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保卫国师大人-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几个字并不潦草,却有一种奇特的气概,望见它们就好似望见神龙现于云端,张口探爪,威风不可一世。
  它摆在那里黯淡而不起眼,又是放在书架最下一格,并不容易被寻到。也不知怎的,冯妙君昨日却一眼看中了它。只有细瞧之下,才能发现它好似有些不同。
  她满腹好奇:“这本书怎么给归在这里?”
  魔物一向木讷的声音里居然带上了两分无奈:“上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觉得放在这区比较好。后来者无人异议,它就没再挪位。”
  魔物可是跟她反复强调,看完以后书归原位。上一位阅览这本书的人却可以辣么任性,显然在身份地位上和她不可同日而语。“那人是谁?”
  “郝明桓。”
  她明明未曾听过,却依稀有些耳熟。于是魔物又补充一句:“今人通常称唤他的谥号,‘黎厉帝’。”
  冯妙君呼吸微顿,继而失声道:“黎厉帝,挡住了天魔袭城的那个黎厉帝?”
  一个王朝放在后世任人评述,最容易被记住的大概是三类帝王,一为开国高祖,二为中兴之主,这第三类么,大概就是眼睁睁看着家国坏在自己手上的国君了。
  光从黎厉帝死后得到的谥号上就能看出,毫无疑问他属于第三类君主。而冯妙君昨日才读过关于他的一星半点事迹,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这位帝王前半生有多英明,后头就有多昏聩,倘若他死得早,或许就会被称作贤明之主,而不被世人以“厉”冠之。
  后世普遍认为,正是他的暴虐招致了天罚,“天厌弃之”,才给浩黎国惹来天魔袭城这样的空前大劫。虽然皇都应水城是守住了,但天罚并没有结束,而是一直延续到十几年后浩黎国瓦解。
  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帝王,居然也看过这本小册子?冯妙君对它的兴趣更浓厚了。
  取下翻开,扉页上赫然又是一排小字,看字迹与封面同出于一人之手。
  “聆玄天圣音四十九日,灵台清明有所得,乃增补步仙诀以导引世人、顺应天命。习此诀者,步步登仙。”
  落款人并未手写全名,而是盖了个大红印章,至今看起来也是鲜艳如血。
  印文看着像只昂首摆尾的猛兽,她辨认半天才勉强看出是个“虎”字。
  太象形了。“膨胀,你知道这本书是谁人所著?”
  “当然。”魔物的声音平铺直叙,“你见到的印鉴,即为浩黎大帝所留。”
  冯妙君一下子明白过来。这本册子是浩黎国的开国大帝所著,黎厉帝作为人家的直系子孙,当然有必要观瞻高祖遗笔。不止是他,也许浩黎国历任皇帝都会捧读这本书。
  这么一本小小册子在她心目的份量,一下子增加了十倍不止。
  浩黎大帝说得很清楚了,他把自己心得都写在书里,来引导平民一步一步修成仙人,并且把这作为顺应天命的利民举措之一。至于聆听圣音什么的,她看不太明白,想来是这位皇帝对自己的溢美之辞吧?还有,“增补”是何解,为什么不用“著述”?不过这都是小节,她扫过一眼也就不再深究。
  读懂这本书就能修成神仙么?她轻吸一口气,翻开了后面几页。却见每页上都绘着一人,姿势各不相同,边上落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注释,想来是口诀。从前往后翻,就会发现图中人物所做的动作越来越难,关节和四肢拧起的程度匪夷所思。就算前世的她练过瑜珈,也决无法做出那么多奇葩的姿势。
  那么,要试着学上一学么?
