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隋行-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劫人财物的劫匪,敢不敢报出你们的姓名、来历,爷爷剑下决不伤无名之辈。”

    这时,鲜于罗眼见杨广也被围进了劫匪们的包围圈,登时急了眼,不顾一切地纵马向着劫匪们冲了过来,意图从包围圈中解救出杨广和刘方来。

    然而,还未待他跃马冲至近前,已挺身站起的那为首的劫匪早就在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抬手冲着鲜于罗就是一记飞戟,不偏不倚,正打在他跨下马的后臀上。那马忍痛不禁,昂首发出一声长嘶,骤然来了个人立,将鲜于罗掀下了马背。

    两名近卫眨眼间都被对方打落到了马下,眼瞅着有两名劫匪回身跃向鲜于罗,举戟分心便刺,杨广急切间脑中灵光一闪,冲站在圈外的那名为首的劫匪大叫一声:“都是自已人,误会了!”

    就是这声叫,救了鲜于罗一命,他趁两名劫匪稍一迟疑的空当,就地来了十八翻,避过了对方刺向自己的双戟,从地上爬了起来。

    “自已人?你们是谁的麾下?”果如杨广猜测的那样,这伙劫匪似是南陈的一队斥兵,为首那人听到杨广大声叫嚷着自称与他们是自己人,遂拦住了欲继续冲向鲜于罗的两名劫匪,向圈内的杨广问道。

    “我们是司马司空麾下的,请问你们是哪位将军麾下的?”杨广一边暗地里冲刘方摆手示意,叫他站起来,一边顺口谎称道。

    “一派胡言!我们就是司空派来江北的,怎不认得尔等?兄弟们,冲上去,杀了这三个小子,提他们的项上人头回去见司空请功。”为首那劫匪一眼识破了杨广的谎话,向手下众匪下达了必杀令。

    然而,他话音犹未落,只见从身前众人结成的包围圈中,像是大鹏展翅般凌空飞出一人,不待他伸手去拔背后背着的短戟,来人已将冰冷的剑锋架在了他的脖颈之上,厉声冲他喝道:“叫你的手下让开道路,放我们走,就饶了你的狗命!”

    原来是刘方趁杨广诓骗对方的空当,施展功夫,从众劫匪的头顶飞掠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制住了为首的劫匪。

    正当这时,隐隐从北面的山外传来了杂沓的马蹄声响,似有数百匹战马正朝这边飞驰而来。

    “让开路,放他们走!”为首那劫匪被刘方用剑逼着,终于传命手下放行了。

    杨广一行三人当中,除杨广人和马皆没受伤外,鲜于罗所骑战马只是后臀上被砸中了一戟,伤势并不重,因此,刘方用剑逼着那为首的劫匪走到鲜于罗近前,命他过去拉过战马,自己先翻身骑上,尔后看着众劫匪让开了路,确保杨广率先纵马跑出去有百步开外了,才陡地提了一口气,猛然间将那为首的劫匪挟在了腋下,腾空而起,跃上了马背,鲜于罗两脚用力一夹马的两胁,这匹马四蹄发力,风也似地向前疾驰而去,眨眼间就将那一群劫匪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这群劫匪眼见着自己的头领被刘方挟持而去,正欲从后追赶,却听身后由远及近传来隋军将士的喝问声:“前面山道上是什么人在打斗生事?”回头一瞧,有数百名隋军的骑兵正手举火把朝这边赶了过来,吓得他们再也顾不得去救头领,纷纷躲进山道两旁的密林中逃命去了。

    杨广单人独骑在前,刘方腋下挟着个大活人,和鲜于罗二人共乘一骑,顺着山路跑出去有二三十里地远,跨下所骑那匹战马就负重不起,渐渐和前面的杨广拉开了距离。

    此时已过定更时分,一轮明月当空高挂,借着月光望去,前面不远处的一处小山坳中隐然座落着两座茅屋。

    杨广勒住马缰,待刘方、鲜于罗二人赶至近前,手指着那两座茅屋对二人说道:“后面像是有大队的官军来了,想必那伙劫匪不至于再来打劫了,咱们不如先到那两座茅屋歇歇脚再赶路吧。”

