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蛙抓回来之后晾干,就可以卖到供销社去,每个两毛钱。
  林蛙在山上和水里的时候,捕捉非常困难。
  不过当地人有自己的办法,就是在林蛙上山和下山的途中捕捉。
  林蛙上山的时间,就在清明前后。晚上从河里出来,一点一点儿地跳到山上去。
  一天走不完,白天就找个地方隐藏起来,躲避人、蛇、鼠等各种天敌,到了第二天晚上,再往山上跳。
  林蛙在路上的这段时间,就是捕捉的最好时机。
  林蛙没有什么攻击能力,只要有个亮光,能够照见地上的林蛙,伸手去拣就行了。
  这就是所谓的“照蛤蟆”。
  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照着做就行。
  松树明子兜的结构很简单,几根钢筋连起来就行,没一会儿就做完了。
  刘铁匠在水里泡了一会儿,温度降下来,捞了出来。
  “还有些烫,弄个棍子挑着走,别烫着”。
  “我知道了,三姨夫,多少钱”?
  “要什么钱?快走吧,早点回家”。
  “那就谢谢三姨夫啦”。
  林驹到旁边撅了一个草棍,挑着走了。
  刘铁匠从椅子上拿起衣服,准备穿上,就见衣服下面有两盒白猫香烟。
  “这个孩子,都说了不要钱,还给留下两盒烟”。
  刘铁匠自言自语,打开烟盒,抽出一支,靠近炭火没多远,烟卷就着了。
  刘铁匠抽了一口,缓缓把烟雾吐出来。又自言自语道:“真是个好孩子,又懂事儿又有出息,只可惜是别人家的孩子”。


第13章 母豹子和公狗子

  林蛙出水上山,喜欢在阴天或者下雨天。
  这样的天气湿度比较大,雨天天敌出来的少,是它们最好的迁徙时机。
  这两天,林驹就一直在等着这样的天气。
  清明时节,节气变迁,一般总会有阴雨天,只要耐心等待就行。
  今年是4月5号清明,因为都要上坟扫墓,学校今天放假,晚上的培训暂停一天。
  中午的时候天阴了,林驹就开始准备好了松树明子和口袋。
  口袋是用于装林蛙的。
  晚上吃过饭,天黑了,河边就陆续亮起了火光。
  火光发红,比较大的,点的是松树明子。光亮比较白的,是嘎斯灯。
  嘎斯灯,一般在矿区里面用,矿工们下井的时候,就用嘎斯灯照明。
  嘎斯灯的燃料是嘎斯石,其实就是碳化钙,遇水后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乙炔,乙炔燃烧发出雪亮的光芒,就用于照明。
  嘎斯灯的工作原理,其实就跟乙炔切割一样。
  在马家堡子通电之前,许多人家就用嘎斯灯照明,成为煤油灯照面之后的一个照明工具。
  想照蛤蟆的,不仅仅是林驹一个人。
  本地人也都懂得照蛤蟆的方法,所以二道河的两岸,一时间灯火通明。
  “老四,今晚上这么多人,看来照不着蛤蟆了”。
  二姐林驰不禁有些担心。
  “那咱们就早点儿去吧,晚了都叫别人捡去了”。
  老五林骥早就跃跃欲试。
  “别人都去了,咱们就不去了”。
  林驹反倒不着急了。
  “不去怎么行,今天阴天,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那个店”。
  “咱们先睡觉,等晚点再去,妈,你先别睡,看着点儿三星,三星出来了,再叫我们”。
  这个时候钟表还是稀罕的东西,年纪比较大的人掌握时间,白天就看太阳,晚上就看星星,来确定时间。
  看太阳,林驹懂得一些。看星星确定时间,他就不懂。不过他妈会看星星。
  “傻孩子,今天阴天,哪里来的星星。我一会儿出去看看,等到河边儿没人了,你们再去”。
  迷迷糊糊中,林驹被母亲叫醒了。
  “老四,外面下小雨了,河边儿早就没人了,你们去看看”。
  林驹一听,就精神了。
  急忙爬了起来,没多一会儿,二姐林驰和老五林骥也起来了。
  老六和老七原来也张罗要去,这会儿怎么叫也不起来。
  林驹、林驰和林骥姐弟三人收拾一番,就深一脚浅一脚向二道河边儿走去。
  此时已经是下半夜,河边一点儿光亮也没有了。
  走到了长汀那里,三人把松树明子点着。
  “蛤蟆”!
