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真是大明星(尝谕)-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则卿道:“那我就放心了。”

“您真放心我?不怕我出岔子?”张烨奇怪道。

吴则卿坦然道:“我既然邀请你来北大,对你自然是百分之百信任的,不用管别人怎么说,按照你的思路讲课就行了。”

张烨闻言,略有些沉默,“……谢谢您。”

吴则卿道:“不说了,马上我也要去礼堂听你的课了,你今天会怎么讲,说实话我还是挺期待的,别让大家失望。”

“您放心。”张烨挂了线。

对于吴副校长的信任,张烨真的是很心暖,这种感觉他很少体验过,在电台的时候,领导给他轻视,在电视台的时候,领导给他打压,就算是在维我网络电视台,张烨的每次出人意料的举动和抉择,比如脱口秀的新节目形式,都也遭到了领导和周围人的质疑,是磕磕绊绊地在推行,最后还是用成绩才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延长了节目的播出,不然早被公司给毫不犹豫地砍掉了。但在北大,情况却有些不一样,张烨也没想到会碰见吴则卿这么一个如此百分之百信任自己的校领导,比起质疑四大名著作者来说,从未出现过的脱口秀算什么阻力?少儿故事会的电台节目算什么压力?担任《百家讲坛》讲师算什么问题?这么一比,这些阻力都太小儿科了!可就是张烨这么一个惊天动地甚至“大逆不道”的观点,吴则卿居然支持他!

全社会都在骂他啊!

但吴则卿力挺他的态度却从未变过!

张烨喜欢这种信任,也感激这种信任,您既然信任我,那你放心,哥们儿绝对不会让你失望,也不会给你惹麻烦的!

下了车。

张烨直奔大礼堂的后门,那是内部专用通道,此时,他脸上的表情也认真了起来,收起了那些松散。

“嘿!小张。”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了。

张烨一看,也迎了上去,“胡哥,你也来了?”

正是京城电视台的胡飞,张烨的老领导,“是啊,过来支持一下你,正好也是跟这边认识个老师,走后门过来的,你这公开课的座位可不好弄啊,托关系都才弄到一个位置,这我还欠了人情呢。”

张烨马上道:“您跟我说啊,我给您留地方。”

胡飞笑眯眯道:“知道你得备课,正忙呢,哪儿能打搅你啊。”

“我备什么课啊,就复印几份资料就行了,我您还不知道啊?什么时候用过稿子,都在脑子里呢。”张烨笑道。

“张烨老师。”后面又来人了。

胡飞道:“得了你忙吧,我先进去了,回头再聊。”

“行嘞。”张烨这才回头看去,“哟,小美老师,赵总监。”

是京城电台的播音主持王小美和张烨的老领导赵国洲。

赵国洲微笑道:“好久没见了,行,现在闹的动静是一天比一天大啊,幸亏我跟历史系认识个主任,不然想听你的课,进都进不来。”

王小美还是老样子,不爱说话。

张烨笑着跟俩人寒暄了几句,确实是好久没见了,这下一见面,还真挺亲切的,张烨也挺想念老朋友的。

俩人一走,又来人了。

“咦,小张。”有人叫他。

张烨看去,眼睛一亮,“钱老。”

钱老是文学界的老资历,曾经在京城楹联大赛中担任第一评委,跟张烨也算是交情不错的老相识了,不止一次发言支持过张烨。

“您怎么来了?”张烨挺高兴。

钱老捋捋胡子,“听你讲课来了呗。”

张烨受宠若惊道:“您可别这么说,我受不起啊。”

“哈哈,你受不起谁受得起啊?”钱老指了指陆续从后面进场的人,“今天来的,不都是听你讲课的么,以你的才华和学识,早就有资格给大家讲学问了,昨天你给出的证据很关键,也很有力,我也是实在好奇啊,这不就来了么,嗯,一会儿好好说,今天我也是你的学生,都听你讲。”

张烨赶紧摇手,“别别,您这是捧杀我。”

钱老又瞄瞄他,“不过我还没跟你小子算账呢,那首打油诗怎么回事啊?把我也给骂进去了啊!”

