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十年代锦鲤运-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蕊眨巴两下眼睛,表示理解不能。
郑大夫招呼四个孩子去坐公交车的时候,林鑫特地拉着妹妹坐到了后面,给她掰碎了说白这件事。
“爸爸是不是基本上不回老家?”
别说郑家村,就是全国,嫁出去的女儿能回娘家过年的都稀罕。
“爸爸对外婆家的事情尽心尽力,拿外公外婆当自己的爹妈照应。”
林鑫掰着手指头给妹妹算,不说给老人的孝敬钱,每年厂里头发的那么多福利,除了留给家里头吃的用的,基本上爸爸都是主动送回郑家村。
这零零总总加在一起,可远远不止一年五百块。
林蕊腮帮子鼓成河豚鱼,还是不服气:“可是外公外婆舅舅舅妈还有老太他们对我们家也好。”
好不好都是相互的,哪有单方面付出的道理。
林鑫笑了:“叔公叔婆再不好也是爸爸的长辈。人心肉长,要是妈妈对那头不理不睬,时间久了,爸爸心里头肯定不舒服。”
这个中的微妙,哪里是能够放在天平上衡量的。
林鑫叹了口气:“为什么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兄弟姐妹还会吵架,夫妻相处也一样。个中分寸的拿捏,可是门大学问。”
林蕊坏笑,靠在她姐肩膀上蹭来蹭去:“姐,你现在就想着怎么当人家儿媳妇了啊?”
林鑫脸一板,恨恨地揪了下她的小辫子,暗道自己也是傻,跟这丫头说这些做什么。
反正将来蕊蕊也没有公公婆婆要孝敬,哦,唯一的那位公公还是她干爹,对她比对苏木更好。
这念头一冒出来,当姐姐的人忍不住懊恼得要拍脑袋。
她真是被她妈给带歪了。
蕊蕊才多点儿大,自己怎么净想这些有的没的。
再说,就那小子还想讨媳妇,她可得好好把把关。
林鑫看着靠在自己肩膀上,吹着窗户外头欢快吹口哨的妹妹,心里忍不住犯愁。
这丫头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哦。
公交车开了一路,苏木也满心自豪地给自己师弟指点了一路。
好山好水好江州,那前头的港镇可是他外婆家。
“外婆做的糯米藕可好吃,甜丝丝的。”
苏木话音刚落,小和尚的口水就要滴下来。
他前头看着奶奶炒素什锦里头的藕片就犯馋了,桂花糖藕他知道,八月十五的时候师叔会做。但每次都只许他吃一碟子。
“师兄,你在那河里头游过泳吧,里面的水怎么样啊?”无苦兴致勃勃地挥着外头的河流,“河里头有你的味儿。”
他声音有点儿大,坐在前座的郑大夫登时变了脸色,赶紧岔开话题:“无苦啊,要吃饺子还是元宵?”
小和尚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走了,欢天喜地应声:“都要,嬢嬢,我都要吃。”
听到前言的林蕊赶紧也顺着她妈的话题问下去:“妈,外婆怎么又包饺子又包元宵啊?”
郑大夫嗔了女儿一眼:“不是你撺掇你舅妈办饺子厂的嘛。”
林蕊瞪大眼睛,难以置信:“真的?舅妈的饺子厂办起来了?”
如果不是顾忌着人还在车上,她简直就要跳起来。
天啦,舅妈真的当厂长了!
