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渡长安-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趁着那女子还没有跑到这边,他本欲转身离开,只是才迈出一步,倾盆大雨也随之浇了下来。风雨中,那女子似乎已经支撑不住身子,直到望见了前方的他,才不顾一切的朝着这边跑了过来,一个踉跄,最终跌在了他的脚边。
大雨中,她似乎张口说了什么,神色中带着哀求,可却尽皆被这大雨所遮盖过去了。谢瑶垂眸看去的时候,只看到披着那艳色袍子的少女在雨中泫然若泣。
她尚且年少,算不上极美,却自有清丽风韵,不艳不媚。明明一身锦衣华服,眉眼间却尽是郁色。
谢瑶平生见过各色女子,可是就算将他见过的男人也算进来,也寻不出这样一个人来。
她的眼底竟连一丝活色也无,明明是在求生,却像是早已不再留恋人世,那眼神平淡得如同一汪死水,看得人触目惊心。
“救……带我……走……”
朦胧间,他只是隐隐约约听到了这几个字。
或许真的是疯了吧,瓢泼大雨中,年轻的男子终是向着那跌倒在地的少女伸出了手,“我带你走。”
☆、第133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宁康元年(2)
雷声阵阵,暴雨倾盆,下山的路并不好走。
上山之前,谢瑶曾吩咐过随从们无需跟随,自己一人回去便是,现在却不由后悔起这个决定来。
他出身诗书世家,但是家中的兄弟们各个都精于骑射,吟诗作文实属一流,带兵打仗也不在话下。即便他自己在家中算不得最出众的那个,却也不至于连个女人都背不动。可是当他小心翼翼扶起那个少女想要带她下山时,却也终于看到了对方凸起的肚子。
她竟是怀着身孕的!
都怪身上那宽大的袍子掩住了身形,以至于他现在才发现这一点,而且看对方那模样,至少也是怀胎八月了。
一个快要临盆的孕妇,为什么会如此慌张的从深山里跑出来?而且,看她形容仓皇,未绾发髻,衣衫不整,倒像是匆匆逃出来似的。难不成……
一想到那些龌龊不堪的事,谢瑶就忍不住晃了晃脑袋,努力忘掉这念头,只想着先将其安顿好了再去问清缘由。
大雨未停,已将两人浇了个浑身湿透,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对着眼前的少女低声道了声,“失礼了。”便伸出手揽在她腰际,将她拦腰抱起。
原本是想着背她下去的,可是现在总要顾忌着肚子里的孩子,只能出此下策抱着她了。虽然于理不合,却也无可奈何。
从始至终,那少女都未发一言,自他答应带她离开此处起,她便任由他摆布,直至被他抱在怀里向山下走去时,才像是终于松了一口气,很快依偎着他沉沉睡去。
她看起来太累了,也或许是这“逃亡”时时刻刻牵动着心绪让人半点放松不得,如今终于得人搭救,倦意也自然随之而来,即便仍淋着大雨,也只当自己已经到了一个安稳之处,毫无防备的睡了过去。
万幸的是,这山路算不得险,就算是再难走一些,谢瑶咬了咬牙,也稳稳当当的抱着她走了下去,直至到了山下遇见来寻他们的侍从,众人手忙脚乱的总算是把这女子带回了山阴县里的宅子。
宣澄知道这消息时已是第二日,他见谢瑶一夜未归,便好奇的找到了城中的谢宅。之所以是来这里而不是去东山的谢宅,只因旁人不知道,他却知道得很清楚——这宅子并非谢家所有,而是谢瑶自己在几年前置办下的。想当年他还曾说自己再来会稽要与谢瑶住在这里而不是回谢家大宅,可是今日初次踏足此地,见到的却是自己从未料想过的场景。
“你……”得了允许进门之后,他站在内宅房间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屋内,谢瑶正与请来的世医说着话,而躺在内室榻上的女子仍是昏迷不醒。
“你疯了不成?”待世医跟随府中侍从去抓药之后,宣澄几乎是一跃扑到了谢瑶身前,按着对方的肩膀反复摇了摇,眼中满是不解,那语气几乎可以称得上“咬牙切齿”了。
“我……”谢瑶正要解释。
“你还想说什么?我来时不过是与你说笑罢了,谁能想到你真敢做下这种事!”一想到刚刚听到那两人说这女人已经怀胎八月,宣澄就觉得脑子里一阵天旋地转,几乎看不清眼前事物,“怪不得你都不敢带她回东山。八个月了,都八个月了!谢瑶,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
说到最后,他气得都直呼了对方姓名。
谢瑶长呼了一口气,找不到插话的时机,只能无奈扶额。
而在他面前,宣澄仍说个不停,“让我想想八个月前发生了什么大事……八个月,八个月……八个月前你儿子刚出生啊!你知不知道你这是在做什么?正妻刚刚生下嫡子你就去,你就去……唉,若是让王家的人知道了这事,你再怎么赔罪都没用!不,不对,莫说让王家知道这事,就算是让你们家先知道这事,你也别想再进家门了!你,你下次再做这种事的时候能不能先想清楚,这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吗?而且,尊君是什么样的性子,你还不知道吗?”
