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深空之下-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月了啊,时间过得真快。”他心里想着,自从当上了小队队长,也要负起相应的责任,任务真的重多了。
“我在这里宣布一个消息,等一会,我们十个新兵大队,要进行新兵综合素质的排名比赛,比赛项目有:射击、搏击、医疗、体能、心理素质、环境适应性考核等六个项目。只有成绩最高的二十六名新兵,才能跟我一起上火星!我不希望我们班的成绩落后,所以,都给我拿出吃奶的劲来,明白了吗?”
“明白了!”所有人异口同声地答道。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激动与兴奋,但一个个都克制住了。
这些新兵,心气还是非常高的啊,赵耀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仅军人鼓足了气,民众中也是如此,因为想要参加这次科考的人实在太多。政府不得不挑选一些有专业技能,或者综合能力非常高的人选。
“大家要知道,这一次的行动目的是科学考察,而不是旅游,时间在一个月到两个月。没有一技之长的同志,就不要乱投简历了!火星探索,也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注意了,这不是旅游,而是科考,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在志愿报名点,一个身材微胖的男子正拿着喇叭大喊。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投来简历。
科学家、军人、医生这些名额已经定好了,剩下的普通民众需要筛选,也就一两百号人。
地质组、医学组、生物组、工程组的组长正在不停地审核这部分简历,他们的挑选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无论是专业水准还是身体素质,一旦有一项不行,就会毙掉。
简历选中了之后,还要进行面试,最后才挑选出那么两百人出来,再怎么严格都不过分啊。
“赵,我听说火星上会刮12级的大风,非常危险啊!”一位身材高挑的白人妹子正拉着他的男朋友,一脸担忧地说道。
这位年轻的男子正是赵超,也就是王志远的室友,一起喝酒的那位。
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女朋友,还是俄罗斯裔的,要身材有身材,要样貌有样貌,这段时间别提多爽了……
“唉……维多利亚,你别听他们胡说,火星的气压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就算是12级大风也没什么力道的。”赵超毫不在意地说道,他早就了解过了。
他正在填志愿,在上面写了他的各种履历,清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硕士毕业,还有其他什么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之类学历证书,再加上优秀身体素质检查报告,条件还比较不错,应该能够得上名次。
“可是,这本书上写着,火星随时会有大风暴……”维多利亚还是有些担忧,手里拿出了一本小说——《火星任务》。
“嘿嘿,那是小说嘛,部分是虚构的,当不了真。”填好志愿,赵超又检查了一遍,然后直接交了上去。
他笑嘻嘻地说道:“要是真的有大风,那种力道也没法把我们刮走。否则科学家们肯定会提示我们。别担心了,于易峰舰长不会让我们送死的。”
“真的么?”维多利亚眨了眨眼睛,“那么我也要报名!”
……
新人类政府的行动力以及组织能力非常高。为期两天的人员筛选正式结束后,飞船也恰好飘到了北极,距离地面约1000公里的高空,然后飞船开始悬浮在上空,随风飘荡。
因为这颗星球很可能是接下来几年内的落脚点,所以再怎么谨慎都是不过分的,科学家们已经事先用实验仪器做了大量的考察,并没什么特别异常的发现。
五百名人员,有工程师、医生、护士、军人、记者,还有更多的科学家等等,他们整装待发,在“胜利号”飞船前面排好队伍。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于易峰出声鼓励道:“各位同志,你们是五万民众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五百名精英,有着专业的素质以及技能。别的话我也就不多说,在这里,我再重复一下你们的任务。”
“第一,建立一个人类能居住的小型基地。”
“第二,获得详细的北极圈地质报告。”
“第三,考察火星生命是否真的存在。”
“第四……请务必保证你们各自的人身安全。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启程吧!我提前祝愿你们能成功归来!”
