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夏鼎-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失了汉唐以来的自信,胡人打仗厉害是朝中上下的共识。

若是将岚州逼得太紧,兔死蹬鹰。萧九武装其这批匠作营中的草原奴隶,不管是劫掠还是作战,都将给宋军造成麻烦。至于奴隶是否可以武装成为士兵,却不在大宋君臣考虑的范围之内,在他们心目中,士兵和奴隶,原本就是相差不远的两个等级,只要这些奴隶曾经是很好的士兵,就比那些农闲时练练射艺的壮丁强上太多了。如果岚州城里有几千匹战马将这些奴隶武装成为骑兵的话,估计田钦祚都会考虑退兵的。

“这么说来,这小小的岚州城中,竟然有过万甲兵,还有胡族,器械粮草亦是不缺,如果不大动干戈的话,是打不下来了。”赵炅沉吟道,田钦祚早有军报上来,岚州守军远远不止一千五百之数,旬日来禁军全力攻打,死伤不轻,但城头敌军似乎元气未伤,田钦祚甚至指斥王侁给出的城内情报是误导大军。不过赵炅和王侁乃是微末时便交好的朋友,登基以来,所用臣僚,要么不通兵事,要么根基浅薄,要么实际上在太祖时便已崭露头角,唯有王侁既是心腹,又久经历练,除了笃信祆教这一点不美之外,赵炅对他还是十分满意的。因此,旁人的诋毁,乃至王侁信奉祆教这些事情,暂时都影响不了赵炅对他的倚重。

“以老臣之见,既然陈德有心归顺,就宣召让他入朝为官,先把他和部属隔离开来,然后朝廷徐徐再往河西委派官吏,换将选兵。这样兵不血刃可得河西千里地。”赵普奏道。

“丞相此言谬矣,那陈德乃是枭雄心性,上述求和不过是形势逼迫而已,他大军数万在手,地方千里,号令随心,安肯诚心归降入朝?”曹彬不待赵炅发话,便出生反驳,大违他平日里谦谦君子的做派。

赵普缓缓摇头,悠然地道:“曹枢密很了解陈德么?焉知他不肯解甲来朝。再者,岚州城中不但有他的眷属,他心腹部将,万余大军的家眷也都在,若是因他一人不肯来朝而玉石俱焚,不知他那些部属是否还能对他忠心耿耿,心中难免有些记恨吧。河西上下离心,朝廷改日抽出身来,发兵破之,也不甚难。”他单手抚胸,胡须微微颤动,俨然一副老成谋国的样子,宰相风度,叫人心折。

“若是那陈德不肯来朝,又当如何?”曹彬也不甘示弱,反问道。他这枢密使也不是纸糊的,若只知唯唯诺诺,一心北伐的赵炅焉能任他尸位素餐。

他虽然气势凌厉,赵普神色自若,泰然答道:“那便依曹疏密与田将军所请,加派兵马,攻克岚州。将那陈德眷属接道汴梁,陛下建一座朔方节度使府邸居之,至于城中其他男女,犒赏禁军士卒,为奴为婢皆可。将朔方节度使的任命和岚州情形一同颁至岚州。同时命董遵诲从灵州退到环州,陕西五路尚有禁军数万,厢军和土兵近十万,乃中原腹心之地,陈德数年之内也难以侵犯,待东面战事平定,朝廷大兵转而向西,到时候还要偏劳曹枢密使调兵遣将啊。”说完之后,他干笑两声,拈了拈胡须。

“朔方节度使,”赵炅沉吟道,“前朝朔方节度使驻地便是灵州,难道丞相是想弃守灵州,让与陈德吗?”

