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隋行-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擒虎素来与贺若弼不睦,哪肯承他的这个人情,当即转向贺若弼回应道:“辅伯,行刺地点是在你管辖地界不错,但刺客却是从我管辖地界跑去行刺的,如此说来,咱俩人都脱不了干系。”随即又冲杨广抱拳请战道:“大帅,末将不才,愿以十日为限,若在十日内带不回徐子建的项上人头,任凭军法处置!”
杨广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刚刚抵达帅府聚将议事,贺若弼和韩擒虎两员大将竟然为了争揽罪责当场争执起来,一时间颇有些哭笑不得。
张衡陪坐在杨广下首,见此情形,忙开口劝解道:“两位总管不要再争了,依在下之见,王爷谁都不会怪罪的。”
韩擒虎原听手下人说起过,知道张衡是杨广麾下的头号谋士,见他站出来劝解,把头一低,也就不再强争了。而贺若弼为人一向倨傲,又因不识得张衡,听了张衡,唇上两撇胡子往上一撅,斜眼瞟着张衡,冷冷地回道:“我自向大帅回话,请罪,尊驾还是免开尊口吧。”
“辅伯不得无礼,此乃晋王府长史张衡张建平。”高颖沉着脸,呵止贺若弼道。
“在下早在随王爷离京之前,就曾听王爷提起过两位将军,言下之意,此次伐陈之役,对两位将军颇有倚重之意。不想今日两位将军与王爷初次见面,没有进献进兵伐陈的一计一策,反倒为了争揽所谓的罪责相互争执,互不相让,真真叫人可发一笑。”张衡不经意间使用激将法激两员骁将道。
“回大帅,末将以十日为限,必杀徐子建,正是为伐陈一役扫清障碍,并非一意与辅伯争揽罪责。”这一回,反倒是韩擒虎受不得张衡的激将法,率先转向杨广解说道。
“哦?本帅初到前敌,对韩总管所说尚不甚了了,不妨请韩总管详细说说,斩杀徐子建与为伐陈一役扫清障碍二者之间有何关联啊?”杨广见张衡的激将法在韩擒虎见了效,遂笑着摆手示意他归座,目视着韩擒虎问道。
“请大帅移步。”韩擒虎用手分开厅内众人,指着厅角安放的一张大江两岸的舆图请杨广到舆图前听他详细解说。
这么一来,帅府议事厅内,自然就由二将争揽罪责转变为了会议伐陈战法。
杨广、高颖率领厅内一班将佐跟随韩擒虎走到厅角的舆图前,听他解说伐陈的具体战法。
“王爷,高仆射请看,采石矶所在的这一带江面最为狭窄,末将命人勘察过多次,从采石渡江到南岸,只有不到二十里的水路要走,且这一带水势平缓,极利于大军渡江作战。因此,末将请大帅下令,允准末将率军从采石渡江伐陈。”韩擒虎似是成竹在胸,干脆利落地向杨广、高颖等人建言道。
“将军是因早将率军渡江伐陈的地点选定在了采石一带,才欲先行拔除南陈设在此处的采石镇戍的,是吧?”杨广听到韩擒虎请求自己答应他率军从采石渡江伐陈,才恍然明白了他要先杀了徐子建的真正原因。
………………………………
第696章 诈敌之计
庐州总管韩擒虎在杨广抵达广陵帅府召集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上就向杨广请战,择定从采石率军渡江向南陈发动进攻,因事关重大,且见身为元帅府长史的高颖未置可否,杨广也不便于当场作出回应,趁势转向贺若弼问道:“贺总管,你执掌的地界与南陈帝都建康隔江相对,我想听听你对伐陈一役的想法,以及现已为伐陈一役都做了哪些准备,是否具备立即兴兵渡江伐陈的条件。”
贺若弼见厅内众人的注意力和话题俱都转到了会商伐陈战法上面,也不好再执意请求杨广降罪给自己,遂来到舆图近前,用手在广陵城以东的沿江一线划了个大大的圆圈,尔后抱拳向杨广、高颖等人解释道:“承大帅问及,末将就先从战前的准备事宜说起。早在去岁后梁之叛发生后,末将即传命麾下军士在刚才末将划定的范围内用军中裁汰下来的战马从沿江居民手中换取渔船,时至今日已差不多将沿江居民手中残破渔船都换了回来,集中停放在广陵城南三十里的滩渚内……”
杨广听到此处,忍不住打断贺若弼,问道:“但不知贺总管命麾下军士从沿江居民手中换回这么多的残破渔船,是为了作何用途呢?”
