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隋行-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若溪见杨广会错了意,忙解释道:“我曾听王爷说起过,前朝武帝攻灭前齐以后,在前齐故地大兴灭佛之举,致使河北道治下至今未能保留下一座完整的佛寺,僧尼信众更是难觅往日的踪影,为此,百姓心存不满,多有悄悄在家**佛礼佛者。王爷出镇已有数月,就没想过要重修佛寺,重塑佛、菩萨金身吗?”
杨广眼前一亮,又不确知安若溪忽而建言他重修佛寺,和保全罗艺性命有何关联,便冲她点了点头,问道:“父皇母后皆信佛,我也正有此意。但,不知重修佛寺与保全罗艺性命之间有什么关联之处?莫不是,你要罗艺去出家做和尚去吧?”
………………………………
第358章 江陀子返乡
“正是。王爷,近百年来南北诸朝因循的成例,凡身在奴籍者,欲要脱罪免死,唯有两条路可走:其一,军功恩赦;其二便是出家修行。罗艺一旦自愿舍身事佛,如同断去凡根,纵是其主家也不得再查究他以往犯下的罪错了。”安若溪冲杨广点头作答道。
要罗艺出家避祸,先得有寺院可供其修行才行,再者,封隆之已向自己提出要斩杀罗艺,以偿其杀人之罪,此时倘若罗艺突然剃度为僧,岂不会使封隆之为首的关东世家豪右认为,自己有意包庇于他,与此相比,似乎还不如直接了当地以罗艺立下军功为由保下他的性命。
杨广正在沉吟未决之时,就听安若溪继续说道:“请恕我直言,罗艺投军之前犯入死罪,不论其情由如何,断不可再留在骠骑营中。与军功赎罪相比,要其出家为僧以保其性命,既可顾全了王爷在关东世家面前的尊严,又能将他发落于外,使王爷今后免受其扰。更为紧要的是,王爷在旧齐故地重修佛寺,如同就地招募丁壮重建骠骑营有异曲同工之效,可趁机收拢人心,化解旧齐官民心中对朝廷怀有的戒心,望王爷思之。”
杨广虽然心里还有些舍不得放罗艺离开骠骑营,但听安若溪所说确乎在理:骠骑营负有近卫重任,倘若收留一个曾犯下死罪的客户在其中,难免会给自己带来种种的麻烦,便低头默许了。
“可是,若溪,罗艺昔时的主家已向我揭露了罗艺有人命在身的实情,此时再要他出家为僧,是不是为时已晚哪?”杨广面带忧虑地问安若溪道。
“王爷身为代天子出镇一方之朝廷藩王,自应有处事待人的威严,岂可被封隆之之流牵着鼻子走?”安若溪收敛笑容,郑重地说道,“如果王爷仍有顾虑,不妨先许下封隆之,要他开列出封氏门中应征入伍之奴仆名单,立即遣返之,以示诚信。我料那封氏老儿得了王爷这份好处,也不敢再强求王爷斩杀罗艺了吧。尔后,王爷便向传命河北道治下诸州府衙署,重修佛寺,再塑佛像,以收民心。。。。。。”
杨广被安若溪说得脸色一红,心中惭愧:我一个堂堂的皇子、亲王,遇事反不如安若溪一个弱女子有见识,有担当,想起来真叫人汗颜哪!这样想着,他不由挺直了腰板,胆气也似乎壮了几分。
“王爷,门外有江陀子求见。”正在这时,守护在上房门外的鲜于罗向房中通禀道。
“传他进来吧。”杨广看了一眼安若溪,向门外吩咐道。
江陀子弓着背应声走了进来,抬头见安若溪也在房中,略一迟疑,方冲杨广拱手施礼道:“江陀子见过王爷。”
“江先生,你来得正好。”未等杨广开口,安若溪已笑盈盈地走到江陀子身边,向他问道,“你是定州人,王爷方才正跟我说起,要在河北道治下诸州重修佛寺,不知江先生以为此举当否?”
