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荣辱的时候圣人也会有火。
谢氏一族要说没有将王氏一族的怒火考虑进去绝对是在骗人,谁不知道谢道韫是一名才女,还是那种令人垂涎万分的世家女,大美人人人喜欢,又有早些年前就造成那不是误会的误会,面对王氏一族的怒火谢氏有自己的取舍。
天下大势要说明朗,那真的是变得很是明朗。新生汉国很快就要光复中原,呈现的是一个军事强国的姿态。再看汉军四处出击一点都不吃力,多线作战从未呈现疲软,可以想象汉国最差的情况也是控制中原绝大多数区域,会成为举世之强国。
东晋小朝廷面对汉军大举南下是一种心里没谱的心态,看着是要拼死抵抗,可要是汉国显露出愿意保证世家利益的态度,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这种复杂心理下,可不止谢氏在寻后路,王氏一族也有自己的动作。
“逸少稍安勿躁。”谢石脸上一直带着微笑,他不想彻底撕破脸,比如捅出王氏一族有子弟北上的事情。他请王羲之就坐被拂袖拒绝,笑容不改地说:“不说定亲并非真实,您知道令姜从来都是自己拿主意……”,拖了一个尾音,软中带硬地说:“兄长宠爱令姜,令姜所求者,便是兄长必然应允之事。”
“胡说!”王羲之反驳道:“凝之与令姜自小两小无猜,视之为未来伴侣,此乃天下皆知之事。”
这件事情上面倒不是谢石完全胡说八道,谢道韫对于从无到有的刘彦着实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石碣赵国不断溃退的情况下,她仅仅是被家族长辈一问,就答了一句“能与此等英豪相伴,好过与之软弱之人共处”,给了长辈一个很明确的答案。
“什么天下知不知的。”谢万原本不想开口说话,见王羲之才是咄咄逼人的那个,沉不住气就说:“令姜与凝之是玩伴,却没有其它什么关系。”
王凝之今年才十一岁,并没有取表字。谢道韫与王凝之的关系是玩伴,要说谢道韫对王凝之有什么好感则无从谈起,相反身为才女的谢道韫对显得极其平庸的王凝之该说只是玩得好,还是那种想躲没地方躲的玩得好。
“汉军逼近之际,谈论此事不妥。”谢石有意缓和气氛,收敛微笑,严肃地对王羲之说:“儿女私情在军国大事之前先放一放吧?”
王羲之像是怒极反笑,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马上就要是亲家了,汝等还能以军国大事为重?”
那一刻谢石脸色很难看,更加年轻气盛一些的谢万就直接骂了一句“不足谋”。
“谢安是伪汉大将之一了,谢家有女马上是伪王妃子,谢氏少不得是有一场富贵荣华。”王羲之冷笑着再次拂袖,走之前撂下话:“家门收入之事,绝不甘休!”