  冯妙君半点都不曾犹豫。
  好在这副身躯虽然没有功底,但自幼在安夏王宫中浸泡过许多秘药,筋骨柔韧超过常人,兼之年纪尚小,骨骼还远未长成,她一连试做了几个初始动作尚不觉难。但是配合小字注解中的呼吸法门,却有些手忙脚乱了。
  仅仅几息功夫,浑身就热了起来,四肢百骸有热气汩汩流动,好不舒服。
  再想模仿后面的动作,立刻就是心跳如鼓,汗如雨下,不一会儿头晕目眩。她立刻停下,知道这些超过自己身体极限,只能日后徐徐图之,强求不得。
  信手再往后翻上一页,忽觉有些不对。
  这一页的字迹与前图相比,完全不同。
  说起来开篇几张图上的小字和扉页上浩黎大帝的字迹不同,也不知她怎么没有注意。直到这一页又见风骨,她才发现这完全就是两个人的笔迹。
  再往后翻,有时隔着七八页,有时隔着三四页,有时隔着十来页,又会出现浩黎大帝的图著和文字。
  ………军情速递线……
  本章为xh…haha打赏10万点加更(2/2),欠债还清,今日收摊!


第49章 浩黎大帝的孤本
  原来“增补”是这个意思么?《步仙诀》原就存在,浩黎大帝对它做了补完?
  她闭了闭眼,忽然问“膨胀”:“浩黎大帝有创作过别的修行著述么?”
  “有,除了你手里这本以外,还有七部绝学是他一人独创。”魔物答道,“论创作时长,哪一部也不及《凡人步仙诀》,浩黎大帝用了四十九年才完成。”
  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可见一斑了。浩黎大帝肯在它身上花去将近五十年功夫,说明他真地相信它可以导引世人修成正果。
  这也更坚定了她好好研习的决心。
  人在全神贯注的时候,时间都过得飞快。在冯妙君而言,似是一眨眼的功夫,五个时辰又过完了。
  ……
  如此过了五天。
  这一日回到晋都,天色已晚。
  好在晋都富庶繁华,乃是有名的“不夜城”,并无宵禁这一说。十四个城门时刻不停接纳南来北往的车马。
  冯妙君还从后门悄悄进到国师府。不过方才远眺正门的时候,见到门口停下两队车马,装饰华丽,车厢上还镌有徽记。她都不认得,看一眼就走了。
  不过她才回院没多久,国师府的总管就给她送了清单过来。她好奇接过来一看,不由得直了眼。
  这赫然是张礼单,上面的格式是某某将军府,礼金多少,某某都尉府,礼金又是多少。而礼金的涵盖范围也是很大,从血珊瑚到玲珑玉,从雪莲到五百年人参,金银反倒不多。
  合着外头的人马都是来送礼的?
  她粗略扫过一眼,礼单有两张,罗列得密密麻麻,这么一看至少有二十家送了礼物,未必称得上至宝,但身价绝对不菲,都拿得出手、撑得住场面。
  “这是什么?”
  “晋都勋贵恭贺国师大人收得爱徒,也就是小姐您。”总管微笑道,“明后两日应该还有,国师令我先将这批礼物保管在库房里,待您的宅邸过几天收拾下来了,再给您送过去。”
  冯妙君一时笑逐颜开:“多谢国师大人。”把礼单看了两遍,仔仔细细收好。
  昨日她还觉得晋王的赏赐很丰厚,但和今日堆积如山的礼物比起来却不算什么了。当然她也明白,这是晋王先出手作了榜样,权贵们才纷起效仿。最先来送礼的,必是晋都中的一等豪门,消息才能这般灵通;明后日再来送的,那么身份地位就要稍次一些。
  并且总管列好的清单必是按照门阀高低来排序的,她拿在手里,就能对晋都的势力构成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现在好了,半个晋都都知道莫提准将她收为亲传弟子了。她初临王都的姿态实是情非得已的高调,后面恐怕要生许多波澜。这与她原先预期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背道而驰,却只能慨然接受。
  既来之,则安之。
  莫提准也明白她一直想当缩头乌龟的心理,别人送他的礼,他又尽数转送给冯妙君,一来两人并无师徒之实,国师有些清高,这些东西他收着也不算理直气壮,二来权当谢礼,谢她在李府之事上帮出的点子。
  不过这样一来,她原本的计划就要推后了,毕竟现在暗中关注她的目光太多。
  总管又递过来一张描金请柬:“随礼一并送来这个。”
  她打开来,瞧见落款人写着“眠花夫人”,不由得皱了皱眉。再看内容,却是眠花夫人两日后要办安洛雅集,也邀请国师的新徒儿参加。
  所谓雅集,即是骚人墨客讨论学问的集会。她自认肚子里装的多半不是墨水,并无兴趣去附庸风雅。
  总管知道她初来乍到,不识主办方何许人也,特地给她解释:“眠花夫人是狼突将军的遗孀,素有才学好风雅,每年筹办的安洛雅集都是晋都盛事。狼突将军生前饱受敬重,两年前不幸为国捐躯……”
  莫提准正好从外头走进来,接腔道:“其他人或多或少都会卖眠花夫人一个面子。”
  冯妙君抬头看他:“你去么?”
