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朱门风流-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中从来不曾长年存在过,这却是确凿无疑的。

而且,就是那所谓的宋时武学,竟只是主要学习武书策论,武艺完全只是当成末流!要把这武学真正打造成一座制度严明的军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祭祀了武成王庙,一众人便云集在武学中的小校场上。看着底下一群完全站不成方阵的武学生,张越不禁打心眼里叹了一口气,随即便看着那个朱勇选出来的训导大步走上前去,高声宣布着一条条的学规。

“每日辰时初刻入学,至未时末散,冬月申时散!武学生一律住武学,不得允准不许外出。”

“教官、幼官及武职子弟廪馔,每人月给食米六斗!”

“凡入学二年以上,学无可取者,追夺廪米,流边编戍!”

“每月由兵部堂上官同提督营务侯伯等官主持月考,一次不合格记名,二次不合格杖十,三次不合格杖二十。三次及以上者,逐出武学,革退军职!”

“每岁岁考,文试答策文理可观,抑或武试马步十箭中五六者,赏米五石!”

那训导端的是中气十足地大嗓门,一条条的学规经他这么一嚷嚷,整个校场竟都是听得一清二楚,只不过,台上的张越却看的清清楚楚,下头的众人中,面露振奋之色的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不是面色麻木,就是在那儿议论纷纷,看不见多少武学生的朝气。想到大明的军制在土木堡前还能维持,之后就一下子一蹶不振,他忍不住皱了皱眉。

在这学规赏罚宣布完毕之后,成国公朱勇便上得前去,宣布三天后举行武学大比。由于这消息事先并没有公开,只是张越和朱勇事先商量好呈报皇帝的,上下诸人没几个知情的,此时竟是一片大哗。只当朱勇说是优胜者赏宝刀一口,锦衣卫记名,计入一次岁考优等种种奖赏时,下头才起了一阵骚动。而比试的科目中并无策论一条,又让兵部和礼部的两位司官围着张越很是说道了一阵,当张越直截了当地说这些幼官生甚至不少根本不识字,他们顿时哑口无言,最后只能怏怏罢手。

五军都督府和六部衙门都在大明门两侧,因而回去的路上张越和朱勇正好同路而行,至于其余文武,自是各走各的。朱勇既是国公,前后自有导引从人,再加上张越的几个护卫,就占去崇文门大街的大半部分。虽说路上并不是说话的地方,但回衙门说有些话更是不方便,两人仍是并骑而行,交换着今日武学正式开课之后的事宜。

“除了去年世袭军职考选上的那些人之外,再加上今年要参加考选的那一拨,这就有四百多号人,单单一个武职教授再加上几个训导,未免人数太少了一些。最重要的是,他们才几品?”张越见朱勇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笑着说,“国子监有祭酒,有司业,一个从四品,一个正六品。而武学的教授训导却是品级极其卑微,而他们带出来的军官,一个百户就有六品!如此情形,试问如何弹压得住?您之前还说我过虑,如今看来,幸好调了那人回来。”

朱勇略点了点头,又说:“而且,之前宣布比武大比,瞧你们兵部那个司官和礼部那个郎中的架势,似乎对只重武艺不重策论很是不满……话说回来,勋贵子弟入武学操练,恐怕有不少人家不以为然,就是朝堂上,也会有人说勋贵子弟历来都是送国子监,弓马上头自有家学渊源。”

“家学渊源?如今除却少数几家勋贵府邸,有几家是真正让子弟自小操练弓马的?勋贵世袭武职带兵,要是连这些真正的大将都荒废了武艺,那么就如皇上之前下诏建武学时下谕兵部所说的那句话,军官子弟安于豢养,浮荡成风,试其武艺,百无一能用之!”

