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盗墓笔记第7卷邛陇石影实体书 南派三叔著-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看到那张照片,一下就明白,闷油瓶他们的行动,和我们的行动是有关系的,而他们的目的地,和我们的目的地竟然也有关系。

      照片后面的那句话,证实了我的推测的,但是也没有给我们更多的提示。


      从入口内700米,遇到第一道障碍,解开这道障碍的关键应该在你处,不知你处情况,请尽力分析。

      写的非常清楚明了。

      由此可以推断出,他们在巴乃,从我当时从石山里出来的裂缝重新进入之后,可能凭着样式雷发现了通往那座霍老太认定的,山中古楼的道路,但是,道路中却出现了障碍,这个障碍应该就是照片上拍的东西。

      我没法知道那是一道门,还是石头隔离墙,甚至只是一块石头的截面。但是,毫无疑问,这上面的图案,应该就是铁盘上的图案,两者内在存在着一种联系。

      如果真如老太婆所说的,张家楼的另外几层是在那片岩山之中的某一座内部,那么,修建并且隐藏这座古楼的人,以及重修古楼的样式雷,又及在千里之外的峭壁上装置那只铁盘的高人,必然也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其中的故事,可能同样复杂的不可能想象。

我们把关键的照片一张一张的夹在我们“巢”的钢筋上,一张一张仔细的观察过来。

      我几乎可以肯定,那面石壁上的浮雕,刻就是铁盘,而且还不是图案相同,那片圆型的浮雕,应该就是铁盘本身。

      而铁盘四周刻的图案,就很值得细细品味了。从浮雕的刻法上来看,整面石壁的浮雕,都不能算是精品,也就是说,他没有多少的艺术价值,很多线条甚至都没有完成,这面浮雕肯定只是一个胚,没有经过细细的打磨。

      从风格上来说,有很明确的清代特征,应该和样式雷拖不了关系。如果是样式雷主持的设计,但是却又有点敷衍了事,看来这种设计的目的,肯定是功能性大于装饰性,看来,这块挡住路的石壁不会那么简单。

      我们把照片按照顺序排好,从十二点的位置看起。

      第一张照片拍出来的浮雕,是一只奇怪的动物。(口南盗吧专用爪打)

      中国传统浮雕中的动物,我几乎能背出来,什么貔貅猞猁,但是这只动物,却非常少见,虽然还是比较抽象,但是我还是可以立即的认出来,那是一只“犼”。

      “犼”这种东西,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麒麟的爷爷,麒麟算是上古的神兽,但是普遍认为低龙一等,但是“犼”是麒麟的祖宗,以龙为食物,属于食物链的最上层了。另一种,则认为它是“魃”一种。也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粽子。

      浮雕中的“犼”,被一种奇怪的东西束缚着,和下面的铁盘浮雕是连在一起的。

      第二张照片的浮雕,和第一张的犼看上去似乎是连在一起的,整个图案是一个整体,我却看的出是装饰的需要,那是几个人,不过,能看的出来,那些人,都没有右手。

      没有右手的人,一共是九个,有远景有近景,都赤膊上身,下身是瓦裤,作逃跑状,但是并不慌乱。

      我深谙此道,看到了好东西,忍不住卖弄,我指着那几个人道:“没有雕琢,也没有反复修角的痕迹,这几个人几乎是一气刻出来的,虽然如此,但是人物的动态身形,前后错落跃然壁上,操刀的是顶级的工匠。虽然他不重视,但是多年的技法让他随便几刀都能刻出自己的神韵来。”

      小花的注意力不在这边,却问道:“为何不重视?”

      我道:“古代的工匠分为两种,一种本身手巧又精通各种工程技术,称为掌案,但这种人一般只做精巧的小东西或者汤样,这种打磨石头的陋活应该不是他们干的,另一种是我们称之为能工巧匠的纯手工工匠,这些人身怀绝技,但是终日劳作,靠体力和手艺吃饭,这种人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所以,他们不会严格要求自己,能偷懒的一定会偷懒。”

      我刚才判断这块石壁上的浮雕是功能性的,也是基于这个,能让工匠全力以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有一个很难伺候的东家。

      小花点头,示意我继续往下看。

      再下一张照片,是在6点的位置,雕刻的东西就有点难理解了,那还是一群人,却明显不是刚才逃跑的那一批人,因为这些人的手都是健全的,而且,有明显的服饰特征。我一眼就能认出来,那肯定不是汉族人。

