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渐青-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人等明白,此行会速去速回,避过四月底五月可能出现的风暴……”

两人一翻细语,直到时间到了才往祭坛走去。

世间事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许清将阎文应拉进海贸来,自然是想自己在内宫有个照应,但同时你也得分出精力来照应他在外面的事情。

不过经商也罢,许清不会对内采取垄断的形式,这也是他让梁家把水力织布机技术低价转让的原因。他虽然算不得君子,总也要守着最后的底线,这样大宋的商业才能长久的昌荣。

祭祀过海龙王之后,十七艘海船徐徐升帆,站在码头上望去,便如白云当空,遮天蔽日,巨大的铁锚收起,海船缓缓出港。

第一次出海时只有七艘船,第二次出海十七艘。

那么第三次呢?站在码头上的人无不开始遐想着……

第349章 分茶

西子茶楼的后院里,墙边疏疏落落十来根君子竹,中间一池春水,浮萍细绿,池边一个八角亭子,亭边柳棉飞絮淡若春烟,几声黄莺清脆如玉鸣,让整个后院显得更为清幽雅逸。

许清不着官袍,一袭大袖儒衫,髻上简简单单一根紫木簪,和太学教授李卓然靠在栏杆上,看亭中侍女分茶。

下首坐着几个太学生,除曾巩外,其它都是明算科的,一个叫李丹阳的学生坐在古琴前,慢指轻挑,疏落的琴声带出一份悠然的旷寂淡远,让人尘欲顿消。

分茶是一种充满宁静清雅之美的茶艺,民间又叫茶百戏,在中国后世已经失传。

之所在把分茶叫茶百戏,首先是侍女们煮茶、煎茶的每一个动作,都散发着流水逸云般的美感。

听着疏淡的古琴,看着侍女娴熟的分茶,许清觉得是无比舒畅的精神享受。

那侍女跪坐在茶几前,素手纤纤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动作恬淡而柔美,如轻云拂月,如弱柳扶风。

分茶一般以七为数,一会之后,在侍女轻柔的动作中,前面七碗茶都泛起了白色的乳花,许清留意到,因她击拂的手法不同,从第一汤到第七汤浮起的乳花也各有不同。

这是最精彩的时刻,仔细观看你就会发现,随着侍女手法不停的变换,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如春敷,汤纹水脉浮现出各花鸟虫鱼,山水云雾或是笔触文字来,须臾即散,亦幻变真,令人悠然神往。

正因为分茶能将茶汤拂出一幅幅水墨般的图画来,所以分茶还有一个雅致的别称叫‘水丹青’。

大宋的贵族阶层目前主要喝的还是龙凤团饼,碾成茶末煎饮。

西子茶楼卖的西湖龙井虽然不是煮茶,但为适应大众,主要是许清对这种国粹一般,充满美感的茶道十分喜欢,所以西子茶楼仍保留着这种茶艺表演。

有意思的是,许清是喝着自己的龙井茶在看侍女表演分茶的。

茶道虽然充满了美感,但许清作为后来人,还是喜欢喝泡饮的清茶,这大概也是分茶逐渐在中国失传的一个原因吧!

毕竟到明清之后,泡饮的清茶已经成为主流,分茶没有了社会大众的基础,而又没有人刻意去传承这种技艺,失传也就不奇怪了。

看完侍女分茶,太学教授李卓然轻拂一下衣袍,起身郑重地向许清作揖道:“许少卿请了,多日来,下官一直在关注少卿在京华时报上的术数学说,拜读之余,细细推敲,感觉许少卿提出的种种理论确实精妙绝伦,令人豁然开朗,观许少卿论述之言后,下官方知往日坐井观天,小天小地,今日下官前来,乃是诚心向许少卿请讨一些未明之处,还望许少卿不吝赐教。”

许清起身回礼,含笑道:“我早就听说李教授在术数方面造诣深厚,正好我打小就对这方面兴趣,早想找机会去向李教授讨教了,今日李教授能屈尊前来,我是深感荣幸啊!”

