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零年代纯女户奋斗史-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越想越伤心,心里的委屈怎么都没办法压下去,终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惊天动地。
他如果一直倔着,没准韩学忠面子上下不来,还真要冲过去动手,但是他坐在地上不管不顾哭了起来,小孩子弄的脏兮兮的,从放学到现在都饿着肚子,大哭声都不能掩盖肚子“咕噜咕噜”的响声,真是又气又好气,还觉得有点可怜,不知不觉间心肠就软了。
张淑琴拉了半天都没把儿子拉起来,气的回头直瞪丈夫:“你不能过来抱峰峰一把?”
韩学忠蹲下来去抱韩峰,没想到这小子挣扎不休,边哭边嚎:“反正你不相信我,我才不要、不要跟你回家……”他哭的直打嗝,死命在韩学忠怀里挣扎。
韩学忠原本憋着一肚子火,但在找儿子的过程中听王宝山夸了许多次韩峰这学期在学校的表现,又被杨桃呛了一句,奔忙了半夜,又是焦心又是懊悔,方才威胁要打不过是面子上抹不开而已。
一旦那股气儿泄了,心肠软下来理智也就恢复了:“我打了你你还不认我这个老子了?”
“我又不是……又不是你养的猪养的狗,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我饿死也不要跟你回去!”韩峰态度坚定,也不管在场有多少人,大哭大闹,撒泼打滚的架势都拿出来了。
韩学忠很尴尬。
杨桃提醒他:“韩叔叔,你还没跟韩峰道歉呢。你冤枉了他,就应该向他道歉!”
韩学忠脸都黑了,只听说过儿子向老子认错的,几时听说过老子要向儿子道歉的?他小时候也没少挨亲爹的揍,就算是被冤枉了难道还要找后帐不成?
可是韩峰听到杨桃的话,挣扎的幅度居然小了,哭声也降低了八度,似乎在侧着耳朵听动静。
韩学忠迫于无奈,头一次纡尊降贵的向儿子道歉:“是爸爸错了,不应该冤枉你,也不应该打你,是爸爸错了!”
韩峰哼唧两声,小幅度的挣扎了两小,嘟囔:“我就是不跟你回去。”
张淑琴向他使个眼色,韩学忠无奈再接再厉:“王老师也说了,你这次进步很大,爸爸不应该冤枉你。”
韩峰眼泪还在流,扭过头不说话,但不再扯开了嗓门大哭了。
这天晚上,韩学忠在继向儿子道歉之后,回家又被老子抽了一顿。
韩老爷子枯坐了半夜,儿子才进门就指着他骂:“跪下!”
韩学忠自从十八岁之后就再没被老子揍过,没想到人到中年,重温旧梦,再次尝到了棍子的滋味。
第四十六章
韩峰后来向小伙伴吹嘘他的“英勇事迹”; 重点突出他的“宁死不屈”; 亲爹的“屈尊认错”,在班里赢得一片羡慕的目光。
班上不少同学还面临着跟父母一言不合,有可能就要感受一番男女混合双打的生活,凶器从鞋底尺子衣架到铁砂掌无影腿等; 要是敢犟嘴抗议,惩罚加倍。
学校老师跟家长的双重威严之下,大部分同学都是老鼠胆,老实听话。也有个别同学顶风作案; 三不五时犯在家长或者老师手里,只能老实认栽。
韩峰以前就是顶风作案的一员; 不过这次期中成绩彻底改变了他的思想。
韩爷爷揍过了儿子,搂着大孙子安抚了许久,还有零花钱做奖励,一边夸孙子一边瞪儿子。
周一下午开班会之前,韩峰桌边围了一圈同学,听他讲此次离家出走所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
“……我还从来没见过我爸这么老实,以往都是他想揍就揍我; 现在他嗓门大点,爷爷就吼他; 说峰峰都考这么好了; 你还想干啥?奶奶说他不知足; 让他别再犯牛脾气。反正我算是看出来了; 只要成绩好; 爷爷奶奶就会给我撑腰!”韩峰已经开始遥想将来在家里横着走的情形了。
话说韩学忠以前不是没有揍过儿子,只不过揍儿子的理由太过正当:学习成绩太烂啦、在外面闯祸啦。
韩爷爷跟韩奶奶倒是想护着孙子,可是被韩学忠一顶“干涉教育孩子”的大帽子扣下来,两位只能坐壁上观,连发表意见也要斟酌再三。
围观同学频频点头,对他的总结深有体会:“对啊,成绩好了爸妈都特别好说话。成绩不好连家里一条狗都不如!”
