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深空之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从位置上站起来,鼓励般地问道:“兰波先生,你能说说你是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吗?请讲的尽量直白一些。”
  似乎谈到了兰波最为得意的地方,他的表情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大家知道,诺亚号飞船的质量是守恒的,无论往里边装多少东西,从外边称,它的质量都是不变的。”
  “这一点非常神奇,也是一个事实,否则,我们不可能将几亿吨质量的东西推动起来,就算是十亿吨当量的核弹也不行。”
  “是的,的确如此。”底下的人点头道,这一直是许多科学家不理解的地方。
  “我们有理由认为,外星文明以一种我们不知道的方式,将这部分质量隐藏了起来,可能是空间科学,也可能是其他科技……但是,这份质量并不是消失掉了,而是隐藏了起来,因为我们里边的人还活着,这部分质量是实实在在的,并没有丢失。”
  “那么,我就有了一个想法,既然这艘飞船如此神奇,那么能量是否守恒呢?能量守恒定律是否适用于这艘飞船呢?”
  “飞船的质量恒定在103万吨,我们在里面装了差不多几十亿吨的东西,那么是否会导致能量不守恒呢?”兰波在台上说道。
  “兰波博士,请您解释一下,为何在飞船里装东西,会导致能量不守恒?”有人发问道,他们开始对兰波的研究感到好奇了。
  兰波博士立马解释道:“根据宏观低速条件下的动能公式:E=(1/2)mv^2,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那么问题来了,在飞船内部,我们这些几十亿吨质量的物体,到底有没有动能?”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飞船速度在28km/s左右,那么,我们飞船里边的人,是否拥有相同的速度?”
  “如果我们没有速度,那么,动能为零,能量依旧守恒。”
  “如果,我们和飞船拥有同样的速度,那么几十亿吨的物质,这么高的速度,动能从何而来?谁给我们的动能?我们的核弹引擎还是化学引擎,根本提供不了这么高的动能,这些能量凭空冒出来的吗?能量在飞船中真的守恒吗?”
  在一连串的发问中,众人沉思,紧张,惊慌。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非常浅显,如果飞船里边的东西有动能,那么能量从何而来?
  难道,能量守恒定理在这一刻被推翻了?
  一位年仅22的年轻科学家,在这一刻,开始挑战物理学中最经典的定理——能量守恒定理!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亦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整个科学大厦的基础。
  如果他成功了,那么,科学大厦将为之倾倒,整个科学史将重新书写,所有的科技全都变得不可靠,大量的论文沦为废纸。
  建立在这座科技大厦中的人类文明,将成为废墟……
  在座的所有人脸色都苍白起来,一种无与伦比的恐惧出现在心头。从小用到大的能量守恒定律,如果真的是错的,那将会怎么办?
  人类简直无法想象……
  能量守恒定律是决不能被推翻的!
  “那么我们飞船内部的东西,速度到底怎么样?为零?还是拥有和飞船一样的速度?”底下一名科学家问道,他的语调有些颤抖,显然内心极度不平静。
  “很抱歉……经过测试,我们的速度和飞船一致。”兰波说道。
  “一开始我也非常震惊,能量竟然不守恒了?!当然我和大家一样,相信能量不守恒定律……但是我们必然要为这种现象,找出一个解释。既然飞船内部物质的动能,不可能是核弹引擎给的,要么,能量凭空产生,要么,是一种未知的,我们没有发现的强大能量源,赋予了这部分动能。”
  底下的人听了,瞬间喧哗起来,人们议论纷纷,如果能量依旧守恒,人们就容易接受了,能量守恒就好啊……兰波的话已经勾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心,这部分能量从何而来呢?那个强大的能量源到底是什么呢?
