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是……”
  过去的数十年,匈奴人统治的时候没有刻意迫害晋人。到了石碣成为统治者之后,是从律法上明确肯定了晋人猪狗不如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石碣统治下的中原,胡人残害晋人可以用羊皮赎罪,胡人抢劫晋人成为合法,那个时候受到压迫的晋人非但无法从官府获取公道,相反是官府本身就是蹂躏和迫害他们那些人的保护伞。
  一句“内外六夷,非我军、非汉人,敢持兵杖者,斩之”的话,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些迟迟没有改汉姓又没有逃离汉境的胡人听了之后感到浑身发冷,改汉姓又融入汉国体系的胡人内心肯定是要迟疑。
  现实通常就是有人得意就绝对会有人失意,古人将这个视为“天道平衡”的一种。
  青州是汉国的龙兴之地,几年下来也是汉家苗裔绝绝对对的庇护之地,对于已经爆发的大乱受到的动荡最小,影响却是一点都不低。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切身的悲惨,也只有亲身的去面对过才明白什么最值得珍惜。过了几年的安稳日子,实际上大多数都感觉不太真实,总会有一种好像是身处假象的错觉。
  青州得到传檄,源于汉国对面见采取合作公社的制度,大大小小的会议也就在各处展开。
  “没得说,大王要人给人,要财帛给财帛!”
  “没错!大王是我们这一边的大王,绝对要支持!”
  每一个村庄的三老都是一副慷慨激昂的模样,他们是新国家的既得利益者,亦是希望国家变得越来越好的那批人,能够继续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又能够有仇报仇有怨抱怨,哪会觉得不高兴。
  新一轮的动员对于一直想要加入军中又没有被征召的人更是一大鼓励,他们盼了这一刻也不知道有多久,铜锣声响在一处又一处的城池敲响,随后向着乡野而去,太多人有太多的热情让潮流像是一股平地而起的龙卷。
  青州各处可见汇集起来的青壮,他们穿上了集训时的戎装,带着自己的武器,由村庄的保长带领下又向城市汇拢,一支支军队转眼之间形成建制。
  形成建制的新军肯定不会立即开赴某个地方,他们是需要经过三个月的磨合,军队的梯次指挥链建立起来,再根据实际需要会被调动。
  如果说青州人是带着热切期盼想要加入军中建功立业,徐州的情况也是类似,那么其余的郡县情况则是有些特殊。
  青州和徐州是汉国的基本盘,一再梳理之后不归化的胡人不是逃就是成为尸体,兖州、冀州、豫州等一些新占领区的情况则是不同。
  身在豫州桑虞,接到来自中枢的命令之后沉默良久才下令召集地方官员,他要转达中枢的指示,军方则不属于他管。
  地方官在这一场风暴中的职责不比军方将校低多少,怎么来配合军方对地方的梳理,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动员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军方对地方的胡人清洗之后又怎么来使局面变得稳定,一处处都是学问。
  “中枢的命令非常明确,对于暴起的胡人一概清理。哪些地方有暴起的胡人,却是尔等消息更为灵通。”桑虞的已经不是在暗示,根本差明说觉得哪里的胡人需要清理,不管是不是有暴起都会清理。他最后笑着又说:“不妨步子迈得大一些。”
  话都说得那么透彻,众人哪会有不明白的地方?一个个就开始思考,少不得是该考虑清洗胡人空出来的利益会是什么个分配法。
  后面袁乔到来,他是军方这一块的主持人,带来的是由中枢下达的动员令。
  “嗯。”桑虞早知道中枢的命令,有些担心袁乔不能领会,事关重大之下不得不多提几句:“豫州被光复的时间不长,真正处于有效控制的仅是一些重要城池,地方上的管理存在疏漏。”