第461章 才女通常胆大
王羲之离去,谢万和谢石两兄弟陷入了长久的无语姿态。
世家活的就是脸面,没有什么比觉得受辱更加毁坏根基的事情,王氏就是那个曾经的“王与马共天下”的那个“王”,数十年过去王氏虽然没落,可是关系网以及蛰伏在民间的力量要是爆发起来仍然可以摧毁同为门阀的任何一个家族。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谢石还是有些忧心:“他们的态度却是比想象中来得强硬。”
南北极为可能在明年爆发前所未有的大战,由褚裒与谢石牵头的南方世家已经共约一切以国事为重,王氏亦是在盟约中签名的家族之一。
长江以南说是由司马皇室统治,不如说是世家共治的现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各世家在面临汉军南侵的前提下,应该说是表现出了难得团结的一面。
一切以大团结为重的格局下,按照谢石的猜测,谢氏与王氏并没有在谢道韫和王凝之的婚事上定亲,谢道韫的婚事出现变化王氏虽然会有意见,可王氏为了南方世家的团结稳定只会选择默认。
谢氏重谈与汉王姻亲连理的事情上非常复杂,固然是有谢氏要为家族留一条庄康大道的意图,可也有为整个长江以南的世家做出铺路的行为。
褚裒在谢氏重启与汉王联姻的事情上之所以赞同,那是谢石提到联姻之后或许可以对刘彦产生影响力,哪怕最后晋军不敌汉军,情况不利的情况下南方世家也要与刘彦有个沟通的渠道。
说到底新晋崛起的汉国表现出来的军事实力真的太强悍了,南方就没有一个敢夸口一定能击败汉军的人。在面对汉军南侵没有必胜信心之下,不止一个世家在寻找后路,与之相对是谢氏的布局不止为了自己一家,是要承担起可能战败后的善后。
“当然,若事情能成,获利最大的还是我们。不过……”谢万摇头苦笑:“看王羲之离去时的模样,事情真的无法善了。”
谢氏一族可是从诸多渠道试图了解刘彦为人,得到的情报是刘彦在维护自己女人上面很愿意下力气。
那个拓跋鲜卑出身的妃子,她的存在为拓跋代国争取到了诸多的好处,才得以在慕容鲜卑的一连串打击之下稳下来,甚至还有足够的物资用在征讨匈奴诸部身上。
博陵崔氏因为家族有女成为刘彦妃子,汉国强盛起来之后从一个郡望之家摇身一变在成为有偌大影响力的世家,太多的北地家族和豪强附于羽翼之下更有向门阀发展的趋势。
再谈那个小小的张家,有女张兰入了汉王后宫,张家从一个地方豪强转为郡望之家,一个新兴的世家正在形成。
“王氏除非是愿意鱼死网破,愿意与众多家族为敌,否则闹不起来。”谢石比较相信自己的判断,他沉吟了一下,泛起笑容说:“就算王氏真的大闹,众家族定然先引而不发,等待情势完全不利,王氏少不得是要有一个亡国推手的名声。”
国家是世家的国家,可是世家不是非要有个国家不可,家族利益才是世家的禁脔,国家可以灭亡,家族利益却要永存。现在的关键是刘彦对南方世家有什么态度,态度决定了南方世家的抵抗力度。
谢氏重谈婚事是动作较大的试探,庾翼携家族后辈北上意图不明,渡江北上的世家子数量之多引起了两国中枢的极度关注。
时节是冬季,各条战线上呈现的姿态却是不同。
淮南寿春方向,徐正统率的汉军没有因为季节的影响而停止向南推进。到了十一月份的时候,他们这一路汉军已经推进到了寿春南面的二十里范围,双方就隔着几座矮山头在遥向戒备。
丹阳丹徒那边,汉军舰队大肆入驻江都,岸上汉军每日都要进行操演,闹出的动静让京口这边的晋军一日三警,可是这边的汉军也只是有动静而没有实际的行动。
入蜀到了新野的汉军,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沔水之上开始出现汉军战船。沔水可是能够直接威胁荆州的很多重镇,再有汉军停驻在大洪山一侧,可以想象天气到了适合交战的时节,这一线的晋军应该会面对什么样的情况。
东晋小朝廷近期就没有过什么顺心事,几条战线上没有开打就呈现不利的一面,身负重任的郗愔北上之后竟然变得毫无音信。对于他们打击比较大的事情还有挺多,首先是石碣赵国竟然主动向汉国求和,慕容燕国也有要与汉国停战的风声传出,一直以来表现恭顺的张氏凉国也变了态度。
“南北互侵之局已定!”郭骜是郭璞之子,原先是在野,近期才被重新启用。他用着略略神秘的语气对褚蒜子说:“胡人当衰,华夏当兴,局面已定。”
郭骜的这个郭氏与中原的那个郭氏没半点关系,他们这个郭氏一直都是学者之家,到了玄学盛行的时候尤其如鱼得水,传说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
玄学在东晋小朝廷是显学,被认为是儒家支脉,但凡是学者都会研究一下,造成的影响就是不管是世家的家事还是国家面临抉择,都极为容易被一些神神秘秘的玄学所左右。
不管是曾经的王氏,或是后来居上的庾氏,目前褚氏是新鲜的外戚,小皇帝年幼谈不上什么治理国家,国事在何充逝世之后是由褚蒜子全权处理,那么是不是说褚氏一族成了国家的统治者?