  莫提准嘿了一声:“半个月前她就递柬给我了,算是礼数,因我从不参加。”
  冯妙君笑道:“好大架子。”
  莫提准也是一笑:“不能不大。”
  这四字饶有深意,冯妙君不须细想就明白了。身为国师,位高但权不能重,他要是像眠花夫人一样长袖善舞,晋王就该坐立不安了。
  她慢慢敛起笑容:“半个月前就发了请柬?”
  她就知道这种活动的筹办不会仅有两天时间这样仓促。眠花夫人广撒请柬是在十五六天之前,显然接到国师纳徒的消息才把冯妙君给添进了邀请名单。
  刻意和顺便,区别可是很大的。
  于晋都而言,冯妙君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眠花夫人为什么着意邀请她,是为向国师示好吗,还是说……
  她又看了看请柬,尽管其中言辞端整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冯妙君还是犹豫一下,问莫提准:“我能去么?”
  “随你。”毕竟赴会的是他名义上的徒儿,不是他本人。再说晋王对冯妙君的真实身份也是心知肚明,堂堂安夏公主去参加将军夫人举办的雅集,有什么不可以的?
  “我去。”她眼珠子转了转,“但你得找人保护我。”
  “小事耳,就怕暗箭易躲,明枪难防。”莫提准抬了抬脖子发出咔咔两声,想起一事对总管道,“去吩咐厨房,做一碗冰糖燕窝。”
  总管走了出去。
  接到冯妙君投来的复杂眼神,他忍不住摸了摸鼻子:“看什么,又不是我要吃!……对了,在烟海楼找到你想看的东西没?”
  她摇头,面露沮丧:“还没有,倒是找见一份浩黎大帝的手笔,称作《凡人步仙诀》。我看了大半天。”
  莫提准“哦”了一声:“那是个孤本,与民间流传的版本不同。”
  她奇道:“民间也有流传?”
  “自然是有。不独是晋国,整片中土习用最广的就是《步仙诀》。”
  ………军情速递线………
  翻页,第二更在后面。加更条件达成,因此今天还有2次加更^_^
  辣么,继续求月票、推荐票


第50章 民间版与加强版
  “它是修行的入门功法,温和却无属性要求,有最初级的强身健体之效,众多平民武者亦习练之。即便是修行者,也有许多人选用它作为基础法门。”
  她一字一句听得认真:“我也能练?”既有这等普适性,就说明它对普通人照样管用。什么是普通人?就是那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不能成为修行者的都是普通人!
  “能。”她脸上方露出一点喜色,莫提准就给她接着浇一盆凉水,“不过光练它,你是没办法真正修行的。”
  她果然被打击到了:“为何?”
  “你的体质和多数凡人一样,不亲灵气。光练习《步仙诀》,你依旧无法接引天地灵气入体,形成自己的内丹。修行者用它打好基础后,也要另外选择合适的法门才行。”莫提准倒是不厌其烦给她普及这些常识,“你可知内丹的重要性?没有它,灵气无处安放,从哪里来又回哪里去,不能在你身体当中贮存、驯化、温养,也就不能为你所用。”
  也就是说,普通人的身体就像个竹篮,辛辛苦苦打完水还是一场空。
  莫提准很欣赏她生无可恋的神情,不过她大概从来不知道死心为何物:“那么,浩黎大帝的孤本和坊间的《步仙诀》总会有些区别罢?”不然这位帝王何必花上四十九年时间去增补?