  兰波摆出一堆事实,来证明他的观点,“我认为,我们内部的速度和飞船外部一致,是有事实依据的。第一,我们从飞船的内部走到外部,并没有与飞船产生相对运动,说明我们的速度,无论是大小还是方向,与飞船保持高度一致。”
  “如果我们的速度为零,一走到飞船外边,因为速度不一致的关系,瞬间会被甩到后边。但是,并没有发生这种现象,所以我们的速度和飞船是一致的。”
  “当然,我还做了另外的实验,根据相对论效应,有速度的物体时间流速会变慢,也即钟慢效应。我在飞船内外同时放了两个铯原子钟,一段时间后发现,原子钟显示的时间完全一致。这说明,飞船内外的速度是一致的,我们在飞船内部,也会受到相对论效应。”
  许多人都点了点头,这样的两个事实,说明内部的物质的确拥有速度,而且和飞船相同。
  “既然如此,兰波博士,飞船内物体拥有的动能从何而来呢?”有位科学家情不自禁地问道。
  “我认为,我们的动能来自于——真空零点能。我们利用量子涨落,从真空中借来了能量……”
  量子涨落是指,不确定性原理允许在全空无一物的空间(纯粹空间)中随机地产生少许能量,前提是该能量在短时间内重归消失。产生的能量越大,则该能量存在的时间越短,反之亦然。
  量子涨落看似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但这种涨落发生在空间中的任何地方,而且能量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时刻一到,它就要消失,所以在大尺度上,能量守恒定律并没有被破坏。
  “但现在,这部分能量成为了人们的动能,能量看上去平白无故地产生了,但是其本质,来自于真空零点能……”
  听不懂的人根本听不懂,听得懂的人却忽然感叹,真是神一样的科技啊!


第十二章 真空零点能?
  量子理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被称为最接近上帝的科学。
  量子理论预示,真空中蕴藏着巨大的本底能量,它在绝对零度条件下仍然存在。其中的能量,称为真空零点能。
  关于零点能的设想来自量子力学的一个著名概念: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该原理指出:不可能同时以较高的精确度得知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此,当温度降到绝对零度时,粒子必定仍然在振动。否则,如果粒子完全停下来,那它的动量和位置就可以同时精确的测知,而这是违反不确定性原理的。
  这种粒子在绝对零度时的振动(零点振动)所具有的能量就是零点能。
  故而,兰波博士说的真空零点能便是如此。其实人类也能少量地利用这种能量,也即卡西米尔效应。
  1948年,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卡西米尔提出了一项检测这种能量存在的方案。从理论上看,真空能量以粒子的形态出现,并不断以微小的规模形成和消失(称为量子涨落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真空中充满着几乎各种波长的粒子,卡西米尔认为,如果使两个不带电的金属薄盘紧紧靠在一起,较长的波长就会被排除出去。
  接着,金属盘外的其他波就会产生一种往往使它们相互聚拢的力,金属盘越靠近,两者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强。
  1996年,物理学家首次对这种所谓的卡西米尔效应进行了测定,证实了真空零点能的存在。
  那么,真空零点能多大呢?科学家惠勒估算出真空的能量密度可高达10^95 g/cm^3。这是什么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无限大……换句话说,可能整个宇宙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都没有1立方厘米的真空零点能多!
  这个能量太强大了,比核能强大的多,科学家们不禁开始幻想,人们能不能大规模提取真空零点能?
  很可惜,到目前为止,不能,卡西米尔力随着系统尺度的增大而迅速缩小,这个问题,几乎可以说无解。
  以人类目前的水准,根本没有办法利用真空零点能,其中涉及到多个复杂深奥的领域,例如狄拉克之海等等。
  这是来源于宇宙的奥秘,绝大多数科学家对这种神秘的能量领域还相当无知。人们能够做到的,唯有让两块接近的金属板微微发热,如此而已。
  正因为这种半知半解,人们才知道其中的实现难度到底怎么样……但现在,这艘飞船好像就是用零点能,赋予了人类能量。
  当然了,兰波所说的,完全是猜测,没有什么实验依据。
  “各位,我在这里做出了一个假设,我们的动能是由真空零点能转化来的,当然也有可能不是,是其他的什么能量源……我认为,动能是从零点能或者什么地方借来的,借来的能量,我认为是要还的。”兰波博士语不惊人死不休。
  “我们的速度与飞船严格保持一致,当飞船起飞的时候,我们同样拥有速度,也即,从真空中借来能量,成为动能。当飞船降落后,我们的速度为零,借来的动能又悄无声息还了回去,从而在整个过程中保持能量守恒。”
  “在此过程中,能量直接作用于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量子中,故而看上去,我们不需要受到力的作用……当然,这是我的一个猜测。”
  “很抱歉,我们的科学水平暂时无法解释这种机理……这虽然只是我的一个猜想,但事实很可能是这样。”兰波摊了摊双手,有些无可奈何地说道。
  除了特斯拉研究所的人,所有人都快宕机了,什么意思?借来的能量还能还回去?
