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是空算,就属于拿自己的手艺瞎显摆,故意泄露天机,那就要受到五蔽三缺的惩罚。
有的人觉得自己是命师的亲友,跟命师比较熟悉,有事儿没事儿就叫命师给算一下。
甚至为了显摆自己跟命师的关系,还带别人来,叫命师给算命,命师给测算之后,也不给钱。
他自己显摆一通完事儿了,但对于命师来说,就比较为难。
给他算吧,又不给钱,这就坏了规矩。
不给算吧,又是熟人,驳了他的面子,很可能伤了感情。
于是就稀里糊涂地假装算一下,说些套话、客气话,应付一下。
于是就说人家算的不准。
其实不是算不准,不愿意给你算而已。
比较传统的,真正守规矩的命师,即使给自己的亲生儿女算命、看风水,都要收钱。
收了钱,走了程序之后,可以再给回去。这是老子赚了钱,给儿女的。
如果不收钱,就是空算,就是坏了规矩。
第21章 偏财
黄天大先用梅花易数给林驹算。
就用今天的年月日时起卦,得出上卦、下卦。组成大成卦,然后取了变爻,得出变卦,最后列出体卦、用卦、互卦、变卦。
刚才林驹给送来鱼,鱼属于坎卦,就作为外卦。
结果体卦是艮卦,属土。用卦是离卦,属火。
火生土,是用卦生扶体卦。
“用生体,事可成。林驹,你一定能靠考上大学”。
尽管林驹坚信自己会考上大学,但黄天大的推算结果,还是让他很高兴,这是个很好的彩头。
对于算命这一类事情,林驹前世的时候,也接触过一些高手,尽管有算的不准的,但多数时候,确实具有惊人的准确性。
尤其是用八字和大六壬的时候,几乎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步。
今天黄天大的推算,让林驹对自己将来上大学,又增加了信心。
接下来黄天大就用八字进行推算。
不过,黄天大还不太熟练,说的结论有些含糊,还得黄老道在一旁进行指点。
“咦,林驹,你过几天有一笔偏财啊”。
黄天大点了出来。
“是,我准备过几天把家里的蛤蟆给卖了”。
“不对,不是你家里的蛤蟆,这是一笔大钱,是偏财”。
林驹不禁笑了。
黄天大说的这笔偏财,指的应该就是他在北大沟二姨家的那两千个蛤蟆的事儿。
八字中的财,分正财和偏财两种。
正财就是来源比较固定的,数量不大的财源。比较典型,就是工资、房租这样的收入。
偏财,是不固定的,数目比较大的财富。象偶然做一笔生意,彩票中奖,赌博赢钱这一类的,就属于偏财。
偏财不一定就是偏门。
偏门是不正当的生意,偏财可能是不正当的钱财,许多时候也是正当的财源。
“嘿嘿,不瞒黄大爷和天大,我确实有一些东西,大概值个三四百块钱,最近准备卖了”。
林驹本来可以不反馈这个消息,对方也不会追问。但他觉得黄老道和黄天大不是外人,就承认了此事。
不过没具体地说出来,就是蛤蟆,只是比较含糊地承认了此事。
“这笔钱,你要在南边一百二十里左右的城邑之地得到。不过,那里你没去过吧?到时候你跟天大一起去,天大对那里熟悉一些,免得你一个人去,出什么岔头”。
黄老道突然说了一句。
黄老道说的城邑之地,是风水上的说法,指的就是城市。
风水上,把马家堡子这样的山区,叫做山野之地。平原上的农村,叫做旷野之地。城市叫做城邑之地。
现在是在林家堡算命,就以林家堡为坐标点。林家堡以南一百二十里的城市,就是绿江市。
绿江是边境城市,再往南过了绿江,就是高丽国。
这倒是叫林驹有些疑惑。
自己打算把蛤蟆卖给供销社裴大爷那里,没打算卖到绿江去啊?怎么会说这笔财在那里呢?
不过,他也不好说太多,也就姑妄听之。
“哎呀,林驹,你这回还有桃花运啊”。
黄天大突然叫了起来。
一听到这个,林驹不禁紧张起来。
即使他是个重生者,也感到有些害羞,毕竟现在生理年纪只有十四岁。刚才胖嫂子又开了他和罗雅的玩笑,就有些心虚。
“天大,你别胡说八道,我才多大,哪里来的桃花运”?