许清一面谦虚着,笑得尤其灿烂,他确实有意去太学挑战一下,没想到李卓然自己找上门来了,可省了自己大力气了,这也是他慷慨地将这几个师生请到西子茶楼来的原因。

李卓然四十来岁,两颊清瘦,整个人很有学者之风,俩人官阶品级相差悬殊,加上他对许清的学问由衷的佩服,所以执礼甚恭。

李卓然挑明来意之后,众人重新落坐,话题也随之转到数学上,大部分时间是李卓然和几个太学生对他提出的理论的一些不明之处在求解。

曾巩也不时插几句嘴,东风轻拂的柳丝在水面倒映着,亭中太学生研开墨汁,铺开白纸,许清一边书写一边解说。

虽然历史上早在祖冲之时代便演算出了圆周率,但在数学方面,当然不可能有后世那么全面的各种公式定率,光是这些公式的解说,就让李卓然等人眼花缭乱了。

为了方便书写,许清干脆推出了阿拉伯数字,花了一个下午时间,许清彻底把李卓然等人折服得五体投地,临了李卓然又郑重其事的给他施礼,并提出希望他时常抽些时间,到太学去给明算科的学生讲课。

抽时间?当然可以,不过咱可不能这么不明不白的去,必须让老丈人运作一下,弄到一个正式的太学教授身份再说。

等李卓然告辞,亭中只剩下曾巩这个损友。

“看什么看?我说曾子固啊我又不是柳依依,瞧你这眼神,小心我一脚把你踢池里去!”

许清被曾巩盯着看了一阵,看得他心里直发毛。

曾巩不为所动,又盯着他看了一阵才叹道:“夏宁侯,懂事长,许少卿,许子澄,你到底是谁?曾某怎么觉得跟你接触越久,越不认识你呢?”

许清乐了,伸手抚须……呃,这须子怎么还没长出来呢?

“曾子固,你这话也太不专业了,漏数了我两个头衔,除了银行行长外,你大概不知道我还有一个将作监中校丞的头衔吧,告诉你,每月俸禄领着呢!”

曾巩先感叹,然后恶狠狠地说道:“许清,许清,我看你一点都不清,说你这身才学是跟谁学的,告诉我,曾某马上也去拜师,不说休怪曾某翻脸!”

“要是我说生而知之,曾子固你信吗?”

“不信!”

“我也不信!”

“说跟谁学的?”

眼看曾巩有严刑逼供的意思,许清大袖一拂,老神在在地说道:“祖传之秘,不可外传!”

曾巩无奈,颓然坐下,端起茶来赌气似的一口喝尽。

许清呵呵地笑道:“子固兄,这世间生而之知自然没有,但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想象,勤于讨索、尝试,你就会比别人知道的要多,你就会发现许多不可思义的东西。

打个比方,我发现小小的孔明灯能带起原本不可能飞起的竹片上天,那我就会去想,它是因为点火后才能升起来的;

点火一个是会发光,一个是会发热,通过试验你就能确定,光产生不了这种效果,那只有热了。

然后我就会想象,把蜡烛变成大火苗,把纸片换成更坚固的其它东西,把整个孔明灯放大无数倍,那么他的升力应该就会加大,从而达到带人上天的效果。

再比如,我刚才跟他们说的那么定理,还不是从最简单的现象慢慢发展来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些大家都知道吧,但大家却忽略了它在图形解读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实许多东西看似神奇,却经不起推演,只要你思索出它内在的道理,就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了。

你们啊只注重经史子集,对其它现象视而不见,自然发现不了这些。我经学不行,打小心思都花在这些歪门邪道上了。呵呵有得必有失啊!”

许清一通海侃,终于让曾巩相信了个大概,不信又能怎么样,总不能把这嬉皮笑脸的家伙当妖怪吧!

