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十年代锦鲤运-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鹏鹏要带他姐去看的是村里头新建的复合型大棚。
  他掀开帘子往里头钻的时候,正在忙碌的大人赶紧往外面撵人:“别进来,放蜂呢,小心蛰你。”
  林蕊一开始听成了放风,还吓了一跳,疑惑为啥罪犯要关在大棚里放风。
  难不成现在劳改已经与时俱进到大棚种植业了?那为啥监狱自己不建农场?
  这直接押到村里头,万一他们哗变要逃狱怎么办?
  少女下意识地就将鹏鹏跟苏木拖到自己身后。
  待听见大棚中嗡嗡的声音,刚要巾帼英雄的林蕊吓得立刻拖住两个弟弟拔腿就跑。
  妈呀,蜜蜂,千万不要小瞧这玩意儿。
  上辈子,她们宿舍楼斜对门就有个姑娘上山捡垃圾的时候,不小心叫蜜蜂给蛰了。
  当时她拿胶带纸黏了蜂针,以为没啥大事。
  结果当天夜里,她就进ICU,鬼门关里头走了几遭才保住条命。
  从此以后,林蕊再也不敢招蜂惹蝶,要多正派就有多正派。
  鹏鹏也吐舌头跟着跑了出来,还不忘跟二姐吹嘘:“姐,气派不?”
  林蕊哪里知道气不气派。
  刚才匆匆一瞥,她只看到大棚里头的样子跟她印象中的有些不同。
  不是全都贴着地长,而是分成了上下两层。
  上面的东西看着像是草莓,正开着漂亮的小黄花,下面那些是什么,他实在没有来得及看清楚。
  “下面是蘑菇。”村委书记扛着铁锹走过来,竖起大拇指道,“哎呦,这回可得好好夸夸你家舅舅舅妈,他们可真是给我们郑家村迎来了金凤凰。”
  瞧瞧,这有学问跟没学问可真是大不同。
  同样是种地,他们农民种了一辈子,也想不出什么新鲜的花样头。
  可人家教授就能够想到在稻田里头搞养殖。
  同样是搞大棚,他们最多想着种些反季节蔬菜,可人家教授就知道怎么搞复合立体种植。
  大棚种草莓也就算了,人家愣是在里头加上了蘑菇。
  村委书记给三个娃娃比划,挖垄沟,垄沟,沟土上面种草莓,下面种蘑菇。菌墙拿棉籽壳来打通,起固定作用的就是牛粪。
  林蕊眨巴眼睛,满脸真诚,听不懂。
  村委书记本来还想好好夸一下读过书的娃娃大不同,现在只好咽下喉咙口的话,只能草草表示这样做好处多。
  教授们说方案的时候,就在郑家院子里,鹏鹏听了一耳朵,记得却清楚的很。
  种植蔬果最缺乏的是什么?是二氧化碳啊,有了二氧化碳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要是动植物混合养殖的话,那动物会吃掉植物,还会踩踏。
  但是种蘑菇就不一样啊。
  蘑菇呼吸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可是草莓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材料。
  草莓的光合作用又能给蘑菇及时提供新鲜的氧气。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互需互求,大棚里头的空气循环也没问题了。
  老书记在边上听着憋不住,又开口补充:“好处多了去。这蘑菇出菌菇的时候,出热气,大棚里头的温度就上去了。”
  鹏鹏赶紧抢着说下面的话:“浇水,上面浇草莓,多出来的水就直接浇蘑菇。”
  林蕊脱口而出:“滴灌啊,用滴灌技术多好啊。”
  苏木默默地看了她一眼:“自来水,这儿没有自来水。”
  这就尴尬了。
  林蕊清清嗓子,赶紧转移话题:“那个,咱们还养蜜蜂啊。”
  这下子,老书记忍不住哈哈大笑:“你个城里头的娃娃就不懂了吧。”
  大棚能够保持温度,可是到了冬天,蜜蜂啊蝴蝶啊这些全都蛰伏起来了,根本不出来。
  这时候要是没蜜蜂来帮忙授粉,草莓怎么可能长得好?