谢安平生最欣赏真性情的女子,甚至不拘礼法。王谢世代联姻,他却只因侄女和女儿婚后夫妻不和,便宁肯与琅琊王氏交恶,也要让两个姑娘改嫁。此番若是知道儿子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定然震怒。
谢瑶又何尝不知道这些道理?他也很是感激宣澄为他列出了这种种后果。可是等到对方终于说完了那一大串话之后,他还是要拍拍对方的肩,认真说道,“这女子是我昨日在东山偶然撞见的,在此之前,我和她素不相识,她肚子里的孩子也不是我的。只因她求我搭救,我才带她回来。”
他觉得自己已经将事情解释得很清楚,而宣澄听了之后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只是就在他以为这事情算是说通了时,却见对方突然扬起一个倍感荒谬的笑来,“谢瑶,这话说出来,你自己相信吗?”
闻言,谢瑶不由一怔。诚然,他以为自己说出的就是事实,可在别人听起来除了荒谬之外,再无可信之处。就算是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突然带了一个怀胎八月的女人回家,而那女人却与他毫无关系。
“不论这事到底因何而起,你还是先照看着这里,我还要回殷家,子夕还在等着你的消息呢。放心,我暂时不会告诉他实话,免得他也跟着你担心。”见他沉默不语,宣澄反过来拍了拍他的肩,叹了声气便往外走去。其实若是说心里话,他还是很相信谢瑶这个好友的品行的,可是今日这事任是何人来听都说不通,他相信又有什么用?别人相信吗?
“再劝你最后一句。”走出门之后,宣澄又忍不住扭过头看了他一眼,“你还是先想办法把自己说服吧。”
好友一走,屋子里又变得安静下来。
隔着一层帐子,谢瑶遥遥望向仍在睡梦中没有醒来的女子,几番叹气之后也开始怀疑自己此举到底妥不妥当。他可以不怕外人的非议,也不怕家中的施压,可是顶着这些麻烦搭救这个陌生的女人,真的能帮到她吗?她到底是因为何事在害怕?孩子的亲生父亲又到底是谁?
这些事都要等到对方醒来后才能问清楚。
一连两日,他白日会去殷家陪着殷子夕,晚上就回来看看这可怜的女人,直到第三日清晨,他刚要出门便听到府中婢女匆匆跑过来说那个娘子醒了。
刚巧宣澄不在这边,趁着府里正是安静的时候,谢瑶回到内宅时,便提出要与那女子谈一谈。。
之前请来的那个世医说,这女子不过是受惊劳累,自己的身子和肚子里的孩子都没有大碍,醒来喝了补药之后气色也好了不少。听说谢瑶要与自己说说话,她便主动披好衣衫从里屋走了出来,也没顾忌着什么男女之防,走到谢瑶身前便俯下身子深深一拜,“多谢郎君救命大恩。”
谢瑶连忙将她扶了起来,告诉她不必记着这点“恩情”,他不过是将她从山上带下来罢了,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救命大恩”。
可是对方却轻轻摇了摇头,“您不明白。”
至于到底是不明白什么,她未说,谢瑶也不方便多问。
沉默片刻,最后还是这女子自报了姓名,“原本姓什么叫什么,我早已忘了。您也像……也像旁人一样,唤我一声引儿便是。”
她说话做事很是随意,全然不像寻常女子,或者说,根本不似这世间的人。就好比这姓名一事,听她说完之后,谢瑶只觉得十分不妥,可是无论对方是真的忘了本来的姓氏还是不想说,他也不该如此亲密的唤她。为难之下,不由开口问道,“那你夫家姓……”
这话没说完便被对方打断了,“您要是说这孩子的父亲姓什么,我可以告诉您,姓姜。只不过,他不是我的丈夫。”
这两句话乍听起来有些奇怪,可是谢瑶稍一细想便明白她的意思了。
虽然已有了孩子,但这女人似乎并未与孩子的父亲成亲,而且,看似还交了恶。
果然又是一桩谁也断不清的家务事。
名唤引儿的女子似乎也清楚他处境为难,很快又说,“此事因我而起,救命之恩也尚未报还,还望恩人莫要怪我,迟早有一日我会还了您今日的恩情。只是现在,我,我不能再留在这里了。”
