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药女晶晶-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次日,何庆、孔叶带着一对儿女就早早的来了。
李老实正好沐休在府里,陪着何庆说话。
众人等了一会儿,丁海涛、张氏、冯氏、丁柔棠入府了。
丁海涛安了义眼、假肢,能够小范围的独自行走,又得了个儿子,人逢喜事精神爽,心气也不一样了,为了儿子,卯足劲也得好好活着。
他已经坚持锻炼身体一年多了,面色红润,身子骨看着比从北地死里逃生回来时强太多了。
张氏如今已是有儿子的人,说话声音更加的有底气。她在府里给李晶晶供着长生牌位,连着对李晶晶的亲人都非常感激。
这回她来仍是带着礼物的,除去瓜果还有一些宫里赐的布料。
贺氏嗔怪道:“前些天我得了两个孙子,你就派人送来礼物,今个怎么还如此客气?”
张氏笑道:“我送的都是寻常之物,哪有客气了。”
她与丁海涛到李府,儿子交给了带着小外孙来探亲的二女儿丁薇带,不然岂能放心。
冯氏多年守寡,极少在权贵人家走动,这是首次到李府,倒也不怯懦。
丁柔棠容貌随了冯氏,只能说是中等姿色,谈不上漂亮,身材不高不矮,因着常年习武,肌肤白里透粉,看着英气勃勃,身子很是康健。
她穿着淡绿色的长裙,戴着款式简单却贵重的首饰,腰身挺得很直,始终站在冯氏的身后,神情不卑不亢。
孔叶瞧着丁柔棠的体型及肤色,认为是个好生养的,好感度再次上升。
何敬淼早就把李家当成自个家了,见了生人也不觉得拘紧,走到了丁柔棠跟前,问道:“俺今年十八岁,你多少岁了?”
丁柔棠答道:“回小郡主的话,我比你大一岁。”
何敬淼指着正在偷偷瞟丁柔棠的何敬鑫,笑道:“俺二哥比你大两岁。”
丁柔棠顺着何敬淼指的方向望到了穿着蓝衫容貌普通目光纯净的何敬鑫,心说怎么世上还有这样一个心思干净的人。
她活了这些年,见过世上心思最复杂恶毒的人,也差点被这样的人彻底毁了,便是在观里修行的日子,足不出观,那也见了不少心术不正的人。
何敬淼伸手拉拉丁柔棠的衣袖,问道:“丁姐姐,你跟俺去俺嫂嫂的院子里坐会好不好?”
丁柔棠面色有些为难,俯在何敬淼耳边轻声道:“我娘很少出来,我想陪着我娘。下次我陪你好吗?”
何敬淼听了这话,面带愧意,道:“那我也陪着我娘。”
丁柔棠见何敬淼心思单纯又孝顺,心里觉得能教出这样孩子的娘肯定不是城府深心思毒的女子。这样的女子若是当婆婆,婆媳关系也好相处。
何敬淼走到何敬鑫跟前,小声道:“二哥,你若是觉得丁姐姐好,就点点头。”
何敬鑫羞得点了一下头。
贺氏留着丁家人用饭,张氏收到冯氏的眼色,便点头同意了。
何庆、孔叶见状认为这事成了。
其实冯氏的目的是想让庆王夫妻亲眼瞧瞧丁柔棠的饭量,看看她们能否接受。
冯氏有三个女儿,前面两个女儿都嫁得好,唯独小女儿。
当年丁柔棠正要议亲时赶上丧父,守了三年孝,而后就被继奶奶大刘氏设计亲事,不得躲到观里去修行。
后来大刘氏派刘族的几个庶子轮流到道观闹事,丁柔棠为保清白将刘族的两个庶子打成重伤生活不能自理。
冯氏去求公公,公公做为丁柔棠的亲爷爷,思想上重男轻女,有大刘氏吹枕边风,竟是对此事不管,还是娘家冯族出面花银钱许了不少好处又请出了邓王妃相助,这才摆平此事。
接着大刘氏与刘族的人就到处散发谣言彻底毁了丁柔棠名声。
前年年底,丁柔棠出道观时已经十七岁,登门的官媒说的男方,多数是年近四旬丧妻家中已有几个儿女,甚至还有马上要逝世的病秧子要娶新娘子去冲喜。
冯氏现在已经对小女儿的亲事不抱任何的幻想。若是庆王夫妻认为丁柔棠吃的多,那这门亲事就算了。
一个富贵大家连儿媳妇多吃两碗饭都嫌弃,冯氏觉得这样的亲事不结也罢。
因着有了两府的客人,李家的午宴的菜自是比平日的多,按照男女分桌的风俗,几位女眷坐在了一起。
冯氏曾听张氏说过李家没有食不言的规矩,今个一见还真是这样。
操着潭州话的曲氏跟操着鲁地话的孔叶边吃边说,偶尔还笑,好不随意,连带着冯氏都跟着放松下来。
贺氏跟张氏比较熟悉,问起了张氏儿子的事,张氏说得眉飞色舞,还道:“夫人比我年龄小,怎么不给侯爷再生一胎?”
