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时明月-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骑兵这一友好的举动缓和双方的对他们的敌意,赵兴招手下令:“两边的人,各自出来几个领头的人,过来辨认尸体,识别伤员。”
这要求令械斗双方无法拒绝,但他们没想到,交出了这几个帮首后,等于他们交出了人质。
为了防止械斗继续进行,这些辨认者禁止踏入械斗场,他们都跪在赵兴马前,医护兵每抬来一个伤者,或者阵亡者的遗体,就由他们现场辨认,谁的人放在谁那一侧,壁垒分明。而伤者也由医护兵进行包扎好伤口,分列两边。
赵兴看到现场救护工作已经进行了差不多,他一点双方的代表,用不容拒绝的口气下令:“叫你们双方的族长来回话。”
这是要询问械斗原因,处理械斗纠纷。械斗双方精神一振,立刻派一个代表回自己那一侧,不仅招来了族长,还带了几名伶牙俐齿的人,准备现场辩论一番。
赵兴却没有心思听他们的解释,这种宗族械斗一旦结下死仇,双方都听不进去道理,而且双方各自有各自的一套道理,没有旁的道理可讲,他下令:“没听到我的命令吗,放下武器,各自回家。你们几个族长跟我回衙门,再做理论……嗯,双方的伤员可以到医护兵那里包扎伤口,若有继续医治的必要,还需留下姓名,以便医官继续送药。”
械斗双方无法拒绝,他们只好派出人手,命令双方放下武器,各自回家。那些伤者有的求医官进行了救治,还留下名姓希望医官继续上门诊治,还有些人根本不屑找医官,自己草草包扎一番,各自回家。
堵住两边山口的士兵看到没有武器的村民,他们敞开道路放行,等村民们逐渐散去,赵兴才记起打量刚才炮弹的弹着点——这一炮从赵兴这一侧山顶开炮,打到了对面山顶,巨大的爆炸削去了一叶山梁,让对面山顶凭空矮了一层。
幸好这是土山,没有崩塌的岩石,否则大块滑落的岩石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赵兴正打量间,对面的匠师兴冲冲的跑了下来,眼巴巴的问:“太尉,我们已经把岩石引信装上弹头,已经填装到大炮里,这一炮什么时候打?”
赵兴惊出一声冷汗:“混蛋,你是说我一直处在炮口之下,万一你们的操炮手手一发痒,一拽炮绳,那我岂不……”
“绝不发嗲,绝不发嗲”,赶过来请示的匠师拍着胸膛保证,而后他又补充说:“大人,这火药研究频发事故,我们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手册,火炮装填后,没有命令不准摸炮绳,还需要离开火炮一丈远。”
在匠师的千般恳求下,赵兴撤走现场的所有人后,允许那匠师再打一炮……可惜这一炮并没有成功,炮弹出膛后,倒是打中了目标,但炮弹却迟迟不爆炸,眼巴巴的等到日落时分的赵兴打了个哈欠,无奈的下令:“谁拉的绳,谁擦屁股。那枚哑炮必须取出来,拿回去研究一下为什么失败。”
匠师们苦着脸,畏畏缩缩的回答:“太尉,我们试验的那发炮弹成功了,绝无问题,这枚怎么失败的呢,不如我们用一个炸药包把它引爆,要拆除炮弹,实在太危险,稍一震动,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赵兴催促:“既然有了解决办法,那就快点动手,这山谷是人来人往的大道,炮弹放在那里太危险,必须赶快处理。”
赵兴说完话,转身领着孩子退回义乌县,一边走,还一边跟孩子耐心交代:“孩子,以后这种事可千万别自己干——专业的事情,让专业人士去干,我们只需要知道结果就行。这结果就是:我们的开发炮弹成功了,至于岩石炮弹,谁管它。”
京城汴梁,赵风入城后就住在父亲在京城买的住宅,马梦得陪着他东逛西逛,四处巡视,他留恋在这座世界第一城市中,陶醉在大宋的风光里,以至于忘了回家。
赵风入城时引起的喧嚣已经平息,在这个二百万人口的城市里,没有人认识他是谁,不像在杭州,他走上街头就有人认出他来,随便买什么都有人赔着小心,低价优惠。赵风在这座城市里享受着平民的乐趣,感觉到心情特别舒畅,禁不住对陪伴的马曦感慨道:“嫡父常说市井生活格外美,我如今才领悟到父亲所说的,这就是平常,平常人的平常心。”
马曦也感慨:“可是,你注定享受不到平常人的生活了。当年朝廷要恩荫里,但代价是要求你上京,可你父亲不许,我猜他现在也不会允许你留在京城。”
赵风叹了口气:“有时候,我真羡慕几个弟弟,赵山赵海各自有了自己的领地,可以随心所欲,而赵云什么责任都不担,只知道游山玩水,我真想有哪一天,我也能远赴海外,找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地方,过一下平常人的生活。”
马曦摇头叹息,他们身后的马梦得一拍赵风的肩膀,提醒:“世侄,你在京城也清闲不得,瞧,对面楼上那人在招手。”
赵风皱了皱眉头,又恢复那副木讷的样子,憨憨的问:“此何人也?”