“你别不信,爸,你来看看,我算没算错”?
黄天大就要把纸上写的八字给黄老道。
“不用看,你说的没错,这回是有桃花运,就在得到钱的城邑之地那里”。
不会吧?罗雅也不会到那里去。那里我这一世从来没去过,我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子,哪里会有什么桃花运呢?
“黄大爷,这不可能吧?我也没打算到绿江去啊”。
“林驹,命理是不会错的,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我给天大解释一下,你也听听,就明白了”。
于是黄老道就给黄天大进行解释,用这种方法教黄天大算命。
按照黄老道的说法,八字中的正财和偏财,除了代表财富以外,还代表男人的妻子和跟男人有夫妻之实的女人。
正财代表妻子,在古代,偏财代表男人的妾室。
现在是一夫一妻制,没有小妾。偏财就代表妻子以外的女人。
这个女人,可以是有固定关系的情人,也可以是只有一次关系的露水夫妻。
偏财既代表钱财,又代表情人。两者本就是一个东西,来的时候就一块儿来,失去的时候也一块儿失去。
林驹虽然没太听懂,但黄老道说的这个道理,他却明白。
这样他想起了前世流行的一句话:男人有钱就学坏。
“黄大爷,你说的意思,是不是男人有钱就学坏”?
啪,黄老道拍了一下大腿。
“对啊,林驹,就是这个意思。你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啦”。
“男人有钱了,就会纳妾,要不就到青楼去找花娘。没钱了,这些女人就不搭理他,天大,记住了,就是林驹刚才说的这句话。你看看,林驹多有悟性”。
“爸,我的悟性也不差啊”。
“林驹,你好好学习,你这个大学是稳了。行了,不用多算了,你们俩出去,把那几招好好练练,别撂下”。
“走,林驹,我看看你有没有长进”。
黄天大拉着林驹,就来到院子里,率先练起了夺命连环脚。
这个夺命连环脚,是黄老道教给黄天大,黄天大又教给林驹的。
之所以如此,还是跟算命这一行有关。
这也是古代行走江湖的命师传下来的规矩。
古代由于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命师如果象后世那样,坐在家里等客上门,生意就比较少。
所以很多命师都在外行走,走到哪里算到那里,上门服务。
命师属于高收入群体,常常是一个人在外行走,身上携带金钱,就难免引起一些歹徒的觊觎,可能被劫道甚至送了性命。
所以,命师们一般都会练上几招保命的功夫,用于应急。
黄老道教给黄天大功夫,也是这个目的,黄天大跟林驹要好,就教给了林驹这个功夫。
夺命连环脚,听起来挺吓人,其实只有三招。
就像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样,用完了就没有后招。
不过这几招威力挺大,练得纯熟了,不是练家子,一般少逢敌手。
小孩子总是希望自己有力量,所以林驹此前也经常练习,现在重生了,也就继承了这个本事。
第22章 山沟里的富人
林驹离开黄家,回家跟妈打了声招呼,就拎着一个酒坛子去供销社。
这些日子卖杏条和腊条,挣了十八块钱。给母亲十五块,自己身上留了三块钱。
花了一块五,买了三斤酒,就到了北大沟的二姨家。
酒自然是给二姨夫的。
这些天在二姨家晾蛤蟆,总要表示一下。
二姨家里的经济状况,对于外界来说,几乎是个谜。
有人说他家富裕,有人说他家很穷。即使亲戚之间,说法也不一。
不过,在林驹看来,二姨家在这个时代是个隐形富翁。
证据有几个。
一是二姨夫在解放前是做生意的,有经济头脑。
当初二姨夫有几千亩山林,当然现在没有了,都被没收了。这样的人,头脑灵活,敢于冒险,不会甘于贫穷。
二是林驹以前到二姨家的时候,经常会看见这里有一些药材等山货,这就是二姨家的外快来源。
三是二姨家吃的很不错。虽然现在是农民,但是经常吃细粮。
这证明他们有钱花高价从黑市上买细粮票,再买细粮。
四是二姨家在这个很少有人来的山沟里,却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这证明二姨夫非常关注外面的信息。
最后的证据,就是他前世的经验了。
