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道表面之下的心态是否像表面之上。她笑着对刘彦问:“夫君要先梳洗吗?”
  刘彦可没有漱口梳洗就吃东西的习惯,十分自然地起身开始穿戴衣服,一点都没有因为崔婉在场而回避的意思。不是他成为君王之后的无视他人之心,是清楚崔婉乃纪昌等文武物色的王后人选之一,让崔婉回避会被多想,不如就像一家人般的顺其自然。
  外间不远处,聚在偏室处理政务的一帮人,桑虞看到快步路过的侍女,扭头对蔡优说:“看来还不错。”
  蔡优含笑说:“至少没有被排斥。”
  身处高位的哪个又不是人精?听起来没头没尾的话,实际上已经是将刘彦醒来之后看到崔婉的反应理清楚。
  “最近来商议婚事的可不少。”桑虞一边处理政务还有空闲一边唠叨:“冉氏、张氏、慕容氏、司马氏这些国家王室,再有地方有名有姓的望族,几乎该来的全来了。”
  “先秦不也是这样来的?”蔡优没有掩饰骄傲:“曾经秦王未有王后,天下各国争相求嫁,出发点可能不一样,但期盼都是一样的。”
  赵氏赢姓政可是一位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除了一统天下之外,创下的光辉事迹还有让各个国家眼巴巴地送女人。可不止是各个战国哟,周边的胡人异族,甭管是成立国家与否,或是部落状态,反正有美女第一个念头就是送到秦国王宫。
  唔,必须说的是先秦时候没有什么高丽,所以蒙毅与高丽公主的破事不存在。那位“大哥”老了之后拍的戏很不讲究,在先秦“建”了个高丽之后,后续中又搞了乌龙,比如西域都护府的都护竟然比一郡太守官职和品阶小,再来是连西域不在雁门关之外都没有搞清楚。
  刘彦现在也面对赵氏赢姓政一般的情况,各国各势力争先恐后要送来美女,却不知道是盯着空悬的王后位置,还是要用美色来腐朽。
  “幸好拓跋代国现在是那样的情况,要不……”桑虞贼兮兮地笑了笑,好像觉得有什么不妥终究没有说下去,改了个话题:“犒赏统计大概天亮就能理清楚,介时要不要呈上去?”
  一直埋首于案头的吕议终于抬头,他说:“越早处理越好。”
  大战之后必然要有犒赏,提振士气是一回事,赏罚严明也是另一回事,主要是不能让等待变成急躁,拖久了不但是要令人寒心,也会消磨精神。
  不用他们去等了,没有多久刘彦就出现在了这间偏室,他过来的第一时间就是问功劳统计进程。
  “差一点点就能好了。”桑虞上上下下看着刘彦,笑嘻嘻地说:“君上的精神不错啊!”
  刘彦也不是第一次被桑虞揶揄,内心里没有什么恼怒的想法,倒是觉得桑虞这家伙很有意思。
  身为君王嘛,被尊重那都成为一种常态,谁都是拘束面对自己的时候,有个胆子贼肥的家伙能开玩笑其实很不错。
  自然,桑虞可不是要把自己定位成为东方朔的角色,他纯粹就是个性使然,亦是发现刘彦很享受这种玩笑,只要把持一个度其实有利于君臣交流。
  蔡优和吕议脸上带着笑,两人内心里其实很羡慕桑虞,但那是他们学不来的东西,真要也那么干后果难料。
  “都在往回赶了吧?”刘彦在喝侍女送来上的粥,“呵呵”笑着说:“这是头一次大举犒赏。”
  “建国也在即啊,君上。”桑虞捧着小碗,很是有气质和风度地小口小口吃,但速度却是极快。他让旁边伺候的人再添加一碗,一脸吃到美食的满足,后面才算正经地说:“建国大典,介时肯定都要在场。”
  是啊,建国又能有几次,哪怕是前方战事吃紧,该在场的人肯定也是要在,那关乎到个人的荣誉与建国之后的政治地位。
  为了能够赶上建国大典在场,各条战线上的指挥可都在努力,呈现的现象就是近期汉军的攻势异常猛烈,本来就顶不住的兖州和豫州石碣赵军,孙伏都直接被桓温和谢安打得崩盘,豫州那边的刘辏Ш吐酚酪嗍遣坏貌煌巳础
  在冀州方向,汉军进入章武郡却是在爆发大战,那是司州方向的石碣赵军北上增援,同时石斌也分兵来保证自己的后路。
  建国大典马上就要开始,吕泰和纪昌本来还想更猛烈地进攻,后面却是得到刘彦的直接命令,让两人就在章武郡沿线布置战线,安排妥当之后两人要回来参加建国大典。
  刘彦会那么干当然不是纯粹出于照顾冀州战场的文武,是石碣赵国的反应很激烈,慕容燕军那边似乎也有要占便宜的趋势,那么汉军暂时止步又如何。
  “君上啊。”桑虞笑嘻嘻地说:“小朝廷和燕国那边,双方都要出嫁公主,咱们是接纳或者不接纳?”