这话引用了皇帝的原话,朱勇自是唯有叹气。而张越想到这几天胡七和张布那儿频频得报,说是京中流言处处,颇有些诡异的迹象,他又加重了语气说:“世叔,我也知道,不少事情都是积弊已深,您也有为难之处,但有句话我不得不说。勋贵的荣华富贵皆是来源于战场拼杀立下的战功,倘若子弟不成,那么一代不如一代,总有被排挤到一边的时候。若是到了那时候,哪怕曾经泼天似的富贵,也未必就架得住别人一句话。”

如今这年代,大多数人惦记的便是传宗接代,光宗耀祖,自然希望子子孙孙能够把富贵荣华长久地传承下去,因而,朱勇虽觉得张越这话说得犀利,可也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事实。而且,他也有自知之明,比起中军都督府的前任都督张辅,他在战功资历人望等等上头都是远远不及,武勇上也是不止稍逊一筹,他就已经这样了,他那个还小的儿子呢?

“文弼世兄也曾经和我说过很多次,勋贵中间你就放心吧,我多去说道说道,那些目光实在短浅的就不用去管了,随他们怎么着。但军官那儿毕竟基数太大,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你心里有点数就是,你这个兵部的堂上官总还得多费点功夫。”

张越自是答应了,接下来在东长安街口,两拨人方才分开,张越径直回转兵部,而朱勇则是回中军都督府。才到兵部大门,张越就看到几个武将模样的人在门口下马,看那服色,至少是各省都司三四品的武将。见着他踩着下马石下马,那几个人面面相觑了一阵,随即便齐齐上得前来。

“可是兵部张大人?”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一个管选将调兵,一个管带兵练兵,虽说是不相统属,但内中勾连却是极大,而宣德以来承平日久,兵部日重,武将也就不复从前的风光了,到了兵部便得低头,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事实。此时此刻,几个人虽说论官阶和张越差不多,但礼数倒也是周到。毕竟,从年纪来说,他们也是军中的老油子了,哪会不识分寸?

关领上任的事张越素来不理会,因而笑吟吟和几人厮见之后,他也没放在心上,只是往里走,谁知才走出没几步,后头就有人追了上来,却是一个说是前往就任四川都指挥同知的中年武官。此人生得五大三粗,说话却很是利索,一路随着张越入了二门,却是都在暗示四川的风土人情,最后才提起正在四川任官的张信来。这时候,原只是漫不经心的张越不知不觉停下了步子,多打量了这人两眼。

那中年人也是光棍,坦然地和张越对视了一会,见张越颔首微笑,重又往里走,他便仍是跟了上去,又开口说道:“巴蜀远在西南,民风虽不能说是彪悍,可西南毕竟夷族太多,也不是那么容易治理的,我从前就在四川卫所任过事,如今回去也算熟门熟路。只我那儿子就在武学,人虽顽皮了些,武艺却是精熟。”

精熟两个字特意咬重了音,张越便放在了心上,有意多问了一句,他便点点头,再也没多说什么,更没去理会另一边屋子里等着排队见许廓的军官。到了自己办事那屋子的门口,一个皂隶眼疾手快地窜上来帮忙打起了帘子,又轻声说了一句话。

“大人,有一位姓石的年轻军官死赖着不走,说什么毛遂自荐,一定要见您。”

“哦,他终于是回来了?”

见张越一下子站住了,那皂隶又补充说:“另外,许大人使小的对大人说一声,诸位亲藩的上书题奏已经到了通政司。”

第九百零四章 提督武学

军职世官九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户,所镇抚。这都是些可以世袭的军职,正因为如此,当年府军前卫足足有十二位指挥使,这还因为那是专为皇太孙所选的幼军,所以并未有那许多冗官,而到了如今,不在边疆的卫所名义上是五千人,设指挥使等等军官,挂着该卫指挥使名头的军官往往不下十几二十。

石家当初的世袭军职,就属于这一类。说是十五岁就可以承袭指挥佥事的军职,但因为要上下打点,还有其余各种理由的拖延,要不是有王瑜在张越面前的帮忙说情,石亨还不知道要拖上多久才能顺利承袭父亲留下的军职。短短几年间,他就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只有满腔热血的毛头小子了。整个大明实打实靠军功挣到指挥使的军官里头,兴许他是最年轻的一个。