     这群人,手里都拿着长刀,带着奇怪的头冠。人数很多,工匠在这里用了重叠的构图,没法数出到底有多少人,而看他们的姿态,似乎是在埋伏。

      我觉得很难理解,按照一般的惯例,总体的构图上来说,所有的图都是在独立的表达一个思议,但是这里的浮雕,三幅连在一起,却也十分的自然。很难说是否有两层的意思。

      这样最后一幅浮雕就很关键,我立即去看最后一张照片。

      最后一张照片的浮雕,却出乎我的意料,倒不是浮雕上的东西很匪夷所思,而是,那地方,根本就没有浮雕。而是三个梅花形排列的深孔。

      四片主要的图案,都是由大量的装饰性线条天衣无缝的联系在一起的,配上中间的铁盘浮雕,很像是一只古怪的时钟。

      小花看到这儿,对我扬了一下眉毛,不知道是他想到了什么,还是想表达什么异议。接着就问我:“你有什么想法?”

      我啧了一声,心中还是无法释怀,这些图案,到底是联系的,还是独立的。如果是联系的,那么,我似乎是有点小小的眉目。

第四十章      来自广西的提示





      如果,把围绕着铁盘雕刻的浮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那么,这幅大型的浮雕,最左边的,是一只“犼”,中间雕刻的,十几个在逃跑的人,最右边,是一群穿着奇怪的少数民族。而在雕刻的最后,是三个孔洞。

      让我最在意的,是里面构图的朝向,从内容上看起来,犼虽然被锁在了铁盘上,但是它还是一个追击的动态。

      中间的人没有右手,背对着犼,呈现逃跑状。而很关键,那群少数民族的形象,却是面对着逃跑的人的,也就是说,少数民族刀客和犼对中间的那几个人,形成了一个前后包夹的形式。

      这可以有很多种理解,我的第一感觉是,难道,这是一场杀斗,两方,一兽一人,围杀了这几个没有右手的人?

      从图面上看来,这是最合理的理解,但是如此理解,有什么意义。我实在是想不出来。

      我几乎能肯定,这种如此具体的浮雕雕刻,肯定是在传达什么意思,不可能是单纯的装饰,装饰一般都是龙凤纹那种可以无限复制而且很容易让人有整体感的图案。

      如果不是这么理解,那么,其实还有一些需要揣摩的,比如说这是场埋伏?

      少数民族刀客埋伏在前方,没有右手的男人们负责作饵,不过,如果对方是犼…………我是不相信会有这种生物的…………这几个刀客估计一秒都挨不到,全部被烧成渣。

      浮雕一般都有夸张之说,很大的可能是,他们当时遇到的东西,他们无法解释,所以就套用了一个神话里的形象。

      这么推测,完全没有方向,我贴近,去看所有浮雕的细节,感谢专业的单反相机,细节清晰的一塌糊涂。

      不过,仔细看却是更加的失望,浮雕根本就没有细节。

      如果假设它们不是连续的,每块浮雕都有单独的意思,那就更加无从分析了。

      怎么看怎么摇头,因为连思考的方向都没有,小花往后一靠,就道:“这有点像千里锁。看样子,可能要回到那个铁盘那里,才能有些眉目。”

      我默默点头,我听说过,千里锁是一种计策,不是真的锁,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范措施,如何使一件事情的操作成本成倍的增加,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得这件事情成功的要素隔离的足够远,比如说,门在南极,要是在北极。在北欧神话中,被杀死的恶魔往往被切成无数块,散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样,要使得魔神复活,阴谋论者不得不进行长达几个世纪的旅行。

      但是,既然有打开的机制,说明这座张家古楼并不是一个墓穴,我猜想,很可能和这种群脏的制度有关系,可能每隔几代,依据祖训,张家死去的人就要被移入这座古楼之内。

      只是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如何和样式雷扯上关系的,样式雷摆明的姓雷,皇家姓爱新觉罗,都没有理由为这神秘的“张家楼”埋单。

      闷油瓶那边面对的是一道机巧的机关封石,开启封石的诀窍,应该就在这四个图形中,而我们这里的铁盘,也许就是揭开这四个图形蕴含信息的解码盘。具体如何,确实只有到了铁盘边上才能知道。