两人正聊着,赵岗和晏思飞却象闻到腥的猫似的,神奇的出现在亭外。

“唉呀呀何以消永昼,悠悠西子楼,懂事长,曾子固,你们两个也太不够意思了吧来这么雅致的地方竟不叫上我与思飞兄,好在我消息灵通……”

“赵长德,我以为你只喜欢翠薇楼呢,所以才没叫你!”

许清一顿抢白,把曾巩和晏思飞惹得哈哈大笑!

赵岗脸皮算是练出来了,往小几前一坐,折扇轻摇两下,让侍女来上茶后才晃着脑袋道:“翠薇楼,我所爱也西子楼,我……无须花钱也!”

许清还以为他‘也’出个什么来呢,没想到又是损俺的钱袋来了!

“赵长德,这茶爱怎么饮都可以,前题是先给我做一首诗出来,一曲新词茶一杯……”

“唉呀呀,把你岳父大人的好句改成这样子,懂事长,思飞兄在这呢,你有难了!”

“我难你个头,做诗!”许清不顾形象的伸手挡住他的茶杯。

赵祯啪啦几下,折扇娴熟地开合着,洒脱地起身说道:“这还不简单!”

说完就是提笔准备挥毫泼墨,许清靠在栏杆上打击道:“赵长德啊,你可别弄出关公子那‘汴河如同吾腰带,谁家姑娘能解开’的千古名作来,说好了,要以茶为题!”

说起这事,赵岗连笔差点都拿不稳,好不容易止住笑声,才挥毫写下: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纷如劈絮行太空,影落寒江云缥缈。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赵祯写完将笔一掷,带着几分得意的回身端过茶轻汲。

“懂事长,该你了,往而不来非礼也!”

“这话还能这么反过来说?”许清算是对赵岗从新有个认识了,这家伙已经学去了自己八分本事,胡侃的本事那是与日俱增啊!

“我说子澄妹夫啊,你就别引开话题了,醉解云裳天如玉,瑶台已近舞翩跹,嗯,已得太白‘欲上九天揽明月’的八分意境,但是那天你竟然没叫上我……”

“停停停!”

一见晏思飞要发彪,许清赶紧打住他,“内兄,二舅哥,过去的事,少扯您怎么不把‘俱怀逸兴壮思飞’也念出来啊?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叫晏飞思似的,幸好子固和长德都是自己人!”

晏思飞被这么一博,脸色如苍狗白云,变幻莫测,赵岗终于把茶杯打翻了曾巩瘫在了小几下。

许清见二舅哥快要决堤泄洪了,赶紧起身,仿佛传说中的游吟诗人,晃到桌前挥笔题下:

汉阁西边千步廊,与君亭上共清谈。

阴阴桧色连芳草,寂寂棋声度院墙。

细乳分花纹簟冷,明珠擘芡小荷香。

回望翠笼秋千影,几时高枝卧新蝉。

几人笑笑闹闹,品茶题诗,相互切磋,午后云天淡如水,如此消磨……

第350章 以日以年。 我行四方

四月中旬,这是一个繁忙的季节,开封城外的田野上,远远望去,成片的禾苗郁郁葱葱。

然而走到田间地头你就会发现,开春时满盈盈的小溪,只剩下随时会枯竭的浊沙细流,裸露的河床上,一些快要干枯的水洼里,鱼儿们不得不上演一出出相濡以沫的生死之恋。

禾苗下的田地已裂开一道道缝隙,宽度都快能插入一只手指了,这本该是农人举家出动,田间笑语耘田的时候,现在虽然也是全家出动,却是在挑水保苗,连田间的杂草也顾不上清除了。