当日在东山桃林里的求救只因她一时惊慌,如今清醒了,怎么还能厚着脸皮留在这里给救命恩人招惹麻烦。这世上只有她才明白,如今不在东山的那个男人到底有多么不讲道理,若他发起疯来,定会将无辜之人牵扯进来。
纵然她早已将生死看淡,又从未离开东山与别人相处过,也明白性命可贵。今世落到如此下场也许就是她前世做的孽。那么,哪怕只是为了下辈子能过得如意一些,她也不该让无辜的人因为自己而遭受连累送了性命,不然生死薄上多加了这一笔孽债,她下辈子当牛做马怕是都还不清了。
只可惜,这些道理曲折她都不能如实的说给面前的年轻男子听,只能三番两次的谢过他的救命之恩,然后提出离开的请求。
若他只是顺手搭救了她一次而没有别的心思,现在让她独自离开正是最好的做法。
眼看着面前的女子在谢过他之后便真的准备离开这里,谢瑶只思虑了一瞬,便伸出手拦住了她的脚步,“若你是从家中逃出,现在又要去往何处?”
引儿被他问得一愣。自年少起,她便跟随那个男人生活在东山,说是避世隐居,不如说是被囚禁,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下过山,更不知道自己若是离了那地方又能往何处去。
何况,若是让那人知道她离开了,无论天涯海角,他也定会找到她,然后带她回去吧。
“我不知道……”她只能这样回答,再也想不出其他答案。
谢瑶站在一边看着她,就像是在看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可是一晃眼间,却又觉得是在看一个历经了沧桑,心绪早如一潭死水再不起波澜的老人。
她静静的站在那里,神色茫然,似乎也觉得自己不该在说出这句话之后还不顾一切的从这里离开。看起来太盲目,也太傻了。
“您说,这世上最美的地方是哪里?”怔愣了一会儿,她突然这样问出了口。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自小走过不少地方的谢瑶见惯了各地的美景,只觉得这这万里河山各处都有各处的风情,实在说不上哪里又比哪里更美一些。
考虑了好半天,他才答道,“建康吧。”
建康,是他现在的家,那里有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还有诗酒与名士。
“我住在淮河河畔。在它的两岸,酒家林立,华灯灿烂,浓酒笙歌,数不清的商船昼夜来往,丝竹之声传得很远很远……”说着说着,他自己先笑了,没有再讲下去,因为忽然间想起眼前这个女子不像是在市井间生活过,怕是连他们家的名声都从未听说过。
这一番话,与其是说给对方听得,不如说是将他自己给开解了一番。到底是什么时候,他们谢家的子弟连搭救个弱女子都要考虑许多了?如何向家中解释清楚这种事以后再想,他现在唯一需要为难的只是眼前这个人的意愿。
只当他不忍心吧,实在是见不得她那对人世毫无留恋的眼神。救人一命,总要救到底。
“你无处可去又不愿回到原本那个家,既然如此,不如随我回建康。无论是谁不肯放你自由……”他抬眸看向她,轻笑道,“我便带你回建康,又能如何?”
☆、第134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宁康元年(3)
既然说了要带对方回建康,谢瑶自然不会食言。但在出发之前,他还要以另一件事为先,那就是殷子夕。
他这一次来会稽,正是为了殷子夕。而如今殷子夕的病虽有起色,却算不得大好,病症时不时的加重更让人跟着提心吊胆。他生怕自己前脚刚刚离开会稽,好友便……
至于引儿这事,他和宣澄还是瞒着殷子夕的,毕竟真要计较起来,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何必让病人也为他忧心呢?
这日夜里,吃过晚饭之后,宣澄便随便寻了个借口将他单独叫出了门,眉头紧蹙,神色焦虑,“小谢,子夕这两日……”
这话没说下去,可是谢瑶不难听懂,心自然也跟着沉了沉。就连才来了会稽几日的宣澄都看得出子夕这病治不好,何况是自小就与殷子夕相识的他?
