什么需要人手的徭役。
  过了一会阿六重新入屋,手里捧着一个热腾腾的陶土罐,先是放在边角又出去,再次回来是拿来了一些竹杯。
  “烧热腾了的,是烧水。”
  阿六对要求喝煮过沸腾的水印象无比深刻,不理解什么叫生水有寄生虫容易使人生病,是在服徭役的时候军方这么要求,一直想要参军入伍也就牢记这一习惯。他麻利地倒水,一个又一个双手捧过去,轮到谢道韫的时候看着有些迟疑。
  谢道韫并不迟钝,没人给服务就自己动手,导致的是阿六既是尴尬也是手足无措。
  “大婶,我们只是路过。”共侨虽然是士卒,可他也是一级爵位的公士,右胸的战袍上既有一块铁质的徽章表明这点。他知道大婶的热情是为什么,见到大婶眼神的热切,想了想说道:“徭役应该是会比较频繁,您家娃儿不缺活干。”
  “这就好、这就好……”大婶立刻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给大王干活有的吃,还有粮食可以拿。大王是好大王,官府是好官府。”
  谢道韫被刻意冷落得很是不舒服,她倒不至于发作什么,却是没有了原来的兴致,礼貌地行礼就退了出去。
  王猛并没有入屋,是站在街道上看着清扫白雪的百姓,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他见谢道韫出来,能看出谢道韫好像很不悦。
  “之前还聊得好好的……”谢道韫不开心也有失落:“以前在南方,下乡时遇到的人是这样,来到北方也是这样……”
  社会有阶级,有些阶级就是被用来敬而远之,身在局中觉得莫名其妙,也有乐在其中的人。自古以来百姓就对权贵有着天然的疏远,毕竟靠近了未必有好处,惹到了却随时会被整得家破人亡。
  王猛对谢道韫说的话只是付之一笑,他事先就知道谢道韫穿成这样根本无法接触百姓,只是关系不近无法提醒罢了。
  “走咯,走咯。”谢道韫情绪转变速度有些快,她走前还对出门站在边上的阿六摇手,溜达了一小会突然对王猛问:“百姓见了您会亲近吗?”
  “……”王猛就是从百姓中来,成为官员之后很清楚很难再与百姓打成一片,苦笑说:“没有畏惧,猛就感到很知足了。”
  两人边走边说,很快就远去。
  阿六看着那俏丽的身影久久没有转头,等待谢道韫的身影完全消失后,他转身却看到自己的娘亲那一双满是仇恨的眼神。
  “你爹,你大兄、二兄,全是死在南方的富贵人家手里。”大婶是黄氏的媳妇,她非常严厉地对阿六说:“黄六,你要牢牢记住,南方那些大家族是咱们家的仇人。”
  别问他们这一家怎么知道谢道韫出身南方家族,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长相和气质不一定有迹可循,可是从装扮特性上绝对能看出端倪。
  “娘……”阿六想要说刚才那个细君看着不像是坏人,相反是看着非常美丽,可他不敢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只能应:“孩儿知道了。”
  “你岁数小,没法子去参军。”大婶似乎想到了什么露出失望的表情,低声念叨:“听他们讲近期会有很多徭役,你得求老叔多帮忙……”
  大婶口中的老叔是这一片街坊邻居的保长,是一名因为残废退役了的汉军士卒。
  汉国大部分地区采取的是合作公社制度,目前逐渐在转向正常的社会体系,为了安排众多因伤退役的将士,是编制多少户有一个保长,保长负责转达官府的一些消息,征发徭役也是由保长来确定名单。
  “大汉服徭役是一件好事。”大婶喜欢唠叨,唠叨之中有着明显的殷切期盼:“去服徭役吃的喝的都是官府的,服徭役次数多了还能被优先挑选入伍。你这娃儿年纪不够,该多多出徭役,日后好容易加入军中。成了大王的兵就有五亩田,有了田好讨一门媳妇,能立功给子孙挣一份功业……”