  举个例子,有人用煤气烧开了一壶水,忽然间,他改变了主意,不想要这壶水了,于是他又把开水中的热能还给了煤气,水瞬间变冷了,煤气又重新生成了……
  听起来太特么荒谬了……
  但是,如果真的用量子理论强行解释,或许还真的有可能。因为根据量子涨落,能量平白无故产生,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化为虚无。
  如果有一种技术,能让产生的能量大于化为虚无的能量,假设在某刻,快速产生了100份的能量,又快速湮灭了99份的能量,那么就可以说有一份能量就可以说从真空中抽取出来了。
  但是这一份能量依旧是要归还的,只不过慢一些湮灭掉而已,整个由量子涨落产生的能量最后还是会归零。兰波想说的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兰波博士,你有什么依据证实你的猜想?”
  “当然有。”兰波立马说道:“我观测到飞船起飞的时候,我们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就拥有了速度。那么,飞船减速的时候呢?”
  “这些天,我们的飞船一直在减速,但我们人类依旧没有受到反方向的加速度。这说明,我们所拥有的动能,不需要力的作用就在缓慢减少,所以我猜测,这些动能归还给了真空。”
  “于是,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既然我们的动能是真空零点能或者其他什么能量赋予的,不归还这部分能量,会发生什么?”
  听到这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兰波的假设已经非常荒谬了,但又好像符合逻辑,听起来非常怪诞。有人忽然问道:“兰波博士,怎么样才能不归还这部分能量呢?”
  “很简单,逃离这艘飞船!如果我从飞船内部走到外部,这部分动能能量就被我从飞船里边带到外边了,很有可能,我就不需要归还这部分能量了。”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我做了一些试验,将一些大质量的物体搬到了飞船外。但又产生了新的现象,飞船的速度竟然降低了少许!这说明,我将动能转移出来后,飞船的整体能量反而减小了,也就是……飞船帮我们归还了这些能量!”
  人们沉默着,消化兰波给出的信息。
  于易峰倒是听懂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艘飞船利用了未知的科技,可以让人们从零点能借来能量,以保证与飞船拥有相同的速度,当飞船速度降下来后,这部分能量又会悄无声息还回去。这样一来,能量不增不减,保持平衡。
  真空相当于一个有钱的大债主,想借钱,来我这,随便拿,还不要利息。
  但是,如果把物质从飞船里边转移到飞船外边,物体的动能也跟着转移到飞船外。就相当于欠债的跑路了,这下真空着急了,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既然找不到欠债的,只能向诺亚号飞船本身要回这部分能量。
  那么,飞船的速度也就减小了……
  好神奇的科技,好奇怪的现象!
  “简单点说,我们从里边转移出多少动能,飞船的动能将减少多少,其中应该满足以下方程式……”兰波博士又开始在屏幕上演示他的报告,罗列出一大串公式。
  “很抱歉地问一下,您的发现有什么实际意义上的作用吗?”于易峰举手示意道。
  “于先生,您好,我们认为,可以根据这种现象,对飞船进行加速或者减速。”
  兰波说道:“飞船的质量恒定为103万吨左右,如果我们抛射出一个3倍飞船质量的物体,飞船将替这个物体归还大量的动能,它会立马减速到原速度的一半。”
  “如果,抛射出一个8倍飞船质量的物体。飞船速度将直接降低到原速度的三分之一!这种减速的过程几乎是瞬时的,大家明白了吧,这是宇宙空间中一种新的减速方式啊!”
  “宏观低速条件下,减速公式满足v1=√(m0/m1)*v0。m0为飞船原本质量,m1为飞船质量与抛射物质量之和。”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设计了一种飞船快速减速的方案,只要不停将大质量的物体抛射出去,飞船的速度就会快速降下来。”
  “反之,不停地将大质量、拥有动能的物质丢入飞船。飞船的速度会增加……真空是真正的大债主,它绝对不会要你的钱,只会把这部分能量叠加到飞船上。”
  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意味着什么?把东西丢出去,能够减速,把东西丢进去,还可以加速,还有这样的好事儿?