  袁乔其实是文官出身,对于一些事情根本就是心知肚明,面对桑虞的提醒恭敬回应:“动员会深入方方面面,请右丞相放心。”
  动员,几乎是全面的动员,地方官梳理户籍,军方入驻组织青壮,用的是全面提防胡人有可能暴起的由头,原本难以形成有效控制的区域就那么一块一块地链接起来,成为汉国疆域里真实存在的版图,不是那种地图上归属汉国却难以有效管理的地方。
  “豫州这边地处西南,离伪晋相对近。”桑虞脸上带着笑,于袁乔看来确实有些莫测高深。他停下来等袁乔消化,才接着说:“前期不妨放松一些。”
  袁乔根本就是秒懂,东晋小朝廷近期没有什么动静不代表永远不会有动静,该清理的胡人是需要清理,一些可能是东晋小朝廷暗桩之类的群体也绝对该清除掉。
  “风雨满楼啊!”袁乔看着有些忧虑,着实是忍不住地说:“动作太大了。”
  石虎搞事情,刘彦是被动接招,不但决定国运的战役虎头蛇尾,汉国肯定也是会陷入动荡,就是不知道混乱会持续多久,混乱波及的范围有多广和多大。
  桑虞无比平静地说:“该来的总归是会来,不如一次性完全清除隐患。”
  袁乔无话可说,也就是新生的汉国能够有这样的魄力,再来是刘彦似乎有绝对的自信,当然也有石碣那种疯子一样的存在,要不然有哪个国家敢这么搞?
  豫州是在桑虞与袁乔合力控制下按部就班地布置,兖州北部已经完全大乱,冀州那边情况还更加严重一些。
  乱世对于一些人是灾难,可是对另外的某些人来说却是机遇。
  程度是上党郡长子县当地的豪强。这一日他广邀同为晋人的豪强,那些人之前有交好也有敌对,胡人暴起之后种族出身成了选择阵营的标准,不是利益纠缠。
  “没得选了!”程度显得慷慨激昂:“胡虏在乡野四处捕杀,一些坞堡与城寨也遭殃,再不通力合作抵抗,接下来就轮到咱们!”
  上党郡处于司州辖境,司州的屠杀是从襄国和邺城向周边蔓延,消息传播不易的现实条件下,程度等人是胡人大肆屠杀那些没有坞堡和城寨自保的晋人才发现情况不对。
  “襄国和邺城周边已经杀得血流成河。”斐燕同为上党郡长子县的豪强,比较不同的是他们这个家族与胡人有通婚,实际上是个混血儿。他在这一次面临抉择的时候已经站边:“汉军快骑传檄四方,各地接到传檄的汉人都在抵抗。”
  说起汉军快骑,还真的就不止是在汉境之内到处传递中枢指令,他们还进入石碣赵国,用这种各样的方法传播刘彦下达的檄文。
  屠杀爆发之后,各地晋人根本就属于措手不及,不但是普通百姓遭受杀戮,之前被胡人放任自流的豪强也没有了安稳日子过,甚至可以说富足的豪强才是胡人最热切攻打的。
  他们聚起来是有一个前提,胡人不是小打小闹,地方上有各种胡人在对几人肆意杀戮,石碣赵军更是大举汇集壶关那边。
  “以壶关为界的北面,不但地方上的胡人在杀人,军队也是加入其中。”斐燕不知道是想到什么脸色有些发白,说:“有传闻胡虏要杀光北面所有晋人。”
  那是石虎要经营后路带来的效果,还真的是下令屠光能够看见能够找到的晋人,大肆的屠杀也就真只能出于石碣之手,石碣一族也是华夏历史上经营国家最不管不顾的胡虏,往后的历史里哪怕是有异族再到中原当家作主,成为实际统治者之后压迫和欺凌是有,可从未有过石碣一族的这么不顾影响和肆无忌惮。
  程度在适当的时候拿出了汉军快骑传播的檄文,说道:“现实逼迫我等不得不反抗,再不反抗只能引颈就戮。再来,汉王明言杀胡有功,可以首级请赏,诸君可不要犹豫。”
  檄文还真不可能只有一句话,点出主体之后就该是赏赐问题。刘彦在汉境与石碣赵国境内的檄文有两种,汉境之内是尽可能地不引起更大的动荡,石碣赵国那边则是直接开出赏格。
  可不止有程度得到来自汉国的檄文,应该是说在场的人几乎是人手一份,他们不反抗会被屠戮,杀胡算是有功,功劳可以视作日后在汉国进入官府的凭证,想要直接兑换财帛或土地也可以。这样一来既是自救也能获得好处。
  “只是……”谷甸同样为豪强之一,他提出自己的忧虑:“听闻北上的汉军已经在后撤,我们……近在咫尺,王师却是遥远。不如……搬迁?”