  郑家村原先就有位养蜂人,他常年在外头奔波,到了要入冬的时候把蜂箱带着,准备让他们好好歇一冬。待开了春再出去追花。
  结果现在就好了,那两箱蜂成了全镇大棚的稀罕货。
  茎叶类蔬菜无所谓,那些指望吃果子的,可全都要蜜蜂帮忙。养蜂人还因此额外赚了一小笔。
  林蕊看着大棚,积极推销:“蚯蚓,等采摘完草莓跟蘑菇后,直接用剩下的烂草莓烂蘑菇养蚯蚓,这样还省了清理垃圾的钱。”
  她可是特定下过苦功夫好好研究了,蚯蚓只吃腐烂的植物,新长出来的嫩芽人家根本不碰。
  “草莓吸肥,蘑菇也吃肥,蚯蚓粪刚好当肥料啊。”林蕊急得不得了。
  苏木在边上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就知道蕊蕊肯定会提蚯蚓的。
  鹏鹏得意地抬起下巴:“哪里还等到你说啊,姐,教授早就交代了。我妈现在的蚯蚓只卖种,给蔬菜大棚里头供应蚯蚓肥土。”
  林蕊不服气,上次还是她在魏镇长面前推销蚯蚓的呢。
  老书记兀自懊恼,今年还是晚了一步,这要是早点搞起来,现在草莓就能上市。
  那价钱卖的可就高了。
  现在早赶慢赶,怎么也得元宵节往后了,错了一季。
  民兵队长拎着桶往大棚走,闻声笑道:“您老人家可不能什么都占全了,那小龙虾跟茭瓜还等着你忙呢。”
  林蕊眼睛眨巴两下,疑惑道:“咱们还种茭瓜了啊。”
  鹏鹏奇怪道:“二姐,不是你说的吗?茭瓜跟小龙虾混养。”
  林蕊这回真的要跳起来了,她结结巴巴道:“上次不是说鸡头米吗?”
  鹏鹏兴头头地在前面跑,骄傲得很:“薛副教授说了,咱们的茭瓜田最合适,就在那儿建的大棚。”
  原本入秋后收了茭瓜就算了结掉今年的种植,薛副教授指导着大棚再种一季茭白,冬天上市。
  港镇的水八仙在江州全是小有名气,茭白一直销量尚可。
  教授指导着说冬天种茭瓜,田主人能接受。
  那小龙虾其实算是顺带着养的。
  薛副教授正现在大棚外头跟主人家说话,鹏鹏激动地跑过去:“教授,您没走啊。”
  上次教授不是说这个礼拜的机票吗?
  薛副教授皱了下眉头,心情颇为复杂。
  原本他元旦节之前就要走的。
  结果这边是第一次搞水产养殖,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他不得不一趟又一趟往村里跑,那机票自然往后推。
  这回,估计起码得这批小龙虾跟茭白全都上市卖完了,他才能脱身。
  林蕊觉得他实在是书生意气太天真。
  养好了小龙虾还有王八呢,王八起码得养三年才能上市!