贺氏嘴的饭差点没喷出来,连忙脸扭到一旁去笑。
何敬淼碗里有个大鸡腿,碟里有两块熏兔肉、两片酱耗牛肉,吃得津津有味,问着坐在旁边有些放不开的人,道:“丁姐姐,你喜欢吃耗牛肉吗?”
丁柔棠直言答道:“喜欢。”她不敢放开吃,怕吓跑了庆王府。
“那你怎么不多吃些?”何敬淼拿起公筷,夹了五片酱耗牛肉放在丁柔棠的碟子里,小声道:“这是我嫂嫂庄子里养得耗牛出的肉,可好吃了,外头都买不到。”
丁柔棠再一次收到何敬淼的善意,柔声道:“谢谢。”便由开始的拘紧到放松,吃了许多菜,添了三回饭。
何敬淼是喜吃面食,不过今个菜样式多,除去吃了一碗半的手擀鸡蛋面,还吃了半碗米饭。
一顿饭吃下来,冯氏见孔叶、何敬淼没有半点嫌弃丁柔棠能吃的意思,而且发现这对母女的胃口也不小。
冯氏的心情突然间开朗,感觉好大的一块石头落地了,望着贺氏、张氏的眼里全是感激。
贺氏等丁家人走了,支走了何敬鑫兄妹,问道:“亲家,你们觉得棠娘怎么样?”
“我瞧着不错。”孔叶笑眯眯的望向了何庆,问道:“你呢?”
何庆点头,微笑道:“咱们家鑫郎要是再沉稳些就更好了。”
丁柔棠稳重大方,看上去心性比何敬鑫成熟多了。
何庆认为过日子,像何敬鑫这样的情况,还是找丁柔棠这样的好。日后两人大婚,何敬鑫做错了事,丁柔棠也能让着一些。
贺氏道:“等鑫郎大婚了,性子自然而然就会沉稳。”
曲氏笑道:“棠妹子比我家晶妹子年龄大五岁,回头嫁给鑫郎,也得叫晶妹子大嫂呢。”
何庆、孔叶不约而同的道:“那是当然。”
贺氏眼珠一转,缓缓道:“棠娘明年正月与鑫郎大婚,年底就能诞出子嗣,这就是你们的嫡长孙或是嫡长孙女。”
贺氏做为李晶晶的生母自是处处要为她着想。
李晶晶年龄小,怀孕生子伤身体。丁柔棠已十九岁,嫁给何敬淼就能怀孕,到时头胎是儿子,那就是何庆家的嫡长孙。
之前贺氏在给李晶晶的信里透露的意思是觉得林英好,也有林英今年十五岁要等两年才能怀孕的原因。
谁知李晶晶不在意这个,何敬焱也没有在这方面细想过。夫妻俩都否掉了林英,而是选了丁柔棠。
何庆、孔叶没有听出贺氏的弦外之音,均是喜得笑出声来,仿佛已经抱上了大孙子。
贺氏直言问道:“亲家,鑫郎比我女婿先得了儿子,你是不是要立嫡长孙为王爷世子?”
曲氏听到这里,收了笑容,目光在何庆、孔叶身上打转,道:“亲家,敬焱与晶妹子可是你们的长子、长儿媳。”
------题外话------
本月倒数第四天,亲们手里的票再不投,回头忘记就作废了。
快都投给本文吧。谢!