  一时间,场面竟是安静下来。
  长子县的豪强会商是发生在石碣赵国的各处,有些地方还稍微有得选,比如身处区域距离汉军控制区近的想搬迁逃亡。更多离汉军控制区远的人则是根本没得选,不管是愿意还是什么,想活就得抵抗,原先抵抗不是太有底气的区域,汉王檄文传抵之后情况稍有改变。
  濮阳郡的国运之战中间停止,进入了给桓温所部解围阶段,刘彦此时此刻已经不适合待在前线,该是回到临淄都城掌控全局。
  天下动荡无法避免,有一些事情必然要处理,重新返回临淄之后,第一次大朝会成了舞台。
  “王上,对于一些人的监视肯定要有。”纪昌说的是地方和军方那些归化的胡人:“甚至一些身居高位的人也要暂时调离。”
  刘彦对此已经有全面的考虑,只是之前没人在正式的场合提出来,他这个君王不适合开口。
  现在,身为左丞相的纪昌明确指出,的的确确是到了刘彦该拍板的时候。
  “左丞相的话有些过了。”刘彦没有表露出太特别的情绪,他沉默了良久,又询问了一下其他人的意见,后面才问:“新一轮的述职要开始了吧?”
  汉国每年都有述职,官职越高的人就越需要回到中枢。这个是中枢对外派官员的一种控制手段。
  纪昌知道之前说的那些话太重,会伤害真正归化那一群体的人心,但他并不后悔。
  本来就是要述职,纪昌没有提的话,除非是刘彦特别点名,要不然各方面的头头脑脑肯定也是要回临淄。
  震动不止是对压抑了数十年想要报复的汉家苗裔,汉境内的胡人受到的震动最大。
  认真来讲,越是刘彦早归于统治的区域,胡人逃亡的现象就越严重,没有逃亡的胡人基本是给自己改了一个汉姓,甚至是有不少胡人融合进入汉国成为官员。
  大朝会只谈了一个话题,结束之后刘彦是喊了一些人到了后殿。他坐下之后并不避讳,说道:“汉境之内胡人不存在优势,只是给我们添堵。不受我们控制的区域,诸卿还要想出更多的办法,不能任由汉家苗裔自生自灭。”
  那一刻,在场的人只有一个感慨,身为君王的刘彦不是将目光自放在国内,完全表现出了收复天下庇护所有汉家百姓的气势。


第448章 好一盘大棋
  饭要一口一口吃,要不然会被噎着。
  路更是要脚踏实地的走,不能是专门选那种立脚不稳的地方。
  汉国最近的举措有大用意,前线的汉军适当后撤不过是在进行一次必要的调整,毕竟军队的数量短期内增加过于迅速,许多部队则是常年征战在外,无论怎么样都是应该梳理一下。
  “仅是留下朝歌附近的军队,继续摆出非救出桓温所部不可的架势,能吸引更多的敌军最好,不能的话……”刘彦是身处宫城的花园,与一众核心官员继续商议:“让出一些地区,胡人必定重新填补那些空白,介时便是我们再发兵北上的时间。”
  汉国现在和石碣赵国的现状是互相纠缠,由于汉军分作多路出动还攻下不少飞地,那是一种混乱的体现,也是兵力使用不当。
  宫城的花园占地并不大,主要是刘彦平时没有什么闲情雅致玩花草,甚至可以说他待在宫城的时间根本不多,连带那些数量稀少的后宫大部分时间也是跟着他在外巡视。
  秋季时分,植物的叶子变得泛黄,大量的树叶飘落,给视野之内增添无尽的枯黄之色,看着很是有点萧索的意思。
  “王上,新军调回本土平叛是应当的。只是……”纪昌拍掉在肩膀上的落叶,蹙眉说:“以五万禁卫军为主力,调配八万野战兵团,十三万兵马长驱直入是不是太冒险了一些?”