自打出生起,殷子夕的身子就比别人要弱,平日里就算是染上风寒也要月余才能好,何况是现在这样的重病。有起色才不过是三两日的事情,眼下却是一天更比一天糟了。
“就没别的法子了吗?”见他不说话,宣澄只觉得心里堵得慌。
殷子夕生了一副好相貌,又因身子生来比旁人弱的缘故,整个人看起来都是弱不禁风的。宣澄初见对方的时候,还以为这是哪家的闺女穿了身松松垮垮的男装。可是几日接触下来,他便彻底忽视了对方这文弱的模样,被对方的才情所折服了。
虽是病弱之身,殷子夕却从不怨天尤人,反倒豁达洒脱,开朗果断。而且,明明精通六艺、博古通今,却极为谦逊,无论对待何人都不会自恃身份,那温和的笑容让人一见便想与其亲近。
这样一个人,偏偏顽疾缠身,真是可惜了!
谢瑶认识殷子夕不知比宣澄早了多少年,现在好友病重至此,心里最不好受的正是他。可是生老病死乃是天命所定,殷家已经遍寻了名医都救不得殷子夕的性命,他又能怎么办?
他实在是寻不出别的法子了!
一时无言。
不知又过了多久,谢瑶才抬眸看向眼前的好友,突然开口道,“我怕是要在这里多留一阵了,你先回建康。”
宣澄与他不同,他向来随性妄为,父亲也任他胡闹,可是宣澄家里规矩极严,这么久还不回去的话,说不定就要惹出大乱子。
而且,他还要嘱托宣澄一件事,“我还要留在这里陪子夕,你回去的时候,带着……”
他有些摸不准自己该用什么称呼来唤这个名叫引儿的女子,按理说,女子的姓名本不该告知他这个陌生人,可是他与这女子之间从初见起便早已没了什么男女之防,不能以常理来论。对方也三番两次的对他说,自己不愿听到诸如“娘子”、“夫人”一类的称呼。
不过即便如此,让他听她的话直接唤其小名,他也做不到。
好在宣澄心知肚明他在说谁,都无需他说完,便摇头反对,“不成,小谢,这事不成。”
“回了建康,你只说是我托你这样做的,没人会与你计较。”谢瑶知道这事有些麻烦,弄不好便会连累对方的名声。可是只要解决了“名义”这二字,这事情其实简单得很。像他们这样的身份,只不过是搭救一个弱女子罢了,比路遇乞丐随手施舍难不了多少。
而宣澄也确实未将这点小事放在眼里,待谢瑶说完,他便气急败坏的喊了起来,“我计较的是这个吗?小谢,我本是担心你才与你一道来了这建康,如今你让我先回去,等我走之后你若是出了什么事,我后悔都来不及。”
说到激动时,他一连喘了好几口气,这才拍了拍胸脯,接着嘟囔道,“还有,我带那女子回去之后,倒是不怕别人说什么。可是只要我回了建康,就再也瞒不住行踪,更瞒不住那女子的事。若是你的妻儿问起此事,我该怎样解释他们才会信?他们不信,自会追问你的下落,我怕我受不了逼问,还不如不回去的好,你在哪里,我就跟着你在哪里。你不走,我也不走。”
这一番话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可是仔细想想,分明就是在耍赖想要留下。
这人也不知道到底在担心些什么。
谢瑶正想着劝他几句,可是未等开口便听屋子里传来一声,“小谢……”
两人连忙都闭了嘴。
宣澄推着他进去,然后从外面把门为他们两人关上,自己回客房区翻医书去了。
屋里,殷子夕正努力支撑着身体想要坐起来,可是胳膊上的力气却不足以做到这一点,几乎就那样直直向后仰着倒下去,幸得谢瑶即使扶了他一把,然后让他倚在了自己身上。
“小谢。”殷子夕的声音比昨日听着更虚弱了一些,“你们在外面争执什么?我在屋里都听见动静了。”
“没什么。”就算这话听起来实在像是敷衍,谢瑶也不想把自己刚刚和宣澄说的那些话讲给身边这个人听。
“你又拿这话来哄我。”殷子夕笑着摇摇头,想起了这些年来无论发生什么让人担心的大事,当自己问起的时候,身边这人都会回答一句“没什么”。
真不让人省心。
“这次是真的无事。”谢瑶伸手为他掖了掖被子,反倒像是在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看着他,“宣澄与我同岁,我却虚长你三岁,你可莫要学他唤我小谢。”