马梦得回答:“当朝太宰郑居中,字达夫,开封府人,王珪之婿。举进士后以巴结蔡京的重用,因其人乃贵妃之从兄弟,先历任起居舍人、给事中、翰林学士等要职,现居太宰之位。”
宋代官职比较麻烦,宋代的“太宰”跟古代的三宫并不完全一致,它是处理皇帝内外事宜的官职,虽然荣耀,但却相当于皇帝的大管家,在朝中话语权虽然重要,但还要受中正约束。
这个官职一般都是由皇亲担任,它之所以在朝廷中有一定的份额,是因为皇帝的需要,皇帝有时候把自己不好意思出口的话通过太宰之口,在朝堂上说出来,所以他也相当于皇帝的传声筒,是一个极其心腹才能担任的官……但经过这场朝堂斗争,皇帝已几乎成为傀儡,所以郑居中也没人重视。
郑居中在对面一处茶馆的二楼,正冲路上行走的三人拼命招手,他所在的是一处人情茶馆,这茶馆装饰的很朴素,但这种朴素是相对的,在崇尚奢华的宋代,所谓的朴素,能朴素到哪里去。
因为赵兴带来的那场建筑革命,大宋京城的模样也在悄悄改变,这种改变不是说建筑形式变了,而是建筑材料的改变。原先多用木料建成的亭台楼阁,现在使用防火、坚固的石料,再用混凝土构筑……
这座人情茶馆就是一座混凝土建筑,它上下有三层,郑居中就在二楼的一扇窗户边,探出半个身子招呼马梦得。
大宋的建筑材料变了,窗户也变了,原先窗户是纸糊的,这就是俗语说的“捅破窗户纸”。而玻璃只是少数人的奢侈消费品,富贵人家用来假冒水晶、玉器,做成器皿供炫耀,但环庆被赵兴大力投资后,便成了大宋的玻璃中心,使得玻璃价格速降,以至于平民百姓也消费的起,于是,窗户玻璃流行起来。
这时代的玻璃还做不到清澈透明,也做不到平板一块,大的足够做成落地大窗。此时的大多数玻璃都是小碎片,但到了擅于创造的宋人手里马上不同了,他们将这些窗户做成方格网栅,玻璃镶嵌在窗格当中,五颜六色的,甚是好看。
这座人情茶馆的窗玻璃尽量选用颜色接近的玻璃在镶嵌,如此一来,与周围五彩斑斓的窗户相比,稍稍选的肃静。然而,这才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奢华,因为想在成千上万块玻璃当中选择颜色接近的玻璃,花的功夫与金钱反而比五彩斑斓的玻璃更大。
赵风望了一眼拼命招手的郑居中,呐呐的说:“似乎在叫伯父,我就不凑热闹了,伯父自去,我和马兄弟继续逛街……奇怪,这座人情茶馆怎么有父亲的味道,似乎唯有父亲才喜欢素白透明的玻璃。”
马梦得一把拽住赵风:“世侄,先别慌走,刚才郑居中招呼我的时候,指了指你的背影,那是叫我与你同去,这厮从来是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家伙,没事他不会来找我。”
赵风正在犹豫,茶楼里跑出一名女娘,她招手向这三人招呼:“客官,楼上的客人有情,这客人包下了整座三楼,从今天早晨就开始相候,客官还是见一见吧。”
赵风目光一闪,瞥见那名女娘尾指上戴的一枚戒指,他马上点了点头,抬起手来,向对方亮了一下戒指,默默的随马梦得登楼。一边走,马曦一边嘀咕:“这茶楼,这女娘,果然有你父亲的味道,赵小弟,尾指上戴戒指,这不是你父亲的习惯吗?我听说你父亲对跟他有一夕之欢的女娘,都赠送一枚尾指戒,有这事吧?”