贺若弼微微一笑,并没有正面回答杨广的问询,继续说道:“在传命三军将士广为换取渔船的同时,末将还传命驻守沿江各军,在早晚交接班时,都盛张旗帜,大排阵仗,给南陈军队造成一种我军随时都有可能对他们发动进攻的印象,而每一回却只虚张声势,并不实际发动进攻。不瞒王爷,至今为止,大江上的南陈军队再见到北岸上的我军将士大张旗鼓地交接班,连起身都懒得起身了。”
“贺总管使用的这是诈敌之计?”听贺若弼解说至此,杨广大概猜出了他如此行事的真正意图,“命军士用羸马换取渔船,集中停放于沿江的滩渚之中,为的是使南陈斥兵发现这些渔船,产生我军缺乏渡江战船的错觉;而命军士大张旗鼓地交接班,摆出随时向南陈军队发动进攻的架势,是为了迷惑敌军,使他们久而久之,产生懈怠的情绪,待到一旦真的发动进攻,必会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然则,贺总管,我想了解的是,你把渡江地点选在了何处,渡江作战所需的战船又从何而来呢?”
贺若弼冲杨广一揖到地,道:“大帅英明,末将用的正是诈敌之计,经过近一年时间,南陈军队中已明显出现了骄兵的迹象。现已到了与敌决战,渡江伐陈的时候了。大帅、高长史请看,末将准备将渡江的地点择定在广陵以东约八十里处烟头渚一带,大军渡江后即可迅速对南岸重镇南徐州城发动进攻,一旦攻占南徐州,则建康东面的门户则对我军大开,再无险可守了。至于渡江所需战船,末将早已命人在暗中打造了,现可用于载人渡江的大小战船已有近千只,皆隐藏于广陵以北的山阳渎中。”
杨广、高颖顺着贺若弼手指的方位望去,果见广陵以东标有烟头渚字样的地方直对着大江南岸的就是南徐州,不由得交换了个眼神,杨广面露笑容对贺若弼、韩擒虎二人说道:“两位总管久镇江淮,此次伐陈之役,还需倚赖两位总管担当主力。待本帅稍后与独孤公仔细勘察过两位总管择定的渡江地点,再另行聚将确定具体的伐陈方略。在此之前,一应诈敌之计仍需照常施用,不得停止。本帅初至江淮统军,于水军作战尚不十分熟悉,关于伐陈一役该如何实施,今日在座诸位皆可随时来找本帅建言建策,本帅必当从谏如流,择其善者而纳之。”
说着,转向高颖,示意他对自己所说加以补充。
高颖没有更多的话说,冲在场众将团团抱拳,说道:“今日大元帅首次在广陵聚将,所议伐陈之方略,务请诸位守口如瓶,不是向外透露,违令者概以军法处置。暂以五日为期,五日后辰时,大元帅将在帅府再次聚将,确定伐陈的兵力调配和具体战法。某今日有言在先,五日之内,人人皆可找大元帅或某建言建策,不拘对错,畅所欲言,五日后,伐陈方略一经确定,在座诸位凡有不服从军令调谴者,不问情由,一律以军法重处,决不姑息。诸位都听清楚了吗?”