  真是神一样的科技啊……
  但是,科学家们讨论了一会后,发现没法利用这种方法将飞船加速。原因很简单,想要将大质量的物体丢进飞船,它必须比飞船飞得更快,这便需要更先进的引擎才能做到。
  如果有能让物体飞得更快的引擎,还不如将引擎直接安装到飞船上呢!
  不过,拿来减速倒是不错的,只要直接将物质不停地抛出飞船,速度就会降下来。这一点很不错,在宇宙空间中,减速也是一件麻烦事啊。
  “这种减速方案,我们将它命名为超越减速方案!”
  只要将物质不停地抛出飞船就能减速,多么简单,多么实用的方案啊,比火箭反向喷气实惠多了!
  在这一刻,因为这个发现,因为这一篇论文,特斯拉研究所的积分开始接近,甚至超过野狼设计局!
  (看不懂的不要紧,只要知道把东西从里边推到飞船外边,飞船的速度就会降低。这一点我们以后可能会用到。
  注:量子理论真是神奇的科学,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宇宙的起源便起源于一次量子涨落。
  量子涨落,从真空中“借”来能量产生粒子(涨),并在满足能量…时间不确定性所规定的时间内“还”给真空(落),这段时间是不确定的,通常被认为非常短。一次涨落后,相当于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在极短不确定时间过程中,能量守恒是被打破的。
  1998年,科学家古斯还出版了一本通俗的介绍宇宙暴涨的书,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宇宙本身就是一顿免费午餐。”意思是宇宙是从一无所有中而来的,但到时候,可能会将全部的能量归还给真空,这个时间可能很长很长。
  我的设定就是基于这种量子涨落现象,飞船里边的动能,由真空零点能提供,借来之后可以归还,大致就是这样,不知道大家明白否。)


第十三章 到达火星
  新人类历元年,九月十日,经过三个月的航行,火星已近在咫尺。
  按照兰波博士说的减速方案,人们将大量矿石残渣抛出飞船后,飞船速度确实降低了,这说明,人类掌握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减速方式。
  不要小看了这种减速方式。短短几秒钟内,抛射出大量物质,就能将高速飞船降为低速,由28km/s降低为1km/s,光凭人类的科技手段没办法做到。
  在宇宙空间中,减速和加速是同样重要、同样困难的。
  ……
  现在,火星登陆俨然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事儿了。观测天文台成了人们最喜欢呆的地方,因为在观测台上,能看到火星,这颗橘红色的行星。这种规模浩大的红色,在许多人眼里,是浪漫而又壮观的。
  有许多情侣喜欢在天文台约会,因为这个地方确实不错……
  在新造的“大饭桶”食堂里,科学家们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着关于登陆火星的事儿。
  虽然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已经有一些了,但是亲身登陆和看照片是两种不一样的体验。不仅是普通民众,科学家们也非常兴奋。
  “你们看,火星有稀薄的大气层,气压约为地球的百分之一。火星的水资源基本以冰的形式集中在两极地区,所以嘛,我们最好登陆在火星的南北极。”一位中年的科学家,边看着照片,边吃着盘子里的鸡肉炒面筋。
  现在因为口味的关系,中餐已经成了许多人的主流食物。
  在其旁边的一位科学家则皱眉说道:“水资源啊?在地底下说不定也能找到,我觉得吧,还是找一个铀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着陆比较好。能源才是王道啊,新一批的电站快要造好了,有了电,什么都有了!”
  这时,另一个吃着意大利面的女科学家也跟着说道:“我也觉得着陆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比较好。我们有很多东西要建设啊,像新的实验室,新的电厂等等,水可以缓一缓,能源第一。”
  “不行啊,没有水,大型生物圈没法建造啊。”说话的是一位生物学家,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建立大型的生态圈了,没有水,草场、公园还没有着落。
  这时,一位花了大价钱买了两条小黄鱼的科学家,在享受完食物后,突然得意洋洋起来,“反正,不管在哪个地方着陆,我们野狼设计局早就准备好了,一定会在这一次火星行动中大放光彩!”