赵风嘟囔:“哪有这事,听他胡说。只不过我家胡娘喜欢乱戴戒指,弄得家中女仆也喜欢上了戒指,结果这物事就流行开来……你听人胡说。”
赵风嘴里否认,实际上他也知道这女娘果然与父亲有关系,她是父亲安排在京城里的密谍系统,那枚戒指是自己人的识别戒,为了隐秘起见,这枚戒指一般不向人展示,只有肯定对方是自己人,才会拿出来让对方看一下。
这名女娘一定是认出他来了,才戴上戒指过来。而刚才那女娘的表现也证明了赵风的猜测——人情茶馆,本该为客人的行踪保密,这女娘一上来就提醒赵风,说郑居中从早晨起就包下了整个三楼,这说明郑居中这次相邀不是偶遇。
“太宰大人特地邀我,会为什么?”赵风一边抬脚上楼,一边心中嘀咕。
第三百六十六章 小三撬家出走
汴梁城的街道依旧是那么的热闹,上到楼上,赵风这才发现,居高临下看汴梁城的街景格外有味道,当他站在二楼的窗口,终于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喜欢站在高处看世界。
郑居中一直待在二楼包厢,赵风他们也被请到了二楼,这三人心中都明白郑居中已经包下了整层三楼,但奇怪的是,郑居中一点没有请他们登上三楼的意思,他只顾天南海北的聊天。
赵风这次入京,获封的是上轻车都尉、宣正郎,左卫将军……
这个官职是正五品,不过它是武职,武职五品官员即使见到七品县令,也不敢妄自尊大,但郑居中却坚持要以下官之礼迎见赵风,态度谦卑的不像话。
按说郑居中一名太宰,有资格参加朝堂会议,跟执政也是拱手相见,怎么他会对赵风自认下官,这要从宋代的官制上说起。
宋承唐制,三师、三公不常置,全为使相、宰相之加官,不是常职。其中,太师,太博,太保;少师,少博,少保为正一品;太子太师,太博,太保为从一品;太子少师,少博,少保为正二品。而“三公”则比较可怜,太尉好点为正二品,南宋又成为正一品;司徒、司空官职在宋代很少出见。而太宰是从四品、太常为可怜的从五品。
历史上,郑居中靠巴结蔡京上位,但成为太宰后,他马上自觉自愿的成为皇家利益的守护者,开始对蔡京大声说“不”——这在经过党争残酷折腾的徽宗朝是非常难得的。当时,从王安石开始党争,那种“非友即敌”,“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党争气氛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整整一代人都在党争的环境下长大,他们没有大声发表异议的意识,故此郑居中这一行为,立刻使他成为朝野士林领袖,获得了非常大的声望。
在历史上,郑居中是暴毙的,而中国史书上所记载的“暴毙”,也就是说此人早上出门还好好的,抬回家就是一具死尸。
关于郑居中的死,宋代有多种猜测,这且不说了,因为历史已经改变,蔡京早早的被赶出朝堂,成了海外亡民。
郑居中能够在这次朝堂清洗中幸存下来,也是纯属侥幸,他刚刚上台,还没来得及展示自己反对蔡京的立场,赵兴那里已经发动了,以至于他还没得及表明态度,朝堂的局势已经大变,弄得他也无需表明态度了。