议事厅内众将雷鸣似地答应一声:“听清楚了。”
接下来的四五天,杨广和高颖每天从早到晚忙碌于实地勘察战场、接见前来建言建策的军中诸将、会商东路军伐陈的兵力部署等事项,再也不得片刻空闲到广陵旧城一游了。
在此期间,军中诸将的确给杨广、高颖二人提出了不少可行的建议,譬如来护儿就提出,南陈水军被陈叔宝采纳孔范之言,尽调往了建康一地集中,虽有利于隋朝水军趁机掌控九江以下的制水权,但同时也给率先向南陈帝都建康发起进攻造成了不小的困难,他向杨广和高颖建言,应当在确定主攻目标的同时,再派出两支疑兵牵制、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贺若弼麾下的大将员明也提醒杨广和高颖,渡江作战应速战速决,眼下正值沿江一带多雾的季节,如能将渡江作战选择在一个江面上出现大雾的日期进行,将会大大减少渡江部队的伤亡,更有利于渡江之后迅速攻占敌方城池、要塞,完成对南陈帝都建康的合围。
这些建言和意见都被杨广、高颖命元帅府记室一一记录在案,供最终确定伐陈方略时加以采纳。
五天后,大元帅府司马王韶及宇文述、杜彦、燕荣诸将奉命陆续从寿春秘密赶往广陵,参加杨广召集的军事会议,以最终确定伐陈方略。大江南北的隋陈两个皇朝之间即将展开一场事关生死存亡的灭国大战。
………………………………
第697章 奇兵突袭与分路并进
与杨广初次抵达广陵那天召集的军事会议有所不同,五天后的当日,贺若弼、韩擒虎、宇文述、燕荣等奉命前来参加这场至关重要的军事会议的隋军各路将领一走进大元帅府的议事厅,就发现议事厅内除台阶上居中摆设着三副座位以外,阶下两侧空荡荡的,即连一副座位都没为参会众将准备下。
非止如此,厅内两侧还排布了两列身着玄袍、腰悬刀剑的晋王府骠骑营的将士,人人皆是一脸肃穆,不苟言笑。
参会众将登时感到了此次军事会议的非同寻常。
辰时未到,参会众文武中,文官以晋王府长史兼大元帅府都记室张衡为首,武将以吴州总管贺若弼、庐州总管韩擒虎居首,就左右分站成两列,整肃而立,恭候兵马大元帅、晋王杨广与元帅府长史高颖、司马王韶的到来。
辰时刚过,伴随着中军官一声高唱,杨广、高颖、王韶等三人身着朝服,先后相跟着步入帅府议事厅,杨广居中,高颖在左,王韶在右,依次落座,正式确定伐陈方略的一场军事会议开始了。
在大元帅府长史、尚书左仆射高颖正式宣布此次东路伐陈的兵力部署,作战方略前,先由大元帅府司马、尚书右仆射王韶向参会诸文武再次宣读了隋高祖杨坚下达的伐陈诏书,以及三路大军行军元帅的册任诏书。参会文武群臣皆匍匐在地,山呼万岁。
待参会文武群臣平身起立后,高颖才缓缓站起身,先向杨广拱手施了一礼,迈步转过身前几案,挺立在阶前,朗声说道:“大元帅有令,伐陈之役采奇兵突袭与四路兵马并进之方略。首先需申明,以下,凡高某未点到姓名之将佐所统兵马,一律在原地驻防,不得轻举妄动,更不得擅自向敌军发进任何攻势,违令者,斩。”
参会众将抱拳应道:“末将皆愿服从大元帅军令行事。”
“伐陈第一路兵马,行军总管燕荣听令。”出乎参会众将意料的是,高颖第一枝将令,竟颁给了从河北奉命南调不久的落丛公燕荣。
“末将在。”燕荣昂首出列,冲高颖抱拳施礼道。
“命尔等率领本部兵马,自东海渡江,对大江南岸之吴州发动进攻,不得有误。”高颖转身从杨广面前的几案上抽出一枝金批大令,交到了燕荣手中。
燕荣双手接过将令,又冲着杨广、高颖、王韶施了一礼,退回了班列。
“淮南道兵部尚书、寿州总管宇文述听令。”高颖又抽出第二枝将令,目视宇文述叫道。
“末将在。”
