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深空之下-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这套衣服仿佛能知道自己想要做出的动作,从而给予适当的帮助……
实际上,动力甲对个人行动还是有一点时滞的,只是非常非常少,还没有以往的宇航服阻碍大,几乎被控制在无法察觉的程度。
“满意,非常满意!能做到这种性能已经非常不错了!”
于易峰一直折腾了一个小时,才大汗淋漓地停了下来。
他摘下头盔,用手散了一下冒烟的额头,不停地喘着粗气。
使用这种动力装置,并不是说人本身就不运动了。首先要人先运动,它才会跟着运动,所以也需要大量的体能才行。
而且,它本身的运动幅度,比如说奔跑速度等等,不会超过使用者本人的极限,否则很可能掌握不住平衡而摔倒。
“为何要半包围的结构,而不是改成全包围的结构。我觉得……可以干脆代替宇航服。”于易峰有些不解地问道。
在一边观看的丁一东教授笑呵呵地说道:“半包围的结构只是第一代的产品,适合在室内使用,我们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进行测试修改,然后更新换代……全包围结构是以后的方向。”
“我们当然打算用这种动力装置,全面替换笨重的宇航服。”
紧接着丁一东又问道:“目前的动力甲还是有一些缺陷的,你有没有感觉?”
于易峰认真想了一下,然后说道:“平时到没什么感觉,但是高速运动的过程中,时滞感会增大许多,这可能是我跑的比较快,神经比较敏感的缘故。”
“还有……头盔屏幕上的红点是武器准心吧?武器的瞄准系统精度不够高,在微操方面还不够精细……”
他作为文明领袖,当然不需要顾忌什么,有什么不足的就直接说了。
实际上,这种直来直去的对话也正是科学家们所喜欢的,因为它最高效,最直白,不会被误解。
丁一东教授点了点头:“是的,你说的没错,主要还是微操方面。目前的动力甲还不能做到像人类手指那样灵活,这方面需要改进。而且我认为,每个人的装备都应该量身定做过,取得合适的参数,这样才能完善微操……”
“就像你个人的动力甲,应该做的更强,毕竟普通人的数据是不适用于你的……”
于易峰将这套设备脱下,将它整理好,然后认真说道:“丁老,以后改进的工作就辛苦你了。不过我还有一点要求:它必须足够安全可靠!无论是防水、防火、耐腐蚀还是抗重击,它必须有足够的可靠性,不会轻易损坏!”
“如果全面替换宇航服,动力甲就是我们的命啊,可轻易损坏不得。它必须能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丁一东也赞同道:“是的,这也是我们以后的改进方向,你就放心吧。”
第五十九章 三年准备
关于科研方面的问题,于易峰从来就不会指手画脚。专业的问题由专业人士解决,这也是他一直以来信奉的用人理念。
这一批动力甲只是测试型的,人们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进行改进、修正。
按照丁一东教授的设想,他们计划将现在的铝空气电池,替换成更加耐久的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届时整个动力甲的续航能力将高达两个月!
他们也想增添一些智能操作系统,增强动力甲的单兵作战能力以及安全性……
不仅仅是动力甲,其他各式各样的其他武器也在研发当中:包括坦克、无人机、机器人等等。
其中当然也有火药武器,也即更高性能的步枪、机枪、狙击枪、重机枪,其次才是最新式的电磁跑!
火药武器依旧是常规武器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们虽然在太空战中没什么大用,但是,地面的局部战场还是可以用的。
它们被人类使用了这么多年,可靠性好,不容易出现机械故障,一时半会间不会被全面淘汰。
而且,火药武器最大的缺点……后坐力太大的问题,也被动力甲的出现完美解决了!