  “当然有。”没料到莫提准的回答是这样的,“浩黎大帝写就《凡人步仙诀》,它才逐步被推广到人间。因为世间多数都是普通人,它就摘去了‘凡人’二字。”
  “民间的《步仙诀》,内容和烟海楼里的一样?”倘真如此,浩黎大帝的孤本摆在烟海楼里就只是个纪念作用了。
  “不,有很大改动。”莫提准摇头,“这卷孤本的写作贯穿浩黎大帝即位前后,距今不止一千年了。在那之后,天地灵气又经过层级衰减,直至稀薄到接近现在的水准。彼时修行者就发现,浩黎大帝的版本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其中许多口诀在灵气匮乏的现状下根本难以练就,反而阻碍了常人对它的研习。因此在《步仙诀》诞生四百年后,浩黎国官方又组织专人对它进行了大修,删掉其中不适宜普通人修习的部分,这就是到现在也广为流传的版本。”
  “所以,这是未经修改过的原件?”冯妙君苦苦思索,“那也不对啊,浩黎大帝在扉页亲手写了‘增补’二字,也即是说,他也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改动。那么最初的版本在哪里?”
  “不知道,从未见诸于记载,连烟海楼里那头魔物也不晓得。”莫提准很干脆地双手一摊,“这事儿也不重要,都过去那么久了,你就当他是笔误吧。”
  好不容易找到一条出路,哪知转眼又被堵死。她现在的心情,已经不能用沮丧来形容了。莫提准倒有两分好奇:“你练到第几页了?”一页就是一式。
  她沉浸在自己的苦恼当中,顺口答了:“第五页。”
  “都练熟了?”
  “嗯呐。”
  莫提准点了点头,心里却微咦一声。那卷孤本他也看过、也记得,仅用了这么几天的功夫就练到第五式,小姑娘的天份和勤奋都值得赞赏。最重要的是,第五式在后世版本中已经被删掉了,也就是说它不太适合常人练习。
  冯妙君能将它练熟,是因为她的身体柔韧度超过普通人?
  这样的心性和才智,不能修行真是可惜了啊。莫提准暗叹一声,并不认为她还能继续练下去。《步仙诀》后面的部分只会越来越难,身体当中倘若没有灵气的支撑,根本难以完成。
  冯妙君却有些茫然。
  她相信《步仙诀》还有个最初版本。可是浩黎大帝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反而将一部常人原本能够习练的功法给改难了吗?
  这个结果,她不愿接受。
  当然,她最不愿接受的是自己依旧不能修行的事实。
  已经辛苦了五天,在获知了真相以后,她还要继续练下去么?
  现实,果然比童话要残酷百倍啊。她这样独自在黑暗中摸索,何时才能摸到门道呢?
  她慢慢调整心态,一边问莫提准:“对了,我们在峣国卸下的货,还安全吗?”
  “今天才来了消息。”莫提准扯开一抹懒洋洋的笑,“一切照旧。”
  ……
  虽说无论是查找诅咒的解除之法,还是寻找修行之途,她好像都撞到了死胡同里,可是冯妙君最近也无事可做,干脆还是去烟海楼饱览群书打发时间。
  她前世命短,没来得及体验人生的美好,学会的都是经验教训。
  耐心和积累,总会得到回报,这是她很早之前就获取的心得之一。她现在已经坐拥世人无缘一近的烟海楼,里面万千藏书任她撷择。要知道在大半个月之前,魏公子衍还认定她这辈子也没资格踏入烟海楼一步呢——是的,她能读懂他当时的眼神。
  这何尝不是她为自己争来的一次胜利?