四月的天气,原本还应该是比较清凉的,但自开春以来,京畿地区滴雨未下,干燥的天气使季节也提前进入了盛夏。

中午灼人的阳光下,田间的农人依然顾得不休息,家儿老小,挑累了就两人抬,从几里外将水抬到自家的田头,用水瓢一点点的将水滴到禾苗根下。

但这能灌溉得多少,浑浊的水瞬间就消失在龟裂的缝隙间,许多农人忍不住跪在田头,神色凄然的向上天祈祷着,希望上天能降下一场甘淋,救救田间的禾苗。

普通的百姓一年的收入全指望田里的收成,那一根根渐渐蔫下去的禾苗就是他们的性命。

许清带着几个司农寺的使员从田边飞马而过,这段时间他一直奔波在外,查看各地旱情,以及河道水位,这种田间攘扰的情景,烈日下忙碌的身影,还有那些跪着祈祷的老农,许清也不知道见到了多少,心中也是沉重异常。

“少卿大人,那边好象又和人打起来了!”冯雨指着一条小溪的上游说道。

许清放眼望去,那里聚集着上百挑水的农人,有几个人正在相互推攘谩骂着,有的抽出了扁担,随时会大打出手似的。

“六郎,让两个人去把人拆开!”

许清对荆六郎吩咐一声,连马都没停,将头上的范阳帽一压,奔向开封城的蹄声更急,由于抢水发生的斗殴事件天天都有发生,前两上咸平还报上来的死伤四人的惨剧。

现在不是管这些的时候,若不从根子上解决灌溉问题,即使天天派人到田间守着,这样的斗殴事件还是一样会频生不坠。

方大爷当初的一句预言,竟然成真了!

整个京畿地区,包括京西北路一部,京东西路一部,河北西路南部,从三月初开始,至今滴雨未下。

根据司农寺各地提举司报上来的消息,长江两岸,淮南东路等地却是风雨如晦,接连不断,有些地方还发生了小水灾;京东东路、河北路、河东路、甚至是陕西四路,都有雨水落下。

上天象是开了个大玩笑,各地雨水不断,偏偏隔开了京畿地区,也就是后世差不多整个河南省的这片地域。

现在京中已经有些流言在涌动,这年头一但出现灾荒,人们不会往天气方面去找原因,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大气对流,不知道是冷气流云团遇到暖气流,两者纠缠不清,才会下雨。

许清也不可能去解释这个,说了人家也不会信你,只会把你当疯子,说不定会一刀宰了拿你来祭天。

所以,朝廷上下,国中百姓只能从赵祯这个龙头老大身上找原因,皇帝老子失德了在后宫临幸妃子太多了,吃饭时肉太多了,疏于朝政了,任用宰相不当了,或是私下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坏事!

不管你赵祯冤不冤,你是皇帝老子,既然找不到别的原因,这责任你不来担谁来担?难道我一个小民还有这等本事惹得上天如此大怒?

如今京中大相国寺、会灵观,佛道两家的盛大道场已做了三天了,赵祯这些天连朝也不上,戒荤戒色,每天带着两院执宰虔诚无比的去求雨,许清连见赵祯一面都难。

在这关键之时来这一出,他气得差点想扛刀去把大相国寺和会灵观给铲平,将那些忽悠人的和尚老道一个个送上天去见玉皇大帝。

许清带着司农寺的人,进了南熏门后,马不停蹄地沿着御街直扑皇宫。

“陛下圣驾可曾回宫?”

皇宫右掖门前,许清急得拎过一个禁卫问道。

禁卫见他满脸风尘,眼中却寒光闪现,知道夏宁侯爷正为大旱的事焦心,在这骨节眼上可不敢丝毫怠慢:“回夏宁侯,陛下还在大相国寺求雨,尚未回宫。”

许清听了也无奈,要调动各方人力物力,必须有赵祯拍板,两院宰相通过才行,他司农寺那点人手在这种大旱灾面前,能起什么作用?