“胜利!”五百人一齐做出V字型手势,摆拍了一个大合照。紧接着,他们穿戴好宇航服,一个个走进胜利号中。
因为运载能力不足的关系,胜利号的运载过程可能要来回两三趟,才能将大量的生活物资以及机械装备搬运下去。
要是诺亚号再飞得低一点,倒是可以用太空绳索将东西直接吊下去,但是现在一千公里的高度,几乎没有这个可能了。
于易峰心中一动,或许可以研究一下运载量极大的短程交通设施,那样就方便多了……
火星的平均温度是…63摄氏度,表面的大气稀薄而又寒冷,拥有两颗卫星。对于这颗地球的姊妹星,“火星是否存在生命”这个话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2000年,一块火星陨石于南极洲发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声称在这块陨石上发现了一些类似微体化石结构,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生命存在的证据。
但有人认为这只是自然生成的矿物晶体。直到2004年,争论的双方仍然没有任何一方占据上风。
火星探测器维京号曾做过一个实验检测,想要了解火星土壤中是否存在的微生物。实验限于维京号的着陆点,并给出了阳性的结果,但随后,即被许多科学家所否定,这又是值得争议的……
现存生物活动也是火星大气中存在微量甲烷的解释之一,但通常,人们更认同其它与生命无关的解释。
火星上是否存在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这一点一直是人类试图揭开的谜底。对于这个疑问,“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探索7个月后,科学家给出肯定的答案。美国航天局曾经宣布,“好奇”号火星车对火星基岩样品的分析显示,火星古代环境确曾适合生命存在。
但是,“适合”并不一定“存在”。人类从未发现过火星生命……
这个答案即将在科考队员的手中揭晓。
第十五章 胜利号登陆
“胜利号,启动!”
胜利号本来是一架中型运货飞船,也就是带着于易峰他们逃离地球的那一艘。它并不非常适合这种短途旅行,因此科学家们对它进行了小幅改造,调整了一系列引擎参数以及着陆设置。
随着于易峰的一声令下,载满了人员与物资的“胜利号”立马窜了出去。
一千公里的路程并不长,但飞船不可能垂直向下自由落体,而是以一种螺旋的方式盘旋向下。
此时在整个诺亚号上,五万双眼睛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这艘飞船的影像,每个人都在暗暗祈祷着、祷告着,希望一切行动正常。
“第一动力区即将关闭,三十秒后开启着陆设备,倒计时开始……”
“反向喷气火箭开启……飞船减速中,着陆准备就绪,畅通度百分之百……”
“启动着陆缓冲装置!”
在电视机上,可以看到整个着陆流程,于易峰的心里微微有点紧张。不过,这种登陆技术比登月还简单,对于人类来说,应该不是特别难的事请。
只听到“哄”地一声巨响,伴随着画面猛烈地颤抖,五百人顺利着陆!
一批批物质也开始运送下来,工程师们立马搭建小型基地,记者们开始报道现场的情况。
“大家好,我是吉安娜。我们已经成功着陆,我身后的就是即将要搭建的火星小型基地。从现在开始,我将给大家带来一场美妙的火星之旅……”一位女记者拿着话筒,对着摄像机直播起来。
听到这个消息,诺亚号的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小小的欢呼声。
胜利号的载重量是五百吨,500名乘客大概30吨左右,剩下的四百多吨全都是机械装备以及生活物资。它大概要来回几次,才能把所有准备好的东西运下去。
科学家们也开始忙碌起来,作为本次任务的总负责人,罗曼博士立马就开始部署任务,他把所有的科学家分成四组,分别往四个方向地质探索,每组大概20人左右。
而剩下的人则负责建立小型基地。
“我认为,火星出现智慧生命的概率非常小,火星人应该不存在……”在电视机前面,罗曼博士蹲下身子,捡起一块红色的风沙岩石,“看,我们已经探索了好几遍,没有发现地表生物活动的痕迹。”
“不过,不排除地底下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来自不同星球的细菌,对我们人类的免疫系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可能是致命般存在。所以我们要做好严格的生物安全工作。”
接着,他对底下的四组成员说道:“你们本次的考察目标就是取得火星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大气成分,生命痕迹,地质组成,还要找一块足够平坦的地方,让整个诺亚号降落下来。”
离开诺亚号之后,这五百人心中都产生了一种奇怪的不安感,就好像他们心中的太阳熄灭了一般,那种温暖的感觉,从心底里消失了。