  汉军该是什么兵种就是什么兵种,胡人则是亦兵亦民,因此胡人总是动辄有数十万的军队。
  以朝歌为中心的战场,汉军在那边的兵力大概是有二十一万。这二十一万中有三万多人是处于被约三四十万胡人围困的现状,同时外围是有十八万汉军又从三面围住这批胡人。
  是三四十万的胡人,不是三四十万的胡兵,这一点无论怎么样都应该搞清楚和说明白。
  恰恰因为是三四十万胡人,汉军外围的十八万兵马才能由将他们从三面包夹起来,仅仅是让出了邺城方向的空隙,胡人的三四十万真要是像汉国这边的正规军,想要办到肯定有难度。
  “寡人还觉得拖得有些久。”刘彦对好好的濮阳郡打成这样其实是异常郁闷,他点明道:“石虎给我们制造了内部动荡,用意就是让我们退兵,他好经营和蓄积国力。我们除了朝歌战场之外的区域已经摆出撤兵的姿态,他必然以为自己的策略得逞,惑敌是惑敌,却不是真的要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再则,石碣境内的同胞也等不了那么久。”
  该怎么说呢?其实除了刘彦真的在乎石碣赵国境内的汉家苗裔之外,其余人根本没有多大的重视。这个是与思想观念有牵连,出身越好的人对平民百姓越是忽视,基本是视为数字和工具,很难起到什么怜悯之心。刘彦却是不同,他有全套的民族观念。
  另外的几人先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过因为刘彦意志坚定,他们说出的话基本是附和,再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遗漏。
  当下时节是到了十月份,距离冬天的到来仅是剩下不足两个月。
  按照刘彦的意思,自濮阳之战爆发到现阶段已经历经差不多两年,石碣赵国一开始就没有完全做好战争准备,拖了快两年基本是在硬撑,看胡人在自己境内的行动能够看出一点,那就是宁愿消耗人命去攻打坞堡和城寨也要筹集足够物资。
  刘彦返回临淄与北线汉军在后撤同样是在做出一种假象,使不明就地的人认为汉国由攻势在转为守势。
  汉国内部正在发生动荡,那是不用太过刻意侦查就能判断出来的现实,建立于这个基础之上,再有汉军在国境内不断调动平叛,以常理来看转为守势才是正常,继续保持攻势才是不正常。
  经过一再的征兵,是稳定的精华区域和新占领区的全面动员,经过统计汉国的军队数量已经逼近七十五万的数字。
  七十五万军队里面,含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征募的新兵野战兵团数量其实只有二十七万,各地戍卫军的数量有八万,新编的新军占到了二十万,余下则是仆从军和奴隶军。
  现如今汉国想要造成转为守势的假象,处于外线的部队向后调动,新征的新军是派遣四处平叛,摆出的就是一副收缩的局势。
  不断的军队调动会使人看着眼花缭乱,想要干些什么只有核心阶层知晓,更多的人是困惑加不解。
  八月十九日这一天,身处枋头的冉闵一大清早就梳洗完毕,他在等待三万禁卫军的到来,同时过来的还有虎贲军。
  由于汉军目前的主战场是在朝歌,之前指挥多路的将校自然也是身处现场,他们在天微微亮的时候就得到召唤,从各处汇集到冉闵的大帐后,看到的是无法掩饰振奋的冉闵,看到王猛也在场立刻猜测会有大事发生。