但大相国寺的道场搞得极其隆重,连赵祯到了那里都是毕恭毕敬的,生怕触怒上天,闲杂人等闯进去只有死路一条,便是许清也不敢随意去扰乱。

许清在右掖门背着手来回踱着步,又等了一个多时辰,才看到赵祯的御驾回宫。

赵祯这阵子整个人消瘦了不少,脸色阴郁而憔悴,前阵子他第三个皇子,还未满三周岁也夭折了,作为皇帝,这些年三个儿子先后夭折,连个后续者都没有,而女儿之中除了长女福康公主外,也先后夭折了七个,对赵祯而言,这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

然而儿子夭折的伤痛还没消退,大面积的旱灾又来了,赵祯只得收起心底的痛楚,投入抗旱、求雨等事情去。

虽然打击沉重,赵祯并没有因此变得消沉,脾气也没有变得暴虐乖舛,依然能保持着他原本的宽仁大度,从这一点上来说,许清对他既是同情,也是发自心底的佩服!

等他在御案前坐定,许清恭敬的上前行了个大礼。

“子澄平身吧,你出京巡察,目前灾情如何?”赵祯的声音透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陛下,京畿路的旱情日渐加重,不少地方的禾苗已因缺水影响了生长,就算现在下雨,这部分田地收成也会减半;

整个个京畿路,除了那些靠近大江大河的农田还能不受影响外,其它的因小河道已逐渐枯竭,田间已出现严重的龟裂现象,若再不能及时取水灌溉,必定欠收。

陛下,目前光靠地方官府,已无力应对这么大面积的旱灾,请陛下招集两省宰相,臣有话要说!”

看着许清衣上满着泥尘,赵祯轻轻点头,司农寺第一年主管农耕,便出现这样的大旱,作了司农寺实际上的主官,许清这阵子多方奔走了解旱情,来去匆匆,任劳任怨,在这一点上赵祯已经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

而且让赵祯欣慰的是,由于许清在年前拨款大修了一回水利,使得旱情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否则现在情形怕是严重得多。

“陛下,旱情已经出现,太过忧虑也于事无补,还望陛下多多保重龙体,您是整个大宋的支柱,这个时候更需要陛下筹谋调度,陛下,您……保重!”

见到赵祯疲态尽露,许清真有些担心他在双重打击下病倒。

“子澄放心吧,朕没事!”

许清起身后,趁着宰相们还没到,觉得有必要先给他鼓鼓斗志:“陛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其实臣觉得,不光是人,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起些波折是难免的,但只要咱们举国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再大的困难也能趟过去,再大的灾难也能把损失减到最小。

陛下,臣不反对设坛求雨,但臣觉得,上天是公平的,正所谓天道酬勤,若是有了困难咱们自己不先去尽力应对,而只想着祈求于上苍,恐怕上苍也不肖于怜悯咱们。

所以,臣认为,在陛下虔诚求雨的同时,咱们理应发动所有人力物力,尽力去应对这场旱灾。”

赵祯听了不住的颔首,许清的话很少引典据典,平淡实际的语言,但却同样能打动人心,让人信服。

两省离天章阁都不离,晏殊等几个宰相、副相很快就随着太监过来,等众人施礼坐定,许清毫不拖沓,到墙边指着地图就说道:“陛下,各位枢相,根据地方官府及司农寺总汇上来的信息,目前整个京畿路、京西北路一部,京东西路一部,河北西路南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

虽然去年朝廷曾大兴水利,但目前上述地区大部分河流都已严重缺水,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兴修的水利设施便无法发挥效能。

目前各地官府已全员出动,应对旱灾,但他们人员有限,效率低下,而且做不到总揽全局,有些州县把河道从上游一截流,下游州县便滴水全无,诸如此类现象,朝廷必须马上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分配好有限的水源。

另外,朝廷不能坐等地方官府自己抗旱,百姓自己的力量也过于分散,下官建议,让受旱地区百姓马上成立互助组,十户为一保,合力在田间打井抽灌;

同时请陛下立即颁旨,抽调京畿驻军,帮助百姓打井的同时,以军方力量,把旱区各条大河截流用于田间灌溉。

陛下,各位枢相请看,除了汴河保留作航运外,受旱地区还有蔡河、惠民河、溱水、颖水、商水、潠水、睢水等几十条大河,目前这些大河水量虽然小了一些,但如果能在适当的地方截流,去年兴修的水利设施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效用,半数的旱区都有望得到灌溉。”