章节、9 定亲传流言庆王怒 小童改皇姓封官
孔叶便道:“俺与表哥早就决定了,表哥的王位日后传给闺女给俺们生的孙子。”
何庆跟着点头道:“对。”
贺氏见孔叶没有犹豫就说出这样的话,看来是早就跟何庆决定好的事,笑道:“那我将来就有两个外孙子当王爷世子。”
何敬焱除去是嫡长子,还为庆王家做了无数的事,如果没有他这么多年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战功累累,怎么可能被何冬单立出来册封为王。
如今何敬焱与李晶晶去陇北封地累死累活的给朝廷卖命,这一干就是十年,何敬鑫什么力气都不用出就在长安享福。
贺氏认为何庆的王府传给何敬焱的嫡长子,何敬焱的王位传给他的嫡二子,这才是公平公正,也让世人挑不出理来。
李晶晶与何敬焱不为未来的儿子争。贺氏却是要为未来的外孙子争的。
至于何敬鑫到现在为止,除去俸禄之外,未曾为庆王家做出一丝的贡献,已有了郡王身份,不能再贪心夺了未来小侄子的王位。
何敬鑫马上就要订亲,贺氏就把王位继承的事摆开来说,想让何庆夫妻给何敬鑫与丁柔棠交个底,日后不被小人挑拨生出妄想,坏了兄弟情谊。
李老实哈哈大笑,道:“怡娘,这件好事得给女儿、女婿信里面写上。”
贺氏笑道:“亲家的王位,自是由亲家写信给敬焱、晶娘说。我们跟着高兴就是。”
孔叶答道:“好,就由俺们来写。”
曲氏瞧着贺氏三言两语就敲定了此事,心里佩服的很,想着晚上把这件事说给李炳听。
过了一个时辰,丁家反馈回消息同意两家结亲。
何庆、孔叶大喜,这就请了刘喜娘去提亲。
两家这就给两个孩子定下了亲事,并说好了明年正月大婚。
何庆、孔叶带着何敬鑫入宫,当日圣旨到了丁家,册封丁柔棠为郡王妃,婚期择日。
丁家出了一位郡王妃,上下都很高兴。张氏给下人们每人打赏五两银钱。
丁柔棠被皇宫皇后慕容英召见,除去得到了珍贵的礼物,还得到了几句教导。
慕容英的声音平静透着让人不可抗拒的威严,“你与晶娘做妯娌,她是你的长嫂,又对鑫郎有大恩,你要敬她。你大哥被朝廷派去陇北,晶娘跟随同去。你公婆跟前就由鑫郎与你孝顺。”
丁柔棠将每句话都听到了心里。她想着大婚后的日子主要的就是孝顺公婆,这样简单平静也不错。
庆王府、丁家都沉浸在喜事当中。这门亲事传出去,竟是起了风波。
那些曾经要将府里小姐嫁进庆王府的家族,自是说不出好话。
昔日的母大虫与见得不光的残疾孩定了亲事。
这对准夫妻得到了许多小人的挖苦讥讽,甚至诅咒他们大婚之后生的孩子也是呆傻凶残。
何敬鑫去与何敬淼合伙开的茶馆听书,无意中听到有几个人在茶客当中散播这些恶毒的谣言,派随从将他们都抓了送到衙门,而后亲自听审。
这几个人说是前天在青楼里面听吃花酒的胡族的两个管事说的。
长安最大的青楼来了一批波斯美女,胡族的几个少爷带着几个管事去捧场,其中的两个管事借着酒劲跟人说这些话。
当时青楼许多人都听到了。
长安长史一听此事牵扯到了胡族,觉得头有些痛,无奈何敬鑫就在堂下坐着,只能按律法,派衙役去把胡族的两个管事提来。
衙役去了胡族说了此事,胡族的人竟是谎称两个管家被派到外地去至今未归,根本不在长安。
衙役只能回衙门复命,长安长史巴不得这样的结果,当场判了几个茶客杖责五十。
几个茶客被打得哭爹喊娘,差点没被打死,嘴里还叫着冤枉。
何敬鑫消了火气,回到庆王府给何庆、孔叶说了此事,道:“胡族的两个管家能说出这样的话,肯定是他们的主子同意过的。”
“好了。茶客已经被打了。”
“不过是谣言,过些天就没人说了。此事就这么过去。”何庆、孔叶忍得多了,这次仍然就这么算了。
谁知当晚,胡族的两个管家就在青楼为了争夺波斯美女与人斗殴,打死了对方三个人,不过最后被对方的人从楼上丢下来坠楼摔死。
胡族的两个嫡出的少爷跟两个管家是一伙的,就是他们下令杀人,并且还参与了,被官差带到衙门记录口供。
“你们与两名死者何时到的青楼?”