“命尔等率领本部兵马,及行军总管杜彦所部兵马,共计三万人,自将令下达之日起,移驻至广陵以西**一带,随时准备渡江,不得有误。”
高颖在向宇文述传达罢将令,特地交待了一句:“你这路人马为此次伐陈作战的中军主力,大元帅及高某都将随你这路兵马行动,军营附近护卫一事,你须格外留意才是。”
宇文述也没想到统领伐陈中军主力的重任会落在自己肩上,当即兴奋地应声:“得令。”双手接过金批大令,退回了班列。
“元帅府司马王韶、都记室张衡听令。”高颖接连传下两道将令,派出了两路渡江伐陈兵马,却将第三枝令箭颁给了王韶、张衡两位文臣。
王韶应声站起,走下台阶,和张衡并列站在高颖面前,拱手应道:“下官听令。”
“命尔等暂留于江北,统筹渡江各路大军所需军资、粮秣等事项,同时协调江北诸军行动,不得有误。”
在王韶、张衡二人接过令箭,各自归班之后,高颖面带笑容,转身冲杨广拱手说道:“这最紧要的两枝令箭,还是请大元帅亲手颁下吧。”
杨广心知高颖这是有意突出自己在军中众将面前的威望,淡淡报之一笑,从座中挺身站起,目光从阶下站立众将身上一一扫过,首先定格在了韩擒虎的身上。
与韩擒虎并肩站在武将班前的吴州总管贺若弼见此情形,正欲抱拳开口抢令,却见杨广的目光从韩擒虎掠过,最终落在了他的身上,沉声下令道:“吴州总管贺若弼听令。”
贺若弼乍听杨广命他出列听令,禁不住浑身一震,旋即用略带几分得意的目光瞟了身旁的韩擒虎一眼,跨步出列,昂首抱拳答道:“贺若弼在此,请大元帅下令。”
杨广此时却没有单独对贺若弼传下将令,而是随即转向韩擒虎,又下令道:“庐州总管韩擒虎听令。”
韩擒虎正在为杨广先传了贺若弼听令而感到懊恼和不平,乍听到杨广随即又点到了自己的姓名,登时咧开大嘴笑道:“我就说嘛,大元帅怎么会落下了末将。韩擒虎听令。”
“贺若弼,韩擒虎。”杨广的目光在两员骁将身上来回扫视着,强调道,“本帅已与高长史、王司马议定,此次东路军渡江伐陈,当首攻南陈帝都建康,待攻占建康后再逐步占领南陈其它各座州城。而对建康实施进攻的主力,就由你二人率本部兵马来充当,对此,你二人还有何话说?”
贺若弼与韩擒虎迅速地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朗声答道:“末将并无任何异议,就请大元帅下令吧。”
“好。贺若弼,命你率领本部人马从烟头渚择机渡江,迅速拿下南徐州,进据建康以东之蒋山,不得有误。韩擒虎,命你率领本部人马,择机从采石渡江,迅速拿下姑熟,进占建康以西之新林,不得有误。”杨广同时拿起两枝令箭,分别颁给了贺若弼和韩擒虎。
“请大元帅明示,所谓择机,是由末将临机决定渡江的日期吗?”韩擒虎听得十分真切,对杨广下达将令中择机二字当场提出了质询。
杨广对韩擒虎反应如此敏捷颇为欣赏,面露笑容,转身望了高颖一眼,答复韩擒虎道:“关于择机二字是何含意,还是由独孤公单独说与两位总管听吧。”
………………………………
第698章 狼尾滩大捷
几乎与东路军杨广、高颖等人在广陵帅府齐聚众将,宣布渡江伐陈的方略同时,隋朝三路伐陈大军中的西路军行军元帅、清河公杨素已率领水陆三军,浩浩荡荡地从信州辖下的永安出发,沿江顺流而下,奔着三峡峡口杀了过来。
按照三路伐陈行军元帅返回长安接受册任时与隋高祖杨坚议定的进军方略,杨素率领的西路军首要之任务便是自大江上游顺流而下,逐一击溃南陈部署于大江上游的军事力量,实现与中路军秦王杨俊的会师,共同配合东路军对大江下游南陈统治的核心地区形成威胁。