截流大江?坐中君臣无不被许清宏大的计划震住了。

第351章 赵祯的决定

若真按照许清所说,截流旱区的江河用于灌溉,确实可以保住大部分作物。

然而许清说完,在坐的君臣却没有一个出声。

许清知道他们顾虑什么,首先,出动京畿驻军救灾,这是前所未有之事,自古以来,越是大灾之时,越容易发生叛乱,为了预防这种情形出现,这时候军队也越不能乱动;特别关系到京城安全时,没有几个人敢负这个责任。

再有就是,截流这些大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而且这些工程还是一次性的,万一工程完工时,雨求来了,那岂不是空耗无数国币?而且还得去恢复河道通畅,冤枉不冤枉?

特别是贾昌朝等人,面色复杂,凭心而论,贾昌朝等人虽然与许清一派不和,从不放过争权夺利,但这只是政见不同,算不上大奸大恶之人,还没坏到可置大灾之下千万百姓于不顾的程度。

所以他们也极为矛盾,既希望能过这次事件扳倒范仲淹与许清一伙,但面对如火的旱情,他们同样不敢掉以轻心,新政不施行,朝廷和地方还照样运转下去,但若是对这样的大旱灾也不管不顾,那等来的怕就是天下大乱了。

许清不管众人心中怎么想,接着说道:“陛下,各位枢相,这雨什么时候下谁也不知道,目前截流还来得及,至少可以保住旱区半数以上作物不受旱;

旱区人口不少于千万,保住一半就等于保住了五百万人的口粮啊加上军队参与打井灌溉,就算有部分无法顾及,到时朝廷赈灾也就容易多了。

而且各河水量小了不少,截流的难度也不算太大;就算咱们截流后第二天就下雨,这笔冤枉钱咱们也认了,陛下,天威难测,关乎上千万百姓的生死,咱们赌不起、拖不起啊再拖几日,到时就算陛下与各位枢相同意截流,怕也来不及了!”

许清说完,范仲淹第一个站出来,虽然显得忧心忡忡,但却十分决定地说道:“陛下,臣同意许少卿见解,若是陛下尚有顾虑,可即刻招见司天监监正询问,若其也无法确定几日之内有雨,朝廷则立即调派军队截流河道,于此方面,到时多调派一些厢军就是。”

赵祯听了下意识地向殿门望去,殿外依然是骄阳似火。

“传司天监陈监正!”

赵祯对殿中太监吩咐一声,其实这些天他已多次招见过司天监的人,特别是监正陈可林,日夜值守司天监就没敢离开过。

司天临并不是纯粹的神棍,他们对天文历法方等方面确实有些独到之处,看看整年的大气候的话,或许可信,但凭这些人看看天象,就能准确地看出具体哪天有雨,可信度就不高了。

许清不相信,在坐的君臣却信,他也只好先听听陈可林怎么说再作打算。

很快陈可林就随着太监进了天章阁,赵祯也是急上火了,不等他参拜就问道:“陈爱卿,朕招你来就是想问问近日京畿可有雨水?”

陈可林大概早知赵祯有此一问,但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平时忽悠一下还可以,现在可是关系到前途命运的时刻,他哪敢乱说啊?

陈可林脸色沉沉地答道:“回陛下,臣夜观天象,并无发现月晕星笼之象,倒是七星临位,九宫倒悬,犹有西北狼星……

“陈监正,您直说这几天有没有雨就可以了!”

这下不下雨和九宫八卦有屁关系,灾情如火,许清懒得听他八卦下去,直接出言许多询问道。

陈可林一窒,低下头说道:“陛下,臣无能,近来天象紊乱,臣无法推测出近日是否有雨!”

赵祯虽然早有心里准备,听了还是禁不住失望,抬抬手说道:“陈卿先退下吧!”