大人在一起喜欢攀比自家孩子,小孩子在一起吐槽自家父母也是经久不衰的话题。
韩峰一拍桌子:“对啊,成绩好了零花钱也有了,说话也管用了。我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咱们能取得好成绩,都是桃子姐的功劳,选班长是不是都应该投她一票啊?”
演讲完毕,趁着上课铃声还没响,韩峰疯狂为杨桃拉票。
他的提议获得了一众小弟的赞同:“对啊对啊,这次成绩拿回去,我爸妈都高兴坏了,星期天还给我做红烧肉吃了。”
韩峰对他怒目而视:“废话少说!”
柏小梅把脑袋埋在臂弯里,耳边是教室里同学们的说笑声吵闹声,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她同桌用胳膊肘子撞她一下,小声跟她说:“小梅,你别听韩峰瞎嚷嚷,他后面才几个人啊,班上大多同学还是希望你继续当班长的。你放心,我一定会投票给你的!”
患难见真情,柏小梅感觉的抬起头,红着眼圈说:“谢谢你小兰,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杨桃听着后面闹哄哄一片,趴在桌上直乐:“韩峰真是……生命力旺盛。”
小可怜似的被大家在教室后面找到,次日就能跑到公安局家属院门口等他们,还特意请了她跟孟阳吃饭,又跟着去新华书店,任劳任怨替孟阳背了一堆小人书送回家,周一到学校就没消停过,恨不得满教室蹦跶。
孟阳跟着笑,扭头喊了一声:“韩峰,你今天的作业写完了吗?”
他的话就跟定身咒似的,让手舞足蹈的韩峰脸上笑容忽然消失,手脚都规矩了,老实坐了下来。
王宝山踩着上课铃声踏进教室,把手里挟着的教案放到桌上,随便讲了几句话之后,就开始宣布:“现在开始,本学期班干部竞选正式开始,自荐也行,同学们举荐行了。”
班上孩子们已经举手开始举荐同学,杨桃跟孟阳都在被举荐之列,苗小兰举荐了柏小梅,换来她感激的一眼。还有人举荐韩峰,直惹的这小子急急推脱:“我不当我不当!”
王宝山忍俊不禁:“别急别急,竞选也不一定能选上。”
举荐的跟被举荐的也不觉得这是多尴尬的事儿,笑成了一团。
大家都把自己心中的班长及副班长的人选写在小纸条上,折起来收了上去,王宝山随意点了两名同学唱票,以及在黑板上计票。
最关键的时候,所有同学都屏住了呼吸,班上只有单调的唱票声,以及计票的同学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声音。
柏小梅紧咬下颌骨,不错眼珠的盯着黑板,看到杨桃跟孟阳后面一个又一个的正字正被添上来,连韩峰后面都有半个正字了,而她的名字连一横都没有,心提到了嗓子眼。
唱票的同学拆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纸条,拆过的一堆,未拆的越来越少,她怀疑的看了一眼同桌苗小兰——她说要给自己投票的。
最后一张小纸条计完,柏小梅看着自己名字后面孤零零一横,代表着此次竞选自己只获得了一票,她心都凉透了。
王宝山带头鼓掌:“这学期正副班长在同学们的监督下已经选出,正班长是杨桃同学,副班长是孟阳同学!没有当选的同学也不必气馁,只要努力下次竞选还有机会。”
同学们在他的带领下开始鼓起掌来,苗小兰小声跟柏小梅邀功:“小梅,你的一票还是我投的。玲子芬芬她们平时老是围着你转,竞选班长都不给你投票。”
柏小梅眼圈都红了,一声没吭。
——她那一票还是自己投的。
班长竞选让她一下子感觉自己生活在孤岛上,原来大家都不喜欢她,但现在她不敢跟苗小兰撕破脸。
她害怕被孤立。
她害怕一个人。
相反,她还讨好的向苗小兰笑了一下:“谢谢你小兰,放学我请你吃冰棍。”
**********************
小孩子尤其喜欢扎堆,最怕的大约就是被同学或者小伙伴孤立。