  老五喊了起来,弯腰拣起了一只林蛙。
  “这还有一个,又有一个,快快快,二姐,四哥,这里都是,这么多啊”。
  老五不断地喊着。
  松树明子的火光越来越亮,地上的情形也看的越来越清楚。
  不断地,地上的一个个黑点,就映入了林驹的眼帘。在火光的反射下,林蛙身上还发出点点亮光。
  “哎呀,这么多,今晚蛤蟆都出来了,快点儿拣。老五,你小点儿声,一惊一乍的,叫别人听见,都来了”。
  林驰一边哈腰拣林蛙,一边训斥老五。
  她的声音,其实一点儿也不比老五小。
  “二姐,三更半夜的,哪里有一个人,谁能听见啊”。
  林驹看看河两岸,此时确实没有别的灯光,只有他们这一处亮光。
  出来的时候,母亲曾经说,她打听过那些回来的人,今天晚上都没捡着蛤蟆。
  林驹估计,应该是早些时候人太多,惊吓了蛤蟆,所以蛤蟆都不敢从水里出来。
  那些先来的人,迟迟不见蛤蟆,失去了耐心,就回家了。
  恰好后来又下了小雨,人也都走了,河边安静下来,蛤蟆就出来了,倒是正好叫林家姐弟给碰了个正着。
  林驹背着麻袋,里面装着松树明子,不时地添上几块。手里提着松树明篓子,给二姐和老五照亮,时不时地自己也哈腰拣上几个。
  老五提拉着一个棉布口袋,林驰主要负责拣蛤蟆。
  “80、81、82……”。
  老五一边走着,一般数着。
  “93、94、95……”。
  林驰一边拣,也一边儿数着。
  “二姐,别数了,把我的数都给打乱了”。
  老五抱怨道。
  “连个数都数不好,你还能干什么”?
  “二姐,老五,不用数了,到时候回家一块再数”。
  “二姐,口袋太小,装不下了”。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蛤蟆,带的口袋也不大,没用多久,就装满了。
  “老五,把你的裤子脱了”。
  “二哥,脱裤子干什么”?
  “把裤腿挽起来,当口袋使”。
  “二哥,当口袋倒是行,我以后穿什么,你怎么不脱你的裤子”?
  “老五你傻啊,这么多蛤蟆,能卖多少钱?到时候给你做一条新裤子。你要不脱也行,我来脱,到时候我做新裤子,你可不许要”。
  “好好好,我脱。二姐,你也听见了,到时候给做个证人,二哥要是赖账,可不行”。
  “叫你脱你就脱,那来这么多废话,还能差你一条裤子”?