郑大夫无奈地点点头:“你舅妈也是被赶鸭子上架。”
现在镇上不少厂子都停工了,外出打工的人也陆续回乡。
说起来,宁县的领导班子危机意识的确强,已经隐约感觉到大批农业人口身份的工人失业可能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半个多月前,县里头就发文件要求县内各级政府做好迎接安定祥和春节的准备。
郑大夫在心中叹气,他们几个进修的同学凑在一起讨论时,就有人尖锐地提出来,困难才刚开始。
春节对于国人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临近年底,失业的人愿意暂且回家先过年再说。
但是,每年农民工返城的高峰却是在春节后。大批富余农村劳动力会涌向城市,如果城市无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那么势必要造成混乱。
前几年的严打不就是因为知青返城没地方安置,一帮子年富力强的人成天闲着,不出事才怪。
当年中央之所以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固然有帮助农村进行经济建设的目标,但论起最根本最迫切的原因,就是城里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提供给他们,不得不将他们发配到广袤的农村。
现在,政府同样希望农村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既然政策紧缩,制造业被压制发展,那就另辟蹊径,走农产品深加工路线。
下了公交车,林蕊激动地抓着她妈的胳膊,眼睛闪闪发亮:“妈,到底怎么成的啊?”
穿越过来小半年的时间,她已经清楚地明白,现在并非你想开个工厂就能开起来。
这里头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可多了。
私人只能当个体户,跟王奶奶、玲玲姐他们一样。
正儿八经办厂的话,一般人很难搞得赢。
“老书记吗?老书记支持郑家村办饺子厂?”林蕊的脑袋瓜子飞快地转。
电动自行车厂就是村办厂。
郑大夫笑了:“你可以再往大点儿想,是镇上。”
刚刚去掉帽子上那个“代”字的魏镇长,在县领导亲自下乡传达政府会议精神的时候,灵机一动,立刻将速冻饺子给推了出去。
魏镇长存了私心,即使港镇刚刚起步的大棚复合种植养殖业今后能够蓬勃发展,他也不想丢了港镇工业生产的种子。
这速冻饺子是他们镇政府常年备着的加班工作餐。
政府削减开支,食堂大师傅觉得没搞头,每天准点下班,坚决不加班。
魏镇长就直接问郑家村的家庭作坊订了速冻饺子,跟批发的挂面一道下锅煮,加点儿酱油醋,那就是现成的饺面,也省的人家说他天天寡着这群加班的人。
至于那晚刚煮好的汤圆,那是应他私人要求,外婆跟舅妈单独给他们做的。
魏镇长积极地给县领导推销。
这包饺子、包汤圆可费工夫,一条生产线能够吸纳不少工人。
再说无论饺子还是汤圆,都是大家伙儿喜欢吃却又懒得费工夫做的吃食,速冻产品肯定能卖的出去。
另外,饺子、汤圆这些是不是要原材料?
现在工厂停工,大家伙儿都被要求回乡种地,宁县本来就是鱼米之乡,那地里头水里头长出来养出来的那么多东西该卖给谁?
他们的速冻食品厂就是收购大户啊。
也不知道魏镇长是怎么忽悠的,这事儿竟然真被他三下两下给说成了。
县领导拍板,同意港镇搞这个速冻食品厂,县里的副食品商场也同意先进速冻饺子跟汤圆试试。
领导还指望食品厂搞大了,能够帮助县里头其他养殖种植业销售产品。
林蕊目瞪口呆,她才多久没回港镇啊,怎么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
这魏镇长,只要运气不是差到苍天叹气,位置起码得坐到市里头。
第160章 农村新气象
林蕊跑到外婆家; 匆匆忙忙跟老太问了声好; 连锅里头煮着的卤鸡爪跟卤干子都顾不上看一眼; 迫不及待地往镇上跑。
她不亲眼看到她的速冻饺子厂,哦不,是食品厂; 里头还卖汤圆呢,正式投入生产; 她今晚都会睡不着觉的。
林鑫无奈地摇头; 戴好护袖去养鸡场给外公外婆帮忙。
当初信誓旦旦要投资养鸡场的人是她; 现在已经压根忘记还有这回事的人还是她。
现在舅妈一头扑在食品厂上,也压根顾不上养鸡养蚯蚓的事了。
林蕊不认识食品厂方向; 猴在她妈胳膊上,缠着郑大夫带她过去。
郑大夫被她吵得没办法,只能勉强点头应下。
苏木原本还指望压着蕊蕊写一页寒假作业,看现在的架势; 少年也无奈,唯有耷拉着脑袋跟上。
林蕊还有脸强词夺理,跟人家说什么世事洞明皆学问。
那还有说法是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睿智; 她怎么从来都不说?