  回头去想,能将云崕也瞒过的诅咒,哪里是那么好解除的?即便她最后能在烟海楼里找到答案,这恐怕也是一场持久战,她应该有更充足的心理准备。
  至于《步仙诀》,冯妙君也没有放弃。虽然莫提准似乎将它定义为鸡肋,可是国师眼中的鸡肋在别人那里或许就是宝贝了。就算《步仙诀》不能将她引向修行之途,但强健肌体的作用却是无庸置疑的,只要她锻炼得身手灵活、反应机敏,也就有自保之力,毕竟这世上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她胜过其中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巨大的胜利了。
  嗯,自我催眠阿Q精神完毕,她该去看书了。
  ¥¥¥¥¥
  朝阳两度东升,雅集就在安洛河中央举办。
  安洛河流到晋都北郊,河面就骤然开阔,常年雾汽弥漫。河上有诸岛零星分布,最有名的称作双鱼岛,形如太极双鱼头尾相衔,中间含一口内湖,水色莹蓝,与外河截然不同,蔚为奇观。
  ………军情速递线……
  下一更11点放出,本章说点赞每+1,更新时间提前1分钟(以得赞最高一条为准,今后同此)。如作家感言后面未出现本章说,请在起点app右下角“我”…左上角两条短杠…阅读设置里打开。


第51章 安洛雅集(加更章)
  晋人在岛上遍种花树花田,精心养护,每年从春到秋专供贵族上岛赏玩。
  往河心岛去的办法,当然只有乘船。
  冯妙君带上陈大昌和莫提准指派给她的两名护卫,登上主办方配给的船只,渡过一片烟波浩渺后就上了岛。
  饶是她前世见过无数人工造景,这一刻依旧感觉到了心旷神怡。水边百鸟叽啾穿梭,红花绿树间掩映着亭台楼阁。穿过一片挡尽阳光的密林,紧接着豁然开朗:
  眼前一片紫花烂漫,高过她大腿的薰衣草从这里一直蔓延到远处的湖畔。
  热情、浓烈、奔放。
  冯妙君轻吸一口气,只觉胸腔中布满了特殊而宁静的香气,连灵台都为之一清。
  时下造景艺术讲究半掩半露,岛上却将花田直接种得这么开阔,主事者必是个妙人。
  岛中湖畔已经有丽人穿梭,彩衣云鬓,比花解语;又有许多文士三两聚合,谈笑声顺着风传进了冯妙君耳里。
  小厮领着她进来,就有迎宾唱了句喏:“国师高徒,冯妙君到。”
  周围一静,无数双眼睛看了过来,冯妙君总觉得面上微微刺痛,却还微微昂首,维持着笑容不减半分,一边跟着小厮往游廊走去。
  天气已经很热了,湖边的游廊连着凉亭和冰室,是最凉爽的地方。八角亭中有个体态丰%~满的美妇盈盈走出,笑道:“原来这就是冯姑娘,半个采星城都等着见你一面呢。”
  不消说,这就是雅集的主办人了。冯妙君也笑得好生灿烂:“眠花夫人好。”
  眠花夫人亲热地拉着她的手,给她介绍亭中坐着的贵女:“这位是晗月公主,雅集终于有幸集到了公主的题词。”
  冯妙君低头一看,果然亭中案上的白宣上写着“观澜”二字,墨迹未干,笔力秀致中隐见挺拔,听起来就是这位晗月公主的手书。冯妙君来晋十天了,对本地情况稍有了解,晓得晗月公主排行第三,今年十三岁,是王后所出,身份尊贵。上头两个姐姐又都出嫁,所以晋王视她为掌上明珠,格外宠爱。
  十三岁的姑娘面貌已经渐渐长开,晗月公主果然不负晗月之名,生得花容月貌,肌肤微显杏色,一双大眼睛顾盼之间愈显明快。
  冯妙君当然不会缺了礼数,随后眠花夫人又给她介绍了几位贵女。
  众人都知道她并无甚厉害背景,只是被国师突然相中为徒带回晋都,对她反而更加好奇了。莫提准知道徒弟叛变的消息传出去可不怎么好听,所以对外只宣称是三徒儿随他公干途中暴病而亡。不过大伙儿有眼会看、有耳能听,莫大国师的三徒儿刚死,他就火速收了一个女娃娃来补位,说这其中没有猫腻谁信?