等到允许做生意的时候,二姨夫就到绿江城里去开了一个大饭店,本钱都是自己的,没有跟任何人借。
林驹后来下海做生意的时候,还曾经跟二姨夫借过本钱。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林驹觉得,二姨夫就是这种人。
二姨家无儿无女,只有二姨夫和二姨两口人。
在林驹的前世,两人老了的时候,就去了养老院。后来去世的时候,还是林驹家给发送的。
当地人的语境里,“发送”就是办理后事的意思。
此后每年的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过年,林驹家都要给二姨和二姨夫上坟。正月十五的时候,还要给送灯。
当时送葬的时候,还是林驹哥三个给当的孝子,摔的泥盆。
林驹把酒给二姨夫的时候,二姨夫高兴地接了过去。
“驹子孝敬,心里有我,好,今晚儿就在这里吃饭,咱爷俩好好喝一盅”。
“驹子,你花这钱干什么,家里还有酒。有钱了给你妈”。
“二姨放心,我就留几块钱,剩下的都给我妈,过两天蛤蟆卖了,也给我妈”。
“这就好,蛤蟆卖了,你们家就缓过来了,等你爸和你哥把钱拿回来,就宽松了。过上两年,就能给你哥娶媳妇”。
“你哥之后就是你了”。
“二姨,我将来上大学,娶媳妇不用家里管”。
“家里不管谁管?到了城里,也不容易,一天也离不开钱。不象在农村,只要有粮食,没有钱也能过”。
“再说了,家里不出点儿钱,女方家里也瞧不起,你将来也抬不起头来,说话也不硬气”。
二姨这些话,在林驹前世的时候,母亲赵杰英也经常跟他说。
不过他当时二十多岁,对于这些道理并不认同。
那个时候,他还是个爱情至上主义者,认为只要有爱情,剩下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后来随着年纪增加,才渐渐认可了这些道理。
现在听到了二姨的话,就觉得有些亲切。
聊了一会,林驹就到院子里,整理了一下晾晒的蛤蟆。
主要就是整理一下形状,把蛤蟆的前后腿捋顺,紧贴在蛤蟆的身体上。
这样蛤蟆干了之后,蛤蟆的体形完整,也不至于在运输当中把腿损坏,影响卖相,同时还可以节省空间。
整理完之后,林驹就去帮助二姨夫整理菜园子的地。
现在土地虽然都是集体所有,但是每家都有一些自留地,用于种植一些蔬菜。
由于北大沟这里偏僻,极少有人到这里来,二姨夫就悄悄地在山里开了两块地,种了一些玉米。
所以,二姨家几乎从来就不缺粮食,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都没挨饿。
二姨准备的晚饭,主食是白面饼,副食四个菜。
一个是发芽葱沾大酱。
发芽葱,是去年秋天种的。因为是在白露节气前后种的,所以叫做白露葱。
长到一定程度移栽过冬,到春天的时候发芽长出来,所以叫做发芽葱。
大酱是自己家做的黄豆酱,有一种清香的味道,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没有色素,没有添加剂,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会做大酱,是这一带女人必备的手艺。谈婚论嫁的时候,女方是否会做大酱,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条件。
重要性几乎跟后世的女方是否有陪嫁一样。
区别只在于做大酱是技术,陪嫁是物质而已。
做大酱的传统,林驹觉得跟这里距离高丽国比较近有关。
在古代的高丽国,做酱是朝廷和民间的一件大事。
每年下酱的日子,国王甚至要举行祭天仪式,为大酱祈福。
在他们看来,大酱的气味好坏和制作是否成功,跟国运密切相关。
王室的宫女都亲自制作大酱,朝廷甚至还设有佐酱史,相当于钦差,到各地督促、指导大酱的制作。
这一点,在林驹前世的电视剧《大长今》里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个菜是酱肉。
这种酱肉,跟别的地方的酱肉的制作方法有所不同。
是把猪耳朵、猪头肉、肘子、下货等烀熟了,放到大酱缸里。既是用这种方法来保存,防止腐败,也是让酱味进入到肉里面。
