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仙园逸事-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活好了,姚黄也希望能够帮助乡亲们。种花生虽然为乡亲们增加了一项收入,但种花生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只要有了花生种子,谁都可以种。姚黄有理由怀疑,百味居已经拿出了部分花生在其他地方试种。不出两年,其他村其他地区都开始种花生。花生价格下降,清水村的村民们的收入也会回落,不如把皮蛋的做法传给大家,让大家再增添一项收入。
☆、第三十五章 七夕的遭遇
“二丫,二丫……”
“来了,来了。”姚黄跑出院子,张巧姐、杏儿和阿梅都已经等在了门外。张巧姐的哥哥张砚赶着牛车站在三个女孩子的身后,旁边立着他的两个好友李松和姚云。李松是阿梅的亲哥哥,姚云与姚黄同宗,平时以兄妹相称。
“二丫,你就穿这一身?”张巧姐问道。
“这一身怎么啦?”她这身衣服虽然有些旧,但是很干净,没什么不妥。
“你都不打扮一下?”杏儿问道。
姚黄恍然,视线在撒个女孩子身上打量一番,三个丫头的穿着颜色鲜艳,大辫子上插着好看的鲜花,青春的气息扑面,让三个丫头看起来比平时漂亮了许多。
“不用了,我又没有要送荷包的对象。”视线在三个少年身上转了一圈,回到三个少女身上,嘴角挂起了一抹调笑。看来,这次她就不应该和他们去城里。
三个少女脸上一红,杏儿道,“不打扮就不打扮吧,反正时间快来不及了。”说完一把抓住姚黄的胳膊,把她拖上了牛车。
“我觉得我和你们去城里就是多余的。”
“你还说!”阿梅羞恼地掐了姚黄一下,另外两个女孩子也扑过来,拧嘴的拧嘴,搓脸的搓脸,四个女孩子笑闹成一团。三个少年坐在牛车前方,一边赶车,一边听着后方女孩子们的笑声,呵呵傻笑。
笑闹间,很快就到了安平郡。因为过节,城里的人很多,牛车不能进城。几个人将牛车寄放在城门口的一处茶棚外。这家茶棚的老板很有生意头脑,知道今天进城看花灯的人多,马车牛车无法进城,便在自家茶棚周围清理出一片空地,接受马车和牛车的寄放业务。
“人太多了,”姚黄望着络绎不绝地进城人群对几个少年少女道,“如果我们被挤得分开了,那就回茶棚来等吧。”
“好。”几个人少年少女进城了。
看着另外三个女孩子身边每个都有一个少年护着,姚黄真觉得自己多余了。
城里面非常热闹,长街上每隔两密就挂着一对花灯,花灯的样式各种各样,做得非常精美。街道两旁摆着各种秒度摊子,吃的玩的戴的,应有尽有,甚至有表演杂耍的。几个人边走边看,很快就被人群冲散了。姚黄耸耸肩膀,毫不在意地对卖炒栗子的老板说道,“给我一包炒栗子。”
一边吃着炒栗子一边悠闲地逛着,姚黄运起真元在自身周围布下一个小小的结界,使得其他人无法靠近自己。经过齐家时,发现齐家门外停的马车数量比城外还多。许多年轻的公子小姐们提着不同的花灯被引入内门。姚黄歪歪脑袋,全城有钱人家的儿子女儿全跑到齐家来了。
“这位大婶,请问一下,为什么齐府外面这么多马车啊?”
“小姑娘,你不知道吗?齐府今天举行鹊桥会,邀请了安平郡内所有富贵人家的少爷小姐参与。”
鹊桥会?不就是变相的相亲吗?姚黄没兴趣了,抬腿走开。
“我说这位大哥,你能不能把剑移开一点儿。我这个人胆子小,看见这锋利的剑心里发憷。”姚黄用手指拨了拨架在脖子上的长剑,一点儿也看不出害怕的表现。
“闭嘴。再说废话,我杀了你。”蒙面男子恶狠狠地道,不过姚黄听得出这人的气有些虚,再加上空气中飘荡的血腥味,姚黄判断这家伙受伤了。
抿了抿嘴,姚黄郁闷无比,早知道就不走这条小巷子了。她只是个普通村姑(某禅一脸血),可不想卷入什么江湖纠纷或者豪门仇杀中。巷子在齐家府外,这家伙是齐家的仇人吧?要不要把她打晕了直接离开?