火药武器,不是不能做的更强,而是人类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住巨大的后坐力。
像AWM军用狙击步枪、巴雷特M82A1之类,如果没有经过严酷的训练,普通人一枪下去,强大的后坐力能把自己的肩胛骨给震碎了。
但使用了动力甲后,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巨大的后坐力由机器承受,人们只要在开枪过程中,稳住自己的身体就行。而且动力甲的出现,也带来了巨大的负载能力。一名士兵完全可以携带几百几千发金属子弹,不用考虑负重问题。
目前新研制的火药武器,子弹初速度更高、威力奇大,完全可以轻易打透地球坦克装甲的地步,想来已经够用了。
当然了,电磁炮则不在火药武器其列,其炮弹的初速度达到10000公里/秒,威力大到不可思议!巨大的后坐力能直接把人与动力甲一举掀飞。
目前的人类科技没办法解决电磁炮后巨大坐力,所以电磁炮这种武器只能安装在50吨级别的核动力坦克上。
这也是让赵耀等军人非常遗憾,除非人类能开发出更强大的,只喷射质子束的高斯步枪……这种武器短期内是没戏了!
除了这些热兵器以外,动力甲的右手边还增添了冷兵器系统。
热兵器总是需要弹药的,无论带的再多依旧有限,冷兵器却可以无限制使用。
其中的研究方向就是高周波武器,将数千赫兹的高频震动递加在材料上,以获得强大的切割能力……不过这种武器还不成熟,对材料要求太苛刻,而且能耗实在太高。
人们干脆在动力甲左手边安装一个电锯,一种用超合金Z制造的高速旋转电锯,效果也相当不错!切割金属就像锯木头一样。
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过去……看似很漫长的三年,转眼间过了两年多。
直到新人类历零零零八年的九月份,所有的动力甲调试完毕,大多数工程也在忙碌中准备就绪。
新造的大批量机器人、挖掘机、无人机、飞船、空艇等等已保存在仓库内,只等待着诺亚号接近尼克斯星。然后就等于易峰一声令下,庞大的战队就会迅速完成登陆工作。
“随着大量材料的运出,诺亚号在两个月前已经脱离了亚光速的状态,在小型核弹以及离子引擎的推动下,目前速度达到24千米/秒。大概还有三个月的功夫,就能到达尼克斯星。”
“……X…003型动力甲将广泛装备到士兵以及登陆工程师。它的金属骨架重量再加上相关设备达到了六十千克,不过其额定运载能力在三百千克以上。”
“……长达四十公里、宽度为一公里的外围环状轨道工程正在实施,工程进度已达到77%,它就像诺亚号外边的一圈圆环。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将在环状轨道上进行飞船的试飞工作。”
人们津津有味地看着每天的新闻联播,随着尼克斯星的愈发接近,他们的心中也愈加兴奋、愈发激动。
这颗行星,距离恒星太远,寒冷而又黑暗,不知道有什么,却是人类离开太阳系的第一步!
人类,充满了斗志!
“环状轨道马上就能完成,采用高磁力加速、减速方案,厉害啊!看来,航天工程以及战争,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催化剂。”
于易峰看着报告上的数据,微微有些感叹。
这几年来的发展实在太快,不断的大工程下来,整个科学体系又有了一种飞速进步的感觉。
甚至可以说……他们现在的机械化大军,可以轻松地碾压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
无论是核弹,还是战争机械!
光是核弹的数量就抵得上以前全球各个国家加起来。什么十亿吨当量氦…3核弹,万亿吨级别的四氢核弹,说出去能把美国总统吓死……
实际上事实就是这样,战争能加速科技发展……
第一台坦克,是一战时期英国人发明的。
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冷战时期由苏联人发明的。
第一台电脑,也是在冷战时期诞生,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导弹计算。
也正因为冷战时期登月计划的实施,美国在火箭技术、武器研究、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等许多领域一直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人类目前的状态,和战争有什么两样呢?
坐在对面的百合子却摇摇头说道:“归根结底,不是战争也不是航天航空,而是生存压力带来科学的进步。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现在。人类这种生物还是太懒了,没有生存压力,进步的动力也就小了许多。现在的人类,长期处于危机状态下,生存压力极大,只能使出浑身上下每一点力量,用尽全部的智慧。”
“但人类在和平时期,总喜欢搞一下细枝末节的东西,很难发明出电脑、卫星这种划时代的东西?可能是长久没有出现战争,我们的科技才慢慢停滞下来吧?”