所以,年方二十的石亨坐在一大堆年龄几乎是他一倍的军官当中,自然是异常醒目。不但如此,在这儿轮班等候的人都知道,这位年纪轻轻的指挥使,已经足足等候了两个时辰,可耐性却是好的不得了。浓茶已经至少喝了三壶,净房里也去过两回,可愣是没有挪窝走人的迹象。这不像是来述职的,也不像是来关领上任的,敢情是赖上兵部了!

“那毛头小子到底是谁?”

“谁?听说过当年往瓦剌的使节么?这小子就是曾经的随从官,跟着兵部那位万铨曹呼风唤雨,在那里闹出了好大的场面来。后来又去了张家口堡,去过哈密卫,如今在会州卫,反正是最苦的地方全都打了一个转,人倒是能打仗,也不知道这回怎么偏生回了来。”

“不是吧,这看着也就才二十岁的小子!”

“人家机缘好,偏抓着了那少之又少的机会。看他脖子上的刀疤,差点连命都没了!”

这些早生了二三十年的年长武官们,不少都曾经经历过那场席卷天下的靖难之役,在那时候,他们有的是起于萍末却入了燕军的平民,有的是世袭的军户,总之便是因为一场风云际会而成就了如今的官阶,所以,瞧着二十出头便已经是指挥使的石亨,不免是想起了当年——可即便当年,又有几个人是那么年纪轻轻就身登高位的?

石亨却不理会那些人端详的目光,只是大马金刀地坐在那里。他的耐心是硬生生被那些塞外风沙以及游牧骑兵历练出来的,这次顶着满肚子气回来,他自然是不甘心。刚刚从许廓那里碰了壁回来,他便打定了在这儿坐等的主意——见不着张越,他就把这椅子坐穿!

就在他想着军中那些下属军汉的时候,外头终于又响起了通报传见的声音,这一回,那声音终于不是之前一成不变的只报军职姓名,而是有人打起帘子探进了脑袋来:“石指挥,张大人请你过去!”

石亨先是坐着不动,随即一下子从椅子上蹦了起来,三两步窜到门口,撞开帘子就直接往外走,倒是让那个报信的皂隶吓了一跳,而屋子里的其他人也顿时面面相觑了起来。等候时间最长的那个军官就低声嘟囔说:“我想呢,许大人分明已经见过了他,他却还死赖着,敢情是想要见张大人!”

最初和张越套了老半天交情的四川都指挥同知宁志荣更是站起身望了一眼那背影,随即才若有所思地坐下,低头皱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石亨跟着那皂隶经甬道过了角门,到了一座清水起脊的瓦房前头,眼看人进去通报之后,便随他进了屋子。他从前每次述职上任也都会往兵部走一趟,可今次的感觉却和从前不一样,硬梆梆的行过礼后,他就粗声粗气地说:“大人,卑职在会州干得好好的,为什么把我调回来!我宁可在塞外吃沙子,也不想在京师和人斗心眼!”

张越饶有兴味地打量着石亨。不得不说,如今的石亨已经可以说是青年了,和他初次见到的那个莽撞少年乍一看去已经有了很大分别,只是,这一开口,那股沉稳气息顿时无影无踪。想来在人前这位年轻的指挥使已经忍得很辛苦,所以如今已经是豁出去了。只越是如此,他就越觉得此石亨绝非彼石亨,至少在如今的环境下,造就不了那个特定时势下方才能崛起得快同时败落得也快的人物。

因而,等到石亨一番话说完了,他便笑道:“你是什么性子,我怎么会不知道?好了,别那么一副气鼓鼓的样子,坐吧。”

石亨本以为这一通牢骚出来,怎么也得挨上一番训斥——虽说他的武职官阶和张越可算得上是平齐,但满京师的文武中,除非是脑子真的生锈了,否则谁也不会真以官阶来衡量官员轻重。再说从王瑜那边算起来,张越勉强也算是半个长辈。于是,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习惯占据了上风,老老实实坐下了。

“调你回京师,若单单是我的意思,自然是行不通的,所以,我曾经和五军都督府的几位都督商量过,然后又上奏过皇上。”见石亨的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张越自然就露出了更高深莫测的表情,“知道我这次调你回来是做什么?”