褚蒜子实际上还非常的年轻,她这个皇太后当起来并不舒服,原因是司马皇室早就大权旁落,褚氏一族虽然有诸多便利可以发展却缺少底蕴,没有背后庞大的实力支撑,国家依然是世家的国家,不是皇室或外戚的国家。
隔着一条纱帘,褚蒜子并不太看得清郭骜的相貌。她近来是有些心力交瘁,有汉军即将南侵,比较麻烦的还有王羲之正在大闹,心忧不免求鬼神。
“听闻石碣有一高僧名唤吴进,他说晋室必将再起,引来建武天王大肆迫害百姓?”褚蒜子口中的高僧就是那个劝石虎杀尽石碣境内晋人的家伙,建武天王却是石虎的名号。大概是早早守寡的一种通病导致她信教也信佛,碾着手中的一串珠手链,轻声再说:“胡人是衰弱了,那么将要兴起的华夏,是我们这个正朔,还是伪汉?”
任何与神秘扯得上关系的说法都是讲得异常隐晦,还要再更加模棱两可一些,总之就是话说出去了,可具体是怎么样全靠听者自己去猜,猜对了就是完全灵验,猜错的那就是领会错误。
郭骜本来是要含糊过去,没想到褚蒜子后面问得那么清楚,他沉吟了一下,说道:“运势有起有落,天象变化可以表明一切。夜观天象之下,却有亮星位于淮南之上,该是何人得运,恐怕是看淮南局势变化。”
褚蒜子听懂了,决定国家兴衰的就在寿春战场那边,她礼送郭骜之后,到了偏厅见到自己的父亲褚裒。
两人是行礼之后互相屈膝跪坐久久没有出声,期间有乳娘带着小皇帝司马聃过来了一次,等待乳娘将司马聃带走,沉默才被打破。
“既然淮南战局会左右国运,可还要多劝劝王羲之。”褚蒜子蹙着眉头,语气坚定地说:“不要因为家族私怨让国家面对强敌的时候横生波澜。”
王羲之有偌大名声,诸多好友不是大诗人就是大书法家、大玄学家之类的人物,对于舆论上面有很大的出声便利,他们一旦合心闹起来,就真的会将整个长江以南的社会舆论搅得乱七八糟。
褚裒苦笑着说:“现在还只是口诛笔伐,没有动用家族的力量互相攻击。”
“已经有一个庾氏了。”褚蒜子蹙眉的模样并没有影响到美貌,她说起来今年也才二十一岁,要说妙龄现在的岁数才是真正的妙龄。她叹了口气,说:“庾氏还只是身处事外,若王氏与谢氏相斗……”
长江以南的家族械斗并不是什么稀奇事,通常还是互相之间的斗富结仇,财帛压不了对方气焰的时候就该是上全武行,曾经最大规模的家族械斗是互相之间呼朋唤友出动了近两万人,简直就是一场上了规模的战争。
以前上演全武行的还是一些互相纠结起来小有规模的家族,王氏真的要与谢氏撕破脸的话,以两家这种庞然大物的门阀还不知道是什么规模。
要是没有汉军南侵,褚蒜子巴不得世家之间打生打死,还最好全部同归于尽,好让国家的控制权回到皇室这边。问题是现在汉军要打过来,褚蒜子求的是整个南方团结对敌,不要发生什么内部争斗。
“主要是……皇室不……不争气。”褚裒前面还说得断断续续,后面干脆明说:“皇室公主名声太坏,要不然以皇室公主换谢道韫,王氏会满意的。”
司马家的女人名声可不止是坏,应该说一听到司马家要嫁公主给谁,那个谁绝对是选择落荒而逃。
还真就有听到要娶公主直接逃跑的人,那个人现在还在汉国那边当官,听说混得还相当不错。那个人就是荀羡,他在王猛被下放到地方为官之后,成为刘彦的第二任贴身秘书郎,眼见就是一个政治新星又要冉冉升起。
褚蒜子一直就是深皱眉头,对于自己父亲编排皇室,由于事情说得没假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说起来司马一家子的运气似乎是从司马懿到司马昭之后完全耗尽,此后的家族后代也就先作为琅邪王,后面成了皇帝的司马岳稍微争口气,可是司马岳只当了两年皇帝就驾崩,司马岳之后的司马家子弟就没有一个能够拿上台面。