韩峰呼朋引伴,身边啸聚了一班不爱写作业跟他“志同道合”的同学,但是自从他跟杨桃跟孟阳相约去过一回新华书店,现在两人荣升正副班长,他比自己当了班长还高兴。
连他也觉得自己的朋友圈子的素质因为杨桃跟孟阳加入而有所提高,不必这两人盯着他就先敲着桌子催促另外几个难兄难弟:“别给班长丢脸,赶紧把作业写完了交上去。”
有他的协助,杨桃跟孟阳倒是省心不少。
孟阳投入半学期所赚重新购置了一批小人书,还邀请杨桃:“你要不要去我家看书?我爷爷的书柜里也有不少书。”
他除了喜欢看小人书,也读别的书,有些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阅读量早就远超同龄人。
杨桃十分遗憾:“今天不行,我干妈跟我妈去道班站打听我小妹妹的消息,上次她去杨家庄回来大病了一场,今天回来也不知道会怎么样,我要赶紧回家。”
不知为何,她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总觉得小三子一时半会找不回来。就算是找到了刘立国,他们家把人藏起来也抢不到。
孟阳也多少知道点她家里的事儿,在小树林把钱利索分了就催着她赶紧回家。
杨桃跟杨杏赶回家的时候,周婉正陪着吴英玉掉眼泪,不必问就知道结果了。
“妈,妹妹是找不回来了吗?”杨杏儿率先问了出来。
吴英玉眼泪直往下掉:“不知道。”
她跟周婉一大早收拾完了坐车去道班站,倒是找到了现在的站长,那人态度也很好,上周刚从公路段开会回来,讲起一件事情。
“刘立国是武市辖下的村子里出来的,但听说他家祖籍是徽州的,来这边支边。现在调到武市的某个乡镇公路段去了。”
铜城市与武市皆属同省,但是永喜县隶属铜城市,与武市相邻,坐车也总要六七个小时。
至于那位道班站长所说的武市某个乡镇公路段坐车过去要几个小时,完全不知道。
回来的路上,周婉提议向永喜县的派出所报案,让警察帮忙寻找。
两人在派出所坐了一个小时,派出所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当初送养的经过,听说父母皆在场,并非拐卖儿童,便委婉的劝说她们:“国家法律虽然禁止非法收养,但是你们这种属于
私下送养,也不好立案,不如你们自己找到孩子,跟孩子的养父母协商解决?”
吴英玉把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警察身上,听说不受理,再三恳求:“同志,求求你帮我找找孩子吧?求求你!”
派出所的人也很是无奈:“民间送养没办法立案,当然如果你们找到孩子,两家协商不成也可以走法律程序,请求民事调解。”再三强调:“你们先要自己找到孩子。”
这个结果大大出乎吴英玉的预料,还是周婉再三相劝,才把她带回来。
第四十七章
从铜城辖下的永喜县坐大巴前往武市; 数个小时的大巴车摇的周婉跟吴英玉几乎快散了架。
到了武市之后; 前去武市公路局打听消息; 几经辗转换乘小巴拖拉机,最终在第三天中午找到了驻守在平临乡道班站的刘立国。
平临乡是武市辖下不起眼的一个乡镇,若论繁华程度,大约还比不上铜城市的永丰乡。
道班站就建在省道旁边,刘立国听到有人找他; 见到周婉尚不明白,待她身后的吴英玉出来; 面色已经变了。
“我不认识你们。”他转身就要走。
吴英玉上前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犹如长途跋涉找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哪里肯随便就松开手。
“大哥; 你真的不认识我了吗?四年前你们夫妇俩去我们家抱养了我家小闺女; 我记得清清楚楚。”
刘立国被她拉着胳膊; 略微有些恼:“当时就说好的,往后断绝来往,你拉拉扯扯做什么?放开我!”