江陀子今日来求见杨广,原是因北境战事暂息,欲央得杨广允准,放他返回定州老家的,不料才一进门,就被安若溪向他问及是否应当重修佛寺一事,瞪着一双眼睛望了望杨广,见他冲自己点头示意,认同了安若溪的问话,方思忖着答道:“王爷,安姑娘,虽说老夫蒙圣恩,离开定州已有近十年光景,然至今仍能回想起十年前,定州城中几乎家家供佛,户户焚香的情景。据老夫所知,不单定州一城如此,只因前齐高氏皇帝尊祟佛法,其境内最盛时建有佛寺不下万座,剃度修行之僧尼几达国人之半,尔今王爷果欲重修佛寺,正是顺天应人之举呀。”
听到江陀子说起前齐一朝时剃度修家之僧尼几乎达到了国人的一半,不止杨广,即连安若溪也颇吃了一惊,忙向江陀子问道:“前朝(北周)武帝灭佛,这许多的僧尼都去了哪里呢?”
“唉。”江陀子叹了口气,答道,“武帝灭佛是在攻灭前齐之后,那时老夫虽人已在长安,可思乡心切,也曾向人打听过当年家乡的情形:据说,武帝灭佛,诏令僧尼还俗,大多数僧尼因而被当地的世家豪右收做了家中奴仆,役使驱做,苦不堪言哪。”
“那,依你此说,本王如今欲在河北治下重修佛寺,招回当年僧尼,岂不极易招致当地世家豪右的反对和抵触?”杨广心中一动,旋即问道。
“只要王爷差人能找出昔时各座佛寺的僧尼名册,重修佛寺,兼以招回当年僧尼便是顺理成章之事,世家豪右即使不情愿,也说不出什么来。”江陀子笃定地答道,“再者,河北灭佛时日未久,民心向佛,世家豪右身为当地郡望,其中也多有信佛之家,岂会因此反对和抵触王爷所下恩命?”
杨广受到江陀子这番话的鼓舞,原先烦闷的心绪好了许多,这才想起询问起江陀子来上房求见自己的缘由来。
“如今突厥已退,恳求王爷允准老夫返回定州老家,颐养天年。”原来,江陀子是来央求自己放他回定州去的。
“突厥虽暂时退去,却还会卷土重来,江先生又何必急于回定州呢?”突然听到江陀子要离自己而去,回想起数月前微服前来并州一路上曾多受过江陀子的好来,杨广心底里竟生出一丝不舍之意,温言相劝道。
“人老思归。老夫离开故土至今已近十年之久,家中亲人皆不知今尚在否?还望王爷体谅、承全,使老夫有生之年尚能返回故土,与亲人团聚吧。”江陀子说着,嗓音竟变得哽咽了起来。
“江先生,王爷是担心你的安危,才舍不得放你走的,并非一意阻拦你和家人团聚。”安若溪见此情形,忙安慰江陀子道,“你若一心牵挂着亲人,执意要返回定州,王爷,依我说,不如从骠骑营军士中挑选一二人,护送江先生返回定州吧。”
她一边说着,一边冲杨广递了个眼神。
江陀子一介王府花匠,安若溪居然要自己选派两名骠骑营军士护送他回定州,这也恁有点不合乎常理了吧。杨广闷哼了一声,未置可否。
………………………………
第359章 叔侄再起争执
勉强答应了江陀子的返乡请求,待他走后,安若溪才向杨广解释原委:原来她是想要杨广趁机将罗艺发落出骠骑营,暗中授意他,于护送江陀子回到定州后,即在当地自愿出家为僧,以保全自身性命。
杨广心知安若溪替他做主,做此安排,多出于对他的好心回护,自也没有更多的话说,当下二人计议已定,遂由杨广出面,命人前往馆驿向封隆之当面说明,要其开列出家中从军奴仆名册,并于次日将他开列出名单的三十九名新军军士一一遣返。
封氏门中家仆得到晋王恩赦、遣返,其余世家豪右得此音讯,俱都不再怀有疑虑,纷纷向李彻等人呈递上各自应征从军的家仆名册,一心等待查实验证后领人了。
只是令杨广颇为不快的是,封隆之领回了三十九名从军家仆,犹坚持要杨广斩杀罗艺以偿其前罪。
李彻见封隆之对罗艺怀有如此之大的仇恨,必欲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猜料罗艺所杀之人必是封隆之极亲极近之人,便暗中传唤罗艺来向其审问实情。
罗艺被李彻连哄带吓得一番严辞逼问,见再瞒不过,只得扑身跪倒在李彻面前,如实供出了详情:果如李彻所料,罗艺是因曾与封隆之的一位爱妾有了男女私情,为避祸才瞒着主人前来应征从的军,为急于逃出封府,罗艺竟一并将阻拦他的一位封氏家仆与痴心要跟随他一起从军的那位封隆之的爱妾杀了。
李彻一经从罗艺口中讯问出了实情,当即命将罗艺暂押军中,一刻也没敢多耽搁,立马如实禀明了杨广。
杨广听李彻禀罢罗艺杀人的实情,不由得顿生悔意:早知如此,自己不如就应封隆之所请,将罗艺在军中枭首示众也就罢了,何苦费尽心机地要为这么一个禽兽不如之人多做开脱呢?