林蕊立刻转移话题; 热情洋溢地招呼小和尚:“无苦,咱们一块儿去吧; ”
做师兄的人只得邀请师弟:“无苦,你要不要出逛逛?”
林蕊今天心情出奇的好; 对着小和尚尤其慈眉善目:“走吧,那儿又好多好吃的。”
小和尚的唾沫不由自主地充满了整个口腔,他下意识地往下咽了咽,难得抵抗住了吃食的诱惑,一本正经道:“我跟老太说禅呢。”
林蕊好奇:“老太,你跟他说什么禅啊,他就是馋。”
老太笑呵呵地坐在铜脚炉前头,摸摸小和尚的脑袋道:“这娃娃说的可真好,比单田芳讲的都有意思。”
林蕊朝无苦做了个鬼脸,一本正经地叮嘱:“锅里头的鸡爪豆腐干别全吃了,还要卖的。外锅里头焖着的糖藕你自己吃,记得不要让老太喝凉水。”
郑大夫哭笑不得:“你还说无苦呢,你自己什么都搞不清楚。”
“那不一样,这可是我嫡嫡亲的老太。”林蕊抱着老太的胳膊撒娇,“老太你最爱我了,是不是?”
老太笑得合不拢嘴,朝林蕊神秘地眨眨眼睛:“可不是,我们蕊蕊就是回来看老太的。这娃娃都晓得。”
林蕊立刻得意地跟无苦炫耀:“你甭想啦,我老太最喜欢的就是我。”
小和尚深深地看了眼自己的小师嫂,无奈地叹了口气。
不是修行中人,果然少了点儿灵性。
连自己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他师兄可真不容易。
速冻食品厂的前身是冰棒厂,之前一直被舅妈借用设备生产家庭作坊速冻水饺的地方。
林蕊好奇:“那冰棒厂还来吗?”
哎哟,现在冷饮市场单一的很。也大有潜力可挖掘。
除了冰棒、雪糕、蛋筒,咱们还有很多种冰淇淋可以尝试。
就是雪糕,外头裹一层巧克力的要不要来一套?上面撒了碎果仁的那种。
苏木看了眼蕊蕊,觉得她对三十年后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怎么吃了。
李蕊追着她妈问:“夏天怎么办呢?夏天冷饮不是卖的很好吗?”
到时候冰棒厂再重新折回头生产冰棒,那舅妈的饺子厂不就又夭折了。
林母无奈,含含混混道:“先看看饺子厂的生产情况。”
其实就是港镇的领导班子,意见也不统一。
冰棒厂看着不起眼,到了天热的时候,附近几个乡镇的冰棒供应量也相当惊人,不是不挣钱的。
所以最后大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冬天先生产水饺,汤圆。要是卖的不好的话,就赶紧再重新回头生产冰棒雪糕。
林蕊目瞪口呆,还有这骚操作。
都说竞争,让市场经济更活跃。可这样的竞争她真是头回见,一个厂子还两套班子,大家到底算是做什么的人啊?