第162章 冷血资本家
  魏镇长身上像是装了雷达; 敏锐得不行。
  几个小孩刚跟薛副教授照面; 还没说上几句话; 他就闻着味儿找过来了。
  明明薛副教授过来之前,跟谁都没打招呼。
  茭瓜田的主人一头白发,在村里辈分高; 说话也不讲究,戏谑魏镇长是狗鼻子。
  魏镇长也不生气; 反而自我调侃:“我现在巴不得我是狗鼻子、猫头鹰的眼睛、猫耳朵; 生怕漏掉一点儿消息; 就耽误了大事。”
  他给薛副教授递烟,教授摇摇头; 示意自己不抽。
  魏镇长一点儿也没被拒绝的不快,脸上全是笑,一叠声地感激薛副教授:“哎呀呀,要说人民的大救星; 还是你们。咱们港镇原本凄风苦雨,你们一来,立刻阳光普照。”
  基层政府领导的热情像灶膛里头烧着的火,噼里啪啦; 谁靠近了都烧得吃不消。
  薛副教授不得不身子微微往后倾; 生怕魏镇长的唾沫星子喷到他脸上。
  魏镇长笑嘻嘻的,搓着手; 一张叫风吹得发皴发红的脸凑上来:“那个,教授; 我还想请你给我们支个招儿。你看,这建个大棚得好几千块钱。咱们农民家底薄,就想问问看,大棚里头是不是还能种点儿啥。”
  林蕊严重怀疑魏镇长十二月底截留了一部分预算出来,这会儿怕花不完容易出事,偏偏钱又不多,所以才挖空心思地想折腾。
  她不知道的,魏镇长刚倒卖国库券挣了千把块钱,放在手上生怕变成纸,迫不及待地想要埋下希望的果实。
  薛副教授面无表情,态度谨慎:“这才刚开始,一口吃不成胖子。等到技术成熟后,再试着往里头加其他的品种看看。现在胡乱实验的话,很可能造成养殖品种自相残杀,谁也养不好。”
  魏镇长讪笑着:“您说的没错,就是我们苦巴巴的苦怕了,老忘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也许是他的姿态太过于谦卑,薛副教授都于心不忍起来,竟然主动开口给他支招:“其实你们那个草莓大棚利用得还不充分,可以考虑再种上葡萄或者是西红柿。”
  这两种蔬果都是挂在空中长的,不占地方。
  “这个,你得等郝教授跟顾教授过来再仔细问问,我专业不在这个方向。”
  可单凭薛副教授这句话,就足以让魏镇长激动不已。
  对啊,这个主意好。一个大棚上中下都应该利用起来嘛,这样才是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不仅仅是大棚,他们港镇露天也可以种植葡萄。
  江州人喜欢吃葡萄的,没有葡萄的时候,新疆来的葡萄干都卖得挺好。
  港镇基本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挂着葡萄,就是口感不太好。
  魏镇长觉得这是品种的问题,不同的种子结出来的果儿完全不一样。
  他去市里头开会吃过的巨峰葡萄就很甜,跟他们这边的种不一样。
  他热情洋溢地询问薛副教授的意见,但是薛副教授说话一向谨慎,只摆摆手表示非专业问题,他不清楚,就不发表意见了。
  薛副教授之所以推荐大棚中套种葡萄,是因为大棚在湿润温暖的南方更容易模拟出相对干燥的环境,有利于葡萄挂果后蓄积糖分,口感更好。
  魏镇长立刻强调:“我们港镇自己的葡萄也是很甜的,每次果子成熟的时候,那个香味儿哦,小虫子直飞。”
  薛副教授微微笑:“江南多阴雨,所以虫子也多,但这照样会影响葡萄的品质。打药太多的话,一是增加成本,二是水果的口感也会下降。港镇露天葡萄能不能种好,我不知道。”
  魏镇长卡了壳,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林蕊一时间也有点儿发愣,夏天蚊虫那可是大杀器。
  上辈子她上中学去学农的时候,关于蚊子的美丽传说丝毫不逊色于血腥玛丽。
  嘿,电蚊香?人家蚊子能够在蚊香上头跳舞,完全不屑一顾。
  睡在蚊帐里头千万别靠着边,否则密密麻麻的红点点看得人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
  林蕊想到的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诱捕飞虫,林主席单位食堂就有这么个灭蚊灯。
  效果好不好?林蕊也说不清楚。
  “养青蛙啊。”鹏鹏一本正经地背着书,“七星瓢虫爱吃蚜虫,青蛙吃害虫。有虫子,让青蛙消灭它。”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鹏鹏脸上,小男孩难得害羞起来,要往自己二姐背后躲。
  林蕊护住了表弟,下意识地举起手:“那个,现在养青蛙卖违法不?”