张烨笑着赔罪,“对不住对不住,我是一时嘴快,不过我那打油诗可没算上您,在我看来,您不属于文学界的,您啊,是属于文化界的,文化界这圈子可大了,比文学界可高一层。”

钱老乐道:“得了吧。”

好多人陆续从专用通道进场,都看到了张烨,却没有人跟他打招呼,倒是跟钱老打招呼的挺多。

有人瞥瞥张烨。

有人略带恼火地望着他。

有人什么也不说,就是不断摇头。

显然,估计都是张烨嘴里那“盼着死同行”的文学界人士,不过没看见什么重量级的人物,应该都提前入场了。

“哼!”

“这就是张烨?”

“狂妄自大!”

“我倒要看看他今天能说出什么来!”

张烨耸了下肩膀,对钱老笑道:“您看见了吧?今天没几个是来听我讲座的,都是来看我笑话的。”

“谁让你老招人家的。”钱老拿他没辙地笑,“你一个地图炮都给人家骂了。”

“可我没骂错啊。”张烨没有这个自觉,“除了您和少数几个文学界的朋友,您看文学圈里有几个人看我顺眼的?噢,我一个播音主持科班出身的人,就不能搞文学了?就不能搞得比他们还好了?我一有什么事他们就围攻,我一出什么诗词文章,他们就说不行,这什么道理!我说他们‘盼着死同行’可一点不冤枉他们吧?”

钱老道:“你啊,打击面太大了,文学界还是有很多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的,没你说的那么一潭死水。”

张烨笑道:“除了您这个前辈,其他我可没见着几个,真有事儿的时候,社会真需要他们的时候,一个个都躲了,那叫一个安静,一没事儿的时候,全都蹦出来了,窝里横,就擅长排除异己,打着论资排辈的大旗举着道德的大棒开始玩命抡自己人,呵呵,抡别人我不管,你别抡我,哥们儿可不管文学界这套光荣传统,你抡我我就抡你!您觉得是他们抡的过我还是我抡的过他们?我一靠嘴皮子吃饭的主持人,他们跟我比这个?我让他们半片嘴皮子他们也骂不过我啊!在我老本行的领域上想对付我?这不是逗我玩呢么,我还就跟他们较上劲了!”

“你这张嘴啊。”钱老摇头苦笑,“给你这嘴要安在宇宙飞船上,那船能飞出银河系去都停不下来!”

不远处几个历史界的专家也入场了,偶然间听到了张烨这段话,都一个个脚下一绊,差点摔倒在地!

他们脑子里此刻就有一句话!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啊!

这个张烨老师,还真是传闻不如见面,这是比传闻还要混不吝的主儿啊!

第321章【红楼梦只有!】

快一点钟了。

北大大礼堂内。

张烨进来了,可就算是在后台的休息室,也能听到远处咋咋呼呼的热闹声,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因他而来,都是来听他讲课的,一时间,张烨也感受到了一股心潮澎湃的感觉,在心底不断沸腾。就像他说的,他其实一直都不太爱说话,跟家里是,上学时也是,那都是班里比较低调的主儿,从来引不起别人的注意,可是真当有个什么活动,有个什么舞台,那张烨可就精神了,他就是个典型的现场型选手,人越多,场面越大,这厮越来劲,越浑身力气。

“还有几分钟?”张烨问。

“张老师,还有十分钟。”一个礼堂的工作人员道。

“好,投影和话筒之类的都弄好了?”张烨道。

工作人员道:“都调试好了,您放心吧,保证没问题,之前都调试过好几次了。”

张烨笑道:“好,多谢了,辛苦大家了。”

“瞧您说的,这不是都应该的嘛。”几个工作人员都很客气,他们也知道今天的北大焦距了多少社会的目光。

……

会场。

摄像机都搭好了,有北大方面的,也有列席记者方面的摄像人员,之前提交过申请,今天他们被允许了摄像,不过想要发布公开课录像的时候必须要有北大方面的授权和审核,这是前提。

摄像机足足有七八台。

五六千人的座位也座无虚席,好多学生都没挤进来。

吴则卿和几个张烨不认识的面孔是最后来的,一过来,坐在前排的不少人都和他们打招呼。

“吴校长。”

“王主任来了?”