  刘彦听了却是想起了其它的事情,问:“拓跋代国很糟糕吗?”
  一时间,谁都不好回答,他们眼神交流的同时内心产生不妙,拓跋秀的退让可别让刘彦生出什么亏欠心理才好。


第355章 王后的人选
  刘彦一直以来对拓跋秀的印象就十分不错,那是一个刚烈但是又懂得退让的女人,尤其是那种以夫家为主的理念深深适合作为一名贤惠的内助。
  拓跋秀已经给刘彦生了一个女儿,一直以来因为战事频发的关系,刘彦极少能够关心一下母女两,可拓跋秀从来都未有什么抱怨,有的就是专心照顾女儿,亦是从没有开口让刘彦帮助拓跋什翼犍,有的是念念不忘留在草原的那些嫁妆。
  人心真的都是肉长,本来就对拓跋秀觉得有些忽视的刘彦,他听到拓跋秀叫那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为姐姐的时候,心不一揪一揪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他不是什么普通人家的丈夫,是一国之君,而一个国家的君王从来都不好当。
  政治人物都是无情且需要以利益至上的生物,别去与政治人物谈什么感情,要不可就真的伤感情了。
  身为政治人物要是不只看利益而重视感情,得说由这样的政治人物来治国才是自取灭亡之道,除非就是一些异常操蛋的人,要不政治人物的感情并不在人与人身上,是在国家的利益里面。
  对于刘彦而言,他也只能是选择看似冷血的道路,不是说没有感情,是要将感情放在国家。
  真实情况来讲,一个国家的终身领袖最大的利益很简单,家国天下的制度下更是那样,爱不是只针对某个人,努力治理好国家也可能不是出于什么爱民之心,不外乎是国家变得更好,才能够控制国家走向自己想要走的方向。
  刘彦想要自己建立的国家成为统治世界的帝国,他一个人办不到,哪怕是有系统也办不到,那就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物,更需要有着万千臣民。
  再而言之,奋进的道路上总是需要有同伴,打拼之后也要有能够分享的人,那些做独夫的不是真的想那么干,着实是找不到能携手共进的人啊!