  青蛙也叫田鸡,以肉质细嫩鲜美而著称,三十年后卖的可远比鸡肉贵,跳水蛙的相当受欢迎。
  林蕊隐约记得有社会新闻提到过有部门查处青蛙销售点,怀疑摊主捕捉野生青蛙贩卖。
  摊主梗着脖子反驳,有本事他们自己出去捕青蛙试试。也不看看现在都什么环境,捕捉野生青蛙的成本可比养殖高多了。
  就是不知道现在能不能买卖。
  话一说出口,林蕊觉得有点儿羞耻。平心而论,现在的动物保护法其实执行力度并不大。
  就说港镇水田里头常见的白鹭吧,倒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呢,但在整个江州以及周边以及周边地区都太常见了。
  白鹭啄食庄稼嫩苗的时候,农民要能逮到又怎么会温柔地放它们走。
  薛副教授没有回答林蕊的问题,倒是朝鹏鹏点了点头:“这个主意不错,青蛙捉虫的能力相当强。”
  大约是说到了他的本专业,他的兴趣明显大了些,“青蛙的口感不错,市面上也一直有人收购。养青蛙卖总比从田里头捕捉青蛙卖好。”
  林蕊怯生生地举起手来,略有些羞涩地问:“那个,蚯蚓吃青蛙不?是不是可以养点儿蚯蚓?”
  魏镇长哈哈大笑,揶揄地朝鹏鹏挤挤眼睛:“哎哟,这可要命咯,鹏鹏哎,你姐对你妈的事业比你还关注,你要被你姐姐压一头咯。”
  林蕊煞有介事地强调:“我可不是光为了我舅妈卖蚯蚓。果园里头虫子不是有限嘛,要是你们不想办法喂饱了青蛙,青蛙肯定得逃跑。”
  还有比养殖蚯蚓更合适的吗?蚯蚓可以帮助果园松土,到时候烂葡萄烂叶子什么的也不用担心,直接交给蚯蚓来吃。
  薛副教授微微冲林蕊点了点头:“可以,野生青蛙经常捕食蚯蚓的。”
  林蕊的笑容刚从嘴角出发,魏镇长先激动地拍起手来:“那敢情好,咱们又省了一大笔饲料钱。”
  那一巴掌响亮又突兀,吓得林蕊本能地缩到了苏木后头。
  少年不满地斜了眼魏镇长,觉得这人其他都好,就是老爱一惊一乍的。
  他眼巴巴地看着薛副教授,“要不,咱们葡萄架下再种上草莓?”
  “那个不合适。”薛副教授摇摇头,“露天草莓口感欠佳,做罐头还差不多。但是现在罐头厂已经饱和,我看不少地方正愁销路呢。”
  林蕊激动地举起手来:“做罐头啊,做好了罐头卖给苏联啊。他们那儿正缺吃的穿的呢。”
  魏镇长愣了下,难以置信:“苏联老大哥还会缺吃的?乖乖,他们日子应该过得比我们好多了。”
  薛副教授不以为意地笑笑:“苏联已经被拖垮了。一个国家,如果老子英雄儿好汉,高干子弟占据重要岗位,要求民众吃糠咽菜,对资本主义世界百般诋毁,自己却腐化享受,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
  他朝林蕊微微颔首,“卖罐头给苏联,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卖起来。”
  林鑫奉母命来找妹妹吃饭,没在草莓大棚找到人,她就立刻往小龙虾田里头跑。
  要说妹妹那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个性,记性最长的大概也就是小龙虾了。
  听到“苏联”以及“罐头”之类的字眼,林鑫的眼皮子就开始跳,直觉告诉她不妙。
  胆大包天的妹妹绝对什么话都敢往外头说。
  林鑫快走两步,将妹妹拽到边上,瞪了她一眼,转过头朝薛副教授跟魏镇长礼貌地笑:“这丫头一贯喜欢胡说八道,不用管她。”
  魏镇长却是心生向往:“要是咱们真能把东西拖去苏联卖就好了,那肯定不愁销路。”
  “不行。”鹏鹏侧过头,认真地想了想,“太远了,等咱们的东西运过去,肯定得臭了。”
  说着,他还肯定地点点头。
  众人全都笑出了声。
  薛副教授轻轻地叹了口气:“要是真有门路运过去的话,倒是桩好事。咱们国家重工业基础薄弱,苏联恰恰相反,双方可以互补。”
  今年(其实应该是去年)物价飞涨,各地都开足了马力生产产品,谁的货仓里头都积压了一大批货物。
  可是消费市场已经相对饱和。