  有了证人,老五就把外裤脱下来,裤脚扎个结,两条裤腿就成了两个口袋,挎在肩上。
  “二哥,这个口袋怎么办?我拿不动了”。
  “把口袋给我,先找个地方藏起来,一会儿回去的时候,再一块儿拿回去”。
  林驹接过沉甸甸的口袋,找了一个柳树丛,放在里面。又看看周围环境,记住了地方,继续往前走。
  淅淅沥沥的小雨还在下,几人也顾不上这些,一边在河边走,一边不断拣蛤蟆。
  “二姐,老五,光拣大母豹子,小母豹子和公狗子,就不要了”。
  “也好”。
  雌性林蛙体内才有林蛙油,这个时候体内还有籽,所以雌性林蛙体形肥大。林蛙的肚子上,有一些斑点,有些象豹子身上的斑点,所以当地人就把雌性林蛙叫做母豹子。
  两年生以内的小母豹子,身上没有林蛙油,卖不了钱,只能做食物吃。
  公林蛙体内,既没有籽,也没有林蛙油,就跟小母豹子一样,只能作为食物。因为跟母豹子相比,公林蛙体型瘦小,人们就叫它公狗子。
  为了多拣母豹子,所以林驹就放弃了小母豹子和公狗子。


第14章 发财也发愁

  林家堡在二道河的东岸,姐弟三人也不知道花了多长时间,一直到了东砬子头。
  这里水比较深,从山脚下流过,已经没有河岸,于是就往回走。
  走了不远,遇到一个浅水哨子,就从这里趟河到了河西。
  在当地方言中,河床坡度比较大的地方,就叫做“哨子”。
  因为水流湍急,发出哗啦啦的流水声,就像有人吹哨子一样,所以才有这样的叫法。
  从这里开始,就是河流的转弯地方,为了保护耕地不被河水冲击,修建了堤坝。
  堤坝的坡度,让蛤蟆跳跃的难度加大,所以有不少蛤蟆就被挡在堤坝下面和坝坡上,这里的蛤蟆密度比河东更大。
  到了天蒙蒙亮的时候,蛤蟆藏起来,几个人也累了,松树明子也烧光了,才趟河回到了河东。
  此时,连林驹的裤子也脱下来当了口袋,几乎也要装满了。
  回去找到了另一袋蛤蟆,几个人歇了一会儿,才往回走。
  林家堡在一个高台上,要走一段坡路,才能到家。
  就在他们上坡的时候,“老鹞子”拎着粪筐从堡子里面出来,跟几个人走了个碰头。
  “老鹞子”是生产队的拾粪员,每天一大早就起来,到处拾粪。
  都是当地的老人儿,一看见姐弟三人手里的松树明兜子和口袋,老鹞子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儿。
  “照蛤蟆去了,呵,这么多啊,没少拣啊。看来都叫你们几个拣着了。昨晚上去了不少人,都是空手回来的”。
  “鹞子大爷,你这么早啊”。
  林驰尴尬地说了一声。
  “嘿嘿,我天天不都是这样吗?快回家去吧”。
  老鹞子走了,还连连回头看着几人。
  赵杰英已经起来,正在等着几人回来,一看见左一袋子,右一袋子的,也不禁吃惊。
  “哎哟,这么多,看起来有好几千吧”?
  姐弟三人拣到后面,已经不数了。不过以他们的经验,两条裤子,再加上一口袋,三千左右个应该没问题。
  “差不多三千左右吧,妈,回来的时候看见老鹞子了”。
  “叫老鹞子看见了?”
  赵杰英立刻紧张起来。
  叫老鹞子看见了,就意味着这件事情很快就会被林家堡的其他人知道。
  若是拣了几十个、上百个蛤蟆,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儿,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几千个蛤蟆卖出去,那可就是好几百块钱。
  这个时候的几百块钱,可是一笔巨款,很可能就叫别人眼红。
  照蛤蟆是林家堡自古以来的传统,但是这些年不允许搞副业,虽然也有人拣了一些蛤蟆,悄悄的卖了,但是还没听说有谁一下子拣着几千个的。
  若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很可能带来麻烦。
  “要不给老鹞子送点去,把他的嘴堵上”。
  林驰出了一个主意。
  “没用的,给他了,他家里人就得知道,便是老鹞子不说,他家里人也得说,这件事儿根本就瞒不住。再说了,几千个蛤蟆,要在院子里面晾干,也藏不住,谁来都能看见”。
  以林驹的前世经验,知道林驰的办法,根本就没用。
  “老四,那你说怎么办”?
