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零渔家小奶狗-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离车站斜对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家民贸公司,经营物品齐全,陆春归带着姐弟几个,小心地走过了马路,来到了民贸公司门口。
几个孩子昂头看着门口的大字,又从大字一直往上看去。
陆鑫掰起了手指,边数边说,“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哗,这楼好高呀!这是四层楼!”
小脑袋昂着,眼里闪着惊讶和激动。
陆春燕:“是真的好高!这次来县城真是开了眼了!”
陆鑫,“这楼这么高,不会塌下来吗?”
小小的童音有些高,甚至还有些恐惧。
陆春归感觉到有些目光已经飘向这里。
她不禁有些不自在,感觉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那样被人轻视围观,便说道,“四层楼算什么,结实得很,别说四层楼了,就是二三十层的楼也不会塌下来的。”
“呀?还有二三十层高的楼?怎么可能,这世界上有这么高的楼吗?”
陆春归笑道,“怎么没有,多得很呢,只不过咱们这小县城没有。”
陆鑫悠然神往,“我真想看看三十层楼的高长啥样子。是不是比我们镇上的大公岭还要高?”、
陆春燕:“二三十层楼?是不是首都才有那么高的楼啊?”
陆春归摸了摸陆鑫的头,“不止是首都,好多大城市都有的。你们想看呀,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就可以去大城市看高高的楼了。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来县城……”
突地有人笑了一声,“真是异想天开,大学是什么人都能考的吗?一群青蛙也想做梦考大学!”
陆春归回头,只见一个年约十八九岁的少女站在她们身后,那人穿了件红色的蝙蝠衫,下身是宽大的蓝色喇叭裤。
陆春归本是被“一群青蛙”几个字搞得有点生气,但一回身看到说话的人是这副打扮,不禁笑了。
这两件,分开来,确实是八十年代十分流行的打扮。
可见这少女应该家境不错。
可是,这少女本就生得矮,身材属于矮胖型营养过剩的,目测勉强一米五,又加上肥肥的一身,更是显得人矮了。
她淡淡一笑,拉住了陆鑫,“走,我们进去吧!”
而少女的眼睛,在陆春归回头的一瞬间便睁大了:好漂亮、好漂亮的姑娘!
不但她漂亮,另外两个也漂亮!
可穿得那么土,再漂亮也是乡下妞!
少女鼓足了劲,准备吵一吵,可陆春归脸上的怒气变成了莫名其妙的笑,居然转身没听到一样,准备走进商场去了。
见她们一点回应也无,少女就好像一拳头砸在了棉花上。
她看了看与自己同行的小胖子一眼。
这小胖子倒是比她高了不少,不过也是个胖子,两个面容有几分相像,正有些失神地看着陆春归的背影。
少女心里升起了一股无名火,冲着陆春归就喊,“喂,你站住!你站住!那个乡下来的!”
陆春喜、陆春燕不禁回看了几眼,陆鑫骂道,“你才是乡下来的!你才是青蛙!”
陆春归道,“不要理他们,快走,我们有正事有办。”
不过是个看不起乡下孩子、自以为是城里人、自带优越感的少女罢了。
陆鑫:“可是她骂我!她骂我们是一群青蛙!”
陆春归道,“不要理她。”
陆春燕不解:“为什么?挨了骂就缩头?这不像你啊!”
二姐的变化也未免太大了。以前可是个不饶人的性子,跟外人骂架的次数多得数不清。
陆春归笑道,“不与傻、逼论短长,你们不知道吗?快点了,卖文具的在那里,你们想好买什么样的笔盒了吗?”