赵普沉声道:“灵州孤悬瀚海之外,周围皆是番部蛮族,援军难至,从陕西转运粮草又极为不便。陈德虽然受了朝廷封号,入朝,则他的部属是朝廷西北藩镇,以朔方建节有何不可?若是他不入朝,灵州在他四面围困之下,旦夕可下,给不给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此时中原汉人的势力经过了晚唐五代的战乱,已经大大向内地收缩,虽然灵州附近尚且有大量汉人居住,但与中原之间的沙漠戈壁已经是各族番部放牧牛羊之所,身为丞相的赵普私下里不知多少次为补给凉州驻军头疼过,心中早已叫苦连天,趁着陈德围困灵州的机会,干脆一起提出来。依着他的道理,若是朝廷大军维持着东向的态势,西面那些补给不便的节镇便要主动收缩回来,免得像这次一样,被莫名其妙地拖入到一场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的战争之中。若是朝廷禁军转而向西,在中原人力财力军力源源不断的支持之下,这些失去的节镇自然可以轻易夺回。

赵炅闻言缓缓点点头,若是单单按照陈德眼下据有的地盘而论,当封他朔方节度使兼领河西节度使,观察甘肃瓜沙四州都可以,权柄之重,无以复加,赵普只提朔方节度使,乃是将他根基最浅的一处封给他,河西之地诸多番部的早有各种节度使、团练使、观察使封号都未削去,也是给陈德统治河西埋下钉子的意思。

“既然如此,便依丞相所议。”赵炅点点头道,“若他肯归顺入朝,朕又岂会吝啬一个说朔方节度使的虚名。”他话语说得轻松,心中对这藩镇封号却是耿耿于怀的,挥手命赵普起草诏书。

岚州,萧九已经连续一个月宿在城楼之中,晚上灯笼火把照的左近都是一片通明,四面城墙上皆加派人手防备宋军趁夜偷城,城内刁斗森严,锦帆营军士按剑巡视,防备城中居民暴起叛乱。

自从宋军围城以后,萧九立刻在城中选取了善于射箭的五千民户,一名辎重营军士带领十名民户登城守御,这个月战事缠绵下来,壮丁折损了又补充上来,城墙上还有三千之数,辎重营军士也还有三百多,每个军士都给捶打成实实在在的十夫长了。不到万不得已,匠作营的三百军士萧九是一个也不敢调派的,数千工奴不知从哪里听到了风声,近些日子来有些不稳,李简也不断建议,干脆将这些蛮人武装起来,放出城去杀宋军好了。

“根据我们在工奴中间的耳目来报,这些胡族不少往日便是骑马射箭的,但在匠作营呆的久了,桀骜不驯的性子也磨去大半,只要我们允诺他们只要此战之后便给他们一个岚州荫户甚至军士的身份,大部分人还是愿意为我们作战的。”李简建议道。围城的宋军人数虽然不众,但携带的弓弩器械十分厉害,近日来城中可用的壮丁损耗颇大,已经有些补充不上了。

注:唐代经营西北的五大节度使所辖的地盘和兵力如下:

朔方节度使﹐捍御突厥﹐治灵州(灵武郡﹐今宁夏灵武西南)﹐统辖经略军﹑丰安军﹑定远军﹑东受降城﹑中受降城﹑西受降城﹑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管兵六万四千七百人。天宝时节度使为王忠嗣﹑张齐丘﹑安思顺。

河西节度使﹐断隔吐蕃﹑突厥﹐治凉州(武威郡﹐今甘肃武威)﹐统辖赤水军﹑大斗军﹑建康军﹑宁寇军﹑玉门军﹑墨离军﹑豆卢军﹑新泉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管兵七万三千人。天宝时节度使为王倕﹑皇甫惟明﹑王忠嗣﹑安思顺﹑哥舒翰。

安西节度使﹐又称四镇节度使﹑安西四镇节度使﹐抚宁西域﹐治龟兹城(今新疆库车)﹐统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管兵两万四千人。天宝时节度使为夫蒙灵﹑高仙芝﹑王正见﹑封常清。

北庭节度使﹐防制突骑施﹑坚昆﹐治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统辖瀚海军﹑天山军﹑伊吾军﹐管兵两万人。天宝时节度使为来曜﹑王安见﹑程千里﹑封常清。

陇右节度使﹐备御吐蕃﹐治鄯州(西平郡﹐治今青海乐都)﹐统辖临洮军﹑河源军﹑白水军﹑安人军﹑振武军﹑威戎军﹑莫门军﹑宁塞军﹑积石军﹑镇西军﹑绥和守捉﹑合川守捉﹑平夷守捉﹐管兵七万五千人。天宝十三载又于鄯﹑廓﹑洮﹑河四州西境增置宁边﹑威胜﹑天成﹑振威(吐蕃雕窠城)﹑神策﹑金天﹑武宁﹑曜武八军。天宝时节度使为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

