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玉佩里的太子爷-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案:
  长兴侯府的五姑娘出生时被抱错,农妇的女儿阴差阳错成了小姐,而真正的侯府千金却流落民间,过了十三年的苦日子。
  十三那年,楚锦瑶终于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尴尬的是,母亲嫌她举止粗俗,一心宠爱原来的“女儿”,就连祖母都不舍得疼了十三年的孙女回到农家,于是做主让假千金留下,继续当侯门小姐。
  穷苦人家长大的楚锦瑶和侯府格格不入,又一次被堂妹使绊子后,楚锦瑶在屋里掉眼泪,突然发现,她的玉佩会说话了。
  她的玉佩脾气不好,但是会听她诉苦,帮她宅斗,指导她虐渣。
  直到有一天,楚锦瑶见到了凶名在外的太子殿下。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我的玉佩精长得和太子一模一样#

  食用指南:
  1。每天固定18:00更新,其他时间都在捉虫,有例外时会在文案区说明
  2。背景架空明,作者历史水平有限,如有常识性错误请在评论区温柔指正,谢谢
  3。谢绝扒榜,欢迎理性讨论剧情,但请勿人身攻击

  内容标签: 灵异神怪 宫廷侯爵 穿越时空 复仇虐渣
  搜索关键字:主角:楚锦瑶,秦沂 ┃ 配角:长兴侯府 ┃ 其它:无

  作品简评:
  长兴侯府的两位姑娘出生时被抱错,假千金从小娇养一身贵气,而真千金楚锦瑶却处处碰壁。屡次吃了暗亏后,楚锦瑶意外听到自己的玉佩说话。她的玉佩脾气不好但双商爆表,在玉佩的指导下楚锦瑶飞速成长,直到一天,楚锦瑶见到了当朝太子,发现对方竟然和自己的玉佩精一模一样。故事以礼教森严的明朝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被抱错的少女回到家族,从不适应到一步步成长的故事。女主人设鲜活,男主设定新颖,两人以一块玉佩结交,同舟共济,共同成长。男女主的相识、相处模式别出一格,节奏轻松,感情温馨。


第1章 千金归来
  建兴二十年,过了十五,年味就散了,各家各户都收起心思,开始张罗起新一年的生计。给大户人家做工的人,也要收拾收拾回主家了。
  长兴侯府中,一个上着桃红色如意纹夹袄,下系靛色百褶裙,头上绾着双髻的丫头挑开帘子,她方才在和人玩闹,脸上还带着笑意,一见来人,她的笑容滞了滞。
  然而秋叶毕竟是后宅里打过滚的人,很开她就掩盖了真实反应,殷勤又和善地把来人迎了进来。
  “五姑娘,您今儿来得可早。外面冷,快进来吧!”
  楚锦瑶却没有直接入门,她学着自己偷偷看到的模样,给秋叶福了一身,才直起身说:“秋叶姐好。母亲在里面吗?”
  楚锦瑶毕竟是小姐,就算秋叶是长兴侯夫人赵氏身边的大丫鬟,也委实没必要这样客气。点头问个好,其实就足够了。
  但是楚锦瑶不知道,便是她知道,也不晓得如何点头,又该如何问好。这些对后宅小姐如同呼吸喝水一般自然的东西,对于楚锦瑶来说,却太难了。
  其实楚锦瑶应当是四姑娘,长兴侯府里正室赵夫人的第二个嫡出女儿。但是她的命运实在有些坎坷,她刚出生的时候赶上鞑靼犯边,赵氏在外面产女,竟然将女儿抱错了,抱了另外一个姑娘回府,起名楚锦妙。前几天楚锦瑶才刚被找回来,而楚锦妙在侯府里待了十三年,和母亲、仆妇感情深厚,祖母楚老夫人也不舍得让疼了十三年的孙女回去,干脆做主,让两位姑娘都留下,楚锦妙继续做四姑娘,楚锦瑶就按序齿排在楚锦妙后面,当五姑娘。
  楚锦瑶在一户农家里长大,对这些侯门礼仪一概不懂,她怕别人笑话,都是偷偷观察别人怎样行礼说话,然后自己琢磨着学过来。这样一来,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犯了许多错误,就如今日的问安。
  秋叶受了楚锦瑶这个礼,又回了一礼,赶紧把楚锦瑶迎来。厚重的鼠貂帘子一放,隔住了呼呼的冷风,正堂里的温度才好些了,不再倒灌冷气。秋叶呼了一口气,说:“今天风可真大,如果帘子开久了,吹着我们没什么,若是冻着了夫人就坏了。”
  楚锦瑶没料到,连忙说:“我不是故意的,我没料到……”
  “五姑娘不必这样说。您是主子,天大的错,也是下头奴婢伺候的不好。”说着,秋叶板起脸,瞪圆了眼睛去看楚锦瑶身后的人,“你们两个小蹄子,五姑娘刚回来,你们也刚回来吗?再这样疏忽,仔细你们的皮!”