  冉闵等该来的将校都抵达,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对王猛说:“开始吧。”
  王猛是带着诏书前来,得到冉闵的示意没有拖拉,将刘彦的旨意一念,却是先宣布晋升冉闵为征北将军的任命,明确指出由冉闵率军北伐,后面才又公布了一些人的晋升任命。
  “王上的旨意很清楚了。”冉闵有振奋的理由,征北将军的任命下达之后他成了汉军的武将第一人。他环视众人一圈,着重看了几眼徐正、谢安、李匡、骞建同等几个人,一场严肃地说:“今次北伐除非是接到王上另外的命令,不然是能打到哪里算是哪里。”
  朝歌距离邺城从平面地图看是一百八十里,实际上肯定不止一百八十里那么短,毕竟路又不是笔直。
  徐正看着意气风发的冉闵内心多少是有些郁闷,他的征北中郎将官职没动,爵位倒是提了两级。郁闷归郁闷,他却是很清楚一些事情,冉闵成为征北将军不是偶然,除开战功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原本的那些冉闵军被消耗得有些大。
  冉氏秦国没有之后,原本的冉闵军被整编了八万多进入汉军,这些人并不是交给冉闵直接指挥,是分配给了谢安和桓温。桓温得了一些攻打朝歌的任务,带去的部队损员很重,冉闵一直以来没有什么闲话,中枢怎么都要给冉闵一些肯定和补偿。
  该说的大局说完,冉闵再次展现出雷厉风行的一面,雄厚声点名:“谢安,李匡。”
  谢安和李匡站起来执礼。
  “谢安率领本部迂回北侧,断掉敌军后撤之路。”冉闵签发命令,交给张石存档,接着由看向李匡,说道:“李匡率领本部从摆出进逼邺城的姿态,虚晃一枪之后进逼长乐。”
  谢安的本部有五万兵马,李匡本部也是有五万兵马。一个在西一个在东,他们最终都会向着朝歌敌军的后侧迂回,等于是成为钳子夹断朝歌敌军的后路。
  “其余人等跟随本将。”冉闵说着已经站起来:“有什么不明白的赶紧问,没有疑惑就各回本部。”顿了顿才补充:“骞建同,李坛,你们留下。”
  疑惑肯定是有,大多数人之前是以为要全面采取守势,刚刚发生的一切却说明他们猜测错误。会议之上说的东西不是太多,仅限于这一面战场的动静,谁都会思考局势要有什么新的变化。
  自种族碰撞爆发之后,骞建同最近有些复杂,他原以为自己会被调离虎贲军,要么是被调回临淄闲置,要么是调到不重要的战线,没想到那些事情未发生。
  虎贲军是汉国很重要的一支武装,虽说编制只有八千,可说是绝对的精华部队也不为过,被留下的骞建同绷着脸,他觉得下一刻还待在帐中的王猛,道出君王对虎贲军的主将新人事调动一点都不会令他意外。
  “石虎本人已经撤回邺城,大部分的龙腾卫士也是跟随后撤,朝歌战场的这些胡人是被遗弃掉的一批人。”冉闵看出骞建同有些不对劲却没有在意,他留下两人是有些话必须说清楚:“本将想要用摧枯拉朽的姿态击溃或是歼灭眼前敌军,大部分敌军不用过多在意,独有石宣的东宫高力需要严肃对待。”
  石宣是朝歌战场的指挥,他的东宫高力算是这面战场的主力军,石虎还给留下一千五百的甲骑具装和三千具装重步兵。
  “没有余热,没有试探!”冉闵铿锵有力地说:“本将要的就是一旦总攻就全力出击,虎贲军与羽林军将会成为选锋,你们不可有一丝的懈怠!”
  骞建同就情不自禁地看向了站在一角的王猛,却见王猛也是看过来还露出笑容。
  “严肃点!”冉闵还真就没有多想,对着骞建同一吼:“本将在训话,你分心什么?”