  偏室内的众人看刘彦不经意间露出来的表情一个个都在内心惊呼“坏事了”,他们最怕的就是出现这种情况,不少人想劝点什么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桑虞脸上表情僵了一下,很快又恢复嘻嘻哈哈的神态,笑说:“您那位大舅哥先与匈奴诸部狠狠打了两年,元气大伤之后又被慕容皝偷袭了一下,不过有我们一直支援的情况下,糟糕不到哪去。”
  蔡优立刻就是在案几下面偷偷给桑虞比了一个大拇指,关于刘彦一直在援助拓跋代国这件事情在这个时候说出来简直太合适了。
  汉部是从一开始就在支援拓跋什翼犍,虽说是按交易的方式来,可拓跋什翼犍一直都是欠账,仅有的一次还账还是在两年前,但那些东西连交利息都不足够。
  拓跋代国身处草原,西边是匈奴诸部盘踞的河朔,东边是强势崛起的慕容燕国,说到底刘彦一开始选择援助拓跋什翼犍也没有按什么好心,无外乎就是想让慕容燕国感到压力,令汉部这边没有想到的是拓跋代国有了援助之后,面对慕容燕军依然显得不堪一击。
  果然,刘彦神态上的不自然不是那么严重,不再过问拓跋代国那边的事情,是专心地询问犒赏问题。
  “今次获得爵位最高者乃是徐正。”吕议拿着文牍,有那么点照本宣科地说:“徐正主持南下徐州事宜,率军入侵豫州,功绩有目共睹。”
  徐正将要成为第八级爵位的公乘,官职也该往上再动一动,建国之后该是会在九卿之一的卫尉(西汉先改为中大夫令又改光禄勋,东汉才又改回卫尉)镀金一下,再外放去打个什么关键战役,之后就是妥妥的太尉了。
  任何国家的重要职位,不管是公开还是秘密,说句令人丧气的就是其实早就有了备用人选。公开是搞选举那一套,可不是还有明摆着的候选人嘛。秘密的则是高层内部的内定,可以肯定的就是人选绝非只有一个,但采取的是候选人“静悄悄”的竞争。
  曾经的太尉人选有两个,除了徐正就是吕泰,但吕泰早在慕容燕军压境的时候就被淘汰出局。后面汉军之后又出现了不少活力四射的将领,问题就在于需要讲资历的现状下,能够追赶徐正脚步的人真心没有。
  讲资历是一件令人挺无奈的事情,可能谁都痛恨这一点,但那是没有经过细想的错觉。资历代表着一再淘汰和知根究底,可不全然是靠熬时间,高层对于知根究底无比重要,中下层搞资历那一套是坏事。
  认真的讲,不是被逼急了没办法,任何一个国家的高层都没可能随随便便就让一个不了解的人上去,那是在拿整个国家开玩笑。
  汉军之中能够称作为新锐的人并不算少,比如李坛和骞建同在进攻战的锋锐,又有在东平郡几场战事表现出不俗能力的桓温,更有作为江都主官的李匡。他们都用实际的功劳来展现出自己的非凡能力,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这些人基本都比较能力鲜明,有进攻性强的,亦是有善于防守的,其中以桓温展现出来的能力最为均衡。
  在中下层军官上面,刘彦亦是发现不少可以培养的好苗子,基本是一些在协调性上有充分能力的人。
  军队提拔人都是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流程,要表现出彩令高层的目光注视到,随后对于士卒的协调能力肯定是要有,协调能力是下层军官能够打开上进道路的钥匙,中层军官想要再往上爬则是要有足够的大局观。
  谈完了军队方面,刘彦不得不过问文官体系。
  哪怕是建国在即了,可刘彦麾下的文官体系依然是多处空缺的状态,那是一件异常令人尴尬的事情。
  刘彦执行的是套着三公九卿制度壳子的体制,学习始皇帝将丞相这个重要权职一分为二,纪昌为左丞相,桑虞为右丞相。
  汉部是以左为尊,那么纪昌的排名就是在桑虞之上,分置下来的权利就是凡事以左丞相为主,右丞相就相当是副职,但又存在互相平衡的机制。
  因为有左右丞相的存在,御史大夫这个官职职权又被刘彦变动了一下,从本来相当于丞相副职的职权改为宋和明差不多的权利,比如专门干找茬的活。因为暂时没人选,被空置下来。
  还有更尴尬的事情存在,例如刘彦没有亲族,那么九卿之首掌管宗庙礼仪掌管宗庙礼仪的奉常直接没人当,与之同样没有人选的还有九卿中掌管皇族和宗室事务的宗正。