陆春归最后的这句话,姐弟几个其实不解其意,但总算听懂了骂人的那两个字,不禁笑了起来。
后面的少女气得七窍生烟。
第88章 割舍不下
陆春归领着姐弟们几个往文具柜台走去; 并不在意自己说的话可能得罪了人。
其实陆春归心里头有些意外; 她本不应该是这样暴躁和有攻击性的,对于这种中二少女; 无视就是,但终究还是忍不住骂了一句傻、逼。
说谁一群青蛙呢?她是从那一世来的人; 见过的世面; 走过的地方; 根本不是这个穿着红配蓝的中二少女可以想象的。
说到底; 少女若是骂她一个人,陆春归可以无视,但连带着骂上陆鑫、陆春喜、陆春燕; 骂上了她的家人,陆春归就不想忍受了。
刚穿过来时,在这个家的生活确实不算太愉快; 但这段时间的相处下来,一起炸油条、煎虾饼、出海唱歌看抓鱼、捉螃蟹; 朝夕相处的生活,已经让陆春归跟这几个孩子之间有了牵绊、有了联系。
要不然; 她也不会这样大出血地让姐弟们一同读书、一起买衣服。
有饭一起吃,有酒有起喝,有活一起干; 有架自然也是一起打。
那文具柜台的样式跟小镇上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一模一样的款式; 一模一样的材质; 一点创意都没有,唯一显得与小镇大气一点的就是这柜台更长一点,上面摆着的物品而多一点。
光是笔盒一类就摆满了柜台的一层,此外还有削笔刀、钻笔刀、橡皮擦、铅笔、钢笔、墨水等,琳琅满目,样式花色繁多……当然这只是相对小镇上来说,在陆春归眼里,这些笔盒着几乎都是一个样式的,就是那种老式的铁皮铅笔盒。
陆鑫一眼就看上了封面上画着一只美猴王的铅笔盒,他听陆春归讲过大闹天宫的故事,陆春归借了沈青岩的连环画,总要装模做样的读一番,闲来无事便读给了陆鑫听。
“我要这个!我要这个美猴王!”陆鑫嚷着。
“买这个需要票吗?”陆春归问道。如果要票,她就到别处去买。
那售货员一眼看出眼前几个孩子穿得比较土,但几个小姑娘都长得漂亮,尤其是说话的那个,皮肤白净,让人一看就有好感。
“现在都不用票了,有钱就行,就是这个笔盒有点贵啊,一块钱二毛钱一个呢。”售票员说道,“你要不要看别的,这个也是铁皮的,不过不带磁铁,这个便宜一点,一块一毛钱。”
多个磁铁,就多了两毛钱。
不过陆春归不计较这些,她看了看柜台,“大姐,春燕,你们俩也挑个自己喜欢的。”
陆春燕和陆春喜上前隔着玻璃看里面的笔盒,只觉得铁皮笔盒上面的画很多好看的,穿着漂亮大裙子的洋娃娃公主吸引了她们的眼睛,“这个是白雪公子和七个小矮人吧?”
陆春归点点头,让售货员拿了几个摆到柜台来,让她们好好挑选,然后打开陆鑫看中的那个看了看。
陆春喜眼光瞟过来,说道,“我看这个好,这个上面还有乘法口诀。”
那铁皮盒外面印的是美猴王,里头还印着乘法口决。
陆鑫昂头问陆春归,“二姐,我就要这个!”
“好,喜欢就买了。”
很快每个人都挑选好了自己喜欢的笔盒,接着又要挑选书包、本子、铅笔等文具。
铅笔这倒是没有什么好选的,都是一个款式,就连上面印的花样也只有几种。
书包类型也十分匮乏,整个柜台都看不到一个双肩包,只有一条肩带的长挎包,材质也简单,只有两类:普通的棉布和帆布。
棉布的容易清洗,但也容易脏;帆布的清洗费劲些,但是耐用耐脏,缺点是只有蓝色和藏青色。
不过棉布书包的颜色也丰富不到哪里去,也是篮色为主,有的包了些白边或是黑边装饰,还有的别出心裁车了个蝴蝶结在上边,也算是新颖款式了。
陆春归看到陆春喜的目光一个停留在一个粉色的蝴蝶结书包上面,看得出她很喜欢这个,便让售货员把那个粉红色书包摆在柜台上。
几个孩子,各有各看中的书包,不一会儿柜台上摆了七八个书包,很快也就定下来了。
售货员本以为这几个小姑娘只会看半天买个笔盒了事,没想到她们笔盒是人手一个,书包也是每人一个,倒是笔大生意,不禁有些好奇起来,跟看着最有派头的陆春归聊了几句,得知她们一家四个孩子都要上学读书,眼神里的惊讶就更深了。
这个年头,一家人能供四个孩子读书,可真不容易,这家的大人可真够会挣钱的。
没多久,几个人挑好了自己需要的文具,陆春归便去结账,一共花了二十来块钱。