要比动脑子,十个石亨也不是张越的对手,因此他歪头仔细想了一想,最后还是茫然摇了摇头。见他这副样子,张越自是不会放过,立时板起脸说:“不知道调你回来做什么,你就这么一副左迁似的表情?要是换成别人,高兴还来不及,你还居然在兵部衙门拉长着脸!”

吃这一训,石亨更坐不住了,赶紧站起身子,脸上却露出了几分跃跃欲试的期待。如今天下承平,能打仗的地方着实不多,他眼下就已经是正三品的指挥使,实在不想按部就班磨资历升迁。要知道,就在会州卫那边,他手底下还有几个四十出头的千户,五十出头的百户,看着他们那满面风霜的样子,他就想到了自个的将来,哪里能甘心!

“是卑职会错了大人的意思。”他一下子又把称呼改了过来,随即小心翼翼地试探道,“不知道大人要把卑职调到什么好地方?”

“这回知道小心了?”张越微微一笑,随即才一字一句地说,“调你去提督武学。”

“提督……武学?”

这个诡异的名词让石亨很有些摸不着头脑。左思右想,他总算是回忆起了京师东边似乎确实是兴建起了一座武学,据说是为了教导那些勋贵子弟和幼官,可是,这和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他去提督武学?思来想去不得要领的他只得用茫然的目光看着张越,见对方丝毫没有解释的意思,他这才问道:“大人,这武学和那些儒学一样,用几个教授训导不就行了,我一个大老粗,字还是好不容易才认全的,让我去那儿……”

“不管是不是好不容易认全的,至少你认识字,老万应该也教你读过兵书吧?”

张越见石亨迟疑片刻就点了点头,心想万世节还真是奇人,当初人在瓦剌,闲来无事之中竟然把从前看过的兵书化成简单易懂的条条框框给石亨讲了,也省得一番功夫。于是,他也从位子上站了起来,到了石亨面前打量了一阵,这才背着手微微一笑。

“听说,你用一把厚背砍刀在会州卫,号称打遍军中无敌手?”

“侥幸而已。”口中说着侥幸,石亨的脸上却满是骄傲,腰杆也挺得直直的。

“听说,你的步弓可以达到百发百中,弓马至少可以达到十发九中?”

“啊,大人您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这一回,石亨有些疑惑了。

“听说你麾下曾经出了逃兵,你带着十个人追出去几十里,硬是把人拖了回来,吊起来抽了三十鞭子,后来又亲自去给人裹伤,劈头盖脸臭骂了一顿,罚他们伤愈之后操练半年?”张越这一次没给石亨接口的机会,只是顿了一顿又继续往下说道,“听说,你的麾下,兵员的军饷发的是十一个月?”

此时此刻,石亨看着张越的眼神已经是犹如在看鬼神了。他甚至一度怀疑身边是不是安着个兵部的间谍,所以才能把这些东西了解得一清二楚。直到张越放缓了语气,又道出了下头的一番话时,他的脸色才有了变化。

“你刚刚说得没错,一个武学要找几个老成的教授训导还不容易,但是,这些人老成是老成了,可曾真正上过战场?若是真正上过战场的老兵,可这武学当中的幼官有的是指挥使指挥佥事之类的高阶世职,还会有勋贵子弟,他们怎么压得住他们?也只有一个真正武艺超群,军阶又高,兼且又是雷厉风行的霹雳性子,才能镇得住那些不像话的家伙!”