  楚锦瑶身后的丁香和山茶连忙赶声认错。秋叶又骂了几句,才缓和了脸色,说:“行了,有错能改就好,你们下次当差要注意!”
  这回,便是楚锦瑶也听出是自己方才的行为不妥,秋叶不好说她,所以就去骂跟着她来请安的丫鬟。
  楚锦瑶心里过意不去,又无端连累别人了,如果她做的好一点,怎么会让旁人替她挨骂?
  其实楚锦瑶这样想,还是被原来的家庭囿住了。侯门大户里,未出阁的小姐都是金枝玉叶,如果犯了错,禁足抄女戒便是很大的惩罚,打板子之类的皮肉之苦,全是下头人在受,谁让主子想岔时,你这个做奴婢的不提醒呢?更何况,丁香和山茶这顿骂挨得一点都不冤,楚锦瑶刚被找回来,她不清楚如何行礼如何问好,丁香这些奴婢也不懂吗?但凡出门前提醒一二,都不会弄成这样。然而丁香是个闷葫芦,一竿子打不出一句话来,而山茶眼睛胡溜溜转,一看就是个心大跳脱的,更不会替主子想这些。
  秋叶心里叹气,但是她能做的也仅是如此,隔着一层敲打一二,已经是看在她也是从农民家被卖到侯府,感同身受,所以才对同样从农家长大的楚锦瑶心有怜惜。再多的,秋叶也不会做。
  高门大户里,就是这样现实薄情。
  张嬷嬷从西次间出来,很是不悦:“刚才谁把门帘打开了,夫人刚起,身上还有汗,若是夫人着凉了你们谁担当的起?”
  秋叶立刻低头请罪,楚锦瑶被吓到了,赶紧说:“不关秋叶的事,是我进来的时候打开的。”
  张嬷嬷还真没见过千金小姐上赶着认错的事,往常哪位姑娘不是让身边人认罪,便是自己做错了,也不会自己承认,侧头一个眼神就有下人上前顶罪,更别说这种错不在楚锦瑶的情况。让楚锦瑶这样一说,张嬷嬷还真不好发作了,她即便是夫人的陪嫁丫鬟,也是奴,哪能说主子一句不是?
  张嬷嬷只好立刻换了脸色,挤出笑脸道:“原来是五姑娘来了。五姑娘请安来的真早,夫人在里面梳妆,快进来吧。”
  楚锦瑶给张嬷嬷道了谢,才轻手轻脚走向西次间。
  张嬷嬷侧身让楚锦瑶先走,然后自己才跟上。她看着楚锦瑶的背影,还有刻意放轻的动作,心中很是复杂。
  楚锦瑶可是正经的嫡出姑娘,从赵夫人肚子里爬出来的天之骄女,哪用这样客气小心?若是换成在夫人跟前长大的四小姐,肯定是一进门就开始高声谈笑了,之后会一路哒哒哒跑进次间,腻歪歪倒在夫人怀里,哪管夫人是不是在梳妆绾发。而换成了夫人真正的嫡出女儿楚锦瑶,她反倒这样小心谨慎。
  张嬷嬷叹气,谁能想到,这种戏文里都不敢写的事,竟然真的发生在太原府一等一的豪绅望族——长兴侯府。
  建兴十九年深秋,也就是去年十月左右的时候,长兴侯夫人赵氏院里的婆子吃醉了酒,神神叨叨地开始和别院里的仆妇婆子说大话,她吹嘘自己资历老,知道夫人的许多事情,就连四姑娘不是夫人亲生子这等事情她也知道。
  仆妇们一听就知道这个婆子在吹牛,四姑娘是谁,那可是夫人嫡出的二小姐,最小的孩子,平日里放在手心上疼,怎么可能不是亲生的?若是平日,这个婆子吹一吹,旁的人当听个乐呵,这件事就过去了,然而偏偏那天侯爷的长随经过,听到了这句话。
  长随回去后立刻禀告长兴侯,长兴侯一听恼了,随意编排主子本来就是大罪,再听听这些婆子都在编排些什么?长兴侯立刻让人把后院这些仆妇带来,他亲自问罪。这个婆子一下子害怕了,立刻跪在地上,把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长兴侯。