“就像雕花一样,雕地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就像唱歌,唱的再好有什么用?对于科学发展而言,发明雕花技术,或者发明唱歌的人才算真正的开拓者。后边的人只不过沿着前人的道路不停重复而已,就算雕地再好,唱的再好,从意义上讲也不可能超越开拓者。”
“或许,成为星际文明的困难就在这里吧……难道是太安逸了吗?”
于易峰也是叹了一口气:“你倒是可以去当哲学家……不过也有道理啊。对于科学研究来说,开拓一种新方法或者新思路,远比将方法运用到极致更加具有影响力。”
“正如我们现在的情况一样,面对绝境时,往往可以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所以才有了脆弱的人类,却有着难以想象的生命力的说法……”
“可惜,这种爆发力很难持续,一旦没有了生存压力,爆发也就结束了。除非,我们能改进整个文明的思维方式……”
于易峰不无遐想地想着。
宇宙这么大,肯定会有这种能无限爆发、持续攀科技的种族,实在难以想象他们的强大……
要是新人类文明能一直爆发下去就好了!
第六十章 A…001试飞
“环状轨道”是安装在诺亚号外边的大型飞船跑道。根据工程师们的精心挑选,它位于整个船体外围稍稍靠上方的位置。
因为它只能在诺亚号脱离亚光速状态后才能实施,所以也是留在最后一项的大型工程。
按照规划,它的总长约40公里,宽度和高度约1。3公里,呈一个完整的圆环形,上边还有大量的立体停靠设施。总面积达19。47平方公里!
为了建设这个真正的庞然大物,人们用了将近九千万吨的钢材、水泥,各种大型飞船也将在环状轨道进行组装。
这里不仅仅是飞船跑道,甚至还是小型工厂!
正因为这么多物质的运出,诺亚号的速度才会如此迅速地降低……
它能够有效解决诺亚号出入口太小的问题。从今往后,各种30米以上的大型飞船将停靠在这个轨道附带的立体停靠设施上。
因为宇宙空间是无重力环境,环状轨道全程采用电磁力吸附技术以及超导磁悬浮技术。每一架宇宙飞船,在设计及生产时也有相应的配套设施。
而今天,正是军用A001型飞船试飞的时候……
于易峰看了看军方传过来的报告,心中微微有些紧张。
“老许,这样的试飞非常危险啊。特别是诺亚号目前还处于高速运动的状态下……24km/s的运动速度可不低啊。”
许云进却摇了摇头:“理论上所有的技术都已经成熟,平时的训练也已经足够。当兵嘛,总是会有一些危险的,如果遇到危险就退缩了,那还当什么兵?”
“我们不可能一直把他们保护地太好,该冒的风险还是要冒的!”
于易峰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反驳的话来。他看向手中的报告。
一位名为迈特·比奇的飞行员将驾驶一架A001型宇宙飞船,完成这次“全手动驾驶”试飞工作。
他是所有士兵中综合成绩最好的一位,无论是神经反应速度还是平时的训练方面,都是一流水准。
许云进虽然嘴里这样说着,心中还是非常紧张。对于宇宙飞船这种高速载具,对飞行员的技术、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它的超高速度已经有些超出了人类的神经反应能力。
赛车够快了吧?每小时的速度可达三四百公里,但和宇宙飞船比起来就是个渣!
A001型宇宙飞船的最低速度,差不多是每小时一千公里,也即300米/秒,是赛车的三四倍。
这只是最低速度!
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00公里/秒,一秒钟经过的路程比得上赛车一个小时!
特别是降落的过程尤其困难,比空中加油更加困难。别看环状轨道的宽度有1。3公里,但相对飞船的超高速度根本就不算什么,只要稍微分心一两秒钟就会机毁人亡!
一旦相撞,死亡是99。99%的概率,基本上不存在什么跳伞之类的存活情况。甚至你在死亡的那一刻,还没有反应过来!
为了减少这种事故发生,通常情况下,宇宙飞船都采用无人驾驶的手段,由电脑控制着自动降落。
这样的自动飞行,在前几十上百次无人试验中,都取得了圆满的结果,其程序已经相当完善。
但电脑不是万能的,谁也不能保证电脑会不会出错,谁也不知道有没有手动驾驶的一天。所以,有必要执行完全手动驾驶操控测试,就当无人驾驶系统彻底坏掉了,需要人类自行接管。
“行动开始!”