卷六 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四十二章 主母

“此时尚要谨慎,匠作营中降俘工奴中虽然有不少有勇力的,但皆不成行列,猝然拉出来,先不说叛乱的问题,极容易自乱阵脚,反而给敌军可趁之机。”锦城营校尉乐羊傅道,“我军兵少,若是这些工奴蛮性未除,放出来以后便不能制服,城内城外一起烧杀抢掠,恐怕是个祸患。”

守城这些日子来,原先在军中有些形单影只的锦城营和留守的辎重、匠作两营关系亲近了不少,加上留守岚州的萧九本是蜀人,也令锦城营上下颇觉亲近。这三名留守岚州的校尉各有分工,萧九统揽全局,亲自负责四面城墙,乐羊傅率锦城营军士负责城内治安,而李简则负责管治匠作营工奴,打造修补器械,分派辎重粮草,这些日子来倒也合作的亲密无间。

“这个容易,我们只挑那些有眷属在匠作营里的部族战士出来,这些人心念着家人的安危,不会行险造反。”李简反驳道,心中觉得暗暗有些惭愧,执掌匠作营,特别是充实了数千工奴以后,心胸逐渐阴暗了不少。这大概是监狱看守常见的心理疾病吧。

“这样吧,李校尉那里拣选匠作营中信得过的、可用的部族战士,先行选出五百人训练着,以后如果外间兵力再吃紧,便将他们以十人队为单位补充上去。”萧九沉吟着说道,留下来这三营校尉都是汉人,对胡族的防范心理比之辛古、于伏仁轨这样出身的校尉便多了一层,驾驭部族勇士的能力也弱了一些,只能先将工奴中的勇士拆成十人队使用。

“若是辛校尉在,大概会组建如安禄山麾下‘曳罗河’那样的胡人死士营作为尖刀对宋人进行反突击吧。”萧九心中暗暗想道,“还有一桩喜讯要告知二位,陈大人在凉州城下击溃了大宋和党项、吐蕃三万联军,大军正围困着灵州,以效仿定难李氏、府州折氏归顺为条件,与朝廷和谈。”萧九话中带着些许遗憾,瓜沙甘肃凉灵六州,地方千里,精兵数万,健马成群,百姓敢战,在这五代乱世里乃是称王称帝的基业。

校尉们在城楼中商议,直到深宵方才散去。萧九遥望着远方宋军大营的刁斗灯笼,叹了一口气,也不解脱铁甲,在帅位旁边的一条羊毛毯子上和衣而眠。清凉的夜风里弥漫的阵阵金汁滚油和残肢断的臭气,外面每一声更鼓想起,他早出皱纹的额头都要颤动两下,手握在剑柄上紧上一紧。

岚州城内,“哇~”的一声孩儿的哭声起来,惊醒无数睡不沉着的人,“再哭,把你丢到城外头军营里去。”伴随着母亲的恐吓,哭声嘎然而止。

“阿妈,别怕,爹爹一定会回来的,带着最勇敢的军士,把城外这些懦夫杀得落花流水。”于伏海山扬起眉头,十五岁的军户子弟虽然脸上还有一些子弟,身量却和普通男丁差不多高了,身上穿了于伏仁轨旧军袍改缝的短褂,到和守城的壮丁差不多,他手中还握有一柄横刀,正努力模仿着于伏仁轨的表情安慰着母亲欧阳氏。

“阿妈不怕。”欧阳氏抚摸着他的头顶,“你爹爹回来以前,于伏家还有两个男子保护呢。”她一边说,一边颇为怜爱地看了看在被褥里睡得正酣的小儿子于伏延平。

“阿妈,陈大人会带兵打败这些宋人吗?”似乎意识到自己在阿妈的眼里始终是孩子,于伏海山反而有些忐忑起来,连带着也透露出心底里的焦虑。这时节便如那战国乱世,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便是十四五岁的孩童,自小耳濡目染,也知道战争的残酷。