  “现在就把母豹子挑出来,数数有多少,我再慢慢想办法”。
  几个人也顾不上休息,就把蛤蟆倒进大缸里面,开始挑选清点。
  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分拣完毕,几个人把数目往一块凑了一下,林驹加出了总数。
  “母豹子两千三百二,公狗子八百来个”。
  “这么多,能卖四百六十来块钱呢。这么多钱,不会出什么事儿吧,实在不行,咱们就不要了,放到大河里吧”。
  赵杰英有些害怕,担心钱太多,招来祸患。
  林驹不禁苦笑,
  唉,这么多年,都是越穷越光荣,把人都给整怕了。
  不过,放是不会放的,辛辛苦苦拣来的,眼看着钱就到手了,哪里有放弃的道理。
  “妈,你不用着急,我有办法”。
  “你有什么办法”?
  “既然老鹞子看见了,这件事儿就肯定瞒不住。咱们也不瞒着别人,就大大方方地”。
  “这么多蛤蟆,要是叫大队和公社知道了,他们兴许也会来人看呢。到时候就说咱们搞副业,给咱们没收了,咱们也得干瞅着。去年一队的老杨头,打了两个狍子,不就叫人给没收了?还差点儿被人说成是搞副业”。
  林驰的担心,也确实有道理。
  关于搞副业挣钱,现在人们的看法还不完全一致,自己做的太大了,还有一定的风险。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不要公开做的太超前,免得被人枪打出头鸟。
  “妈,二姐,这件事儿咱么这么办。一共分三步走”。
  “第一步,留出来一百个母豹子,就在咱家院子里面挂着晾干,谁愿意来看,谁就看。要是上面说咱们搞副业,有人愿意没收,就没收。东西没收了,也不过就是他们拿回去,也不会再追究咱们”。
  “第二步,二百二十个母豹子,加上二百个公狗子,就留着咱们自己家里吃。咱也没卖,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剩下的六七百个公狗子,咱们也吃不了,今天就给堡子各家各户,一家送去一些。总是白给的,咱们不要他们什么人情,他们也不至于说咱们坏话”。
  “这些都是公开的,将来不管谁来问,都一口咬定,咱们昨晚上就拣了这么多”。
  “老鹞子虽然看见了,他毕竟也没数。咱就说掉河里,棉裤湿了,装在袋子里面,其实没有那么多蛤蟆”。
  “那剩下的两千个母豹子怎么办”?
  赵杰英急忙问道。
  “妈,我拿到北大沟二姨家去晒,不就行了嘛”。
  赵杰英一拍大腿,猛然醒悟。
  “对啊,我怎么就把你二姨给忘了呢。北大沟里面就他们一户人家,成年老辈也没人去,在那里偷偷晒了,没人会知道”。
  “老二,快找麻绳,趁着现在人少,你和老四就把蛤蟆送你二姨家去,你们俩今天就在那里穿绳,把蛤蟆晒上再回家”。
  娘儿几个说干就干,把两千个母豹子分成两份儿儿,又用一个小口袋,装了五十个母豹子,百八十个公狗子,给二姨家带去。
  又带了麻绳和穿针,林驹和二姐就背上蛤蟆,奔北大沟去了。


第15章 不怕有人搞鬼

  打发走了林驹和林驰姐弟俩,赵杰英就开始做早饭。
  早饭主食照例是玉米面大饼子,今天的菜,就是土豆炖蛤蟆。
  土豆是最容易入味的食材,跟什么东西在一起炖,土豆就是什么味道。
  赵杰英抓了几十个公狗子,一狠心,又拿了八个母豹子,家里剩下她和三个孩子,每人两个。
  吃饭的时候,叮嘱了一番老五,若是有人问他,就照着林驹的说法说,打死也不能承认实情。
  至于老六和老七,本就不知道实情,倒也不用担心她们。
