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得原理-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化,进行可行性研究调查,或研究结构性观念。”这一连串的官方术语说穿了,也就是要给
自己多一道防护。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思考一件事,而这件事又与另一件事纠结缠绕,但你
却可以不考虑这件与之相关的事情时,你已具有了法律的逻辑思考。
    ——鲍尔(Thomas Reed Powell)
    当军方发言人说“有限空中拦截”其意思就是“轰炸”;当政府学者说“反事实叙述”
指的是“谎言”,“误说”是“没有说明真象”“陷于不稳定”代表“外国政府受到颠
覆”;安全专家用“重力缓重器”代替“保险杆”。掌管社会福利的官员则用“被剥削的个
体”来代替“穷人”,用“同居人”表示“性伴侣”,“人力资源部门”表示“失业辅导
处”,用“经常受雇模式”形容“不良的工作习惯”。
    “记住”(Remember)这个字——其传达的信息就是无聊。
    ——布莱恩·以诺(Briam Eno)
    当官僚把这些奇形怪状的术语摆进报告、法律条文或通知文件后,其结果常是让人一头
雾水,不知所云。

●法律术语
    法律术语或许给人的印象是毫无错误,其实不然。例如,“和/或”(and/or)的使
用主要是因为拉丁文中的连接词很难完整地译成英文。一八九四年,当“和/或”第一次应
用在法律上时,便遭到争议。当时有人提出三种不同的诠释。自此之后,误解仍不断产生。
此外,“前述的”(Aforesaid)是中古英文,一百多年来它的使用仍然未获法律界人士一
致定论。“前述的”原意是说某件事已被提及,但究竟所指为何则没有明确指出,因而
    产生误会。“然而”(Whereas)是法律写作上最常用到而语意也最含糊的字之一。由于
它含有太多互相矛盾的意思,以致于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对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而言,在某种
情况下,任何具有“考虑到”(considering that)之意的辞汇)在另一个情况下即含有
“相反地”(on the contrary)或“事实上是”(the fact is)两种不同的意义,甚至可以
解释作“尽管事实”(inspite of the fact)这个反义词时,这些词汇都不该被使用。然
而,由于文字的泛滥使用,已使得原本简单明了的契约和同意书竟成了叫人难以理解的天书。
    官僚语言不但不顺畅,而且充满了陈腔滥调和骄傲自大。因为它都是由语意不清的词汇
结合而成的,缺少文法结构,所以,可读性虽高,即难以理解。

●沟通的定义
    我们所说的沟通指的是象征性传送的动态过程。而个人或任何有机体的认知功能的发展
程度有赖于他对上述过程中相关变数的理解能力。

    ——节录自美国纽约西州陆军后勤管理训练中心课程

●让我把话说清楚
    ……有人建议要将董事会对重要问题的审查、删除与再考核作业,落实在所有空军的刊
物上。
    ——节录自空军刊物制作计划

●决策方向
    随着深具意义的决策对话的增加,行动取向的新构想将把重,戈摆在可行性高的都市工
程上。
    一美国住房与都市发展部

●双向沟通
    在目前形势下,促进跨国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意义深远的双向沟通。若要完成此一课题,
则以往注重政令宣导和自我夸大的作法应被摒弃。
    ——教育文化部副秘书长约瑟夫·达菲(Joseph Duffey)

●航空票价
    根据此契约,如果每一趟飞行,乘客所提出的中诉案件总数超过该趟飞行的投保金额,
则每一乘客的承保风险不应超过投保金额乘以某分数分子的总额,而此分数又是原来应给乘
客的赔偿保费。
    ——民航局
    话愈说愈多,也愈来愈难懂,最后,当初的想法终于失去了他们原有的价值。如此一个
充满赘言腐词的金字塔就这样愈长愈大,而其内涵并未随着增加。最后,官方语言无可避免
地成了无人可理解的吃语。
    我们身处于一个充满替代品的社会。各种术语代替了自然的语言;口号取代了原则;夸
张的点子摒除了真正的创意。
    ——本特立(Eric Bentley)
    近几年来,联邦政府努力施压,要求政府部门的员工使用简单易读的英文。许多民众也
不断将各种文件资料寄回,要求他们用标准英文向大众说明。此外,颇引人注目的是有人呼
吁要惩戒那些破坏我们母语的不肖分子。