陆春喜看着陆春归一张张地把钱数给售货员,颇为肉痛。
这些可怜的钱,本来是不需要花这么多的,但是陆春归坚持刚开学一定要用好的学习品。
买完了文具,陆春归又带着大家去了服装部。
每个人都挎着书包,书包里装着新买的笔、橡皮擦等文具,鼓鼓囊囊的。
这之后,陆春归又带着大家去买了衣服。
这个时候的成衣不多,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裁布请裁缝做。但是裁缝的审美眼光实在不怎么样,创新那是没有的,只知道墨守成规,沿袭着师父、前人的方法做衣,做出来的衣服简直是千遍一律。
而工厂里出来的成衣就不一样了,款式新颖,用料颜色也偏向鲜艳明亮,很受年轻人的喜爱。
而陆家的几个孩子,从来没有奢想过能够拥有一条成衣。
能有新衣服穿就不错了,没有补丁、不起毛边,多好啊。
至于款式什么的,这时候的孩子们,还没有什么款式的概念,乡下孩子穿的衣服款式都差不多,大家都一个样。
因此当陆春燕等人看到服装部那些奇装异服时,都是又好奇又喜欢。
粉红色的半身裙、喇叭裤、牛仔裤、蝙蝠衫,各种各样的衣服挂在了服装部的墙壁上,甚至还有两个塑料模特儿就在柜台旁边站着,一身打扮显得特别大气、上档次。
陆春归挑了件粉色的半身长裙、陆春喜挑了件格子衬衫和蓝色的裤子、陆春燕、陆鑫也选了自己喜欢的衣服。
从民贸公司出来,大伙儿可以说是满载而归,各个身上都挂着包、提着袋子,一股欢喜而又感激的空气流动在众人身边。
是能干的陆春归让他们有了这样的生活,有了新书包、新衣服。
就连本对读书不感兴趣的陆春燕,看在新衣服的份上,也觉得读书是件好事了。
逛了大半天,大伙儿都累了,在车站旁边,陆春归买了茶叶蛋、包子、汽水这些东西,陆鑫终于喝到了他很想喝的汽水。
吃喝完毕进了车站去坐车,突然见遇见了熟人:沈青岩。
“好巧啊!青岩,你也在这里。”陆春归笑着朝自己的合作伙伴打招呼。
沈青岩不动声色,“是啊,好巧。”接着看向她们手中的大包小包,“你们这是买东西来了?”
陆春归点点头,“要开学了。小沈老师,以后恐怕就不能再请你当我的老师了。这段时间,谢谢你了。”
小沈老师几个字一喊,沈青岩脸上就现出了一抹红晕。他皮肤白,因此脸只要变红了一点点,都很容易看出来。
“怎么不可以了?我还可以继续教你啊。”沈青岩是急的,开学以后,那种一起到野外看书吃烤鸡的日子就要结束了吗?
“开学了,你也得上学啊!你也得好好读书考大学,我怎么能因为我自己的事情而耽误你。”陆春归眼中流露出感激之意,不过她的感激,倒不是出于感觉沈青岩教她读书,而是感激沈青岩提供的美味烤山鸡,现在一想,就有点舍不得。
“我?我考大学?”沈青岩指指自己。
“对啊,我觉得啊,你肯定考得上的,你那么厉害,懂得那么多。”陆春归随口奉承了两句,她心里想的是沈青岩擅长捉山珍海味,实在是厉害极了。至于肯定考上大学什么的,那是她昨天听了陆春喜对她的期望,就顺口转送给沈青岩罢了。
可沈青岩望着她亮晶晶的眼光,那含笑的目光中在他看来仿佛包含着一种热切,一种鼓励,就像夜间行驶的渔船在茫茫大海中终于看到的灯塔。
他有些激动,“真的?你希望我考上大学?”
“那当然了!考上大学多好啊!我喜欢和有文化的人打交道,要不然我自己为什么也要去读书呢。”陆春归指了指路边的饭馆,“你饿不饿,我请你吃饭吧,正好这边有个饭馆。”
陆春归说得自然,在她的意识里,沈青岩“教”了她不少文化知识,又信任她、让她出海参与分成,可以说是借鸡生蛋,让她有了这么一大笔收入,请沈青岩吃个饭自然是应当的。
沈青岩先是摇头,随即就赶紧点头。
于是,已经吃过了茶叶蛋、包子填肚子的陆家姐妹们,又接着开吃了。
在县城的饭馆里吃饭,对她们来说自然是新鲜的体验,饭菜可口好吃、又有新衣服穿,陆家姐弟都觉得好像是掉进了福窝里。
而沈青岩还纠结了一件事,“春归,要是我去读书,那渔船怎么办?不抓鱼了?”
“你家的船,又不是缺了你就转不过来。以前你小的时候,你阿妈一样可以把船打理好啊。”陆春归笑道,“你啊,打鱼不是正途,你这个年纪,好好读书、考大学、去见世面、去看看繁华的世界,这样不好吗?”