  打发走三个孩子上学,赵杰英就把二百个母豹子用麻绳穿了起来,在院子里挂出来晾晒。然后就把那些公狗子留下一些,剩下的都装进袋子里面,到堡子里面挨家给送。
  正如林驹预料的那样,当赵杰英给送蛤蟆的时候,已经有一些人家知道了。
  虽然都是公狗子,不如母豹子好吃,但一来是白来的,二来也都知道母豹子要留着卖几个零花钱,这些人家也没说什么,高兴地收下了蛤蟆。
  赵杰英前脚走,有的女人就不免把自己家的男人骂了几句,说他们昨天晚上也去照蛤蟆,结果空手回来的,人家赵杰英男人不在家,几个孩子都能把蛤蟆拣回来云云。
  这一带人的前几辈,都是旗人和军户,女人地位比较高,基本上不重男轻女。加上东北女人性格泼辣,也能干,男人们被数落几句,也不在乎,嘿嘿两声,就算过去。
  林驹和林驰在二姨家把蛤蟆晾上,林驰回家,林驹就在二姨家睡觉,晚上就到学校去,给老师们正常上课,上完课仍然跟二大娘一起回家。
  第二天早晨刚起来,还没吃饭,生产队长“歪脖林”就来了。
  歪脖林,顾名思义,就是个歪脖子,也姓林,是林驹爷爷的堂兄弟的儿子,算是没出五服的本家。
  这个人虽然有些古板,但为人倒是不坏。跟林驹家关系虽然不算近,但也从来没坏过林家。
  歪脖林问了一些林驹他们前天晚上照蛤蟆的事儿,又问拣多少。
  赵杰英就按照家里统一的口径说了,歪脖林也没多说什么。
  临走的时候,歪脖林似乎无意当中说了一句。
  “你们家照蛤蟆的事儿,有的人可能有一些反应。这两天大队和公社的人,兴许到你家来看看。要是真的来了,是怎么回事,你们就怎么说。我走了”。
  林驹、赵杰英、林驰几人立刻明白,这是有人在背后做文章了。
  歪脖林今天来,一是初步了解一下情况,到时候他也好有个说辞。二是好心来提醒一下,叫他们有所准备。
  娘仨儿一回屋里,林驰就骂了起来。
  “哪个鳖犊子又在背后使坏儿了,咱家也没得罪谁啊,看着咱家弄着两个钱儿,就不顺眼了”。
  “二姐,你先不用着急,大不了来人了,把家里的蛤蟆给他们就是了”。
  “几个蛤蟆我倒是不心疼,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他们愿意受穷也就罢了,凭什么咱家弄两个钱儿,他们就眼红”?
  林驹倒是不生气,别说这个时候有人眼红,见不得别人好,便是在他的前世,许多时候不也是如此?
  不过,歪脖林的话,倒是提醒了他,今后赚钱,还要多加小心。毕竟现在还没有形成发家致富的风气。一些人明里暗里搞些小动作,倒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几个人议论一阵,也就罢了。心里已经有了准备,大不了把家里这一百个蛤蟆交出去,也就少挣二十块钱,保住了二姨家那边的大头就行。
  现在已经是清明时节,草木已经开始发芽。割腊条和杏条的季节即将过去。林驹就想趁着最后的机会,多割一些。
  上午在家备课、写教案,下午就上山割条子。
  晚上回家的时候,就见二大娘、老叔、老婶都来了。一问才知道,原来下午的时候,公社和大队来人了。
  把一百个蛤蟆收走了,另外留下话,叫林驹明天到公社去。
  林驹听了,不禁感到好笑。
  这都什么时代了,还搞这一套。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
  “行,你们不用担心,明天我就去。二大娘,老婶,你们听没听说,是谁在里面搞的鬼”?
  “还不知道,俺俩一会儿回去打听一下,你该上课上课,晚上回来咱们再核计怎么对付他们。明天你也不用去公社,有谁来找你,你就叫他们来找我。哼,当年没有你二大爷,公社那帮人有几个能活到今天”?