●议员和议会获颁官样文章奖

    在加州,申请离婚的夫妻在分财产时必须订立契约,而此部分财产享有免税权。此条款
明载于国库与税收条款第一一九二六条中,其内容如下:
    (a)不论是由法官宣布婚姻无效或判定合法分居,根据民事法第四章 第五款(自第
4000节开始)的规定,或由夫妻双方签署同意书者,只要是在双方的同意下执行,不论此
文件是否已载于其他的命令之中,任何与此部分有关的税款,不论是契约、器具或其他文
件,只要其目的是为了转让、划分或分配配偶间的共同财产,准共同财产,或准婚姻的财
产,而达到财产分配之目的者,一概不予征收。(b)为了达到在(a)节中的免税标准,凡契
约、器材或任何文件都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由配偶双方共同签字,声明该契约、器材或其
他文件享有免税的资格。
    此法由参议员约翰·霍姆达尔(John W。Holmdahl)在一九八○年时在加州提案通过。
罗耀拉大学法学院教授罗伯特·本森(Robert w。Benson)的学生推举此法为当年众法的代
表,并获颁“法学官样文章专家奖”证书一张。他们一致认为,就法律与沟通的角度来看,
简易如下的英文还比冗长又辞不达意的法律术语来得更贴切:
    当夫妻双方因终止婚约,或宣布婚约无效或正式分居,而必须划分财产时,依此法该财
产将不予课税。
    夫妻一方须在文件上签字后,此法才正式生效。否则,一切仍将依既有税法课税。
    我们应极力支持一切能唤醒政府部门使用简易英文的建议。
    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
    ——箴言25:11