  另一位年轻科学家路过旁边,听到这番话后,立刻吹胡子瞪眼说道:“野狼算什么?我们特斯拉才……我们的积分已经超越你们了!”
  “什么?你们只是临时超过而已!临时你懂不懂?我们的成果只是没拿出来!”
  野狼的人真是快被气死了,“再说了,那个减速方案是你们弄出来的?那可是飞船自带的,怎么能说是你们弄出来的?顶多你们发现地早而已……”
  “好了好了,快点吃吧,吵什么啊,学术会上去吵!”一开始的中年科学家连忙把两人拉住了,苦笑着劝道。
  两个月的时间下来,野狼与特斯拉的人可以说势如水火,彼此竞争的厉害,互相看不顺眼。
  对此,许多科学家都保持中立态度,互不相帮,他们甚至纷纷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所,整个飞船上变成了“二超多强”的格局。
  “你们这些年轻人啊,耍嘴皮有什么用,关键还得靠成果。谁把这艘飞船的秘密全部破译了,我丁一东第一个对他服气!”
  这时候,丁一东教授刚好要离开,听到两个人在吵架,还幽幽地说了一句。
  听到这番话,其余科学家全都沉默下来,有些还在偷偷苦笑。
  这艘飞船,真是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真的如同神一般了。因为它的科技含量与人类科技相差的年代太大太大,导致目前的科学几乎无法对其进行任何解释,人们只能盲目地瞎猜。
  什么“超越减速方案”,也只是利用了一些合理的推测,然后被实验证实了而已。
  人类根本不了解其中的本质,如同盲人过河,恰巧摸到一块石头罢了。什么真空零点能啊,只是给自己一个解释,研究报告基本上都是瞎猜,没法证实啊。
  这一点,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勉强找了一种解释,安慰自己罢了。要问具体怎么实现的?不知道啊……
  现在的人类,就仿佛置身于金山银山,却无法利用,所有人都焦急透了。每一块金块都像房子那么大,得到一块就能让人类发财致富。但人类的力量就像一只蚂蚁,举不起任何一块金子。
  对于科学家来说,看到,却理解不了,这是多么令人沮丧的一件事。所以,经常会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咆哮声……特别是特斯拉和野狼的人,彼此竞争,但都对飞船毫无办法,脾气火暴的很……
  “继续刚才的话题吧。”那个中年科学家笑了笑,“我个人觉得吧,还是登陆在南北极比较好。南北极这么大地方,至少有水是一定的,说不定也有矿藏啊……有水、有能量、有矿,要是有这样的地方就好了!”
  “肯定要小部分人先登陆科考一番,再考虑诺亚号的登陆问题。”
  “说的也是。”
  ……
  下午两点三十三分,处于低速状态诺亚号飞船正式被火星引力捕获,围绕着火星旋转起来。
  如果说地球是一颗蓝星,那么火星便是一颗红星。从太空看到的景色,是完全不一样的。
  随着速度的进一步降低,诺亚号甚至接触到了火星上方的大气层,飞船表面因为摩擦力几乎没有,基本不发热。但是挂载在外边的观测室、引擎、动力室等等装置还是会发烫发热的,不过人们早就做好了防护装置,还可以正常使用。
  按照预期,诺亚号因为空气浮力的关系,会漂浮在火星大气层上。
  因为它的密度实在太低了太低,15千米的球体,质量只有103万吨,其密度相当于0。000073千克每立方!这种密度比一个氢气球低得多了!
  这导致只要稍稍有大气,诺亚号的空气浮力就可以抵消于重力,它将漂浮在大气上方。一个大型飞船的密度竟然这么小,也算是一个奇迹了,这就是人们没办法理解的科技啊。
  如果想要让它沉下去,也很简单,只要在飞船外挂载更多、更重的东西就可以了。
  于易峰这时正在召开登陆会议,已经开了很长时间,基本方案已经制定好了,还是选择在了火星北极。因为南极地区多山脉,而北极比较平坦,地形更加适合。
  现在只剩下人员问题。因为人们的积极性很高,甚至太高了,每个人都想去。唉……他们以为是旅游度假吗?