  二大娘说完,又安慰赵杰英。
  “老三,你不用怕,实在不行,我就跟他老婶,再找几个人去骂大街去,这帮鳖犊子,你跟他们讲理没用,就得跟他们来浑的才行”。
  “那就全靠二嫂了”。
  “你客气什么,不就是看林驹有出息了么,不想叫林驹出头。想欺负咱家人,没门儿”。
  “二大娘,这事儿不用帮你们管,我自己能解决”。
  “你一个小孩子,我们不管你谁管?你只管好好上课,剩下的事儿,交给我和你老婶。老五,走,回去问问,到底是哪个鳖犊子在背后使坏儿”。
  二大娘有文化,有见识,性格豪爽。二大爷以前是老干部,有资格,虽然已经去世了,但名声还在。
  二大娘为人极为护短,在林家也说一不二,林家的大事小情,常常都是二大娘最后拍板。
  现在二大娘表态,赵杰英也就放心了。
  马家堡子只是个大队,也就是相当于后来的马家堡村。有点儿事很快就传遍了。
  晚上林驹去给老师们上课的时候,林驹家的事儿,老师们就都知道了。
  朱老师给林驹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昨天周玉贵到林家堡的老鹞子家去了。
  原来周玉贵跟老鹞子的小姨子是亲戚。老鹞子的小姨子,就住在马家堡子。
  林驹猛然醒悟,此事跟周玉贵有关。
  现在看来,只有周玉贵有动机、有能力整自己。
  自己跳级从周玉贵的班里出来,那天跳级考试的时候,陈校长当着众人的面儿,训斥周玉贵,让他下不来台。
  他不敢对陈校长怎么样,就迁怒于我。这就是他的动机。
  公社那边,周玉贵的父亲是公社副主任,有能力指使人到家里来没收蛤蟆。
  至于蛤蟆的消息,很可能就是周玉贵从老鹞子那里得到的消息。
  好吧,周玉贵,本来我的目标是大BOSS,不愿意跟你这种小怪兽斗,觉得你根本就不配做我的对手,跟你斗我觉得丢人。
  既然你总是出来捣乱,我也不妨顺便打打你这个小怪兽。
  上完课,照例吃夜宵。林驹就把家里的事情和明天到公社的事情跟陈校长说了一遍。
  没等林驹说更多,陈校长就一挥手。
  “我已经知道了,这事儿不是冲着你,是冲着我来的。有人看不惯我叫你给老师上课”。
  “我已经跟你二大娘核计好了,明天就去公社解决这个问题。公社那边儿你不用去,该回家睡觉睡觉,想割条子就割条子,愿意照蛤蟆就照蛤蟆,只是有一点,天天晚上别耽误上课就行”。
  “想跟我斗,他还嫩了点儿”。


第16章 你要是有种

  因为坐落在三道河岸边,三道河公社就以三道河命名。
  公社一共有十六个大队,一万多人口。
  今天,三道河十六个大队的大队长,都在公社开会。
  公社的刘主任和副主任周克家,都参加了会议。
  周克家,就是周玉贵的父亲。
  因为儿子的事情,周克家最近有些烦恼。
  陈二成那个老家伙,竟然为了林家那个小瘪犊子林驹出头,一再训斥自己的儿子,让儿子在别人面前下不来台。
  你叫一个小孩子给老师上课,连个招呼都不跟我打,简直没把自己这个副主任放在眼里。
  陈二成资格老,他不能拿他怎么样。但林家那个小瘪犊子,可没有什么靠山,收拾他一下,还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竟然想照蛤蟆卖钱,你想的倒美。先把蛤蟆拿来给我吃吧,让我好好的补一补。
  没收来的一百个母豹子,昨天就到了周克家的家里,他已经吩咐自己老婆,今天晚上就给自己炖上。那可是大补啊。
  砰的一声,会议室的门被一脚踢开。
  众人望去,就见一个人站在门口。
  这个人人们都认识,是三道河公社的名人,他就是马家堡子学校的校长陈二成。
  陈二成也不管众人惊讶的表情,径自走了进来,到了周克家的跟前。
  伸手从背后拽出他那把大砍刀,咣当一声仍在周克家前面的桌子上。
  大砍刀在桌子上滚了两下停住,在窗外射进来的眼光的反射下,发出令人心寒的亮光。
  周克家不禁打了个哆,心砰砰地跳了起来。
  “周克家,你认得这把大刀么”?