但这种不安感被人们刻意地忽略掉了,毕竟他们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科学调查的。
这次任务本就是一种带着危险的试探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陆外星行星的任务,其中到底有什么危险,谁都不知道。
或是空气泄露,或是极度的温差,或是基地建设不起来,或是存在人类没有发现的外星生命……这次任务本来就是比较危险的,所以许多人直接忽略掉了这种不安。
巨大的挖掘机开始动工,挖出大量的砂石,人们要用两天的时间,在这里挖一个1000平方左右的地下室,然后在地下室中建立小型基地。
胜利号飞船也可以当做临时基地,这艘飞船可以暂时居住一些人口。
在胜利号又一次返程后,两台小型的核电反应堆也被运了下来,在工程师的调试下,核电机组开始正常运转,每台的功率在5000MW左右(50万千瓦)。
只要有电,人们就能制造出氧气、制造出水,制造出几乎任何东西……毕竟宇宙航行中的三个月时间,人类的准备还是很充分的。
在一个小型火星车里,罗曼博士正在聚精会神地对一支试管检测,里边装满了火星土壤。他发现,确实没有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没有任何蛋白质被检测出来,这也让他松了一口气。
蛋白质的检测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非常方便。不过,罗曼手中试管的颜色没有任何变化,说明里边没有蛋白质,也就没有生命……
确实啊,火星实在太冷了,没什么液态水。特别是北极地区,零下一百多度是常温。宇宙辐射又能直接照到地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生命是很难生存的。
紧接着,罗曼又开始测试大气成分。
“大气成分,95。32%的二氧化碳、2。7%的氮、1。6%的氩气、0。13%的氧气、0。08%的一氧化碳,210 ppm的水蒸汽、100 ppm的一氧化氮、15 ppm的氢分子、2。5 ppm的氖、850 ppb的重水……和以前的检测结果相同啊。”
得知这个结果,罗曼不知道是开心还是不开心……这样的结果,大型生物肯定是不会有了,除非它们不需要呼吸。到目前为止,地球还是已知的、唯一拥有生命的星球。
“我检测了刚刚挖出的十米层土壤,也没有看到细菌。”
另一位科学家似乎有些失望,又有些轻松,他非常复杂地说道:“当然,病毒需要更高倍率的显微镜,需要回到诺亚号主实验室才能进行化验。不过,没有蛋白质,应该没有生命吧……”
他也摇了摇头。根据已有的知识,微生物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如果一个星球有微生物……至少也会有痕迹吧?
现在既然一点痕迹都没有,那么只能说明,微生物很可能不存在……
“好了,不管怎么样,在没有彻底确认火星不含生命之前,不允许放松生化管制。”罗曼严肃地说道,在得知火星没有生命后,他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沉重感……
地球是孤单的吗?生命是稀少的吗?智慧是稀有的,还是普遍的?为何人类甚少观测到智慧生命的痕迹?除了诺亚号这艘莫名其妙的外星飞船,人类几乎没有观测到过外星生命的痕迹,为何会如此?
人们对宇宙一无所知啊,人们只能盲目地猜测整个宇宙,不知道,全都不知道……
罗曼也不清楚,他是希望火星中有生命好,还是没有生命好……
第十六章 发现铀矿
几天后,一个大坑被挖了出来,按照工程师们的规划,依次是居住区、实验室、工业区、电厂……浇灌好水泥墙壁后,再盖上防辐射玻璃,一个小型基地已经初具雏形了。
在火星基地顺利建造的时候,诺亚号上的人也没闲着。他们不停地将重物挂载在飞船外边,让飞船的体重增加,诺亚号的飞行高度也一点点降下来……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地质探索小队了,如果探索到好的矿区以及地形,诺亚号完全就可以降落下来了……
在种种砂砾遍地、荒凉寂静的火星表面,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火星北半球的地形还算比较平坦,一辆辆公交车大小的火星车可以顺利开动。
火星的风景可比地球壮观多了,一眼望去,是成片的沙漠与冰原。目及之处,到处都是干冰以及水冰组成的极冠,与红色的岩石组成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质风貌。
天空中时不时有强风刮过,风速很快,但是因为气压的缘故,力道并不强,只能卷起一些尘埃。连天空都被这种橘红色给感染了,红彤彤的一片。
不过,再壮观的景色,几天看下来也就没有了兴趣。三天后,连记者都懒得说话了,关上摄像头,在火星车上休憩。
三天的时间,他们几乎走了一百五十公里,可给累坏了。