吴英玉那么胆小懦弱的一个人; 这几年虽然有所改变; 到底本性难移; 她瑟缩了一下,不想惹恼了刘立国,不由就松开了他的胳膊。
“大哥; 求求你让我见一面我闺女好吗?”
刘立国被松开之后; 冷冷说:“当时就说好了的; 哪有反悔的道理。你满世界打听打听,谁家送出去的孩子还有跑来再联系的道理。就算是你告去公安局也没用,孩子我是不会让你见的!”
吴英玉原本的打算就是见到了孩子再商议,免得打草惊蛇让对方把孩子给藏起来,可是没想到刘立国非常强硬,根本不给她见面的机会。
这一招吴英玉也试过了根本行不通,派出所都不肯立案,只让她自己找孩子养父母协商解决。
“大哥,让我见见孩子吧求求您了!”吴英玉想起当初小三子当初被送走时候的情形,就觉得心如刀绞,只恨不得给刘立国跪下。
刘立国的态度很是坚定:“孩子我是不会让你见的,你死了这条心吧,往后也不必再来了。”
“大哥,您也是当父母的,也知道做父母的有多疼孩子,当初您也瞧见了,我根本就不愿意把孩子送走啊,大哥求求您让我见见孩子吧!”吴英玉膝盖一软就跪了下去,抓住了刘建国的裤角呜呜直哭,哭的人气噎断肠。
“你们这是做什么?”刘立国只觉得眼前的女人强人所难,不可理喻。自从计划生育之后,多少人家超计划生育的女儿都送了人,是生是死亲生父母只要生了儿子,根本不会再回头多瞧一眼,骨肉血亲就此陌路,怎么轮到他家收养个闺女就这么多事?
周婉也觉得心酸,她陪着吴英玉一路寻过来,给她打了多少气,没想到对方根本不肯给她见的机会,后面多少话根本没机会讲出来。
“大哥,看在她这么可怜的份儿上,让她见见孩子吧?”
刘立国生气的朝后直退,看吴英玉就跟看个疯女人一样,几乎要咆哮了:“你跪下也没用,孩子我是不会让你见的。你见了孩子接下来是不是就要跟我说,要把这孩子接回去自己养?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这些人怎么想的,当初为了生儿子把闺女送了人,现在生了儿子就想把闺女也接回去,早知如今何必当初!”
吴英玉哭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还是周婉替她解释:“大哥你别生气,我这个妹妹想孩子都快想疯了。她也没生儿子,当初她就不愿意送走孩子,这几年跟前夫离婚了,带着闺女过,一直放不下小闺女这才寻过来的,大哥你瞧在她可怜的份儿上,让她见见孩子吧?!”
刘立国根本不为所动:“我凭什么让你们见孩子?见了孩子告诉她身世,让她跟着你们回去?那我们这几年岂不白养了?”当初收养是为着什么,现在回头让她见亲生母亲,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道班站值班的统共两个人,外面这么闹腾,之前已经进去的同事也出来了,问他:“刘哥,怎么回事啊?”
刘立国面上挂不住,黑着脸催促吴英玉跟周婉:“快走快走,再不走我就赶人了,见孩子你就别想了,早点死了心回去吧!”
周婉见他态度实在太过坚定,生怕再留下去闹的更难堪,不好疏通,只好把吴英玉拖起来,跟刘立国好声好气说:“大哥,我们先找个地方住下来,明天再来找你,你好好考虑考虑吧,什么条件都行,多少钱都行,只要答应让我们见见孩子。”
吴英玉满面泪痕连连点头:“只要您开出条件来。”
“我像是卖孩子的人家吗?!”刘立国面色铁青,开始推搡两个人:“赶紧走赶紧走,住下来也没用,以后也别再来找我!”