“王爷,罗艺这厮虽不肖,然毕竟如今已是骠骑营中军士,倘若将其罪状公诸于众,末将担心恐有损王爷的声誉呀。”李彻不无忧虑地提醒杨广道。
“我欲借故将他差往定州公干,并暗命他就在定州出家为僧,待过得些时日,齐安公设法。。。。。。怎样?”杨广紧咬牙关,用手比划了一个刀砍的手势,授意李彻暗中派人到定州要了罗艺的性命,以出自己心中的这口窝囊气。
李彻也恼罗艺心狠手辣,没有一丝犹豫,当即便领受了这项差使。
在安若溪的建议下,杨广趁诸州府世家豪右齐聚并州之时,将他们传招于行台议事厅,当面向他们说明了自己欲传命在河北道治下十九座州府重修佛寺的想法,并征求他们的意见。以封隆之为首的诸世家豪右刚得到杨广答应遣返其各家从军家仆的恩惠,虽然明知重修佛寺,会导致先前被勒令还俗,寄身于其门下为奴的一应僧众重返寺庙,给他们带来不小的损失,但当着杨广的面儿却也说不出什么来,只违心地奉迎杨广,称其此举是上应天意、下合民心的大大善举,众世家豪右皆愿鼎力助成此事。
杨广大喜,当即命安若溪带领骠骑营军士包饺子款待诸世家豪右的代表。封隆之等人受宠若惊之下,主动向杨广表示,一俟各自从军家仆得以遣返,随其回到所居州府,便立马帮助州府衙署,力劝各州府农户百姓恢复春耕、尽心农事,向朝廷多缴租赋,以报答晋王殿下的大恩。
眼见着一场诸世家豪右会聚并州、蓄意生事的风波渐渐平息了下去,杨广欣喜之余,不禁深有感触道:自己身边有安若溪这位“女诸葛”相伴,执掌河北道十九座州府,上百万户移民百姓,庶几可以无忧矣。
内部的一场因撂荒而起的纷争才得以初步平息,前不久刚率军从辽东营州回援并州的河北道行军元帅、卫王杨爽又因是否当出兵攻取突厥大可汗牙帐所在地――都斤山,再次和杨广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目下,距正月里杨广与突利可汗处罗喉立约:处罗喉以两月为限,力劝其兄沙钵略从西北撤军,已然过去了一月有余,可至今杨广尚未得到处罗喉关于劝沙钵略撤军一事的任何答复。
在此情况下,率军回到并州,重掌河北道军权的卫王杨爽便向杨广提出,为逼使突厥主力从西北撤军,缓解长安、关中等地的军事压力,他欲亲统麾下十万大军,乘虚向都斤山发起进攻,请杨广坐镇并州,为其督运粮晌。
杨广因与处罗喉约定的两月期限尚未届满,颇不愿六叔提前向突厥发起反攻,力劝杨爽于并州稍候几日,待两月期满后再率军北上不迟。