      经过几天的修养,我们的体力都有回复,小花的伤口也早就止血,回去也没有什么大的风险,于是我们开始做准备。想到那条通道是一个巨大的麻烦,我们不可能频繁的在通道里穿梭,所以,我们准备了一周用的水和食物,怕洞内的空气流通太慢,在洞口 搞了一只排气扇,是成都的哥们从村里借来的打谷机,买了一大捆电线接到悬崖下的拖拉机电池里。

说实在的,我的想法是,弄几桶汽油,直接一路烧过去,一了百了,但是在狭窄的山洞里,氧气很容易烧完,会形成气闭效应,很难烧得起来,我们学建筑的时候,学过相应的知识,如果使用鼓风机往里鼓风,那里面会变成一个高温窑,本来就不是特别稳定的岩石结构,说不定被我们烧塌了。


      小花已经没法施展自己飞檐走壁的绝技,我们怕回洞口,查看那些铁衣,就发现小花的铁衣里,那些血迹上已经长出了手腕长的黑毛,一团一团,沾了血的地面上也全是,凡是只要有一点血迹的,都长出了黑毛,这东西他娘的和真菌一样。

      抖开我穿的那件,倒是还好,沾到小花血的地方有被感染,其他地方却是没有。

      小花说,有我的血在,不用害怕,我就这么走进去应该也没关系,他穿铁衣,他可以背我过去。

      那铁衣已经极其重,再背我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加上洞穴的高度很低,人都站不直,背一个人更加得够戗,合计来合计去,小花想了一个办法。

      由我戴上防毒面具,穿上铁衣先进去,一边走,一边在洞顶上架设岩钉,吊上一根滑绳,这样,一旦有人拉动绳子,吊在滑绳上的东西就会前进,他反正体重很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吊过来。

      我一听,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于是照办,下面的岩钉吊上来,小花给我穿上铁衣,似乎是感觉很有意思,拍的我的铁衣梆梆响,在他的鼓励声中我走进洞里,就感觉这家伙骨子里其实跟胖子一样不靠谱。

      用岩锤把特制的岩钉钉到洞顶的岩壁缝隙里,我学过结构工程,知道三角受力的方式,所以打算在一个地方钉入三到四个,这样就算吊相扑选手都问题不大。

      搞完一切大概花了三个小时,我的手都麻了,没有再遇到什么危机。(咸烩口南爱丫丫手打)洞的尽头,铁盘还是那个样子,竟然还有轻微的金属敲击的声音从铁盘的底部传出来,但是已经不似剧烈的敲击,那声音好像是什么垂挂的东西被风吹动撞击到铁门的声音。

      我脱掉贴衣服,发现完全汗湿了,湿的好比洗过澡一样,于是将小花拉进来。架起照明的矿灯,在洞口处对上一堆柴火,浇上汽油以防头发的突袭。我们一起把带进来的食物、烧酒放到铁盘上,就立即开始比对铁盘和照片。

      两个人带着防毒面具,这一次没有发生喉咙失声的事情,不过那东西非常重,戴着,脖子就非常难受。小花建议我们速战速决。

      照片上石壁上刻得东西,果然就是这铁盘,所有的花纹都完全一样,不过,铁盘的四周,并没有照片中石壁上刻的三组图案。

      铁盘顺时针缓缓转动着,小花知道建筑和机械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就问:“怎么办?”

      我心说一般的机械,要先弄清楚它是怎么运作的,我让他帮忙,现实顺着铁盘,看看能不能加速它的运行,发现铁盘顺时针推速度很快,显然顺时针的时候没有机括会被激活,再次逆时针开始推,一推就发现不对。

      一下我就感觉到铁盘吃到了力,非常非常沉重的力道,但是不是死力,我能感觉到好像是上发条的感觉,我用力推动,几乎用足了力气,铁盘被我逆向推动起来,几乎是同时,铁盘下面穿来了一连串铁链沉闷的传动的声音。

      可惜,我只逆时针推动了五十度,就立即没力气了,无论消化和我如何青筋爆出的使力。那铁盘往前一分都不行。

      但是我很清楚,那不是卡死,而是因为我们的力量不够,我深吸一口气,几乎是大吼一声,往前憋气继续狂顶,不过所有的声音在防毒面具里显得非常可笑。终于我先脚下一滑失去了支撑点,小花一个人不够力气,那铁盘立即顺时针转了回去。

      你搞头牛来才行。小花靠在洞壁上不停的踹气。

      我的脚几乎扭了,疼得要命,心说要是胖子在就好了,这种体力活儿就轮不到我了。

      不过我们都没提让下面的人上来帮忙,因为刚才的手感,还不是说我们的力量不够,主要是因为这铁盘没有什么着力点,光光的,上面的图案被打磨得很光滑,根本没法受力,如果有个杠杆,也许局面会不一样。