  一大堆科学家在七嘴八舌地说着,他们纷纷想要成为火星科考队的一员。
  “罗曼博士,你来当这一次科考的领袖吧。”沉思了半晌,于易峰直接点名道。罗曼博士,原先月球基地里的首席生物学家,威望以及个人能力都不错。
  “没问题。”罗曼立即说道,心中开心的不得了。他还想着在火星上找找有没有生命呢,没想到机会立马就有了。
  这下子,人们更加着急了,有几个甚至还想从位置上站起来。
  “于先生,我们一定能胜任的!”
  “相信我们!”
  “……我有地质勘察的经验!”
  听到这些,于易峰也不能直接阻碍人们的热情,只能摇摇头道:“这样吧,第一批科考队伍暂定五百人,这个人数不少了。科学家、地质学家、采矿员、医生、军人都得有,还得带上足够的食物与机械装备……我会让让胜利号飞船来来往往运送几次,物资都会供应上。”
  “大家先填一张志愿单子,我们酌情筛选。”
  听到这个消息,科学家们心中立刻便是一喜,五百人啊,机会不小了。他们连连向着于易峰保证,一定会完成任务,及时向上报告云云。
  “本次的勘察任务你们明白吧?在火星的北极地区,找一个有水、有矿、有能源的地方,作为诺亚号的着陆点……还有啊,考察火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消除潜在危险。大家都明白吧?”
  “明白!”


第十四章 挑选科考队
  不仅仅是科学家,普通民众对于对火星科考的热情也超出了于易峰的想象,消息一放出,就赢得了上万人热切响应,政府不得不制定了专门的筛选环节……
  特种队员赵耀带着一群年轻小伙,正在训练室里疯狂训练。军人不是普通民众,不用参加这种挑选环节。
  军队毕竟是有阶级的,有上下级关系,不需要民主、平等,一纸命令下去,上级指派谁去,谁就得去。但因为这一次科考的特殊关系,没有什么敌人,也什么特别大的危险,新兵将是参与这次任务的主体。
  这几个月来,国家安全部门总共招收了两百多名新兵,再加上原有的人,整个飞船里的士兵数量达到了三百人。原先的老兵官衔都加了一级。
  赵耀作为老兵的一份子,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名队长,军衔升了一级,成为上尉。他负责二十名新兵的训练,其实相当于一个班的水平。
  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训练环境基本集中在飞船下方的高重力地区。高重力区的体能训练是非常见效的。
  不过近段时间,为了适应火星的环境,他们搬到了中等重力区。这是为了提前适应火星重力的关系,因为火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左右,还是有点差别的。
  军队在这次科考行动中一共获得了30个登陆名额。而赵耀,则是这次行动的主要指挥官,所有登陆的军人都得听他的。
  别看他平时看上去不靠谱,那是因为有于易峰、许云进这些更牛逼的人存在。然而,在当时的华夏国,真正能入选华夏第一特种部队的,哪个会是不靠谱的?赵耀可是有过许多次危险任务经验的老兵了啊。
  在训练房中,新兵们正在训练着各自的枪械或者在肉搏战。赵耀有时候手痒了,也会上去教训一下新兵,一挑三、一挑四也能赢,嗨,这些新兵对他来说实在太弱鸡了。如果真的要生死搏杀,他一个人完全能杀光整个班的,这完全是战斗经验以及身体素质的差距。
  30个名额中,原先的特种队员只有他一个。还有三个是原本治安队员,他们也是老兵,有点儿经验,剩下的26人全是新兵。
  “全体都有!集合!”时间一到,赵耀就大声喊了一下。呼啦啦地,所有新兵都跑步着在他前面集合,立正、站好。
  “稍息!”
  又是一阵小碎步的声音,这段时间训练下来,这些新兵终于有了不错纪律性。无纪律不成方圆,赵耀对这些新兵还是比较满意的。
  “两个月了啊,时间过得真快。”他心里想着,自从当上了小队队长,也要负起相应的责任,任务真的重多了。
  “我在这里宣布一个消息,等一会,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