沈青岩知道陆春归所说的繁华的世界,就是他母亲经常讲的“外面的世界”。沈母也期望儿子长大了能去外面的世界,但是沈青岩从来没有把这话给听进去过。
可今天听陆春归这么说,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抵触。
反而觉得陆春归的声音很好听,好听的声音说出来的话,也十分悦耳、十分有道理。
只是他对这里的一切、这小渔村的潮汐浪花,以及那渔船上随同陆春归一起捕鱼唱歌的欢乐生活,有许多的割舍不下与留恋。
第89章 心意
“如果我继续读书; 家里的渔船; 就不能赚大钱了。”沈青岩有些惆怅。
话出口,他就觉得自己表达得不到位; 又加了一句,“我出海; 跟我妈出海,效果是不一样的。”
他希望陆春归懂得他的言外之意。
陆春归笑容不变; “读书不影响打鱼啊,我们还有周末。可打鱼打一辈子……就不能看外面的世界了。”
陆鑫在旁边插嘴; “二姐,外面的世界; 是不是楼更高、饭更好吃?”
陆春归笑着点头,“那当然。”
“那我也要好好努力,读书考大学,去看三十层高要楼房。”
一股志向在小男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到那时候; 我要是再回到昌城来,就不会有人敢说我们是一群青蛙了吧?”
陆春归拍拍他的肩膀,“有志气。”
能读书是好事,做为出身贫寒的渔村孩子,再也没有比参加高考更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往上跨越一个阶层了。
陆春归毕竟活了那一世; 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清楚。
可惜的是; 那一世的她; 并没有在高考中胜出; 没有挤过那条独木桥。
今生的陆春归,原本也没有想过读大学这条路,但陆春喜居然说相信她能考上大学,要卖油条供她读书,却是燃起了她心底的一种欲望。
她本想通过打渔经商,就可以赚钱成为富姐儿,可以安稳富足地过一生。
可那一世没能考上大学,也是她心里的遗憾。为生计所迫,她没有条件复读,只能回家,然后嫁人,本来嫁得也不错,可惜几年后就成了寡妇。
她没有抓紧通过大学改变命运的机会,运气又不好嫁了个死得早的丈夫,以至后半生辛苦做活,养活一双儿女,生活得十分艰辛,直到孩子们都上了大学、各自工作以后,没有经济负担,她才轻松起来。
可惜轻松的日子也没过几年,她便穿来了这里。
上辈子她曾经匮乏的金钱,这辈子估计不会成为她的烦恼了。
那赚了钱以后,有了更多的钱以后,她做什么呢?
突然间,陆春归觉得自己需要新的人生目标。不仅仅是赚钱而已。
她没有体验过大学生活,这辈子应该去体验一下啊!
虽然她前世没有考上,但是离考上的分数也差距不大。这一世,有了前世的基础,更有了成年人的毅力和心性,她能考上的机率是很大的!
为何不尝试一下呢?
陆春归的眼里燃起了希望之火。重活一世,当然是不要重复上一辈子的人生路啊,上一世过得其实不是那么痛快的。
而在沈青岩看来,陆春归一说到读大学,一说到外面的世界,顿时两眼发光面颊生辉,那神情,就好像是她眼前放着天底下最好吃的山鸡。
她这么喜欢外面的世界?
沈青岩以为她和他一样,都只喜欢海上的生活,看那潮汐潮落,云卷云舒。
此刻他才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陆春归喜欢的,并不仅仅是这小渔村里的小树林和大海。
还有她更喜欢的地方。
陆春归喜欢读书,她会读大学,将来会到城里去,看三十层高的楼,穿最漂亮的衣服,吃天底下最好吃的美食。
沈青岩脑海里出现了这个画面,突然觉得,陆春归就应该是这样的。
是他太自私了,以为她是一朵开在海边的灿烂的野花,美在林中无人知。
其实,陆春归本应该是这样的,她生得那么美,人那么好,本就应该有热热闹闹的人生。
一直犹疑着不知道是继续读书还是参军的沈青岩,突然间找到了自己人生和方向。
她去哪里,他就跟着去哪里。
他喜欢出海打鱼、载星月而归,可是,如果那星月下没有她的身影,那一切都将归入虚无,什么海浪星空,都只是无意义的背景。
打再多的鱼,赚再多的钱,生活再自由不受拘束,可如果看不到她,那这种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小县城的小饭店里,沈青岩明白了自己的心意。
他喜欢她,去哪里都要看到她。
她希望他读大学,那么,他就努力读书,考上大学吧。
至于家里的船……陆春归不是说了吗,他们还有周末。周末还可以驾船出海,体会海风拂面、海鸥飞翔的生活。
陆春归并不知道,自己的寥寥数语,就改变了沈青岩的人生轨迹。
她改变的不仅仅是沈青岩的人生轨迹。
那日回家后,村里人看到这一家孩子都各自挎着个书包回来,都是惊讶不已。
陆春归坦然相告,她们一家都要上学了。
村人震惊之余,又纷纷表示惋惜遗憾。
“今天早上你阿妈卖的油条不是你做的吗?真是太难吃了!”