  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的太仆被犒赏给了田朔。他一直是身在后方,不过对于民政的贡献上……老实说是因为能力有限,存在感和作用真心不大。
  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的典客一开始就确认是让吕议来当,一段时间的观察下来他还算是称职,但要说优秀可有些虚。
  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的治粟内史是选蔡优,与之吕议的表现平凡成比较的是,蔡优在这个职位上就真的是不错,军队连番大战后勤没有乱固然是因为有刘彦金手指的关系,可缺乏了有能力的人协调也该出问题。
  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的少府,经过讨论一致同意任命张石。他一直是身处敌境,存在感比之田朔还低,要说田朔就是混资历上位,那么张石的贡献就完全值得被犒赏。说犒赏,是因为刘彦的产业并不需要多复杂去管理,那就无关能力与否。
  掌管司法审判的廷尉人员比较诡异,由刘彦指名要让桓温来当,等于是桓温从武职转为文职,干的还是一个相当容易得罪人的官。
  这样一来三公九卿中文职方面差不多是齐活了,武职那边复杂程度高,关乎到军权也不能将就,空置的位置会比文职多得多。
  要说起来,官职空置可不是刘彦这里独一份,西汉和东汉这样的事情无比常见,刘彦这里也绝对不是“后无来者”,日后依然会这样干的更多。
  “桓温不止是在军事上有建树,内政上也有其能力,先干一干廷尉,后面再做安排。”刘彦其实是想要压一压桓温,但他不能表现出来,还得是一种很好看桓温想要让其锻炼的姿态。他也不管众人的反应,又接着说:“倒是谢安在军事上也有才能,那就让他进入军方系统。”
  这么个年头文武的划分还没有那么明显,上马能为将下马能为相的文武兼修十分平常,拿总是嘻嘻哈哈的桑虞为例,他耍得一手好剑,能骑马也能射箭,军事谋略和统兵的才能都有,但也能在文事有不俗的建树。
  再说徐正,他自我定位是武将,可读的书一点都不少,要说当某个州的刺史或许不行,但要是作为一郡太守绝对没有问题。
  刘彦打压桓温当然还是“历史遗留问题”,明知道一个人极可能有自立的心思不做提防不会是一个英明的君王,甚至可以说直接干掉都不是什么错,问题就在于刘彦距离一名优秀的君王还有点遥远,无法漠视生死,更没有学会因为有必要就去干掉一个还没做坏事的人。
  众人对刘彦的安排没有什么意见,他们现在最想搞定的事情比较特殊,比如请求刘彦接纳更多的……唔,女人。
  没有错的,之前是条件不允许,要不哪个君王才有一个妾啊!
  现在,汉部即将成为汉国,身为一国之君的刘彦女人可不能太少,要多些女人才能对国家起到帮助。
  不是在开玩笑,君王多纳一些女人多些后代真的就是在给国家进行贡献,家国天下的现状注定王族的人口多在很多时候并不是麻烦,人丁少反而才是国家的隐患。
  “什么?!”刘彦一脸的懵逼:“不但要接纳小朝廷的和慕容燕国的公主,连带宇文鲜卑和段氏鲜卑,乃至于是冉氏王族、张氏王族、李氏王族(成汉),和什么谢氏女、庾氏女、张氏女、郭氏女、王氏女……都要纳?”
  打包大采购吗?刘彦一听不懵逼那就说不过去,不但是每个国家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要,甚至是长江南北的高门世家只要有将嫡女名单呈上的也全要。
  “美女哪能嫌多的嘛,是不是?”桑虞腼腆着脸,有些害羞地说:“君上,虞家中的妹妹,以后还请多多疼惜。”
  吕议立刻接话:“议这边也是如此。”
  知道刘彦的内心有多么崩溃吗?他掐指一算,今次要纳的女人至少有三十个,要是一晚上一个等于是全月无休,不,甚至是有些排不上队。
  那啥生活需要的是品味和兴趣,喜欢的时候来一次是享受,要是夜夜笙歌就是折磨……
  与众臣结成亲家对于君王而言有好处,刘彦再不愿意也不能拒绝,尤其是打天下的时候姻亲关系会使得臣工与自己更加一条心,接纳高门世家的好处也是相当明显,但接纳各个国家的王族女是什么鬼!?