    刘方本就不赞成杨广微服私行,现听他说到后有大队官军赶来,正想趁此机会和官军会合,以免接下来再节外生枝,便命鲜于罗先去山坳中探路,自己也翻身下马,找了根绳子将那为首的劫匪结结实实捆了起来,押着他向小山坳中走去。

    山坳中的两座茅屋似乎是当地猎户搭建起,以备在山间打猎时不及出山时临时的宿处,屋中空无一人,屋中地下不仅有铺好的厚厚一层干草可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甚至鲜于罗还从一间茅屋中找到了一只猎户们留在此备用的火镰。

    杨广并未想到身后大队的官军正是刘方出城时命守城军士向王韶报信,王韶派来找寻自己下落的军队,即命鲜于罗在屋中点燃灯火,讯问那为首的劫匪道:“你是司马消难的手下?来此作甚?”

    为首的劫匪借着屋内微弱的灯光,上下打量杨广两眼,把眼一闭,默不作答。

    刘方在一旁,冷不丁地伸手就去脱他身上所穿的软甲,口中说着:“我倒要瞧瞧,这身软甲有什么稀罕的,方才明明被我扫中了一剑,你竟半点儿没受伤!”

    那为首的劫匪对杨广的讯问不理不睬,却像是怕极了刘方动手来剥他的这身软甲,嘶声高叫着喝阻他道:“你别过来,再要靠近,我就咬舌自尽了。”


………………………………

第692章 此甲非彼甲(下)

    杨广经刘方提醒,也注意到了那为首劫匪身上所穿玄色软甲非同寻常,遂喝问他道:“单凭这身软甲判断,你决非寻常劫匪,再不招供,休怪我们无礼了。”说着,冲刘方使了个眼色。

    刘方不由分说,上前三下五除二解开那为首劫匪身上的绑缚,硬是从他身上将软甲褪了下来,拿在手中,几乎感觉不到份量,正欲拿给杨广看,却听山道上远远地传来呼唤之声:“王爷可在前面山坳之中吗?”

    杨广和刘方、鲜于罗闻声才一怔间,那为首劫匪趁机一脚踹倒鲜于罗,就地一溜翻滚滚到了门边,从地上一跃而起,打开房门便窜了出去。

    刘方的动作不能说不敏捷,可待他回过神来追出茅屋时,只见一个黑影在山林间跳跃腾挪着已跑远了。

    王韶日间在淮南道行台衙署接到守城军士的传信,得知杨广只带了两名近卫出城走了,忙会同张衡一道召集五百骠骑从后追了下来。总算是他们来得及时,吓退了那一伙劫匪,在小山坳中的茅屋之中找到了杨广等三人。

    杨广与王韶、张衡等人相见已毕,手中仍拿着那件软甲,问王韶道:“子相,你可识得这件软甲。你们赶来前,我们在山道上遇劫,刘方明明一剑扫中了为首劫匪,他却毫发未伤,不知是何缘故?”

    王韶听说杨广一行于山道上遇匪,暗地里惊出了一身冷汗,当着众军士的面儿又不便埋怨杨广,只得从他手中接过软甲,凑近随行军士手中举着的火把前仔细观瞧着,并不十分肯定地说道:“下官调来淮南虽近三年,平日里只听人传说,南陈军中专有一种斥兵,身上装备与寻常不同,称为排戟手。排戟手行动极其迅捷,专门被派来深入敌后,刺探军情,行刺敌军将领。每名排戟手除以三只短戟作为随身携带的兵器之外,据说他们身上所穿软甲实系用自西南高寒之地所采之精钢玄铁,经能工巧匠精心缝制而成。寻常排戟手在外出办差之时,若遇强敌,致使已方军士阵亡被杀,其同伴也会从他身上剥下软甲带走,决不使软甲轻易落在敌方手中。”

    杨广自一年前听心意师太揭露高连升即为关自在以来,心中就常怀有一丝疑虑,一直搞不清楚高连升既为南陈细作的大首领,为何要主动进献锁子甲给自己,今晚意外地从那为首劫匪身上得到了一件堪称刀剑难入的宝甲,不由得联想到了三年前高连升献给自己的那副锁子甲。