林母叹气,摸了摸女儿的脑袋,嗔道:“你以为办厂那么容易,麻烦事儿多的去。”
尤其是像弟媳妇办的那这种食品加工厂,需要的机器投入成本大,哪里是自己说要做就能做起来的。
没有镇政府他们的支持,厂子压根就没办法运营生产。
现在,鸟。枪换炮,已经具备了初步生产线规模的饺子厂车间里头忙得热火朝天。
但是,林蕊等人被拒绝进入车间参观。
县里头特地通过夜大请来的食品卫生专家再三强调卫生对于食品加工业的重要性。
首当其冲的,就是以手术间的标准要求生产车间。
在这个流水线上,所有包饺子的工人进入车间前,必须得摘下自己的戒指耳环等配饰,换上消毒好的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好帽子口罩,刷洗好剪干净指甲的手,再戴上一次性手套包饺子。
整个包饺子流程分为和面、擀皮、洗菜、切菜、和馅还有包馅以及合皮,每个流程都有专人负责,一整套的生产流水线。
林蕊在外头一跳一跳的,试图通过门顶上的玻璃往里偷看动静。
魏镇长从后面的厂办公室出来,见她跟只短脚猴子似的上蹦下跳,不由得哈哈大笑:“别跳了,你的个子够不着的。”
林蕊不甘心地瞪着门板,转头说魏镇长:“这就是你们的工作不到位,压根就没有设立供人参观的渠道。”
魏镇长不以为然:“这是做吃的地方呢,可不就要干净,参观个啥。”
母鸡生出来的蛋好吃就行,你管母鸡怎么生蛋的呢?
林蕊一本正经:“可是领导要看的呀。”
只要想做成示范点,获得县上市里头支持的话,那么最不缺乏的就是各路领导下来视察参观指导工作。
这个过程当中,你不让领导看你饺子是怎么包出来冻出来的,你让领导干什么?
人家新闻宣传还要有领导深入一线的图片呢,你拍领导在办公室里头开会有个屁意义。
谁看的出来他跟饺子厂之间有任何联系。
魏镇长愣了下,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咱们就是以手术间的规格建造的生产车间。”
就连进厂上班的工人都是县里头卫校老师做的培训。
谁能开刀的时候,医生让他在那儿参观啊!
嘿,别的她不清楚,这点她还真有话要说。
起码她知道三十年后有些国家的手术间就是相对开放式的。
大玻璃墙隔着,里面的人怎么动手术,外面的家属能够看的一清二楚。
当时国内好像就有呼声,希望能够引进推广。
看不到就代表他们不想看吗?才不是呢。
大家心急如焚,尤其想知道里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就好比你去外面吃饭,那种开放式的厨房操作,总让你觉得更安心。
因为你知道你吃了每一口食物究竟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店家的态度越坦荡,就越显得他们底气十足。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越是藏着掖着的厨房,越叫人觉得卫生质量却堪忧。
毕竟美女总愿意出门转转,多让人看看她的花容月貌。
天天藏在屋子里头不露面的,难免会被人猜测,估计是丑的不愿意出来见人。
魏镇长被她这一通歪理邪说给震在了当场。
他侧着脑袋想了半天,后来忍不住笑起来:“哎哟,你这丫头还真是,想的还挺深。”
跟大部分实干家一样,魏厂长并不耐烦应对领导的各项检查工作。
有那瞎浪费的时间,他不如扎头进厂子,好好琢磨怎样将厂子经营好,到时候拿出成绩来给领导们看,告诉他们食品加工厂大有文章可做。
可现在再仔细一琢磨,好像真是那么回事。
他们港镇的场子可不仅仅是港镇的,也是县领导的后花园。
这一亩三分地上产出来的什么东西,领导要是看不到,就算嘴上不说,心里头也怪不高兴的。
领导一不高兴,那问题可就多了。
魏厂长既然沉下心来想搞经济发展,那最近几年的经济形势变化,他也是好好下了功夫去收集去琢磨的。
因为跟上级领导搞不好关系,原本发展蓬勃的工厂,最后却日益式微的例子,也不是稀罕事。
厂长叹了口气,揶揄道:“看样子,小夫妻即使单立了户头也不成,上面总归还要有个婆婆把着方向。”
舅妈忙罢了出来,闻声忍不住扑哧笑出声,调侃魏厂长:“哎哟,我们的大镇长。怎么啦?嫂子跟婶婶闹矛盾了,等你在里头调停?”