杂乱的脚步声朝着这边过来,对峙的两个人皆是神色一凛。
男子倏地收回长剑,低声喝道,“赶紧给我滚。”
姚黄眨眨眼睛,她以为男人会杀了她灭口,没想到这个男人会放了她。就凭这一点,这个男人也不是坏人。
“还不快滚。”男子用力一挥剑,想将这个行为古怪的村姑赶走,无奈动作太大牵动了身上的伤口,鲜血再次渗了出来。
姚黄眼看着男子胸口的衣服塌陷下去,虽然因为黑色衣服看不出血的颜色,但就这贴在胸膛上的情形也能看出他饿衣服被鲜血打湿了。
“你受了重伤!”姚黄问道,“能打得过伤你的人吗?不怕被那些抓你的人抓住?”
“不关你的事。”男子听到脚步声越来越近,又急又烦,“再不走,想被当做我的同伙给抓住吗?一旦被抓住,你的小命就不保了。”
“呵呵,”姚黄笑了,“你虽然表现得凶狠,但其实是个好人。”
“少废话……”刚吐出三个字,男子就发不出声了。他看到小村姑出手如闪电点了自己的穴道,在他还来不及表现震惊,就跌入了黑暗中。
“去巷子里面找找。”捉捕男人的人已经到了巷子口,姚黄再不迟疑,一把抓住男子的衣领,提着人飞速离去。齐府的人只觉得一阵清风刮过,却什么也没有发现。
使用一张轻身符来到城外十里,姚黄将男子丢到地上,自己也蹲下身,伸出两根手指揭开男子的面巾。
“长得不错!”姚黄赞道,男子的相貌很年轻,最多二十出头,面如冠玉,与淳于谨枫有得一拼。
拿出一颗治伤的药丸塞进男子的嘴巴里——姚黄自己炼制的,芷然仙君给她的,她舍不得用。炼丹这一方面,她已经入了门,能够炼制一些非常低级的丹药。对修真者没有多大用处,但对凡人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好药。
男子的呼吸恢复平顺,姚黄将他的面巾重新覆上,站起身对着昏迷的人道,“你这个人心地不错,我救你一命。你我恩怨了结,希望以后再不见面。”
拿从荷包中拿出轻身符贴在身上朝着茶棚的方向赶去,姚黄一边跑一边:自己什么时候才能修炼到筑基期啊?这样就能御剑飞行了。要不是每赶一次路就用一张轻身符,也太浪费了。恩,干脆把《蹑云逐月》练起来吧。用轻功赶路比用轻身符方便节省。
到达茶棚的时候,张巧姐几个人还没有来,姚黄找了一张桌子坐下,让老板上了一壶茶,边吃栗子边喝茶。这一等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张巧姐等人才从城里出来。看着六个人脸蛋红扑扑的,眼角眉梢都带着喜意,姚黄勾起唇角:三个少女的荷包顺利送出了啊!