  长兴侯本来是不信的,但是看婆子说的有鼻子有眼,他也迟疑起来。最后,他为了永绝后患,派自己的人去查这件事,好还自己女儿一个清白。结果这么一查就查出事了,侯府最受宠的嫡出小姐四姑娘,可能真的不是他的女儿。
  当年侯夫人赵氏怀孕的时候,正值鞑靼犯边,铁蹄南下,直逼京师。北直隶都险些出事,山西更是遭殃,好些地方都让鞑靼杀人放火,洗劫一空,太原府也不例外。长兴侯府是太原府里出名的豪门望族,自然也是这些蛮子的目标,当时长兴侯带兵在外,一时顾不到家里,侯府众夫人小姐只能仓惶南逃。好在很快长兴侯就带兵收复了太原,四散的家眷也陆陆续续被接回来,而侯夫人赵氏怀胎在身,又受了惊,在南逃的路上就坚持不住生产了。
  逃窜路上一切从简,命都保不住了,别说生产时的用具。赵氏只能带人投宿村民家,用几只金首饰做报酬,可算艰难地把孩子生下来。
  当时那家农户也刚刚生下孩子,正因如此,他们才不得不留在家里,没随村里人南逃。赵氏平安生产后,又托农妇喂了好几天奶,这才带着陪嫁离开。再过几天,前来接赵氏回府的兵卒就来了。
  赵氏死里逃生回到侯府后,对这个和自己同生共死的女儿越发宠爱,连大姑娘都不及。赵氏共生有一男两女,按年龄排是大姑娘、二少爷和四姑娘。逃难的时候,大姑娘被老夫人带着一起走了,赵氏和旁人走散后,身边唯有奶嬷嬷张氏,和小女儿四姑娘。等回府之后,四姑娘被取名妙,从家中孙辈锦字辈,受尽宠爱。
  长兴侯对这个出生在外面、饱受流离之苦的女儿也很是疼惜,然而现在种种迹象告诉他,楚锦妙可能不是他的女儿。他真正的女儿,在兵乱那年,被那户农家偷偷换了!
  长兴侯查到这个消息后大怒,顿时连年都没心思过了。长兴侯盛怒之下,派人严加审问当日说漏嘴的婆子,后来婆子招认,她是早年和夫人的陪嫁嬷嬷张氏吃酒时,听张嬷嬷失口说的。张嬷嬷当年也心有怀疑,但是这种事情不好说,她就一直深深埋在心底,后来喝醉时透露给了这个婆子,多年以后,又被长兴侯阴差阳错地听到。
  长兴侯不动声色地想了好几天,没有惊动赵氏,也没有惊动母亲楚老夫人,而是偷偷让人去寻当年的接生婆。等接生婆走后,长兴侯又在屋里坐了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去寻自己的亲生骨肉回来。
  他的血脉不能乱,即使只是个女儿。
  长兴侯随口诌了个借口,刚过完年就离府,当时赵氏还在埋怨他,大正月的,做什么要出门?长兴侯没有理会,一路南行,在山西南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找到了楚锦瑶。
  当时楚锦瑶,还唤作苏瑶。
  苏遥当日早早起来,照例去外面给家里拾柴火,等她背着柴篓回来的时候,似有所感地回头,就看到不远处站着一个男子,气势威严,浑身贵气,沉默地盯着她。
  “这位伯父,您找谁?”
  长兴侯不言语,他又定定盯了很久,仰天长叹。
  眼前的小姑娘十三岁大小,因为常年做农活,个头窜得比长兴侯府里的姑娘猛,但是却瘦的厉害,皮肤也被晒得微黑。她的脸尖瘦,看着并不健康,然而那双眼睛却出奇的好看,好看的让人觉得不应该出现在这种村子里,而应该长在一个国色美人身上,养在深宫,得万千宠爱,受百人伺候。
  不会有错了,这个姑娘的眼睛鼻子,和他的妹妹楚珠几乎一模一样。反而四姑娘楚锦妙,这些年越长越寡淡,和他一点都不像。
  长兴侯慢慢走近,问:“你叫什么名字?”