愈长愈大
    官僚制度虽然行之有二百年之久,但把整个政府转变成一个彼德金字塔则得追溯到罗斯
福总统的任期内(一九三三——一九四五年)。二十年代的繁荣景气与蓬勃发展在一夜之间
嘎然而止。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九日,胡佛总统在演说中说道:“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在蒸蒸
日上,未来前景将是一片光明。”不料,言犹在耳,四天之后,纽约股市即发生大崩盘。胡
佛总统此后的三年任期内,美国经济继续走下坡。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大恐慌中,四分之上的
劳动人口,近一亿二千万的人民面临失业问题。在此期间,五千家银行倒闭,八万六千家公
司相继关门,二十万七千三百个家庭被迫迁出家园,全国的收入从八十六亿四千万美元陡降
到四十一亿七千万美元。全国的私人慈善机构几乎全数倒闭,无法生存。
    面临全国的财务危机和严重的失业问题,罗斯福总统起草了许多新计划。重大的联邦计
划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例如,就业辅导局建造了联络纽约市和新泽西州之间的林肯隧道、
博耳德水坝(后在一九四七年改皂为胡佛水坝以纪念胡佛总统)、纽约的拉瓜地亚国际机场
及其他许多重大工程。每一个新部门在重建美国经济的挑战中各司其职,尽力达成罗斯福总
统交待的使命。
    我们在此以先知的魄力和勇气自许,向全国人民宣誓为“新政”请命。
    ——罗斯福
    新政、经济振兴发展局和罗斯福总统过人的领袖气质,解救了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全
国在一股精神号召下重新动员起来。罗斯福总统在一场有名的演说中引用了亨利·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的一句名言“世上没有比恐惧更可怕的事情”,“……我们唯
一要害怕的是害怕本身。”因此,许多已经放弃希望的人愿意再拼一次,一扫所有的沮丧,
自由经济大部复活。
    一国之君的钱腕也有瘫痪的一日。
    ——艾福·兰登(Alf Landon)
    根据今日的标准,新政时期成立的部门可说规模小但效率高。例如,当时就业辅导局只
需花八十二元就可以应付一个人一个月的就业开销。就业辅导局所花的每一块钱中,八点六
分用来支付薪水,十点五分购买原料,剩下的三点三分才是行政费用。罗斯福总统认为社会
救济只是暂时性救急手段,支领救济金的人最后都应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然而,尽管他
是位坚信传统观念与价值的人,但他在新政时期所创立的某些部门却在以后吞噬了整个国家。
    如果我们继续不断地根据每一条宪法条文成立各种委员会。管理单位或特别法律相关单
位,就像是在每一法条上加益一个巨型的倒金字塔,不假时日,我们就得花上数亿元来支付
这些行政系统。
    ——罗斯福
    在二次大战期间,由于动员整个国家需要高度中央集权的政府,因此联邦政府在此时期
迅速膨胀。此后每一场战争的发生也都导致了同样的效果,政府在战时急速扩张,在平时却
只小幅删减编制;因此,每发生一次战争,联邦政府就增肥一次。但直到今日,政府的行政
系统非但未减,还在逐年增大中。约翰逊总统任内,政府医疗保险首次实行。今天,医疗保
险的费用已高达五十六亿美元。这个数字超出罗斯福总统第一任期内平均年支出的八倍以
上。耗资亿万美元的学校营养午餐计划在尼克松总统任内实施,卡特总统在任时,决定要大
刀阔斧整顿,他起草了一项划书,并任命一个委员会负责调查执行。结果是对于政府各单位
的职掌范围没有一公认和官方公布的说明,加上缺少完整的政府机构名单而不得不叫停。原
因是在诸多的限制下,想要区分出纯官方机构、半官方机构,或政府资助的民间组织,几乎
是不可能的事。结果自然是少有收获。里根总统虽然是在教育和社会救济上做了删减,但军
费支出和军方体系的编制却大幅成长。因此,就各方面来看,想为政府减肥的计划仍在口头
承诺的阶段。即使偶有成功的例子,也都因其他方面的失败而抵销。
    联邦政府已成为国内最庞大的组织。当然,部分原因是人民对政府的期望愈来愈高,再
者就是政府的行政体系有绝佳的繁殖潜力。他们不仅仅是扩大,数目更是成倍数的增加;其
产生的原因有时是因为行政系统正处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二种制度之间的过渡期,就像时
钟的钟摆一般,每次中央政策一放松,便给地方政府发展成长的空间;等到中央政策重新紧
缩时,联邦政府就得再膨胀扩大。就在一来一往的过程中,许多旁支的官僚系统随之产生,
结果是重蹈覆辙。
    我们可以克服地心引力,却让填不完的文件搅得头昏脑胀。
    ——维纳布朗(Werner Von Braurm)
    政府无所不在,在愈长愈大,愈伸愈广之后,也就变得更加浪费、功能不显、独裁专制
和腐败无能;自然,想要采取任何矫正措施也就变得难上加难。
    在这看似混洗无序的神秘世界中,人尽其可能地跟着制度走,制度与制度之间也一分有
默契地互相配合着。如果有一个人只跳开这个红尘世间片刻,做个旁观者,他将会面临一个
可怕的风险——失去其原有的地位。
    ——霍素恩(Nathalniel HawthOrne)
    政府机关与私人机构最大的不同处在于前者忙着花钱,而后者一心想赚钱。另外一个比
较细微的差别是,想要在民营企业找到一个像美国联邦政府行政事务沟通既纪律矫正委员会
行政专员的工作得花上好一段时间。
    头衔愈长,工作愈不重要。
    ——麦戈文(Gedrge McGovern)
    一个以保护其行政作业为乐,又为千百个法条所绊,还得处理堆积如山的公文的行政系
统实在难以评鉴。
    官僚系统的精髓在于对“空洞点子”和“做无头苍蝇”的热情。
    ——詹姆士·伯伦
    用考试或评审制度来剔除不合格员工的作法,往往只是增加更多新的工作。因为在许多
情形下。员工的能干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如果工作本身就是个笑话,不论谁来做其结果都
是一样的。升官对真正的官员而言是项鼓励,而非追求更高成就的机会。
    因循旧例的好处是我们清楚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贝内特(Alan Ben)
    官僚们通常十分喜欢改革,因为新的改变和挑战让他们有事可做:重新拟定行政流程
表、创造更高职等的新工作、申请更多的预算和薪资、重新装演办公室和重新规划办公空
间。这一切都需要像棋士一般敏锐思路的干才,因为联邦政府在国内总共拥有五十万栋的
刃、公大楼,加上出租给民营机构或在外产权,年收入将近九亿美元。
    害怕失败的恐惧给政府行政部门生存的空间,一如以往教会之存在是因为人民害怕被打
入地狱。
    ——古德温(Richard N。Ghowin)
    尽管各部门不断地在整顿其内部组织或其他作业,社会的情况却未见改善。教育品质持
续低落,犯罪率节节升高,贫穷问题依然如故。换言之,政府部门内部改制解决了应该解决
的问题,他们的工作就不保了。所以,只要每个部门的主管继续负责其部门和自己的工作成
效评鉴,改变二字是万万不可能发生的。