“他们也就是闹一闹……”褚裒愿意往美好的方向想,直白说:“伪王对世家态度不明,为了他们自己,他们也该坚持抵抗。”
从谢奕再谈婚事起,过去两个多月了刘彦还没有给出正式的回复,不止是谢氏一门被吊在半空,整个长江以南的世家心就没有能够好好的放回去。
谢道韫一人的婚事在特殊的时局之下变得非比寻常,被视为汉王刘彦对南方世家采取的态度。
褚蒜子和褚裒谈不出能够决定国家局面的决定,有了郭骜的一句谶言,他们认清国家对谢氏的倚重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倾向于谢氏也自因为一句谶言。
要说起来,不管是褚蒜子,还是褚裒,他们都没有想过谢氏真与刘彦成为姻亲会让谢氏一门转为完全投靠汉国。他们不是对谢氏一族的人品有多么信任,是身在其中才明白世家的本性。
两人聊到一半,有宦官急匆匆地进来,说是有关谢道韫的消息传来,那个江南有名的才女留下手书之后翘家出走了!
“啊?”褚蒜子看样子是惊呆了,愣了很久之后,她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是笑了几声,说道:“应该是往北而去了。”
褚裒想得更多,才不相信一名世家女翘家出走完全没被察觉,他对自己的女儿说:“也好。伪王不是一个寻常人,谢氏女此举会给予足够深的印象。”
关于谢道韫离家出走是五六天前的事情了。谢氏一门一直都在封锁消息,捂了五六天才故意泄露,要不然以门阀治家之严厉可以一直捂下去。他们自行泄露,是一种非常正常的举动,也是在向外界进行宣告,不管王氏怎么搅乱风波,谢氏不会为之左右。
一直以为自己还真是瞒着人出走的谢道韫,在长江没有被特意封锁……或者说是晋军这边无法封锁,汉军那边没有封锁,她们一行人非常轻易就渡江到北岸,甚至是壮着胆子还接近江都,远远地观看连成一片的汉军营寨,自然还有江面水寨那足以遮天盖日的舰队。
萝莉有三好……呃,不是,是萝莉还没有完全发育完全,女扮男装看着就是一个粉雕玉琢的俊朗少年郎,不过旁边那些侍女装起来可就不怎么样,导致汉军围过来要询问时立刻就发现她们这支队伍的怪异……
第462章 局外人眼中的不同
02元朔二年开始,长江以南就一直是不断有人渡江北上。
北上的人并不完全是世家子,还有一些在南方失去了土地的百姓,他们认为北方有一个新兴国家正在崛起,觉得按照以往新兴王朝的惯例应该是会分田,期望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才离开家乡前往中原。
长江以南没有自己土地的百姓非常多,“衣冠南渡”之后的南方一再进行洗牌,家大业大的一些家族尚且扛不住,没有任何话语权和自保能力的百姓又能怎么样。导致的是大片的土地被南迁的北方家族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拿取,家破人亡者不知几何,沦为拥农给人种田更多。
根据汉国官方的不完全统计,自元朔二年到元朔三年底,南方涌向北方的百姓数量超过八万,大抵是被就近安排在徐州各郡。
汉国这边没有执行分田,除开原来就拥有土地的人,任何人获取土地的渠道只能是参军入伍。
在元朔二年期间,参军入伍能够获得土地的政策还没有执行,新征的数十万新军士卒是在元朔三年被安排归乡时,得到了一些政策补偿。