这样的考察,不是说一路开车开过去就好了,还得挖掘岩石、考察各种标本,进行地质绘图等等,消耗的精力非常大。
这位记者正是赵超的女友,维多利亚,她和赵超两人非常好运地被政府同时挑选中。更幸运的是,他们分在了一个小组里。
不过这趟火星之旅简直累得要死啊,一点都不浪漫。但他们也没什么怨言,科学考察,本来就是枯燥的、劳累的。他们来火星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因为没有什么特别发现的缘故,维多利亚看上去没什么兴致。每天都看一样的景色,一片死气沉沉的,有兴致就怪了。
这一行大概二十人,由科学家、记者、医生、士兵以及机械修理师组成,各种职业完善,而且来之前也做了专业的培训。
“时间到了,我们休息一下吧!”发话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科学家,名叫克拉克,也是这一支小组的组长。
一行二十人分批上车,用消毒水消毒,摘掉太空头盔,享用食物与水。
整个火星车也就公交车大小,二十个人还是有点拥挤的。
赵超作为一名地质学家,兼机械工程师,负责整个火星车的监管。
他先是检查了动力系统与能源系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再查看一下汽车的电力,上前报告道:“克拉克女士,我们的汽车大概还有三分之二的电,生活物资还算充足,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再走五十公里,就必须要返航了。”
火星车是他们生命的全部。要是车子没电了,二十个人在火星中可能坚持不了多久。听到这个消息,克拉克皱着眉头点了点头道:“好的,我明白了。”
“各位,我们的汽车因为电力关系,只能再走五十公里路了。我们必须留存返航的电能。如果再没什么发现,我们只能回去了……”
唉……众人听了,都有些垂头丧气,又有些无可奈何。
“希望在最后的五十公里内,我们能有个好的发现!”女科学家还想要鼓励起大家的士气,却发现怎么也鼓励不起来。
其实……一路走来,也不是没有任何发现的,他们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冰矿,还有一个铁矿。
但是,这种发现只能说是一般级别,火星本身就是个富含铁元素的星球,它红色的表面就是因为大量三氧化二铁的关系。所以一个铁矿的发现根本满足不了大家啊。
“我们已经挖掘了三十二个地区的岩石标本……从普通显微镜上看不到细菌的存在。”
“或许火星生命不需要氧气,全都是厌氧细菌也说不定……或许是我们没有找对地方,它们只在一些特定的地方生存。甚至有可能不是羰基生命……”在车上,两个生物学家正在互相讨论。
“不过,我认为这种概率不大……”
谁都不知道火星到底有没有生命,或许这些微小的尘埃颗粒就是非羰基生命呢?若是非羰基的存在,譬如说硅基生命或者硫基生命,指不定就不需要水,不需要氧气,就能在火星生存下去了。
人们对宇宙的了解太小太小了,谁知道这种可能到底有没有……
人类都是以地球上的生物为样本来揣测外星生命。地球生命,全都是羰基的,因为构成羰基生命的氨基酸中,连接氨基与羧基的是碳元素,所以称作羰基生物。
但是,人类从未发现过非羰基生命生命。到明前为止,人们只能在科幻小说或者电影中推测,可能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生命,像什么硅基的、硫基的,还有什么电磁波生物、能量生物等等。
当然,这些只是人类毫无依据的想象罢了。科学家们不会盲目相信这些东西,检查了这么多地方都没有发现,他们还是认为火星拥有生命的概率不大。
“快快,快看指针,我们受到的辐射指标上升了1个百分点。”赵超忽然说道,他敏锐地发现仪器变动了一下,然后又稳定住了。
“火星的大气并不能完全阻挡宇宙辐射。说不定一次太阳风将大气层刮跑一点,宇宙辐射就上升了……”
女组长克拉克说了一半,忽然说不下去了,她看到了一块灰黑色的石头!在这种满眼的背景下,一块黑色石头太显眼了。
她又往前走了几步,看到了更多这样的石头,心脏立马狂跳起来,“快,赵,检查一下这块石头的成分!”她捡起了石头,交给赵超。
赵超立马在机器里打碎、研磨、溶解,进行各种化学实验。
“66%的钼,8。3%的硅,1。2%的钙,0。2%的铅,天呐,这是一块品相不错钼矿石!我还检测到了少量的铀!”赵超在火星车内狂叫起来。
他的女友维多利亚一听,立马活跃起来,拿起摄像机对着这块矿石狂拍,对着话筒说道:“我是记者维多利亚,你猜我们发现了什么……”
“克拉克,钼是铀矿的伴生矿!我们还有可能发现铀矿!要是有的话,我们就发了!”赵超大声嚷道,他迫不及待地戴好头盔,从车上跑了出来。
“大家找找有没有裸露的铀矿,我们4人一组分头找,用对讲机联系,主意不要走的太远!”女组长克拉克立马发话道。
“土状的铀矿没有什么光泽,块状的则具有沥青光泽,一般情况下色彩绚丽……大家分头找找,不确定的可以发图片给我!”