“简直不是人吃的!”
“春归,你们都上学去了,以后我们上哪里买油条去啊?”
“总不能又吃今天那样难吃的油条吧?要不是同村人,我都想叫她赔钱了!”
……
陆春归并不意外,出门前她就知道陆二婶悄悄在厨房那里鼓捣油条了。
也有的大婶试图劝,“春归呀,你都快嫁人了,还读什么书呀,就做油条卖不好吗?”
陆春归笑笑,“我想读书。油条我以后就没时间卖了。”
“真的不卖了吗?”一片哀嚎声,众人都感到很是失望。陆春归的虾饼油条,就只能是回忆中的了吗?
陆春归脸露歉意,她没想到她不做油条了,村里人会这么失望。
想了想,她说道,“我阿妈跟我学过做油条,不过可能她年纪大了,学会不东西了。不过我大姐就不一样了,我大姐油条做得可好,平时也是大姐和我一起做的。以后周末要是有时间,说不定大姐和我还能有时间再做点油条,给大家伙尝尝鲜。”
“那趁着还没开学,你们这几天多做点吧!明天我们都来买油条吃!”
“对啊,明天多做点!我们都爱吃啊!虾饼也做一下吧!”村里那些平时爱吃油条虾饼的,都求着陆春归再做一点。
陆二婶今天卖的油条,在村里被人唾骂。陆二婶逼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个三十多岁的鳏夫,村里人对她印象就不好;加上近来她回了娘家好久没来,还听说在托媒人帮她相看合适的男人,村里人对她的看法就更大了。
这男人才死了没多久,孩子也还小,就急着改嫁寻出路了?
平时少来往,也就没有什么说,现在吃了她那难吃得让人想自杀的油条,便不给面子地臭骂起来了。村里人都是有分寸的,看在陆春归的面上,只说陆二婶的油条难吃,别的却是没有多说,生怕把陆春归给惹恼了,甭管母女俩关系好不好,人家到底是母女俩。
听着村里人的请求,陆春归点了点头。而在门内躲着偷听的陆二婶,则气歪了鼻子。
她真的是年纪大了,学不会东西了吗?
陆二婶又是恼,又是难过、又是怨恨。
而陆春归一家姐弟要上学读书、开学后不再做油条的消息,很快就飞遍了村里。
大安村就这么点大,平时饭后村里人都喜欢到村口大榕树下乘凉聊天,传递消息,相当于每天晚饭后都在开个不太正式的村民会议。
好在陆春归答应还要再做几天油条。
第二天陆春归的油条才到村口就被一抢而空,又出现了刚卖油条时的那种排队也买不到画面。
大家伙儿都说她做得太少了。
这可是陆家的绝版油条、绝版虾饼啊!几乎家家户户都派了人去村口等着买,陆春归就只做那么一点点,自然是供应不上的。
哪怕是那些本来手头不太宽裕的人家,想着这是最后几次吃虾饼的机会了,都咬牙带着一家子去吃油条、虾饼。
虽然陆春归答应过周末也可以做一点,可谁知道她以后周末会不会做的?现在先吃到才是要紧的。
陆二婶看着村口人群涌动,抢着买油条的盛况,真是一肚子气,就是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做出来的油条就不行。
看来她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开学时,陆家几姐弟都上了学。
这个时候还没有学籍之说,想入学,只要找校长就成。
陆春归要读五年级,校长自然不能同意,但当看到陆春归拿起一本书读得流畅以后,就放行了。
至于数学题么,那倒是不用担心,陆春归天天卖油条,那算数自然是会算的,也不用担心她数学跟不上。
能识字,有理解能力才是关键。
陆春归顺利通过了校长执行的简单入学考试,报名读了小学五年级。
陆春燕没有那个本事,只能跟着陆鑫从一年给读起,心里则暗暗发狠,一定要用功,早点跳级往上读,不要跟陆鑫这个小朋友呆在一个教室里,简直是耻辱,还得看护着他,像母鸡护着小鸡一样。
村里有小学,陆春归、陆春燕、陆鑫三个就近在村小学读书,而陆春喜要到镇上的中学去读初三。
陆家四姐弟都去读书,连那么赚钱的生意都不做了,一时间成为了大安村的特大新闻。
第90章 顺眼
开学后不久就是中秋节; 王强拎了些月饼来到村里; 借着看望老村长舅舅,顺便想吃吃陆春归的油条虾饼; 看看那张让她惦记许久的脸庞。