汉国给予退伍士卒的补偿是,愿意接受官府安置能够获得五亩土地,想要回到家乡的人只能获得两亩土地。这样的政策之下,绝大多数的退伍人员是选择接受官府安置,仅有少部分人回到原来的地方。
从南方北上的百姓,他们获得土地的愿望落空,想再回到长江以南则不现实,只能接受汉国官府的意见,那就是为官府耕种土地,收获分配是官府得五成,他们能够留下一半。
汉国官方对土地的严控并非没有理由,现阶段却不是专门用来防止什么土地的大规模兼并,是在刻意培养一批有产者,使有产者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
应该说汉国除开官府持有之外,没有什么一家有数万顷或数十万顷土地的家族存在,拥有土地最多的桑氏也仅是三千倾的土地,那还是桑氏一族在汉国制定相关土地政策时,原本就拥有地契。
要是短时间内不会南下,汉国是该执行一些吸引移民的政策,问题是汉军随时可以南下,那还从长江以南吸引移民做什么,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恰是因为不论在什么季节都是有人北上,汉国的长江舰队并没有进行什么封锁行为,仅仅是在内陆有一道道的关卡。
北上沿路的关卡不是为了阻止谁北上,是对北上的人进行必要的监控,其实就也是对奸细的一种必要威慑。
近期长江沿线的汉军已经确定会专门制定登岸地点,谢道韫一行数十人是赶在政策执行之前抵达长江北岸。
江都附近的汉军是一种外松内紧的姿态,谢道韫等人要是直接北上,入了内陆四五里就会遭遇关卡被拦下进行必要的登记,少不得是会被搜查一番之类的事情,但凡有点什么不对劲的行为将会被拘留起来。
“真的是上红下黑啊!”谢道韫对有数十名汉军围过来并不感到紧张,她相反是一种很有兴趣的态度在说:“传闻炎汉戎装就是红搭黑,很是有正朔的模样呢。”
晋军的戎装是战袍为白色,要是在搭配一些稻草、布柳之类的简直就是一支在给谁服丧的全军缟素部队。
其实不管西晋还是东晋,按照五德之说的话,他们是属于金德,那么军队的战袍的主体颜色还真应该是白色。关于两晋为什么会是白色战袍有比较多不靠谱的说法。
谈到晋军的战袍为什么是白色,其中之一就是说因为中原沦陷晋军才以服丧的白色为战袍主体颜色,然而从先秦一直到南北朝,服丧该穿的是黑色才对。
关于军队缟素的说法,是到了小说非常流行的明朝才大量描述,而明朝小说家那么写是根据当时的社会习俗。
“郎君?”侍女谢兰见有汉军围上来已经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之上,很是紧张地说:“您还有兴趣对他们的戎装评头论足,不该是想怎么糊弄过去吗?”
为什么不称呼公子?一切只因为现在还是一个阶级异常鲜明的社会,公子是公侯之子不能乱叫,那么延续从西汉到目前称呼的郎君就十分合适。
江明是这队汉军的队率,他实际上是长江以南的丹阳人,选了个好时间北上之后入了汉军,参加过曾经的彭城之战,后面还监督仆从军与奴隶军与国丈褚裒统率的晋军打过,后面被安排到了江都汉军的序列。
丹阳在东汉时期是一个精兵出产地,通常是受雇佣给人打仗赚钱,到了诸侯混战时期尤其被各诸侯所喜爱。丹阳出雇佣兵的历史早就随着改朝换代而结束,一些祖上的武艺却是被传承下来,江明能当上汉军队率就是因为有着一身不错的武技。
“你等何人!”江明其实已经看出这是一伙女扮男装的队伍,他的语气听着也就不是那么严厉:“不知道军方重地不可随意靠近吗?”