“阿纵,我听说你初至并州不久,说曾和那处罗喉立下过一纸互不侵犯之和约,结果又如何?尔今你竟还如此执迷不悟,轻信处罗喉劝说沙钵略退兵的一派胡言,就不怕因此误了军机,受到皇兄的责罚吗?”因有过雍虞闾于大年夜率军强袭雁门关的教训,杨爽话说得可谓是振振有辞,连李彻等将领在旁听了,也暗自点头称是。
“六叔,处罗喉与雍虞闾、宇文般若等人大有不同,我离京出镇前,父皇命我随长孙先生熟悉突厥语言、习俗及各部落详情,当时,长孙先生特地嘱咐过我,突利可汗处罗喉仁心宽厚,与其它四位突厥可汗大不相同,必要时可施离间计诱其内附我大隋朝廷,借以分化突厥诸部。当六叔率大军尚在辽东未返之时,突利可汗差人致书于我,主动提出要力劝其兄沙钵略从西北撤军,重启与我大隋的和谈,我观其所为,确乎发自诚心,并无虚言相欺之意。现今朝廷诏命未至,约定之期未满,六叔就急于发兵北上,攻取都斤山,殊为不妥也。”杨广十分恳切地劝阻杨爽道。
两人正在争执不下之时,忽见有军士来报称:裴虔通将军陪同前来传达诏命的礼部会郎裴矩已到了行台衙署门外,等候王爷传见。
………………………………
第360章 我要成亲了!
杨广听得自已太学的师父裴矩与前些时派回长安报捷的裴虔通已到了行台衙署门外,精神登时为之一振,忙命军士请他二人进议事厅来相见。
杨爽听军士报称裴矩是传达朝廷诏命而来,不由得望了杨广一眼,将注意力转移至了厅口。
过不多时,果然见裴矩满面春风地在前,裴虔通紧随其后,二人相跟着走进议事厅来。
“裴师傅为传达父皇诏命,不远千里而来,一路之上多有辛劳,请坐,看茶。”杨广虽是晚辈,论职份高于杨爽,因此首先开口说道。
“下官见过晋王、卫王。”裴矩躬身向两位亲王施过一礼,却不急于落座喝茶,而是单向杨广说道,“下官恭喜王爷,贺喜王爷了。”
“哦?不知小王喜从何来呀?”
裴矩闪了杨爽一眼,微笑着说道:“卫王今日也在此,下官欲先传达诏命,再向两位王爷禀明详情,不知可否?”
杨广和杨爽对视一眼,叔侄两人俱从座中站起,北面而立,将裴矩迎向上首站定,恭听诏命。
裴矩面南而立,展开携来的诏书,抑扬顿挫地宣起诏来。
什么?我要成亲了!
杨广听裴矩宣完诏书,不由得愣在了当地,全然忘记了从裴矩手中接过诏书。
“晋王殿下,请接诏。”裴矩见此情形,忙压低声音提醒杨广道。
杨广恍然惊觉,伸双手从裴矩手中接过诏书,随口向他问道:“如今西北战事如何?突厥已经撤军了吗?”