  再看这位国师的新徒弟,站在这许多贵女面前兀自对答从容、神情自若,哪有一点平民小户的拘谨作派?
  气度、涵养,这些可不是天生的。
  再看她肤白如雪、乌发红唇,活脱脱一枚美人胚子,那是娇养在温室里才有的花骨朵儿。眠花夫人上下打量她几轮,才轻笑道:“国师终于换了个标致的徒儿,青年俊彦今后可有眼福了。”
  人群最外头有两女不禁低头咬起耳朵:“国师怎么突然收了这么个娇滴滴的女徒弟,我看可不像修行神通的料子。”
  “国师也是男人,莫不是终于开窍了……”
  两人说着,吃吃笑了起来。冯妙君这几天勤习《步仙诀》谈不上小成,耳聪目明的效果倒有几分,这会儿隐约听了个大概,明眸盯在她二人身上,既非怒目瞪视,也非轻描淡写,目光中却有一点叵测的压力,直盯得这两人慢慢敛起笑意,垂首不语才移开。
  既然站在最外排,地位就低,也配在这里笑人么?
  这时侍女纷纷呈上刚刚采洗好的樱桃,玛瑙一般的果子快赶上铜钱大了,上头还挂着晶莹水珠,卖相可不是一般的诱人。双鱼岛也种了几十棵樱桃树,结出来的果子滋味竟是出奇的好,每年也要特供给王宫,上岛的普通贵族可未必吃得到。
  果子才上桌,不远处就响起了笑声:“好啊,这里在偷吃樱桃,也不叫上我等。”
  却是一群文士走了过来,有十来岁的翩翩少年郎,也有长髯宽袍的长者,倒都沾得一个雅字。先前开声的是个青衣男子,眉目深邃有英气,冯妙君瞧着莫名有两分眼熟。
  眠花夫人往远处一指,笑骂道:“你们那里离得远些,这不也送到了?自个儿的舍不得吃,却要来占姑娘们的便宜。”
  浩黎国立世二百年后礼数渐渐严谨,未婚的青年男女平日不得嬉戏同游,除非特定节日。不过历经三百年战乱,人在朝不保夕的时候就不太讲规矩了,所以各国民风重又开放,不忌谈笑。
  远处的侍女们赶紧将樱桃提了过来,供应这许多人吃用。
  “这里的樱桃更红,想必味儿更好,待我尝尝。”青衣男子顺手拈了一颗放进嘴里,“方才可是打断了姑娘们的谈兴?”
  “谈不上。”晗月公主望了冯妙君一眼,“我们正和国师高徒聊天。”
  “这位便是?”青年男子看起来兴致勃勃,冯妙君却从他眼里看到了专注和探究。
  眠花夫人正好向她介绍:“这位就是李丞相家的老四,李元裴。”
  李师龙的第四子,李元伐的弟弟!
  冯妙君心里微微一懔,暗道一声:“终于来了!”
  李元伐落进莫提准手里将近十天了,李府那里音讯全无,想必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过李丞相没法子去找莫提准质问,就把主意打到她身上来了。
  于是她向着李元裴甜甜一笑:“久仰。”
  李元裴果然接着她的话道:“哦,久仰?冯妹妹在哪里听说过我?”
  谁都明白冯妙君只是一句客套话,他这是打蛇随棍上了。冯妙君笑容半点不打折扣,一口小牙白晃晃地:“我来晋都不久,就听说李府四公子学识过人,我师父也说丞相家里净出人才。”
  ………军情速递线………
  本章为月票满300票加更。下一章,14点放出,本章说点赞+1,更新时间…1分钟。


第52章 熟面孔(加更章)
  这话听起来就更客套了,边上人的眼里隐隐都有几分笑意。以莫提准和丞相府的关系,他嘴里能说出什么好话?再说这也绝不是莫提准的口吻……冯妙君是以这种方式告诉李四,他再问下去只会更尬。
  小姑娘有点意思。
  李元裴可不显半点难堪,摸了摸下巴道:“我们都很感兴趣:莫大国师可是铁石心肠,轻易不收徒弟,冯妹妹是怎么打动他的?”