“听你的口音,是丹阳人吧?”谢道韫还真的不知道紧张是什么,不顾侍女头子的拉扯,靠近江明再问:“什么时候加入汉军,待遇好么,现在是什么官,有遭受歧视吗?”
连续好几个问题让江明略略感到错愕,他能看出眼前的这个人是个小细君,还是那种出身非常不错的细君,好奇怎么会带着一帮佩剑侍女北上,却不是该有好奇心的时候。
“快些离去。”江明并不显得凶恶,就是很不耐烦,摆着手:“再不走可要抓起来严加拷问是不是细作了。”
“汉军都这么凶吗?”谢道韫更加来了兴趣,又是连串说:“是不是只有凶巴巴才能打败胡人。南方的士卒看着都是软棉棉,难怪打不过胡人。”
江明手底下的一名什长将手中的长枪尾部锤在地上,凶恶地说:“小细君,不要自找麻烦。”
“还真的很凶,看来是这样子没错了。”谢道韫由于心情非常不错,俏皮地眨着眼睛沉默一小会突然说:“你们想不想要一场富贵?想要的话,可以带我前去找你们的大官。”
有巡逻任务的汉军没少听过类似的话,都是一些自以为是的南方世家子到了长江北岸,遇到巡逻汉军就通常会来那么一句,动不动就是什么富贵之类的玩意,想的是直接找到汉国方面的高层自荐。
江明上上下下看了一下谢道韫,又将视线转到那些一看就是男扮女装的侍女身上。他见过自以为是的世家子不少,一些看着彬彬有礼的寒门士子也有,还是头次碰上这么一支怪异的队伍。
人会说什么话通常是带着底气,敢蒙军队的人不会太多,看谢道韫那一副自持什么的模样,江明陷入犹豫之中。
“真的,真的,会是一场……”谢道韫是身穿一身白色有金色镶边的武士袍,双手比划着巨大的圆圈:“……好大的富贵!”
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小山头,可以远远地看到江都周边建设于野外的汉军营盘,因为是路边不远的关系也能被道路上的行人看到。
谢氏一门敢放谢道韫北上,暗地里必然是会安排一批人看顾,他们因为是暗中保护的关系,行踪必然显得诡异或是鬼鬼祟祟,那么被汉军盯上就成了必然。
在暗中保护谢道韫的谢氏武士,他们见到谢道韫被汉军围起来已经非常紧张,少不得是要时刻准备冲上去保护谢道韫。他们不对劲的举动惹来了汉军士卒的注意,没有其它举动之前反而是被团团围了起来,连带一些不明就里的人也是遭到牵连。
直至谢道韫发现道路那边的不对劲,江明都还没有什么表态。她嫌弃地看着还在犹豫的江明,抬手指向道路那边,说道:“那些人是我家派来暗中保护的侍卫。”
江明当然知道一些人出门会前呼后拥,尤其是以长江以南的世家最喜欢讲究排场,不过那又关他什么事情。他是不搭理谢道韫,摆着手对着麾下吼了声“走”,抬脚迈步走得很是利索。
“真的是一场好大好大的富贵!”谢道韫的声音很脆,她翘家出走之前就想得很清楚,北上不认识路,随行的侍女看着没有谱,那就没有比直接找上汉军,让汉军保护着前往临淄最合适的选择。她见江明走得很干脆,又见家族派来暗中保护的那些武士要被逮起来,跑到路边找到带队的汉军屯长,直接说:“我要见你们的大官。”
“贵女……”谢彪是按照保护谢道韫武士的头领,他满是羞愧地呼了一声,单膝跪地请罪:“给您惹麻烦了。”
说起来,谢氏的这些人压根就不会与汉军起冲突,被带走询问成为必然。他们相信自己道出来历,有谢安那边的情面最多也就是受一些皮肉之苦。
彭勇还没有从谢道韫的那句话中回过神来,突然一下子道路上的四五十人全部单膝跪地请罪,让那些一脸慌张或是莫名其妙的人变得非常明显。