石亨毕竟还年轻,被张越两句话一夸奖,顿时更有了精神。而张越趁热打铁,又笑着说道:“而且,这也是给你的一个机会。你在会州卫虽说带出了一队不错的兵,但终究就是那么一点底子,而你要是在武学能够把这些人统统压服了,他们出去之后全都是军官,到时候你犹如师长,那才是真正的班底。不要觉得去那儿是屈了才,我已经和成国公提过了,月考我会次次亲自去,兵书等等也会挑上人去亲自讲。你亲身经历过武官大比,难道不想通过你的手,把这局面一举扭转过来?”

“我想!”

石亨只觉得内心一股火被张越这一波胜似一波的话语冲击给撩了起来,几乎是一瞬间就迸出了这两个字。话才出口,他仿佛生怕张越反悔似的,又赶紧行了军礼,雄纠纠气昂昂地说:“大人就看我的好了,不把那些小兔崽子操练好了,我就把石亨两个字倒过来写!”

和意气风发的石亨交待了两句,又亲自把人送到了三门,眼见那离去的背影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劲头,张越这才满意地吁了一口气,心想不枉自己之前和朱勇磨了一阵嘴皮子,又说动了皇帝,硬是把人调了回来。如今的武学需要的不是老成持重,需要的是奋发向上的锐气,而只有这么一个敢打敢拼的年轻人,方才能够在那一潭死水中搅出波澜来。至于那个宁志荣的儿子,等摸清底细试过那人武艺高低再作计较。

办成了这么一件事,张越便把那些死气沉沉的武学生给自己造成的不快赶出了脑海,径直去了另一头找许廓,这才知道了如今抵达的通政司那些藩王题奏是怎么回事。

和他预想的差不多,周王鲁王蜀王和从前一样,都是上书说晋藩大逆不道,按照祖宗家法,应该明正典刑;而湖广武昌的楚王则是除了上书请重惩晋藩之外,还婉转陈词,请纳还三护卫中的两护卫;大同的代王江西的宁王荆州的辽王则是上书请复平阳王美圭父朱济熺爵位,至于其他的亲藩,则是仿佛没这回事似的,照旧是该欣赏歌舞的欣赏歌舞,该游猎的游猎,该纵欲的纵欲——至于还只是一个孩子的赵藩,则是早已经淡出了朝贵的视线。

张越算了算时间,就知道这些东西内阁应该都已经呈奏上去,然后才向各部院的堂上官通了气,因而回到屋子之后,他就坐了下来,一边磨墨一边想着该如何写一份题奏上去。尽管如今朱瞻基是天子,他是兵部侍郎,但只要盖上银章,奏折便可以越过通政司直达天听,也算是作为重臣的福利之一,比从前那些札记容易多了。因而,在心里打好了腹稿,他便提起笔来一蹴而就,待到几张纸的墨迹全都干了,他便把奏折仔仔细细封好,随即叫来一个心腹皂隶,命其直送左顺门。

做完这一切,恰好已经是到了午时,外间已是传来了皂隶的通报声。他开口应了,那个皂隶就打起帘子入内,手中提着一个三层食盒。放下食盒搬出小桌子摆放整齐了,他就笑道:“今天西四牌楼又要开刀杀人了,据说巳时就已经围了不少人看热闹,区区几个王府家奴,竟然敢冲撞了杜夫人的车驾,还险些杀人,正是该死。”

正在卷起袖子的张越闻言一愣,追问两句方才得知今日便是那几个王府家奴斩首示众的日子。虽说他深恶这几人,可一想到人就这么死了,却总觉得有几分不舒服,可思来想去还是坐了下来。