●傻问题
    凡物重在九百九十九磅以下,则每一百磅之货物,依其运送的里程数计算运费。(A)
栏的运费依(8)栏计算,除非物重等同或超出(o)栏所载之限重量。如果后者超重,则其
运费以(D)栏计算,而其重量之算人依该栏之最小百磅数为准,而非货物之实际重量。
    ——节录自总务处公告
    职业安全健康行政局在一项文件中写着:“皮肤是人体和环境之间重要的接触面。”
    车辆会车或潜在的交互作用的心理认知和心智评鉴向度,多半在误差分散中流失。而这
些误差也并不是气体动力干扰和驾驶人行事因素公式中的考虑因素。
    ——节录自联邦高速公路行政局研究报告
    《驾驶人对大型卡车的态度》
    因此,我把对官僚体系和官僚的观察做成十点结论。

彼德官僚原则

    1.官僚制度必须受到保护。
    2.官僚制度的存活有赖于不断增加的预算。
    3,官僚制度有极佳的繁殖能力。
    4.官僚制度避免任何新的尝试。
    5.大型官僚制度由小变大,却从没做到他们应该做的事
    6.官僚制度吸引那些在其中工作如鱼得水的人。
    7.官僚制度强调内部和谐重于工作品质。
    8.官僚制度喜欢墨守成规,即使它们已不合时宜。
    9.有领导能力的人若想成为一介官僚,就如技艺精湛的骑师想成为被人鞭策的马。
    10.在紧急的情况下,官僚会好心提供无效的援助。
    金字塔坚实屹立,顶端可眺望好景无限,唯死人可用。
千百万人曾幻想着把世界改造成官僚机构,好使每一个人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以排除个
人的独创力。未来世界的乐园一度被描绘成政府神话……却不知有多少人为了实现此一谎言
而血流成河。
    ——凡迈斯(Ludwig Emer Von Mises)
    言至于此,我已将《彼德金字塔》的缺点做了详细讨论。现在,让我们看看它的一些优
点,并检讨改进其缺失的可能性。
    人类许多伟大的成就都是在经历过一连串复杂的演进过程后才做到的。就像是目前许多
重大科学成果的源头得追溯到远古时代,老祖先受了好奇心的驱使,而尝试滚动球形物体。
之后一个接一个的新发现,使人类从一无所知到对单一细胞和整个太阳系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科学之路窒碍难行,每一代最杰出的科学家都曾在错误的观察、误导的推论、不足的公
式和无心的偏见中跌得头破血流,其中的艰难绝非一味埋首书中的人所能体会的。
    ——科南特(James B。Conant)
    老祖先在狩猎中看见了改变生活的契机,于是放弃树居,开始流浪冒险的生活。当这种
充满危险的生活方式不能再满足人类时,定居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穴居生活于是开始。逐
渐地,老祖先开始用泥土或木材在他们喜欢的地点盖起小屋来取代山洞。时间一久,不易满
足的心理又造成了日后一连串的改变,泥屋变成了砖房,建筑成了一大学问。建筑师、泥水
匠、木匠、水电工和规划等专业领域一一诞生。宏伟美丽的结构成了人们建屋时的第一考
虑,于是有了帕特农神庙和帝国大厦的杰作。但是只有一座一百零二层,高一千二百五十英
尺的大厦仍然不够,于是一栋栋高耸人云的摩天大楼相继而起。
    如果社会无法追赶上科技的进步,人类所受的苦难只有成倍数增加。
    ——哈林顿(Michael Harrington)
    冒险精神与学习上进心让人类无法满足于现况,进步因而不断产生。要不是我们对自己
的成就始终感到不满,今日人类绝不可能进入太空。所以,从老祖宗开始直立行走的那一天
起,太空冒险的序幕便已揭开。接着,人们穿上了鞋子,利用牲口载物,使用马车、自行
车、火车、汽车、飞机和太空船。
    建筑金字塔,最下面的一层永远是固定不动的。即使今日进入了太空时代,人穿着鞋,
乘坐马车、脚踏车、汽车、飞机或驾火箭上太空,却仍然有人光着脚丫。
    人类追逐许多美梦——金羊毛、点石成金的神奇,到了今日则希望拥有一部宽敞的家庭
房车,当全家度假时,它能提供足够的空间,到了晚上要寄宿旅馆时,只需卸下一只行李箱。
    ——沃恩(Bill Vaughan)