欧阳氏慈爱地笑笑,轻轻将窗户打开一条缝儿,指着远处一座大宅子旗杆上高挑着的一窜灯笼,在这一片屋顶上显得格外醒目。“看到那灯笼了吗?”欧阳氏问。“看到了。”于伏海山点点头。“那是主母大人的居所,主母大人与我们在一起。陈大人必定会回师解救岚州的。”欧阳氏肯定的答道。岚州城被围以来,高级军官的眷属都知道城中军队主力远在千里之外,中间隔着宋国各部藩镇势力的重重阻隔,几乎不可能顺利回援,所以仰赖的,唯有陈德本人的眷属也在城内,众人一起同生共死。陈德自入主岚州后,带领着众人做下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军士眷属看黄雯也留在城中,私下里也愿意相信岚州军此番也能创造奇迹出来。

灯笼下面一座秀阁之中,小床上婴孩睡得正熟,刚刚回房的黄雯将小手指头轻轻从孩子嘴里拉出来,轻轻声道:“咬着手指怕将小女孩儿牙齿长歪了,长大了嫁不出去。”周后却低哼道:“妹妹如此贤惠的人儿,那人居然也狠得下心,将你们母女留置在这危险之地。”

陈德袭取河西之后,原本是有机会将黄雯等接到河西去的,但顾虑到军士的眷属都在岚州,不下数千人之众,若是将黄雯母女接走,辛古、于伏仁轨等一众军官的眷属又当如何?若是将军官眷属接往河西,基层军士的眷属又当如何?河西六军本来就吸纳了不少新鲜血液,正是倚重老军士将新附的归义军、回鹘兵同化到体系中来的关键时候,一旦军士生了怨心,恐怕不待敌人来打,自己军心便散了,是以陈德坚持没有先把自己的眷属接出岚州。而护送数千军士眷属西迁,非得近万大军不可,河西四战之地,一时又抽不出这么多兵马回援,不得已出了下策,攻灵州,与宋国和谈。这些来龙去脉,陈德都在军书中详细地向岚州留守萧九交代清楚,而萧九也过府向黄雯禀报过。

“让姐姐也滞留在岚州,妹妹这里代夫君向姐姐赔不是了。”黄雯轻轻一笑,并未帮陈德辩解什么,却让周后一时不好再说下去。自从宋军围城,两军交战以来,负伤的军士和壮丁越来越多,黄雯便将指挥使的大部分房间都腾出来接纳伤兵,以至于她自己和周后只能挤住在一间房内。不但如此,她以主母之尊,亲自带领许多军官军官眷属和城中妇女为这些伤号裹伤换药,向匠户营索要各种药材,在此番围城中的岚州军民中,她虽然不能上城墙作战,却是大家伙儿心目当中的定心石一般。因为缺医少药而疼痛呻吟不止的伤患,在她巡视经过时,也会咬牙勉力忍受。原本因为大军围城而人心惶惶的局面,因为这个“主母”的存在,而变得井然有序。这样的情势,让留守岚州的萧九都有种错觉,似乎留镇岚州的不是自己而是夫人,时常她禀报一应内外军民情况。

就连往日高高在上的周后,这些时日以来,也越来越觉得黄雯身上有了一种让人既感觉亲切,又不敢侵犯的气质,“也许,这就是岚州上下心甘情愿跟随她死守在这里的原因吧。”周后往日也是个心高气傲的女子,如今却觉得有些惭愧。

攻杀不止的岚州相比,灵州城外则要和平许多。在和谈气氛下面,无论是城墙上稀稀拉拉的宋军还是城墙下每天出操的汉军,都似乎没有打仗的意思。每天听到汉军营中操练的金鼓,就是宋军换岗的时候,“莫看河东蛮子,行伍还颇整齐呢!”城墙上闲得无聊的虎捷军士卒看着汉军出操,相互打趣道。

“这个你就不明白了,发多少饷钱出多少力,他们军饷是俺们的两倍,下面还有几十个民户伺候着,等那姓陈的坐了龙庭,底下个个是鸡犬升天。”虎捷军伍长何平一边懒洋洋地擦拭弩机,一边说道,望向城下的目光全是艳羡。