    开皇六年杨广从并州还朝任职期间,曾不止一次地登门向太府监何稠请教锁子甲如何才能成批量地制作出来,用以装备隋军,提高战力,然而以何稠之能为、见识,只能亲自动手,花费旬月的功夫制作出一件锁子甲,且无论其穿着舒适便利程度,还是其在战场上的防护力,都远逊于今晚缴获的这件软甲。

    因王韶、张衡等人带领晋王府骠骑营的五百将士在距安州城七八十里地的山中找到了杨广等三人,在杨广的坚持下,只能护送着杨广连夜赶到了安州城。

    当日晚间杨广一行抵达安州之时,虽已至四更时分,杨广犹对这件软甲兴趣颇浓,拉着王韶、张衡在安州刺史府衙署后花厅围坐聚谈,详加探讨着面前这件软甲与三年前高连升献给自己的那副锁子甲有何异同。

    由于王韶和张衡都是杨广出镇并州时的旧部,二人都曾亲眼见过高连升所献那副锁子甲,因此三人谈说起两副甲胃的异同来,俱有一种相同的感觉:似乎高连升所献那副锁子甲是专门用以装备骑兵所用,且制作工艺远不如这件软甲精制,缜密,二者所用材料相同,而制作工艺和最终用途却相差甚远。

    “子相,今晚在山间遇劫之时,我曾听那为首劫匪自称是戍主,南陈目前在江北还留有镇戍吗?”三人对两副甲胃的异同作了一番详细讨论后,杨广忽然回想起了之前遇匪时的一个细节,向王韶问道。

    “王爷,就在安州附近,目下南陈在江滨一带还保留有三个镇戍,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位于采石,有戍兵近三千人之多,戍主徐子建据说就是排戟手出身,时常亲自带领一班排戟手潜入我境内为非作乱,或许今晚在山间王爷遇上的就是徐子建本人也未可知。”

    杨广大惑不解,问道:“记得我初至寿春之时,曾听你说过,在此之前,宇文述率军已将南陈军队驱赶回了江南,因何安州附近南陈军队还保留有多达三座镇戍呢?”

    王韶见杨广当面问起,只得如实禀道:“其实还不止安州附近,王爷如走水路赶赴广陵,一路之上会看到江北还有十几处南陈军队占踞的镇戍。这些镇戍大都建造在沿江易守难攻的礁石附近,无论从水陆两路都很难向其发动进攻,且它们背后依靠的是南陈强大的水军定期为镇戍运送物资、补充给养,除非付出极大的代价,很难将它们一一拔除。此次接到朝廷颁发的伐陈诏书后,下官和宇文述等人计议,曾打算待先行渡江攻下南陈本土后,切断江北这些镇戍的给养线,逼其向朝廷投降,若非如此,实在不值得用成千上万名军士的性命来换取这些沿江镇戍的弹丸之地。”

    抬眼瞧出杨广脸上似有不悦之色,王韶忙又解释道:“不过请王爷尽可放心,南陈布列于江北沿江的这些镇戍现已尽处于我大隋水军的严密监视和防范之下,镇戍中但有大队的军士出动,立时就会招致我军对他们的包抄围剿。”

    杨广险些用今晚在山间遇劫的经历来反驳王韶的这一说法,话到嘴边,因想起王韶亲自率军来寻自己也着实不易,便将话又咽了回去,手指着面前几案上那件软甲对张衡交待道:“建平,这件软甲暂时就交你来收着,待日后回京时提醒本王,再次去向何府监求教,看能否成批制作出这种软甲不能?”