  苏瑶觉得很奇怪,但还是甜甜笑着回答:“我叫苏瑶。您不是这里人吧,您是迷路了吗?”
  长兴侯没有回答苏瑶的问题,而是问:“瑶?这不太像是村里人能起出来的名字。”
  “因为我娘说,我出生时一个道士送了我一块玉,他给我起名叫瑶,我们家也就这样叫着了。”
  长兴侯看了苏瑶的玉,那是一块干净剔透、内里飘着红絮的玉,看质地价值不菲,而里面的红絮也很是精妙,宛如鲜血滴入清水的那一瞬间,被白玉禁锢。长兴侯突然就想到类似滴血认亲的传闻。
  苏瑶,或者说楚锦瑶出生那年,太原府来了个游方道士,据说一身是宝,身上带了一块价值连城、能起死回生的宝玉,来人间寻主人。长兴侯是不大信这种传闻的,但是他想到自己的孩子快出生了,无论男女,嫡出血脉总是难得,所以他想为孩子寻一块好玉,好为孩子打一块保命玉锁。他亲自寻到道士面前,道士看了看,却说:“玉和你的女儿有缘,但是却不能给你。”
  长兴侯听了之后嗤之以鼻,拂袖而去。他是侯爷,屈尊纡贵去寻一个道士已经是极大的体面,而这个道士却不识抬举,满口胡言。什么叫玉和女儿有缘,却不能给他这个父亲?先不说赵氏怀的是不是女儿,道士不给他,又要如何到他女儿手中?还不是想趁机抬价。
  之后,鞑靼犯边,长兴侯领兵抗敌,很快就把这回事彻底抛在脑后了。
  直到十三年后,长兴侯站在楚锦瑶面前,又想起了这段往事。
  “这位伯伯,该回神了!”楚锦瑶笑着说,“您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北,就能出村了,我还要回去劈柴烧水,不能送您出去了。不然等我娘起来,她又要骂我了。”
  长兴侯皱眉:“你一个小姑娘,还要劈柴烧水?”
  侯府里别说姑娘,就是伺候姑娘的丫鬟也不会做这些粗活了。他的嫡出女儿大姑娘、四姑娘从出生起就有一个奶嬷嬷、两个一等丫鬟、四个二等丫鬟贴身伺候,身边还跟着许多长辈派过来的侍从,可以说旁边一刻都离不了人。四姑娘楚锦妙学女红的时候被针扎了手指,都会被众人好一通折腾,又是敷药又是请大夫的。而楚锦瑶却要在这样冷的大冬天早起,去路上拾柴火,回来后还要劈柴烧水、打扫院子,楚锦瑶才是他的亲生女儿啊!长兴侯知道大姑娘、四姑娘过的是什么生活,正因如此,听到楚锦瑶这样说才难受非常,而更可气的是,这户农家故意在生产时调换了女儿,让他们那个本该是农妇的女儿楚锦妙进侯府享受荣华富贵,而真正侯门千金,养在他们家没有好的环境就罢了,甚至还要被他们指使着干活!