“怎么这么久?”姚黄问道。
“我们本来早就可以出来的,可是城门口突然戒严了,对出城的人检查得非常严厉。所以拖了这么长的时间。”张巧姐拿过姚黄的茶杯一饮而尽,又依次倒水给其他五人喝。
肯定是要抓那个蒙面人。可惜,现在人已经出了城,官府的人肯定抓不到他。
“时间不早了,我们回村吧。”姚黄掏出几个大钱给了老板,几个人赶了牛车回村。
夜空中挂着半满的弦月,月光将回村的路照得模模糊糊,所幸张砚用长竹竿挂了一个灯笼支在牛头前方,照亮了回村的路。不过依然影响速度,等几个人回到家时,已经月上中天。
姚黄轻手轻脚地走进院子,发现姚红房里灯还未熄灭,姚红的影子照印在窗户上,而闻人千叶却是不在。姚黄朝着学堂的方向望了一眼,果然淳于谨枫房间的灯还亮着,这两人应该已经知道了齐府发生的事情。说不定以淳于家的势力,她连蒙面男子行动的缘由都清楚了。
摇了摇头,反正不关自己的事儿,姚黄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过节不想修炼,一夜好眠。
第二天,张巧姐等人又跑来找姚黄聊天,姚黄从而知道张巧姐把荷包送给了李松,杏儿把荷包送给了张砚,阿梅则把荷包送给了姚云。姚黄就此取笑三人,笑得三人恼了,一起围攻着挠她痒痒。姚黄被挠得笑出了泪水,赶紧求饶,三个女孩子才放过了她。
“二丫,淳于公子呢?”张巧姐忽然放低声音悄悄地问道。
“淳于大哥今早离开了。”姚黄道。
“离开了?”三个女孩子对视一眼,“肯定是昨天晚上菊花做的那件事让淳于公子觉得不好再留在村子里面了。”
“菊花做了什么事?”姚黄问道,她以为淳于谨枫的离开是和昨晚齐府的事情有关。
“这个……”三个女孩子脸一下子红了,相互推拒着,没有人先开口。
“巧姐,到底怎么回事?”姚黄点了张巧姐的名问道。
张巧姐见躲不过了,只得说道,“这件事我也是听说的。昨天小红去找阿彪,想把自己做的荷包送给他。结果被阿彪拒绝了,还说他只喜欢菊花。小红又难过又生气就想去找菊花的麻烦,结果正看到菊花送淳于公子荷包,向他表白。淳于公子自然是拒绝了,菊花不甘心,于是,于是……”
“于是什么?”姚黄追问道。
张巧姐双脸通红,眼一闭,直接吐露道,“菊花就脱衣服勾引淳于公子……”
☆、第三十六章 做糖画生意
姚黄目瞪口呆,菊花也太豪放了吧!她简直和铁心兰有得一拼啊!
“淳于公子吓得逃走了,肯定也不会再待在我们村里了。”杏儿道,“菊花简直不知廉耻,败坏村子里面女孩子们的名声。要是淳于公子以为我们都是这样的人就不好了。”
“放心,淳于大哥明白的。”姚黄道,“现在村里面的人都知道菊花的事情了吗?”
“可不是。听说四祥子叔把菊花关在家中狠很地揍了她一顿,如今连床都下不了。”阿梅说道。
“菊花是个未出阁的女孩子,如果没有人挑唆,不至于在男子面前脱衣服。”姚黄一下子想到了嫁进村中的那位“潘金莲”。
张巧姐点头,“你说对了,不就是青翡那女人教她的吗?”几个女孩子连嫂子也不叫了。
姚黄瞠目结舌,这女人太厉害了,自己没挑事,反而挑拨起别人闹事。她到底在想什么?
“祥子叔和祥子婶跑到柱子哥去找那女人讨说法,被柱子哥拦下来了。祥子叔和祥子婶在院子里追着柱子哥打骂,那女人缩在屋子里一点儿反应都没有。还是花婶和村长过去把祥子叔和祥子婶劝走的。”杏儿去找阿梅时路过柱子家看到了全程直播。
“柱子哥真不幸。”阿梅说道,“我娘说妻贤夫祸少,柱子哥娶了这么个女人,以后有得他受。”
“可是柱子哥心甘情愿啊,不知道那女人给柱子哥喝了什么**汤。”张巧姐道,“她除了长得好看一点儿,也没什么优点了。”