………………………………

第693章 惊魂山阳渎口

    隋军水军大都督来护儿是一名满脸络腮胡子、身高过丈的彪形大汉,杨广在安州城外的瓜口渡乍一见他,似乎见到了第二个鱼俱罗再世,心里着实吃了一惊,同时对来护儿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一份好感。

    因杨广在从寿春前往安州的半道上曾遭遇过劫匪,王韶力劝杨广改走陆路赶往广陵,无奈杨广反驳说,既然伐陈首需渡江作战,他这个全军主帅又从未统军在水面上与敌交战过,如不准他亲自在江面上走上一趟,对日后的伐陈战场作一番实地勘察,他就难以保证伐陈会取得成功。

    王韶承受不起伐陈失利的责任,只得亲自陪同杨广来到了瓜口渡,特地交待来护儿一定要确保杨广的生命安全。

    来护儿原打算请杨广扮做行商模样,乘坐一只来往于大江两岸运送货物的民船沿江而下,前往广陵,顺便在沿途也可对大江上的情形作更好地观察和了解,现见王韶如此郑重地叮嘱他一定要确保杨广的安全,心里也不由地犯起嘀咕来了,再三思忖,仍忍不住当着杨广和王韶的面儿诉起苦来。

    “殿下,王仆射,你们有所不知,前些时日江南岸的南陈水军全部调往了建康附近,而从安州赶往广陵,不可避免地要经过建康附近的江面,即便用十数只战船公开护送晋王殿下前往广陵,也很难保证万无一失。。。。。。”

    杨广转头瞧了瞧渡口附近江面上泊着的那只商船,笑着向来护儿问道:“若依来将军此说,反不如乔装改扮,仍坐这只商船前往广陵更稳妥些喽?既然如此,就依将军原来的计划行事即可,不必过于为本王担心。”

    王韶一时间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避免暴露杨广的行踪,只得叮嘱来护儿在杨广坐的商船后面,加派两只内伏有数百精兵的商船,加强护从军力,来确保杨广的安全。

    饶是如此,他仍放心不下,在杨广一行登船启程后,又派军士骑快马赶赴广陵,向高颖通报了杨广已自安州走水路前往广陵的消息,请高颖派出水军接应杨广一行。

    杨广有生以来尚是头一回乘船在大江上赶路,待所坐商船拔锚启程之后,带着刘方、鲜于罗等人出舱上了前甲板,举目向江面上望去,但见江水浩浩淼淼,向东奔流不息,颇为壮观,再向大江对面远眺,根本看不到对岸的情形,遂回头冲闻讯赶来的来护儿笑道:“来将军只怕是多虑了吧,我见这江面如此宽阔,对岸的南陈水军即使发现了咱们的行踪,如要发船来袭,又怎么来得及呢?”

    来护儿听杨广说出这话,便知他不谙水上作战,抱拳解释道:“王爷切不可大意。如若敌军发现这只商船中载的是王爷您,只需在前面派战船围堵,再以数十只快舟于后追击,不出半日即可将咱们拦下。水上交战自不同于陆路,要受到天气、风向、水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下虽不见有任何敌情,但顷刻间就有可能遭遇到敌军的攻击,这些都是极寻常之事。”

    杨广听了来护儿这话,回头又望了望空旷的江面,心里对来护儿的话并不尽信。

    来护儿趁机手划口说,向杨广详细解说起自安州至广陵一带水路上的形势来了。

    乘船走了将近一天一夜,总算是顺利进入了广陵地界的江面,高颖得到王韶派人送来的军报,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指派吴州行军总管贺若弼亲自率领广陵水军在山阳渎口严阵以待,准备迎接杨广一行进广陵城。

    商船行至山阳渎口,杨广有两种选择:一是弃船登陆,骑马进广陵城;二是改坐吃水浅的小船顺山阳渎进城。

    前两年,杨广就听说父皇杨坚为准备兴兵伐陈,确保伐陈所需军资粮晌能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敌,命人在广陵附近开凿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用山阳渎将大江与淮河连接了起来。

    今日眼见着船已进入广陵地界,杨广听说前面就是才修建成不久的山阳渎,不由得一时兴起,吩咐来护儿为他准备下一叶轻舟,他要改乘小船顺着山阳渎进入江左名都广陵城。

    来护儿也因到了隋军管控的地界,以为不至再出什么意外,遂命前来接应的广陵水军备下了一条快船,自己亲自陪同杨广改坐快船进入山阳渎水面,一边观赏着广陵近郊的景色,一边向城中驶去。

    就在杨广、来护儿乘坐的快船顺着山阳渎行驶了近十里路程,前方广陵城高大的城门已进入视线之时,护从在杨广身后的鲜于罗不经意间一低头,突然发现了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扯起嗓子高声叫道:“王爷小心,咱们的船进水了!”