  长兴侯怒不可遏,此时他已经下定主意,带眼前的小姑娘回府,保留她的名字,跟随族里女孩的辈分唤作锦瑶。至于苏这个姓氏,留给农户他们自己的女儿吧。
  楚锦瑶此时并不知道长兴侯在想什么,她还在认真回答长兴侯的问题:“对啊,姐姐嫁人了,家里只有我一个女孩,家务活自然都该我干。啊呀,我娘起来了,我得回去了……”
  “不用回去了。”长兴侯说,“你不姓苏。和我走吧。”
  之后的事情对楚锦瑶来说很模糊,向来在家里呼喝打骂的苏父缩在一边不敢说话,在苏父那里受了气就来骂楚锦瑶的苏母尖着嗓子大哭大叫,弟弟苏盛也仿佛成了鹌鹑,闻讯赶回家来的长姐苏慧听到原委后,突然沉默,静静地看着楚锦瑶。
  楚锦瑶对那样的目光感到害怕,后来她被不由分说地带走,她坐在平生仅见的华丽马车上,哭着探出身去看自己的家。共同生活了十三年的父母没一个出来送她,唯有长姐哭着跑了一路,硬是从车窗里给她塞进来一个布包。
  布包里是两件洗干净的棉布袄裙,这是家里难得的体面衣服了。楚锦瑶知道,姐姐把这些给了她,自己回去一定会被苏父苏母骂,若是苏父气急了,动手也不是没有可能。而姐姐的夫家,指不定要怎样说呢。
  楚锦瑶好好哭了一场,直到下车时,她的眼睛都是红的。
  马车停在一片平坦地上,楚锦瑶抬头,看见了威严气派的长兴侯府。
  赵氏这才知道,长兴侯出府办什么事去了。
  楚锦瑶低头站在赵氏前,向往又羞怯,一时间连手脚都不知该怎么放了。
  然而,她真正的母亲,上上下下将她扫了好几遍,嫌弃地挥了挥手:“带她出去。一股土腥味,真是呛人。”
  楚锦瑶顿时大窘,村里人家没有条件,再加上赶路急,她确实没有好好洗澡。等楚锦瑶梳洗好了,换了干净衣服,高高兴兴去见传说中自己的亲生母亲,却在罩着烟罗纱的隔断外听到:“夫人,您看起来不太喜欢……瑶小姐。”
  “她算什么小姐。凭空冒出来,我哪知道她是谁?侯爷也真是的,听风就是雨,不知道把什么阿猫阿狗捡回来了,指不定是人家故意设局骗他呢。”
  “夫人……”张嬷嬷低叹。张嬷嬷多少知道当年的事,她一见楚锦瑶就觉得,恐怕这就是了。但是她这个外人看得清明,然而赵氏却是实打实把楚锦妙当闺女疼了十三年,现在又突然冒出来一个女儿,一时半会,没谁能接受的了。
  “把她打发出去,我不想看到她。我才不会有她那样的女儿。妙儿呢,去将妙儿唤过来!”
  楚锦瑶已经泪流满面,她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出声,静悄悄地离开了。
  等回屋后,楚锦瑶扑在被褥上大哭。从小带到大的玉佩掉了出来,里面的红絮微不可见地消失了一条。


第2章 鸠占鹊巢
  “张嬷嬷?”
  张嬷嬷忽地回过了神,她意识到自己又在想五姑娘刚回府时的事情,竟然入了神。张嬷嬷掩饰住心思,脸上堆满笑容,小心讨好地对面前这位姑娘说:“四姑娘,您来了!”
  “对啊,今日睡不着,便起身早些来给母亲请安。”
  “四姑娘真是孝顺。”张嬷嬷笑道,屋子里一迭声都是赞楚锦妙孝顺的。张嬷嬷笑着听众人恭维,心里却在想,说来得早,如何比得过五姑娘?人家都已经进去半响了。然而这种话,张嬷嬷不会说出来就是了。
  楚锦妙在丫鬟的服饰下卸了披风。她的披风是赵氏特意吩咐人做的,用寸锦寸金的云锦做面,里面夹了最好的棉絮,做的非常宽大,基本已经遮到小腿,像个大号上袄一样罩在身上,脖颈处做成最时兴的立领,用一对金镶红宝石做扣子,宽大的袖口和领口还缀了兔毛。楚锦妙本就苗条纤瘦,穿上这一身,越发显得弱不胜衣,空空落落,很有现在盛行的体弱美人之风。
  楚锦妙眉毛很淡,嘴唇也很薄,看起来就有些寡淡,不如其他几个姐妹耐看。楚锦妙自从发现自己长相不如姐妹,甚至连庶女都不如,暗自发了一通气,从此再打扮自己,便往清单瘦弱的方向上使力。如今科举之风盛行,文人推崇哀柔婉约、弱不胜衣的古美人,许多女子打扮时也特意朝柔弱扮,现在还实行起垂泪妆。楚锦妙虽然五官不如众姐妹,但是在气质和打扮上,却很得兄弟们喜欢。