“不过是个称呼。”殷子夕不反驳他,却也没打算照办,“而且,再过今日,我怕是也没机会这样叫你了。”
他这话说的太突然,谢瑶甚至都来不及想出一句宽慰的话来。
平日里顾忌着避讳着,从未说过口的生死之事就这样被摆在了台面上,避无可避。
自己的身子,自己最清楚。即便所有人都不想在他面前提起他的病,殷子夕还是隐隐约约察觉出了不妙。
他,时日无多了。
“这话有什么不能说的?”感觉到身边这人身子一僵,殷子夕反倒无奈的笑出了声,“生死有命,每个人都总有那么一日,何必……”
“为什么偏偏是你呢。”谢瑶打断了他的话,反问了这么一句,可却不像是在问他,而像是在自言自语。
这个问题,自然无人能回答。
殷子夕依偎在他怀里,闻言,也愣了一愣,然后出神的望向窗边。
现在这个季节,窗户自然是紧闭的,无论怎样看去,都看不到外面的景色。而他在心里数了数,竟数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日子没能亲眼看一看殷宅之外的风景。
只因生来体弱,他这前半生的岁月几乎都耗在了这座宅子里,而后半生……他,没有后半生了。
“小谢,我……有点遗憾,还有些,害怕。”
这些话,他从未对任何人说过,无论是父母兄弟,都没有。可是今日在这个好友面前,却忍不住说出了口。
面对生死之事时,他可以始终洒脱,但是……但是,他今年也不过刚及弱冠啊!他还这般年少就要离开这个人世,始终有遗憾,也有着那么一丝畏惧。
“你说,我们下辈子还有机会再见吗?”问出这句话之后,殷子夕忍不住垂下眼眸,很快又接了一句,“你别回答我。”
许是觉得屋子里有些冷,他拉紧了自己身上的衣衫,将身子往后缩了缩,因为瘦弱而凸出来的脊骨隔着布料硌在胸前有点疼,谢瑶却将揽着他的胳膊收紧了一些,始终没有放手,也如他要求的那般,直到离开,都未曾回答他那个问题。
临走前,还是殷子夕催其快些离开,“就算你说无事,我也知道你一定是遇上了什么麻烦事,还是快些回去吧。”
谢瑶站在门口看着他,想要解释解释这几日发生的事情,话要说出口的时候却又觉得还不如不说,直接解决了再提才好,于是干脆对他许了个诺,“只是件小事,解决了我便回来,再也不离开这里半步。”
话音落下的时候,他是当真觉得自己能轻松解决这一切。就算宣澄不肯回去也没什么,只要随便派一个信得过的侍从送引儿回建康,再为她买个小宅子安置下来,举手之劳罢了,接下来的事也与他们无关了,仁至义尽,不必再管。
可是第二日一早,没等他和宣澄先对引儿说起回建康一事,就听引儿说,要求他们帮个忙。
“这镯子,我万万不能再戴着了。”她指了指自己右手腕上的那个白玉镯,请他们帮忙将其摘下。
那白玉镯看起来并没什么特殊之处,但是不知为何,引儿却像是十分畏惧它似的。
她若是自己摘得下,自然不会求助于人,所以谢瑶也没有问多余的问题,只是仔细的看了那镯子两眼,然后敏锐的看到了刻在内壁的那个字——“姜”。
她之前说过,孩子的父亲是姓姜的。
曾住在东山的人里面有姓姜的男子吗?
这时候打听对方“丈夫”的名字实在是有些失礼,所以谢瑶仅是自己在心底里好奇的想了想而已,并未将困惑问出口。可是在一旁的引儿却像是看出了他的心思,主动开口道,“我肚子里这个孩子,他的父亲虽然姓姜,在外却不是用这个名字的。”
虽然她并不想提起那个男人,可是面前的恩人帮了她太多,有些事也没必要遮遮掩掩。
“那他在外用什么名字?”宣澄话多,未等谢瑶阻止就忍不住问了一句。
引儿回答得也不假思索,“殷挽。”
这名字有些陌生,宣澄不解的挠挠头,本想问问谢瑶听没听过,一扭头,却见好友好似被雷劈中了一般怔在了原地,紧接着,连手都开始不由自主的颤抖了起来。
谢瑶很少有如此失态的时候,可在听到那个名字的瞬间,寒意便从背脊一路攀到了后脑,一颗心都好像被人紧紧扼住了,再也喘不上气来。
“小谢?”宣澄忍不住扯了扯他,“殷挽是谁?你认得?”