    杨广和来护儿闻声低头看去,果然见脚下的甲板上有两三个地方在咕嘟咕嘟冒着水,涌进船里的江水已开始向四周蔓延开来。

    “船下水里有人!快划船靠岸,保护王爷上岸!”来护儿挺身护住杨广,向船上的军士大声命令道。

    所幸山阳渎水面并不甚宽,鲜于罗发现船里进水又很及时,在来护儿、刘方、鲜于罗等人的严加防范下,四名划船的军士奋力划动双桨,终于抢在快船因进水过多沉没之前,将船划到了岸边。

    来护儿命令刘方、鲜于罗保护着杨广上了岸,自己则率领着几名军士扑通一声跳入了水中,潜入水底去追捕方才藏在水底凿沉快船之人。

    杨广在刘方等人的护从下,毫发无损地登上了河岸,坚持要在岸边等候来护儿捉拿水贼归来。刘方拗不过杨广,只得命军士将山阳渎中出现水贼凿沉杨广所坐快船的消息迅速禀报给了贺若弼。

    贺若弼没想到杨广会继续走水路进入广陵城,带着麾下一帮偏裨将佐在广陵城南的雷公塘候了多时,准备迎接杨广骑马入城,突然听说山阳渎中出现了水贼,且将杨广所坐快船凿沉,震惊之下犹能保持头脑冷静,急命当地水军封锁山阳渎的入江口,务必将行刺杨广的水贼拦在山阳渎内,瓮中捉鳖,再多派军士下水捉人。他本人则骑快马赶来见杨广请罪。


………………………………

第694章 淮左名都

    广陵,其实自开隋以来就改称为扬州了,只不过时人依照汉时的称谓,在不很正式的场合仍称其为广陵。

    在开隋前的近三百年南北分治的历史进程中,广陵城曾先后两次在南北朝相互征伐,意图实现华夏统一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次是在永嘉之乱后不久,西晋皇朝播迁至江南,大司马恒温率军北伐,曾折戟于大江北岸的广陵城下;

    第二次则是著名的淝水大战前夕,谢安、谢玄叔侄两镇广陵,以少胜多,打败了前秦符坚的百万大军,使华夏正统得以在江左延续,后来才有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建立的朝代。

    吴州总管贺若绑弼之所以会选择在陆路进入广陵城的雷公塘等候迎接杨广,实则因为高颖先行赶赴广陵,为杨广选定的兵马大元帅府就位于谢安镇守广陵时修建的新城内。

    可是,贺若弼却没想到,杨广在山阳渎口外就已交待来护儿为他备下了一只快船,直接从大船下来上了小船,顺着山阳渎进入了广陵旧城。

    及至他听到山阳渎内有水贼出没,差点儿凿沉了杨广乘坐的快船时,急忙带人从雷公塘赶往山阳渎来向杨广赔罪,并请杨广随他到广陵新城内的帅府去见高颖。

    幸亏贺若弼及时命人封锁了山阳渎的入江口,才使得来护儿带领手下的水军在山阳渎的入江口附近活捉了一名还未来得及逃走的水贼,马不停蹄地赶来向杨广报信。

    杨广虽半道受到水贼袭击,但一则鲜于罗发现船中进水及时,二则来护儿临阵指挥有方,未等潜伏在水底的几名水贼现身向杨广等人发动攻击,就被来护儿率领水军扑入水中追赶着四散逃跑了,所以他执意游览广陵这座淮左名都的兴致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

    听到来护儿回报,称活捉了一名水贼,杨广遂吩咐贺若弼和来护儿等人将此人押至帅府,审清问明其身份、来历、受何人指派前来行刺自己等情况,而他本人仍打算从广陵城南门进城,先在旧城各处游览一回,再赶赴帅府听取贺若弼和来护儿的审讯结果,与高颖见面。