他只道是西北危局已然缓解,突厥主力已自关中撤军,父皇母后才会想起替他定下这门亲事,差裴矩前来传招他回长安成亲,故有此问。
“阿纵莫急,还是先请裴侍郎坐下说话吧。”杨爽陪在杨广身边听罢裴矩宣诏,原本紧绷着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开口提醒杨广道。
裴矩于下首坐下后,方从容回答杨广道:“只因南陈国中发生变故,圣上已调江淮大军北上,加之太子殿下已率军离京,亲自坐镇咸阳备胡,目下突厥大军被挡在渭河北岸,无法渡河,长安形势确有所缓解。圣上和娘娘听闻王爷率军出关,收复白道州的捷报,俱都欢喜非常,前些时指派下官为使臣,向后梁国主提亲,已为殿下择定了一位命相相合的后梁公主。娘娘牵挂殿下稚龄就藩,此次差下官前来传诏殿下回京成亲,也为与殿下母子相见,以解相思之情,还望殿下体察。”
杨广哪儿会想到,自己仅仅不满十四岁的年纪,父皇母后就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还特地派裴矩前来并州传诏自己回京与后梁公主成婚。之前他虽已和安若溪有了男女间的私情,却压根也没想到年纪尚如此小,便要和什么后梁公主成亲,正式成为一位有家室的王爷。
他听裴矩向他解释罢这桩婚事的由来,脑子里仍觉乱哄哄的,理不出个头绪来。
要是我现在就成了亲,若溪又该怎么办?杨广于男女情爱方面心思单纯,自然头一个就想到了这一世的初恋对象:安若溪。
不,我决不能做出对不起若溪的事来。杨广于心中警醒着自己道。
“虞孝仁为何没同你们一道返回并州?”心中打着逃婚的念头,杨广转向陪侍在旁的裴虔通问道。
“回禀王爷,虞将军身染重病,一时无法返回并州向王爷复命,末将随同裴侍郎离京之前,他专一托末将回来转告王爷,只待他病情有所好转,即从速返回并州。”裴虔通低着头,语意含糊地向杨广回禀道。
“孝仁得了什么病,病情竟沉重到如此地步?”杨广关切地问道。
“这。。。。。。末将也不很清楚。只是在长安虞府见到虞将军时,他尚难以下地走动,听说是一个多月前在长乐驿中突然发病,以致如此。”
“长乐驿中突然发病?”杨广心怀疑虑地盯着裴虔通,自言自语地问道。
“阿纵,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个大病小灾的。既然皇上、娘娘传诏你回京成亲,我看,你还是抓紧召回两位行台仆射,尽快与裴侍郎一道返回长安去吧。”杨爽见杨广颇有冷淡裴矩之意,忍不住开口劝他道。
“此事倒不必过于着急。”裴矩此时也察觉出杨广神情有异,遂冲杨爽拱手说道,“晋王殿下的吉日定于五月初六,尚有一段时间。下官临来前,娘娘有话交待下,请王爷务必安排好行台政务,再返京成亲。”
送裴矩前往城中馆驿安歇之后,杨广再无心与杨爽争执该不该出兵进攻都斤山一事,推说身体不适,辞别了杨爽,从议事厅返回了自己居住的小院,一门心思地盘算起如何设法推掉这门亲事来。
安若溪见杨广一副失神落魄的模样突然回来,吓了一跳,误以为他得了什么急病,忙服侍他到寝房躺下,就要传唤郎中来为杨广瞧病。
“若溪,倘若有朝一日,我成了亲,你会离开我身边吗?”杨广伸手拉住安若溪,神色紧张地问她道。
“王爷何出此言哪?我已身许王爷,今生便是王爷的人,怎会因王爷成亲而离开王爷呢?”安若溪回身劝杨广躺好,诧异地反问他道。
“我本想着待过上两年,再央父皇母后允准,给你一个名份,却没想到。。。。。。”杨广躲避着安若溪的目光,心怀愧疚地欲言又止道。
“莫非是皇上、娘娘已做主,给王爷定下了一门亲事?但不知选定的这位晋王妃是哪位朝中大臣府中的千金呀?”安若溪全然没有杨广想像的失落和沮丧,脸上犹带着笑意问杨广道。
“礼部侍郎裴矩今日前来传诏,父皇母后已替我择定了一位后梁公主。。。。。。若溪,能不能帮我想个法子,退掉这门婚事?”杨广紧紧地握着安若溪的手,用饱含期盼的目光望着她,问道。