“陈校长,好久不见了。”

这是北大的校领导团队,一共四个人,个个级别都不小,最高的应该和吴则卿差不多。寒暄片刻,大家都落座了。

跟他们打招呼的,自然也不是一般人。

最在第一排的,几乎都是文学界历史界的前辈专家。

比如钱老,跟吴则卿和那个陈副校长就都认识,可能跟陈副校长更熟悉一些,俩人聊了好半天。

吴则卿则在和一个妇女说话。

严玉笑道:“吴校长,你们北大可真是出人才。”

“还好吧。”吴则卿柔和道:“比不上你们作协,严副主席今天也来了?听说你正忙着新书发售呢。”

严玉,国家作协的一个副主席,作家,学者,红学专家。

严玉一翘嘴角,“是忙着新书呢,不过没办法啊,我这本新书就是写《红楼梦》鉴赏的,您北大的张老师一下给《红楼梦》全盘否定了,我这也发布不下去了啊,所以只能过来‘学习学习’了。”

谁都听得出来严玉的讽刺。

吴则卿端庄着笑容,“学习谈不上,大家相互讨论吧。”

旁边另一个面色黝黑的中年人说话了,“跟张烨我们可讨论不着,吴校长,你我是尊敬的,但张烨啊……”自顾摇摇头。

钱老插了一句,“小杨,你这是带着情绪呢啊?呵呵。”

这红学家杨老师道:“钱老,我可没情绪,我啊,就是‘盼着死同行’的人,我能有什么情绪?”

果然来者不善。

话里话外都带着刺。

曾教授出言道:“老杨,小张老师这张嘴确实那啥了一点,不过在学术上,他还是专业的,要是有什么得罪的地方,我替小张老师给大家陪个罪。”他们是教北大中文系的,来人大都也是文学界的专家,基本都认识,就算不熟悉,相互之间也都见过面或者听过对方名字的,这圈子不大,也有很多交叉。

老杨摆手道:“那可不用。”

京城作协副主席孟东国也来了,看表道:“还不出来?”

人大的马恒元教授也在其中,大家都来组团踩呼张烨了,准备看张烨的笑话来了,怎么能少得了他啊,“时间快到了吧?”

常凯歌看看他,“马教授还挺着急。”

马恒元臊不搭眼道:“我下午还有课呢,听个半小时就得回去了,这个小张还非得卡着时间讲?这么多老前辈和业内专家在下面都等着他一个后辈?”

这就是没事儿找事儿了。

北大的好多讲师都瞥瞥他,心说谁也没求着你来啊!

倒计时三分钟……倒计时两分钟……

最后一分钟,张烨从后面走上主席台。

掌声稀稀拉拉,不是很多,也不是很齐整。

只有姚蜜和一些特别喜欢张烨的人在那边尖叫鼓掌,虽然掌声有限,可最后竟然还显得挺热闹。

“张老师帅呆了!”姚蜜喊道!

姚蜜的舍友也起哄,“张老师我爱你!”

这话一来,五千人的会场顿时发出哄笑的声音。

前排那些红学家和文学家都微微摇头,这是研究学术,又不是搞个人崇拜搞追星,好好一个课堂像什么样子啊——反正张烨无论怎么样,他们都看不顺眼,这次来就是等着张烨讲课出现逻辑错误,然后他们好给出致命一击的。

记者们都打起了精神。

“来了来了!”

“快,摄像机开了!”

“检查一下画面!千万别漏了镜头!”

北大学生们也都神情兴奋地望着主席台,很多人都好奇张烨今天会怎么讲,还有好多人并不关心这个,他们只是来看乱子的,想看看张烨老师到底还能丢出什么样的重磅炸弹震惊世人!

胡飞微笑地望着上面。

赵国洲和王小美也低声交流起来。

……

台上。

张烨驻足而立,摸了摸架子上的话筒,笑着看向台下几千人的座位席,深吸了一口气,很享受这种万人瞩目的感觉,就像他很喜欢这个世界章远棋的那首成名曲《我不信》。这首歌其实说的就是他自己。

我不信,我生来就比别人差。

我不信,我就一点都没才华。

我不信,我注定只能在人下。

我不信,我的声音永远无人应答!

如今,张烨的声音已经传到了很远,他得到了大家的回应,他做到了一直以来都盼望的事、期待的成就,并在将来还会喊得更远——这就是他决心要走的路,坚定无比得要一直走下去的路!