“大概是今个午时。”
“你们是第几次与两名死者进青楼?”
“这是头一次,就是来见识一下,没有要姑娘。”
“你们今日何时何地见的两名死者?”
“也就是午时之前在族里见的。”
“今个午时之前,两名死者一直在族里?”
“他们是族里的管事,每日的上午都得在族里处理事务,自是在族里呆着。”
两个嫡出少爷的口供证明了两个管家上午就在胡族,而长安长史上午派衙役去胡族拿人得到的回复是两个管家在外地。
长安长史看到了这份口供,气得一拍桌子,骂道:“自作孽,不可活,等审过案子,就都如实报到刑部去!”
胡族的人认为两名管事之死跟何敬鑫有关,大晚上的派前任五驸马胡云峰去了庆王府跟何庆谈判。
胡云峰不是头回到庆王府,见到了大管家刘合,道:“我有要事必须现在就见到王爷。”
刘合虽是大管家,可是有从四品上官职在身,是朝廷册封的王府长史,比只有举人功名的胡云峰可尊贵多了,肃容道:“你有什么事跟本官说便是。”
胡云峰冷声道:“事关五条人命的大案,与你家鑫郡王有关系,你能做的了主?”
刘合竖眉道:“我家郡王奉公守法,才不会跟青楼、人命案有关。再说人命大案有大理寺、刑部,用不着你出面。来人,送客!”
胡云峰脸色铁青离开回了胡族。
他的生父胡凯早在前年就被免了刑部尚书的职务,被派到河南道当都督去了。
如今的刑部尚书是何冬的人,禀公办事,铁面无私。
胡族就是怕刑部尚书依法判两个嫡子流放三千里。
胡云峰的爷爷胡族长只有亲自出面去了庆王府。
一个时辰不到,胡族的人二次庆王府。刘合见是胡族长,只能去把早就睡下的何庆叫起来。
何庆出了屋门,刘合便低声禀报了青楼的人命案。
何庆脑袋嗡嗡作响,面色苍白,喃喃道:“那两个管事就这么死了?”
“王爷,让胡族长在大厅里等着,您先到喝口茶压压惊。”刘合知道自家王爷胆子小,怕他去了被胡族长一吓就胡乱的应下不该应下的事,淡定的道:“王爷,此事跟小郡王没有半点关系。您不要理会胡族长。”
何庆吃了茶,想着刘合说的很有道理,有了底气,便去了正院大厅。
胡族长眼睛微眯,低声道:“王爷,本族的两名奴仆的死,贵府的鑫郡王怕是脱不了关系,此事闹大了对庆王府及本族的声誉都不好。”
何庆眼睛圆瞪。
胡族长见何庆目光惊诧,接着道:“王爷派总管给长安长史递个话,将此案结了,再给本族赔偿两万两银钱,此事就算揭过。”
这件事跟何敬鑫一点关系都没有,胡族竟敢污蔑何敬鑫,还敢让何庆出头去帮胡族把事情摆平,最可气的是还要两万两银钱。
何庆白胖的脸上浮现怒气,起身便道:“送客!”而后也不管胡族长一脸的惊愕,头也不回的走了。
胡族长被请出了庆王府,连着之前要把孙女嫁进去被拒,这已是第三次被庆王拒绝。
胡族长气得恨不得把庆王府的门匾给砸了。
他回去就令人去彻查庆王府的所有人,只要有人与青楼的命案有关系,就死死的咬住跟何敬鑫有关系,倒要看看刑部怎么判。
谁知这么一查,查出来的真相,把他直接气得中风了。
原来此事的幕后人是有着胡族血统的何敬莲,也就是胡族长当年纳的爱妾的外孙女干的,跟庆王府屁关系都没有。
何敬莲这么做的原因是报复胡族的人上个月下毒害得她流产。
何敬莲怀上了东罗马帝国驻定朝使者的孩子,已经快四个月了,使者好不容易有了子嗣,自是对她百般宠爱。