    贺若弼四十多岁的年纪,中等强壮的身材,与人说话永远保持着昂首挺胸的姿态,令人一见而生敬畏之心。

    他与杨广虽相互闻名已久,但今日尚是头次相见,没想到这位堂堂的晋王殿下看起来像是个毛头小伙,言谈举止间却颇有几分大将风度:全然不理会自己方才在山阳渎遇刺,仍有兴致游览广陵城。

    因和杨广初次见面,又受他节制,贺若弼未便拂了杨广的兴致,遂命人牵来杨广的坐骑“铁蹄龙”,又派了一位他麾下熟悉广陵城内情形的偏将为杨广一行担任向导,这才和来护儿一同押解着俘虏与杨广抱拳而别,先行返回帅府去了。

    杨广在张衡、段达等人的陪同、护从下,由向导在前引着路,取道南门进入了广陵城。

    骑马穿过城门,一进入广陵城,杨广心中就对这座江北重镇产生了浓浓的好感:与长安、并州,甚至东都洛阳等几座杨广曾经到过的都城俱大不相同,广陵地池规模不大,城内的街巷也不甚宽敞,但地上铺设的是青石板,街道两旁满目都是绿色,绿枝丛中掩映着一排排青砖绿瓦的房屋,整座城池显得十分洁净、舒适,令人有耳目一新,身心愉悦之感。

    广陵城里没有长安、洛阳城内的暄嚣,虽是江北军事重镇,但杨广一行从南门逛至东门,一路上却看不到一名身着戎装、手持兵器的军士,街头巷尾不时来往行走的只有青白衣衫的城中百姓。

    “王爷,总管府等衙署都在北面蜀冈上的子城,驻军都集中于城东二十里外的新城,所以,在旧城中很难见到官兵的影子。”那向导甚是机灵,不待杨广问及,就主动向他解释道。

    依开隋以来形成的成例,并州、益州、扬州等三地的总管尽由亲王充任。杨广此次南下任帅伐陈,同时也被册任为了扬州总管。而在他出任扬州总管前,这里的一切军政事务概由吴州总管贺若弼暂代掌管,所以向导向他介绍扬州总管府设在城北子城内,也有征询他的意见,要不要到总管去看看的意思。

    “广陵城不大嘛,依我看,旧城尚不及长安新都的三成大小,但不知城内有多少民户啊?”杨广并没有掉转马头朝北,继续向东走着,问向导道。

    “据末将所知,单是旧城就有民户近三万户,这还不包括新城内驻扎的军队,子城内当差的官人。”向导据实答道。

    “城内有这么多居民吗?我怎么瞧不出来呢?”杨广惊讶地环顾左右,手指街头巷尾屈指可数的行人问向导道。

    “王爷是头一回来广陵吧。”向导笑着答道,“广陵城池虽小,然一来城内民户多居住于二、三层的楼屋之中,仅从街面上瞧不出楼屋内住人的多少,二来城东有米市、城南有炭市、城北有钱市、城西有布市,民户大都集中于这几处集市采买日常所需之物,故而在街面上能见到的百姓就有限了。”

    经向导如此解说,杨广等人留意向街巷两边的房屋望去,这才发现确如向导所说,广陵城内几乎见不到有一层的民宅,都是清一色的二三层楼屋。

    “没想到在一千多年前的隋朝,还会有广陵这样遍布楼房的一座城市,倒是有趣。”杨广一边骑马观赏着沿街的民居,一边暗自惊奇道。

    出了广陵旧城的东门,向东走上二十里地,就是一百多年前谢安出镇广陵时最初兴建的新城了。这里与旧城截然不同,随处可见手持刀剑的隋军将士列队走过,恍如一座巨大的兵营。

    高颖为杨广选定的兵马大元帅府就位于广陵新城的十字大街交汇处,是一座前后五进,后面还带着一座大花园的豪宅大院。

    “这里原是广陵首富张季龄的宅邸,当地人都唤它做张园。”高颖率领当地一干文武在帅府正门外接到杨广,一边将杨广引往帅府正厅,一边向他介绍着这座帅府的来历,“开皇二年,陈叔宝继位不久,张季龄就因其为南陈细作的身份暴露,从广陵逃至建康安家,这里也被朝廷征用了。只因这座宅邸建造得过于宏大、豪奢,广陵大小官员无人敢住进这座宅院,所以一直空置至今。”