“大家好。”张烨挂着笑容拿起了话筒,“今天是一堂很特殊的公开课,来了很多校领导,来了很多文学界历史界的前辈老师,来了很多教育界的学者,还来了很多记者同志,作为一个北大选修课的讲师,我个人是受宠若惊的,也欢迎大家的到来。嗯,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校领导找到我要我更改一下公开课的方式,我也同意了,所以下面要发一些话筒下去,给一些我的学生们,也给一些文学界的专家们,毕竟礼堂太大,如果在下面发言的话,肉嗓子也听不清楚。”

几个北大工作人员过来了。

“给我一个。”

“我也要一个话筒。”

“这里,我拿一个。”

一些文学界的人都争相要来了话筒,比如严玉,比如孟东国。剩下的则是给了张烨班级的学生,大家都是集中在中排前面的一个区域的,安排在了一起,姚翠和宋学姐周学长他们也拿到了话筒。

张烨道:“今天我的课,大家可以随时提问,不只限于我的学生,不过也请在提问的时候注意不要扰乱课堂,也最好不要在我没讲完重要东西的时候打断我。”

“不打断你?”

“什么叫讲重要东西啊?”

“那还叫什么随时可以提问?”

几个文学界的人都冷哼不已,张烨这话明显是对他们说的。

张烨也很光棍,回答道:“至于怎么才叫不要在重要讲述中打断我——这个解释和最终决定权在我。”

嘿!

好你个小子!

文学界的不少人又被激怒了!

曾教授和苏娜几个中文系老师都苦笑不跌,张烨看来是跟他们干上了啊!

学生们和不少记者们都激动不已,这堂课还没开始,一上来就火药味十足啊,接下来肯定是有好戏看了!

“现在开始讲课。”张烨看着他们道:“没有提问和发言的话,拿着话筒的人最好先将话筒关闭,避免产生噪音影响大家。”说罢,张烨深呼吸了一次,笑呵呵的开始了,“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红楼梦》,我列举出了很多资料文献的证据,来佐证我的观点,《红楼梦》大体八十回后并非曹雪芹先生的原笔,大家回去应该也有人查过了,小宋,这方面的功课你做了吗?”

宋学姐见张烨叫到了自己,也坦然地站起来,打开话筒道:“我做了,您给出的证据都确实存在的,而且……我现在暂时反驳不了。”

张烨看向其他人,“各位同学,谁还有其他证据能反驳我昨天给出的资料文献?有的话,咱们可以继续讨论。”

北大学生们都没说话。

连文学界那些人也都欲言又止,最后没吭声。

张烨拿出来的证据资料,确实是有一点力度的,而且他们也还真的没有什么其他文献去否定那些证据,不过这可不代表他们承认了那些证据,那几首诗,力度上还是欠佳,而且权威性不大。

张烨点头,道:“既然没有人有反驳的资料,那么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就姑且先画上句号,先不提了。”

孟东国一愣。

马恒元也眉头皱成一团。

不提了?这是文学界这帮人都没有想到的,严玉这个共和国作协副主席也微微诧异,平心而论,那些证据还是拿得出手的,还是有一些研究价值的,他们一直以为,张烨会在后面的课程里死缠烂打,就抓住那几个证据不放来证明他的观点,反正也没人反驳的出,也没有其他文献驳斥,张烨一口咬定这个他们也没办法,可谁曾想,张烨竟然主动放弃了这些!

你要干嘛?

没了这些,那你还能讲什么?

只有钱老微微点头肯定,在学术上,小张是严谨的,不抓住过有的不放,而是想从各个角度阐述,这才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最后得出的结论才会让大家信服,不然车轱辘话来回倒,大家即便觉得有一点道理,也不会信服你的论点的。

常凯歌和甄书全则有些担心,这个小张啊,可别玩出火来啊!

张烨很从容,淡淡道:“我知道大家对我第一节课给出的资料,是有所怀疑的,或者根本就不相信,只是碍于没有资料反驳所以没有说话,那么我们今天干脆就不提这些了,上节课的这些资料,是我从历史文献资料的角度上对我观点的一个证明,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会从《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通行本当中的文字和故事里跟大家聊一聊,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证明我的观点!”

所有人都全神贯注了。

会场一下子变得很静谧。

留了一秒钟,张烨才开口道:“有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听出来了,可能有人会奇怪我的用词,我昨天的讲课和今天的措辞上,总是会说大体八十回后的《红楼梦》,要不然就是说通行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但大家回忆一下就知道,我从没有说过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怎么怎么样,有人会纳闷,心说你为什么不说曹雪芹《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呢?”

宋学姐眨眼。

周学长他们也开始回忆。

还真的啊!好像张烨老师真没这么说过!