谁知前夫胡云峰妒忌的要死,安排族里的下人混进了公主府,害死了何敬莲肚子里的孩子。
何敬莲自是气得发疯,使者异常愤怒。
夫妻俩一合计,就设下了青楼波斯国美人计,本来针对的是胡云峰,谁知那天这家伙没去,胡族的另外两个嫡子去了,倒霉的跟杀人案扯上了关系。
胡族就把何敬莲与东罗马帝国使者告了。这回胡云峰要让何敬莲丢了公主的身份。
只是胡族的证据不足,没有告倒何敬莲、东罗马帝国使者,还让何冬间接得知了胡云峰害死了未出世的外孙。
胡族的两名嫡子夺下了举人功名,被判流放南地三千里。
至于胡云峰则被何冬传出话来,此生不会让他入朝为官,这断了他的仕途。
李府月静院的书房,李炳听着李云青关于青楼事件后续的禀报,点头道:“不留痕迹。做的不错。”
李云青出了月静院,去给贺氏请安。
贺氏微笑道:“最近长安议论你妹妹小叔子鑫郎亲事的谣言少了呢。”
李云青低声道:“敬焱与妹妹远在陇北,顾不得管敬鑫名声受损的事,我就顺手管了一管。”
谁能想到在青楼事件当中推波助澜的是李府的李云青。
二公主府一座精美凉亭,何敬蓉正在逗弄着小外甥胡然浩。
她得知了丁柔棠成了准郡王妃,惊愕无比,进而想到刘族跟丁柔棠之间的深仇大恨,而她的母族就是刘族。
她实是担忧丁柔棠嫁到庆王府之后,会向李晶晶给她的侄子胡然浩瞧病。
于是她去了皇宫一趟,给何冬、慕容英禀报之后,经过同意准备过两天就带着胡然浩去了陇北。
不一会儿,何敬莲应邀而来,这次仍是没有带着使者。
“多谢二姐为我做了这么多。”
何敬蓉缓缓道:“五妹,昨个父皇跟我说,要我将浩郎过继而后改姓何,你看此事?”
她知道这是何冬的一番好意,让她有了儿子,而且胡然浩姓了何,就意昧着成了何族皇室的人,去了陇北,李晶晶看在何冬的份上,也就会给胡然浩瞧病。
何敬莲喜出望外,道:“好。那就这样定了。”
何敬蓉笑道:“我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事。”
次日两姐妹就去了宫里,由慕容英、邓芸当了见证人,并且写了契约。
胡然浩就这样成为了何敬蓉的儿子,改名字成了何然浩。
胡贤妃直骂何敬莲傻,以后老了肯定会后悔。
何敬莲摇头道:“母妃,我这回流了产,下回就不会了。我这么年青,以后能生许多的儿女。我不会后悔。”
何冬虽说没有让何然浩入族谱,但是册封他为正六品下的承议郎,以后每个月都有朝廷的俸禄。
何敬蓉对此非常感恩。她收拾好行李,带着何然浩坐着马车去了陇北。
时光飞逝,转眼便到了八月初,定朝三年一届的科考会试未因天水大地震、多地水灾取消,而是如期进行。
这一年考生云集了来自各地甚至几年前刚纳入定朝疆土土地城府的举人,还有几百年家族推荐名声好小些威望的子弟。
李云霄做为春季长安府试的第一名兼准八驸马,洪志远做为湖南道的第一名,狄玉敏、白凡鹏及邓族的三名子弟做为大家族推荐的小名士,都成为夺魁的热门人物。
------题外话------
之前有说过,工作非常繁忙累得很,这几天少更点,请亲们体谅。
本月倒数第3天,看在我在这么忙的情况下,还努力保持天天更新的份上,亲们把所有的票投给本文。谢!