然而,当杨素乘坐着一艘高达百丈、载有八百名水军将士的五牙巨舰出发后不久,就遇到了他进军行程中的第一个难题:三峡水势过于湍急,且水下密布暗礁,五牙巨舰难以从三峡穿行通过,抵达下游的峡口。
杨素紧急召集麾下众将会商对策,又一连几天昼夜实地勘察了三峡的水流情况,最终决定利用晚间三峡水势上涨的短暂时间,严格按多次勘察好的水道路线行驶,历经半月之久,总算使十几艘五牙巨舰顺利通过了三峡,解决了第一道难题。
然而,第二道难题接踵而至,随即摆在了杨素面前。
西路军行进至三峡峡口的流头滩附近,前有斥兵来报:前方江心的狼尾滩似有南陈重兵把守,挡住了通往下游的水路。
杨素起初没把据守狼尾滩的南陈守军放在心里,即令西路军行军总管、大将军刘仁恩率领黄龙战舰二百只,向狼尾滩发动了猛烈进攻。然而,刘仁恩却大败而归,几乎损失了近一半的黄龙战舰。
杨素大惊之下,急命斥兵前去打探率军据守狼尾滩的南陈将领是哪一位。结果,斥兵回报,狼尾滩上的南陈守将系原后梁的水军大将戚昕,其麾下统带的兵马虽仅有数千人,却皆是精擅水战的水军。
杨素接报后,带领麾下众将亲自前往狼尾滩附近的江面勘察战场形势,意外地发现,戚昕不仅亲自率军据守狼尾滩,还在狼尾滩附近的大江南北两岸各建有一座别栅,用以接应狼尾滩上的守军。
这个意外的发现给了杨素以打败戚昕所部守军的灵感,他当即在军前召集众将,决定分兵三路,扬已之长、避已之短,首先以马步陆军从大江两岸同时进攻,分别击破戚昕设在陆上的两座别栅,切断狼尾滩上守军的补给线,扰乱其军心,尔后由自己亲率两千只黄龙战舰,以近十倍于敌之军力,对狼尾滩展开正面主攻,力争一举攻下狼尾滩。
隋朝伐陈的第一场水陆联合大战于当日晚间正式打响,杨素派出的第一支陆军,以开府王长袭为统军将领,急袭大江南岸的南陈军队别栅,五百先锋铁骑马踏敌军营寨,仅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全歼了南岸别栅中的一千南陈军士,占领了南岸别栅。
与此同时,大江北岸,首败于戚昕手下的大将军刘仁恩回到了他熟悉的陆上,率领两千骑军急驰大江北岸的白沙要塞,与据守白沙要塞的南陈守军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攻防战,在付出了近一百名骑军生命的代价后,顺利地攻占了白沙要塞,随即马不停蹄地向北岸别栅疾进。
北岸别栅留守的南陈将佐听说白沙要塞已被隋军攻破,吓得一面派人向江心狼尾滩上的戚昕报警,一面不待刘仁恩率军攻到,就主动放弃了北岸别栅,遣散军士,落荒而逃了。
待次日天明,杨素派出的两支陆军人马分别攻下了南陈军队设在大江南北两岸的别栅,完全切断了狼尾滩上敌军的补给线。这时,杨素亲自率领多达两千只黄龙战舰,扑天盖地地向狼尾滩杀了过来。
两千只黄龙战舰几乎铺满了整个江面,狼尾滩上的南陈守军正在纷纷传言南北两座别栅被隋军一夜之间攻破的消息,猛然见江面上出现如此多的敌军战舰,未曾开战心下已平添了几分怯意,任凭戚昕亲自提刀上阵,指挥军士们对对面驶来的敌军战舰进行拦截,可军心已乱,南陈的军士们大多无心恋战,冲着隋军战舰匆匆射了一通箭,便争先恐后地败退了下来。
杨素乘坐一只黄龙战舰,冲在隋朝水军舰队的最前列,一俟战舰突破敌军的防线,靠近岸边,即一马当先,从战舰上跃了下来,挥动宝剑,与狼尾滩上的南陈守军战作了一团。
戚昕眼见冲上狼尾滩上的隋军越来越多,大有将滩上守军全歼之势,无奈之下,只得在几名亲兵的保护之下,急急忙忙登上了一只快船,张帆顺水,逃奔下游的歧亭去了。