“少年慕艾。”姚黄道。
“慕艾是什么?”其他三个女孩子听不懂姚黄的话。
姚黄正要解释,门外传来丁零当啷的铃声。三个少女皆是一喜,开心地道,“是方大叔挂在货担上面的铃声。”
方大叔即是方月娘的丈夫,是走街窜巷的货郎,他应该是昨天晚上在城内摆摊太晚了,才会今天回家。
“走,去看看放大叔那里有什么好东西。”三个女孩子兴冲冲地就要往门外跑。
“还是不要了吧,方大叔回来肯定很累了。”姚黄阻止三人道。
张巧姐呵呵笑道,“二丫,方大叔就算累了,但只要有生意就会精神百倍。他每次回村都要先在村子里面转一圈,如果没有人去买他的货物,方大叔会生气的。”
姚黄闻言不再阻拦,跟着三个女孩出了门。方大叔的货担摆在村口,已经有了许多大娘媳妇和女孩子们围在了货担旁边。还有许多的小孩子,眼巴巴地定着担子上的小玩具。
方大叔货担上的货物种类齐全,小到头绳、绣花针大到布匹瓷瓶,应有尽有。张巧姐三人身上的钱不多,一人买了一条扎头的红头绳。姚黄给姚青和小可买了纸和墨,又给自家大姐买了些绣花线。方大叔乐呵呵地把东西递给姚黄,这两天的生意好,他十分满意。
回到家中,姚红提了个篮子对姚黄道,“二丫,你把这篮食物给曾大娘送过去。”
姚黄接过篮子,篮子上没有盖布,姚黄看见里面装了两斤糙米,几个鸡蛋、一块大约二两的肥肉和半筐花生。
“我这就去。”
曾大娘的丈夫早逝,她一个人抚养儿子长大,家中生活困难,村民们大多会照料母子俩。姚家困难的那两年,曾大娘自己家中生活不是太好,却以自己的方式照顾姐弟三人。曾大娘的儿子曾清华只有十四岁,每次打柴时都会多打一些给姚家送来。如今姚家生活好了,姚红便不时送一些吃食过去。曾大娘和曾清华不想白吃姚家的东西,常常来姚家帮忙。姚家的两亩花生地有他们劳作的功劳。
“曾大娘,在家吗?”姚黄走进曾家的院子。曾家比姚家破旧了许多,两间黄泥巴砌成的屋子的墙上裂了好几道口子,若是连续几天被大雨侵蚀,只怕屋子就可能塌掉。姚黄将这一点记在心上,想着回家与姐姐讨论一下,想个理由帮曾大娘把房子修砌一下。
“二丫呀,快进来。”曾大娘双手湿漉漉地从厨房出来,在自己的裙子上揩干了手,拉着姚黄进屋。
“大娘,大姐让我给你们送点儿吃的过来。”姚黄把篮子递给曾大娘。
“哎,大娘和你清华哥欠你们的可还不清了。”曾大娘叹气,却没有拒绝两姐妹的好意。
“大娘别这么说,你和清华哥不也经常帮我们吗?那两亩花生地没有清华哥帮忙的话,我姐姐一个人可照看不来。”姚黄道,“对了,怎么没有看见清华哥?”
“你清华哥到城里面找工作去了。”曾家只有两亩地,曾大娘一个人就能忙得过来,每年的收获粮食上缴后根本不够两个人吃,曾清华便往返清水村和安平郡之间,打短工赚点儿小钱补充家用。
“如今工作不好找吧?”城里人招工大都是招收长工,如今也不是临近年关,商家和大户人家都不缺人,曾清华只怕很难找到工作。
曾大娘叹气,“可不是。你清华哥找了好几天了,还是没有找到。”
“要不,让清华哥自己做老板,做点儿小生意。”姚黄提议道。
“二丫呀,大娘知道你是为我们着想,但是做生意需要钱。大娘没有那么多钱。”曾大娘笑了笑道。
“大娘,我和姐姐可以借你们……”
“不行,不行。”曾大娘急忙拒绝,“我们不能接受。万一生意好还好说,万一生意不好,赔了,我和你清华哥拿什么还你们?”
“大娘,做小生意的话,用不了多少钱,而且还没有做,你怎么能断定赔本呢?我对你和清华哥有信心。”
可我对自己和儿子没信心啊,我们母子连字都不认识,能做什么生意?