  世家女,那可是世家女,隋唐时期连皇族想娶个世家女贴贴金都会被拒绝,结果刘彦现在是来个打包将近乎大半有名有姓的世家女全接收,令他哭笑不得的同时也是感到头疼。
  刘彦还不能拒绝,他想说些什么又无法开口,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没有可能做一个太平君王,大部分时间肯定是领兵在外作战,要是没有一个能够镇得住后宫的掌管者,家门失火还是轻易的,极可能会祸及国家。
  崔婉能够出现在刘彦的卧室,那么刘彦大概也能明白了,崔婉必定是经过层层的考验,最终被众臣认为是一个合适镇压后宫的人选。
  问题出在于一点,崔婉看上去只有十四五岁的样子,刘彦还在纠结拿这种小女孩要怎么办,更加怀疑一个本来是该读初中的女孩子有没有能力当一名王后。
  “那个……”刘彦首次有些迟疑,倒不是不想接纳那些女人,是:“各个国家的王室,他们允许自己的公主做小?”


第356章 情况不一般
  王室后宫可不是分大小,是分品阶。
  同理,贵族家庭也不存在大小,贵妇也是有品阶的存在。
  所以,各国公主到了刘彦这边只分品阶。
  西汉时,皇帝后宫体制有并八品之说,也就是说皇后只有一名,可还有创设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婕妤。
  到了汉元帝时期因为后宫人数一再增加又搞了很多的新名头,共设十四等,如:昭仪、婕妤、娙娥、傛华、美人、八子、充仪、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宫、顺常、无涓,这些都是有各自的待遇,每一等都有可以类比的朝廷官职与俸禄。
  与无涓同等的还有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此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
  司马晋国又有变化,比如在皇后之下设立贵嫔、夫人、贵人这三个夫人的等级,再来就是分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这九嫔,其下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等作为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不管刘彦是要采取汉制或者是与东晋看齐,后宫绝对少不了可以安排的位置,那就是接纳所有呈上名单女子的底气。
  作为臣子自然是希望自己效忠的对象女人越多越好,既是关乎到王族繁衍,也是与他们自身有关。像是刘彦只有一个妾,臣工哪敢找更多的美女,与之刘彦不好享受一样,君王过得清廉平淡,谁敢奢华无度。
  真实而言的是,世家子在娶正妻之前至少会纳一个妾作为“练手”,那么在娶正妻之前就至少拥有一个女人,过程中绝对还会在增加,以至于都没有正式结婚就有一大堆的妾和侍女。
  像是桑虞这种级别的家族,他除了有一个正妻之外还有接近十名的妾,不过民间不管是妻还是妾只要没有诰命都算没有品阶。
  刘彦在开国之后必然是会赐下一些诰命,像是到了三公九卿级别的官员,他们的妻子没有意外都会有一个诰命,一般是后宫体制下的最后几个级别,但不是君王抢臣工的老婆,是给予一种荣耀。
  汉部不是执行九品制度,连带王族后宫也是采取汉元帝时期的体制,既是十四等制,那么就不会有所谓的几品夫人的说法,要是有也会是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这些。
  以后,汉国之内会出现比较特殊的称呼,比如共和夫人、娱灵夫人……而不是冠以夫姓。
  说到冠以夫姓,女子嫁人之后确实都是要冠上夫姓,比如原本叫李某某,这个李某某嫁了一个姓林的林某某,那一般是会称呼林氏妇,真要呼唤全称那就是林李某某。
  那些诰命亦是有相应的等级,一般是与二十等爵挂钩,因为丈夫的努力而惠及妻子,某些爵位也是能够传给子嗣,此便是所谓的封妻荫子。
  是不是要将崔婉封为王后目前还未定下,实际上刘彦建国之后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有王后,乃至于是第八等爵以上的也不会有。
  那么刘彦能够给的不会太多,只会给出三百石的“五官”,二百石的“顺常”,以及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这些百石的册封。
  “这……”桑虞一再犹豫,谨慎地说:“虽为君上家事,可是……那些公主给的会不会低了点?”