无知扩增
    无庸置疑地,某些《彼德金字塔》是社会文明进步下的必然产物。人类历史发展的初
期,老祖宗所了解与熟悉的就只有他们周围的环境。当他们开始进一步向外探索后,知识的
领域随之扩展,以往不为人知的世界逐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所不知的远远超过我们所知的。
    ——哈维(William Harvey)
    知识用尽才知不足。当我们将知识的界线每向前推进一步时,就离无知愈远,但每一个
答案却又引出一连串的问题。这个过程没有尽头,未知的世界自然是浩瀚无边。我们知道的
愈多,知与未知间的那条相互抗衡的界线也就愈长。结果是,我们知道的愈多,不知道的也
愈多。

共产主义或资本主义
    彼德金字塔同时存在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中。不论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其目的
都在掌握经济系统的每一环节,因此在创立初期需要高度的创造力,来做各经济层面的细节
规划。重视自我和强调创新为人类的天性,不幸的是,这些特性有害于国家的运作。因此,
一个人需具备过人的智慧才能管理这个系统。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政权总是竭尽所能地用规
条和官僚制度来控制下层人民的自我意识和创造力。当然,位高权重者向来不在此范围之内。
    任何削弱个人判断力和行动力的教条。都是极权主义政府的帮凶。
    ——杜威(Jhon Dewey)
    不论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官僚制度,其目的只有一个:建立秩序。它无法接纳个人
主义、自由或创造力,但对维持秩序倒是功不可没。所以,在官僚制度扩大的同时,个人的
主动性自然被削弱。
    杂乱无章的世界需要秩序。
    ——赖特(Frank Lloyo Wrigl1t)
    一个组织的生命活力取决于个人的主动性、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的发展空间。然而,官僚
体系却用迂腐的繁文褥节来扼杀社会成员创造性的贡献。这种情形发生后,政府不是进一步
加强个人的控制就是提供诱因,鼓励人民去尝试。当然,就像在所有其他的社会一样,不论
怎么做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是把问题带进恶性循环的梦魔中。
    通常,烂摊子的借口不外是要进步就非得如此;然而,烂摊予就是烂摊子,与进步与否
根本毫不相干。
    ——贝克(Russei Baker)
    苏联从革命时代起实行中央集权。它不但包括我们的所有问题,更有其自身特殊的难
题,像是盈亏的循环、贫穷问题、通货膨胀、组织编制、分配不均和极权统治等等。
    民主是在猴笼里经营马戏团的艺术。
    ——门肯(H。L。Mencken)
    以自由企业与个人自由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如果不加以控制,自由企业引发的独占终
将消除所有的竞争,而毁灭了自由企业的体制。这正是为什么强调民主的政府必须用各种法
令来约制自由企业与个人主义,并设立不同的部门负责法令的执行。民主政府通常都致力于
增进公众的利益与福利。如果此处的“公众”指的是“全国人民”,则有关环境保护、公共
安全和公平交易等法律的制定,理所当然是政府的职责。为了进一步达到增进公众利益的目
的,许多民主国家的政府也设立相关部门来负责儿童劳动法、基本工酬、公平雇用、工会活
动、健康安全和独占贸易等相关法令之执行。发展到今天,虽然资本主义和自由企业还是民
主社会最基本的原则,但愈来愈多来自政府的干预和控制,已使我们可以与其他国家媲美。