  “这……”骞建同被一吼心不由自主就一颤,双瞳的冉闵盯着人看其实有些恐怖,不得不执礼道:“职有错,请将军责罚。”
  冉闵又是一些训话,说完挥手让骞建同与李坛离开。
  出了大帐的骞建同心神有些恍惚,万般奇怪自己怎么没有被调离虎贲军,甚至是得到了一个作为攻坚前锋的重要任务。
  李坛与骞建同不是一般的熟悉,方才在大帐已经发现骞建同的异状不好劝导,出了大帐又只有两人在,就说:“肃孝,别想太多了。”
  骞建同苦笑说:“当下时局,由不得我不多想啊。”
  李坛一听霎时有就有些火大,低吼:“肃孝是在长广郡便效命于王上麾下,表字肃孝还是王上给取的。没有异心又多想什么!”
  得说两人的关系是从双方父亲出使慕容鲜卑被杀开始走近,他们很清楚有现在的地位又是因为什么。是西骞柏辽与李明之出使被杀让刘彦心生愧疚心理,有了君王要刻意栽培,两人也的确是争气,现如今成了两个特别番号的主将。
  由上而下,军令一层一层地传达,一些该后撤的部队也是后撤。
  亲自主持指挥的石宣发现汉军有部队后撤之后找来了张群,困惑问:“汉军停止攻势,已经有部队在后撤,他们是不管被围的友军了?”
  “陛下号召起了作用,汉境不稳,必然造成汉军后撤。”张群了解了一下,得知后撤的汉军数量,颇为胸有成竹地说:“腹地生乱,前线难以维持,放弃被围部队注重后方,本就是应有之意。”
  “哦……”石宣将信将疑地笑了笑,说了一个新消息:“燕公那边遭遇的情况类似,冀州汉军发动一波攻势无果,主动进行撤退。”
  “这就更能说明局势。”张群笃定地说:“伪王刘彦绝不允许内部动乱持续太久,只能从前线调动军队返回平叛。”
  石宣到底还是年轻,见张群说得笃定,松了口气说:“那就太好了!”
  他们围着桓温所部打了将近一个半月,死的人挺多却是只剥掉桓温所部的一道营区屏障,实际上是士气一再下降,石虎又带着主力部队撤离战场,导致攻势已经难再为续,还继续围住桓温所部是在硬撑,也是为了石虎布置的大局不得不硬撑。
  “伪王刘彦崛起过快,根基不稳乃是事实,多年来无日不战使部队疲惫,消耗物资更是庞大。”张群说得是通常的现状,他对石宣说:“常说,一而鼓,二而衰,三而竭。现如今也该是到了汉军难再保持攻势的时候,更是太子获利大功劳的时刻。”
  石宣先是一愣,然后满是兴趣地问:“怎么说?”
  “为被围部队解围的援军后撤,被围汉军知晓这一情况该是如何作想?”张群显然已经有计划,笑呵呵地说:“应当让被围的汉军认清楚事实,他们之前撑着是有援军在解围,要是知道援军撤退,哪怕不能使得自行崩溃,也该是士气全无。这个士气一升一降,太子歼灭这股被围汉军就容易了。”
  石宣一想,觉得张群说的话非常有道理,立刻就是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第449章 誓死不降的意志
  交战历来需要足够的空间,参战的部队越多需要的空间就越广,要不然部队无法铺开全挤在一起,消耗的不但是时间还是物资。
  汉军在不断地调动,有效地掩护虎贲军的到来。
  虎贲军是一支甲骑具装的骑兵,他们对加入什么战场比其它兵种有更多的讲究,像是着装轻便的轻骑还能在多坡地和丘陵区表现一下,具装重骑兵出于负重和列装耗费的关系根本不会去多坡地和丘陵区。
  棘津的黄河北岸比起南岸来说地形变得相对复杂了一些,濮阳郡大部分是平坦的地形,古来骑兵(战车兵)在濮阳郡的大规模交战次数非常多,但凡是读了一些史书的人都知道濮阳郡适合骑兵作战。大概正是适合骑兵作战,石碣赵军才会将濮阳郡定位为决战场所,可他们发觉要被合围后也是抓住机会后撤。