  况且国家政策一缩紧,基建项目全停,大批企业停工,人们手上哪还有余钱买那些。
  林鑫理智的很:“这很难,用轻工业产品换重工业设施,我们愿意,人家可不高兴。”
  林蕊却跟他姐唱反调:“事在人为呗。再高门大户,过不下去了还不得上典当行。况且他家典型的政治挂帅,人治大于法治,能操作的空间多了去。”
  上辈子,她上幼儿园小学放寒暑假的时候,经常跟着林主席去单位。
  林主席的小办公室隔壁就是党办会议室,听得最多的就是各种会议。
  每一次一说到反腐倡廉,众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就会将无辜的前苏联拖出来轮一遍。
  耳濡目染的成长环境让林蕊深深地记住了一件事,那就是前苏联在分裂之前,政府腐败问题非常严重,经济改革的失败令他们的处境最终雪上加霜。
  不过好像没打到血流成河,因为叔叔阿姨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提防像前苏联一样的和平演变。
  林鑫拽了下她的小辫子,皱眉道:“别说怪话,旁人的事情,我们少插手。”
  林蕊立刻拖着她姐去旁边咬耳朵:“姐,你知道吗?孙泽的大表哥已经打算去苏联当洋倒爷了。”
  这人的嗅觉还挺敏锐。
  好像当年往返于中俄之间的倒爷相当挣钱。
  一直到三十年后,俄罗斯人还跑到中国来扫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转到俄罗斯去卖钱。
  林鑫没好气道:“他当然能去,一般人哪里能买的到去苏联的票。”
  林蕊愣了一下。
  她看现在出国的人挺多,没想到买票去苏联还有门槛,又不是去那儿定居。
  不过大表哥要是能在那儿杀出条血路来,绝对是挖到第一桶金的人。
  林鑫警告地点了点妹妹的脑袋,压低了声音:“你不许想,这种事情不是你能碰的,别瞎胡闹。”
  林蕊哼哼唧唧,猴着她姐的胳膊不撒手。
  走在前头的薛副教授抬头看了眼天,突然间转过头来看相当老实不客气跟着去郑家蹭中午饭的魏镇长:“你要打算种葡萄的话,那马上就应该搞起来了。葡萄两年结果子。另外就是,比起草莓,我个人更建议你套种西瓜。”
  魏镇长连连点头:“还是教授你想的周到,西瓜的确要比草莓好。那东西放的时间也比草莓长。”
  林蕊积极地强调:“网,叔叔,你可得记好了得结好网,不然肯定会被鸟给吃了。”
  毕竟,青蛙再能跳,也不是鸟的对手,不被鸟吃了就不错了。
  众人笑了起来。
  薛副教授又叮嘱魏镇长:“你动作快点儿吧。养青蛙的话,我建议你养美国青蛙,那个肉质好,市场上卖的开。农大那边有育种,我跟你过去一趟,你也顺便学学怎么养殖。”
  魏镇长连连摆手:“哎哟,教授,你可不能撒手不管。这个,你看,我们一群大老粗,哪里知道青蛙要怎么养。还得您老人家好好指点。不然养不好岂不是亏心。”
  薛副教授算算时间,皱着眉头勉强点了点下巴。
  算了,送佛到西天,这青蛙养殖在国内也的确起步不久,指望他们自己去找资料学习,确实强人所难。
  林蕊拉着她姐的胳膊,憋笑憋到肚子疼。
  薛副教授还打算五月份忙罢了青蛙养殖的事情撒手走人。
  开什么玩笑啊,怎么也得青蛙上市再说。
  魏镇长这个隐藏的冷血资本家,不从薛副教授身上榨取干净最后一滴剩余价值才怪!


第163章 爸爸新任务
  一行六人抵达郑家的时候; 冷菜都上了桌。
  正在堂屋中陪老太说话的林建明赶紧站起来; 走到门口; 过来跟薛副教授还有魏镇长打招呼。
  林蕊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爸,你们厂终于人性化管理,知道要放假了啊。”
  屋中人全都笑了起来。
  郑大夫没好气地拍了下女儿的肩膀:“你又说怪话; 你爸有你爸的事。”
  老太指着堂屋桌上摆着的大小袋子,乐呵呵地问林蕊:“爸爸给你送好吃的来了; 你高兴不?”