然而,即便郑居中对朝堂清洗心有余悸,他也不应该表现的如此谦卑,因为太宰现在已经沦为皇帝的代言人,这个官职管的闲事也不多,但花石纲的事情却赖不上他,故此,黄庭坚与张商英都懒得追究郑居中的罪责,怎么郑居中还会在朝堂清洗结束后,依然如此态度谦恭……赵风只能把这归咎于父亲的凶名。
街道外,叫卖声此起彼伏,四个男人围坐在一张方窗面前,一边饮着果酒,一边欣赏着街道上的市井人情,郑居中似乎心不在焉,他时不时的眺望窗外,终于,他发现了目标,赶紧故作惊讶的起身招呼:“阿也,宗正赵良辅过来了,来得好,来得巧也,快快派人招呼。”
马梦得摇着扇子,肚里冷笑,马曦表现的比郑居中还惊讶,诧异的问:“怎么这么巧,来得好,快快叫上来。”
赵风肚里也在冷笑,但他脸上仍是一副木讷的表情。瞒谁呢,这座人情茶馆是赵风家里开的,刚才赵风上楼的时候,郑居中特地派人出去通知某人,却要装出偶遇的样子。不知道还罢了,知道了,却要为对方这份做作而齿冷。
赵良辅摇着金丝小扇,摇摇摆摆的走上楼来,张口就说:“巧也,我约了简王在三楼相聚,同去同去。我们一起上三楼。”
宗正也是正四品,这几位有官职在身的人相见,热情非常,倒把马梦得父子扔到一边,几个人在三楼坐定,赵良辅摇着小扇,纳闷的问马梦得:“马都管,我听说先前蔡京卖官,从马兄手里很是走了上百个官职,马兄现在常作‘飞过海’生意,怎么不为自己谋个一官半职?”
马梦得摇着小扇,轻笑的说:“我如今还需要一个官吗?”
赵良辅看了看赵风,答:“也是,马兄今生有赵离人庇护,后世还有赵家麒麟儿存在,还用折腾一个官衔做甚?无用,无用喽!”
马梦得嘿嘿一笑,马曦装作去看窗外,赵风好像没感觉大家在谈论他,依旧显出一脸蠢相。他置身事外,赵良辅却不打算放过他,话题马上转到赵风身上:“贤侄,你入京以来,朝堂上那流水行程占去了大半时间,闲暇时分,我倒想登门拜访一下,可惜苦无机会,今日既然偶遇,我们不说公事,拉一拉家常如何?”
赵风憨憨的笑着,从怀中掏出一块丝帕,痴痴的,陶醉的说:“家常,好,我喜欢,瞧,这是我媳妇做的诗,多好,且听我来细说。”
郑居中愕然一愣,张嘴结舌的说:“你有媳妇了?我怎么没听说?”
赵风要继续装傻,马梦得只好解释:“赵离人有怪癖,他自己娶了媳妇,坚持媳妇在十八岁以上才圆房。不仅如此,他还立下家训,要求子孙后代都需遵守这个规定。我家世侄定的媳妇是李格非李学士之女,名叫李清照,也是一代才女。可惜年纪小,赵离人给他们订了亲,但要等两人年满十八才能成亲。”
马曦伶俐的接过赵风手里的手帕,念着上面绣的诗句:“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好词啊好词。”
郑居中神情有点狼狈,他手忙脚乱的打翻了桌上的杯子,忙站起来请求更衣。并借机一走了之。在座的三人都已经猜到这家伙将一去不回,马梦得笑着一指赵风,说不出话来,马曦捂着肚子直在地上打滚。等这几人笑停了,马梦得忍着笑意问:“贤侄,你怎么会先拿出这绣帕来,咦,难道你父亲未卜先知到这个地步,预先让你带上绣帕入京?”