吴英玉满怀希望前来,迎头就被泼了一盆凉水,还掺着冰碴子,从头凉到了脚心,整个人都有点失魂落魄了。
周婉跟她在平临乡找了一处小店住了下来,点了两碗揪面片,她呆呆坐在桌前,一口都吃不下去。
“周姐,他态度这么坚定,会让我见孩子一面吗?”连见一面也这么难,更何况是要回来了。
周婉从来都是心直口快,见她这副样子,也不愿意粉饰太平:“看他的样子很难。”在吴英玉眼里的光一点点黯淡下去之后,她才又说:“吃饱了饭咱们去道班站蹲守,再打听打听他家住哪儿,找到他家里去就能找到孩子了。找到孩子再想办法。”
她的话对于吴英玉来说不啻于溺水之后抓到了一根浮木,牢牢抱着不松手,她端起碗大口大口吃起来,眼泪落在面碗里,和着面片一起艰难的往下咽。
“你说的对。”
周婉见她吃起来,略松了一口气,也跟着端起了碗来。
杨桃儿跟杨杏儿姐妹俩早早就懂事了,这次吴英玉准备出门寻小三子,跟她们姐妹俩商议过了,归期未定,让她们姐俩自己生火做饭,照顾好自己,留了些生活费就带上所有的存款走了。
孟阳听说她妈妈最近出远门,天天从家里带吃的来学校,有时候是面包有时候是包子,有时候是个大红苹果。
孟奶奶照顾着全家的伙食,重点照顾对象是孟阳兄妹俩,家里的水果零食都要时常补充,还有小儿子从省城捎回来的东西,都留给两只馋猫。
孟阳原本对水果零食的兴趣一般般,但这段时间需求量上涨,喜的孟奶奶跟孟爷爷夸:“阳阳最近要长个子了,比以前吃的都多,天天上学拿东西吃,回家还饿。”
杨桃儿天天吃着孟阳提供的小灶,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拍拍他的肩向他许诺:“等将来我发大财了,你想吃什么我就请你吃什么。”逗的孟阳直乐。
韩峰天天在杨桃桌边转悠,见的次数多了也有样学样,带零食给杨桃,五香瓜子香酥花生,还有本地产的沙枣子,吃起来又涩又酸还带着些甜味,回甘却悠长,让人欲罢不能。
自从他中期考试成绩突飞猛进,韩学忠大闹一场之后得知那是他的真实成绩,韩峰在家里的待遇提高了不止一个标准。
韩爷爷跟韩奶奶更是不必再顾忌儿子,恨不得韩峰要星星连月亮也一块给摘回来。
杨桃桌肚里天天有人往里塞零食,她发出由衷的感叹:“还真别说当官有当官的好处,你们一个个都来贿赂我,是不是不想写作业?〃
孟阳属于乖乖牌学生,每天的作业按时完成,字迹整齐的让王宝山恨不得每堂课都夸他认真,更何况违纪的事情从来都不干。
她这话分明是讲给有“前科”的韩峰听的。
韩峰狗腿的凑过去向她表忠心:“桃子姐,你放心吃,作业我会按时交的,你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
杨桃摸摸他的狗头:“知道就好,乖啊!”