起先说话那军卒名叫苏陵,闻言不禁问道:“老何,听说董大人上表保举那姓陈的做朔方节度使,若是咱们也归了他统领,待遇至少也要和城下面那些河东蛮子平起平坐吧。”

何平认真地思索了一阵,摇摇头道:“难说,先来后到的,要有他们一半我就知足罗。”

灵州城中储备虽然颇为充足,但总有些缺乏物资,林中向董遵诲献计,请汉军在和谈期间允许宋军每天派300人出城,向附近的村庄采购鸡鸭蔬果药材等物,陈德会意地予以放行,并且将宋军出城放风的人数主动扩大到每天500人。不光城内的宋军不欲与汉军死战,汉军中不少将士眷属也是在岚州的,盼望两家能够谈和,于是轮番出城放风的宋军和汉军之间也有了不少交道,彼此了解了各自的一些境况。结果是龙卫军、虎捷军、通远军这些正牌子的禁军士卒反而对陈德所部汉军的待遇羡慕不已。

城里宋军闲着,城外的汉军可没有闲着,按照陈德的指示,汉军开始在各个村庄清查户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将松散的城外汉民编成荫户的前期准备。

卷六 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四十三章 安西

一骑红尘踏碎清晨的宁静,灵州城内外心照不宣的和平,被汴梁过来的快驿打破。在通远军判官林中的建议下,董遵诲约陈德在凉州南门相会,却并没有将官家封官入朝的旨意直接交与陈德,而是当着两边数千军兵的面,当众宣喻,好叫陈德军中上下都晓得,岚州城中军兵家眷安危,全在陈德一人是否奉旨入朝而已。

回到营中,众将都默默无语。

半晌,李斯才打破沉默道:“河西千里之地,帝王基业,诸军新立,部落叛降不定,大人不宜轻身擅离。朝廷忌惮之心昭然若揭,此去汴梁如同舍身饲虎,大人三思。”他虽然是独身一人,但顾及再做诸将家小皆在岚州城内,也不好将阻止陈德入朝之意挑得太明。说完之后,尚且看了一看旁边于伏仁轨和辛古的脸色。

于伏仁轨见李斯看他,面色愈加难看,艰难地拱手秉道:“汴梁朝廷削藩之意,乃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居然舍得拿出朔方节度使的衔头出来招揽,其用心甚是险恶,大人一身安危系着我数万军兵生死存亡,值此乱世,妻离子散朝不保夕也是命数,大人不必以我等为念。。。。。。”他有些逃避似的扭转头去,躲开陈德那逼视人心的目光。贤妻幼子的影像控制不住地浮上心头,于伏仁轨虽然全力压抑着心头的情绪,亦难将劝说言语再继续下去。

众将见地位甚高的于伏仁轨和李斯当先表态,也出声反对陈德奉诏入朝,但像史恭达、蒲汉姑等家眷皆在岚州的高级军官们,多少都有些言不由衷,话语间弥漫着一股沮丧之气。

“辛将军,你意下如何?”陈德见辛古闷坐一旁,一言不发,便主动问道。

辛古一愣,他乃是辽国皇帝的庖人出身,见惯了宫廷里的阴私狠毒,对陈德亲身入朝也很不看好,可是一念想留在岚州那婉约可怜的朱氏,劝阻陈德不要入朝的话语,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正踌躇间,见陈德坚持要他表态,辛古抬头,眼底透出一股狠厉,沉声道:“给我一万骑,老辛拼了性命,也要救岚州。”声音仿佛被逼入绝境的一头狼王的嘶嚎。

“一万骑,”陈德若有所思地重复道,“沿途府州折氏,定难李氏,还有聚集在河东南面各州的大宋禁军,不下十数万精兵,都在打磨爪牙等着我军自投罗网,一万袍泽兄弟的性命,不可如此浪掷!”