曾大娘锁得紧紧的眉头,姚黄眨眨眼睛,明白了曾大娘的顾虑。
“大娘,清华哥的双手很灵巧啊,我看过他用草编的那些老虎、昆虫和鸟儿,栩栩如生很真的一样。”
“不行啊,这些草编的小东西卖不了钱。”
“大娘,不是卖草编的东西,而是卖糖画。”姚黄道,看到曾清华编的各种动物后,她就想起了糖画这种华国民间的传统工艺。这个世界没有糖画这种工艺,曾清华如果去买糖画的话,肯定又新奇又赚钱。
“糖画,那是什么?”曾大娘惊讶地问道。
“糖画就是用糖做的画。”见曾大娘还是不懂,姚黄详细说道,“糖画以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花鸟虫鱼等造型。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因此做糖画生意的话,用到的材料和工具都很简单便宜,只要一个炉子,一个光滑的平板、一个勺子和一个铲子就可以了。最好再做一个转盘,转盘上描绘着花鸟虫鱼各种图案。买糖画的顾客付同样的钱,然后拨转盘,拨到哪一栏,清华哥就做那一栏中的图案给顾客。转盘上,好做的费糖少的图案多画一些,那些又费糖又复杂的图案画少些,格子也弄小一点儿,让顾客不要轻易转到……”
曾大娘越听眼睛越亮,等到姚黄说完后,一拍大腿,兴奋地道,“这个点子好。”
曾大娘慈爱地看着姚黄,“二丫啊,等你清华哥回来以后,我同他商量一下。等他决定了,大娘再厚着脸皮跟你和你姐姐借几两银子筹备。”
姚黄道,“大娘,我回家就和姐姐说,让她把银钱准备好。”
“好孩子。到时候让你清华哥给你做糖画吃。”
“好啊,我要一个最难做最复杂的花篮。”
“行,再让清华做一个漂亮的凤凰。”曾大娘高兴无比,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姚黄回家后给姚红说了曾大娘要借钱的事情,姚红回房间拿出十两银子。姚黄说太多了,让姚红收起一半。
“五两银子够吗?”姚红为难地问道。
“足够了。除了炉子和红糖,其他的都不值钱。你给曾大娘那么多银子,他们肯定会觉得不舒服。”姚黄道,“有时候做事情,不是钱多就好。”
姚红欣慰地笑了,摸着姚黄的头顶道,“呵呵,我们家二丫长大了,都会说大道理了。”
姚黄黑线,“姐~”
曾清华晚上来了姚家,与姚黄就糖画一事交换了半天的意见,然后拿着五两银子回家了。两个人约好第二天去找陈阿木帮忙做担子和转盘。从决定做糖画生意到筹备好所有的工具与材料,总共没花五天功夫,曾清华便挑着糖画担子去了城里。在离开之前,他为村子里面十岁以下的孩子,每人做了一个小鸟糖画。
月上枝头,曾清华踏着月光回到清水村,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与高兴。见到村口似乎在等人的娇小身影,曾清华高叫道,“二丫,我回来了。你猜今天我赚了多少钱?”
“清华哥。”姚黄笑眯眯地道,“赚钱很重要,但安全更重要。以后不要这么晚回来了,大娘会担心的。”
☆、第三十七章 舂米
臼头舂米心头青,怨父怨母怨大家。怨我爹娘收人聘,叫我细细怎呢会理家?臼头舂米目圈红,怨父怨母怨媒人。怨我爹娘收人聘,叫我细细怎呢会做人?臼头舂米伤着腰,夫婿听知匆匆潮;寻无乌鸡来补腹,寻无杉板来押腰。臼头舂米伤着脚,夫婿听知走来哈;寻无乌鸡来补腹,寻无杉板来押脚。
这是一首舂米时唱的歌谣,只要表述舂米有多么辛苦。舂米时要用到特制的石臼和石杵。稻谷放进石臼里,两个成年人站在石臼两旁,分别提着一个石杵,轮流往臼砸,就像捣药一样,既费力又辛苦,本是男人家做的活,而且一定是很有气力的强汉子才能够胜任。歌谣中的女子肯定不受夫家待见,才让她做这么辛苦的活路。