这个年头任何一个家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标记,人群之中就有人认出武士兵器上的标记,一声“谢阀武士”立刻道出单膝跪地请罪那些武士的来历。
“谢阀?”彭勇了然,面无表情地命令士卒将人全看守起来,走到谢道韫前方不远上上下下看了看,闷声道:“你们也一起走。”
就这般谢道韫一伙大约六七十人被带到汉军营盘,关了一天一夜之后,先有一名校尉来确认身份,后面惊动了江都令雷蒙。
雷蒙本来是蓬莱郡的城尉,后面转调野战军团,立下不少功勋后成了江都令。他会被惊动的理由很简单,是过去询问的校尉被谢道韫一句“我可是会成为你们君王妃子的人”给弄懵了,上报到了他这里。
江都是一个军事重镇,第一任江都令李匡现在已经是一名郎将,第二任江都令伏伟成了宫城殿尉,可以想象雷蒙也会有一个好前途。
江都令算起来可以是汉国军方的中上层,得知一些消息并不困难,雷蒙是知道谢氏的的确确重谈婚事,谢道韫亲自出现就显得不简单,由不得雷蒙不重视。
“对,就是您理解的那样。”谢道韫在面对雷蒙的时候还是很轻松,她甚至是微笑说:“我有些等不及了,就自己跑过来咯。”
雷蒙对这样的一个世家女是一种懵了的态度,觉得无比大胆的同时,似乎也感觉很是荒唐,可不管是什么样的想法,君王一刻没有拒绝婚事,身为臣子就会有顾虑。
一次谈话谈不出什么,关那是绝对不能再关,做出一些必要的限制后,不是太重要的地方却能让谢道韫自由行走,从此之后江都汉军营盘经常能够看到谢道韫闲逛的身影。
谢道韫是对汉军有着绝对的好奇,她出身门阀对兵事并不陌生,对于能够压着胡人打的汉军十分仰慕,很喜欢待在一旁观看汉军进行操练。
汉军的操练其实没有什么好看的,无非就是军官下达命令,士卒无条件地服从,没有耍起来眼花缭乱的武技。
“真的好刻板呐。”谢道韫并不觉得枯燥,对谢兰说:“晋军操练的时候,看着花样众多,汉军只是强调纪律,也许就是这样的差别才有了两支完全不同的军队。”
在谢道韫前面发生的是一幕军官让冲进水渠的画面,冬天本来就冷,进入水温比空气要高一些,可是下水之后再上来被风一吹肯定会使人冷到颤栗。
汉军操练也是有关于个人武技,什么兵种来来去去就那么几招,一切是讲究战阵实用为主,见不到什么花俏的地方。
“可惜他们不让去水寨,要不然就可以好好看看战船有什么区别。”谢道韫用着无比感兴趣地表情说:“希望北上的路上能够看到更多,不止是看汉军,还要看汉王是怎么治理国家,是不是传说中只是穷兵黩武不顾百姓死活的君王。”
没错的,谢道韫就是想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长江南北究竟是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汉国可以一再击败胡人,而晋国却一直被胡人压着打。
第463章 没有成为焦点的自觉
雷蒙派出快骑上报临淄又请求指令,期间谢道韫等人就被安置在军营边角。
谢道韫不止一次请求进入江都,一次又一次得到的回复是拒绝。
其它地方可以让谢道韫逛着玩,毕竟营盘周边有不少的小山坡,就是细作想观看也能够远远地进行张望。江都城却是极为重要的军事重镇,管控严格是必然的事情,又是关乎到水寨那边的安全和保密,怎么可能让谢道韫进去。
在时隔六天之后,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