  棘津的黄河北岸是汲郡辖境,汲郡划分为六个县,除开北部的林虑县这个范围最大的县之外,像是修武县、获嘉县、共县、朝歌和汲县这个首府都是位处偏南在黄河沿线区域,充分表现出华夏历来建城必是依水而建的习性。
  汲郡南部地形平坦,为了形成军事防御目的,一些关卡似得军事重镇也就需要存在,例如位处汲县西南部的铜关,位处汲县西部的凡城,位处汲县东北部的枋头。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拱卫一郡首府之地,不至于让敌军利用平坦的地形来个长驱直入攻克一郡首府,致使首府失陷之后整个郡出现骨牌效应,也即是首府完蛋后最高长官被杀或被俘,失去最高长官后各地各自为战。
  汉军针对汲郡的征讨有几个步骤,先是桓温所部从汲郡西南部的荥阳郡北上,他们并没有耗费多大的力气就攻克了铜关。
  桓温所部能够轻易拿下铜关有历史原因。铜关不管是在东汉末年、西晋还是匈奴前赵时期都一直被重视,到了石碣统治中原之后,得说羯族人治国上面根本没有建树,生产力没有恢复半点不谈,一些重要关隘也根本没有顾及,导致的是铜关压根就没有修缮。
  其实不止是显得不出名的铜关,就拿进入关中秦地必经之地的几个关隘来说,不管是作为门户的潼关还是峣关,又或是备用关隘蓝田关,明明它们都拥有极重要的战略价值,可是石碣赵国还真就没有想过要维持和修缮。
  真正的情况是,石碣统治下的中原,早先时期除开襄国周边有几个拱卫城池,后面在邺城大肆建设宫阙后又将几个城池列为屏障,要不然石碣统治阶层也仅是重视边境的几个要地,其余地方基本是被忽视。
  桓温所部拿下铜关之后,几乎可以说是迅速攻取了汲县这个首府之地,连带周边的获嘉城和共城也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取。会造成这样的情况依然是与石碣的统治思维有关,石碣带着十足的胡人特色,非但不重视城池还有意致使各处城池荒废,真的有要将中原变成一个牧场的架势。
  后面桓温所部进军到了朝歌才被挡下。朝歌位于棘津北部,那个时候石虎是亲率大军在濮阳郡的白马,出于对退路的重视才会选择在朝歌屯兵驻防。这个举动也真的是起到了关键作用,是桓温所部被挡在朝歌,才有了后面石虎先撤军到枋头,最后更是安然退却回到邺城。
  第二批由西南部北上的是谢安所部,他们是从河内郡杀进了汲郡,先是攻克修武,又重夺因为桓温所部受困而被石碣赵军光复的获嘉、共县和汲县,更进一步将凡城也是拿下,全面地清除掉朝歌西部的石碣赵军,为救援被困的桓温所部打下基础。
  谢安所部稳固后路,他们是扑向了棘津西北部的百里之外,变成从北而南地一种攻击路线。会这样的原因只有一个,当时的棘津、枋头和朝歌的石碣赵军数量太过庞大,尤其是棘津和朝歌一线几乎是挤满了石碣赵军,他们要是直接从西部驰援被围的桓温所部必然也是要陷进去,不如从北而南拉开足够的空间,牵扯石碣赵军北上的同时也有更多的迂回路线可供选择。
  事实也证明了谢安选择的驰援方向正确性,他们由北朝南攻击的方向给石碣赵军造成极度的威胁,李匡那边在锁阳城取得优势,又是徐正率军进入阳平郡,三个方向的汉军直接迫使石虎放弃待在前线龟缩回了邺城。
  目前汉军的布置情况分为几个部分,谢安所部是处于西北部,李匡所部从阳平郡的繁阳做出进逼魏郡内黄,冉闵则是率主力处于棘津区域。
  石宣所率的石碣赵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