就在这样逍遥的生活过了足足有半个月之后,吴英玉跟周婉终于风尘仆仆的回来了。
平临乡像个吸人精气的盘丝洞,正常人走一圈回来瘦了大半,风吹吹就要倒的模样。
吴英玉瘦了足足有十几二十斤,这几年养的好气色也没了,眼窝深陷皮肤腊黄,周婉的脸色也没好到哪里去。
如果不是知道她此行原因,杨桃都要怀疑她妈出门一趟染了毒、瘾回来了。
后来听周婉说,她们在平临乡的道班站守了多日,跟踪刘立国回家,结果发现他平时是住在道班站的。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回家,才发现家里只有他们夫妻俩,根本没有孩子。
吴英玉急了,冲进去就要问,还是刘立国媳妇告诉了她们:“孩子早就送到老家去上学了,你们也别想着讨回去,我们是不会让你们见孩子的。”
对方态度太过坚定,无论是哭泣哀求或者拿钱来,对方都不同意让她见孩子,并且表示孩子生活的很好,让她不必再牵挂。
哭哭闹闹蹲守跟踪折腾了半个月,好好的人都快折腾疯了,周婉直觉再留下来吴英玉都要魔怔了,才以两个干女儿在家乏人照料,催促吴英玉启程回家。
第四十八章
从武市回来之后; 吴英玉在家休息了两天。
杨桃姐妹俩见她闷闷不乐; 各出奇招哄她开心; 但总是不能让她振作精神。
这日放学归来,杨桃把路上买的两个冬果梨清洗干净; 拿其中一个掏核,里面放冰糖蜂蜜; 炖在火上隔水蒸起来,跟杨杏儿说:“妈有些咳嗽; 蒸个冬果梨止咳。”
吴英玉浑身无力; 半躺在炕上说:“你这丫头胡乱花钱,妈不要紧的。”
她一向身子骨不错,没想到武市一趟倒把人给折腾病了; 才回来只觉得浑身无力; 躺一日感冒咳嗽找上门来。
杨杏儿笑笑:“妈你别担心,桃儿有钱。”
三年级就要求写钢笔字了,有的同学也还在用铅笔。杨杏儿班上大部分孩子都有钢笔了; 自动铅笔几乎也是人手一支; 只有个别同学没有。
吴英玉去找孩子的时候; 杨桃儿用赚来的钱给姐妹俩各添了一只自动铅笔,还拉着杨杏儿去百货商店把她一直心心念念的那只钢笔给买回来了。
房间里有些冷; 吴英玉又病着,姐妹俩便把炭炉子升起来。杨桃儿低头去看火; 状似无意说:“等咱妈将来赚多多的钱; 想干嘛就干嘛。”
吴英玉最想干的事儿就是把孩子找回来; 孩子的话入了耳便让她心里一顿,不由念叨:“想干嘛就干嘛?”
杨桃儿是个特别务实的人,上辈子就信奉没男人可以,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因此到死都是单身狗,一生钟情于工作。以她的想法,吴英玉的困境归根结底在于她的经济没有独立才被夫家欺负,连自己的孩子也保不住。
而现在的问题是经济虽然独立了,但还是不够强大。
她加好了炭,把锅坐到火上,走过去握住了吴英玉的手,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妈,你还是赚多多的钱吧,这样就算是将来小三子长大了过的不好,咱们也能帮她过上好的生活。要是将来找到她,咱们也穷的没钱,不但帮不了她还拖累她,到时候能怎么办呢?”
吴英玉生性懦弱,能走到今天也是被现实一步步逼出来的。从武市回来之后,她就跟被人抽了主心骨似的提不起精神。
杨桃儿站在她面前,小孩子的眼神清澈到不含一丝阴霾,仿佛从来也没有感受过生活的艰辛,可事实上她是个最为早熟的孩子,从小就不哭不闹,仿佛知道自己的出生就不受人欢迎。
这孩子主意大着呢。
吴英玉苦笑:“妈除了做饭,别的也不会,哪里就是挣大钱的料?”但孩子的话却让她心里一动,她说的未尝不是这个理。
没想到杨桃儿还真有应对,她从书包里翻出一个本子,摊开其中的一页摊开在她面前,指给她看:“妈,你走了之后,我把你能做的会做的都记了一遍,看看有哪些是可以赚钱的,还真有一条我觉得不错。”
吴英玉拿起来看,上面写着足足十几条,有的打着对勾有的打着叉,有两条拿红笔圈起来的四个字,分别写着酿醋、酿酱。
“我们来县城几年,醋酱都是在外面副食品店打回来的,妈也说过多少回了,外面的醋跟酱油都比不上你自己做的,不如先做些试着卖卖看?”