这位女科学家一边说话,一边激动地全身颤抖,要是真的找到铀矿,那就真的是太幸运了!
一定要找到啊!
第十七章 未知瘟疫
“找到了,我这边找到了!就是这种石头,对吧?”
一块翠绿色的斜水钼铀矿出现在维多利亚手里,她一边拍照片一边在对讲机中叫嚷着。
“我这边也是,好大的一片铀矿石啊,它们的颜色纯正,这是铀含量比较高的表现!”
“这片矿区一定很大。太棒了!真的太棒了!”
对讲机中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克拉克强忍着心中的激动,当即发话道:“先生们、女士们!恭喜大家!各位千万不要走的太远了……我们取得一定的样本后就回基地吧,等大部队过来,再探测具体的矿物储量。”
……
一个小时后,众人带着大量的矿石标本在火星车旁边集合。
“我估计,这片铀矿至少有数十万吨的铀储备量,足够人类用几十年的。”赵超回到车上就立马兴奋地叫喊起来。
“这一定是上帝送给人们的礼物!”
记者维多利亚露出甜美的笑容,她对着一块铀矿石一边拍摄,一边讲解道:“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在距离火星基地150公里外的地方发现了一片铀矿!实在是太棒、太让人兴奋了……真让我觉得不虚此行啊。现在,我打算将这个消息带给所有人,哈哈,先生们、女士们,你们将和我一起见证这一精彩时刻。”
“咔嚓”一下,闪光灯亮起……
虽然,火星车里没有足够的信号来传送视频,只有回到基地后,才能将图片、视频传送给诺亚号。但是,维多利亚还是希望第一时间就把这份喜悦给记录下来。
赵超迫不及待地对手中的铀矿石进行检测,他的两眼放光,大声惊叫起来,“天呐,我发现了什么?这块铀矿的铀含量达到了1。36%,是一块真正的富矿!我们发了啊,发了啊!”
他从未如此兴奋过,这是对整个人类前景的喜悦啊,只要有能源,人类就什么都有了,太棒了,实在太棒了!1。36%铀含量的矿石,放在地球上也是一等一的好矿了!
一百五十公里并不远,三个小时的时间也就到了。他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基地里的人,然后,基地又把消息传给了诺亚号……
“是铀矿!”
“火星上发现铀矿了!”
所有人都沸腾起来,所有人都知道一片铀矿意味着什么!
就连于易峰也紧紧握住了拳头,往空中狠狠锤了几下,以发泄内心深处的喜悦。一片铀矿,不仅意味着大量能源,同时还有不少的伴生矿,许多稀有金属都可以在铀矿区找到。
“观众朋友们,晚上好,我是维多利亚,很高兴我能见证这一矿区的发现……”维多利亚正在摄像机上侃侃而谈,“大家看,这是我们发现铀矿的全部过程。”
维多利亚的相机记录了发现铀矿石的全部过程,从科学家们的无精打采到怀疑,再到尖叫,没有什么过多的修饰,却给人带来格外的真实感。许多人都感觉到了这一车人的喜悦之情。
“它是一种泛着青色的美丽石头,也是我们人类的主要能源。铀也是核电站的主要材料,核裂变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
“……这不仅是我们二十个人的功劳,也是全人类的功劳……”
有一位研究人员匆匆跑过来,对维多利亚说了几句,画面忽然一闪,节目突兀地结束了。
于易峰却看出其中的一点不自然,他的脸色微微有了变化,不过在几乎一瞬间就恢复了正常。他低声对一个士兵说了几句,然后看向许云进。
“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节目被掐断了?你的脸色为什么很难看?”