“这是为什么啊张老师?”姚蜜打开话筒说话了。

张烨淡然道:“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我为什么从不这么说呢?那么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曹雪芹的完整版的《红楼梦》,并不是一百二十回!”张烨看着大家,在第二节课开讲之初,就又一次让所有媒体所有学生所有文学界的人士一片哗然,“真正的原版《红楼梦》,其实只有一百零八回!”

马恒元无语在那里!

孟东国和文学界的几个人都拍了脑门!

一百零八回?张烨啊!你这是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给全部颠覆了吗?

我靠!

你这是越来越胡说了啊!

学生们那边也一下子炸锅了,议论声暴起!

第322章【史无前例!】

“哈?什么?”

“一百零八回?”

“不可能吧,我晕!”

“张老师是不把人吓死不罢休啊!”

“为什么非是一百零八回?怎么还有零有整的?”

座位席上有些沸腾的意思,北大学生们的表情和语言里,都表达出了不信任的态度,他们也没法相信更无法接受,毕竟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在他们心中太根深蒂固了,您之前说《红楼梦》八十回后是有人续写的也就算了,现在可好,甚至连一百二十回这个回目数都要否定下去啊?

那红学家老杨当即驳斥,“胡说八道!”

杨老师声音很大,会场也煞那间静了下来!

学生们都去找是谁说的话,因为话筒的声音输出最后都在音响设备上,四面八方的,也听不出声音的来源,只能拿肉眼看,最后也找到了那个说话的人,大家都看向了第一排的那些文学界人士。

“这谁啊?”

“这还录像呢,哪儿有这么喊的!”

“那是红学专家,姓杨,我以前看过他的讲课资料。”

“我也知道这个杨老师,一辈子都在研究《红楼梦》,挺有名的。”

北大学生们都知道,这是文学界的人开始拆张烨老师的台了。

孟东国也说话了,他也是拿着话筒的其中一个人,看着台上的张烨语气不善道:“你凭什么这么说?研究红学,那是要讲究证据的,就算你昨天给出的那一首清代诗人的诗,小注上写了‘八十回后俱高鹗所补’,先不谈这个小注上存在的争议,即便是这样,也只是提了一句‘八十回后’的字样,怎么现在还蹦出一百零八这数字了?难道有资料记载过《红楼梦》回目数?”

张烨平和道:“没有记载。”

作协副主席严玉道:“那你如何知道的?”

张烨微笑,一点也不在意他们的反驳和质疑,道:“我之前说过了,我今天不想从历史资料上对其判断佐证,我只想单从原著中分析解释,资料有时候或许还会骗人,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不确定,但是我们研究的本来就是《红楼梦》这本书,研究的是它的内容,这是骗不了人的,也恰恰是最有力的证据,为什么我敢说《红楼梦》不是一百二十回而是一百零八回呢?证据就在书里!”

资料拿出来了。

这次,台下来了北大的工作人员,帮着张烨去整理资料,按他的要求放在投影上,在屏幕打出来。

大家一看,都皱眉。

“这什么?”

“这不就是《红楼梦》原文么。”

“这有什么好看的?都看过无数次了!”

张烨从容不迫地指了指屏幕,“这是市面上能买到最权威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通行本,我相信大家很多人早都看过了,而且有人甚至不只看过一遍,甚至看过了十遍八遍,还掰开揉碎地研究过,那么我今天为什么把它拿出来呢,因为我要帮助大家回忆一下,因为所有人都遗漏了一些重要信息和藏在《红楼梦》中的重大秘密,根据我的研究,我可以告诉大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有一个内在的文本结构,就是九乘以十二的这么一个文本规律!”

“九乘十二?”

“哪里看出来的啊?”

“我怎么没发现过有这个规律?”

学生们诧异了,文学界的人也一脸不信。

就算是严玉和杨老师那一些红学家们,也从没有人研究证明出这种规律,这个世界的人甚至想都没往这里想过,因为他们一直都认为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原笔,自然思维上受到了限制,所以也不是说这个世界的人不如张烨那个世界的人聪明,而是客观因素所致。

这个结论,是张烨那个地球的周汝昌老先生率先提出来的,刘心武在《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中也提到过。

张烨对众人道:“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很严谨的,大体上是每九回称为一个单元,全书一共十二个九回。”略一顿,“我看到好多人都不太相信,那么能不能深入展开讨论一下呢?是可以的,我们就来看看现在我们能共同读到的《红楼梦》大体前八十回,里面表现的非常明显,从第一回到第九回是一个单元,从第九回到第十八回是一个单元,二九一十八,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第一个情节大单元,十八回大家还记得吗?写的是什么啊?写的是元妃省亲!”