  离春节没几天了; 厂里头今儿发了年货; 林建明直接给岳家拎了过来。
  林鑫忍不住抱怨了一句,这厂里的安排也真是的。
  要发年货提前打声招呼不好吗?如果知道今天发的话; 那他们肯定帮忙顺便带回外婆家,省得她爸还特意跑一趟。
  等吃过中午饭,爸爸下午还得回厂里上班去,这不是折腾人吗?
  林建明笑嘻嘻的; 倒是不生气,反而宽慰大女儿道:“没关系,刚好我还有理由出来磨会儿洋工呢。”
  屋里头的人全都笑了起来。
  林蕊拉着苏木跟鹏鹏过去看年货。
  见到小和尚从厨房里头摸出来时,她还故意捉弄人家:“没有你的份哦。”
  无苦才不怕哩; 认真地强调:“嬢嬢说了; 晚上外婆就烧给我吃,我跟老太都吃。”
  屋里头的大人; 看他满脸严肃的样子,全都忍不住笑起来。
  林蕊呲牙; 嘿,这小子,背后有靠山了,就了不起。
  她正要转头提醒鹏鹏,自家的小表弟已经毫无危机意识地跳过去,迫不及待地查看起桌上的大袋子小袋子。
  哇!里头装的有牛肉,羊肉,猪肉,还有带鱼跟一条晒干的咸鱼,剩下的那一小袋是对虾。
  林蕊惊讶不已,哎哟,钢铁厂可真够大方的,年夜饭的硬菜都有了。
  林鑫扫了一眼,却微微的有些疑惑。
  难不成,因为她妈今年出去上学了,厂里头连她那年货都没发,往年的年货可不止这点量。
  外婆端了盆热菜上来,顺便将这些吃食全都收拾进厨房。
  她微微皱起眉头,教育自己的女婿:“哎呦,讲多少次了,不要每次都把这么多年货带过来。你们放在家里头,自己跟孩子慢慢吃,不行吗?”
  她嘴上虽然这样说,却大大方方地将年货展现给众人看。
  直到大家都发出夸奖声,她才心满意足的将东西拎走。
  这就是看货。
  各家女婿孝敬老人的东西,老人们自己也会偷偷比较。
  谁家给的多,谁家的心意足,那是孝顺,周边的人可都羡慕着呢。
  林建明笑了笑:“家里又没冰箱放的,容易坏,还不如带回来大家一起吃。反而热闹。”
  魏镇长笑嘻嘻的:“唉呦,我的林工哎,你可真是过的节俭,照你说你家该早买冰箱了。”
  林建明笑了笑:“以后冰箱会积的卖不出去,我就等他卖不出去时打折再买。”
  林鑫偷偷觑了眼父母的眼神色,怀疑个中有隐情。
  即使是今天厂里发年货,按照父亲的歌,也应该是晚上下班之后再送到外公外婆家来,然后明天一早坐车回厂里头上班。
  爸爸从来都不愿意耽误工作,为什么今天会如此迫不及待?