      于是掏出那些长条形的工具,想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插进去。(咸烩口南爱丫丫手打)找了半天,就发现整个铁盘没有任何可以借力的地方,上面虽然全是花纹,但是花纹都非常细腻,东西卡不上去。

      我回忆着以前的生活经验,现在的情况好比是面对一支矿泉水瓶,但是因为手上油太多,怎么拧都拧不开。

      最简单的办法应该是增加手上的摩擦力,用毛巾什么的包住来拧,这里没有毛巾,但是身上的衣服可以。

      于是想脱掉衣服,我们检查身上衣服的质料,看看有没有粗糙的部分,这时候小花忽然发现了什么异样。他指了指我的衣服:“这是什么?”

      我低头一看,就看到自己的衣服上,刚才推动铁盘蹭到铁盘的部分,全部都黑了。

      “掉漆?”我瓮声瓮气地骂道,看了看守信,发现手心里也全是黑色的,但是,那不是漆,好像是煤渣一样的颗粒,我心中奇怪,难道上面被人用煤渣抹过。

      用手电照了照手心,捏了捏,又发现那不是煤渣,这种颗粒呈现片状,但是用手揉搓之后,会变得十分细腻。我发现,我好像认得这种颗粒。

      用手电照了照那铁盘,用肉眼看不出来铁盘上面覆盖了那么一层东西,但是我用尖锐的东西划了几下,刮下一片,用手捏碎,我“啊”了一声,就对小花道:“不妙,这是血。”

第四十一章      奇怪铁盘上的血迹






      “血?”

      “对,绝对是血,有人往铁盘上倒过大量的血,而且不止一次,这些血是一层干了,又浇一层,这么浇上去不知道浇了多少次才能积得那么厚。”我道,看这贴盘上的纹路,瞬间就意识到了怎么回事,“你看这些凹槽的纹路,我以前见过类似的东西,这些是引血槽,这个不是普通的铁盘,这是个祭盘。”

      为了验证我的理论,我立即拿出我的水壶,开始往铁盘上浇水,我浇得十分的小心翼翼,在灯光的照射下,那些水的颜色有点像古代某种神秘的液体,闪烁着黄色的光芒,从铁盘的中心倒入,很快就会顺着上面的纹路,迅速地扩展。

      看到水流动的方式,我几乎能肯定这些纹路是设计好的,水流在纹路上的流动方式简直有一种异样和谐的美感。

      水流似乎是有生命一般在铁盘上展开一个奇妙的图形,然后顺着铁盘的四周纹路留下铁盘的侧面。奇异的,他们经由侧面之后,没有滴落到地面上,而是顺着侧面流到了铁盘的底部,并且顺着底部的花纹急需流动着,往轴部汇聚。

      这是因为水的张力。血中的杂质更多,张力更大,红色的血液贴着铁盘的底部应该会流的更加漂亮。

      “这东西原来是这么用的。”小花见过世面,倒也不惊奇,“难道,我们也要搞那么多血淋下去?”

      这我就不知道了,我摸了一下铁盘,被湿润的血迹开始融化,感觉上还是比较新鲜的,有可能是当年老九们进来的时候洒下来的。

      盗墓贼不会讲这种血祭之类的大规矩,而且在这种地方,虽然不是古墓,但是带血还是不太吉利的,如果老九门当年进入这里的时候,对这个铁盘淋过血,肯定有其他原因。(咸烩口南爱丫丫手打)因为现在毫无头绪,可能只有试一试了。

      这倒是不难解构出来,这机关也许会利用血液的黏性,在这些纹路上使用血液作为媒介,我相信古代的技术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纹路设计巧妙,使用水或其他液体的流速会完全不同。

      我准备把小花挂出去,让他叫下面人弄点血上来,小花却摸着那些融化的血迹,忽然问道:“先等等,你说,这种是什么血?”

      “什么血?”

      “要是猪血狗血到也好办,如果是人血就难办了。而且看这血量,也不是一两桶能解决的。这么多血弄到这里面来,是个大工程。”

      我一想。倒也是,要是人血就麻烦了,不过,老九门没这么变态吧,而且我也不相信古代的机括能分辨血的种类到那么细微的差别。

      我和小花两个人都不是血气足的人,要人血的话,我们两个能凑出一杯来就算不错了。我想了想,说猪血和人血差不多,先搞点猪血来试试?