飞行员迈特·比奇深吸了一口气,心情微微复杂,迈着步子走上这艘飞船。
A001型飞船的额定乘客在500人以上,不过现在只有驾驶室里他一个人,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手动操控驾驶。
相关的一切,在这些年的时间里已经模拟了无数倍,各个步骤熟悉地连在睡梦中也会做出来……他有些紧张,却并不慌张。
他身上穿着的,正是一副动力甲,不会影响手指的灵活性以及眼睛视野。这也是最后的保命手段,上面有各种维生设备,如果真的出事了,可以增加一丁点的存活几率,也就只是一丁点。
当然了,他绝对不希望这玩意能够用上。
按下开关按钮,输入语音密码,宇宙飞船喷出淡蓝色的离子火焰,开始向前加速。环形跑道特有的电磁力加速系统瞬间开启,也对这艘飞船产生了一定的推力……
这一切都在整个诺亚号的监控系统下进行,一些无人机设备也在星空中随时跟踪拍摄。
现在的科技,已经不是二十一世纪的初级阶段了。此刻,依靠监控系统,整艘宇宙飞船的图像都被放大,显示在诺亚号的各个屏幕上。为了振奋人心,鼓舞士气,这一次试飞将直播给广大群众。
这也是人类自行研发的、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宇宙飞船!
不仅仅是官方记者,还有许多民间人士也跑到天文观测台上,仔细观看整个试飞的过程,同时在民用网络上直播。
“各位,正如你们所看到的,我们的诺亚号运动速度在25千米/秒左右。这艘A001型飞船将在这个高速移动的大型平台上起飞降落。其中的难度很大。好的,它已经飞起来了,粒子引擎喷射出淡蓝色火焰,速度正在加快,目测前进的加速度大概在3个g左右,根据公式s=(1/2)at^2……大概31秒……啊,它已经脱离了环状轨道,向太空进军!”
“这是一名军中的王牌飞行员,目前的综合成绩排名第一,在地球时期也是一位资深飞行员……是的,他名叫做迈特·比奇。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
解说的是一位资深中年男性记者。他的语速极快,在短时间内就能吐出大量的词汇,而且饱含激情,能调动人们的士气。当然,前提是这次飞行能真正成功。
“好的!它已经成功进入太空,在离子引擎的推动下,飞行速度还在加快,目前的速度大概在25。6km/s。按照计划,速度大概到达50千米/秒时就会折回。毕竟我们只想测试一下手动驾驶的安全性,而不是挑战飞船的极限……”
“好了,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段平稳的行驶应该没有太大的风险。别走开,来自安全部的赵耀队长为您揭秘:新型飞船A001的具体性能……”
此刻在舰长室中,于易峰等人正紧紧盯着屏幕。许多科学家们正在分析数据,他们能看出起飞时到底有没有出错,有没有潜在风险等等。
如果出现了不可控因素,必须第一时间提醒飞行员,甚至命令他弃船逃跑。毕竟身上的动力甲有一定的维生功能,能坚持到人们的援救……
“怎么样?”于易峰第一时间问。
“一切正常!”为首的组长略微轻松地说道。
一切正常,才是符合预期的结果!
看到电视机上的赵耀腆着张黑脸,正强颜欢笑地念叨文稿,于易峰有些惊奇地抬头。他问道:“怎么会是他?赵耀怎么可能接受电视台采访?”
许云进却是头也不抬地说道:“我让他去的。笔试成绩连手底下的兵都比不过,还要不停地向我发牢骚……还不如去电视台当解说!”
第六十一章 尼克斯星
“……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我们的A001飞船正在不断反向减速,引擎喷出淡蓝色的离子火焰……来了!它来了!按照计划,它与诺亚号的相对速度不能超过1500m/s!这个相对速度当然是越低越好……”
“越低越安全!”
“这一幕,让我不禁想起了以往的空中加油技术,相当于两架飞机的相对靠近……但是很显然,我们这项技术的难度更高……好的,数据出来了,速度为1000,900……符合预期……它正在飞速靠近环状轨道!”
“降落了!啊!”