“可是,”辛古满脸涨红,大声吼道,却没了下文,砰的一拳捶在面前木桌上。他知陈德所顾虑之事,自从取得河西后,原先对岚州势力并不关注的大宋立刻重视起来,沿途各镇都在全力防备,此刻要强行回援,打到矢尽弓折,将士拼光,亦未尝能够度过黄河。

陈德环视一遍众将,沉声道:“不必多说了,既然朝廷不吝朔方节度使官位,我又何妨去汴梁住个一年半载。这段时间,扫荡残敌余烬,巩固河西之地,还要拜托各位。”他伸出右手,制止了想要反对的李斯和张仲曜,看了看似乎如释重负,却有些惭色的于伏仁轨和史恭达等将,继续道:“吾离去之后,日常事务由辛将军代署,”他看了一眼辛古,又道:“若有四边番部挑衅,和谈开战这等大事,你同萧九、李斯、于伏、仲曜、佑通商量着制定应对之策,难以决断之处,便由仲曜飞鸽禀报与我。”他见众将都凛然听命,笑道:“只要你们为我看好河西这片基业,朝廷在解决东面战事之前,吾在汴梁,便稳如泰山。”

“大人放心,若是朝廷胆敢起歹心,我等拼掉性命也要。。。也要。。。”于伏仁轨话说到一半却忽然觉得再怎么说都是错,有些结结巴巴,众将颇有不满他口无遮拦触陈德霉头的,都以目相责。陈德笑道:“无妨,吾入朝之后,朝廷必定会想方设法向河西派遣官吏,点验兵马,你等切切不可因为心念着吾在汴梁为质,而屈从了朝廷的安排。记住,河西越是桀骜不驯,吾在汴梁便越是安全,待到时候合适,吾自然平安回返。”

陈德这么说并非毫无根据,按照常理判断,只要大宋君臣还算理智的话,在彻底击败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稳定帝国东部边疆之前,决不至于冒着西北糜烂的风险将自己诱杀在汴梁。当然,如果自己在汴梁天天发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之类的言论刺激赵炅的情况除外。

宋初两朝,凡是地方势力被削平被迫入朝的诸侯,几乎全都不得好死,而地方势力仍在的入朝诸侯,待遇则要好上很多。最典型的要数奉土入朝的李继奉,在献出定难军千里之地后,在汴梁优哉游哉地当寓公不说,居然还因为李继迁发动党项部族叛乱,朝廷记起来手上还有这个宝贝,巴巴地将他送回定难军去平乱。“若是在适当的时机,这帮猛人攻陷几个州府,杀几个贪官,不知朝廷会不会派我回河西招安?”陈德环视麾下众将,颇有些恶意的揣测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常有,将岚州的坛坛罐罐搬到河西之后,我还是觑个机会早点跑路吧。”

适才众将出言劝谏的时候,张仲曜与河西诸将都颇为识趣地安坐在一旁不发一语,直到陈德亲自定下方略,张仲曜方才缓缓道:“大人为保全这三军将士家小,舍身赴险,这等胸怀气魄,仲曜等肝脑涂地,无以为报。”旁边岚州系将领都暗暗点头,只是众将大都这番恩义铭感于心,不似张仲曜这般将膺服效忠之意宣之于外。

陈德却摆手道:“吾的家小亦在岚州,救人亦是救己。这种无聊言语,以后不得提起。”他原本没有施恩买惠的打算,不过形势格禁不得不如此。在他心目当中,再大的私恩,最终还是敌不过利益的诱惑,唯有根本利益捆绑在一起,再加上正确的信念和大义的感召,才能真正将一盘散沙凝聚成坚硬的岩石。是以虽然陈德毫不犹豫地决定亲身犯险,却不愿意任何一个将领因此对他感恩戴德。

张仲曜见他神情不似作伪,心中的七分钦佩顿时化为了九分,又道:“大人高义,末将佩服。”见陈德脸色已然有些不悦,又接道:“不过以末将所思,大人接受这朔方节度使的官职却有些不妥。”陈德本来想要再次喝止张仲曜,不要说这些吹捧的言语,涉及正题,便又凝神听下去。

张仲曜沉声道:“朔方节度使位高权重,非当世名臣不能居之。前朝任朔方节度使者,如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皆是朝廷柱石之臣,如今朝廷视大人,至多不过一外藩耳,赠以名爵,不过表安抚之意。朔方一镇控御西北,肃宗凭此龙兴,平灭安史之乱。虽然因为左近沦陷而声势大减,但在朝廷心中,分量仍然非同小可。想当年若是大人贸然领了朔方节度使,则朝廷猜忌之心更甚。”