“王爷是因为我的缘故才想着要退掉这门亲事?果是如此的话,我情愿再出家为尼,也决不愿耽误王爷的亲事,敬请王爷及早打消此一念头吧。”安若溪语气突然间变得冷淡了下来,从杨广手中抽回自己的手,态度决绝地答道。
………………………………
第361章 意外坠马
既得了安若溪不会因自己如此早地成亲而离开自己身边的承诺,又见她听说自己要退婚而恼将起来,杨广心里略微变得踏实下来。
待安若溪走后,他独自躺在床上,禁不住从怀中摸出那部随他穿越而来的手机,暗自琢磨道:要是手机里的电能长久用下去,该多好啊。这样至少我能上网搜搜,历史上的杨广是否在如此小的年纪就成了亲。
以他不满十四岁的年纪,只因穿越回隋朝,附身在了杨广身上,才阴差阳错地过早有了性行为,对安若溪产生了一种爱恋的情感,却也因自幼受到现代社会一夫一妻制的教育和熏陶,猛然间很难接受除安若溪之外的第二个女人做他的妻子,所以,有着现代少年灵魂的杨广才会出于本能地对这桩从天而降的婚事产生抵触和逃避情绪。
尽管从感情上,杨广无法接受这门父母替他包办的婚事,但是,在长达半年的穿越生活中,他也十分清楚,中古时期的隋朝,即使贵为皇子、亲王,也无法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而大多数情况下,都需无条件地服从父母的安排。
杨广心有不甘地摆弄着手机,暗自琢磨着:如何才能再次改变历史的运行轨迹,躲掉这场这一世命中注定的这门亲事,他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竟睡着了。
次日一早,鲜于罗就跑来向杨广报告了两个消息:卫王杨爽已开始整顿人马,准备出关进攻五原城;杨爽已差人传唤两位分赴各州督促恢复春耕的行台仆射张威和王韶尽早返回并州,拟于杨广随裴矩返京成亲后,接掌行台政务。
六叔的行动可够快的呀!杨广接报后感叹道。
“突厥那边不是没有任何消息吗?”他关切地问鲜于罗道。
鲜于罗心知杨广近些天最为关心的便是处罗喉是否如约劝得沙钵略从西北撤军的消息,瞅着杨广脸色不善,遂陪着小心答道:“时辰尚早,说不得晚些时候就会有消息了。请王爷的示下,今天是到议事厅处置政务,还是先到校场观看骠骑营操演?”
“但愿今天处罗喉就会有消息传来吧。否则我也拦不下六叔出兵关外了。”杨广仰面叹息一声,随即吩咐鲜于罗道,“还是先是校场观看操演吧。”
鲜于罗得着杨广的准信,忙不迭地跑出去替杨广备马去了。
安若溪昨日因见杨广并无大碍,同时也因意外地听说杨广即将返京成亲的消息,暗地里伤心难过,便没有陪伴在杨广身边,独自一人回房安歇去了。此时也早早地起了身,赶来上房侍候,两人见了面,彼此都多了一份心事,不免有些尴尬。
安若溪听说杨广今日欲先到校场观看操演,一边吩咐萧萧、瑟瑟两人替他备下饭菜,体贴地要他吃过饭再去观看操演,一边劝止杨广道:“我瞅着王爷昨日身子不爽,校场上风大,今天不如就留在行台衙署,歇上一天吧。”
杨广却没有发现,安若溪一双眼睛红红的,昨日一夜未睡得安稳,摇摇头,答道:“骠骑营新军中出了罗艺这样的人和事,我担心军心动荡,还是先去校场上瞧上一眼方才放心得下。江陀子已动身返回定州了吗?”
“他上了年岁的人,思乡心切,一得着王爷的允准,当天就急着动身启程了,临行前也未来向王爷辞行,特地托我转告王爷一声,将来王爷如用得着他之时,他随叫随到。”
“这么说,罗艺也已经护送他前往定州了?”杨广喃喃自问道。
两人说话间,萧萧、瑟瑟两名侍女已为杨广端来了饭菜,杨广随便往嘴里拔拉了两口,就撂下碗筷,出门带着张须陀、鲜于罗两名近卫骑马直奔位于晋阳宫内的骠骑营校场而来。