魏镇长琢磨了一下,侧着脑袋沉思,然后点点头,煞有介事道:“你别说,我还真就是个调停者的角色。”
这饺子厂可不就是小媳妇,那上头的领导就是婆婆。
婆媳之间的关系还真得靠丈夫调停。
林蕊在边上想,你可得了吧。
对于饺子厂来说,你就是头一层的婆婆,上面的领导是太婆婆。就看你们婆媳之间能不能一条心,把这事儿给办下去。
少女进不了生产车间,可这并不影她嘴炮指点江山。
郑大夫跟魏厂长不知道去商量什么事情了。
没了如来佛镇着的美猴王,立刻拉着舅妈不停地叨叨。
这生产流水线单靠人工的话,其实效率十分低下,应该实现机械化生产。
和面有和面机,擀皮有专门生产饺皮的机器,还有那个切菜剁馅放料,包括包饺子,整套流程都可以用机器来代劳。
这样动手的人越少,卫生就越好控制。
毕竟,人的手可不是什么消毒液都能用的,机器不一样。
舅妈看她连比带画的,说的眉飞色舞,笑呵呵地点头:“那行啊,舅妈等我们蕊蕊把那包饺子的机器给设计出来,然后咱们就用机器包。”
林蕊立刻激动不已,抱着舅妈又蹦又跳。
舅妈最好了,舅妈从来不泼她冷水,舅妈永远都鼓励支持她。
舅妈,我看好你哦,你以后绝对是当大老板的料。
舅妈忍俊不禁,摸了摸外甥女儿的脑袋,赶紧打发人自己去玩。
不是要设计机器吗?那先把图纸画出来呀,不然人家师傅没有图纸,哪里知道机器该怎么做。
心满意足的林蕊没有再歪缠长辈,跳过去拉着苏木就往舅妈办公室跑。
她找了张白纸,抓着笔就在上面画起示意图来。
一边画,少女还一边不停地嘀嘀咕咕,不时在前面画的部分划上两笔,表示作废了,然后在旁边添上新的内容。
被迫参与机器设计的苏木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决定还是提个现实性的问题:“生产这机子要多少钱啊?这个食品厂能拿得出这么多钱来吗?”
林蕊眨巴两下眼睛,这个恐怕起码得几十万吧,她不是很确定。
食品厂的情况跟电动自行车厂可不一样。
人家原本就有生产自行车的全套装备,重点任务是攻克蓄电池部分。
他们这儿可是从无到有,从零开始,什么都得自己打地基。
林蕊在碰到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难题时,第一反应就是先跳过再说。
没钱就没钱,根本不算事儿。
现在没钱,以后总归都有钱的。
舅妈先手工生产饺子、汤圆,等卖出钱来了,不就有资金投入到机器制造当中了吗?
少女振振有词,拿王奶奶和玲玲姐举例子。
当初她们去夜市摆摊子做生意,成本才多高。
可就是有了那一笔笔的小生意积攒出来的钱,他们现在才能够搬到亮堂堂的店面里头,做长久稳定的买卖。
所以说,现在的重点是先将自动饺子机给制造出来。
林蕊欢喜地哼着小曲儿,哎呀,知识可真是金钱啊。
苏木在边上沉默不语,他没有说的是另外一件重要的事。
或者说,那才是重点。
县里头之所以支持港镇办这个食品加工厂,根本目的还是因为急剧增加的富余劳动力。
领导们指望办出来的厂能够吸收更多的农闲农民,在这种情况下面用机器生产代替人工,岂不是抢了大家的饭碗,县里头能乐意才怪。
少年看着蕊蕊兴致勃勃像是在发光的脸,心中叹了口气,脸上却浮现出笑容来:“那咱们就设计一整套的吧,就是那种按钮一按下去,饺子就送到了冷藏车间。”
林蕊大喜过望,拍着他的肩膀夸奖道:“不错,很好,有魄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过年轻人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咱们还是省省吧。
如此复杂的机器,咱们负责提出大概的需求跟流程就行。
至于具体怎么制作,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处理。
苏木立刻反对,还故意激将林蕊:“你不是说要自己找出来生产饺子元宵的机器吗?怎么现在就认输呢?”