随着这一声惊呼,就连这位资深记者也是屏住了呼吸,紧紧盯着屏幕。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解说工作!
这一刹那,A001飞船正以相对诺亚号800米每秒的高速,直直冲进环形轨道!
这样的速度,和地球上“波音737”飞机正常飞行的速度相当。但如果“波音737”以这种飞行速度降落到地面上,绝对会砸成一堆破烂,酿成重大飞行事故,内部人员生存概率万不及一。
但现在则不一样,这个相对速度还是在设计标准以内的。当然不可能是硬着陆,而是通过长长的环状轨道进行减速!
轨道内强大的磁悬浮力开始发威,这架A…001飞船瞬间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庞大压力,就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牢牢抓在轨道中间的位置……
飞船悬空浮在环状轨道中央,绕着轨道进行高速运动,但又与不会四面八方的墙壁接触到!
它开始以3g的加速度进行减速,也就是30米每二次方秒。大概过了二十多秒的时间,总共绕着环状轨道转了四分之一圈,速度顺利减到了20米/秒。
这时候,轨道内的磁悬浮压力变成了电磁吸引力。脚手架落下,飞船稳稳落在地面,然后慢慢停靠在附近的立体停靠处。
“圆满……成功!”
记者下意识大声叫了一句,然后才反应过来自己正在直播,他赶紧说道:“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为飞行勇士迈特·比奇欢呼。也让我们赞美那些默默付出心血的研究人员……”
诺亚号内早已欢呼成了一片!人们大呼小叫,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到现在心跳还是狂跳不止!
别看飞船像一个乒乓球一样,绕着轨道转了还没半圈就停下来了。
这可是800米每秒的高速啊!
这样的降落技术,是以往地球人不可能做到的事请!
舰长室内,于易峰也激动地与许云进等人击了击掌。
就在众人说话间,几个研究人员已经非常麻利地开始分析数据。他们回放手动飞行的各种细节、容错率,以及可能发生的各种应急措施等等。
分析完所有的数据后,大家才长呼一口气。
也就是说,以人类的肉体能力,只要飞行员培训得当,还是能够驾驭这些高速宇宙飞船的。
不过这样的飞船,也几乎已经是人类肉体的极限了。
如果更高速的飞船,人类的神经系统很可能控制不了这种高速,除非是像于易峰这样的超人类……
其他的暂且不说,最后一项飞行测试工作圆满完成,也意味着人类宇航技术的成熟。
人们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全身心地对付即将登陆的尼克斯星!
……
以目前的距离,通过射电望远镜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尼克斯星。
天文学家早已对它观测多时!
果不其然,这个黯淡的星球充满了厚厚大气,三颗小不点卫星围绕着它旋转,人类当然选择登陆尼克斯星,而不是小小的卫星。
“这里……就是我们未来的第二故乡?”于易峰待在天文观测台,喃喃自语着。
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有一种淡淡的不舒服感,它实在是太黑,太寒冷了,整体环境连火星都不如!更何况地球!
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人们绝对不会满足于这颗永恒黑夜的星球。人类终将会成为星际文明,寻找真正的第二故乡!
当天晚上八点,在政府广场处召开了一场庆功会议。
三年的准备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原先制定的计划大都已经完成。就算没有完成的,也确实是难度实在太大,超出了目前的科技水准,不是研究员们不上心。
当然了,作为诺亚号的最高领袖,于易峰也是必须要到场的,和那些工作人员谈话慰问,握手感谢、颁发奖杯等等。
一系列仪式做下来,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喜悦。
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荣誉,许多工作不仅要付出脑力劳动,也有一些危险性,甚至要做好付出生命的准备!
譬如说士兵迈特·比奇,实际上也是抱着一种觉悟而去试飞的。
所以,无论怎么样,于易峰都必须对他们做出感谢。
其中的过程自不必多说……
庆功会结束后,紧接着就是真正的观测以及……登陆!
人们先是用射电望远镜远距离观察,然后再过几天后,不断减速的诺亚号就会被尼克斯星的引力捕获,到时候可以释放人造卫星、无人机、侦察机器人等等。
于易峰也不是闲着,他正在办公室里查看各种资料。
而手中这份天文学报告,详细地罗列了各种数据:
“尼克斯星,整体密度为地球的0。68倍,半径是地球的1。96倍。地表重力大约是地球重力的1。34倍!”