他一边说,陈德一边点头,有的东西,能做不能说,虽然自己已经决定全力经营西北,但朔方节度使这面大旗,却过于招摇,唐肃宗在朔方镇登基为帝,梁太祖朱温也是做过朔方节度使的,也许在朝挺眼中,这朔方镇简直就是出军阀和乱世皇帝的地方,所以将朔方节度使的官衔虚置,即便是治所就在朔方的董遵诲,也只有地位较低的灵州巡检的名号。自己领了朔方镇的名号,赵炅每次看到自己,肯定都会想起李亨和朱温,一个是囚禁了老子夺得皇位,一个是杀了两个恩主登的龙庭。说不定哪天不爽了,直接伸个手指头把自己碾死在汴梁再说。不得不说,颇有些文人气质的赵炅是干得出这种事情的。

“仲曜为大人计,为我河西百万军民计,请大人上表推辞朔方节度使之位,要求改授安西节度使,因为西域板荡,诸军暂且就食凉、灵二州,为朝廷捍御西北,向西开疆拓土。”张仲曜说完便退到一旁,众将出身行伍,大都不太明白朔方节度使和安西节度使这两者之间的细微区别,便都不说话,静静地等待陈德决断,满场只闻粗细不一的呼吸之声。

陈德细细琢磨张仲曜的提议,确实不错。和声名狼藉的中原各镇不同,安西四镇在史书上简直就是忠臣良将的代名词,别的不说,忠于朝廷,不打内战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安西四镇将士,开元天宝前与突厥、回鹘、吐蕃、阿拉伯人角逐于西域瀚海之间,断头洒血,为朝廷开疆拓土万里。安史之乱,朝廷一纸诏书,四镇将士万里回援,前赴后继,高仙芝封长清问斩于潼关,李嗣业战死邺城,段秀实死于兵乱。

所谓人心如秤,如今的安西四镇故地虽然沦为异域,但四镇将士的忠肝义胆却给中原朝廷和百姓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就是对安西四镇官兵的真实写照。

卷六 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四十四章 交待

“安西四镇虽然沦陷,百年来异族相战,尚有不少汉室镇将军兵苦苦坚持,但西域广袤万里,每处军兵百姓少者数百,大者数千,所谓名正言顺,若是大人领了安西节度使名号,我军进取西域之时,收服这些四镇余脉大大有利。”张仲曜见陈德仍在思考,怕他舍不下朔方节度使的威名,又补充道。

于伏仁轨、史恭达等先祖出自西域的将领初时得知朝廷赐封朔方节度使尚不觉什么,张仲曜一提安西二字,却都悚然动容,不自觉地危襟正坐。陈德不动声色地观察众将反应,心中感叹,安西四镇已经湮灭数百年,犹有积威,请封安西节度,倒也不辱没跟随自己一路浴血搏杀过来的数万将士。想到此处,他点点头,沉声道:“张校尉所言甚是,吾这边上书推辞,请朝廷改封安西节度。”同是虚衔,以朔方换安西,乃是以高就低,陈德聊表效忠之意,朝廷断无不允之理。众将都面露喜色,均觉与有荣焉。

见众将均无异议,陈德便派出军使转达改镇之意,接下来几日里便开始安排自己赴阙入朝期间的事物。

“河西之地东西绵长,南北狭窄,虽然两边有群山天然屏障,但还是容易被敌军拦腰截断。为了赢取更大的回旋余地,骠骑军要派出骑兵分队,收服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以北的草原部落,争取将走廊以北千里草原变成我军的牧场。”见辛古领命,陈德点点头,骠骑军组织开展收服草原部落的战斗已经驾轻就熟。以军士为基干管理草原部落,十夫长,百夫长,校尉逐级建立起来的统治体系,实际上和后世铁木真统一草原所建立的统治体系类似。只不过铁木真更多利用了他的本部贵族和亲信来建立统治核心,使用铁血杀戮的手段吞并其他部族。而陈德则更多地利用部落中有勇力却无身份的战士急于改变地位的愿望,以更和平地方法在草原上建立以军士…荫户制为基础的统治秩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