章节、10 众俊才定亲事 沙土种马铃薯丰收
张榜的那天,李王府的门奴将早就备好的鞭炮抬到了大门前,只等着官差敲锣打鼓来报喜就放响。
大概辰时末,喜讯从宫里传来了,李云霄得了会试第一。
不到半个时辰,李王府收到了官差送来的喜报,鞭炮齐响,全府上下热闹非凡。
上次科考李去病在会试考了第二名,这次李云霄的名次比他考的好,离殿试考取状元又近了一步。
何义扬下了朝带着何义珏骑马赶到李王府,祝贺李云霄。
此次何义扬仍是以慕容扬的身份参加会试,遗憾的是得了第六十七名,不能进入殿试了。
他对于这个名次很不满意,认为丢了两位师父李炳与狄玉杰的脸。
李家人安慰他,在国事那么繁忙的情况之下,还能在本朝几千名举人当中考进前百名,已是非常不易。
少时,众位少年看榜之后,齐聚李王府。
洪志远问道:“太子,今个早朝可有什么大事?”
何义扬有些自豪的道:“朝廷给了陇北十四个进士的名额,给了我三叔、海哥哥封地四个名额,又给了北地六个名额,今年的进士比往届整整多出二十四人。”
众人惊呼道:“陛下英明!”“本界考生真是有福了,一下子多出二十四个名额。”
何义扬鼓励道:“你们几个都比我强,考入了前五十。殿试就在三日后进行,会试前五十名者参加。祝你们发挥正常,包揽前三甲!”
李云霄跟众位少年道:“如今除去北地,我妹妹、妹夫所在的陇北也需要有能力的官员,你们要是遇到品德办事能力皆好的新科进士,就说服他们到陇北去做官。”
牛浩星扬眉道:“陇北给官员的俸禄、待遇比北地强多了,我看这届会有不少进士愿意去陇北跟咱们做伴。”
三日之后,决定本届前五十名进士命运的殿试在宣政殿大殿进行。
何冬因着玉门大捷心极很好,又见到这么多的少年俊杰,跟上界一样,一甲点了六人。
李云霄与洪志远并列为状元。
李云霄出身李家,生母是前朝状元嫡女,祖父是天下无双的国士李炳。
洪志远是几百年大家族洪族的嫡系嫡子,生父是在建金城书院的院长,祖父是才高八斗的大名士。
狄玉敏、白凡鹏并列为榜眼。
两位榜眼都是出自几百年的大家族。特别是狄玉敏为官两年多,仍是参加科考,并且取得了这样好的名次。
牛浩星、邓区亮的一位曾孙并列为探花。
牛浩星是长安书院牛副院长嫡孙,因容貌生的极为俊秀,又会做诗,在长安小有名气。
二甲共三十人。董七少爷、秦山忆等少年都在其中。
喜讯迅速在长安城传开,众人发现陇北来的少年官员全部都位列一、二甲,而一甲的六人当中竟有四人。
科考陇北风头极盛,让不少的举人起了去那地做官三年之后再回长安参加会试的心思。
“陛下对陇北抱以厚望,吾等辜负陛下圣恩。”
“陇北多种的一季豆子马上要成熟了。臣准备过两日就返回陇北。”
李云霄等少年参加了宫里的酒宴,拜了天子为师,就要急匆匆的返回陇北,只是除去已是准驸马的李云霄,其余人被长辈给拦下进行人生的大事——定亲。
保媒上瘾且口碑极好的李炳将几位少年召集到了四季庄园,又让贺氏发帖子请了众位女眷,装成偶遇赏花,给他们一个互相相看的机会。
相看会结束之后,经过贺氏从中牵线,各家长辈商议,几日之内促了好几对姻缘。
来自潭州商家本人已是二甲进士并是从七品下官员的秦山忆,跟河南道大商族慕容家族的慕容清芳定下亲事。
潭州秦族这几年借李家的光,已成为湖南道最大的商族,虽说远远比不了慕容家族,但是秦山忆的生父秦二为官几年,如今在陇北是从五品下有实权的长史,秦山忆就是中层官员的儿子,身份一下子抬高了。
两人都是经商高手,兴趣爱好有不少相同。
慕容清芳认为秦二这么多年未再娶对亡妻坚贞不渝,秦山忆也会是这样的男子,符合她的要求。