确如杨广所料,封隆之来到并州,揭出罗艺应征从军前曾背负两条人命的消息近日来在骠骑营新军中不径而走,在近二百名新补入骠骑营的这批河北勇士当中,既有不少和罗艺身份相同的客户,也有个别人与罗艺的经历相似,在应征从军前也曾有过劣迹,因此,一听说封隆之当面要求杨广斩杀罗艺,这些人也变得骚动不安起来,直到见罗艺被李彻调往定州公干,而没有被下令处死,这些人才稍稍感到心安了些。
负责新军操演的鱼俱罗因自己曾向杨广举荐过罗艺,也颇不自安,为避免罗艺杀人事发,影响到自己,带兵操演起来变得越发严厉了起来,军士们稍不如他的意,他便动辄拳脚相加,搞得手下这群前不久曾在收复白道州一役中立下首功的新军苦不堪言。
杨广带着张须陀、鲜于罗二人骑马走进晋阳宫,迎面就传来鱼俱罗大声呵斥军士的声音:“他奶奶的,射箭都像你们这个射法,不要说骑在马背上的突厥铁骑,就是站在原地不动的死靶子,你们也难射倒它。都给老子瞧仔细了,瞄得要准,拉弓要满,发箭要狠。。。。。。”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硬弓拉得如满月一般,瞄准距自己百步之外的一座标靶,“嗖”地就是一箭,被他训得抬不起头来的一群军士们眼睁睁地看着那箭从面前飞过,笔直地钉在了靶心之上,不由得齐声叫好道:“将军神射,我等皆心服口服。”
鱼俱罗被众军士当面一夸,心中不由得意起来,仍旧板着脸训斥众军士道:“射中靶心只是实战须做到的第一步,下一步还须射中活物,才能于临阵时杀敌建功,打败突厥铁骑。”说着,又从箭袋中抽出一支羽箭,弯弓搭箭,抬头瞄准校场边一棵大树枝叉间的鸟窝,随手又是一箭。
鱼俱罗臂力惊人,这一箭射出去,直将那座鸟窝从树枝间射落下来,鸟窝中受到惊吓的鸟儿四散奔逃,有几只慌不择路,没头没脑地奔着杨广迎面飞了过来。
“铁蹄龙”背上驮着杨广,一个没留神,被飞逃至近前的一只鸟儿张嘴啄在面门上,疼得它发出一声长嘶,两只前蹄陡地高高抬起,将杨广从马背上撂了下来。
………………………………
第362章 一跤跌出来的逃婚理由
单单是从马背上摔落在地也就罢了,偏偏“铁蹄龙”救主心切,一发觉自己受惊之下将马背上的主人撂了下来,忙转身低头要来向主人表示歉意,却不料后蹄正踩在了杨广的左腿上,跟在马后的张须陀、鲜于罗二人听得杨广在地上发出一声惨叫,唬得两人忙纵身向前,一个用力拉住“铁蹄龙”的缰绳,防止它再乱踩乱踏,一个急忙俯身欲搀扶杨广起身。
杨广在鲜于罗的搀扶下,双腿才一用力,只觉左腿小腿关节处一阵钻心的疼痛猛然间袭来,疼得他大叫一声,身子从鲜于罗的双手间坠落于地,刹那间额头上便沁出了黄豆大的汗珠。
鱼俱罗听到身后传来人喊马嘶之声,回头一看,这才发觉杨广已倒地受了伤,急忙带领众军士飞奔着赶到近前,帮着鲜于罗将杨广翻过身,平躺在草地上,仔细查看起杨广左腿上的伤势来。
“快,请郎中来,为王爷诊治伤情。”众人之中,唯有张须陀头脑最是冷静,眼瞧着杨广的伤情决非鱼俱罗等人能够诊治得了,遂大声提醒鲜于罗道。
待鲜于罗一路飞奔着出了晋阳宫,请到郎中返回校场,已见杨广疼得昏死了过去。
郎中替杨广仔细诊视过左腿上的伤情,沉着脸向在场的鱼俱罗等人介绍道:“诸位将军,王爷的左腿腿骨已断,眼下救治的唯一办法便是设法替王爷接续上断骨,卧床静养百日,至于百日后会不会落下病根,我也不敢保证。”
鱼俱罗心知杨广落马受伤是因自己射落树上鸟窝引起,心中难免惴惴不安,听得郎中此说,一把扯住郎中,急吼吼地探问道:“你快说,要是万一百日之后,王爷左腿落下病根,又会怎样?”
“将军放心,性命无忧,只是王爷今后走起路来不甚便利罢了。”郎中生怕鱼俱罗一怒之下,会殃及自身,有意把话说得甚是婉转。
“你是说,本王日后有可能变成瘸子?”脸色腊黄的杨广挣扎着仰起上身,向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