  如今侯府是长兴侯楚靖当家,老夫人还健在,捏着侯府的管家大权。老夫人尚在,兄弟们自然不能分家,府□□有三房兄弟,大房是长兴侯,夫人赵氏,二房是二老爷楚端,二夫人阎氏,三房老爷楚章,夫人钱氏。长兴侯和二老爷是嫡出,三房是庶出,不太得老夫人喜欢。其中大房已经承了爵位,在众兄弟中自然是独领风骚,就连大房女眷的用度也比其他房好得多,仅次于老夫人了。
  长兴侯共有四子五女,其中唯有大姑娘、二少爷、四姑娘是嫡出,算是很少了。当初长兴侯带了一个姑娘回来,说这是他的女儿,可算是把府里人吓了一大跳。赵氏死活不肯认,哭着死死抱住楚锦妙,不让人将楚锦妙送走。后来老夫人过来,看到黑瘦土气的楚锦瑶也难以接受,老夫人和长兴侯关门长谈了很久,再出来时,老夫人说:“当年因为战乱,府里血脉出了些差错。既然现在丢失的姑娘被寻回来了,那就养着吧。我们家不是养不起姑娘的人家,锦妙继续在家里住着就行了,新回来的这位,就排在锦妙后,当我们家的五姑娘吧。”
  老夫人做主,认下了楚锦瑶,但是同时也保下了楚锦妙,没让长兴侯将楚锦妙送走。女子的心总要比男子软一些,真情实意地当亲生闺女相处了十三年,别说赵氏,就是老夫人也不舍得。而长兴侯见了妻子和母亲,从前的女儿楚锦妙也站在一边可怜兮兮地哭,长兴侯早就没了路上的盛火,被哭的心软了,也就不再执意将楚锦妙送走。
  反正长兴侯府又不是出不起嫁妆,多养一个姑娘罢了,没人在乎这些。
  莫名跑出来一个女子,还成了五姑娘,原本序齿在后面的姑娘只能挨个后移一位。这样的事情放在谁家都是惊奇事,楚锦瑶刚回来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而且还黑黑瘦瘦的,一看就是乡下人,更惹的人争相观看。本来大费周章地重排序齿就很让姑娘们不快,现在和一个乡下人成了姐妹,侯府的姑娘们越发不喜欢楚锦瑶。
  楚锦妙脱下披风,露出里面的对襟宽袖妆花袄,下面是一条蓝缎马面裙,裙摆处用金线织了两寸宽的花鸟纹。张嬷嬷这等见惯了奢华的人都暗暗咋舌,四姑娘这一身,且不算头饰,就已经值多少银子了?四姑娘几乎是一天换一身衣服,就这样,赵氏还叫嚷着衣服不够,昨日又唤人进府,要扯布料给大姑娘、四姑娘做衣服。
  张嬷嬷想起楚锦瑶进屋时穿的那一身,恐怕连四姑娘的十成之一都不够。真正的千金小姐过成那样,听说从小做粗活,手心都是茧子,张嬷嬷叹气,平心而论,她也觉得五姑娘可怜。可是有什么用呢,四姑娘才是众人从小看到大的掌上明珠,更是习惯了侯府的用度,浑身的奢华气度也是用金汤蜜水泡出来的,有一个这样才情这样举止的人比着,五姑娘顿时被衬得什么都不是。
  楚锦妙褪了笨重的外衣裳,像在自己屋里一样轻松自在,她径直朝赵氏坐卧的西次间走去,边走边唤道:“娘,我来了……”
  楚锦妙刚进门,就看到楚锦瑶站在一边。楚锦瑶早就听到楚锦妙进来了,现在看到楚锦妙,楚锦瑶回头甜甜一笑。
  “四姐,你来了。”楚锦瑶有些生疏地问。她看别的姑娘都是这样问好的,不知道她学得对不对。楚锦瑶刚回到自己的亲生家庭,她很想和父母、姐妹处好关系,就算面前这个人是顶替了她的身份的假千金,楚锦瑶也想和对方好好相处。这件事能怨谁呢,只能怨苏父苏母自私恶毒,被猪油蒙了良心,楚锦妙、楚锦瑶,包括长兴侯、赵氏,他们毫不知情,又有什么错?楚锦瑶虽然在村里长大,但是她从小就懂事,她觉得不能一昧埋怨,要不然好好的亲人也处生分了,人和人总是要以心换心,好好说话才行。
  楚锦妙却没有像楚锦瑶期盼地那样露出笑意,楚锦妙脸上的神情顿时收了起来,不咸不淡地应了句:“知道了。”说完之后,楚锦妙极快地说了一句:“谁是你姐姐。”
  楚锦妙的声音虽然不高,但也没有刻意压低,周围的好些丫鬟,包括楚锦瑶自己,都听到了。楚锦瑶顿时尴尬,而跟着楚锦妙的丫鬟却露出促狭笑意,趁人不注意,偷偷和交好的丫鬟打眉眼官司,斜着眼睛去觑这位所谓的“五姑娘”,一个刚从山村里飞回来的麻雀。
  楚锦瑶听说高门大户里都要早起给父母长辈请安,她不敢耽误,早早就准备好了。好在她从前在村里时就要早起拣柴火,所以起早对她来说一点都不难,反而还觉得受宠若惊。她只是穿个衣服,竟然有这么多人伺候她?