  阿六一边拿着扫帚清扫白雪,一边听着自己的娘亲唠嗑,内心里有期盼,更多是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第465章 国情不相同
  中原正在面临一场大变革,所指不但是刘彦统治下的国家正在横空崛起,是一些制度上得到改变。
  上古先秦时期政权能够下到乡里,也就是亭里制度,那个时候的亭长和里正可有直接与当地的县长或是县令接触,县里的政令也是直接下达到亭长或是里正手中,三老承担的责任更多是调解乡间矛盾没有执法权。到了西汉初期,政权制度其实也能够直达乡间,是由东汉时期成为豪强政治才演变成为皇权不下乡。
  不管是曹魏还是司马晋,只是从豪强政治转变成为世家政治,实际上中枢可以直接遥控的权力到了郡一级也就终止,再往下是由当地的世家来进行执法和治理。通常这种政治体系都会呈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国家极度缺钱,拥有自己土地的百姓远比想象中要来得少。
  中原历经胡人数十年的肆虐,土地上面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归属,也就是地契什么的压根没有用,是谁的拳头大就能占据更多的土地。胡人对于农耕没有什么热情,满脑子想的是将土地重归于荒芜,长满杂草提供放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放马中原。
  汉国崛起,汉军攻克并光复一个又一个郡县,每一地的土地实际上仅是很少才是有主之物,更多的土地不但荒凉且是没有主人,或者说石碣赵国就是那些土地的主人。
  土地没有主人对于一个新兴崛起的国家是好事,可以不受到任何干扰来进行自己的规划,比较大的作用是作为功勋赏赐用,不使这个新兴国家缺少封赏有功人士的土地,走上了曾经秦帝国的老路。
  刘彦一直在控制个人对土地的持有数量,在做的是使土地让更多的人持有,不是集中在绝对少数的一些人手中。
  汉国执行二十等爵制度的前提下,均田自然是不能做,绝对的公平其实就是不公平,要不拼死拼活的人得到的是那么多,什么都没干的人也是得到相应的东西,努力又有什么用?
  因为相关国策的原因,谢道韫与家族侍女、武士会合后,由高平率一千骑兵继续北上,一路上走走停停看到最多的除了荒地之外,有人聚居的地方更多是百姓在给官府耕田。
  “那么汉王就是最大的地主,没有私有土地的人实际上就是汉王的雇户。”谢道韫说的就是合作公社制度下,一个村庄被划定多少土地,百姓开垦土地耕作,出产大部分归于官府所有。她对自己的侍女谢兰说:“也许就是这样的原因,汉军才能常年拥有足够多的粮秣作战。”
  “汉国治下的那些人已经很幸福了。”谢兰在讲大实话:“南边有无自己的田,景况都不好。”
  谢兰是谢氏门阀的侍女,她有家人是在谢氏门阀之外生活,家中虽有田却是不多,承担的各项税很重,一年劳作下来要给国家上税,地方上也不能缺了杂税,所得不会比合作公社下的汉国百姓收获更多。
  汉国的合作公社,制度编制中的人吃喝穿都是出于公家,身处乱世能够活命有安全保障既是幸福,再加上有吃有喝有穿就没有什么可以抱怨。汉国军方征兵的兵源,主要征募对象是合作公社下的青壮,能够参军入伍是汉国成年男子的期盼,入伍不但意味着拥有私人田地,还有了一条对于普通人来讲最简单的上进道路。
  他们一行人已经走到了东安郡境内,长路漫漫终有归途,一路上不止看到了正在复苏的景象,印象最深刻的是官府对地方的掌控力。
  谢道韫出身南方,因为家境和身份的关系对民间的了解其实有限。她所知道的是南方朝廷对国家基本没有什么控制力,国家是被包括自己家族和众多门阀、世家分割自治的现状,各地的百姓生活环境是怎么样基本是道听途说而来。
  “咱们那边的地方不由官府管辖,汉境随处可见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