      小花就摇头:“太麻烦了。”说着想了一想,道,“直接搞头猪上来。”

      搞头猪上来,这听起来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一来,外面那么多头发,一桶一桶血运上来,刺激那些黑毛,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运猪上来会比较好运送。二来,猪是活物,可以保证学不会凝固。但是仔细一想那情景,把一猪吊上这么高的悬崖,那简直是一行为艺术了。

      消息下去,下面的人马上傻了,联系确认了好几遍,对讲机里传来一阵沉默,显然已经完全弄不清楚我们在干什么。小花让他立即去做,下面才说去试试。一直到第二天,我们从对讲机里听到猪叫,知道搞到了。

农村里有猪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把猪制伏运到深山里就很麻烦,也难为这帮伙计。

      我和小花两个人花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把那猪吊上来,吊到洞口一看,那是头肉猪,已经吓得连挣扎都不会了。

      两个人把猪解下来,塞进洞口里,就闻到一股令人难以忍受的臭味,猪身上的粪便并没有被洗干净,陈年的恶臭让人难以忍受,因为耽搁了一天时间,我们都很急躁,也顾不得那么多,把猪绑手绑脚吊在绳子上,也当成货物运了进去。

      再次回到洞内,我们先做了准备工作,用铲刀铲掉铁盘上积聚的血垢,露出了铁盘本来的模样,使得上面的纹路更加的清晰。

      全部查完后我就发现,铁盘上所有的花纹,应该是一朵花的形状,而且我发现铁盘上的某些部分,有明显的被修补过的痕迹,铁盘的整体非常古老,但是那些修补的地方,铁皮上的圪垯和锈斑还是比较新的。显然,有人在某个比较近的时候,对这个铁盘进行过一个修复工作。

      小花看着铁盘的上方,我们发现那个地方的洞顶,有一只石钩,有小臂粗,一看就是敲出来吊什么东西的。于是两个人用绳子穿入石钩,把猪倒吊了上去。

      那猪似乎才开始缓过来,开始不停地挣扎和叫唤,刺耳的要命,那细细的绳子被绷得犹如琴弦一样,我生怕要断掉。

      因为本身洞顶就不高,所以这猪挂在那儿,猪头就离铁盘非常近,可以直接放血。小花看了看我,就把他的匕首拿了出来给我,道:“来吧?”

      我愣了一下,就道:“我没杀过猪。”

      他朝我眨眼一笑:“你没杀过难道我杀过?这刀很锋利,在脖子上随便抹一下就行了。”

      我怒道,那你干吗不去?

      “我下不了手。”他道,“拿刀去杀一只和自己体型差不多的动物,那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我靠,难道我就像下得了手的人?我长得像屠夫吗?”我骂道。(咸烩口南爱丫丫手打)但是笑话不容置疑的看着我,那眼神就是,他是绝对不会去的。

      我接过匕首,看着那猪,之前确实没想到杀猪这一层,小花是混道上的,我想杀头猪总不是什么问题,怎么这事也轮到我身上了?

      那猪叫的和杀猪似的,让人烦躁,我比划了两下就有点崩溃,感觉自己肯定也下不了这手,就道:“要不让你手下把杀猪的也吊上来?”

      “这儿的山东当地人都传说有鬼,这事情是不可能的,他们绝对不敢上来。”

      小花道,“你就这么点出息。”

      “你没资格说我。”我看着那猪就苦笑,心说胖子在就好了,不过不知道他会不会下手杀他的同类。

      僵持了片刻,两个人谁也不肯做所谓的屠夫,只得再次把下面的伙计吊了上来,小花的伙计却是狠角色,平时在成都砍人也能排的上号,我们把情况一说,他却拒绝道:“猪的血管很粗,一刀下去血全喷射出来了,到时候到处都是,放血要用放血的管子。”说着找了一只酒瓶,几口就喝光了里面的酒,拔出自己的砍刀一刀砍掉瓶底,再一刀把瓶颈瓶口部分砍成尖的,上去就捅进猪的脖子里。