尽管邱海生已经对他说过,陆家连榨油厂的年轻厂长都没有看上,更加不可能看上他一个土里创食的农民; 可王强就是不甘心放弃; 还想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
所以王强拎了两盒月饼; 这是他去县城的月饼厂弄来的,现在到县城买糕点已经不用票了; 但是弄到这些月饼还是很费事,因为出产量很少; 他是托了人才弄到两盒的。
一盒自然是送给老村长; 另外一盒想提去陆家。
直接提亲; 想必无望,但他有耐心,他可以一点一点地渗透。
可一到村里,便先是听老村长说了陆春归全村还债的事; 然后又得到了陆家四姐弟都去上学读书的消息。
王强不解,“她是不是疯了?好好的钱怎么不挣了; 去读书?她这么大一个人,都可以嫁人了; 学校肯收她?”
老村长道; “她直接读了五年级。我问过刘校长了; 说她字都已经认全了,直接读五年级没问题。这丫头,全身上下就透着一股常人没有的聪明劲儿,听说就跟她大姐学习了一个多月,硬是从大字不识的文盲,变成能识文断字的学生了。”
王强还是重复那句话,“她是不是疯了?聪明劲儿是有了,可傻劲儿也不少,哪有好好的生意不做,跑去读书的?什么年龄就应该做什么事,这才是正事儿啊!她都十几岁了,还去读书?我真是不知道她的脑子里想的是啥!”
王强恨不得掰开陆春归的脑子看看,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稀奇古怪的想法。可惜他没能早些把她弄到手,不然的话,他一定会让她打消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好好地去挣钱做正事的。
现在王强只觉得一个满身都是钞票的钞票人儿正在离他而去,而他一点掌控力都没有,这让他充满了懊恼。
看着王强的表情,老村长摇了摇头,“孩子,你现在还不明白吗?春归确实是很不错,你看上她,是你有眼光。”
“我当然有眼光,可还是差了点,没早点看出来春归竟然这么厉害。”
如果他能够预见陆春归成为村里风云人物,预见到陆春归这么会挣钱,就凭她那十里八乡无人能及的姿色,他早就在陆春归身上动心思了。
老村长又摇了摇头,“春归这孩子,心大着呢,志向也远着呢,脑子里想的都不是平常丫头们能想出来的事。王强啊,你眼光好,春归的眼光也不差,所以,你不用在她身上浪费时间了。”
老村长是觉得春归很不错,如果能嫁给自己的外甥,那当然是他喜闻乐见的事。
可惜,一个连月赚上百的生意都毅然抛下、决意读书求学的人,她的眼光,肯定不会停留在像王强这样的农村小青年身上。
关键的不是“农村”两个字,而是这个农村小青年没有文化。
陆春归的举动,还有陆家四姐弟全都一股脑儿去读书的行为,彰示了陆春归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与决心。
陆海康已经走了,陆二婶一心改嫁,陆老头是个没有劳动能力的瘸子,下不了海种不了田。
陆家现在是靠陆春归撑着的,那四姐弟的学费,自然也是陆春归出的。
邱海生有点看不明白,他看出陆春归读书的决心了,但是读书就不用吃饭了吗?
现在四姐弟都读书了,也不摆油条摊子了,一家人的吃穿从哪里来?陆春归就算摆摊这段时间挣了不少,可坐吃山空,又能维持多长时间呢?
这样想的,不仅仅是老村长,很多期待着再吃到油条虾饼的村里人都是这么想的。
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却断定,最长不出一年,陆家的油条摊子肯定能摆起来。
实际上,陆家确实在村口摆了个油条摊子——不过,摆摊的是陆二婶。
只不过,她做的油条实在难吃,只能算是把生面粉给加工成了熟的面粉,至于说味道,那也是难以言明的难吃。
陆二婶本以为做油条是件轻松又赚钱的事情,既不用风吹日晒,又能有大把的钱赚。
可她亲自做油条摆摊子以后,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