●核准印鉴

    来自苏联的喜剧演员亚可夫斯莫诺夫从一八岁起,便开始在家乡奥迪萨为亲朋好友表
演,这揭开了他演艺生涯的序幕。根据苏联政府的规定,申请演员证必须先将演出的台词交
给机关部门审核。皇天不负苦人心,他的申请获准。自此之后的十年,他便在黑海上的豪华
客轮表演。
    五年前他申请移民到美国,开始了在美的演艺生涯。虽然他在苏联用的笑话已不管用,
但表演用的台词却再也不须经过政府的审核了。
    那么他还在怀念苏联的哪一点呢?
    “我特别怀念那些爱看的电视节目,像是《狂飙少年》、《哭泣的一日》、《马克思与
燕妮》。”
    乱仗何时了?
    行政制度一旦设立,通常很难将它裁撤。行政体系愈大,矫正工作也就愈难。更糟的
是,行政体系愈大,出的纵漏也愈大,想补救可说是难上加难,其造成的伤害自然更严重。
    进步听起来很好听,但是造成“进步”的是“改变”,而“改变”总是招致反对的敌意。
    ——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F。Kennedy)
    通常一个行政单位便足以制造混乱,要是有一个以上的部门参与行事,天下一定大乱。
例如,环保署多年来一直努力取缔含致癌物质农药的使用,然而农业部却大力鼓吹农民使用
这些农药。另一个例子是农业局拨款六千五百万元资助烟草商,而健康人力资源部却同时花
五百万推广禁烟运动。今日行政系统的混乱让纽约市民在一千四百八十七种部门和委员会间
昏头转向,而加州的居民则在一条面包上付上四百五十四种税。

●回到原地

    林肯·拉尔夫(Lincoln Ralph)博士说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总以为地球是平
的。直到他进了学校,才知道地球是圆的。后来,有人告诉他地球其实是个球体。到了高年
级,他又学到地球是扁乎的椭圆球体。到了大学,他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地球是“geoid”,
在希腊字典中解释为“地球体形状”。
    文明开展?
    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政府曾经圆满达成人民的托付,有些政府甚至无法满足人民基本
的.民生需求。国内最近在法律执行、教育、家庭和经济等方面,接二连三地发生危机。有
人称这些现象为“文明结构开展”。这个类比不仅逼真,而且有几分真实性;只是许多眼前
的问题与文明发展根本是背道而驰。困难的产生不是因为厘清千头万绪的复杂问题,而是因
为更多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让原本复杂的情形益发复杂。

●每况愈下

    旧金山地区某月的水电费帐单附有一张这样的通知:“根据里根总统一九八一年的经济
复苏税务法,公用事业委员会最近核准太平洋电力公司调高其支出费用(含税)一亿七千七
百四十万美元。这笔税务支出的款项目前并不缴入联邦政府国库,以后也未有此打算。因
此,此法规定公用事业委员会必须向用户征收这笔税务支出,缴交金额将在日后调高。”
    这个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已达数世纪之久,演变到现在已没有人能全盘了解其来龙去
脉,即便只是熟悉其部分的人亦是少之又少。整个系统变得极端复杂,过分讲究形式,部门
间的相互牵绊,终干造成行政效宅的呆滞和无能。
    科学人的悲剧是无法积极应用其科学上的发现。他不但使用了自己发明的武器,也让敌
人有机会利用这些武器反过来对抗自己。发明更先进的武器成了其今日和未来安全感的来
源,殊不知明日的他将因此而遭毁灭。
    ——林德伯格(Charles A。Lindbergh)

谁要通货膨胀
    衣食住行的民生消费,过去四十年来年年上涨,不但破坏了多年来一直相当稳定的经
济,也打破了维持已久的低通货膨胀率。
    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已破产了好一段时间。破产在此指的是个人或政府支出大于收入,
而终于面临无法负担全额债务的田地。通常国家并不会刻意毁约积久的债务,其应变的方法

是,延迟付款一步步深陷泥淖中或加印钞票导致货币贬值。这种以通货还债的方法,类似于
用债款面值的某一个百分比来解决破产的问题,不同处在于政府用贬值后货币的面值计算,
于是,功能性破产的难关自然难有突破。
    小幅通货膨胀就像是怀孕初期——很快就会愈胀愈大。
    ——科恩(Dian Cohen)
    通货膨胀是发行太多的通货以及信用而引起的。政府以大量发行通货的方式来化解破产
的威胁。政府总爱将通货膨胀的责任推给人民,要他们勒紧裤带,节省开支。事实上,是因
为政府想靠发行通货来解决破产的危机才导致货币的贬值。所以罪魁祸首绝对是政府而非人
民。特别是除政府以外,唯一能造成货币贬值的只有印伪钞的不肖之徒。为了掩饰不健全的
财政措施,政府只好盖起通货膨胀的彼德金字塔,一层又一层。所以,真正需要通货膨胀的
是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