杀一儆百,总归能震慑一下那些别有用心的人。

第九百零五章 杀一儆百,贼心不死

西四牌楼位于宣武门大街和阜成门大街的交界处,恰好是鸣玉坊、积庆坊、安富坊、咸宜坊的交界,原是当初陈珪营建北京时就已经造好的。这座四牌楼为四柱三门七楼,四根立柱下头还有一米多高的汉白玉夹柱石,瞧着华美壮观。而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却从迁都之日后,便成了刑场要地。每到秋决之日,往往是一批批的死囚被押到这儿斩决,而平日里不定期的斩立决则是得看运气了。所以,四周那几座地势不错的酒楼饭庄,历来是闲汉们的最爱。

这天的杀人事先也没多大风声,只是一大清早才从顺天府和宛平县传出的消息,可一传十十传百,巳时不到,这里就已经围了好些人。眼看着那些刑部的老手们正在旗杆那边忙活,就有看老了杀人的在那儿议论纷纷,更自来熟的则是围着那些维持秩序的顺天府衙差询问案由。当得知杀的就是那几个晋王府家奴,一时间人群中就骚动了起来。

此时尚未封路,中央路口自然还能让南来北往的人流车辆通行,但路边的人们免不了三三两两地议论。在距离西四牌楼不远的羊肉胡同,几个衣着体面的汉子正抱手站在那里,为首的那个听到不远处有人嚷嚷今天要杀五个人,便回过头看了看身后一个四十出头的汉子。

“咱们是职责所在,不得不来,你怎么也会想到来看杀人?”

“从前都是在码头上扛包做苦力,几次想凑这样的热闹都没碰上,今天就想来看看,只没想劳动七爷出来。”说话的便是年前报信立下大功的老五,此时此刻,他不安地搓了搓手,这才低声说道,“七爷,我虽说得了个世袭百户,可哪里做过官,让我去武学那地方,我实在是怕做不好事,到时候反而给您丢脸……”

“我有什么脸好给你丢的!”胡七哂然一笑,又亲近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大人如今已经是兵部堂上官,正管着整饬军务的事,要是你得了军职却没个差遣,回头清理的时候,兴许就有你一个,到时候你哭都哭不出来。你就是替咱们谍探司在里头看着,没事的时候帮忙处理些杂务,有事情的时候尽快回报,这差遣你尽可做得,是不是?而且,你的军职既然是世袭,总得为孩子考虑考虑。日后承袭这一关不比从前,必然是难上加难,你身在武学,也能给你家孩子留心前程不是?”

老五从前不过是一个苦力,哪有什么见识,此时自然只有一边听一边点头的份,直到胡七笑着冲他点了点头,示意他说囚车来了,他方才讪讪谢过,又拉了一个同样有意看热闹的伴当,两个人一块挤进了人群里去。眼见他走了,胡七方才退后几步,和同样身穿短打扮,瞧着却怎么都有些别扭的方锐站在一块。

“方大公子,这几天和我们这些粗汉混在一块,可委屈你了。”

这话胡七说得坦然,方锐听着却怎么都觉得不是滋味。然而,一想到自己这一遭上京险些惹出大事来,他那一腔愠怒顿时化作了乌有,随即面无表情地说:“劳你替我多谢张大人,要不是他,我这次不但没那么容易过关,还得连累小弟。我即刻便带我家那口子走,日后西南和西洋南洋那条线,交给我就是了。”

这便是正式在兵部谍探司挂上号,人也过了明路了。

胡七闻言暗喜。毕竟,如今神威舰远航东洋西洋南洋,这大明的国土也越来越广阔。按照张越的要求,只要是明军所达之地,一应地理人情风俗等等都得派人详细了解,以备将来有用。至于明军要造港口基地仓库的地方,则是要更加仔细。所以,尽管兵部谍探司的制度已经可算得上是六部最为完备的部门,甚至还有预算支出成本核算等等一系列复杂的账目,但人手招募仍然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不能谁都给公务员的身份,这是张越的原话。虽说胡七不太明白什么是公务员,可上头的命令得严格执行,于是,方锐既是送上门来,张越也默许了,他自然而然就把海外那条线完全交了出去。不管怎么说,眼前这人的弟弟是张越的未来妹夫,那总是可靠的。