  可是早起容易,到赵氏这里来做什么,就把楚锦瑶给难倒了。原来村户人家哪有这些讲究,起来后直接去院子里扫地打水,姐姐苏慧还没嫁人的时候,院子里和厨房的事都是她们姐妹俩做的。等苏父苏母一起来,就能看到干干净净的庭院,已经烧好的热饭。然后苏父会出去下地,有时候苏母也会一起去,等父母走了,楚锦瑶才回去敲门叫弟弟苏盛起床。苏盛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比她们这些女孩子要金贵的多。
  所以楚锦瑶实在不知道给父母请安要做什么,侯府里又不用她扫地洗衣服,楚锦瑶站在赵氏屋里,真的是手足无措。赵氏身边围了一群丫鬟,这些丫鬟媳妇有的递衣服,有的给赵氏擦手,还有几个小心翼翼地给赵氏带金丝假髻,这些人将赵氏身边围的满满当当,楚锦瑶就是想上前,其实也挤不进去。
  现在楚锦妙当着众人的面这样说,显然并不想当楚锦瑶的姐姐,也不觉得楚锦瑶是她的同门妹妹。楚锦瑶一时愣怔,而楚锦妙已经衬着这个空档,轻快地朝赵氏走去了。
  楚锦妙一走近,大小丫鬟媳妇都给楚锦妙让路,嘴里还喊着“四姑娘”,不住地说吉祥话。赵氏看到楚锦妙走过来了,也笑吟吟地从铜镜里嗔怪她一眼:“你又来捣乱。”
  “女儿哪里是捣乱?我明明是在孝顺母亲。”楚锦妙说着,熟稔地从赵氏梳妆盒里取簪子出来比划,然后说,“母亲今天簪这个吧,正好配您大红色的那件通袖袍子。”
  梳头的媳妇凑趣:“四姑娘最是会打扮人,有了四姑娘珠玉在前,我们给夫人配的头面都没法拿出手了。”
  楚锦妙笑,和赵氏等人有说有笑。而楚锦瑶就站在不远处,突然觉得自己特别多余。
  看楚锦妙对这些珠宝首饰驾轻就熟的模样,显然是从小就见习惯了,而楚锦瑶,连梳妆台上那些瓶瓶盒盒都认不全。
  楚锦瑶低头去看自己的手,她从有记忆起就在帮家里做活,同村的女孩也都是这样的,楚锦瑶从来没想过,世界上还有一群女孩子,过着她想都想不到的精致生活。可是,这能怨她么?如果有可能,她也希望自己当年不要被抱错,能平平安安在侯府长大,做一个合格的侯府千金。
  其实楚锦瑶这几天过的并不好,虽然生活环境天翻地覆,她见到了很多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可是楚锦瑶却并不开心。她能感觉到,长兴侯府里的人,从赵氏、楚锦妙,到隔房婶母姐妹,再到下头的丫鬟婆子,其实都很排斥她。她和富贵荣华的长兴侯府,真的是格格不入。
  楚锦瑶每天睡觉时,等外头守夜的丫鬟睡着后,她都捂在被子里偷偷哭。大户人家的小姐连睡觉都有人伺候,楚锦瑶不想在别人面前哭,这样不好,她就只能躲起来偷偷委屈。她走的时候,姐姐苏慧追上来塞给她一包衣服,楚锦瑶知道这是姐姐怕她去了别人家受罪,所以尽量拿好东西给她,可是等来了长兴侯府,楚锦瑶发现就连侯府里扫地的婆子,也不穿这样灰扑扑的棉布袄裙。然而这些袄裙在村里,是逢年过节才舍得穿的好衣服。
  楚锦瑶一来就有人给她换衣服,姐姐的棉布袄裙也自然不能拿出来了,更甚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