吃的时候,既有肉香,又有酱香,非常可口。
第三个菜比较常见,鸡蛋炒韭菜。
韭菜是自家地里长的,没有农药化肥。
鸡蛋是自家鸡下的,鸡吃的是草籽和虫子,没有激素和各种添加剂。
第四个菜就是炖蛤蟆,蛤蟆就是前几天林驹送来的。
在林驹的前世,母豹子蛤蟆,一个卖到了二十元钱。
今天二姨炖了二十个,放在前世就是四百块钱,也是有钱人才能吃得起的东西。一般的平民百姓,少有问津。
饭菜都摆在炕桌上,炕桌有一尺左右高,就盘腿坐在炕上吃饭。
二姨把饭菜收拾利索,也上了桌,老少三人就开始喝酒吃饭。
第23章 二姨夫的生意经
二姨也能喝酒,林驹把三个杯子倒满,二姨夫举起了酒杯。
“驹子现在给老师当老师,也能赚钱,这就是大人了。现在咱们就走一个。来,驹子,干了”。
说着,三人碰了一下酒盅,喝了一个。
林驹现在十四岁,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一般情况下,大人不允许喝酒。
除了酒还是稀缺物品之外,也跟未成年有关。
现在二姨夫跟林驹一起喝酒,就是拿林驹当大人看了。
原因除了刚才他说的当老师和能赚钱之外,还在于二姨夫看到了林驹这回处理蛤蟆这件事上的成熟表现。
用一百个蛤蟆在家里作幌子,应付外面,把两千个蛤蟆送到这里来,丢卒保车,已经具有大人的智慧。
二姨夫很少跟人谈起以前的事情,今天喝了酒高兴,就谈起了以前的事情。
“驹子,你知道我年轻的时候,做的是什么生意么”?
“二姨夫,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你能给我说说么”?
“嘿嘿,换做别人我是不说的,今天是你,我就跟你说说。我做的是大烟土生意,倒卖大烟土”。
“哎呦,二姨夫,做这生意,怕是要杀头的吧”。
“哪里有那么邪乎,不杀头,其实跟做一般生意差不多,那个时候也不犯法,不过是收税大了些”。
“那个时候,很多人抽大烟,就连反动派的大兵们,都经常抽大烟。不少时候,军饷都不发钱,就给发大烟土”。
“后来法币毛的厉害,一袋子钱买不来一袋子粮食,钱不值钱,就拿大烟土去换东西,比钱管用,到哪里都愿意要”。
“哪里来的那么多烟土”?
“我弄的烟土,都是从高丽那边运过来的,东洋人还在这里的时候,我就干这个生意了”。
呵,这个二姨夫,几十年前,就搞国际贸易。
“这么说,当时做这个生意的,一定有不少人啦”。
“是有不少人,不过就我最赚钱”。
“为什么”?
“别人做生意,都是翻山越岭走小道,躲避关卡,费时费力,还经常叫人抓着,不是没收了,就是交税了。我从来都不交税”。
“姨夫是怎么做到的”?
“我就是坐火车,大摇大摆地带着”。
“坐火车不检查么”?
“也检查,不过我派头足啊。我是国高毕业,带着两个下人,礼帽墨镜,西装革履,会讲一些东洋话,连东洋人的宪兵见了我都敬礼,从来没有人检查过我”。
这就是人靠衣装马靠鞍,讲究个派头、排场。
“我天天听匣子,琢磨着这政策要变了,好日子快来了。南边那里已经有动静了,用不了多久,咱们这边也会动起来”。
“你现在赚钱,就正是时候”。
“唉,二姨夫,这不也是家里没钱,逼出来的么”。
“对,穷则思变。穷不要紧,要有志气。这回蛤蟆的事儿,你做的就挺好”。
“不过,现在你还是要好好念书,将来考上大学。要是家里钱不够,我和你二姨拿钱供你念书,一直供到你大学毕业”。
“谢谢二姨,二姨夫,我自己能赚钱”。
我要是用你供我念书,前世也就白混了一回。我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
“好,有志气。你将来想要做什么生意,没有本钱,就来找我,我给你出钱”。
呵,口气倒是不小。
“二姨夫,我想做大生意,哪里能叫你出钱”?
林驹想借机试探一下,二姨家到底有多少家底儿。
“哼,小兔崽子,敢瞧不起你二姨夫?你知道我赚的最大一笔钱,是从谁身上赚的么”?
“从哪里赚的”?
“从东洋人身上赚的”。
“二姨夫还能从东洋人那里赚钱?你是怎么赚的”?
这一点,林驹倒是真的挺好奇。
“当初东洋人投降,光复以后,东洋人撤退回国,就有不少是从绿江那里撤退的”。
“那个时候他们等着遣返,都集中在绿江海边儿。你知道他们那个时候最缺什么东西么”?