吴英玉家里田里一把手,从小就跟着吴婶子酿醋酱,嫁进杨家之后做的醋酱左邻右舍都说好,她还从来没想过做这两样来买。
“要是买的好咱们就注册个厂子,开个酱油醋厂,妈也弄个厂长当当!”
饶是吴英玉没精神,也被她的话给逗乐了:“厂子都是国家的,厂长得是多大的官啊?亏得你敢想!”
这时候都是国营厂,永喜县地处西北内陆,做生意的都还是小打小闹,改革的春风吹的并不深,街边冒出来的多是旅店饭馆小吃摊,应季的果蔬,或者从外地贩回来的日用百货,自己开厂单干的还真是稀奇。
“敢想才敢干啊!”杨桃儿态度坚定:“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呢?”
杨杏儿对吴英玉的手艺深有体会:“我还记得以前在杨家庄妈做酱,每次拌酱都会给我酱豆子吃,可香了。自己做的醋酸酸的还有股香味,县城的醋根本就不酸,酱也不好,妈真的可以试试。”
吴英玉被两个孩子鼓励的提起了一点兴致:“不过也是,副食品店的醋加的水太多了,味道怎么能厚呢。”
次日吴英玉就上街买糜子、青稞、大麦、各种豆子,拿到磨面坊里磨成糁子带回来,又跟外面相熟的人家讨了一副废药渣煮水,等水滚沸了之后,过滤了倒进盛了杂粮糁子的盆里闷一会,捏成饼放在铺满了长草的炕上,等待烤干成醋曲子。
还未到烧火炕的时候,吴英玉就开始烧炕,倒让周大娘好奇不已,还跟周大爷嘀咕:“听闺女说吴英玉没讨回来小闺女,不会是精神出了问题吧?还没到冷的时候倒把炕给烧起来了。”
周大爷一心扑在孙儿的学习上,再说男人心粗,哪管别人家生活的细枝末节,架着眼镜研究周志刚的功课,不耐烦的回她:“你管那么多干嘛?要是实在想知道,进西厢去瞧一眼不就完了嘛,那么多话。”
没过两日,吴英玉又从外面用三轮车载了一张旧床板回来,母女三人费心巴力弄进了西厢,周大娘就更好奇了:“她不会是……把咱们家房子又租了个人吧?或者……找男人了?不然好好的搬张床进来干嘛?”
周大爷:“你要想知道自己去问啊,跟我嘀咕有什么用?”
周大娘果然去了西厢,才进门就发现炕上铺盖全都卷了起来,铺着麦草的炕上摊着许多饼子样的东西,而旁边的床已经支了起来,看起来母女三个把炕腾了出来另作他途,睡到床上去了。
“吴英玉,你这是在做什么?”
杨桃正在写作业,代替她妈说:“周奶奶,我妈要酿醋酱来买,以后你就可以不用去副食品店买了,直接吃我们家做的。”
“你妈……真会做啊?”周大娘一辈子没下过田做过别的,围着灶台过到了如今,醋酱这种东西一直都是外面买的,倒是知道隔壁田大娘会做,但人家那是自己做来吃的,偶尔送她一碗,她吃着跟副食品店的也没什么区别嘛。
杨杏儿卖力为家里发展第一位客户:“周奶奶,我们以前在乡下的时候,吃的醋酱都是我妈做的,谁都夸我妈做的好呢。”
“大娘,您别听这俩丫头吹,我就是……想着老做些吃的去买,不如再捎两样东西也不费劲,想想醋酱谁家都要吃,不如做来试试。”吴英玉嗔一眼两个孩子,向周大娘解释。
周大娘半信半疑的回堂屋去了,还跟周大爷念叨:“也不知道能不能成,杂粮豆子的倒是买了一堆回来,我先还当她要卖什么新的吃食,没想到是要做醋酱,要是不成,可别糟蹋了东西。”
在周大娘犹疑观望之中,吴英玉埋在炕上长草里面的醋曲子渐渐开始变色了,从最开始的粮食本色渐渐变红,最后竟是色红如老抽,也全部干透了。
吴英玉拿到鼻子下面闻闻,十分满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