“截流!”

赵祯终于咬牙说道:“即日起,都水监分别派人前往各地,先定截流地点,以及主持截流工作,工部及司农寺农田水利司从旁配合;

枢密院要在不影响京畿安危的情况下,派遣军队下到各州县,都水监选定截流地点后由军队全力截流,同时帮助地方打进抽灌;

两院执宰总揽全局,细拟抗灾条文,颁布应对法令;御使台要派出巡察衙使前往地方,纠察地方官员是否有漠视旱情,救灾不力之事;

三司负责调拨银粮,抗灾所需务必要及时调拨到位,莫可推衍塞责……”

赵祯一通旨令下来,朝中多个部门皆有涉及,两省执宰,军政重臣纷纷起身接旨。

未等众人散去,许清又说道:“陛下,臣听说京中粮储少有盈余,当此之际,朝廷应提前做好准备,趁粮价未长,调拨银钱往地方收粮入京储备,一但灾情严重,到时也不至于乱了阵脚。”

民以食为天,这一项提议没什么好商量的,赵祯直接给三司下令,让他们酌情办理。

许清回到司农寺,将于清泉和费应南等人叫来,将朝廷的指令吩咐下去,这次主要涉及的是农田水利司。

“费主事,这次咱们农田水利要全员出动,都水监一但选定截流地点,你们司就要根据实际规划出引水渠道,尽量照顾到更多的农田,除此之外,还要负责指导百姓打井浇灌等事宜。”

费应南恭应一声,许清又转头对于清和冯雨说道:“提举司要做好旱情的监控,各地的状况要以最快速度上报,同时对那些失收的农田,要及时指导百姓做好播秧重插的准备,这一点研发司也要配合提举司;我会让银行再次对灾区发放青苗款。”

等于清泉和冯雨答应下来,许清又对张正问道:“目前常平仓可还有余银?”

“禀许少卿,按照您的指示,去年的截留款基本已用于囤积粮食,总帐上只余两万一千多贯,许少卿若想收购粮食,这点钱收不了多少的!”

“不管了,有多少收购多少,常平仓要严阵以待,对各地的粮价要做好监控,及时上报,粮价一但上长,便着手平抑;

但要视各地情况而定,今年粮价上涨已成定局,咱们上次又抽调了十多万石前京西南路,所以,旱区以外的地方,粮价还在百姓承受范围时,出粜量就尽量少一些;

咱们要尽可能的把粮食囤积到最后,到时旱区一但出现大范围欠收,才好把粮食用于救命我要说的就这么多,你自己拟个章程出来吧!”

许清交待的这些事情可不好办,既要保证各地粮价不飙升过高,又要尽量囤积粮食,这个尺度掌握起来很困难;

但张正还是严肃地答道:“许少卿放心,您吩咐的这些下官一定尽力做好,少卿大人,必要之时,下官是否可以先向大宋银行贷些款项用于囤积粮食,待到粜出粮食后再作偿还?”

常平仓的资金不经三司,自成体系,是由各州县税收中定量截留的,上州一到两万贯,中州则几千费,视各州的赋税总量而定,许清想了想说道:“可以,但三司也正在拨款收购粮食,若是咱们再大量收购,反而会加快粮价上涨,所以你要根据各地实情,酌情而定!”

“下官明白!”

“这是咱们司农寺第一年主管农桑,做得是好是坏,御使言官及朝廷各部门都在看着咱们,所以我希望各位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便是大灾之年,咱们也要确保大宋粮食增产,粮价稳定!”

“喏!”

几个手下主力干将齐声回答,很有军中的味道,这在其他部门是不可能看到的,许清满意地点点头:“拜托各位了,去吧!”

等几人退出签押房,许清长长的吁了一口气,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这些天除了听取提举司的汇报外,为了掌握第一手确凿的资料,亲自奔波京畿各州县,查看旱情,观察河道,才得出今天这翻对策出来,一切已布置下去,就看成效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