方锐不躲在谍探司,偏在这个时候出来,自然是因为胡七得了张越的指令,说是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到时候只把人送给成国公府来的那个管事就好。这会儿,两人在原地又交谈了几句,就只听宣武门大街上传来了阵阵吆喝声,紧跟着,好些兵丁就押着几辆囚车渐渐行来。平日杀人的时候常有小孩子追在后头嬉戏玩闹嚷嚷,这一次也是如此,然而,兵卒们却不比往日的懒散,往往是不由分说就一顿呵斥,顺天府差役更是虚抽鞭子吓人,不出一会儿,来看热闹的百姓就都恍然大悟。

这一次杀的,可不是那些二十年后又一条好汉的窃盗之流,自然不容孩子胡闹!

于是,当一个个人被垂头丧气押着跪下,刽子手们拎着鬼头刀正在那儿说笑解闷,高台上的监斩官正在等待时辰的时候,下头的人们竟是没多少议论声,眼神中颇有几分敬畏。挤在人群中的老五还是头一次见杀人,这会儿已经有些发怵了,更重要的是,那种沉闷的寂静,让他想起自己豁出来进京出首时,在城门洞中度过的那难熬一夜。

那会儿,他不是也觉得兴许一条命就送在了这里?只不过,他那时候还只是可能送命,如今这些人却是铁定送命。

有道是三法司会决死囚,今次前来监斩的也是如此,一个刑部郎中,一个大理寺少卿,一个锦衣卫指挥佥事。眼看着时辰将到,下头就有人通报上来,那个刑部郎中本能地看了一眼那个脸色死板着的锦衣卫官,见大理寺的那位也没什么其余意见,便是信手抛出了那枚签子。一时间,几个拎着鬼头刀的刽子手便大步上前,习惯性地一口烧酒冲着刀上漫天一喷。就在那大刀落下的一刹那,上头两个文官自然而然打开了手中的折扇,遮蔽了那道道血光。

当官的嫌弃血光见多了不吉利,但老百姓却不管这么多,原本压抑的气氛在几颗人头落地的时候,一下子高涨了起来。一时间,长吁气的声音,啧啧的赞叹声,小孩子的哭声,再加上谁踩着谁脚的喝骂声,总之,在人头落地之前憋闷着不敢放声的人们,在这一瞬间都爆发了出来,一时间,这西四牌楼便像是菜市场似的嘈杂难当。

邻近一条小巷中的胡同中,这会儿正静静地停着一辆骡车。只是相比寻常庶民所用的黑油车,这车却是漆着本色的清漆,外头罩着深褐色的车围子,瞧着并不奢华,但拉车的健骡和赶车的车夫却极是精壮,后头还有几个跟车的亲随,俱是人高马大。这会儿,车夫轻轻把车帘从金质帘钩上放了下来,又坐上车辕问道:“千岁爷,咱们回府?”

“杀鸡儆猴都已经看过了,不回府在这儿碍眼么?”

里头传来的淡淡声音让那车夫低下了头,紧跟着,他连忙一挥鞭子,那骡车立时往前驶了出去,几个亲随则是健步如飞地跟上。随着马车沿太平仓往东拐,接着又上了皇墙北大街,过了北安门和布粮桥,车速就渐渐放慢了下来。等上了安定门大街,路过一条胡同的时候,车上突然传来了轻轻蹬着底板的声音,那车夫耳朵极尖,慌忙停下了车。

“千岁爷?”

“这胡同里头就是成国公适景园?”

“是……千岁爷打算去适景园?可成国公这会儿必定不在家。”

“走吧。”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让车夫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他也不敢多问,答应一声便继续赶起了车。一行人过了双碾街和灯市胡同,随即就拐入了十王府胡同,直行到了一座府邸前停了下来,又从角门把车赶了进去。直到垂花门前下车,越王也再没有说过一个字。

他是天子的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