“缺船,缺火车”。
“错,他们缺粮食。缺船缺车可以等,缺粮等不了,不吃就要饿死”。
林驹已经隐隐猜测到了二姨夫的思路。
不过他没有直接问,又给二姨夫倒了一盅酒,两人喝了下去。
“我拿粮食,就跟他们换东西,你知道我换的是什么”?
“这个我还真想不出来”。
“我告诉你,我换的是金银珠宝,古董字画。这些东西,都是咱们华夏的宝贝,落到他们手里,想带回东洋去,哪有那么容易”。
“他们就愿意跟你换”?
“自然不愿意,不过他们没吃的,这些东西一不能吃,二不能喝,总是活命要紧,不愿意换,也得换”。
“老子就狠狠地宰他们,我拿一个苞米面饼子,换过一块金表。十个地瓜,换过一两金条”。
“哎呦,二姨夫,那你可发大财了”。
“唉,本来应该发大财,可惜后来叫人给告到南京来的接收大员那里,叫我给交上去”。
“那你交了么”?
“不交不行啊,把我给抓去了。不过,老子也不傻,留了后手,交上去一些,把我给放回来了”。
这才符合二姨夫的性格。
以他的精明,不会忘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鸡蛋不会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现在看来,二姨夫手里还会有存货。
只是这些东西,现在还不值钱。等到过个二十几年后,人们富裕起来了,兴起了收藏热,才会把价钱炒起来。
现在即使想卖,也没有渠道出手。
“好好念书,有文化才能有见识。将来有机会,要往大地方走,出去见见世面。总是呆在山沟里不行。大地方人多,钱也多,山沟里面,能有几个钱”?
“出去之后,要有一身好行头,人靠衣装马靠鞍,有了排场,人们才敢跟你做生意。就你现在这身行头,到了大地方,别说做生意,车船店脚牙都瞧不起你,在路上就不顺当,还怎么做生意”?
车船店脚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说法,意思是这些人最为势力眼,惯于以貌取人,比较难缠。
车,就是车夫。
船,就是船夫。
店,就是旅店、饭店之类的小二,伙计。
脚,就是搬运货物的脚夫。
牙,就是牙郎,也就是经纪人。
“二姨夫,我也打算过些日子就换一身叶子”。
“这就对了,没有钱,二姨夫给你拿”。
“谢谢二姨夫,外甥再敬您老人家一盅”。
这一晚,二姨夫说了很多。
最后两人都喝醉了。
第24章 裴大爷的人脉
平常的时候,老五、老六、老七中午都不回家,早晨带了饭,中午就在学校热一下吃了,晚上再回家。
今天中午,老五却回来了。
“老五,有事儿么”?
一看老五愁眉苦脸的样子,就知道一定出了什么事儿。
“二哥,陈老三欺负我”。
“陈老三?是二队那个陈老三么”?
“不是他还能是谁”?
“他怎么欺负你了”?
“他总是占我的桌子,老是过线”。
现在的课桌,都是长条课桌,两人共用一个课桌,一人一个桌洞。
桌洞虽然是分开的,桌面却是一个。本应该从中间分开,一人一半。
有的时候,一个人就未免多占一些,占用了别人的一半。
小学生里面,时常出现这种情形,有的时候就要起争端。
这个陈老三,林驹知道。一共哥三个在学校,大概是家里比较娇惯,在学校里也就骄纵了一些。
有时候跟小朋友有点冲突,就哥三个一块上。
“偶尔过线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别跟他一般见识”。
“二哥,这可不是偶尔。他划线了,把我的地方给占去了”。
“你没跟老师说么”?