“它的自转周期在38小时,相当于人类的1。5天多一点,公转周期在十万年以上,可以忽略不计……”
“地质活动剧烈,地表磁场强度是地球的13倍!”
“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地表气压是地球大气压的2。6倍!其成分:80。3%的氮气,14。8%的氧气,3。4%的二氧化碳,0。9%的氩气,剩下的是少量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气体。”
于易峰眼睛一眯,竟然有这么高浓度的氧气!
这说明……难道过滤掉有毒气体以及微生物后,可以直接呼吸不成?
不行,他摇了摇头,就算排除了微生物,这么高的气压,也会破坏人体内氧气平衡,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大幅溶于血液,造成人体缺氧。
人体还是太脆弱了啊。就算大气比较适合呼吸,也无法适应这种气压,必须穿着厚厚的动力甲才行。
通常的人类能6个左右的大气压,但那只是短期几分钟。2。6倍地球大气压,虽说不至于承受不了,肯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好在人们有全封闭的动力甲啊,就算气压再高一些也无所谓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么多的氧气是怎么来的呢?
通常而言,一个无生命星球的氧气含量,不可能这么高!只有闪电等自然现象能制造出少量的氧气来。
但现在,14。8%的氧气浓度……是不是意味着这颗星球拥有生命呢?
有没有大型生命呢?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人们并没有发现尼克斯星附近发现人造卫星,所以,这里不可能出现高科技文明……
他皱着眉头,顺着报告继续看下去:“这颗星球,二氧化碳浓度是地球的一百倍,甲烷浓度是地球的三万倍,有非常严重的温室效应,且有活火山活动的痕迹!”
“因为火山以及大气的温室效应,虽然远离恒星,它的地表温度也比预计高,平均温度在零下一百二十度……但局部火山地区可能在零摄氏度以上,地热能充沛,有生命诞生的条件!”
第六十二章 来自太阳的殖民者
“诺亚号预计一分钟后到达尼克斯星的近地第三轨道,倒计时开始:六十、五十九、五十八……”
新人类历零零零九年一月十七日,人类在无尽太空飞了将近五年的时间,外界相对论时间大概22年。
现在是早上九点二十八分,诺亚号飞船正式抵达尼克斯星的外太空轨道!
距离太阳系……21。4光年!
这是人类从未想过的太空远征!
许多人欢天喜地地扑到天文观测台上,他们满怀着热情,近距离观察这颗即将登陆的灰蒙蒙星球。
根据近一个月来层出不穷的新闻报道,普通民众基本明白了一个大概:尼克斯星是一个有着稠密大气的类地行星,大气层中甚至有着大量氧气!
可以通过这一点,人们几乎肯定……星球中有生命的存在!
有生命就有生命吧,反正,人类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心理预期。
许多前期工作都是为了对抗外星微生物,包括各种杀毒药水、高温消毒箱、严格的隔离措施以及……广谱免疫药剂!
另外一点,有生命并不意味着有“智慧生命”!
“生命普遍定律”在这个宇宙中可能适用的,原始生命的出现或许比较容易,但是“智慧生命”或者“文明”就不一定了!
这么恶劣的星球环境,总不能催生出大型智慧生命吧?!
这不仅仅是普通人,而且是科学家们的普遍想法。
难,太难了!
星球地表平均温度零下一百二十度,并不是大型生命能够正常繁衍的环境。
最关键的是,尼克斯星表面没有恒星的光照,没有稳定的能量来源,难道大型生命的热量只依靠火山来维持吗?
要是火山爆发了怎么办?它能杀死岩浆覆盖范围内的一切生物!
在这种情况下,大型生物是很难有成长条件的,智慧生命就更难了。
不过微生物倒是无所谓,它们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就算火山爆发也不可能将微生物全部杀死……爆发结束后,它们又能很快繁衍。
科学家们推测,这颗星球可能存在一种依靠地热能繁衍的蓝藻类微生物。
它们吸收地热能,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代谢出氧气。长久下来,这颗星球才产生了这么多的氧气……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