      猪哀嚎一声,顿时血就从瓶底的口里流了出来,无数道血色的痕迹开始在铁盘的花纹上爬行。

      我觉得一阵恶心,不忍再看,以前看到的尸体大多是腐烂恶心的,但是从来没有这样厌恶的感觉,杀死的过程让我心中发颤。

      五分钟后,猪已经停止了挣扎,极度虚弱,猪血顺着那些花纹,把整个被我们洗干净的铁盘重新染成了黑红色,血顺着那些花纹爬满整个铁盘的过程应该是十分诡美的,但我没有细看,让我有点担心的是,铁盘没有任何变化,还是那样旋转着。

      小花说这只铁盘的作用是引导血液流入下面的机括,虽然铁盘上全部都是血,但是流到铁盘下面的部分还需要一些时间。

      果然,又过了三四分钟,那铁盘的转动忽然发生一点变化,似乎是卡了几下,接着,停了下来。

      我和小花在边上立即作了防备的动作,以防有什么机关启动,就听从铁盘下,传来了一连串铁链互相摩擦的古老沉闷声,接着,这种古老的声音开始在山洞的四壁内出现。

      我大惊失色,听着四周洞壁里急促的声响,心说我靠,难道这洞的四壁内全是机关?

      如果是这样,那说明这铁盘驱动的是一个大型的机括,大型机扩一定不会那么简单,肯定要发生一些非常大的变故。因为如果你只需要驱动一百公斤以内的东西,是不需要那么大的东进的。

      刚想提醒所有人注意,变故立即就发生了,四周的三个方向的洞壁上,满墙原本放置着古籍竹简的那些洞里,忽然就起了异动。所有的竹简全部都被顶了出来,接着,缓缓地,一直奇怪的“东西”,从洞底“伸”了出来。

第四十二章      浮雕补完






      霎时间,我面前三面洞壁上的孔洞都被填满,洞壁变成了一整片墙,而从洞里伸出来的东西,突出于洞壁,看上去像是什么浮雕的一部分。

      整个过程非常快,我们愣愣地看着四周的变化,谁也没有说话,因为在那一刹那,同时所有的洞口都长出了“东西”,而且立即长成了这么个东西,那过程其实极端的震撼。

      我甚至有错觉,似乎有什么东西要从墙壁里冲出来一样。

      用手电去照那些从洞里伸出来的东西,就发现那些全部是用和洞壁一样的石头雕刻而成的,每个从洞里伸出来的雕刻都不一样,我一眼就看出,那确实是某一面浮雕的各种部分。

      往后一步退到洞口,来看整个洞壁,我立即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个洞壁上应该雕满了浮雕,但是如今全部都被敲掉了,一点也不剩下。

      而这些凹坑,是在浮雕上挖掘出来的孔洞,就好像拼图一样,这里挖掉一块,那里挖掉一块,所有挖掉的部分,其实都嵌到了那些洞的深处,使用机关驱动,一被触发,就会被里面的机括退出来,洞口被填满,浮雕拼地图的全貌才会出现。

      真是精巧,这样的设置,浮雕之中肯定应该是隐藏了什么信息,但是最关键的部分被隐藏了起来,只有浮雕复原之后才能看出来。

      可是看着这些洞壁我又无语,所有的关键部分之外的浮雕都被敲掉了,我说这洞壁怎么看上去这么毛糙。

      这些非常易于推断,小花和他的伙计几乎同时做出了判断,一下子也没人去理会那只猪了,所有人都朝墙壁走去,看那些被推出来的部分。

      勉强辨认,我们发现,那些浮雕的片块,雕刻的东西各不相同,最明显的几块,刻的是人的手,但是都是很模糊的小手,显然是远景中人物的手部,有些刻的是一些很难辨认的线条,但是会有细节,我看到有一块上,可有一只眼睛,那么肯定是某张脸的一部分,但是那只眼睛又不是人类的眼睛,不知道是张什么样的脸。

      有远景,有脸部雕刻,这一定是一幅叙事或者场景的浮雕。想到这里,我忽然就想到了从广西寄过来的照片。那上面的浮雕似乎和这里的浮雕,在细节上有点类似。

      立即想问小花,却见小花已经拿出那张照片在对照了。几个细节对照下来,发现果然不错,在我们之前看到的广西拍的照片上,圆盘图案四周的三个浮雕中,我们找到了和这里浮雕碎块一样的细节。

      那几只手,就是之前看到的照片里少数名族装扮的那些人像的手,和照片里的“犼”的眼睛完全一样。

      看来照片里广西石壁上的浮雕,应该就是这里原本洞壁上的浮雕,两者完全一样。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心道,这里的那些浮雕虽然都只有一块一块的,但是里面雕刻的技艺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