………………………………

第695章 伐陈两骁将

    杨广听到高颖向他介绍辟为帅府的这座宅院原是广陵首富张季龄的家宅时,隐隐觉得张季龄这个名字颇为耳熟,遂回头向随行的人群中望去。

    紧跟在杨广身后的虞孝仁忙凑上前,低声提醒杨广道:“王爷,张季龄就是尚未捉拿到案的‘雁巢’杀手张仲坚的父亲。”

    杨广恍然大悟,不由得转身向高颖感叹道:“没想到我竟住到了张仲坚家中,也算得与他的缘分未尽啊!”

    他不过是随口一句话,高颖却因才与太子杨勇结成了儿女亲家,在杨广面前办事说话都格外谨慎,误以为杨广有嗔责他选址不当之意,忙向杨广赔礼道:“下官原考虑到这座宅院规模宏大,足够容得下帅府众僚属、护卫歇宿、办差,未虑及其它,如有不妥,还请王爷先挪到子城的扬州总管府安歇,容下官另行择定帅府。”

    “独孤公何出此言哪。我观此宅地处广陵新城要冲之地,四面俱都驻扎有兵营,且便于前往江边查看江上情形,实为帅府上佳驻所。自今日起,本王就在此宅落脚了。”杨广未曾想到只因父皇杨坚前不久下达的一纸联姻诏书,已使得高颖这位开国元勋无形之中与自己产生了隔阂,颇不以为然地反驳道。

    见杨广对住进南陈细作张季龄家浑不在意,高颖暗地里也就放了心,含笑将杨广让进帅府正厅居中落座,这才手指贺若弼和另一位身材高大、紫红脸膛的将领向杨广介绍道:“王爷,这就是已在江淮一带对阵南陈长达八年之久的两位总管:吴州总管贺若弼、庐州总管韩擒虎。”

    贺若弼、韩擒虎当即并肩向前,向杨广抱拳躬身施礼道:“末将参见大元帅。”

    贺若弼因杨广在自己管辖的地界遇刺,特地在与韩擒虎向杨广行过参见军礼后,单独向杨广躬身请罪道:“末将迎迓、护持不力,致使王爷受惊了,请王爷治罪。”

    “那名刺客招供了没有?他是受何人指使,前来行刺本帅的啊?”杨广对贺若弼自请责罚未加理会,向他问起了审讯刺客的结果。

    贺若弼不愿据来护儿之功为已有,遂转身冲人群中的来护儿说道:“来将军,此事还是由你向王爷禀报吧。”

    来护儿跨步向前,抱拳禀道:“禀王爷,据刺客供认,他原是南陈采石镇戍的一名斥兵,受其戍主徐子建指使,潜伏于山阳渎水下行刺王爷。除他之外,另有三名同伙现已潜逃。”

    站在贺若弼身旁的庐州总管韩擒虎听来护儿向杨广报称,潜伏于广陵城外山阳渎水面下行刺杨广的刺客都是受南陈采石戍主徐子建的指使刺杀杨广的,登时两只豹眼圆睁,冲着来护儿粗声问道:“来护儿,你说的属实否?在山阳渎内行刺王爷的果真是徐子建手下的兵?”

    杨广一时没明白来护儿禀称刺客来自南陈设在采石的镇戍,为何会惹恼了韩擒虎,正欲开口发问,只见贺若弼已转身面向韩擒虎说道:“子通,刺客虽出自你掌管的地界,但行刺地点却在山阳渎内,自该由王爷降罪责罚于我,与你无干,用不着替自己争揽罪责。”

    韩擒虎素来与贺若弼不睦,哪肯承他的这个人情,当即转向贺若弼回应道:“辅伯,行刺地点是在你管辖地界不错,但刺客却是从我管辖地界跑去行刺的,如此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