“你可知……子夕他叫什么?”谢瑶只觉得自己的声音恍若远在天边。
殷子夕,殷子夕,能这样直呼出口,子夕二字自然是他的字。宣澄初来乍到,也跟着他喊子夕,却从不知道殷子夕到底叫什么。
殷子夕,姓殷名挽,字子夕。
☆、第135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宁康元年(4)
三月总是阴雨连绵。
从清晨开始,外面的雨声就未停过,“滴滴答答”的砸在地上挠得人心痒。殷府的婢女从屋外端了刚煎好的药进来,正想服侍殷子夕喝下,便见后者支撑着身体从榻上坐了起来。
“外面是不是在下雨?把窗子打开吧。”虚弱的摆摆手,殷子夕未让她扶自己躺下,反倒指了指对面的窗户。
婢女显然有些犹豫,“您身子还没……”
“无妨。”殷子夕冲着她笑了笑,“好久没有看到雨景了,很想看看。”
就因为这病弱的身子,他已经不知有多久没踏出过家门了,现在眼看着时日无多,自然要趁着这最后一段日子努力记住人世的美景。
最后还是婢女拗不过他,为他打开了那扇窗户。
冷风灌进来的时候,还带着些泥土的味道,殷子夕裹紧了身上的被子,努力闻了闻那草木的芳香,目光落在院子里的几棵槐树上,痴痴的看了许久。
这些景物再平常不过,换做别人根本不会多留意,可是看在他的眼里却成了难得一见的美景,怎么也舍不得移开目光。若不是外面有人通报了一声,“谢郎来了。”,他怕是要这样傻傻的看上一天。
谢瑶进门时看到的就是好友正在出神的模样。
他站在门边,殷子夕倚在墙边,过了半刻,两人才对视了一眼。
“你的事情办完了?”现在时辰还早,殷子夕觉得好友来得有些不同寻常。
谢瑶瞥了一眼他的神情,又飞快的移开了目光,反手将房门关上,“办完了,想来看看你。”
能被人惦念着是福气,殷子夕也没与他客气,爽快的笑笑,“刚好,我也在想你。”
无论怎样打量,他与往日都没什么不同,那近乎天真的神色更是让本就犹疑不定的人怀疑是不是自己多心了。
这样的殷子夕,与谢瑶记忆中那个相识了十余年的好友没有分毫不同,却不像引儿口中那个本该姓姜的男人。
就在昨日,当引儿说,孩子的父亲正是殷子夕之后,说什么也不信的宣澄当场便想去找殷子夕问个清楚,可惜很快就被好友给拦住了。
谢瑶说,“我想知道,你认识的那个殷挽,是个怎样的人?”
这话问的是引儿。
说出名字算不得什么,可要是询问那个男人的品行,引儿那一张脸说不上霎时间褪尽了血色,也是惨白得吓人。她低垂着眸子,目光在地上扫来扫去,似乎找不到一个安放的位置,两只手也绞着身上的衣裙,不安的轻喘着气。
说到底,她还是害怕的。
哪怕不畏生死,那些年被关在东山的日子也如噩梦一般,直到逃出后还时时刻刻纠缠着她折磨着她。
想说的,能说的话太多了,思量着到最后,她慢慢抬起眼眸,茫然的看向了窗外的艳阳,喃喃道,“他对我很好,真的很好,可是,这些好,我一样都不想要。”
说是囚禁,其实不过是因为他不能时时待在东山,只能设下一层屏障将她关在其中,以防什么不长眼的妖魔鬼怪冲撞了那地方。换做他在的时候,只要她一句话,他可以让她去任何地方,天涯海角任她走,如果她不愿意看到他,他甚至可以不现身。
而平日里,他对她更是百依百顺,任打任骂,从未违逆过她的意思。
这样一个男人,又独独钟情于她,遍寻天下怕是都难找出第二个来。她本该知足感恩的,可是他对她的好却让她觉得害怕。
她不想要他对她的好,甚至畏惧着他。说来可笑,每当她横着眉目对他冷讥热嘲的时候,心里却不知有多么害怕。
这畏惧,自她第一次见到起,就已经在她心中深深扎根。他的一颦一笑固然赏心悦目,看在她眼里却因为心中的惊恐而变得极为可怖。
所以,当他因为病痛无法再回到东山的时候,她几乎是拼上了性命从那个“牢笼”中逃了出来。而且,此生再不愿见到他。
这个故事听起来实在有些离奇,几乎像是臆想出来的,宣澄瞠目结舌的听了半天,看看面前这两人,最后失笑道,“你们还真是有缘,一个说住在自己宅子里怀胎八月的女人与自己毫无关系,一个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