  看着神色平静如常的父亲,大女儿冲到喉咙口的话,往底下咽回去。
  她转头去招呼争着在老太面前撒娇的妹妹:“好了,赶紧去洗手,准备上桌吃饭。”
  郑大夫也赶紧招呼众人:“上桌吧,教授,镇长,赶紧上去啊,你们可是贵客,必须得坐上座。”
  薛副教授与魏镇长自然要推迟,双方你来我往,僵持了好几分钟。
  林蕊跟着她姐去厨房,将七八碟炒好的热菜端上桌时,那边的上座之争还没有落下帷幕。
  少女偷偷找她姐做了个鬼脸,小声咬耳朵:“这有什么好争的。”
  林鑫拽了下妹妹的小辫子,叮嘱她道:“还不赶紧去拿碗。”
  当姐姐的人,目光不由自主的,又落回到父亲身上。
  少女的直觉是准的,林建明这趟过来,的确是专门找妻子商量事情的。
  虽然早上临走前,妻子跟他约好了,今天下午就回城里头,然后赶紧坐车去趟上海,趁着年前将手上的国库券兑出去。
  但是仅仅几个小时的功夫,林建明也没有办法忍受。
  他需要跟妻子好好商量一下,到底要不要接厂里安排给他的差事。
  江州钢铁厂是一个庞大的王国。
  跟所有大型国有企业一样,这样的庞然大物反应是最迟钝的。
  除非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否则中枢集团根本感觉不到。
  江州钢铁厂的严重问题,是纠扯不清的三角债。
  之前周会计隐隐约约跟林建民说过,钢铁厂的债务有大几百万。
  可是短短数月的功夫,这个数字已经飞速的膨胀起来,达到了惊人的上亿。
  钢铁厂有一亿多的货款没有收回来,同时对外他们还欠了六千来万的账。
  这个惊人的数字后面还会越滚越多,因为大家都陷入了泥潭当中。
  原本都能按期结款的合作企业,现在集体哑了火。
  谁都欠了一屁。股债,谁又都等着别人还账。
  所有人都焦头烂额,就像一团乱麻,无论怎么去理都没有办法找到源头。
  林建明自己心里头也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去找什么症结之所在,不如直接挥出剑,一刀斩断乱麻。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谁又有勇气去拔出剑?即使拔出了剑,谁又允许他斩断这团乱麻?
  几乎所有的大厂领导们都在忙碌奔波,百宝使尽,希望能够尽量讨回一些货款。
  实在讨要不了的,就赶紧想办法去外头找老朋友们借钱。
  到这时候还谈得上什么脸面,各种坑蒙拐骗,什么忽悠招数都使上去,能弄到钱才是真能耐。
  总之,无论如何总要将厂子也撑下去。
  乡镇企业停工的话,涉及到的人也就是几十上百个工人。
  可江州钢铁厂这样的级别,却是足足好几万的员工,后面涉及到上万个家庭。一旦停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厂里领导想来想去,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债务上,必须得把货款赶紧给讨要回头。
  这个时候真不能讲阶级兄弟感情了,必须得亲兄弟明算账。
  也不知道领导班子是基于什么因素考虑,居然安排林建明去充当这个讨债小组的负责人角色。
  知晓点内情的周会计等人都愤愤不平,觉得这是厂里头在变相流放林建明。
  原先林建明可是厂里总工程师的有力竞争人选。
  这下子好了,说起来是委以重任,全厂发展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他身上,可实际上就是流放。
  哪个厂子的总工程师不在厂里头好好抓生产,竟然跑到人家厂里头去讨债?
  嘿!当是穆仁智啊。
  常年跟郑大夫一起搭班的护士气得够呛,觉得厂里头实在是磨盘都没卸,就迫不及待的杀驴。
  为了个人权力斗争,居然罔顾厂子的发展,像林建明这样正值壮年的高级工程师,本来应当是厂里的中流砥柱,现在怎么能边缘化人家。
  陈副厂长找林建明谈话的时候,表情十分凝重。
  从他的角度出发,他自然不愿意林建明跑到外头去要什么债。
  林建明本就是搞技术出身的,讨债这种事情让他去做,根本不合适。
  只是谁都知道林建名是她的人,正因为这样,他反而没有办法帮林建明说话。
  想了半天,陈副厂长只能泛泛地安慰他道:“老林,你在这个厂子呆了也有二十多年了。从学徒工做起,一路到现在,技术业务方面没话说,谁都知道你是呱呱叫的一把手。
  但是行政管理岗位你却没怎么待过。厂里头希望你去外头跑跑,其实也有基于这方面考虑。只有各个岗位都历练过了,后面才好提拔。”
  林建明沉默着没吭声。
  办公室里的气氛越安静,陈副厂长就越不知所措。
  钢铁厂的总工程师到一个临时成立的讨债小组的负责人,这落差巨大的简直叫人害怕。
  他自己也有种无力回天的感觉,说不清未来究竟会怎样。
  林建明沉默地抽完了一根烟之后,轻轻地开了口:“星期天工程师的事情怎么办?西板桥那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