秦二同意秦山忆与慕容清芳大婚有了儿子就能来陇北。
秦山忆为了早日去陇北,跟慕容家族商议,于两个月后在潭州举行大婚,争取两年之内有儿子。
洪志远与白族的小姐—白凡鹏嫡亲的妹妹白凡蓉定亲,将于明年正月在长安大婚。
洪志远乃新科状元,是眼下定朝最有名的少年。
他容貌非常清秀,性子温和,又弹得一手好琴,朝中高官争先恐后的想让他做女婿。
白凡鹏跟洪志远接触几次,怕他被别的家族抢走了,赶紧给洛阳飞鸽传书。
洪志远在相看那日得知白凡蓉同样弹得一手好琴,经家里爷爷、奶奶的说合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董七少爷与林比安的孙女林英定了亲事。
董七少爷的爷爷董腾是大理寺卿,也是三品实职官员,跟林比安一样。
董家也不嫌弃林英曾经定过婚的经历。两家门当户对,亲事定下来,皆大欢喜,大婚就定在下个月。
董七少爷大婚之后会带着林英同去北地。
牛浩星的亲事曾经因着生母白氏曾经在青楼呆过名声不好,亲事不太好说。
这次牛浩星考中了探花,又是陇北的官员,前途无量,由李家牵线跟吕县公的嫡孙女吕荷月定了亲事。
吕荷月嫡亲的叔叔就是丁海涛的大女婿吕丰。
此女容貌秀美,小时候因身体不好,练武锻炼,如今武艺上小有就成就。
她的兄弟在长安书院读书,从他们嘴里早就知道有个文才好还开着面馆会赚银钱的学友牛浩星。
之前吕荷月在武官派小姐当中一直默默无闻,这回跟探花郎定了亲事,一下子脱颖而出。
文官派、武官派的十几位小姐甚至妒忌她嫁给了本界科考最俊的探花。
两人的大婚同样定在了下个月,而后一起去陇北。
除去几位本界的科考俊杰之外,还有一位上界的榜眼梁旭升也在相看会之后定了亲事。
原来李炳曾给梁旭升说过亲事,当时梁旭升对李晶晶念念不忘,非要等到她大婚彻底死心了才肯说亲事,就婉拒了洪族的小姐。
这次梁旭升与狄玉杰的侄女狄筝相看之后,互相心怡,便由双方长辈做主成了姻缘。
梁旭升跟秦山忆一样是家里的独子,担负着传宗接代的重要责任。他家的长辈就算他与狄筝有了儿子,也不放他去陇北。
梁旭升只有老实的在长安书院呆着,对众位少年百般羡慕。
八月底,状元郎李云霄带着陇北的十四名进士回到陇北,受到金城的百姓热烈的欢迎。
十四名进士向何敬焱献上忠诚,全部要求去最艰苦的县城当县令。
陇北的学子纷纷以李云霄、洪志远为榜样,发奋读书,准备三年后在长安上榜扬名。
新出炉不到一个月的状元李云霄成了金城的大热门人物,连着几天都有百姓到焱王府大门口对面的街上守着瞧看他骑马的英姿。
亏得何冬下手快,早就定了李云霄当女婿,不然金城的这些少女得把他抢了。
这一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李云霄、李晶晶骑马去金城远郊视察农民种植的马铃薯。
陇北的土地呈黄色,贫瘠缺水,田地都用来种产口粮的麦子。
马铃薯是第一次种植,农民都不知道它的产量,也不知道它的块茎储存时间长,开始都有抵触的情绪,后来陇北官府为了农民不抵制马铃薯,就下令把马铃薯种植到沙土地里。
农民就把领回来的马铃薯,按照村里种植高手所说的方法按芽眼切成块状种到沙土地里,然后浇点水,之后就不管了。
渐渐马铃薯地上部分都长出绿色茂盛的茎、羽状复叶,还生了白、红、紫色的花,瞧着喜人。
马上就要到了收获马铃薯的时候,农民觉得付出的少收获的就相应少,没有多少期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