屏幕上的《红楼梦》变换到了第十七十八回。

众人基本都看过原著,往屏幕上扫一眼基本就回忆起来了,没说话,而是想听张烨怎么解释。

张烨继续道:“现今红学界早都研究并给出过结论了,决定贾氏宗族命运的有两个最重要的女性,一个是秦可卿,还有一个就是贾元春,这个结论我是认可的,也是非常同意的,那么在第一回到第十八回当中,就正好显示了这两个女性对贾氏宗族的重要性,秦可卿在第十三回就死掉了,这个人是谁啊?红学界也研究过结果,这人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女儿,藏匿在了宁国府,她的真实身份并不是什么养生堂的弃婴,也为今后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一个很深的伏笔,但是贾氏宗族两条腿走路,他们又把贾元春送到宫里,取得皇帝的宠爱,加封贤德妃,皇帝恩准她回家省亲了,因此在第十八回,贾氏宗族的状态一度达到了一个‘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程度了,所以第一回到第十八回,曹雪芹就给我们呈现了这些重要的人物关系和重要的故事情节!那么第十九回,就开始写闺友闺情了,写到贾宝玉的情感生活了,看出来没有?这个结构分野是很清楚的!”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

宋学姐一愕,好像,好像还真是这样!

其他好多北大学生还都将信将疑,等着继续听。

张烨瞅了瞅众人的反应,道:“那么,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这个情节大单元,曹雪芹是集中再写大观园内的贾宝玉的情感生活,和林黛玉的爱情,和薛宝钗的微妙关系,到了第三十六回,曹雪芹将这些感情做了一个收束,写的什么还记得吗?”指了指屏幕,“情悟梨香院!”

下面第一排终于有议论声了。

严玉蹙眉和杨老师低声交流着,马恒元和孟东国也相互和周围的朋友或沉思或议论,声音很小。

张烨道:“具体情节不说了,大概意思是贾宝玉觉得所有青春女性都应该爱他喜欢他,但是那个戏班子的龄官偏偏不是,贾宝玉在感情理解上有了一次重要的升华,他知道的不属于你的你强求不到的,一切都有命数,这也是曹雪芹要通过小说传达给我们的一个人生感悟,你们看,这又是一个分野。”

众人没什么反响。

也不知是在思考还是在惊讶。

张烨笑了下,“大家可能已经感觉出来了,你们可以继续想,思考一下,边听我讲,下一个情节大单元,是到第五十四回,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既然我说了《红楼梦》是一百零八回的,那么作为中间分水岭的五十四回,显然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分野,事实也正是这样,里面写的什么啊?写的是贾氏家族的极盛状态,到了一个高到不能再高的位置了,庆元宵,大摆筵席,享尽荣华富贵,最后唱完戏怎么样啊?一声赏字,拿笸箩往上泼钱,赏那些唱戏的人,荣华富贵到了极点,但是乐极生悲,水满则溢,到了第五十五回,曹雪芹就开始写到贾氏家族面临的内忧外患种种困难,前五十四回,写的贾氏家族的崛起昌盛,后五十四回,就要写到贾氏家族的衰落,最后落得白茫茫一片,所以大家又可以看到了,分野太分明了,曹雪芹在文本结构上是非常讲究的!”

严玉沉默了,这……

杨老师也黑着脸沉思着。

周学长举手提问,“那为什么又是十二?”

张烨笑道:“为什么说九乘十二,要用十二这个常数呢?其实这也很清楚,因为看了第五回就明白了,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姑带着他去薄命司,他偷看了册页,这些册页是记载原籍金陵的这些女子命运的,那么这些册页是怎么分配的啊?我想问正册里面是几个人?”

姚翠立刻站起来,“是十二个!金陵十二钗!”

“对。”张烨又问,“那又副册和副册里面呢?”

周学长呃道:“也是十二个。”

张烨道:“那么警幻仙姑招待贾宝玉,让仙姑们唱曲,唱了几首?”

宋学姐眨巴眨巴眼睛,拿着话筒接下了这个问题,“是……《红楼梦》十二曲!”

“对,那我刚才说过的那个龄官,养的那个戏班子,一个多少个龄官?”张烨再问,“有细心的谁注意了?”

好多学生都答不出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