  陈二成冷冷问道。
  周克家认不认得,别人不知道。在座的不少人,可是都认得这把大刀。
  当初陈二成从家乡走的时候,就带着这把大刀。后来回到家乡的时候,还是带着这把大刀。
  前几年,城里来了一伙儿造反派,想要揪陈二成去批斗。
  结果陈二成拿起这把大刀,就要砍那帮家伙。那些人一见陈二成如此,吓得撒腿就跑,此后再也没人敢来。
  “陈校长,你消消气,到底出了什么事儿?有话好说,坐下来,先喝点水”。
  刘主任见势不妙,急忙过来打圆场。
  “老刘,这事跟你无关,今天是我跟周克家的私人恩怨。周克家,来,你要是有种,你就站起来,把大刀拿起来”。
  “我这把大刀,跟了我几十年,砍过东洋鬼子的脑袋,砍过反动派的脑袋,砍过米国鬼子的脑袋。如今它闲下来了,今天就叫它再砍两个脑袋”。
  “你知道是谁的脑袋么?我告诉你,一个是你的脑袋,一个是我的脑袋”。
  “老子岁数比你大,就让着你,让你先砍。来,你要是有种,你就站起来拿刀,先把老子的脑袋砍下来”。
  “来来来,你别哆嗦,别装鳖犊子,你不是挺有本事么?你不是挺有威风么?脑袋掉了碗大的疤,老子让你先砍”。
  “陈、陈、陈校长,误会,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哪里有胆子砍你老人家呢”?
  周克家浑身发抖,结结巴巴地,总算是把话说出来了。
  “周克家,你不砍是不是,我可是先让着你了。好,你不砍我,我砍你”。
  陈校长以极快的速度,操起了大刀,放到周克家的脖子上。
  “陈校长,冷静,不要冲动,有话好说”。
  刘主任想抱住陈二成,又怕伤着周克家,急的在一旁直跳脚。
  “刘主任,这事儿跟你无关。老子今天就是来找周克家这个鳖犊子算账的”。
  “周克家,你说你没胆子,我看你胆子不小嘛。你多威风啊,叫人到林家堡,把人家的家给抄了”。
  “那个赵杰英,一个老娘儿们,领着五个孩子,四个念书的,拉家带口的,能活着就不容易了。人家几个孩子,起五更爬半夜的,照了几个蛤蟆,想卖几个零花钱,你竟然叫人去把蛤蟆给没收了,你还是人么”?
  “那蛤蟆一不是偷的,二不是抢的,三不是集体的,祖祖辈辈都照蛤蟆,到了你这里就不行了,你这是哪家的王法”?
  “没收了也行,应该交公吧。我就问问你,蛤蟆在哪里?你给我拿出来。说,在哪里?今天你要是说不明白,老子就砍了你的狗头,再给你偿命”。
  “老子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活一天就赚一天,赚了几十年了,早就够本儿了,说,蛤蟆在哪里,交出来”?
  “在在在,在我家里”。
  “呵呵呵,你们都听见了吧,别人没收的东西,竟然跑的你家里去了?一切缴获要归公,怎么弄到你家里去了,你是不是想自己贪了啊?说,是不是”?
  陈二成压了一下大刀,周克家身子就往下蹲。
  “是是是”。
  周克家不敢否认,他已经感受到了陈二成身上的杀气,他觉得陈二成真的敢砍了他的脑袋。
  “你承认就好,周克家,我知道你是为你儿子出头。现在就来说说你儿子那个王八犊子。周玉贵是个什么玩意儿,你自己还不知道吗”?
  “就他那样的,大字不识几个,还能当老师?除了误人子弟,他能教什么?他怎么当上老师的,你自个儿心里没数么”?
  “有你这样的老鳖犊子,就有你儿子那样的小王八犊子。他在你跟前儿蛊惑几句,你就听风就是雨。就你这样教儿子,你儿子能学什么好?你在坑你儿子,你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