石臼大多是一块大整石慢慢凿成,形同一只巨大的酒盅,一般要四个人才能抬得动它。因此,不是每户人家都拥有石臼和石杵的。一般一个村子拥有几个石臼,公用,舂米时,直接背着稻谷前往放石臼的地方去舂。每户人家每次舂米都不会太多,因为舂出来的米都很碎,舂多了放在家里又很容易长虫、发霉。米里面最容易长的一种虫子叫米象;,也叫铁姑娘,有着坚硬的外壳。米虫是没有受到过任何污染的高蛋白体,人吃了它,如果吃一些蛹类一样,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不会影响健康的,只是内心感觉难以接受。因此姚家每次舂米的数量都不多,最多二三十斤,足够一家人吃一个月。
姚黄和姚青背着稻谷来到放石臼的舂米坊时,坊里已经有了好些人。新收获了谷子,因此来舂米的人不少。看到姚黄和姚青,这些大老爷们纷纷说道,“二丫、阿青,你们先坐一会儿,等哥哥舂完米,就帮你们舂。”
“不用了。”姚青挺起小胸脯道,“我自己可以舂。”
汉子们被姚青小公鸡的样子逗笑了。
“自己舂?阿青,你拿得起石杵吗?”赵大力笑问道。
“怎么拿不起?”姚青蹬蹬蹬走到一个空了的石臼,一伸手,单手提起了石杵。
汉子们的眼珠子都要凸出来了,“阿青啊,你什么时候力气变这么大了?”
姚青骄傲地一扬脑袋,“练出来的。”
他的内功已经入门,丹田内已经练出了一丝内劲,力气增大了不少,才能如此轻松地提起石杵。
众汉子们想起姚青和村里面的其他几个毛孩子除了在学堂念书外,还跟着闻人夫子练武,心中决定以后自家的儿子也送去学武。别的不说,就这把子力气,做农活也能轻松许多,效率也能增加许多。
赵大力竖起大拇指,“不错,阿青,就凭你这身力气,你算得上一个合格的男子汉了。”
“那是当然。”姚青更加骄傲了。
姚黄一巴掌拍过去,“炫耀什么?赶紧干活。”
“二姐……”姚青捂着后脑勺眼泪汪汪。
汉子们哄堂大笑。
李云重把舂完的米和糠分开装好,走到两姐弟身边,“二丫呀,你到一边坐会儿,我和我们小男子汉一起舂米。”
姚黄也不矫情,笑着冲李云重道了声谢,便退后两步,坐在一旁的石墩子上。李云重只知道她拜了一个隐世的门派有了颗能解百毒的药丸——那药丸还送给了李家二哥的师傅——并不知道她会武功,姚黄也不想太快暴露自己。
汉子们一边舂米一边聊着天,从张家母狗怀着小崽子到哪家婆娘做饭的手艺好……姚黄一边听一边感叹,男人们也这么八卦啊!不下于村里面三姑六婆。
“城里面最近查得很严,好象在捉什么人。”方大叔说道,他今日没有出门做生意。
“我也听大哥说了,官府的人到各个药铺问话,查最近药铺卖出的伤药记录。”李云重道。
“该不会是有什么大盗或者杀人犯潜到我们安平了吧?”周明说道。
李松说道,“似乎是和七夕节那天发生的事情有关。”
曾清华道,“我听说了,七夕节那天,齐府闯进一个刺客,杀死了齐府的一个贵客。”
“难怪!齐老爷可是安平城内的第一人,连郡守大人都要对他礼让三分。能够成为齐老爷的贵客,身份肯定不凡。”赵大力道,“郡守大人肯定脑袋都要大了。”
姚黄从众人的谈话中听到浓浓的阴谋味道,“赵大哥,除了我们安平郡,其他地方发生过什么大事吗?”
赵大力道,“还真有。我听来自京城的行商说的,夏侯家的三小姐原本拟订七夕之后进宫做皇上的贵妃,但夏侯家大少爷忽然去世,夏侯小姐不得不拖延了进宫的时间。”
夏侯家大少爷莫非就是齐府的贵客?涉及到皇家与四大世家之一的夏侯家,难怪淳于谨枫会着急着离开。只是她救的那个蒙面人,不知道属于哪一方?