马曦笑着,也插话说:“哈哈,你刚入京的时候,就有宗室子议论要招你为驸马……哈哈,郑居中这次绝不是偶遇,连简王都出动了,我本以为这事不好推脱,没想到你先拿出了绣帕,你瞧,堵得郑居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尤其是你还装出一副老实相。”
马梦得笑不可仰:“我记得你父亲最喜欢扮猪吃老虎,每当他笑得憨厚的时候,别人总要吃大亏,没想到世侄青出于蓝,这扮猪吃虎的本事比起你父亲来毫不逊色。”
赵风好像不知道大家都在夸他,他一脸憨憨的问:“糟了,郑居中该不会一去不会吧……这厮还没有结账呢。”
这时候,义乌。
赵兴正在憨憨的望着争执中的械斗双方,嘴中一直在嘟囔:“你说的话我听不懂?”
杨时一直想上前去翻译,无奈赵兴说这话的时候,用脚狠狠的踩着他的脚,杨时为人比较古板,为了顾忌官场体面,他不好意思当场惨叫起来,为了忍痛,他只好咬紧牙关,坚决不开口。
赵兴做出一副呆头鹅模样,傻傻的反问:“你们说的话我听不懂,这样吧,你们双方先安置在馆阁中,等我从当地找过来几名懂官话的人,再来听你们交谈……好了好了,都吵了一整天了,让我耳朵安静会。”
侍从们领着械斗双方的宗族代表走下去,赵兴这才松开了杨时的脚,此时,龟山先生满头滚滚的冷汗,但大家都在场,他唯有继续坚持不张口。
侍从们领着人出去,按规定等候在廊下,等待赵兴的进一步安排,赵兴安排了,他吩咐:“包下一间馆舍,将械斗双方都安置在楼中。他们不是罪犯,自然不该送进监狱,是吧?
不过,这馆舍需要精挑细选,你们先去安排,馆舍里不许有瓷器,吃饭的碗都必须是木碗木勺,总之,一个原则:凡是有可能成为凶器的东西,都不准出现在馆舍中,桌椅板凳也不例外。
嗯,我还听说有武林高手能够束布成棍,所以床单等东西也就免了吧,用稻草席子就行,床板也不能有,我怕他们用来砸人。总之,我不希望在馆舍里能够找见一件能够抡起来砸人的东西。
这住宿的安排也有讲究,两个人一间房子,这两个人还必须是地位相称的死对头,管束期间,禁止他们走出房门;每天给他们一个时辰放风,但必须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放风,你们要保证,在这些人管束期间,只准他们见到同屋的人与看守,这是防止他们私下里沟通串联……”
赵兴细心的讲解着他的安排,义乌县令好心的提醒:“太师,懂当地话的师爷随处可以找得到,我衙门里就有现成的,太师需要,我马上把他们叫来,不说多,这样的师爷却是不少。”
杨时终于忍不住了,他不顾官场体面的破口大骂义乌知县:“混蛋,没看见我忍的有多苦吗,太师大人需要舌人,早就让我开口了,何用你这个蠢材多嘴。”
义乌县令恍然,停了一下,他又小心的问:“太师,不知道你需要等多久……我是说,太师需要等多久,才能告诉他们舌人找见了。”
赵兴咂巴一下嘴:“宗族械斗,很复杂很复杂,官府不便参与,因为这事说不出谁有理。我们不是推行蓝天公约吗,民间的事就通过民间手段解决,什么时候械斗双方懂了协商,而不再一味相信暴力,那就放他们出来,告诉他们,他们必须协商出一个解决方案才准回家,一日不解决,那就协商一日,一年不解决,那就协商一年,我有耐心,等得起。”
稍停,赵兴马上又问:“义乌县境况如何?”