杨素率领西路隋军采用水陆联合作战的方法攻占了狼尾滩,歼灭南陈守军近五千人,随即命斥候在大江沿岸广为散布消息,声称南陈水军根本不堪大隋水军一击,清河公杨素将率数十只五牙巨舰沿江而下,彻底荡平沿江布防的南陈水军。
尽管只身逃到歧亭的戚昕反复向驻守歧亭的南陈守将——南康内史吕仲肃解说,狼尾滩之败并非败于隋朝水军手下,仍旧是隋朝强大的陆军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可吕仲肃丝毫听不进戚昕的话。
慑于隋军宣称的五牙巨舰有数十只之多,吕仲肃自知麾下的几百只青龙战船根本无法与之匹敌,于是,他也不和戚昕商量,就仿效三百年前东吴水军对付西晋大将羊祜的笨办法,在歧亭附近的大江北岸跨江拉起三道铁链,意图拦截住隋军的五牙巨舰。
杨素闻报后,即命在信州当地招募的一千羌人锐卒自北岸翻越祟山峻岭,率先对歧亭实施突袭。他则趁吕仲肃和戚昕忙于招架锐卒突袭的机会,命军士拔除了三根横江的铁链,以四只五牙巨舰为先锋,冲破南陈守军对江面的封锁,直奔着大江上游通往中游的门户歧亭疾驶了过来。
………………………………
第699章 拍竿慑敌
当歧亭城内的吕仲肃和戚昕率领守军打退了一千隋军锐卒的突袭,却听到了杨素已率四只五牙巨舰突破了三道铁链封锁,正在驶过歧亭一带江面,向下游驶去的消息。
两人情知如放杨素率领的隋军舰队顺利通过歧亭江域,进入大江中游,对南陈沿江防线将造成致命的打击,他二人势必受到极其严厉的处罚。
在此危急关头,吕仲肃明智地交出了南陈水军的指挥权,请求戚昕率领歧亭水军的数百只青龙战船拔锚启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隋朝水军拦截在大江上游。而吕仲肃本人则吸取了戚昕狼尾滩之败的教训,亲率麾下的陆军兵马在大江北岸严阵以待,准备迎击来犯的隋陆军兵马。
戚昕本是后梁国中数一数二的水军大将,极擅率领水军作战。他从吕仲肃接过南陈水军的最高指挥权,率领停泊于歧亭附近码头的青龙战船出港迎敌时,杨素亲率的四只先锋五牙巨舰已经通过了歧亭江面。
戚昕见此情形,果断地命令南陈水军以一半的兵力、战船横插敌后,切断隋军先锋和其舰队主力的联络,尔后亲率另一半的战船对四只五牙巨舰展开了围攻,意欲全歼隋军先锋。
杨素本人就在第二只五牙巨舰上,眼见歧亭的南陈水军出动数百只青龙战船围攻了上来,当即传令先锋各舰,尽量避免使用弓箭射杀敌船上的军士,专一使用拍竿击沉对方的战船,震慑南陈水军的军心。
四只先锋五牙巨舰上的统军将领得令,遂命各自舰上的拍竿撤去竿衣,装填上面盆大小的石块,待敌军青龙战船进入射程,则齐声呐喊一声:“放”。
但见近百块巨石齐刷刷地从隋军五牙巨舰船舷两侧安装着的高达数十丈高的拍竿中抛射而出,在江面上画了道长长的弧线,直砸向斜刺里驶来的数百只青龙战船。
青龙战船上的南陈水军将士还没等看清对隋军五牙巨舰上抛射出来的是什么东西,耳畔间就听到脚下发出“呯”地一声巨响,紧接着就听甲板上有同伴惊叫道:“甲板被砸出了个大窟窿,战船要沉了。”话音未落,又一块巨石砸中了这只青龙战船,船上的南陈将士连跳船逃生的机会都没有,便一起随船沉入了江中。
一连几轮拍竿进攻过后,戚昕率领的数百只青龙战船有多一半丧失了战斗力,不是战船被拍竿抛射来的巨石击中击沉,就是战船上的将佐被对方五牙巨舰上不断抛射来的巨石吓破了胆,不待主将下令,就命水手掉转船头,撤出了战场。
同时,戚昕派去切断隋军先锋和主力联络的那一支船队虽没有受到五牙巨舰上的拍竿抛石进攻,却陷入到了数千只黄龙战舰的包围圈中,未及向隋军主力发起进攻,就沦落到了四散撤退的境地之中。