米舂好,姚黄谢过李云重,背着米和糠回家。小可包子在院子与小鸡们玩耍,看到两人都跑了过来。几只小鸡唧唧喳喳地叫着,乌溜溜的绿豆眼直往姚青背上的米糠瞅。姚青呵呵地笑,从后面摸出一把米糠抛在地上,小鸡们立刻扑了上去,啄起米糠吃了起来。
“二丫、小弟,辛苦了。”姚红围着干净的围裙从厨房内走出来,手里面端着两碗糖水。围裙的概念是姚黄传递给姚红的,姚红做了一件后觉得十分方便,便推荐给了李四婶和翠花嫂子。如今全村的女人做饭时都要穿围裙了。
姚黄和姚青接过碗,大大地喝了一口,只觉得甜到心了。
“二丫,曾大娘刚才来还钱。不过,我没有收。”姚红把米和糠提进厨房,对姚黄道,“我建议大娘重新修一套房子,他们那个老房子破得已经没有修的必要。”
“新建好。曾大娘家房子的裂缝那么大,遮风困难,这个冬天就过不了。”姚黄赞成地道。
糖画这种新奇的玩意儿一出来,很受城里的孩子喜欢,甚至很多大人也感兴趣。曾清华的生意很好,一个月下来就把本钱全部赚了回来。村民们看着眼红,有心眼活的也想着跟风做糖画生意,不过一来他们没有曾清华的好手艺,二来也都知道糖画只是小本生意,卖得人多了,肯定卖不出太多钱。因此,有心思的人也只是心动,并未行动。姚黄在这期间找到了村长,献上了制作松花皮蛋的配方。村长大喜过望,立刻组织全村人做松花蛋。很快第一批皮蛋被淳于家收购走,村民们大赚一笔,对姚家人更加感激。姚家人的声望在村子里面仅次于村长大叔。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淳于谨枫自离开后没有再回到村子。即使是收购皮蛋,也是由淳于家下属的执事来处理的。村子里面的人认为是因为菊花的存在,淳于谨枫才不会来村子里,对菊花的态度更加不好。菊花的父母无法,在外地给她寻了一户人家草草地把她嫁了出去。菊花出嫁的时候,阿彪曾跟在她们身后走了一大段路,回家以后跟小红订了亲。
天气渐渐冷了起来,北方的冬天尤其寒冷,大多数人家都会在家中烧一个炉子,供全家人取暖。因此,在天气还没有安全冷下来之前,村民们上山的次数增多了,背回更多的干柴和枯枝储藏起来,让全家一个冬天都不会缺柴烧。姚家的柴是姚青一个人背回来的,这小孩子的资质不错,《紫霞功》已经练到了第二层,《蹑云逐月》也小有所成,跃一下可以跃个两米远。因此即使他一个小孩子,也比其他村民全家人背回来的柴多。
姚红也忙碌起来,她在姚黄的指导下制作香肠和腊肉。这个世界的人们也做腊肉,不过是用盐阉几天,挂在风口风干,要吃的时候切一块下来或炒或蒸着吃,是没有钱的人家保存肉类的一种方法。不像华国的传统腊肉,要放上冰糖、八角、茴香等大料阉制,还要用松枝熏烤,吃起来美味无比。姚红对新做法的腊肉很是期待。
做香肠时最麻烦的就是肠衣这一项。姚黄在家的时候跟自家娘一起灌过香肠,肠衣是在超市买的,灌的时候有绞肉机,十分方便。可是在这里没有绞肉机,更没有肠衣,想要灌香肠的话,必须自己制作肠衣。第一批肠衣是姚黄与姚红制作的,猪的小肠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两个人用沙子刮掉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只留下粘膜层,再用清水把其洗净,肠衣便制作好了。说起来觉得简单,但真的动手做却十分费工夫,特别是最后清洗一环,必须仔细清洗,否则残留了沙子在里面,不但会损坏肠衣,吃的时候也会嗝到牙齿。
没有绞肉机,姚黄削了一段竹筒将肠衣撑开套在上面,这样往肠衣里装肉就方便了许多。
☆、第三十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