许云进也是警觉,立马走了过来,轻声说道:“队长,那一小组的20个人,有14名陷入了昏迷状态,正在发高烧!”
“什么!”于易峰大吃一惊,一拳砸在了桌子上。
……
小型基地的总负责人罗曼博士在得到消息的第一刻就将他们隔离了起来,心中暗叫不好。
但是,离发病已经过了好几个小时,他们接触过的人实在太多了,怎么办?难道全部隔离?甚至连罗曼自己都可能已经被感染了!
很快的,第15个昏迷、第16个、17个……这种昏迷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紧急通知,紧急通知,任何人不得摘下宇航头盔!一种未知的微生物正在快速传播!”
“紧急通知,任何人不得摘下宇航头盔!”
这是……来自火星的恶意啊!
罗曼博士猜测,这很可能是一种来自火星的、未被人类发现的微生物!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找这种到病原体,找到它们的弱点……但是,穿着厚厚的宇航服,虽然防护住了人体,但却不可能做好实验,必须有人做出牺牲才行。
那么,就让自己来吧,反正已经被感染了……
罗曼感觉自己已经有了不舒服的症状,虽然只是有点微微的发热。
他辜负了全人类的期望啊,竟然在这种时候发生了危机……
一开始怎么就没有发现生命呢?难道它们全都集中在铀矿区?
罗曼感叹了一下,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完成任务。虽然说那一车人在回到基地之前就已经被感染,但他作为总负责人,还是有一定的责任的。
人类还是太稚嫩了啊,基本的生化管控措施做的太简单了。消毒水对地球生命很有效,但是对火星生命可就不一定了啊……罗曼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人类从未接触过外星生命,在这方面掉以轻心也是正常的。
况且,这些去过外边的地质小队,至少需要隔离过一段时间,才能进基地吧?
这些问题,他都没有想到。或者说,在出事之前,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现在在后悔已经没有用了,罗曼想要亡羊补牢,他立马就下达了全员紧急隔离的命令。在危机未解除之前,所有人不得摘下头盔。
“赵耀,你们没有摘下过头盔,感染的概率小,如果我昏迷了,剩下的一切就交给你了。”
“是!保证完成任务!”赵耀立正,神情严肃地做了一个军礼,他们早就进入了军事管制状态,任何人不得摘下头盔,不得随意走动,只有生物学家、医学家才有自由行动的权利。
罗曼走进实验室中,抽取病人血液进行化验。
“体温39。1摄氏度,呼吸还算正常,心跳95次每分钟,暂时没有生命危险。我认为感染了这种未知病毒后,发病的时间大概是四个小时。”
“它大概率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极强,皮肤接触就会受到感染。”罗曼博士一边研究,一边不停地在他的笔记本中写道,他感觉自己的脑袋变蠢了很多,运行速度有些变慢。
“普通的宇航服可以隔绝这种病毒。但是因为空气中还留存微生物的关系,只要人们摘下头盔,吃东西或者喝水,就有可能传染。”
“我在采集到的铀矿石中发现了少量DNA和蛋白质,应该是一种羰基生命。我明白了,在这种能量贫乏的星球,这些微生物附着于铀矿,依靠裂变能生存……它们能吸收核裂变产生的能量!”
“但这个解释……只是勉强吧,为什么其他地方一点儿生命都没有呢?或许正因为是这样。”
“受到感染后,人体的白细胞增多了,人体免疫系统正在抵抗,但是病情并没有好转。体液免疫没什么效果。”
“普通的光学显微镜看不真切,它们的个体很小,可能是一种类似于病毒的微生物。”
“普通的消毒剂没有效果,这也是我们生化管制失效的原因。我认为它们表面的防护层可能很厚,甚至能抵抗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