县官以为赵兴问的是赋税,马上回答:“义乌县靠近湖洑山,自从太师在山中开设火炮训练场后,那些士兵薪酬丰厚,总在当地购买日常用品,所以百姓生活还过得去,虽然粮食不够吃,但酿一挑子酒,也能挣回来一点糊口钱。
自从当地发现矿藏后,这日子马上不一样了,太尉大人规定矿业利润当地提留四成,这四成里面,我们与乡老会各分其半,官府拿到的那两成,一成用于维持县衙,一成当作赋税上交,义乌县这几年依仗矿藏,赋税正在节节攀升,原先小小的一个穷县,如今比望县也不差。”
赵兴反驳说:“我问的是百姓生活,没有问你的赋税情况……罢了,跟你说这些没用,我准备在义乌招兵五千,回头我把招兵条件写下来,你派衙役下乡,务必通知到各乡各村,此次招兵牵连甚多,不可马虎。”
知县大喜过望,连声答是。
自从上次朱雀军在皇宫闹出兵变事件后,赵兴部下的军队待遇之优厚天下闻名,而大宋百姓也知道,赵兴部下的那些士兵不是普通士兵,他们都是官,个个顶着“大将”衔,平常谋取一个大将的官位,不知道要托多少人情,花多少金钱,但只要被赵兴的招兵官看中,立马就是“大将”了,而且拿的薪水等同于一个县令,捞的油水比县令还多。
赵兴在历次战争中,总是奉行零接触打法,他希望用自己远程火力打击的优势,欺负那些不懂得创造的野蛮人,在这种打法下,军队的伤亡低的可怜,这便是赵兴的军队有着令人震惊的低伤亡率。
总得说来,在赵兴手下当兵,活不危险,也不用脸上刺字,拿的薪水足够丰厚,而对于敌人,赵兴从不惮于抢劫,赵兴的兵抢劫敌人不是罪,是功劳,相比于当兵所得的总总收益,所冒的危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故此,连地方官听到这个消息,也颇为心动,他试探的问道:“在下有几个亲侄,自小顽劣,可否请太尉教导一番?”
赵兴竖起了三个指头,坦然回答:“我招兵的条件有三个:混过市井的不要;有亲侄为官者不要;个性偏狭者不要……”
愤怒的杨时这时缓过疼来了,他怒气冲冲的解释:“总之,招兵的条件说直白点,就是:人傻、胆大、听话。”
“太好了!”赵兴脸不红心不跳的击掌赞叹:“直爽,这条件明明白白,你明白了吗?”
地方官明白了,他黯然的退下去,等他走后,赵云诧异的询问:“嫡父,我们已经有了朱雀、玄武,还要扩军吗?”
“这还不够,我队伍中还缺少一种魂,敢于拼杀到底,死战不退的魂魄,也就是说,我还缺少一支肉搏队”,赵兴感慨的说:“你知道,军队为什么伤亡到了三分之一就开始崩溃,这种崩溃其实也不能怪士兵,因为一个伤员至少需要两个人抬担架,即使是尸体,也需要两个人抬裹尸袋,所以士兵伤亡到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所有没有伤亡的士兵都要负责照顾伤兵了——他们已经没有战斗人手了。
但义乌人却不一样,他们受了重伤,哪怕被砍掉了一只手,却能自己裹伤而战。当时,我在山梁山看到,他们竟然人人带伤,还打个不休,人人带伤,这种强悍的战斗力令我不寒而栗,此生,我未曾见如此强悍的敌人。
既然他们可能是最可怕的敌人,那我们最好在他们成为敌人之前,就把他们变成我们的手下,这就是我做的,我要招收他们,编练成青龙、白虎二军,配合朱雀、玄武,整顿成四神兽军队,这将是我的上四军。
妖魔鬼怪四军成军早了,现在士兵们赚的过多,只想到在军中混个脸熟,连那些彝人也想着退役后回家乡当官,我需要一条新的鲶鱼,让妖魔鬼怪四军振作一下,告诉他们,在我手下混日子很难。”
京城里,赵风终究没有等到郑居中过来付款,那厮走后不久,楼中的侍女过来报告:“郑大人借更衣的机会,乘上马车走了,奴婢们跟着马车走了一段,发现他去的是简王府。
简王府外停着许多马车,燕王、吕宋王的马车也在,还有很多宗室子的马车。官家们借着追讨郑大人茶钱的理由上前打听,内堂得到消息后,监国燕王派人送出来茶钱与三楼包厢钱,说是简王不来了。”
赵风闷闷的站起身来,问:“如此,郑居中的茶钱不需要我付了?”