林蕊瞪眼:“我可没有认输,我强调的是专业人做专业事,效率才能够更高。”
姐姐她的聪明才智无限,哪里能浪费在这些琐事上的。
她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她是领导者引领者,提出思路就行。
苏木反唇相讥:“那是因为你没办法脚踏实地,你不知道该怎么做。”
林蕊将手指头掰得咯咯响,狠狠地瞪少年。
嘿,小子,我看你是皮痒吧。
最近姐姐肯定是待你太好了,让你分不清东南西北。
苏木今儿却狗胆包天,居然连躲都没躲,反而认认真真地看着少女:“蕊蕊,咱们一起做这个机器吧,做一台真正属于我们的机器。”
还不满十五岁的姑娘愣了一下,有点儿别扭,现在的小孩子到底怎么回事?说话怪怪的。
不过说的好像她不能做一样。
不就是做个自动饺子机嘛,多难的事情,她肯定能做出来。
一向对自己信心爆棚的少女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应下了苏木的要求。
自己做,不请外援,叫这小子好好看看姐姐的聪明才智。
苏木在心中偷偷的吐了了口气,阿弥陀佛,有这么一桩事情拖着,估计接下来几个月都能消停下来。
这可真是谢天谢地。
第161章 教授思路广
林蕊一直在食品厂外围晃荡了好几圈; 最后才心有不甘地跟着妈妈往家走。
舅妈正忙着呢; 只送他们到厂门口就回头。
上了自行车大杠的姑娘; 突然间想起来,扭头问她妈妈:“你刚才跟魏镇长说什么来着?”
她想跟过去,她妈都不许。
当妈的人瞪了眼女儿:“就你话多。大人有大人的事; 你问这些做什么啊。”
林蕊福至心灵,立刻捂住了嘴巴。
啊!她想到了; 港镇也有邮局呀; 那邮局当初肯定也推销过邮票。
哦; 她妈好聪明,从乡下收邮票; 然后再带到上海去卖,赚得就是中间差价。
少女得意洋洋地小声哼唧:“你不说我也知道,我不告诉你。”
郑大夫警告地哼了声:“你知道就给我闭嘴,哪儿来的这么多话说。”
林蕊偷偷地做鬼脸; 心里头美滋滋的。不知道她妈这回收购了多少邮票。
唉,可惜她对邮票没研究,不然她自己也能在乡下好好找一找,看能不能发现合适的邮票。
郑大夫偷偷的松了口气。
包里头那两万块钱的国库券压的她真是胸口沉甸甸。
在魏厂长再三再四地“请求”下; 郑大夫终于“勉为其难”地答应帮忙收购国库券。
她眼下在上海读书; 周围同学手头基本上都有点儿闲钱,人家不忌讳等着国库券到期以后再兑钱。
所以郑大夫充当起掮客的角色; 帮着港镇或者说整个宁县往外头兑换国库券。
从1981年国家发行国库券开始,各级基层政府手上都积累了大量的国库券。银行以及计生办之类的单位; 那都是重灾区。
这些不能在市面上直接流通的票证,对于急等着用钱的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空头支票。
大家都在找门路兑钱。
魏镇长自从将港镇的那两万多块钱的国库券兑到钱之后,就胆大包天想到在中间挣差价。
他从各个兄弟乡镇计生办手上,以票面六五折的价格收到国库券,再加价到七折,转手给郑大夫,托对方带去江州以及上海转给同事朋友。
现在各个乡镇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原本乡镇企业就是政府挣钱的大头,乡镇企业一停工,大家哪里还来的收入。
魏厂长隐隐约约地猜测,郑大夫也在里头挣差价。
不过他是不介意这些的,想要人帮你办事,人家没的赚头,凭什么要冒这个风险。
要知道郑大夫可是正儿八经的国企职工,这事儿要是被他们厂里头发现了,搞不好就得被开除。
郑大夫心里头也忐忑不安。
离开江州,在上海求学的这段时间,她已经将被厂里头发现会被开除的恐惧暂时抛在了脑后。
现在叫魏镇长那么一番挤眉弄眼,话里有话,搞得她反而心中不上不下的,说不出的不自在。
一时间,整辆自行车上的人都陷入了沉默。
幸亏今天阳光正好,虽然是寒冬腊月,可暖和和的太阳懒洋洋地照在人身上,还是让人觉出了悠闲惬意的味道。
林蕊很快就憋不住,开始兴致勃勃地吹起了口哨。
池塘上结起了薄冰,岸边的垂柳变成了灰色,剩下的草也枯败了,低眉搭眼的没有精神。
只探头探脑的绿意显出了生机盎然的色泽。
“荠菜!”林蕊激动地指着田埂,那宽大绿叶在风中摇摆,诱惑力十足。
荠菜可是个好东西啊,无论清炒还剁成馅包饺子做肉圆,都好吃的很。
郑大夫转过头瞥了眼,顿时没好气:“你个傻丫头!”