  刘彦也知道低,他甚至是巴不得各国不嫁公主了。
  司马氏的女儿绝对是一个大坑,看看那些娶了司马氏女儿为妻的人,几乎就没有一个是得到什么帮助,相反的是那些驸马屡屡被坑。
  真话不带假,仅仅是刘彦知道的就有桓温正在被那个叫司马兴男的东晋南康公主坑,那是桓温的嫡系子嗣被留在了长江以南,倒是司马兴男自己北上。
  司马兴男北上之后,带来的人和物都显得有些夸张,仅仅是仆从就超过一千人,物质上面恨不得将床都从长江以南搬过来。
  因为带来的仆从(含护院、武士)和东西太多了,桓温得到的土地却是不多,再来是原先桓温没有爵位难以被赏赐宅子,司马兴男要购买土地却被告知政策有限制,她可是在黄岛区那边指着当地县令骂。
  不说桓温,其余娶了司马一家子女儿的人也好不到哪去,最为搞笑的是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身为东晋大臣的荀羡,他是曹魏太尉荀彧六世孙、光禄大夫荀崧之子。他听说司马皇室要嫁女儿给自己,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直接跑路了。
  其余的几个国家,张氏凉国的公主可以接纳,而这个公主其实是张寔的女儿,也就是张骏的妹妹,出嫁人选并不是张骏的女儿。
  张氏一族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王室,他们很少掺和中原的破事,自张氏凉国成立起来也真的起到了保护汉人的责任,并且一直致力于收复西汉和东汉一直处于控制的西域。
  对于刘彦来说比较重要的是,张氏一族相对“温和”,他们没有逐鹿中原的野心,那么矛盾点就不会多。
  认真而言,刘彦要是知道历史对张氏一族的记载,他会为自己的决定而感到高兴,那是因为张氏一族对正朔非常看重,只要刘彦能够被承认为正朔的话,有条件地合并张氏一族并非没有可能性。
  所谓的有条件只能是“封建”。而封建的真实解释应该是,君王封臣下某块土地,臣下得到土地之后拥有自行建设权。所以咯,对于想要集权和搞收拢主义的政权,封建就是一个不好的名词。
  冉氏秦国那方面比较诡异,冉闵本身没有女儿亦是没有姐妹,他没有搞一个收某个女子为女儿或是姐妹的事情,是选择让自己的王后的妹妹出嫁。所以冉闵嫁的不是公主,是封君。
  封君出自先秦时代的一种体制,卫人鞅成为商君就是这么一回事,大多就是一些异姓又有大封地者,又或是立大功不得不犒赏者。从先秦之后,封君出现的频次变得极低,西汉还相对比较常见,东汉则几乎没有,倒是到了李唐时期封君又开始盛行,可李唐的封君是种没有封邑的荣誉爵位。
  冉闵的王后是董氏女,为中原董氏一族,传闻董氏与东汉末年的董承同为一脉。董承就是汉献帝刘协妃嫔董贵人之父,也就是那个“衣带诏”的始作俑者之一。
  刘彦对于和冉闵成为连襟并没有什么排斥感,尤其是董氏女因为封君的关系在关中的郿县那边还有一块封地。这一块封地冉闵没有和刘彦闹翻之前必然不会收走,本着娶谁不是娶,娶了一个有封地的封君还有地盘得,还纠结什么。
  事实上刘彦也想要与冉闵有连襟关系,想法与对张氏一族那边类似,差别就是冉闵与张骏并不是同一种人。
  冉闵成了君王与没有称孤道寡之前简直就是两个人,不管是本来历史,还是刘彦改变的这个历史。
  刘彦这边得到关于冉氏秦国那边的情报,冉闵刚刚处死了潼关副将,而被处死的潼关副将可是董王后的娘家人。
  冉闵处死董王后的娘家人看着理由充分,是苻洪的氐族军屡次攻上城墙,可潼关主将是申钟,要有责任也是申钟。冉闵杀自己王后的娘家人,那是出于一种政治目的,表示自己连王后的娘家人说杀就杀,其余人最好悠着点。
  自己王后的娘家人被当成鸡杀给猴看,想来潼关战事真的不利到一定份上,可冉闵此举是稍微稳定了战事,但也足够令许多人感到心寒。毕竟自己老婆的娘家人都能随便找个理由干掉,那么非亲非故的其余人是不是说捏死就捏死?