女使笑着回应:“瞧大公子说的,郑大人即使不付钱,这点茶钱我们岂能向大公子讨要?”
“走也!”赵风抬脚招呼马曦:“马兄,今日还早,我们只看了半条街,还有后半条,快走快走。”
马梦得端坐不动:“我老了,腿脚不便,世侄自去吧,我在这里喝一会茶,看一看风景。”
马曦边下楼,边不解的问:“街道上有什么风景?嫡父怎么痴了!”
赵风人背后又恢复了机灵劲,他回答:“家父曾经说过:人情世故才是世上最好的风景,这就叫‘生活’!”
走到楼门口,马曦回身望望这座小楼,难以置信的嘟囔一句:“就这么结束了?”
赵风不回答,他扯着马曦的袖子向街上走,二楼窗台边,马梦得含笑望着两个孩子的背影,内心自语:“孩子都长大了。”
这次宗室掀起的招驸马风波就这样无声无息结束了,它还没来得及让朝廷大臣知道,就已经被赵风扼杀。事后,那名议嫁的宗室女被封为“昌国县主”,所谓昌国,也就是杭州出海口对面的舟山群岛。
此前,稍早些时候,哲宗的另一名后裔简王被转封为“吕王”,封地就是勃泥,因此,人们以后便习惯把勃泥称之为“吕宋”,而那位吕王也称之为“吕宋王”。
十一月,赵兴召齐了五千义乌人后,这次他打算亲自训练,便带领这支新兵进入湖洑山,亲手操练他们。操练的手法不外是他在电影上看的特警部队的训练方法,外加一些宋代的训练技巧。
这支新军将是一支全火器部队,随着广南新枪研制的成功,在宣和年间正月,这种新款后装步枪正式装备军队,于是,这款步枪被定名为“宣和式步枪”。
宣和式步枪已经接近后来的后装滑膛枪,只是限于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赵兴这里还做不出线膛来。但即使是这样,这种打一发装一发子弹,或者利用弹夹供弹的步枪,其射击速度已经快的惊人,达到了每分钟十发以上。可以想象,这样速度的火枪兵排枪齐射,三千人足以抵抗万人的骑兵。
这种火枪也装备了刺刀,因为是滑膛枪,刺刀安装简便,它装在枪口下方,以便不影响射击。赵兴在训练时,把刺杀技能也当作一个培训目标,既要求士兵掌握射击准确性,也要求士兵在敌人冲进时敢于刺刀见红。
十二月,湖洑山的山区已经很冷了,这一年,太湖再次结冰,赵兴坐在火炉边,披着重裘,一边看着士兵举行射击训练,一边不解恨的大声斥责:“枪口不要乱晃,混蛋,我早已经提醒你们了,敌人冲来再多,也不用怕,你只管瞄准枪口正前方的敌人,正前方没有敌人,则依次向右瞄。
混蛋,呆瓜,傻鸟……这个道理你不懂吗,你们几千人若是同时打中一个敌人,那么漏网的敌人怎么办,他会冲到你跟前用刀砍你,所以要求你们人人瞄准自己正前方的敌人,这叫人人尽好自己的本分。”
赵兴正骂的开心,金不二闪了进来,凑近赵兴的身边低声汇报:“三公子领了十杆快枪,带了几个侍从出去了,他说要游侠天下,这次不打算回来了。”
第三百六十七章 归来的不一定是朋友
赵兴对这个孩子无可奈何,他摆摆手:“由他去!”
这不是赵云第一次离家,现年十二岁的赵云,其撬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岁,四岁起,他就领着几个侍从的后代,到街上玩耍,而后忘了回家,事后赵兴找到他,这孩子就嚷嚷着要仗剑行天下,而后专门将一个喜欢说《三国志》诨话的瞎子领进府中,以便天天“听瞎子说瞎话”。
宋代三国演义的雏形已经出现,在宋人的笔记中,多处记述了类似三国演义情节的“千里走单行”、“长坂坡救主”的内容,这说明在宋代,三国演义的大部分精彩情节已经成形,只是还没有一个人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