  这话替很多人问出了心底谜团,投向她的目光更多了。
  冯妙君敛起脸上笑容,肃然道:“家师路过甜水城时夜宿我家,见我还算是可造之才,于是收我为徒,给我改了名字带来晋都。”
  众人还在等着她的下文,等来等去见她小嘴紧闭,才有人道:“这就完啦?”
  “啊。”她点点头。
  眠花夫人眼露失望:“我们还以为这过程离奇曲折呢。”
  “我头一次拜师,也不知道还该有什么曲折。”冯妙君小心翼翼道,“家师收前三个徒儿,可有什么惊人的内幕?”
  这个……众人都是摇头。不是没有,而是不清楚。
  晗月公主眼珠子一转:“国师与你家里可是旧识?”谁家有那么大面子,能把孩子送到国师那里当徒弟?
  冯妙君很认真地想了想,摇头:“我家里只做小本生意,应是不认得国师。”
  原来是商贾之女。不少人眼里闪过一丝鄙夷,可是转眼就消失不见。
  商贾之女又如何?她拜入莫提准门下,晋都就有她的一席之地。这等平步青云的运气,普通人是羡慕不来的。
  “你家在甜水?做的什么生意?”这回是李元裴开口。
  “粮食和首饰。”她张口就来。这些对答早在她见过晋王以后就已经拟好了。就算李家派人去查,也只会查到甜水的确有姓冯的人家经营粮店和金楼,他们家的女儿也是十一岁,生有慧根,十几天前被新拜的师父接走了。
  李元裴当然不会死心,张了张嘴还待再问,不远处忽然响起侍者的声音:
  “大峣国左丘渊到!”
  这名字也有点耳熟呢。冯妙君正想着在哪里听过这三个字,人群里已经嗡嗡开了:“左丘?峣国只有一家左丘吧?”
  眠花夫人抚掌笑道:“这便要给你们一个惊喜,左丘渊前日才到晋都,就应了我的邀请前来。”
  显然左丘渊这人很有份量,李元裴深深看了冯妙君一眼,也不得不撇下她,与众人一起向外迎去。
  这可比冯妙君初来时受到的礼遇规格高出不知多少倍。她信手拈了一枚樱桃入口,暗赞一声“好甜”,酸甜适度,充满了浆果的清香,却又饱满无渣,难怪王室把它定作贡品。
  这是外头买不到的好东西,她捞着机会多尝了几个,抬眼恰见一名白衣男子在众人簇拥下走进来,风度翩翩,俊秀斐然,望向旁人的眼里总是充满了温和的笑意。
  她去拿第四枚樱桃的手不由得微微一顿。
  巧了,这个人她真地见过。
  就在甜水,她藏匿重伤的莫提准、作弄何大少当天,这人也在甘露栈里!
  此人当时的确被何大少称作“左丘兄”,头晚还想让出一间上房给她和养母呢。后来兵卫搜查甘露栈的时候,他却消失无踪,留下何大少在那里吃哑巴亏。
  这几日冯妙君忙得团团转,无暇去想这桩怪事,没料到这人自己蹦到眼前来了。
  她边观望边思忖,边上即有女子笑道:“左丘风采过人,冯妹妹年纪这么小都看得呆住。”
  冯妙君刚才的确是望着那人出神,闻言嘻嘻一笑:“是很好看呀。”
  她的目光清澈纯净,充满了孩童的好奇,于是旁人知道她说“好看”就只是真的好看而已。这时对面那位左丘渊目光扫向凉亭,恰好与她对了个正着。
  冯妙君就见他脸上微现错愕,显然也认出了她,不过这丝异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