  “从这一点来看,秦王的政治智慧十分堪忧。”桑虞等人已经与刘彦聊到了是不是要援助冉氏秦国的话题,他顿了顿才继续往下说:“也能猜测得出,君上哪怕与秦王成为连襟,于利益面前也不会有什么情面可讲。”
  刘彦只是在创造一种可能性罢了,世界上哪有真正完美的人。
  冉闵曾经作为石碣赵国镇压不服的刽子手,手上沾满了反对和抵抗石碣赵国统治的人,里面几乎哪个族都有,尤其是晋人的血。
  冉闵不管是对东晋小朝廷还是张氏凉国都没少在战场上杀人。仅仅是有数的两次石碣赵军南下,他亲手干掉的东晋大将就有七人之多,无名无姓的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他还被指派跟随石鉴西征,亲手杀死张氏凉国方面的将领六人。
  冉闵的名气可不是用嘴巴吼出来的,那是建立在尸山血海之上。
  因为冉闵之前作为石碣赵国将领没少替石虎杀人,中原晋人、长江以南的晋人、西边凉州的汉人,一些国家中绝对少不得一些恨冉闵入骨的人存在。
  冉闵的复杂程度真的不一般,这一点刘彦内心里无比清楚。
  不管冉闵做过什么事情,石碣要屠灭中原晋人的时刻,冉闵虽说是在政治斗争失败下,石虎说好的太子位没有得到,又遭到包括众多石虎之子和所有胡人的敌视和攻击,才迫不得已才站出来喊屠光胡人,可至少还是喊了也真的得到响应。
  【不甘人下这点非常不好办。】刘彦手里握着关于冉氏秦国请求援助的名单:【从理所当然地索要援助而不愿意有任何付出这点来看,他可真的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大王啊!】
  对的,冉闵要援助,至于付出什么则是半点没提,倒是说了不少冉氏秦国是怎么吸引石虎麾下庞大兵力的事情,认为在共击石碣赵国这一点上冉氏秦国付出的贡献已经足够。
  话说回来,好像刘彦才是那个一开始就吸引石碣赵国最多军队的人吧?汉军与姚弋仲所率的庞大军队才刚刚打完,还牵扯着三支石碣赵军,讲贡献什么的,谁和汉部比。
  刘彦这边的任何人都不认为自己与石碣赵国作战是在对谁起到什么贡献,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打石碣赵国占土地和掠人口,得到什么东西都是在给自己争取,不是为了其余什么国家才去作战。
  冉氏秦国这一次请求援助的不单单是数量庞大的军械,竟然在名单中列上财帛和商品,记得吕议刚刚接到这份名单的时候,看一眼就浑身直哆嗦,就是一脸的“被当凯子”了的活见鬼的模样。
  “不用理会。”刘彦也有一种活见鬼的心情:“他们肯定是疯了。”
  说到底,刘彦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凯子,哪怕是东西多到用不完的情况下,乐意支援是情份,可莫名其妙的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