戚昕心知自己率军一败于狼尾滩,二败于歧亭江上,即便活着逃回建康,也难保不会被处死,眼瞅着自己率领出征的数百只战船在对方四只五牙巨舰猛烈的拍竿攻势下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便被打得溃不成军,败势尽显,不由得仰面长叹一声,拔出腰间佩剑,就欲自尽。
结果,被几名亲兵死命拦下,苦苦哀求他识时务者为俊杰,向隋军投降。戚昕左思右想,再无别的路可走,遂撒手扔剑,向杨素投降了。
杨素率领隋军主力舰队,全歼了歧亭南陈水军,收降了南陈水军大将戚昕,贯通了大江上中游的水道,歧亭守将吕仲肃闻报后,主动放弃了歧亭,走陆路一路逃回了荆门。
杨素率领隋朝西路伐陈大军,接连突破狼尾滩、歧亭两道防线,进入大江中游的消息迅速传回了南陈帝都建康。
陈叔宝正在孔范的极力窜掇下,在建康城外盛集水陆三军,召开誓师大会,准备与隋朝大军决一死战,乍闻杨素大军接连战败南陈号称天下第一的水军,已进入大江中游的军报,不由得心慌意乱,急召萧摩诃、任忠、鲁广达一班前朝宿将紧急商议对策。
早在陈叔宝采纳孔范建言,欲将九江下游的南陈水军集中调回建康,准备与大江北岸的隋东路主力展开正面决战前,萧摩诃、任忠、鲁广达这三位南陈宣帝一朝的名将就先后向皇帝上书,反对放弃下游沿江的防守,将军队主力尽集中于建康一地,可当时陈叔宝头脑发胀,一味迷信于孔范向他鼓吹的集中兵力一战退敌的论调,对诸将的上书劝谏视若无睹,坚持将大江下游的南陈军队主力调回了建康,准备誓师大会之后,即册任孔范为全军主帅,与北岸的杨广决一死战。
结果,在这次紧急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几位前朝宿将之间又产生了严重分歧。
曾在陈叔宝登极继位之初,因率军迅速平定始兴王陈叔陵叛乱而颇受陈叔宝信任的萧摩诃力主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建言陈叔宝抽调率军驻扎于九江的岳阳王陈叔慎西进,会同湘州刺史陈慧纪等将领对隋西路军实施拦截,由周罗喉暂代陈叔慎执掌九江驻军,阻止隋中路军向大江下游推进,与隋东路军会合,对帝都建康形成合围之势,而现已集中于建康之水陆兵马则在建康四周严密布防,一俟北岸杨广率领的隋东路军渡江来攻,即给予迎头痛击,确保帝都建康万无一失。
客观地说,萧摩诃给陈叔宝进献的这条应对之策中规中矩,如上、中、下游三路人马都能对来犯的隋军施以有效的阻截、拦击,倒不失为一条保国安邦的良策。
然而,这条应对之策的最大不足就在于上游一路已被隋西路军突破,无险可守,而一旦使隋中、西两路大军在大江中游实现会合,势必给下游核心区域的防守增加极大的压力,甚至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所以,另一位南陈名将任忠任蛮奴针对萧摩诃所献计策中的不足之处,向陈叔宝献上了他的退敌良策。
………………………………
第700章 杨坚出关
任忠的这条计策相比萧摩诃所提那条来,要大胆和激进得多,他主张,趁东路隋军尚未完成兵力调配和沿江部署之际,利用南陈军队已在建康完成集结的优势,对东路隋军首先发动进攻,转守为攻,将战场推进至大江北岸,以攻为守,确保帝都建康万无一失,同时,收缩沿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