这哪里是荠菜,这分明是牛舌头,割了喂小鹅的。
苏木没憋住,扑哧笑出声。
隔着郑大夫的身体当碉堡,林蕊没办法对他怎么样,只能愤愤地先放狠话:“你给我等着。”
郑大夫这个偏心眼的,立刻教训女儿:“等着什么啊?你妈我倒是很想好好见识一番。”
林蕊眼睛珠子滴溜溜直转,煞有介事地宣布:“我当然是带苏木去好好见识一下养鸡场跟蚯蚓场啦!”
郑大夫没好气:“这会儿你又想起来了了?我看前头你稀罕都不稀罕。小猴子下山,看见西瓜就丢了玉米棒子,看你以后还捡不捡得到一个芝麻粒。”
林蕊不假思索:“没关系,玉米棒子跟西瓜都留给舅妈。这芝麻粒埋进土里头,收了芝麻磨成香油也值钱。”
当妈的人停下自行车,看着自己闺女直摇头:“反正什么时候你都有道理。”
林蕊朝母亲做了个鬼脸,伸手拖着苏木,欢欢喜喜地朝养鸡场跑。
现在郑家的养鸡场经过了扩建,已经初步成规模,很有些现代养鸡场的味道在里头。
外公外婆正在忙碌,看到林蕊赶紧招呼:“别跑进来哈,里头脏着呢。”
林蕊沿着养鸡场转悠,眼睛到处滴溜溜转悠,好奇道:“”蚯蚓,我的蚯蚓厂呢?”
她妈一巴掌呼到她的肩膀上:“讲什么怪话,这又成了你的?你的东西可真不少。跟个土匪一样!”
林蕊委屈:“妈,刚才不是你说我忘了我的养鸡场跟蚯蚓厂嘛。”
外公外婆都笑了起来。
鹏鹏跑过来招呼他二姐:“姐,我带你去看好东西。”
小男孩双眼亮晶晶的,欢喜的很,大姐跟他说了,家里头又来了个小伙伴。
和他差不多大,以前是个小和尚,可有意思了。
林蕊立刻打击表弟:“你可留点儿神,那小和尚可不是凡人。我跟你说,做好思想准备,等你回去的时候,老太眼中就只有他了。等爷爷奶奶还有你妈回家跟他坐一桌吃顿饭,保准他们嘴里头念叨的全是小和尚。”
孩子,至于你,那就是明日黄花,早已过气。
鹏鹏不以为然,相当潇洒地摆摆手:“没事,这样才好,省得他们天天盯着我,我才烦的慌呢。”
少女冷笑,呵呵,这饱汉不知饿汉饥。
让他好好饿几顿,尝尝那小和尚的厉害,他就知道以前自己有多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鹏鹏要带他姐去看的是村里头新建的复合型大棚。
他掀开帘子往里头钻的时候,正在忙碌的大人赶紧往外面撵人:“别进来,放蜂呢,小心蛰你。”
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