“说了,老师批评他了,他叫我等着,说要找陈老二和陈老四,放学的时候堵我和老六,老七”。
这帮小屁孩儿,你们想干什么啊。
这件事儿,倒是叫林驹有些为难。
他现在的连环脚,练得虽然不算熟练,但是对付陈家几个小孩儿,还绰绰有余。
问题在于自己的前世已经好几十岁了,现在跟几个十来岁的小孩子斗,他还真的不好意思下手。
另外一点,他现在给老师们上课,是老师的老师。为了这点事儿,跟几个小学生打架,也实在有损自己的形象。叫外人看着,不是那么回事儿。
但这件事儿要是不解决,老五就要受气。放学的时候林家兄妹三人遇上麻烦,林驹也不能袖手旁观。
如果不给老五找回公道,陈家三兄弟以后就可能得寸进尺。以后别的孩子也可能欺负自己的弟妹们。
“行了,老五,你回去上课,下午我就去学校,去找陈老三”。
“二哥,你要打他们么?你一个人打不过他们哥三个”。
“我是老师的老师,怎么会打架呢?你回去吧,我自有办法”。
几个小屁孩儿,要是收拾不了你们,我也就不用混了。
老五走了之后,林驹就拿着几个快要晾干的蛤蟆,到了供销社。
这几个蛤蟆,是昨天晚上从二姨夫家里拿回来的。
之所以如此,林驹有两个目的。
一是先拿几个样品,叫裴大爷看看,让他心里有数。免得到时候因为质量和等级出什么岔头。
二是两千个蛤蟆能卖四百块钱,供销社里面,不一定有充足的现金。
林驹打算跟裴大爷事先约定交货的日子,让他提前准备好现金。到时候一手钱,一手货,当场就交割清楚。
裴大爷就在供销社的后院办公,就他一个人,林驹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两千个?林老师,真的假的?不是一百个么”?
现在,就连裴大爷也跟别人一样,有时候也把林驹叫做林老师。
“嘿嘿,裴大爷,这两千个我瞒下来了,不想招风”。
“行,有点儿心眼儿。不过,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
这有什么计议的?
“你看啊,上回就因为蛤蟆的事儿,闹了一回,那还是一百个,要是两千个?风声传了出去,弄不好就又有人眼红。供销社的人,一年也就挣个三四百块钱。这么多蛤蟆卖到我这里,风声肯定传出去”。
“裴大爷,你说怎么办好?要不我卖到外面去”?
“林老师,你敢不敢到绿江去”?
这个裴大爷,我前世全世界都跑遍了,连南极都敢去,如今连个小小的绿江都不敢去了?
“敢,不就是绿江么,有什么不敢的”。
“那就好,我就给你写个条,你到绿江土特产公司,去找一个叫葛昌盛的人,就说你是我外甥,到他那里把蛤蟆卖了”。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这里的人不知道,二是他那里价钱高。我这里收,只能给两毛钱。他那里收,一个两毛四分钱。你两千个蛤蟆,就能多卖七八十块钱”。
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呢。枉我还是重生的人呢。
唉,看来我还是有些保守了。
“谢谢裴大爷,过几天放农忙假的时候,我就去。正好那个时候蛤蟆也干了。裴大爷需要点儿什么,到时会我给你带回来”。
“我要你什么东西?卖了钱别乱花。把家里饥荒还了。叫你爸你妈省点心。留点钱,将来你好念书”。
裴大爷所说“饥荒”,也是当地的方言,就是债务的意思。并不是饥饿的意思。
林驹走在路上,不仅哑然失笑。
这个黄老道,算的还真准。
他说我在绿江有一笔偏财,现在还真就着落在了绿江。
看来,这一回真的要跟黄天大到绿江走一趟。
不过这样也好,这回跟那个葛昌盛接触上了,今后就是一条路子,以后有什么东西,也可以到他那里卖。
价格的优势是一个,关键他那里地方大,有更多的销售渠道和信息优势。
这就是裴大爷给我的一条人脉资源,不好好利用,就浪费了。
似乎应该从现在开始,就要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子。
葛昌盛算一个,黄老道也算一个,黄天大也算一个。
别看黄老道和天大现在不得志,过些年,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啊。
偏财这件事儿,黄老道和天大算的倒是准了。
可他们说的桃花运的事儿,是怎么回事儿呢?
罗雅家就是绿江市的,难道跟罗雅有关?
不至于啊?真要是罗雅,在家里就行了,似乎用不着舍近求远。
再说了,我才十四岁,哪里会有什么桃花运呢?
算了,不想那么多了,走一步算一步吧。
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读书和赚钱要紧。
从现在开始,至少在以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光有钱还不行。
这段时间的有钱人,还被视为个体户和暴发户,社会地位也不高。
但是有了大学毕业这个光环加成,地位和品味就不一样。做起事情来,也更加方便。走到哪里,也更加易于被人接受。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也是二姨夫所说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